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簡體書)
滿額折

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6 元
定價
:NT$ 292 元
優惠價
8725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人口經歷了一次有史以來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巨大變革-人口轉變。雖然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已經經歷或正在經歷著相似的過程,但是由於時代的變遷和具體國情的特殊性,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顯得與眾不同。《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通過對中國人口轉變過程和中國人口政策發展過程的整理、組織與分析,系統、深入地研究了中國人口轉變的階段劃分、影響因素、特點和結果等內容,並在此基礎上對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主要內容、探索過程、基本經驗和演變規律進行了概括與總結,最後從豐富和發展世界人口轉變理論的角度去認識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特殊模式與特殊規律,創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口轉變理論。 楊凡女,浙江蘭溪人,1984年8月生,2012年7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口經濟學、人口政策、性別結構失衡等。曾主持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在內的各級項目10餘項,在《人口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作者簡介

楊凡,女,浙江蘭溪人,1984年8月生,2012年7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口經濟學、人口政策、性別結構失衡等,主持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在內的各級項目10余項。曾在《人口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等學術期刊發表包括《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探索和選擇》在內的論文20余篇。曾獲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第五屆中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多項省部級科研獎項和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吳玉章獎學金、“學術新星”和“學術之星”等多項學術獎勵與榮譽稱號。

名人/編輯推薦

楊凡所著的《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將以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探索過程為視角,兼顧人口轉變理論現代化和本土化過程中的實踐經驗總結與規律理論創新這兩方面的內容,以期形成自己的一種風格。本書的總體寫作風格是夾敘夾議、論從史出、以史帶論、史論結合。將對歷史的敘述和梳理作為形成判斷與理論的基礎和鋪墊,從具體到抽象,在展示歷史事實的實際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但也不是如同撰寫編年史那樣去一五一十地還原歷史,而是緊密圍繞論點有態度、有目的地整理、挑選和展現歷史資料,并在敘述的基礎上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做出有深度、有新意的議論,追求理論的創新。

目次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人口轉變中國道路的意義/
第二節本書的基本性格和結構安排/
第二章人口轉變理論的發展/

第一節人口轉變理論研究的發展/
第二節中國人口轉變研究的發展/
第三章人口轉變在世界范圍內的演進/

第一節人類發展歷程的新紀元/
第二節傳統發達國家的人口轉變/
第三節新興發達國家(地區)的人口轉變/
第四節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轉變/
第五節人口轉變在全球的演進規律/
第四章從危機中的自覺到道路的明確/

第一節第一次人口危機與中國人口轉變進程的啟動/
第二節第二次人口危機與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孕育/
第三節第三次人口危機與中國人口轉變道路方向的形成/
第四節第四次人口危機與走自己的人口轉變道路/
第五節小結/
第五章從單邊突進到多管齊下/

第一節實現現代化的熱切期望與人口轉變的單邊突進/
第二節人口轉變在曲折中艱進與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醞釀/
第三節綜合治理人口問題,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促進人口轉變/
第四節人口轉變道路的初步成功/
第五節小結/
第六章從單一控制人口增長到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第一節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成功/
第二節人口轉變帶來的人口問題日趨多元化和復雜化/

第三節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第四節小結/
第七章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

第一節人口轉變中國道路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人口轉變中國道路的基本歷程/
第三節人口轉變中國道路的基本經驗/
第四節人口轉變中國道路的發展規律/
第五節對人口轉變中國道路的總結/
第六節人口轉變中國道路的意義/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人口轉變中國道路的意義
一、人口轉變中國道路的研究背景

上世紀中葉以來,中國人口經歷了一次有史以來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巨大變革——人口轉變。雖然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已經經歷了或正在經歷著相似的過程,但是由于時代的變遷和具體國情的特殊性,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顯得與眾不同,體現出許多不同于別國的特點。
這是一條氣勢恢宏、聲勢浩大的道路,在政府的領導和號召下,數以億計的干部和群眾投入到了這場轟轟烈烈的偉大社會實踐中去,用自己的熱情和堅持書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這是一條千回百轉、艱難玉成的道路,在充滿艱辛和曲折的探索過程中,歷經幾代人的奮斗,從黨和政府到普通干部、民眾,無一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是淚與血的代價;這是一條蕩氣回腸、燦爛輝煌的道路,盡管曾經遭遇過種種困難和挫折,但最終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還是取得了成功,在中華民族的光榮歷史上又增添了璀璨的一筆。
中國的人口轉變過程對整個世界來說也是一次驚天動地的巨變。占世界人口規模1/5的人都參與到了這場轉變之中,轉變的完成為緩解世界人口不斷迅速增長的壓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口轉變進程也開啟了發展中國家人口轉變的新紀元。以中國為代表的人口轉變過程使人們逐步認識到發展中國家人口發展的獨特規律,一種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人口轉變過程的新模式正在逐漸形成。這對整個世界而言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劃時代事件。
今天,當我們處于完成人口轉變的這個特殊歷史時點之上,回首60多年來中國人口轉變的歷史,對這條道路進行系統的總結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現在也是千載難逢的進行回顧和總結的最恰當時機。因為當中國的人口轉變還處于進行過程中時,誰也無法明晰它的發展趨勢,更無法斷言它的成敗。在這樣的條件下連轉變過程都尚未完整,談何系統地總結!現在我們業已見到了勝利的曙光,中國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達到了較低的水平,許多親身經歷人口轉變過程的人口政策決策者、基層執行者和作用對象對整個人口轉變過程都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從他們那里我們可以得到豐富而寶貴的一手資料。如果現在不趁熱打鐵,系統地梳理這段歷史,以后這項工作會變得日漸困難。因為原本清晰的事實會隨著光陰荏苒而變得日益模糊,原本明確的議題會在時間的流逝中充滿爭議。歷史在這方面已經留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教訓,一些往日的重大事件如今卻成了未解之謎,這充分說明了人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常常需要及時回首,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所以,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系統研究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包括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主要內容、探索過程、基本經驗和發展規律等是恰逢時機和尤為重要的。
二、研究人口轉變中國道路的意義
(一)有助于概括和總結出中國人口轉變的特殊模式
中國人口轉變過程的特殊性歷來是人口學者們熱衷研究的問題。提及中國人口轉變過程的特殊性,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政策干預性”。但如果作為對中國人口轉變特殊模式的一種概括,這個答案顯然過于簡單和過于粗略了。中國的人口轉變是涉及世界1/5人口的偉大實踐,歷經60多年的探索而且取得了成功,其中有大量豐富的信息以待挖掘和開發。中國人口轉變的模式也應該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它需要回答更多的問題,包括: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和出于什么原因選擇了何種干預的方法?具體的政策和措施是什么?效果如何?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調整和取得什么經驗?等等。目前已有的研究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或者粗略帶過、語焉不詳,缺乏細致、深入的分析,或者零亂分散、各自為營,缺乏具有邏輯性和系統性的觀點。所以,對中國人口轉變的實踐過程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從中國60多年來的人口轉變過程與干預人口轉變過程的實踐中概括和總結出中國人口轉變的特殊模式,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口轉變提供一種新的范例。
(二)有助于探索中國特色的人口轉變規律,構建中國化的人口

轉變理論體系
目前對中國人口轉變的理論研究大多停留在應用西方人口轉變理論對中國情況進行分析的層面,缺乏對中國特色的人口轉變規律的探索和人口轉變理論的創新。通過對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研究,將有助于探索有中國特色的人口轉變規律,構建中國化的人口轉變理論體系。實踐的特殊性決定了理論的獨特性。中國的人口轉變規律中不僅包含了符合全體人類發展的普適性規律,也包含了一般規律與時代背景和中國國情結合后產生的特殊規律。這些規律構成了中國化的人口轉變理論體系,它既包括對原有人口轉變理論的深化,也包括中國特有的人口轉變理論。對原有人口轉變理論的深化是指中國的實踐符合原有人口理論,但根據中國的實踐使對原有理論的認識更加深入。中國特有的人口轉變理論是指中國的一些實踐是原有經典人口轉變理論中沒有論及或者與原有理論有所不同,并從這些實踐中概括出來的特殊規律。對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梳理和總結將有助于從理論的高度重新審視中國特殊的人口轉變進程,對中國特色的人口轉變規律進行探索,并厘清這些規律的邏輯關系,構建中國化的人口轉變的理論體系。
(三)補充和進一步發展人口轉變理論,加深對人類自身發展規

律的認識
恩格斯曾說過:“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他認為思想進程是歷史過程經過規律修正后的反映。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說,整個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思想進程的演化史,也是一部對歷史規律的探索史。如果說歷史規律是散布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有待人們去搜尋、發現和采擷的奇珍異寶,那么關于人類自身的發展規律無疑是這其中最耀眼、最誘人的一顆明珠。5 000多年前,鐫刻在德爾斐阿波羅神殿上的那一句“人啊,認識你自己!”為人類這種對探索自身規律的迫切渴望做出了最直接的詮釋。對歷史規律特別是人類自身發展規律的探索是人類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一以貫之的命題。
所以,人口轉變理論的誕生對人類而言是一個重大的發現。這是人們第一次聯系社會經濟發展進程和人口發展過程,對自身的發展階段和發展規律做出的系統性總結。人口轉變理論的集大成者諾特斯坦(Frank WNotestein)吸收了早期研究者蘭德里(ALandry)、湯普森(Warren SThompson)等人關于人口發展類型、發展階段劃分的觀點后,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人口轉變的階段、條件和原因。這對人口學發展的意義絲毫不亞于牛頓系統總結伽利略、開普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到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三定律,構建出經典力學的完美大廈對物理學發展的意義。由于人口轉變理論在描述和解釋18—19世紀歐洲人口發展過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加之受到歐洲文化傳統中民族主義傾向的影響,原本從歐洲歷史經驗和實證資料中總結得到的經典人口轉變理論被認為是一種“標準解釋”,人們認為它普遍適用于歐洲以外的其他地區。轉變理論中隱含著一個假定,那就是或早或遲,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口發展必然會遵循歐洲的道路(馬力、姜衛平,2010)。在已有的研究中,有關歐洲人口轉變道路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對人口轉變的類型、發展階段、劃分標準、影響因素和發展規律等做了完整而系統的論述。而且研究者們認為,歐洲的人口轉變是世界人口轉變的前奏,人類必將走上一條與歐洲相同的道路。
但是,“時過境遷”,當20世紀的中國在經歷人口轉變的過程時,所走的是一條與歐洲大為不同的道路。這種不同來源于兩個方面,即它的時代特征和國情特色。從歐洲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人口轉變理論并不能完全概括中國的人口轉變過程,受到現代化(modernization)和本土化(nationalization)兩種力量的影響,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體現出不同于歐洲道路的過程、特點和規律。即當人口轉變進程在中國啟動之時,時代和國情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人口轉變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有別于西方的、新的特點和規律。在這個實踐過程中,一條中國道路逐漸形成。然而在現有研究中,幾乎沒有系統全面地對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進行梳理和總結的研究。
人口轉變理論作為對人口發展歷史和趨勢的科學概括,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但是,它并不是亙古不變的教條,而是需要在實踐中向前發展、不斷豐富的,這也正是其生命力所在。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包括基本進程、實踐模式和理論規律等,都是人口理論發展現代化和本土化的產物。而且,中國是一個擁有世界1/5人口的大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它的人口轉變道路對人口理論發展的意義就更為重大。對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進行研究,將進一步補充和豐富人口轉變理論。把中國的實踐模式和理論規律放在整個人口轉變理論發展的背景之下去認識,是對經典的人口轉變理論的繼承、補充和發展。
三、進行人口轉變中國道路研究的哲學基礎
人口轉變理論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人口自身發展規律的認識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踐范圍的轉移與擴大,我們要根據變化的實踐不斷驗證、修正和深化原有的認識,從而得到新的認識成果。
唯物辯證法認為,所有人類發展的規律都是歷史的產物,它們的正確性是有相對意義的,要認清和承認它們的發展性。這些規律既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魔藥,也不是亙古不變的永世真理。馬克思認為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時包含了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恩格斯認為,不存在絕對的真理和絕對的人類狀態。沒有最終、絕對、神圣的東西,一切事物都只是暫時性的,總是處于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狀態之中。所以,任何理論思維都是時代的產物,理論的正確性只是具有相對意義的,人口轉變理論亦不例外。歐洲的人口轉變和中國的人口轉變發生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歷史的車輪在兩者發展的過程中留下了不同的時代痕跡。舉例來說,歐洲國家死亡率的下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后來經歷人口轉變的國家,無論是日本、韓國這些發達國家,還是中國、印度這些發展中國家,由于時代的發展,醫學知識技術和醫療衛生事業不斷進步,死亡率下降的速度都普遍快于歐洲各國。這就是時代發展的特征,受它的影響,人口轉變在不同的時期將表現出不同的特點。20世紀中葉中國才開始人口轉變進程,此時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環境與18、19世紀有著巨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就決定了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也將體現時代的烙印,呈現出有別于歐洲人口轉變道路的特點。
唯物辯證法還認為任何事物包含著共性和個性即普遍性和特殊性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的矛盾運動推動著事物向前發展。經典的人口轉變理論是從歐洲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它必然既包括適用于人類全體的具有普遍性的關于人類發展的一般規律(這些是屬于共性和普遍性的內容),又包括屬于歐洲的體現當時各國國情的具有特殊性的東西(這些是反映時代特點和本土狀況的內容)。當一般規律與中國的實踐相結合,受到中國特殊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政策和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一種與歐洲道路不同的新的形態,那就是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從哲學上說,人口轉變理論的現代化和本土化就是屬于唯物辯證法所說的個性或特殊性。
需要說明的是,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區別,并不是正確和錯誤的區別,而是絕對和相對的區別。就人口轉變理論而言,并非指從歐洲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人口轉變理論是不正確的,而是指對于當時的歐洲而言它可能是適用的,而在當代的中國它可能有一些不適用的地方。而且,共性并不可能脫離個性而孤立存在,它始終寓于個性之中。正是由于時代的變遷和各國人口發展的不同特質,才不斷修正、更新著人口轉變理論,使人們對它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入和更完整。
所以,研究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既符合唯物辯證法的精神,也符合認識的基本規律。從歐洲人口發展實踐中總結出的人口轉變理論之中,既有普適性的一般規律,也有反映18、19世紀歐洲特點的特殊規律。對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進行研究,就要將原有理論中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進行區分,尋找中國的特殊規律,進一步補充和發展人口轉變理論。
第二節本書的基本性格和結構安排
一、基本性格
本書的選題定位是“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那么關鍵詞就是“人口轉變”、“中國”和“道路”。在這三個關鍵詞中,“人口轉變”是理論基礎,“中國”是研究范圍,“道路”是研究內容。
“人口轉變”這個概念在人口研究中被廣泛使用,經典的人口轉變理論常被用以描述18世紀后期以來一些歐洲國家因為社會經濟、技術和文化的變化而出現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過程。在本書第二章對人口轉變理論的介紹中有專門針對人口轉變概念和理論的內容,在此不再贅述。從空間的界定來看,本書的主要研究范圍是中國大陸地區,并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由于歷史原因,港澳臺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進程和各項政策與大陸地區都有顯著的差異,所以這些地區的人口轉變情況不是本書的研究主體。當然出于比較的需要,本書也會對港澳臺地區、歐美發達國家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轉變情況進行分析。從時間的界定來看,本書的研究范圍是1949年至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社會、經濟、政治等各領域都以此為轉折點,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口領域亦是如此。本書認為中國人口轉變的起點也是1949年(第四章中有專門論述,故在此也不再贅述),所以本書主要研究1949年以來中國人口轉變的情況。同樣,雖然不屬于本書的主要研究范圍,但是在進行對比時,對1949年以前中國人口的發展情況也會簡要涉及。“道路”原指兩地之間的通道,在本書中采用其引申義,指事物發生或完成的方法。含義的抽象性決定了“道路”此概念在本書運用中所具有的概括性,它是一個綜合了歷史進程、基本經驗和發展規律等內容的系統性概念。綜合上述三個關鍵詞的內容,本書所研究的人口轉變中國道路是指從建國以來至今中國如何實現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轉變的整體性過程,包括了發展歷程、基本經驗和發展規律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在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研究中,對其發展過程的研究是一切結論和判斷的形成基礎與出發點,本書中這部分內容將按時間的脈絡展開。但是,研究歷史進程的最終目的是從實踐角度總結基本經驗和從理論高度概括發展規律,所以本書整體上將按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展開。
本書的一個重要性格就是它既不是中國人口的計劃生育史,也不是人口轉變理論的教科書。本書將以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探索過程為視角,兼顧人口轉變理論現代化和本土化過程中的實踐經驗總結與規律理論創新這兩方面的內容,以期形成自己的一種風格。本書的總體寫作風格是夾敘夾議、論從史出、以史帶論、史論結合。將對歷史的敘述和梳理作為形成判斷與理論的基礎和鋪墊,從具體到抽象,在展示歷史事實的實際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但也不是如同撰寫編年史那樣去一五一十地還原歷史,而是緊密圍繞論點有態度、有目的地整理、挑選和展現歷史資料,并在敘述的基礎上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做出有深度、有新意的議論,追求理論的創新。
二、主要內容
本書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通過對中國人口轉變過程的整理、組織和分析,對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主要內容、探索過程、基本經驗和發展規律進行概括與總結,探索中國人口轉變的特殊模式和特殊規律,創建中國化的人口轉變理論。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通過對已有的人口轉變理論研究的評述和國外部分國家的人口轉變實踐的研究,區分已有人口轉變理論一般性和特殊性以及各國人口轉變過程所表現出的一般性規律和特殊性規律。
第二,對中國人口轉變道路探索過程進行整理、組織和分析,系統地、深入地研究中國人口轉變的階段劃分、影響因素、特點和結果,探索新規律。不僅考慮人口變量本身的變動特點,而且將其與社會經濟、制度、文化等因素的發展特點相結合,進行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階段劃分。對影響人口轉變的各因素進行整合,從現代化和本土化兩個維度來考察,著重考慮各力量的相互關系、作用范圍和作用機制。不僅研究中國人口轉變所表現出的現象的特殊性,而且要著重研究導致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的特殊性。對人口轉變結果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老齡化”、“人口紅利”等“舶來理論”,還充分挖掘中國獨特的出生性別比長期偏高現象,從人口轉變規律的角度去研究人口轉變與其的關系問題。
第三,在對探索過程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和歸納中國人口轉變的基本經驗與演變規律。對基本模式經驗總結的研究,要細化和深入原來研究中標簽化的“干預型”或“計劃生育政策”研究結論,重點研究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出于什么原因、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人口調控和如何實施這些方法,干預效果如何,怎樣進行調整等一系列內容,這是一整套經驗的系統總結。對演變規律的研究,結合對已有文獻的述評和國外人口轉變實踐,對中國人口轉變過程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進行區分,深入開發挖掘中國特有的人口轉變現象,在人口轉變理論一般規律的指導下尋找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歸納形成體現中國特點的人口轉變新規律,構建中國化的人口轉變理論體系。
第四,從發展整個人口轉變理論的角度去認識中國人口轉變過程中得出的基本經驗和演變規律。基本經驗是對中國人口轉變模式的總結,演變規律是對中國人口轉變理論的總結,兩者是實踐和理論方面的創新產物,是人口轉變理論在當代中國新的表現形式。所以本書要在此基礎上對人口轉變理論做出進一步的補充和發展。
三、結構安排
本書主要目的是對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主要內容、探索過程、基本經驗和發展規律進行概括與總結,探索中國人口轉變的特殊模式和特殊規律,創建中國化的人口轉變理論。以這項研究目的為基本依據,本書擬定了具體的研究思路,全書的研究框架見圖1—1。
本書一共分為七章,按照邏輯順序可以歸納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本書的第一章。這一部分是本書的緒論,主要介紹選題的背景和意義,以及對本書的基本性格和結構安排進行提綱挈領的概括。
第二部分為本書的第二章和第三章。這一部分為本書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的準備。首先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評價,從人口轉變理論研究和中國人口轉變研究這兩個方面展開。通過文獻綜述,熟悉本選題的理論背景和發展脈絡,了解到目前為止關于中國人口轉變的研究都研究了什么內容,采取了什么樣的方法,得出了什么結論,還存在什么問題。然后,回顧了世界范圍內的人口轉變過程,一方面總結了世界人口轉變發展實踐中的經驗和規律,另一方面為主體部分研究中國人口轉變道路提供了比較對象。
第三部分為本書的第四章至第六章,這是本書的主體部分。第四章至第六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中國人口轉變歷史進程的三個階段。這一部分并不是單純的書寫歷史,而是夾敘夾議、論從史出、以史帶論、史論結合,始終



圍繞中國人口轉變的獨特實踐和理論規律來分析歷史。從對歷史的分析中得出初步觀點,再根據這些觀點重新選擇、組織和整合資料,進一步檢驗觀點。
第四部分為本書的第七章,這是本書的靈魂、總結和延伸。在第三部分大量論述和分析的基礎上,這一部分進行提煉和升華。通過對中國人口轉變基本歷程的回顧,一方面從實踐角度總結中國人口轉變的模式,另一方面從理論角度提煉中國人口轉變的規律。由于第三部分圍繞基本觀點進行了大量的論述,所以這部分模式和規律的得出應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本章不僅對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進行總結,而且也從世界人口轉變理論發展的視角重新認識了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對其普適性和價值進行了分析。
本書也可以分為四個研究層次,而且這四層存在著內容和邏輯上的雙重順序,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是一套完整的研究體系。著手點是研究影響中國人口轉變的各種力量,這些力量互相作用形成了中國人口轉變的過程和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探索過程,在對探索過程的研究和分析中得出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基本經驗和演變規律,這些過程、經驗和規律構成了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主要內容,是對世界人口轉變理論的補充和發展。從內容上看,本研究遵循從微觀到宏觀的順序,從作用力量到探索過程,到整體道路,再到世界人口轉變理論,研究的視角越來越宏觀;從邏輯上看,本研究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順序,將最為具體的影響因素抽象為探索的過程,再進一步抽象為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經驗和理論總結,最后把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抽象為對人口轉變理論的補充和發展。
全書的主體部分是對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探索過程的研究。這一部分包括了本書的第四、五、六章。在此之前,第二、三章為這一部分研究的展開做好了鋪墊。第二章進行了理論的梳理和評述,提供本研究的理論背景和研究方向,并回顧了目前關于中國人口轉變的研究都研究了什么內容,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得出了什么結論,還存在什么問題。第三章則以時期的演變和世界人口轉變中心的轉換為線索,從傳統的發達國家到新興的發達國家(地區),再到廣大發展中國家,勾勒出一幅世界人口轉變演進過程的動態全景圖。這章的寫作目的一方面是為中國人口轉變道路提供比較對象,另一方面也是通過對世界人口轉變過程的梳理和分析來探索世界各國人口轉變過程中所體現出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第四章至第六章是按時間順序展開的,分三章介紹了中國人口轉變歷史進程的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的劃分依據不再局限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變動特點,而是將人口變化發展置于社會經濟制度整體變化的大背景下來進行劃分。具體來看,第四章的時間跨度是從建國初期直到改革開放前,此時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處于恢復、探索的歷史階段,我國在此過程中也對適合自身的人口轉變道路進行了探索,并在歷經多次失敗和波折后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初步形成。第五章涵蓋了從改革開放時期到20世紀末的歷史過程。這個時期,我國在進行大規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經濟等方面都經歷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與此相呼應的,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也面臨著轉折,實現現代化目標的急迫、經濟體制的轉變、改革開放取得初步成果和社會經濟因素對人口發展的影響日益增長等一系列變化都要求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做出回應。最終,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經歷了“兩次調整”和“兩次穩定”,在堅持既定方向的前提下,對具體目標、工作方法和手段進行了調整,人口轉變道路也在此過程中得以逐步成熟。第六章的內容從21世紀初延續至今,隨著中國的社會經濟制度逐步穩定并走向成熟,此時中國人口轉變過程已經基本完成,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向著更為穩健、更有預見性的方向發展。在對這三章具體內容進行研究時,緊緊圍繞“現代化”和“本土化”這兩條發展脈絡,著重分析社會經濟、制度、文化等多種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替代作用,以及這些力量作用的結果和影響。
如果說第四章至第六章是本書的血肉之軀,那么第七章則是本書的靈魂部分,它在主體部分大量敘述和議論的基礎上,對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進行總結和提升。闡明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的主要內容,從發展脈絡和線索方面對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基本過程進行總結,從實踐經驗角度對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基本模式進行總結,從理論創新方面對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演變規律進行總結。可以說,第二、三章的理論和實踐準備以及第四、五、六章大量史論結合的呈現都是緊緊圍繞這一章的結論而展開,也正是由于前文的充分論述和證明,這章的所有結論都是理由充分、邏輯清晰的。這一章也是全書的總結和延伸,是對本書內容的再次升華。這章對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進行了濃縮,在世界人口轉變理論發展的背景下重新認識中國的人口轉變道路,將其視為人口轉變理論在當代中國的一種具體表現,以此來豐富和補充人口轉變理論。并且在此基礎上討論中國人口轉變道路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借鑒作用,即分析了它的普適性價值。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