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源氏物語(全3卷)(簡體書)
滿額折

源氏物語(全3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優惠價
8761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源氏物語(套裝全3卷)》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代表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葉渭渠、唐月梅兩位卓有影響的日語翻譯大家與學者,耗費八年時間,夫婦聯袂為讀者奉獻一部全新譯本。以更貼近原文的譯文,詳盡的注釋,可謂閱讀、研究兩相宜。

作者簡介

紫式部,又稱紫珠,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的女性作家,和歌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其作品《源氏物語》,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日本美學集大成者,并由此產生了“源學”。

葉渭渠,1929年~2012年。廣東東莞人。1956年北京大學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著有《日本文學思潮史》《日本文化史》《冷艷文士川端康成傳》、散文集《櫻園拾葉》、《雪國的誘惑》《扶桑掇瑣》《周游織夢人》,與唐月梅合著有《日本文學史》(6卷本)、《日本文學簡史》、《20世紀日本文學》等。譯有川端康成的《小說選》《散文選》《掌小說全集》等系列作品。

唐月梅,1931年生。海南文昌人。1956年北京大學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著有《怪異鬼才三島由紀夫》《日本戲劇史》,散文集《三島由紀夫與殉教圖》等。譯有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潮騷》《春雪》《太陽與鐵》等小說、隨筆系列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小說,日本的《紅樓夢》,權威翻譯伉儷傾八年心力,最貼近原著譯本。

《源氏物語》(約1007~1008)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對于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過并繼續產生著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日本物語文學的高峰之作。作者紫式部,本姓藤原,原名不詳,一說為香子。因其父藤原為時曾先后任過式部丞和式部大丞官職,故以其父的官職取名藤式部,這是當時宮中女官的一種時尚,以示其身份。后來稱紫式部的由來,一說她由于寫成《源氏物語》,書中女主人公紫姬為世人傳頌;一說是因為她住在紫野云林院附近,因而改為紫姓。前一說似更可信,多取此說。女作家生歿年月,歷來有種種考證,都無法精確立論。一般根據其《紫式部日記》記載寬弘五年(1007)十一月二十日在宮中清涼殿舉行“五節”(正月七日的人日、三月三日的上巳、五月五日的端午、七月七日的七夕、九月九日的重陽)時稱自己是“年未過三十”的青春年華,以此溯上類推她生于天元元年(978)。一說根據《平兼盛集》載,式部逝世時,其父仍在任地,認為其父于長和三年(1014)辭官返京,與此有關,因而推測她歿于此年。另一說則根據《榮華物語》長元四年(1031)九月二十五日上東門院舉辦地供奉儀式出現其女賢子的名字卻未提及她,故推斷她歿于這一年之前。
紫式部出身中層貴族。先祖除作為《后撰和歌集》主要歌人之一的曾祖父藤原兼輔曾任中納言外,均屬受領大夫階層,是書香門第世家,與中央權勢無緣。其父藤原為時于花山朝才一時受重用,任式部丞,并常蒙宣旨入宮參加親王主持的詩會。其后只保留其階位,長期失去官職。于長德二年(996)轉任越前守、越后守等地方官,懷才不遇,中途辭職,落發為僧。為時也兼長漢詩與和歌,對中國古典文學頗有研究。式部在《紫式部日記》、《紫式部集》中多言及其父,很少提到其母,一般推斷她幼年喪母,與父相依為命,其兄惟規隨父學習漢籍,她旁聽卻比其兄先領會,她受家庭的熏陶,博覽其父收藏的漢籍,特別是白居易的詩文,很有漢學的素養,對佛學和音樂、美術、服飾也多有研究,學藝造詣頗深,青春年華已顯露其才學的端倪。其父也為她的才華而感到吃驚。但當時男尊女卑,為學的目的是從仕,也只有男人為之。因而其父時常嘆息她生不為男子,不然仕途無量。也許正因為她不是男子,才安于求學之道,造就了她向文學發展的機運。
紫式部青春時代,時任筑前守的藤原宣孝向她求婚,然宣孝已有妻妾多人,其長子的年齡也與式部相差無幾。式部面對這個歲數足以當自己父親的男子,決然隨調任越前守的父親離開京城,逃避她無法接受的這一現實。此時家道也中落。不料宣孝窮追不舍,于長德三年(997)親赴越前再次表達情愛的愿望,甚至在戀文上涂了紅色,以示“此乃吾思汝之淚色”。這打動了式部的芳心,翌年遂離開其父,回京嫁給比自己年長二十六歲的宣孝,婚后生育了一女賢子。結婚未滿三年,丈夫因染流行疫病而逝世。從此芳年守寡,過著孤苦的孀居生活。她對自己人生的不幸深感悲哀,曾作歌多首,吐露了自己力不從心的痛苦、哀傷和絕望的心境。
其時一條天皇冊立太政大臣藤原道長的長女彰子為中宮,道長將名門的才女都召入宮做女官,侍奉中宮彰子。紫式部也在被召之列。時年是寬弘二或三年(1005~1006)。入宮后,她作為中宮的侍講,給彰子講解《日本書紀》和白居易的詩文,有機會顯示她的才華,博得一條天皇和中宮彰子的賞識,受到天皇賜的一個“日本紀的御局”的美稱,獲得很優厚的禮遇,如中宮還駕乘車順序,她的座車繼中宮和皇太子之后位居第三,而先于弁內侍、左衛門內侍。因而她受到中宮女官們的妒忌,甚至收到某些女官匿名的揶揄的贈物。同時有一說,她隨彰子赴鄉間分娩期間,與道長發生了關系,不到半年又遭道長遺棄。她常悲嘆人生的遭際,使她感到悲哀、悔恨、不安與孤獨。
不過,紫式部在宮中有機會更多觀覽宮中藏書和藝術精品,直接接觸宮廷的內部生活。當時攝政關白藤原道隆辭世,其子伊周、隆家兄弟被藤原道長以對一條天皇“不敬”罪流放,道長權傾一時,宮中權力斗爭白熱化。紫式部對道隆關白家的繁榮與衰敗,對道長的橫暴和宮中爭權的內幕,對婦女的不幸有了全面的觀察和深入的了解,對貴族社會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和衰落的發展趨向也有較深的感受。但又屈于道長的威權,不得不侍奉彰子,她不時作歌抒發自己無奈的苦悶的胸臆。她在《紫式部日記》里也不時將她雖身在宮里,但卻不能融合在其中的不安與苦惱,表現了出來。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紫式部長期在宮廷的生活體驗,以及經歷了同時代婦女的精神煉獄,孕育了她的文學胚胎,厚積了她的第一手資料,為她創作《源氏物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源氏物語》作品成書年份,至今未有精確的定論,一般認為是作者紫式部于長保三年(1001)其夫宣孝逝世后,孀居生活孤寂,至寬弘二年(1005)入宮任侍講前這段時間開筆,入宮后續寫,于寬弘四或五年(1007~1008)完成。在《紫式部日記》寬弘五年十一月份多日的日記里,也記載了這段時間《源氏物語》的創作過程以及聽聞相關的種種議論,并暗示有了草稿本。而且該月中旬的日記這樣寫道:
奉命行將進宮,不斷忙于準備,心情難以平靜。為貴人制作小冊子,天亮就侍奉中宮,選備各種紙張、各類物語書,記下要求,日夜謄抄,整理成書。中宮贈我雁皮紙、筆墨,連硯臺也送來了。這不免令人遺憾,微詞紛紛,有指責說:“伺候深宮還寫什么書?”盡管如此,中宮繼續贈我筆墨。
這段日記,說明紫式部入宮前開始書寫《源氏物語》,初入宮就已謄抄。日記還記錄了她在一條天皇和中宮彰子面前誦讀,天皇驚喜她精通漢籍及《日本書紀》,對她的才華甚為贊賞,因而宮中男子也傳閱并給予好評。中宮彰子之父藤原道長動員能筆多人,助她書寫手抄本。這是可以作為《源氏物語》上述成書年代可信的資料,因為此外別無其他文獻可以佐證。其后菅原孝標女的《更級日記》也記有治安元年(1021)已耽讀“《源氏物語》五十余回”,并在許多地方展開對《源氏物語》某些章回的議論,將這五十余回“收藏在柜中”,從而旁證了該小說的手抄本早已廣為流布。可以說《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長篇的寫實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源氏物語》的誕生,是在和歌、物語文學發展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此時已有和歌集《萬葉集》、《古今和歌集》、《古今和歌六帖》、《拾遺和歌集》、《后撰和歌集》;古代歌謠神樂歌、催馬樂;物語集《竹取物語》、《宇津保物語》、《落洼物語》等虛構物語和《伊勢物語》、《大和物語》等歌物語。物語集中前者完全沒有生活基礎,純屬虛構,具有濃厚的神奇色彩;后者以和歌為主,雖有生活內容,但大多是屬于敘事,或者是歷史的記述。而且這些物語文學作品幾乎都是脫胎于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是向獨立故事過渡的一種文學形式,散文與和歌不協調,結構松散,缺乏內在的統一性和藝術的完整性。紫式部首先學習和借鑒了這些先行的物語文學的經驗,揚長避短,第一次整合這兩個系列,使散文與韻文、內容和形式達到完美的統一。
紫式部在創作《源氏物語》中借鑒了先行的典故乃至借用某些創作手法,作為其創作思考的基礎,乃至活用在具體的創作中。比如《古事記》中的海幸山幸神話故事(《明石》)、三山相爭的傳說故事(《夕顏》)、《萬葉集》中的真間手兒名的故事(《浮舟》)。《竹取物語》輝夜姬的形象在紫姬身上,《伊勢物語》的故事與和歌在《紫姬》、《紅葉賀》、《花宴》、《楊桐》等諸回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源氏物語》描寫源氏與眾多女子的愛情,和《伊勢物語》男主人公好色的特征——追求極致愛情的描寫,更是有相傳相承的類似性,落下了《伊勢物語》的濃重的影子。
紫式部同時學習和汲取藤原道綱母的《蜉蝣日記》完全擺脫了此前物語文學的神奇的非現實性格,成功地將日常生活體驗直接加以形象化,并且擴大了心理描寫,更深層次挖掘人物的內面生活,出色地描寫當時女性的內心世界的創作經驗,還繼承和融會了《蜉蝣日記》所表現的“哀”、“空寂”的審美理念。同時,也運用清少納言的冷靜知性觀察事物的方法,參照她的《枕草子》以攝政的藤原家族盛衰的歷史為背景,描寫平安王朝的時代、京城、自然、貴族、女性,和自己的個性交錯相連,以反映社會世相的寫實創作經驗。也就是說,《源氏物語》的出世,與包括物語文學、日記文學、隨筆文學在內的先行散文文學有著血脈的聯系,它們對于這部日本古代長篇小說的品格的提升,都直接間接地起到了重要的歷史作用。
紫式部對傳統文學的繼承和創新,以及她的觀書閱世的經歷,都為她創作《源氏物語》提供了對人生、社會、歷史更大的思索空間,更廣闊的藝術構思的天地和更堅實的生活基礎。可以說,紫式部以其對前人精神的不斷學習、造詣頗深的學問、人生坎坷的體驗、宮廷生活的豐富閱歷,以及對社會和歷史的仔細觀察與深沉的思考,并充分發揮文學的想象力,厚積薄發,才成就了她作為女作家留下這一名垂千古的巨作《源氏物語》。
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以及《紫式部日記》和《紫式部集》里,表現了內面和外部、真實與虛構的兩面,相互映照和生輝,這也使紫式部這個名字,不僅永載于日本文學史冊,而且在196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為“世界五大偉人”之一,享譽世界文壇。
《源氏物語》在藝術上也是一部有很大成就的作品,它開辟了日本物語文學的新道路,將日本古典寫實主義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全書共五十四回,近百萬字。故事涉及三代,經歷七十余年,出場人物有名可查者四百余人,主要角色也有二三十人,其中多為上層貴族,也有中下層貴族,乃至宮廷侍女、平民百姓。作者對人物描寫得細致入微,使其各具鮮明個性,說明作者深入探索了不同人物的豐富多姿的性格特色和曲折復雜的內心世界,因而寫出來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富有藝術感染力。小說的結構也很有特色。前半部四十四回以源氏和藤壺、紫姬等為主人公,其中后三回是描寫源氏之外孫丹穗皇子和源氏之妃三公主與柏木私通所生薰君的成長,具有過渡的性質;后半部十回以丹穗皇子、薰君和浮舟為主人公,鋪陳復雜的糾葛和紛繁的事件。它既是一部統一的完整的長篇,也可以成相對獨立的故事。全書以幾個重大事件作為故事發展的關鍵和轉折,有條不紊地通過各種小事件,使故事的發展和高潮的涌現彼此融會,逐步深入揭開貴族社會生活的內幕。
在創作方法上,作者摒棄了先行物語只重神話傳說或史實,缺乏心理描寫的缺陷,認為物語不同于歷史文學只記述表面粗糙的事實,其真實價值和任務在于描寫人物內心世界。在審美觀念上,則繼承和發展了古代日本文學的“真實”、“哀”、“空寂”的審美傳統,因而對物語文學的創作進行了探索和創新,完成了小說的虛構性、現實性和批判性三個基本要素,構建了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在文體方面,采取散文、韻文結合的形式,織入八百首和歌,使歌與文完全融為一體,成為整部長篇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散文敘事,和歌抒情和狀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以文字記述了二百處和漢音樂,并有意識地以音樂深化主題。這樣文、歌、樂三位交匯,不僅使行文典雅,而且對于豐富故事內容、推動情節發展、傳達人物感情,以及折射人物心理的機微,都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以音樂舉例來說,描寫弦樂,由于自然氣候差異,音色有變化,在春天時寫呂樂顯其明朗,秋天時寫律樂露其哀愁,以展露出場人物的不同心境。《源氏物語》主要貫串“哀”與“物哀”的審美情趣,音樂也以律樂為主體,開辟了文學創作手段的新途徑。
在語言方面,作者根據宮廷內人物眾多,身份差異甚大,因而使用敬語和選擇語匯方面都十分注意分寸,充分發揮作為日本一種特殊語言現象的敬語作用,特別是在對話文上使用敬語更是十分嚴格,以符合不同人物的尊卑地位和貴賤身份,即使同一個人物比如源氏,安排他年輕時代和晚年時代所使用的語言也有微妙的差別,以精確地把握他不同年齡段上的性格變化。同時在小說中還使用了許多擬聲語,根據人物身份或優美,或鄙俗,以輔助人物的造型。這樣作者就不斷擴展自己的語言空間,并由此也開闊了文學藝術的空間。
紫式部主張文學應該寫真實,即使虛構部分,也包括真實。紫式部創作的《源氏物語》正體現了她的這種寫實的“真實”文學觀。它的表現內容以真實性為中心,如實地描繪了作者所親自接觸到的宮廷生活的現實,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也就是說,描寫的素材始終是真實的。紫式部以較多的筆墨留下了這方面準確的記述,《源氏物語》的故事是有事實依據,是近于現實的。比如它是以藤原時代盛極而衰的歷史事實作為背景,反映了當時政界的傾軋和爭斗的現實。比如書中描寫朱雀天皇時代以源氏及左大臣為代表的皇室一派與以弘徽殿及右大臣為代表的外戚一派的政治爭斗中,弘徽殿一派掌握政權,源氏一派衰落;相反,冷泉天皇時代,兩者倒置了,這是作者耳聞目睹道隆派與道長派交替興衰的史實,并將這一史實藝術地概括出來的典型。就其人物來說,比如源氏雖然不是現實生活中原原本本的人物,而是經過藝術塑造,并且理想化了,但如果將這個人物分解的話,也不完全是虛構,而是現實存在的人物。紫式部本人在日記中談及的源氏的史實,與道長以及伊周、賴通等人的性格、容姿、言行、境遇十分相似,起碼是將這些人物的史實作為重要的輔助素材來加以運用的。
根據日本學者考證,源氏被流放須磨實際上就是以道隆之長子伊周的左遷作為素材的。概言之,《源氏物語》精細如實地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世相。無論是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還是故事內容和人物,都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宮廷生活和貴族社會的實相。《源氏物語》的記述,可以說是珍貴的文化史料,包括社會史料掌政史料乃至政治史料。日本文學評論家暉峻康隆認為紫式部是日本最偉大的寫實小說家,《源氏物語》是運用“史眼”來觀察社會現象,與虛構的要素結合構成的,它開拓了描寫現實的新天地,這是紫式部的成功業績。《源氏物語》是日本文學史上的寫實主義傾向的三個高峰之一。島津久基也認為作者紫式部無論在文學主張上還是在作品實際中都確實是一位卓越的寫實主義作家,《源氏物語》是日本屈指可數的寫實主義文學之一。
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中,以“真實”為根底,將“哀”發展為“物哀”,將簡單的感嘆發展到復雜的感動,從而深化了主體感情,并由理智支配其文學素材,使“物哀”的內容更為豐富和充實,含贊賞、親愛、共鳴、同情、可憐、悲傷的廣泛涵義,而且其感動的對象超出人和物,擴大為社會世相,感動具有觀照性。
《源氏物語》完成了以“真實”、“物哀”為主體的審美體系,在日本由“漢風時代”向“和風時代”的過渡中,完全使七世紀以來“漢風化”的古代日本文學實現了日本化,這是不朽的偉大歷史功績。可以認為《源氏物語》的誕生,標志著日本文學發展史和美學發展史的重大轉折。
紫式部創作《源氏物語》,是立足于日本傳統的土壤上,并開放性地吸收中國文化、文學思想。因此,它雖然深受中國文化、文學的影響,然而它的生成與發展仍然是依靠日本本土文化的思想的孕育和滋養。具體地說,《源氏物語》就是依照本國傳統文化、文學思想和審美價值取向,吸收中國文化思想、文學理念和方法,而達到交融的最先最好的典范。
紫式部在廣闊的中日文化空間,高度洗練地創造了《源氏物語》的世界。它是日本文化、文學走向“和風化”的重要轉折之一。這是歷史的必然造成的。《源氏物語》超越時空,乃至日本以外的國家和地域,影響至今。這一段日本文學發展的歷史經驗證明:文學的發展首先是立足于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傳統,這是民族文學之美的根源。離開這一點,就很難確立民族文學的價值。然而,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學,又存在與他民族、他地域的文學的交叉關系,它是與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學交流匯合而創造出來的,自然具有超越民族和地域的生命力。也就是說,優秀的文學不僅在本民族和本地域內生成和發展,而且往往還要吸收世界其他的民族和地域的文學的精華,在兩者的互相交錯中碰撞和融合才能呈現出異彩。
葉渭渠
2004年寫于團結湖寒士齋

目次

第一卷
前言
第一回 桐壺
第二回 帚木
第三回 空蟬
第四回 夕顏
第五回 小紫
第六回 末摘花
第七回 紅葉賀
第八回 花宴
第九回 葵姬
第十回 楊桐
第十一回 花散里
第十二回 須磨
第十三回 明石
第十四回 航標
第十五回 艾蒿叢生的荒地
第十六回 守關哨卡
第十七回 賽畫
第十八回 松風
第十九回 薄云
第二十回 槿姬
第二卷
第二十一回 少女
笫二十二回 玉鬘
第二十三回 初鳴
第二十四回 蝴蝶
第二十五回 螢火蟲
第二十六回 石竹花
第二十七回 篝火
第二十八回 臺風
第二十九回 行幸
第三十回 澤蘭
第三十一回 絲柏木柱
第三十二回 梅枝
第三十三回 藤葉尖
第三十四回 嫩菜(上)
第三十四回 嫩菜(下)
第三十五回 柏木
第三十六回 橫笛
第三十七回 鈴蟲
第三十八回 夕霧
第三卷
第三十九回 法事
第四十回 夢幻
第四十一回 云隱
第四十二回 丹穗皇子
第四十三回 紅梅
第四十四回 竹河
第四十五回 橋姬
第四十六回 米櫧根
第四十七回 角發
第四十八回 幼蕨
第四十九回 寄生
第五十回 亭子
第五十一回 浮舟
第五十二回 蜉蝣
第五十三回 習字
第五十四回 夢浮橋
譯后記
附錄:《源氏物語》人物關系圖

書摘/試閱

第一回 桐壺
昔日不知是哪一代皇朝,宮中有眾多女御和更衣侍候天皇。其中有一位更衣出身雖不甚高貴,卻比誰都幸運,承蒙天皇格外寵愛。緣此招來其他妃子的妒忌,諸如從一開始就狂妄自大地認為自己娘家身份高貴,受天皇寵愛者非己莫屬的一些妃子,萬沒有想到天皇寵愛的竟是那個更衣,為此她們輕蔑并妒恨這位更衣;而身份與這位更衣相仿或娘家地位比她更低的妃子們,覺得無法與她競爭,心里更加惴惴不安。于是,這位更衣朝朝暮暮侍候天皇身邊,招致其他妃子們妒火中燒,恨她入骨。如此,天長日久,可能是積蓄在這位更衣心中的郁悶難以排解的緣故吧,她終于積郁成疾,病得很重,不禁感到膽怯起來,動不動就想告假回歸故里靜養,可是圣上愛她心切,始終舍不得讓她走。圣上不顧人們的非難,對她的寵愛有增無已,超乎世間的慣例,以致不僅眾多女官,還有朝廷的公卿大臣、殿上人等對她冷漠,背過臉去不正眼瞧她。人們紛紛議論說:“那寵愛情景,著實令人眼花繚亂,無法正視啊!當年唐朝也出現過這類事,鬧得社會動蕩不安。”
不久,此事終于傳到宮外去,人們憂心忡忡,覺得如此下去,將來也有可能會產生類似楊貴妃那樣的事。在這種處境下,更衣深感痛苦,所幸仰仗皇上備加寵愛,在宮中謹小慎微、誠惶誠恐地度日。
這位更衣的父親,官居大納言職位,早已辭世;母親出身于名門望族,是個有古風氣質的人,她看見雙親齊全的女子,世間聲譽高,過著體面富裕的生活,她也要讓女兒過得不亞于她們,每逢舉辦任何儀式,她都盡心盡力為女兒裝扮打點得十分得體。然而,畢竟還是沒有堅強的后盾,一到關鍵時刻,難免感到無依無靠因而膽怯。
也許是前世緣分深邃的緣故,這位更衣生下了一個舉世無雙、純潔似玉的小皇子。皇上盼望早日見到此皇子,已經等得心焦如焚,迅速從更衣娘家召回這母子倆。皇上一見這小皇子,就覺得此嬰兒長相出眾,非同凡響。第一皇子是右大臣的女兒弘徽殿女御所生,有牢固的外戚后盾,毫無疑問不久將被冊立為皇太子,受到人們的敬仰。不過就相貌而言,大皇子與光潔美麗的小皇子是無法媲美的,因此,皇上對大皇子只停留在表面的慈愛上,而對這位小皇子則視作個人秘藏珍寶似的無限寵愛。
小皇子的母親更衣,本來就不是一個只在皇上身邊侍寢和侍奉圣上日常生活的這種身份的人。再說,實際上她具有貴人般的品格,再加上皇上對她的格外寵愛,不顧一切地總把她留在自己身邊,這樣,每當舉辦什么游園管弦盛會,或舉辦任何有趣的聚會,皇上首先召來的人就是她這位更衣。有時候,皇上睡到很晚才起床,當天就把更衣留在身邊,硬是不讓她回到她的獨立宮院去,這樣一來,更衣的舉止在別人看來自然有輕率之嫌。
但是,自從這位小皇子誕生后,皇上完全改變了往常的章法,從而讓大皇子的生母弘徽殿女御心生疑念:“鬧不好的話,這小皇子說不定還會被立為皇太子呢。”
然而,不管怎么說,這位女御比其他女御和更衣都最先正式進入皇宮,并且最受皇上的珍視,她還為皇上生了大皇子和公主,因此凈讓這位女御心燃妒火,皇上也覺不好辦,再說,使這位女御產生這種可厭的想法也太可憐了。
卻說更衣蒙皇上的恩寵,誠惶誠恐地將這種寵愛當作自己人生惟一的指望。可是,背后總說她壞話,企圖挑剔她的過失者,大有人在。她的身體纖弱,娘家又無實力,因此,她愈蒙受皇上寵愛,自己反而愈加要為防范他人的妒恨而操心勞神。更衣居住的獨立宮院,稱桐壺院。皇上每次駕臨,必經許多妃嬪的宮院門前,如此一來,次數頻繁,別的妃嬪就萬分怨恨,那是自不待言的。還有更衣到皇上清涼殿的次數多了,也招來妃嬪們的嫉恨,她們每每在更衣通行的板橋上或走廊通道上,潑灑污物,將迎送桐壺更衣的宮女們的衣裳下擺都糟蹋得不成樣子。有時候,她們又串通一氣,時常鎖上桐壺更衣必經之路的宮室廊道兩頭的門,使更衣茫然不知所措,或者使她蒙羞。連續不斷地出現諸如此類的惡作劇,令更衣備受折磨,憂郁至極,心情格外不舒暢。皇上見此情狀越發憐愛她,于是就命早先一直住在緊挨著清涼殿的后涼殿里的某更衣,搬到別處去,騰出這處后涼殿來,作為皇上賜予桐壺更衣的獨立宮院。被攆出來遷往他處的這位更衣,對桐壺更衣更加恨之入骨了。
且說小皇子三歲那年,舉行了穿裙褲儀式,排場之隆重,不亞于大皇子當年舉行儀式的場面,把內藏寮、納殿內收藏的金銀珠寶、祭祀服裝物件等,通通提取出來加以擺設,儀式盛況非同尋常,這也招來了世人的諸多非難。但實際上,當人們看到這小皇子逐漸成長,容貌端莊,氣宇軒昂,就覺得他非同凡響,是位稀世珍寶似的人物時,那股子妒忌心緒也逐漸舒緩,無法嫉妒下去。明白事理的人,不由得只顧瞠目驚嘆道:“如此稀世珍寶似的人也會降臨到人世間啊!”
是年夏天,小皇子之母桐壺更衣不知怎的,總覺得身體不適,請求準假回娘家,可是未獲皇上的恩準。她近年來經常生病,皇上似乎已習以為常,只顧說:“不妨留在這里多調養些日子再說。”然而,日復一日,桐壺更衣的病情越發嚴重,僅這五六天期間,整個人都消瘦下來,顯得非常衰弱。桐壺更衣之母一邊哭泣,一邊上奏皇上請求準假。這時,皇上才恩準桐壺更衣出宮。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桐壺更衣也在擔心:說不定人們還會出什么招數來羞辱自己呢。于是,她決定讓小皇子留在宮中,自己獨自悄悄出宮。任何事都有個限度,皇上不能阻止桐壺更衣返回娘家,特別是由于身份的關系,自己連給她送行也辦不到,心中不免感到惆悵,萬分悲傷。桐壺更衣平素是個水靈可愛的絕代美人,可是這時面容變得非常憔悴,雖然她陷入百感交集之中,心中有千言萬語,卻無法向皇上陳情。皇上目睹她那種似奄奄一息的悲戚情狀,萬分愛憐,以至茫然不知所措。皇上一邊哭泣一邊述說種種保證的話,可是桐壺更衣此時已無力氣回答,眼神無光,疲勞不堪,全身癱軟,昏昏欲睡,似乎是生命垂危地躺著,皇上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遂趕緊宣旨備輦送桐壺更衣返歸故里,可是后來又萬分舍不得她走,旋即折回桐壺更衣的房間,無論如何不同意她出宮。皇上對桐壺更衣說:“你我立下了海誓山盟,但愿大限期至同赴黃泉路,你不至于舍我獨往吧!”桐壺更衣也萬分悲傷地吟道:
“大限來臨將永別,
依依真情恨命短。
早知今日,何必……”她氣息奄奄,似乎還有許多話要說。她的表情非常痛苦,顯得十分吃力的樣子,皇上多么想“就這樣把她留在宮里照顧她”啊。可是,一旁的侍從催促她,上奏道:“故里那邊的祈禱法事今天開始,已請來了許多靈驗的高僧,正好定于今晚開始……”皇上無奈,只好準許更衣回娘家去。
桐壺更衣回娘家之后,皇上滿懷悲傷,當天晚上,徹夜未眠。雖然明知派去探病的使者返回的時限尚未到,皇上卻已焦急萬狀,不斷地說:“怎么還遲遲不返啊!”卻說使者來到桐壺更衣的娘家,只聽得故里的人們號啕痛哭著訴說:“子夜過后就仙逝了!”使者也非常沮喪,回來如實稟報。皇上聞此噩耗,頓時心如刀絞,神志茫然,只顧孤身幽居一室。盡管如此,小皇子年幼喪母,皇上多么希望把他留在身邊,天天能看見他啊!可是讓服喪期間的皇子留在皇上身邊,古無先例,因此皇上不得已只好讓小皇子出宮回外婆家。年幼的小皇子看見侍從們一個個終日以淚洗面,父皇也熱淚潸潸,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只覺得不可思議地環顧四周。一般情況下,父子別離已經夠傷心的了,何況此刻的哀憐情景,更是難以言喻啊!
縱令依依惜別,總歸也有個限度,因此最后還是按例行的做法舉行火葬。老夫人傷心欲絕,哭訴說:“我也想和女兒一起化為一縷青煙升空啊!”她追上女官們乘坐的送殯車并坐上了車,來到在愛宕地方舉行莊嚴火葬儀式的現場,她這時的心情是多么悲傷啊!
老夫人還蠻明白事理地說:“當我親眼看見女兒死去的遺體時,總覺得她還活著,及至看見女兒已化成灰的現場,才意識到女兒如今已不是這個世界的人,這才徹底地感到絕望了!”但她還是傷心哭泣得亂了方寸,差點從車上摔下來,侍從女官們感到棘手,趕忙百般勸慰、照顧她,有的說:“我早就擔心會出現這種情況。”
宮中派來御使,為的是給死者追封三位。御使宣讀圣旨追封三位,又引來了一陣悲傷。由于皇上覺得更衣在世期間,連個女御都沒封給她,實在是太遺憾了,如今她已成故人,哪怕給她晉升一級呢,遂遣御使宣旨追封。然而,這一破格的追封又招來許多人的妒忌和怨恨。不過,通情達理的人們則因此而緬懷已故桐壺更衣的種種優點,她容貌端莊,風采動人,性情溫柔,心地善良,不惹是生非,即使想憎恨她也憎恨不起來。大概是由于此前皇上過分地寵愛桐壺更衣,雖然也招來了人們毫不留情的嫉妒,不過如今桐壺更衣已經辭世,她的人品招人喜愛,性情溫柔,心地仁慈,侍奉皇上的女官們也不禁懷念她,心中為她的謝世感到惋惜。古歌云“生前竟招人嫉恨,死后卻引人依戀”,大概就是吟詠此種情景的吧。
無常的時光流逝。桐壺更衣雖仙逝已久,但每當她娘家為她舉行法事時,皇上都會派遣使者前去懇切地吊唁。歲月無情地流逝,皇上依舊無法消愁解悶,自從桐壺更衣辭世后,皇上也不召其他妃子前來侍寢,只顧朝朝暮暮淚潸潸。在皇上身邊侍候的人們目睹皇上這副模樣,不免流下同情的眼淚,抑郁地度過秋天的時日。可是,弘徽殿女御等人,至今對桐壺更衣還耿耿于懷,說:“哎呀,皇上何等寵愛她呀!連她死后都不讓人家得到安寧,未免太……”雖然皇上經常看到大皇子,但是心里總惦掛著小皇子,不時派遣親信的女官或乳母等人到桐壺更衣娘家去探詢小皇子的近況。
一個深秋的傍晚,臺風驟起,頓覺寒氣逼人。皇上比往常更加緬懷故人,倍感悲戚,遂派遣?負的命婦到桐壺更衣的娘家探望。命婦在別有情趣的明月之夜,驅車前去。皇上則只顧陷入沉思,浮想聯翩,沉湎于往事的追憶之中:誠然,昔日每當這種時刻,一定舉辦管弦游樂之活動!隨著浮想馳騁,皇上仿佛看見當年更衣撫琴,奏出韻味深邃的琴聲,她偶爾吟詠的歌詞也具有非同凡響的意味。于是,皇上覺得她的面影總是拂之不去,她仿佛總是緊隨著他,然而,“靠不住的幽暗中的真實”,終歸變得更加朦朧,更為無常了。
命婦來到桐壺更衣的娘家,車子一進門內,眼見一片凄涼景象,不禁悲從中來。此宅邸本是桐壺更衣的母親的孀居之處,為了照顧愛女更衣的關系,千方百計地整修庭院門楣,務求人前體面得體些,然而,如今這位寡母日夜哀痛亡女,十分沮喪,哪還顧得上修整院落。不覺間,滿院雜草蔓生,再加上臺風的關系,庭院更顯現出一派落寞的荒蕪景象。惟有月光,任憑葎草叢生也擋不住它普照大地。
車子停在正房的南面,命婦下車,老夫人相迎,頓時說不出話來。過了一會兒,好不容易才說:“迄今我茍且偷生,著實凄涼,承蒙圣恩派遣御使,不辭勞頓,駕臨蓬門茅舍,實在慚愧之至。”說罷情不自禁地潸潸淚下。命婦回答說:“圣上先前派典侍〔01〕來探望,她回去稟報說:‘所見滿目瘡痍,實在凄慘,不禁令人悲戚得心肝俱裂。’就連我這樣一個不諳事理的人,到此一看,心中的確悲傷得難以忍受。”命婦哀傷的情緒稍稍平穩下來之后,她傳達圣諭說:“圣上說:‘當時有一陣子朕還以為自己是在夢境中游蕩,后來心情逐漸沉穩下來,才明白心境確似夢,卻無法清醒過來,痛苦不堪,該如何是好,連個可傾訴衷腸的人都沒有,老夫人可否悄悄來此一趟?再說,朕也十分惦掛小皇子,讓小皇子在淚水濕漉的環境中,過著孤寒寂寥的生活,著實令人心疼,請務必早些偕小皇子一起進宮。’圣上落淚,哽咽著斷斷續續地說,加上圣上似乎顧忌到讓身邊的人看見自己的這副模樣會不會以為自己軟弱,圣上的神色顯現出內心不知有多么痛苦,我不忍心聽完圣上的述懷,就從御前退了出來。”命婦說著將皇上手諭呈給老夫人。老夫人說:“我淚眼模糊,雙眼看不清東西,誠惶誠恐蒙賜宸函,給我帶來了光明,讓我來拜讀吧。”說罷拜讀來函:
“本以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多少可以排遣一些悲傷,豈知心傷卻與日月俱增,令人難以忍受。奈何!朕時常牽掛著:不知幼兒近日如何?朕未能與太君一起撫養幼兒,深感遺憾,還請太君讓朕視幼兒為故人之遺念,偕幼兒進宮吧。”
此外,還細膩地寫了許多,并賦歌一首:
深宮朔風催人淚,
遙念荒野小嫩草。
老夫人還沒等仔細看完信,早已熱淚盈眶,她對命婦說:“老嫗我如此長命,活得實在太累,面對那棵長壽的高砂松,猶感慚愧,更何況出入高貴的宮中,顧忌甚多豈敢仰望。誠惶誠恐承蒙圣上屢屢賜諭,然而由于上述緣故,老嫗我遲遲尚未前往。只是,近日來不知為什么小皇子總是急于回宮,我想這也是童心思念父皇所致,此乃情系骨肉,人之常情,此事請務必秘密啟奏皇上。老嫗我畢竟是不祥之身,因此讓小皇子屈居這種地方也不吉利,太委屈他了。”
此時,小皇子早已就寢。命婦說:“我本想拜見小皇子容顏,以便回去將實際情形向皇上詳細啟奏。現在已是夜深人靜的時分了,皇上可能還在等待著吶。”說罷,便要匆匆告辭離去。老夫人道:“近來,老嫗我悼念亡女,心情郁悒,只覺眼前一片漆黑,痛苦不堪,惟盼得一知己,傾吐衷腸以疏解心中的郁悶,盼貴方于公差余暇之際,能屈尊光臨舍下,慢慢敘談。多年來貴方都是為轉達喜慶盛事而光臨寒舍,如今卻為轉遞如此悲切的信息而蒞臨,怨只怨老嫗我命途多舛啊!自亡女誕生時起,此女乃愚夫婦寄予厚望之人。已故愚夫君大納言于彌留之際,尚留下遺囑再三叮嚀:‘務必將此女調教好,以實現入宮侍候的愿望,不要因我亡故而受挫泄氣。’老嫗我暗自琢磨,女兒沒有強有力的后盾呵護,要與宮中的女官們相處是很困難的,在宮中生活會不會反而釀成不幸呢?自己雖然很擔心,但又不能違背夫君臨終的囑托,因此才把女兒送入宮中的。入宮后承蒙圣上的格外寵愛,無微不至地體貼關照,緣此女兒也不得不忍受來自他方的非同尋常的屈辱,不能不委曲求全地與他人周旋。暗自忍受著來自朋輩的多方嫉恨,天長日久積郁沉重,難免成疾,可憐她終于早逝,不禁令人感到她似乎是死于非命啊!誰曾想到這難得的過分恩寵,反而招致莫大的遺憾……老嫗我之所以絮叨此番心境,可能是由于為人父母心中的糊涂所致吧。”她言猶未盡,已在低聲哭泣了。
這時夜色已深,命婦說道:“不,圣上也是這么說的:‘朕由衷地只顧寵愛桐壺更衣,也許正因此而一再招來世人吃驚的目光,以致使這份因緣不能長久持續下去。每想及此不由得感到朕二人的海誓山盟,如今反而成為一段痛苦的惡緣。朕向來不做任何傷人心的事,只是為了桐壺更衣,無意中竟招來一些本來大可不必埋怨的人的怨恨,結果弄得朕眼下成了只身孤影人,無法排除心中的苦悶,最終變成一個不像樣的頑固不化者。朕真想知道,前世究竟造了什么樣的孽。’圣上反復如是說,悲傷得熱淚潸潸。”命婦似乎還有說不完的話。她哭泣著說:“夜已很深了,我必須趕在今夜里返回皇宮向皇上稟報。”說著匆匆告辭。
時值明月將西沉,晴空萬里,寒風蕭瑟,草叢中的秋蟲聲聲悲鳴,催人露出哀傷的神色,這也是一種令人依依難舍難離的情趣,遂賦歌一首,曰:
鈴蟲哀鳴總有限,
長夜淚涌無盡時。
歌罷,命婦依然無心上車。老夫人答歌一首,并命侍女送去。歌曰:
“淺茅叢中蟲悲鳴,
催得女官淚潸潸。
此番哀怨的心境,亦盼代為上奏。”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1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