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歲月如歌:張海書法展評論集(簡體書)
滿額折

歲月如歌:張海書法展評論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0 元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8731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次展覽以“歲月如歌”為題,蘊含深意,展覽立體式地展示了作者從事書法事業近半個世紀的探索足跡和心路歷程。作者撫今思昔,一方面感嘆歲月如流,人生有限而事業無窮,一方面慶幸我輩生逢盛世,書法藝術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通過這次展覽,力圖激勵自己和書法界同人珍惜難得的歷史機遇,增強時代使命感,努力創作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藝術精品。
為了使展覽更貼近觀眾,增加與參觀者的互動,特意在展廳建立了“觀眾簽名墻”。參觀者均可留下自己的簽名和“歲月如歌”的題詞。在展出的一周時間內,觀眾簽名數以萬計,多位中央領導欣然揮毫題寫了“歲月如歌”。如此新穎創意,為歷次同類展覽所僅見。
“歲月如歌”展出的80余件作品,創作時間跨度20余年。其中既有歷年來的代表性作品,又有相當一部分新近創作的作品,包括反映玉樹抗震救災的作品“大愛無疆”。既有歷史的厚重,又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尤其是其中還有張海先生歷年來陸續創作的冊頁,許多是第一次與觀眾見面。有些小字冊頁每本寫有數干乃至上萬字,充分表現了張海先生深厚的藝術功力,彌足珍貴。

名人/編輯推薦

《歲月如歌:張海書法展評論集》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9年4月30日——6月7日,由中國文聯、中國書協共同主辦的“創造力的實現——張海書法展”分別在杭州、上海、南京展出。6月2l曰,又在北京舉行了展覽的學術研討會。此展后來曾分別在濟南和沈陽展出。2010年4月30日——5月7曰,中國文聯、中國書協共同主辦的“歲月如歌——張海書法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隆重舉行。兩次展覽在當代書壇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除很多領導同志撥冗出席開幕式活動、參觀展覽之外,有數以萬計的書界朋友和書法愛好者興致勃勃地前往參觀。許多人為張海先生精妙的書法藝術、為展覽的恢宏氣勢、新穎形式和深刻的感染力所感動、所折服。書法界尤其是理論界的許多朋友看過展覽后,情不自禁地拿起筆來,寫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書法導報》等專業報刊專門開辟專欄,刊發有關評論文章。這些評論文章,大多從張海的作品、張海的創作探索和藝術實踐,以及張海先生對繼承傳統、超越自己的不懈追求聯系到當今書壇的現狀、書法創新的前景和書法藝術的本質規律和發展方向。這些思考無疑是深刻而極有價值的。因此,我們把這些文章搜集在一起,編了這樣一本書。
本書的文章,包括各位作者對兩次展覽的評價,其時間跨度相對較長,故今天看某些文章中關于時間的敘述,顯然有當時的烙印。但不影響理解,故未作修改。2009年6月21曰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的“創造力的實現——張海書法展學術研討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不但與會的代表均為當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而且發言者事先都作了充分的準備。事后,有些發言者又自己對發言重新作了整理,形成文章。因此,在編輯此書的時候,凡發言者事后自己整理成論文的,都另外立篇,于是后面所刊發的就只有“部分發言紀要”了。
本書在編輯過程中,得到諸位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誠摯的感謝!
編者
2011年9月30日

目次

導言
花開時節動京城
——關于“歲月如歌——張海書法展”
“編織如歌歲月 /周俊杰
論張海/胡傳海
從四體皆能到四體融通
——論張海書法創新探索的意義/西中文
“張海書法二題
‘張海尚“和”的書學理想/蔣力馀蔣正治
中原書法復興背景下的張海書法創作尋繹/姜壽田
風骨崚螬盛世氣象
——張海先生書法藝術品格略議/黃修珠
蒼茫寫意氣如虹
從“歲月如歌——張海書法展”談張海書法之當代審美價值
翰墨歲月 如歌人生
——“歲月如歌——張海書法展”觀后/李庶民
論張海的清美書風/心畫
會通正變兼融四體
——“歲月如歌——張海書法展”觀后/黃君
張海風格
——兼議張海先生書法近作/吳振鋒
“歲月如歌”的感動/蔡樹農
技道之辨
——“歲月如歌——張海書法展”印象/曹建
品讀張海的如歌歲月
張海書法的文化維度/曹洋
解讀張海書法的關鍵詞/周維軍
無聲的鞭策
——“歲月如歌——張海書法展”觀感/劉顏濤
由“歲月如歌”想到“學書三問” /張繼
涌動的生命張力
——解析張海書法的創新性/牛永海
適我無非新
——張海創新精神之啟示/蔣力余
書法創作的大文化之維
——在張海書法學術研討會上的講演
從“創造力的實現——張海書法展”引發的思考/戴小京
“創造力的實現——張海書法展”有感/3E榮生
能夠牽動人心的書法藝術
——在張海書法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趙學敏
西湖清和翰墨香
——“創造力的實現——張海書法展”觀后膚談/秋齋
轉譯現象與張海江南巡展及其他/不然
張海的枯筆/潘善助
建立標桿以丈量八法
——試論張海《關于代表作的思考》一文的學術價值/衡正安
胸中典型在筆下新意出 /思齊
“創造力的實現——張海書法展”學術研討會部分發言紀要
后 記

書摘/試閱



我們不妨再看圖像的“轉譯”是怎樣影響美術的釋讀,從而改變人們的視覺思維的。巫鴻在《美術史十議》中談到這種現象。他說,我們可以認為攝影從本質上改變了美術史的運作。無論是對資料的收集還是針對分析的方法,照片(以及后來的幻燈片和數碼影像)都起到了一種中間介質的作用,把不同媒體、形式、尺寸的美術品“轉譯”成為統一的、能夠在圖書館和圖像庫保存和分類的影像。這種轉譯大大地擴展了美術史家占有資料的范圍和能力;它使得研究者足不出戶可以對大量資料進行分析,而且還可以細致觀察一般看不到的形象,……但是,更重要的是,對這種“轉譯”材料的使用改變了美術史的基本思維方式,以致美術史教學發生了從“以語言為基礎”到“以視覺為基礎”的重要轉變:幻燈片不但提供了立論的證據,更重要的是決定了闡釋的結構,成為知識生產中的一個主導因素。巫鴻指出,對大部分人來說——甚至在大部分美術史研究者心目中——美術品的攝影再現仍代表了“事實”本身。換言之,這些再現——無論是照片還是數碼圖像——仍在有效地隱藏自己的“轉譯”作用和能力。如此釋讀美術品時使用照片有兩大危險:一是不自覺地把一種藝術形式轉化為另一種藝術形式,二是不自覺地把整體環境壓縮為經過選擇的圖像。所以,面對這樣的材料碎片,現代美術史家因此身處兩難境地:一方面他無法不在研究和教學中利用攝影圖像的便利,一方面他又必須不斷地反思這種便利的誤導。這種情況和現代人與傳媒的關系頗為類似:我們只有通過報紙和電視才能知道世界大事,但媒體從不客觀,而是不斷對事實進行剪裁和轉譯。這是有關圖像的例子。
事實上,上述二例,在我們審美評價中,司空見慣地發生著,卻往往被我們疏忽掉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