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茶語者(簡體書)
滿額折

茶語者(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茶語者》是一本有關茶的主題散文集,分「茶之史」「茶之事」「茶之人」「茶之器」四部分,系統地從茶的發現,栽培,加工,營銷,品飲、傳播種種,進入哲學、宗教、歷史、文學、傳習、技藝、器具、養生、書畫、旅遊、民俗等生活的各個層面,使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得以在書本上集中呈現。本書內容紮實豐滿,文字暢達柔韌。作者為央視大型茶文化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的總撰稿,其描寫茶人茶事的長篇小說「茶人三部曲」之《南方有嘉木》與《不夜之侯》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王旭烽,女,國內外著名茶文化學者,國家一級作家。現為浙江農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暨人文·茶文化學院院長、教授、學科帶頭人,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共發表一千多萬字。2000年一百三十多萬字的系列長篇「茶人三部曲」第一部《南方有嘉木》和第二部《不夜之侯》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此後,作品四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作者簡介

王旭烽,女,國內外著名茶文化學者,國家一級作家。現為浙江農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暨人文·茶文化學院院長、教授、學科帶頭人,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共發表一千多萬字。2000年一百三十多萬字的系列長篇“茶人三部曲”第一部《南方有嘉木》和第二部《不夜之侯》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此后,作品四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名人/編輯推薦

茶,這個博大精深的綠世界里,生活的層面一一被呈現,人性的一切得以被觀照。

2014年4月,春茶上市之際,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王旭烽的主題散文集《茶語者》。王旭烽老師是著名茶文化學者,央視熱播大型茶文化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的總撰稿,其描寫茶人生活的長篇系列小說“茶人三部曲”之《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在《茶語者》這本書,王旭烽老師將數十年來沉浸茶世界、癡迷茶事、致力于茶文化的探尋與研究的感悟、心得、故事一一道來,全書分“茶之史”“茶之事”“茶之人”“茶之器”四個部分,系統地從茶的發現、栽培、加工、營銷、品飲、傳播種種,進入哲學、宗教、歷史、文學、傳習、技藝、器具、養生、書畫、旅游、民俗等生活的各個層面,使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得以在書本上集中呈現。

茶的世界,更是人的世界,有人經由茶找到了人生的歸屬感,有人通過茶實現了靈魂的救贖,有人在茶這種飲品的洗禮下,發現了生活的詩意,也有人如王旭烽老師一樣,將茶視為安身立命的根本。茶引領我們通向一種素樸優雅、心明氣爽的生活道路。各位讀者朋友,《茶語者》以豐盛扎實的內容、暢達優美的文字以及一百余幅彩色精美古茶壺圖片期待你們的品讀,相信此書可以成為茶的研究者、愛好者、好奇者的良朋好友。

我雖在江南茶鄉長大,少時參與茶事亦不算少,但真正形成飲茶習慣,還是工作以后的事情。至于以茶為業,視為安身立命之要務,更是在將職業與茶業合二為一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

開始將茶作為筆下對象,也是不經意的,猶如您實際上已經遭遇了您的真命天子,但您自己并不特別清楚。我在陸陸續續寫了一部分茶的隨筆、散文、論文和小說之后,也曾心有旁騖,但這盞茶恰如魔湯一般迷魂,繞我身心難去。到末了我終于明白,不是我喝了這盞茶,原來是這盞茶將我喝了。

茶,您越喝,您就越愛喝;猶如茶事,您越琢磨,您就越愛琢磨。那個博大精深的綠世界,人性的一切都在此中被得以觀照,讓我想起法布爾與他的昆蟲世界。

作為華夏風物,人類飲品,世間萬物中一種物質的存在,有關茶的知識性的解讀自然是我多年來必須從事的工作,但如何判斷茶在人類世界中的根本坐標,這更是我多年來一直困惑的問題。
有兩位茶人引發我深入探討這一有關生命終極意義的命題,一位是八世紀中國唐代茶圣陸羽,一位是十六世紀日本幕府時代的茶頭千利休。他們各自遵循著自己內心對茶的理解,更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實踐完成了各自的命運。

我越來越執著地傾向于這樣一種立場:茶,并非救世的靈丹妙藥,更非狂歡的瓊漿玉露;茶是這個紛擾迷茫的世界上,一盞企圖慰藉人們心靈的凈水。想到喝茶之人,我眼前往往會出現這樣一個場景:傍晚的歸途,孤獨的旅程,抑或繁鬧的十字街頭,身心疲憊的行者,彷徨焦慮之中,眼前出現一座小小的茶寮。靠窗坐下,茶博士送上一盞洗塵之茶。您一邊就著干糧慢慢地品飲,一邊看著窗外那萬丈紅塵的此起彼落,大千世界在您眼前緩緩地爬過……

我的這些有關茶的文字,正是這樣就著干糧喝著暖茶,緩緩地從被慰藉后的心靈里生長出來的。

或者我也可以說,茶把我喝了,然后呵了一口氣,撒落了這一地的茶字。您翻閱也罷,不翻閱也罷,我都那么樣地滲透在茶里面了。

王旭烽 2014年2月8日

目次

目錄

茶之史 10 · 大觀福建茶論

24 · 浪漫與悲欣

34 · 馬上喝藏茶

49 · 戰爭與和平

55 · 扶桑國的那碗茶湯

茶之事 64 · 一盞茶容您停息的剎那

68 · 香草愛情

75 · 好大三棵樹

79 · 天堂茶館

83 · 春分雞蛋茶

87 · 新火試新茶

94 · 吃七家茶的日子

103 · 以酒開始,緣茶告終

108 · 琴棋書畫詩酒茶

124 · 花與茶

132 · 龍井問茶

137 · 有客開青眼

141 · 也許有一棵樹為我們留在山坡

145 · 金獎惠明

153 · 我的團長我的茶

160 · 在奧林匹克旗幟下品茶

166 · 萬應午時茶

168 · 美女與茶

171 · 汪莊茶事

茶之人 180 ·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187 · 茶之命名聞于魯周公

192 · 晏嬰與茶

195 · 司馬相如的茶入典

200 · 西蜀子云 《 方言 》 茶

205 · 陸羽是怎樣找到顧渚的

216 · 湖州寶貝李冶

230 · 陸游與分茶

236 · 陳曼生和他的壺

242 · 百年影像讀劉茶

249 · 茶者神圣吳覺農

255 · 晚芳精神一株茶

茶之器 265 · 吳壺百讀

書摘/試閱

大觀福建茶論

話說公元1107年,恰為北宋大觀元年,距北宋王朝滅亡已不過二十載光陰,徽宗趙佶這位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皇帝藝術家兼最昏庸的亡國之君,在京城汴梁的某一天早晨、午后,抑或黃昏,品嘗了來自甌閩的龍鳳團餅之貢茶,逸興大發,提筆而起,以他那獨門創立的瘦金字體,書寫下了“大觀茶論”四個字。中國歷史上作者級別最高的茶論撰著就此誕生。
明眼人讀來便知,本人此文標題正從那皇帝的茶議中脫胎而來,古為今用的新意只在于彼“大觀”實為年號,而此“大觀”,則意在縱覽也。
《 大觀茶論 》說:“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
譯為白話文便是:茶葉這尊風物,散發著甌閩的秀氣,飽含山川的靈稟,祛除了人體內滯留的不潔之物,又能夠使人清醒調和,( 這些長處 )實在不是凡夫俗子可以知道的呀……
九百年前文中的甌閩,正是今天的八閩福建。
福建的茶絕頂之好,風行天下,眾所周知。但福建的茶從何而來,卻因那源頭深遠,藏于歷史的深處,正是我要借此機會,做一簡要追溯的。
一、從海路而來的天賜
中國是茶之故鄉,中國西南,則為茶之故鄉的故鄉。戰國時期,秦人取蜀,從此知道,人生天地間,竟還有喝茶這樣一等好事。公元前數百年間的戰爭以及戰爭以外的種種原因,導致了人口大量遷徙,就這樣將中國西南地區的茶葉,沿著水陸二路,帶到了四面八方。
這其中,巴蜀之茶順著長江水系到了中下游各省,有一支就流到了廣西,然后順著西江水系到了廣東。秦朝時廣東的廣州,正是南海郡的郡治所在,而廣東的汕頭則歷來就是粵東和閩西南的門戶。吳覺農先生所著的《 茶經述評 》認為,很有可能,茶就是從這兩個港口經海路,到達了今天福建的泉州的。如果這種假設可以成立,那么,正是在公元前后從海路漂來的這天賜之品,使福建從此有了茶 —— 那白茶、大紅袍、鐵觀音的祖先。
雖然有權威專家的研究,但福建的茶究竟從何而來,依舊是一個可以探求的開放性課題。我們且按下暫時不表,只探求那史書或實物記載的福建茶事的源起。
有人以為,最遲福建在晉代以前已經產茶喝茶了,證據在今天福建南安蓮花峰,上有石刻,曰“蓮花茶襟太元丙子”。這太元丙子正是東晉時期的公元376年,是福建省至今發現最早的茶事記載。這就可以證明,至少東晉前福建已經產茶。屈指算來,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比陸羽寫《 茶經 》的年代還足足可上推四百年呢。
南安,就在今天泉州的轄領之地,有兩個光榮的歷史印記不得不提:一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之一;一為鄭成功的故鄉。而茶從廣州到泉州上岸,就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確也是完全說得通的。那“蓮花茶襟”的石刻,就在今天的南安古鎮豐州鎮。
古時的豐州,是閩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鎮北有個桃源村,村西北有座蓮花峰,海拔一百二十米,山巔巨石周長約百米,綻開成八瓣,狀若蓮花,石刻就鐫于石巖室下摩崖上。這蓮花峰也著實有來歷,晉代就建有蓮花巖寺。想那永嘉年間的衣冠南渡,中原士子避亂入閩,沿晉江而居,不僅帶來中原文化和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也帶來了茶葉生產技術。寺中僧人不但種茶,還刻石以記,就此開福建茶文化歷史先河。
“南朝四百八十寺”,悠悠香韻到盛唐。唐末有個著名詩人韓偓,在此隱居時詠詩道:“石崖覓芝叟,鄉俗采茶歌。”可見當時的茶事活動已成鄉間習俗,唱著山歌采茶,和今人勞作已然一般樣。唐宋之際,泉州港對外交通貿易發達,梯航萬國,每逢船舶遠航,官府都會率眾前往山中舉行祈風盛典,祈求海神庇佑,一帆風順。登臨名山的文士往往要在蓮花峰覽勝斗茶,蓮花石四面,有包括朱熹、王十朋等古代名家在內的種種題刻,就此留下了“男女攜筐,采摘新茶”“斗茶而歸”等種種歷史上的茶事記錄。
北宋年間的公元1011年,泉州太守高惠蓮在山間題刻“巖縫茶香”,至今尚存。此后過去五十余年即1069年,有個名叫戴忱的詩人,也來題詩刻于蓮花石上,有名句“一蓮花不老,過盡世間春”。戴詩人不曾想到五百年后的明正德元年,也就是1506年,有人在山上建亭,因為欣賞他的詩,竟名之為“不老亭”。這座不老亭的梁柱、屋蓋及所有的構件都是花崗石雕刻成的,民間便稱其為“石亭”。
當此時,蓮花峰從山頂到山下都是茶園,層層疊疊,畦徑相連,茶香撲鼻,令人神思頓爽。那茶園如田田荷葉,把蓮花石烘托凌空,景觀奇異。好茶須有好名,茶隨石亭,從此便喚作了“石亭綠”。到了清代的道光年間,這蓮花峰下種茶的風氣更盛,蓮花寺有個住持僧名喚復本,將“石亭綠”上貢給道光皇帝,據說道光品嘗后連聲稱贊,御書“上品蓮茶”賜之。
以后,泉州南安一帶渡海謀生的人越來越多,那“石亭綠”就成了漂洋過海游子的懷鄉之飲。遙想當初,茶從海上到了甌閩,如今又從這甌閩漂洋海上,暢銷南洋,遠航英倫。真可謂游子思鄉,石亭寄意,蓮花峰山門楹聯便溯古追今,款款道來:“茶綠峰青,開放幾更今古;亭高蓮傲,醉醒一樣乾坤。”
茶與亭與人,竟如此這般地記憶鐫刻了福建茶事的源起。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