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國史100講(簡體書)
滿額折

國史100講(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國史100講》,本書按照歷史朝代劃分,上起上古先秦,下至清朝,每一個章節均挑選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學術權威人物的若干文章。每一章都有數篇專門的文章對這一歷史時期比較有特點的、較為重要的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進行較為詳細的解讀。

名人/編輯推薦

《國史100講》由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

歷史蘊含著經驗與真知,它記錄了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輝煌與悲愴、交替與更新,也預示著人類的未來。面對風云變幻、迅速發展的當今世界,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現在,充實人生,創造未來;只有借鑒歷史,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只有學會反思歷史,才能更好地認清未來。
而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史學界從官修史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史學研究全面開花,涌現出了諸多大家。張蔭麟、傅斯年、王國維、朱希祖、梁啟超、繆鳳林、李源澄、夏曾佑、呂思勉、湯用彤、魯迅、岑仲勉、聶崇岐、金毓黻、孟森等,這些名字也許不為大眾所熟知,但在其研究領域里卻是最璀璨的星辰。
王國維(1877—1927),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我國近代享有國際盛譽的著名學者,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在先秦史學和魏晉南北朝史學方面頗有研究。著有《人間詞話》、《曲錄》、《觀堂集林》等。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我國近代著名史學家,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終生教授。著有《白話本國史》、《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等多部著作。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史上百科全書式人物,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之一。代表作有《李鴻章傳》、《清代學術概論》、《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少年中國說》等。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他所提出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學術原則影響深遠。
張蔭麟(1905—1942),號素癡,亦常作筆名,著名學者、歷史學家。張蔭麟在清華求學期間就發表論文,受到梁啟超的激賞。除史學外,張蔭麟在哲學、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翻譯等方面都有相當涉及,其涵蓋面廣,概括性強,識見高明,富于現代批判精神。
朱希祖(1879—1944),著名史學家,歷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教授。他較早地倡導開設中國史學原理及史學理論等課程,并講授“中國史學概論”,在中國史學史的早期研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繆鳳林(1899—1959),字贊虞,著名史學家、教育家,學衡派代表人物之一。勤奮好學,博涉中外史籍,為柳詒徵高足。所撰論文《哲學與史學》、《三代海權考證》等深受學術界好評。1928年起在國立中央大學任文學院史學系教授,新中國成立后任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魯迅(1881—1936),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亭,后改為豫才。魯迅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后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魯迅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研究也獨樹一幟,為人稱道。
岑仲勉(1886—1961),學名銘恕,字仲勉,別名汝懋,著名歷史學家。曾在上海江海關及廣東財政廳等處任職,于1934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佛游天竺記考釋》,從而引起史學界注意。岑仲勉治學最重要的成就是以碑刻考證歷史,又糾正了清金石家過信石刻、偏責史實的毛病,客觀地論證碑志之價值。此外,他在隋唐史的研究上有重要貢獻,在中外史地研究方面,尤其是突厥史料的搜輯方面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好評。
聶崇岐(1903—1962),著名宋史研究專家、目錄學家。長期執教于燕京大學,曾任燕京大學引得編纂處編輯、副主任,北平中法漢學研究所研究員兼通檢部主任,燕京大學圖書館代理主任、教授、代理教務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宋史叢考》等。
孟森(1869—1937),字莼孫,號心史,清史學科奠基人、明清史專家。孟森致力于明清斷代史研究,成績斐然,多有精湛之處。著有《明史講義》、《清史講義》等,對史實進行考訂敘述,多有發明創見;所作評議,亦具精辟獨到之處。
這些大家,或是某一朝歷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者,他們的作品,以其精湛的學力和筆力,為后人開拓出了歷史研究的新路。本書按照歷史時間順序,以朝代為界限,精選史學大家的作品,上起先秦,下迄清末,每一章節均由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學術權威人物來撰寫。講述了從上古時代直到清朝的中國歷史,包含歷史人物分析、歷史事件透視、社會制度和文化習俗演變的考證等,考據嚴實,筆力強勁,在敘事的同時重點敘述社會的變遷、思想文化演變上的貢獻和重要歷史人物的性格,同時又富有思想內涵和理論深度。
本書在選編過程中,尊重作者行文,部分文章因長度關系,選人本書時為內容節選,在文下皆有注明。
作為一部集宏觀歷史概述和微觀歷史事件解析的集成型著作,讀者可以本書為階梯,從這些史學大家的作品中學習歷史,了解歷史,并汲取先人智慧,從而更好地思考現實、展望未來。

目次

第一章 上古先秦史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傳說
亳一商一殷
殷周制度論
周東封與殷遺民
姜原
中國古代鐵制兵器先行于南方考
孔子學說中道德之標準
孟子之學說
老子之學說
墨子學案
周秦諸子之名學
楚的興起
六國混一
第二章 秦漢史
秦漢史總論
中國法家的歷史觀念
新帝國的經營
純郡縣制的重建
武帝開拓事業的四時期
武帝的新經濟政策
漢代大一統政治下之政治學說
道家學說的全盛及其影響
儒家與方士分離即道教之原始
西漢思想之發展
法吏與法律
王莽的改革
漢帝國的中興與衰亡
后漢的外戚與宦官
第三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史
兩晉南北朝史總論
魏時將帥之驕
赤壁之戰的真相
替魏武帝辨誣
諸葛亮南征考
三國末社會之變遷
晉人之矯誕
魏晉玄學流別略論
魏晉思想的發展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晉代豪門斗富
南北朝的始末
晉南北朝隋之行政機關
晉南北朝隋之風俗
第四章 隋唐五代史
隋唐五代史總論
隋楊之先世及其統一
隋對西北之交通
印刷術發明
西樂輸入
李唐之先世及其統一
唐朝的職官與選舉制度
宰相制度之屢變
府兵制的起源
門第之見與郡望
唐朝的中衰
中唐后理財之言論及方法
唐之馬政
宦官之禍
五代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五章 宋史
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模
論宋太祖收兵權
宋太祖誓碑及政事堂刻石考
金匱之盟
宋初之內治
宋太宗繼統考實
麟州楊氏遺聞六記
宋室積弱之原因
北宋的外患與變法
北宋四子之生活與思想
南宋中興之機運
宋儒太極說之轉變
宋之滅亡
宋之志怪及傳奇文
第六章 元史
萌古考
元太祖定都和林說
元初西北五城之地理的考古
第七章 明史
明朝的盛衰
洪武年中諸大事
靖難兩疑案之論定
《明成祖生母記疑》辯
奪門
弘治朝政局
正嘉隆三朝之學術
宦官的專權
權臣和黨禍
天啟初門戶之害
崇禎致亡之癥結
第八章 清史
清代種族及世系
明清之交中國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
太后下嫁考實
(圣祖)撤藩
(圣祖)興文教
雍正朝特定之制
中西初期的交涉
太平軍成敗及清之興衰關系

書摘/試閱



(二)
中國石器、銅器、鐵器三時代之分界,古今來惟三家言之較確:
(一)《越絕書》言:“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此軒轅在神農前,非黃帝之軒轅氏,《莊子·胠筐篇》亦載神農前有軒轅。黃帝之時,以玉為兵;案玉不過為石之精者,亦屬石器時代。禹之時,以銅為兵;當此之時,以鐵為兵。”見《越絕書·記寶劍篇》。此言為風胡子對楚王語,《吳越春秋》楚昭王召風胡子,則其人在春秋時。
(二)梁江淹《銅劍贊·序》言:“古者以銅錫為兵器。春秋迄于戰國,戰國至于秦時,攻爭紛亂,兵革互興,銅即不充給,故以鐵足之。鑄銅既難,求鐵甚易,是故銅兵轉少,鐵兵轉多,年甚一年,歲甚一歲,漸染流遷,遂成風俗,所以鐵工比肩,而銅工稍絕。二漢之世,逾見其微。及漢建安二十四年,魏文帝為太子時,鑄三寶刀、二匕首,天下百煉之精利,而悉是鑄鐵,不能復鑄銅矣。按張華《博物志》亦稱‘鑄銅之工,不復可得,唯蜀地羌中,時有解者’今本《博物志》逸此文,由此言之,斯妙久絕。”
(三)孫詒讓《周禮正義》七十八言:“太古唯有石兵,中古用銅,最后乃用鐵。依《世本》蚩尤已以金為兵,故自黃帝至周初,大抵皆用銅兵,而鐵兵亦漸興,迄晚周始大盛,故《矢人》二鄭注,并以刃為鐵,《孟子》云鐵耕,即镩器也,是知夏禹作貢,已有鐵鏤,殷周之際,鐵器必繁,唯究不及銅之多,故今所傳古戈劍等有款識可征者,率皆銅質,明鐵兵尚少,且易朽蝕,故不經見也。”
三家所述石、銅、鐵兵器遞衍時代,雖稍有出入,而謂春秋戰國之際,已有鐵兵,則大略相同。而近人謂“銅器時代,必數商、周,秦、漢以后,銅器漸微,而鐵器代興”,銅器起源,姑不具論;至于鐵器,則春秋戰國之際,早已盛行,不待秦、漢以后,約有五證:
1.《管子·地數篇》“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山”。《山海經·中山經》亦言:“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十。”《管子》書雖非自作,韓非子已言其書名,則其著書,必在韓非子前,蓋在戰國中葉;《山海經》中多神話,似為古書,蓋亦為戰國時人所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