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課堂外的精彩:中學導師制(簡體書)
滿額折

課堂外的精彩:中學導師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  價:NT$ 192 元
優惠價: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中學教育指明了發展的方向。本書正是根據個性化教育的要求進行了中學導師制的探索。
通過導師制,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師生、生生、師師關系),關注學生非智力發展,在個別指導和合作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健康的身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問題探究意識與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經歷體驗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
本書介紹了華東模范中學探索導師制的研發過程。學校在近幾年建立了新型的導師制,形成了頗有特色的導教學關系。并圍繞導師制,形成了有特色的導學課程,探索了導學形式,并進行了一系列的紀錄與評價等教學研究課題。

作者簡介

徐怡敏,中學高級教師。1990年以來一直在中學教育第一線工作,在靜安區多校任(掛)職干部,2011年完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育管理碩士學習。 2012年起擔任上海市華東模范中學校長、書記。 他從2007年起,作為核心研究人員參加學校承擔的教育部課題“在組織變革中提高學校領導力的行動研究”,2010年主持市級課題“在雙通理念下高中導師制的行動研究”,2013年主持上海市級課題“基于通識通能的高中導師合作制行動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1、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探索個別化教育。
用導師制詮釋導教學的新師生關系,演繹課堂外的精彩。
2、一所學校的變革之路,完全的導教學案例。
3、嶄新的觀念,完整的課程建設,全新的評價體系。
4、提出可供參考的課題研究方向。

序 二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中小學主要的教學方式是班級制,一個老師針對幾十個學生進行教學,國民受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所產生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因精力所限無法顧及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統一的要求勢必影響到學生的個性需求和天性發展。因此許多優秀教師在這方面作了相當深入的探索,“小班化”教學機制應運而生,但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矛盾。在這個大背景下,2007年當時的董君武校長率先在華模提出并開始進行了中學導師制的積極探索。實驗階段,我們組建了導師團隊,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體,選擇健康自信、樂觀陽光、善于合作、敬業奉獻的老師,一個老師帶2—3名學生,采用個別導教、團隊導教,特別是我們在課程設計和理念上,強調發展學生經歷、體驗和感悟,精心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導師制適應了四個需求:
中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時期,人的一生的學習目標和動力,習慣和方法主要是在中學階段形成和確定的。如何針對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學生個體的和諧發展與最佳發展,為學生今后的持續發展作好必要的準備,這是我們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選擇高中導師制并對其進行探索具有明顯的前沿性,順應了時代的發展,符合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針對高中階段教育都專門提出:“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指導。”
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
適應了社會發展需求。
其次,我校在突破學校發展“高原期”、改革創新“瓶頸期”的過程中,提出了“雙通”(通識、通能)教育理念及其系統思路,并落實到課程設置、教學改革、德育創新等方面。這不僅實現了華模辦學思路的戰略性調整,而且拓展了普通高中改革發展的新空間,為我們進一步的探索提供了總的方向。近五年來,在以“雙通”教育理念引領下的學校變革中,探索高中導師制的實踐成為實現“雙通”辦學理念,推進學校教育發展的新的有效路徑。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也適應了學校發展需求。
它還適應了學生自主發展需求。當前,我校高中學生的綜合水平處于高中學生群體的中等狀況。學習方法需要進一步改善,學習習慣需要進一步改善;同時,表現在能力方面,學生的“計劃與安排、合作與交流、選擇與處理、應對與創新”等方面的能力普通較弱,而這些能力恰恰是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的通用能力。
導師制的探索實踐成為學生基本通用能力的培育的有效方式。
最后,它適應了教師的發展需求。當前,我校教師已步入年輕化的階段:40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已超過三分之二,提升他們的教育理念,完善他們的教學行為,積累他們的教育經驗,有待學校的支撐;另一方面,他們也是使學校充滿活力的最能動和活躍的因素,是學校變革與創新的基礎與源泉。而且,他們普遍喜歡教師職業,對學校發展滿懷期待,具有相當的專業素養和教學經歷,愿意在一種富有實踐價值的教育理念引領下,開展教育的探索性實驗與研究。
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為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搭建了有效舞臺。

高中導師制,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教師指導最適應自己教學風格的學生,學生接受最適合自己的教師的指導,使師生在一種愉悅的教育心境下開展教與學的活動,能夠促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提高。讓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更新教育理念,拓寬教育視野,關注起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并從新的視野去研究、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三年的實驗探索,給我們最深切的體會是,我們的學生在導師的帶教下,獲得可喜的進步。他們開朗自信,樂于合作,善于表達,形成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探索精神。
2010年學校開始全面實施導師制。
1 導學教關系的建立(雙向選擇)
如果說,實驗階段我們組建的是導師團小組,而全面實施時,我們的導師團隊有60多位教師,可算是大組了。但是,一個年級150多學生,怎么選擇導師呢?
導教關系的確立是雙向的,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但也考慮一定的比例,設法讓每個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得到關愛。
原則上,導師與學生導學關系的建立,也就組建了一個導學團隊。這個團隊是相對固定的,相對班級制來說是新的組合,新的師生關系和同學(生生)關系。它的特點是:他們原本來自不同的年級和班級,在課堂學習中,他們很可能沒有交集,而我們的導師也有可能與他們在教學上也沒有交集,但他們因為導學關系,有了另一個團隊,這實際上豐富和發展了學生的人際關系和交往范疇。他們不同的經歷、個性和所有的差異,恰恰是最好的教育資源。
2 導學課程設置
導學不同于課堂教學,是以發展學生的非智力為價值取向的。但作為導師制的設計,它又是學校的課程,是有設計和預設的。當然,也不全是預設的,也有生成的,有規定動作,也有自選動作,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所謂規定動作,導師制課程規定,(導師制工作流程)導學活動應該包括制定三年規劃、學期計劃、學習時間的安排、學習習慣培養、學習方法指導、青春期心理輔導等;所謂自選活動,應該由導學團隊自行決定安排,針對學生的需要或某一階段的具體情況設計組織,包括市政熱點、國際問題、同學關系、朋友關系、親子關系等,更多地關注學生學會生存、應對生活的能力,把我們的通能教育理念融入導學活動。
3 導學形式的探索(個別導學、集體導學、聯合導學、同伴導學等)
(1) 個別導學
個別導學,不是個別教學,一對一的教學,而是尊重學生的不同特點與個別差異進行導學活動,它的針對性、目標性比較強。導師主要以改善高中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關注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為依據,建立師生溝通渠道,以師生對話式為主,并從學習上、生活上、心理上全面關心愛護帶教學員。
(2) 集體導學
集體導學,是一個導師對兩個及以上的學生的導學。方式既有導學團隊內部對話,又有集體活動和相互的交流。導師對學生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個別化的教育要求。集體導學的最大優勢是利用“差異”這個資源。
(3) 聯合導學
全面實施導師制后,面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起,聯合導學應運而生。導師們自行結隊進行聯合導學。
差異是資源,這不僅對學生而言,對教師也是如此。每一個導師,都有不同的學科背景,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和關注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與方法,導學關系不僅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而不同,也可以依據教師的特點進行組合,我們除了個別導學、集體導學之外,還常常發揮教師的優勢進行聯合導學,資源共享。
(4) 綜合導學(社會實踐)
我們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中的導學。從2008年起,利用寒暑假,把各類社會實踐與活動作為導師制導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后組織了浙東文化之旅、北京奧運后城市文化研究、云南民俗風情考察、崇明生存實踐、海派文化探尋等。去年,我們全體導師制學生,分成五大組,分別赴東北、江浙、井岡山、湘西和北京進行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導師制導學的一種方式,更是學校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自主選擇,自主確定方案、設計活動過程,自主組織和管理,自主形成結論和報告。教師在活動中是觀察員和記錄者,在特定的時候把把關,引導引導。社會實踐還是一種研究性學習,作方案、設問卷、行調查、作統計、析數據、寫報告。社會實踐,對學生來說,在高中階段的生活經歷與體驗,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也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生在活動中發展能力,在實踐中感悟人生。(配套制度:案例書寫方案、活動設計論證評分表、幫困補助辦法、經費使用辦法、成果評選獎勵辦法等。)
4 記錄和評價
很多老師,都會關心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去評價導師,評價導學活動。我們的態度是,記錄即評價。我們的導師制是一種探索,我們把它看成是行動研究,我們認為,過程管理可以促進導師制的完善。為此,我們建立了導師制的記錄平臺,把導師制的一些導學活動,用即時記錄的方式,呈現出來。實際上,導師制的導學活動,除了對話交流方式之外,我們引導導師與學生運用網絡平臺,進行網絡對話,當學生遇到困難,又難以當面交流時,可以通過平臺;而老師有什么要關照的,也可以在記錄平臺上寫幾筆。其作用還在于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最主要的是,我們把最原始的記錄過程保存下來,是很有價值的實證材料。
5 課題與研究
在三年實驗階段,我們立項課題《運用導師制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實證研究》,作為區域“輕負擔,高質量”研究的組成部分,對導師制的實驗作些思考和研究,于2011年6月結題。伴隨導師制的推進,我們又在2011年下半年申報、立項了市級課題——《體現“雙通”教育理念的高中學生導師制行動研究》。為了更好地進行課題研究,在這個學校課題下面,我們建立了三個核心子課題,《高中學生導師制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研究》、《高中學生導師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和《實施高中學生導師制的學校管理改革研究》,同時,又在核心子課題的基礎上研發了一些區級課題,如《運用導師制促進高中學生自我認知發展的支持策略研究》、《中學導師制研究中學生個性化輔導的實證研究》、《運用導師制指導高中生策劃及實施計劃實踐研究》、《高中導師制視角下師生共同開發教育資源的調查研究》等。
導師制作為學生個別化教育的一種選擇和探索,是因材施教的一種詮釋。它的優勢在于: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導學活動和交流互動中,導師可以更多地了解學生,從而更多地理解學生;發現學生的學習優勢,教師能夠認識到學生的學習優勢差異進行個別化教育,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業效能;拓展教師專業化發展,導師制實施這一過程中,促進教師教育行為的優化。并能激活學校教師的創新智慧,有效提升學校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預設還原教育的完整,(1)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根據學生的心理、行為、學習、活動和生活等情況進行指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逐漸學會選擇。(2)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習慣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綜合指導,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3)關注學生學科學習和各類實踐活動,指導學生科學安排時間,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提出問題意識,逐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所學校應有一所學校自身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特質。我校有近70年的辦學歷史,但它是一所“年輕的學校”,因為我校一直以來都能走在中學教育發展的前沿,以教育改革為己任。改革創新使我們華模成為一所充滿朝氣的學校,這就形成了學校辦學的內在特質。我們華模年輕的教師隊伍同樣朝氣蓬勃,銳意進取,充滿陽光,而通過導師制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華模的學生自信、樂觀、陽光,這就是華模特有的學校文化。導師制成為華模學校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

2013年11月

目次

序一1
序二1

踐行篇 導師制: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第一章 定位導師制
第一節 破解課堂教學質量之困
一、 破解學校改革創新之困
二、 適應教師專業發展之需
三、 滿足學生成長過程之需
第二節 導師班:有心摘花花少開
一、 導師班的形成過程
二、 導師班的特色
三、 導師班的反思
第三節 導師制:無心插柳柳成蔭 序一1 序二1 踐行篇 導師制: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第一章 定位導師制 第一節 破解課堂教學質量之困 一、 破解學校改革創新之困 二、 適應教師專業發展之需 三、 滿足學生成長過程之需 第二節 導師班:有心摘花花少開 一、 導師班的形成過程 二、 導師班的特色 三、 導師班的反思 第三節 導師制:無心插柳柳成蔭 一、 導師制的形成過程 二、 導師制的全面實施 三、 導師制的特色 第二章 課堂外的精彩 第一節 教學形式多樣化 一、 對課堂進行前后延伸 二、 采用個別與聯合相輔的導學方式 第二節 學生成長多樣性 一、 通用學習能力成長 二、 非智力因素成長 三、 潛能開發 第三節 學校教育生活化 一、 以學生意愿為出發點即興導教 二、 引導學生規劃人生 三、 以課題為抓手開展校外暑期實踐 第三章 課堂因溫暖而有效 第一節 被學科知識遮蔽的師生交往 一、 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二、 課堂:溝通師生教與學的平臺 三、 知識:聯接師生交往的工具 第二節 師生情感交流催生教育信任 一、 關注學生異性情感需求 二、 關注學生家庭溫暖的缺失 三、 關注學生成人感的建立 第三節 和諧師生關系讓教學溫暖而有效 一、 化被動為主動學習 二、 幫助學生獲得自我效能感 三、 發掘優勢力量助成長 第四章 從教師走向導師 第一節 教師到導師:一種教育理念的更新 一、 “一對一”個別指導 二、 “德”“智”“教”“導”融為一體 三、 多渠道深化師生交往 第二節 教師到導師:一種教學方式的轉變 一、 疑義相析始于“問” 二、 重結果更重過程 三、 定位學科教學法 第三節 從教師走向導師:專業發展的優化選擇 一、 教師合作文化的制度保障 二、 深化個體專業自省 三、 “強強聯合”讓學生全面發展 第五章 彰顯人性的學校管理 第一節 教師參與的學校管理變革 一、 導師制形成過程中的管理變革 二、 導師制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實踐 第二節 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變革 一、 注重細節的情感化管理 二、 注重方法的自主性管理 三、 注重差異的個性化管理 第三節 全方位的社會實踐管理 一、 建立完備的前期保障機制 二、 社會實踐的具體實施 三、 社會實踐的評價總結 研究篇 導師制:走向個性化教育專題研究 第六章 關于國內外導師制情報綜述 第一節 大學導師制 一、 起源與背景 二、 導師制的內涵 三、 大學導師制和班主任、輔導員制度的關系 四、 大學本科導師制的意義和作用 第二節 中學導師制 一、 “中學導師制”發展 二、 “中學導師制”的內涵 三、 “中學導師制”的類型和功能 第三節 導師制與班主任制的比較 一、 傳統班主任制的優勢與局限 二、 導師制的優勢與局限 第四節 深化“導師制”管理的思考 一、 樹立發展的教育觀 二、 在新課程理念下,“導師”要及時做好角色的轉換與定位 第七章 關于導師制研究的總方案和行動計劃 第一節 總課題方案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義 三、 研究的假設 四、 研究的目標 五、 研究的主要項目 六、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七、 研究階段及其成果形式 第二節 子項目行動計劃 一、 子項目1:“導師制促進高中生自主發展的行動研究”行動計劃 二、 子項目2:“高中生導師制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行動計劃 三、 子項目3:“實施高中生導師制的學校管理改革研究”行動計劃 第八章 關于導師制研究中的調研報告 第一節 高中學生自主發展現狀調查 一、 問題提出和調查意義 二、 幾個概念的界定 三、 調查方案設計 四、 導師制背景下高中學生自主發展現狀調查及分析 五、 結語 第二節 “導師的發展與現狀”調查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意義 三、 研究對象和方法 四、 問卷調查結果 五、 問卷調查分析 第三節 導師制下學校管理調查報告 一、 調查方案設計 二、 導師制背景下,學校管理和改革現狀調查及分析 第九章 導師制總課題下的相關課題的研究 第一節 高中導師制視角下師生共同開發教育資源的調查研究 一、 理論價值 二、 實踐意義 三、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第二節 在導師制背景下指導高中生自主策劃實踐研究 一、 研究背景和意義 二、 研究思路 三、 主要成果 第三節 運用導師制促進高中學生自我認知發展的支持策略研究 一、 研究的基礎和意義 二、 研究目標、內容和方法 三、 研究的過程和主要成果 第四節 中學導師制研究中學生個性化輔導的實證研究 后記

書摘/試閱

第二章 課堂外的精彩
課堂外的活動和課堂教學活動是中學生教育的兩大主要實施途徑。從育人功能的角度來看,課堂外的活動與課堂教學活動一樣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時候前者的作用要大于后者。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教育一直存在著“重課堂教學,輕課外活動”“重知識教育,輕能力培養”的傾向。在對課外活動的定位上,總是存在認識上的不足和實踐上的偏差,把課外活動僅僅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意補充和課外延伸,認為課外活動只是玩玩而已,認為課外活動是學生在緊張學習之余的調劑品和安慰劑等。然而,通過理清學校各項工作的關系,我們會發現,課外活動有其自身的特色和價值。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二者都是為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服務的,都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因此,應該轉變過去對課外活動的認識,做到課內課外并重。針對這種現狀,華模在開展導師制的基礎之上,積極展開了“課堂外的活動”的探索,并實現了課堂外的精彩。
第一節 教學形式多樣化
課堂外的精彩體現在教師的教學上,那就是教學形式多樣化。有了導師制,導師不僅僅只關注學生上課時候的表現,還將關注點延伸到了課外環節,用對學生預習和復習的輔導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導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實踐中,導師會創造更多的機會去更多地了解學生,并采用恰當的方式去促進學生的發展。除了采用一對一導學的方式之外,導師們還開創了聯合導學的方式,聯合導學將導師之間、學生之間的差異作為一種教育資源,提高了導學效率,也加強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導師以及導師與導師之間的交流。
一、 對課堂進行前后延伸
一般來說,學生的學習包括預習、上課、復習這三個環節,因此相對應的,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這三個學習環節進行教學。然而在我們當前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過度關注學生在上課期間的表現,而對學生的預習和復習環節較為忽視。相對課堂教學而言,預習和復習屬于課外環節,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不重視對學生預習和復習的指導。課外環節與課堂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學生通過預習和復習有助于其在上課期間擁有良好的表現。
在導師制實施的過程中,學校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四環節十六字”的基本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包括備課、授課、反饋和輔導四個環節,其中輔導包括“談”“疏”“拓”“融”四個部分,即與學生談心交流,溝通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想法;對學生學習心理、學習方法和其他困惑進行疏導;對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幫助學生整合學習內容,構建知識體系。“四環節十六字”中“輔導”部分實質就是要求教師對課堂進行前后延伸,關注學生的預習和復習,并對其進行輔導,以此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一) 預習:向前延伸的課堂
預習就是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提前學習新課內容,然后發現對新內容的問題及困惑,進而帶著這些問題及困惑去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學習。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前提準備,有了預習,很有可能會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以此產生良好的課堂效能。“教是為了不教”,“不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則是走向“不教”有力的通行證。
對于學生的預習,教師常常在課后對學生說:“大家回去把下節課要上的內容提前看一下……”結果收到指示的學生中,一部分同學看也不會看,而另一部分同學會看一下,然而這樣的“看”也僅限于對新內容的文本的閱讀。對于教師來說,這里的“看”其實就是預習,而預習是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新知識,進而理解自己能夠弄懂的部分,并發現自己弄不懂的部分。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的時候,應該培養學生進行預習的能力,教會學生預習。
案例2-1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從預習開始

一天,剛上完高一年級的數學課,我收拾東西準備走出教室時,一位女學生快步來到我身邊,將一封信和一張剛訂正完的數學單元試卷塞在我手里,與此同時兩行淚水奪眶而出。在信中她向我訴說——她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數學,但不知什么原因,一做數學題就頭腦空白,不知所云。同時向我請教三個問題:第一,為什么中考數學成績140分,高一數學單元考會經常不及格?第二,為什么數學課聽得懂而作業卻不會做?第三,如何克服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現象?當我看完這封信后,我的心里沉甸甸的,如何學好高中數學對不少高一新生來說,可以說是一個盲區。特別是上課聽得懂,但在需要自己獨立解題時,卻不知從何入手。
這封信給了我極大的震撼,我于是致力于高中學生數學學習各環節的探究。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研究,我了解到學生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而預習是學習的首要環節,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從指導學生預習入手,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這一種重要能力。
預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探索的活動空間,在沒有教師講授的前提下,學生感受、學習新知識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預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鍛煉自學能力的舞臺,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預習是思維活躍的課堂教學的前奏,預習過的學生,有了新的認識、收獲,甚至疑問、困惑。所以,教師要十分重視對于學生的預習指導,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一,要讓學生具有明確的預習意識。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預習亦是如此。預習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具有自主的預習意識,預習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實現,預習的效果才能更好地體現。
第二,要明確教學預習的基本要求。教師只把類似“把X章第Y節內容預習一下”這樣簡單的指令給學生是不行的,因為大部分學生沒有預習經驗,因此教師應該首先告知學生預習的基本要求。要告訴學生對于預習是尋疑的過程,有了問題,學生的課堂學習才有目標,而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要針對學生的預習進行課堂教學。既然學生預習了,那么教師就應該及時了解學生預習的效果,了解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其所遇到的問題,并依此進行課堂教學。如果教師不考慮學生的預習而進行教學,則會挫傷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并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
案例2-2
預習,從“文本解讀”入手

在教學中,常常發現學生因為讀不懂題目的意思而解錯題或無法解題的情況。對于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無論是讀課本還是讀專題都可以聽到教師的抱怨。我校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預習物理課本的習慣,我自己以前也從來不刻意去要求學生預習課本,更談不上對學生預習的指導。學生不通過自己讀書理解消化知識,久而久之閱讀能力當然會下降。
新學期一開始,我就嘗試著要求學生預習書本,可問題又來了。一部分學生根本沒有把預習當一回事,所以對知識的了解依然停留在沒有看書的狀態;大部分同學匆匆看了一遍書,對結論性的東西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少數學生看書比較仔細,也有一定的思考。大部分學生不重視預習,也不會預習,也就是說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差。鑒于此,我于是細化了對學生預習的指導和要求:首先,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本時劃下重點,即讓學生先理解概念、公式、規律等結論性的東西;其次,要求學生完成課本上的學生“自主活動”,通過對問題的思考提高對課本上知識點的理解;最后,要求學生完成一部分練習冊上的習題,通過讀題、解題來檢驗學生對課本的閱讀理解程度。此外,我們還注意到在預習過程中,預習大多是個體學習行為,學生各有各的收獲,各有各的感受,因此,我們還利用學生之間的預習收獲的交流增強其預習效果。通過有效指導,學生的理解水平在實踐中得到了提高。
案例中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指導主要是針對“文本解讀”進行的。在沒有教師講解的情況下,學生需要自己去解讀文本,進而理解新課的知識點。雖然預習并不僅僅在于解讀文本,但解讀文本卻是預習的第一步,如果學生不能自主地理解文本,預習便也無法進行下去。從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首先,對學生預習的要求要具體。比如,要求學生在預習后要完成書上的“自主活動”,這就使學生在預習時有了一定的目標,使學生明白在預習之后要進行一定的思考,自主地解決一定的問題。其次,在預習指導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指導策略。比如,預習作為個體行為,所獲得的收獲往往是個體的,因此,通過讓學生進行互相交流可以增強預習的效果。
高中的學習,相比初中的學習而言,知識的深度、廣度都加大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也提高了很多。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對學習要有明確的計劃,做到“有備而來”聽課。很多學生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那樣,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心理,習慣跟在教師后面走,這樣的學習習慣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
(二) 復習:向后延伸的課堂
復習,對于學生來說是為了防止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遺忘而進行的再學習。通過課后復習,學生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弄清還沒有完全理解的知識,從而深化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指的是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做老師了。這里的“做老師”指的是學生可以做自己的老師,換句話說,就是指學生能夠做到有效的復習,就等于是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們把一大堆書放到書架上去的時候,如果我們將書按照一定規律擺放的話,再次閱讀的時候,找起來就會很輕松;而如果我們將書雜亂無章地堆放在書架里,雖然我們知道書就在書架里面,但是找起來就會變得很困難,有時候還會找不到。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在課堂上學到的一大堆知識如果不經過整理就儲存在頭腦里,要用到的時候就很難提取出來。而如果在學習之后,及時地進行整理,提取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容易。而這個整理的過程其實就是復習的過程。
案例2-3
從“儲存知識”走向“提取知識”

這個學期,我任教初三(5)班的英語,該班英語成績不容樂觀。在對考綱詞匯的復習過程中,效果也不大理想。期中考前,我每天布置一頁的詞匯量,每次讓學生默寫25個單詞,全班只有極少數同學及格。沒有詞匯量作保證,學生不僅在雙基版塊中拿不到應得的分數,在聽力和閱讀綜合能力板塊中更不容易拿到分數。因此每次該班的測試分數總讓我很苦悶:絕大多數的知識點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都講過,而且還多次反復操練過,為什么學生在考試時,不能將所學過的知識提取出來呢?
我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自己沒有處理好從“知識儲存”向“知識提取”環節的銜接。在課堂上,我能認真備課,盡己所能將課上好,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也證明了課堂上的有效性。然而,在課后,我卻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通過反思,我認識到教學不但要讓學生學會“儲存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提取知識”,如此看來,教師就應該重視學生的課后復習,幫助學生養成課后復習的習慣,并指導學生及時復習、勤于復習、高效復習。
復習的作用有三:查漏補缺,夯實基礎;總結內容,深化理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后,應該指導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復習,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沒有完全理解的地方,并及時查漏補缺,以此夯實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復習,還能夠將所學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結構、有邏輯的知識體系,進而深化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要想學生的復習及時而高效,教師就應該指導學生:
第一,明確復習目標,復習應有重點。復習是在課堂教學之后進行的,因此,復習不是學習新知識,而是針對所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復習的目標首要的是夯實基礎,其次是深化理解和提升能力,因此,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成為重點。當然,復習的重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還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復習情況來確定。如果一開始就把較高要求的內容作為復習的重點,那樣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只會事倍功半。但是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如果將復習定位在基礎知識上,就會使他們在基礎知識上花費過多的時間,不利于其能力的提升。
第二,掌握多種復習方法。對于不同的復習內容,應該采用不同的復習方法。比如,對于描述客觀事物特點及關系的陳述性知識,使用重復策略或者輔以記憶技巧就可以了;對于一整套關于操作步驟和過程的程序性知識,則需要通過操作和實踐的方式來進行復習。
第三,立足教材,構建知識體系。學生的復習應該緊扣教材,現在的學生常常放棄書本而以“題海戰術”來進行復習,這樣的做法是舍本逐末、主次不分的。教材上的內容是學生預習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學生可以將知識進行適當地延伸,這樣建構起來的知識體系才是基礎的、全面的、系統的。
作業是最常用的一種復習手段。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學生忙于寫作業,教師忙于批作業,家長則忙于監督作業,作業就好像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犯人”,大家都很嫌棄它。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新擬定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在全社會公開征詢意見。其中明文規定要“不留作業”,具體內容為“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可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積極與家長、社會資源單位聯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學生參觀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社會設施,組織參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勞動、農業勞動。”其實,作業并不是完全“一無是處”,關鍵在于我們怎么設置作業內容,怎么引導學生完成作業。
案例2-4
不受歡迎的作業

情景一:
早上一到學校,總有些學生在忙忙碌碌地抄作業。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他們感到作業的壓力過大?細想一下,作業壓力過大的情況無非有三種:一是題量過多、重復訓練的現象嚴重;二是題目難度過大,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打擊了學生的信心;三是作業的形式單一,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只能讓家庭作業更顯“冷冰”。當然,不完成作業的情況也和學生的疏懶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一定關系。但是,若作業的數量、質量、形式都是科學有效的,情況是否會有一些好轉呢?
情境二:
L同學從不在學校抄作業,她每天都會按時交作業,質量也不差,但是她的考試成績卻非常差。從卷面看,一些最基本的題目她都無法獨立完成,這是為什么呢?如果我們把視線放到她的家中就會發現:每個晚上,她都過得非常糾結忙亂,因為她的所有作業都是在電話機旁聽寫完成的,電話那邊的同學報過程和答案,她機械地記錄,最終合上作業本。同學們看到她打來電話厭煩不已,她自己又提心吊膽,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她不太努力?未必!
作業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用以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手段,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意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習行之功”,只有教師精心選題,精心設計,才能真正把學生從苦難的題海中解救出來。而且,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從作業中收獲,在作業中成長。前幾年,靜教附校校長張人利在“后茶館”式教學的講座中提出“要學生脫離題海就需要教師跳入題海”,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做到“以生為本”。
第一,作業的設計要符合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教育的起點在于,明確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因材施教。學生的學習差異,既表現在認知方面,也體現在情感方面。我們要承認學生差異,面向學生差異,從學生有差異的學習需求出發設計作業。
第二,作業量應適度。過多的作業,不僅會加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負擔,家長的精神負擔因此也會加重。目前,學生近視低齡化、普遍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學業負擔過重。盡管作業有其正面的功效,但是如果作業量太大的話,就會壓垮學生,使學生感到厭煩,更嚴重的是,這還會妨礙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去進行他們喜愛的、有益于他們身心發展的活動。因此,作業的設計要適量。
第三,作業的設計應具有即時性和針對性。即時,指的是作業的設計應與近期學習內容緊密聯系;針對,則是要求作業的設計指向性要強,要把設計的著眼點放在主要知識及其交匯點上,放在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
二、 采用個別與聯合相輔的導學方式
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的指導是教育中的一大主題。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很重要,但教師教的效果如何最終要通過學生的學來反映,因此,教師除了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之外,還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輔導學生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上進行的學習指導,是一對多的指導,這樣一種輔導的方式有其自身的優勢,如效率高,能夠做到“一人輔導,全班受益”等。但是這樣的輔導也不可避免存在弊端,如以全班同學作為輔導對象,無法做到有針對性,容易產生“蜻蜓點水”式的指導;針對學生的錯誤進行輔導時,容易造成“一個學生犯錯、全班同學挨批”的現象。鑒于在課堂教學上的學習指導的優與劣,課堂教學之余的輔導對學生來講就很有必要了。
導學活動是導師制的特色活動,它是在課堂教學之外進行的,包括有組織的導學和無組織導學兩種形態。有組織的導學活動,是指一個導師導教一個或數個學生,學校每周五下午設置了一節課專門用于導師對學生進行導學;無組織的導學活動,是指在校內或校外導師自行組織的對學生的導學活動。在多年的導師制實踐研究中,導師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最終形成了個別導學和聯合導學相輔的導學方式。
個別導學是指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導學,聯合導學則是教師與學生一對多,或多對多的導學。個別導學和聯合導學,作為兩種不同的導學方式,各有其優點和不足,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恰當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輔導。
(一) 個別導學:個性化輔導,針對性教育
導師制試行之初,學校前任校長董校長就反復強調:高中導師制不是以增加教學時間換取所謂的“發展”,而是要通過學習行為的優化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提高學習效能,實現學生的持續發展。個別化導學主要是為了適合學生的個別需要、興趣、能力和學習進度而設計的導學方法。個別導學,是師生兩人之間導學,它的針對性、目標性比較強。導師主要以改善高中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關注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為依據,建立師生溝通渠道,以師生對話式為主,并從學習上、生活上、心理上全面關心愛護帶教學員。高中階段是學生由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重要時期,如果能在這個關鍵時期把高中學生引導到有效的自主學習的道路上來,這不僅有利于緩解眼前繁重的學習,最為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學習的品質,對他們終身有益。
案例2-5
因人而異的“課堂筆記”

小L是班級里大家公認的好同學,特別認真、努力。她對待數學也是非常重視,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同學,她的數學成績卻一直不及格,甚至發展到了一到考試就害怕的地步。這讓我們老師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作為她的數學老師,我決定主動地觀察和了解她。一天,我找她進行面談。
“老師知道你很努力,很上進,這次談話主要是想和你一起找找數學學習的問題在哪里,你不要緊張,實話實說就行了,好嗎?”
“嗯。”
“你上課一般能聽懂多少?”
“20%—30%左右吧。”
“怎么才這么一點點?”我很驚訝。
“老師,我知道自己數學不好,所以上課我必須認真記筆記,回去復習。這樣,課上的很多內容我都來不及思考。時間長了,有時候上課我都不聽,專心記筆記,晚上回家自己看筆記。”
“那你就不能不記筆記,專心聽嗎?”
“不行,要是不記的話,那會全忘記的。”
聽到這里,我明白了小L數學成績不好的原因,越是不好,越要記筆記,越是記,上課就越不懂,成績就越差。筆記對學習起輔助作用,但絕對不是學習的全部,因此小L的問題就在于她沒有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
之后,我對小L的數學學習和做筆記提出了一些要求,讓她上課以聽講為主,在不影響聽講和思考的前提下記錄課堂重點。就這樣,在一個月后的一次測驗中,小L數學成績及格了,雖然還不算太好,但是對她來說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
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異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教育方法促進每個人的發展,是科學求實的,這也是孔子留給后世的彌足珍貴的教育思想財富。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意思是說,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人,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因材施教。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也認為,任何學生都有其優勢智能領域,從這個意義上說,受教育群體是無差別可言的。在不同的學習場合中,不同類型、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表現是極為復雜的,需要教師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智能,靈活地設計因材施教的方法。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應該提出不同的要求,設計并運用不同的教育實踐方案。將因材施教作為一個教育原則,貫徹于日常教學過程之中。導師在進行導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以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為出發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各盡其才,學有所用。
對于學生的個別指導,除了針對知識、技能進行以外,有時候還需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一定的輔導。在一個集體中,學生個性各不相同,有人外向活潑,有人靦腆內向,有人專注細致,有人粗枝大葉,而這也會導致學生對同一件事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這些心理感受雖然不直接指向學生的學習,但是會間接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機會去增進對學生的了解,對學生的心理感受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對學生輔以個性化的指導。
案例2-6
課堂教學之余的個別輔導

一次,我在A同學的隨筆中發現他對D老師頗有微詞,故在這門學科的學習上產生了抵觸情緒。發現了這個情況,我準備找個時間跟A同學交流一下。第二天的中午我在跟他隨意的聊天中,講起了自己讀初中時和英語老師的過節,希望能夠引起A同學的共鳴,從而進行對他的指導。A同學聽完我說之后,大吃一驚,表示想不到老師也曾經如此叛逆過。我用頗為后悔的語氣告訴他,事過境遷,隨著時間的流逝和人生閱歷的增加,我對自己當年的舉動感到很后悔,因為這不但關系到一個人修養的缺失,還一度影響了我的英語成績,若時光回轉,我肯定不會像當時那樣做。小A聽了之后陷入了沉思,在后來的日子里他雖然沒有和D老師親密無間,但是至少這門課的作業他做得比以往更加主動了。
教師對學生的個別導學應該是輔導中最常見的形式,利用課間、午間的幾分鐘,教師找一個學生對其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一下點撥,對教師來說是隨意之舉,但是對于學生而言有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收獲。另外,教師對于學生的個別導學不僅僅局限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有時候也是一次心理輔導,能夠幫助學生解開心中的小疙瘩,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
針對案例中的個別導學,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首先,對個體的輔導應該有針對性。發現了學生某一方面的問題,就應該針對這一方面的問題進行輔導。如果泛化了輔導的范圍,則會降低輔導的效率。其次,輔導應把握好時機。當發現學生的問題之后,應該先對問題進行分析,再決定是立刻采取措施,還是等過一段時間再處理。對于一些短期內對學生造成較大影響的問題,應該及時給予學生以輔導;而對于一些暫時影響不是很大的問題,教師可以等待時機,選擇一個應時應景的時機對學生進行輔導。
(二) 聯合導學:把差異當作一種教育資源
全面實施導師制后,面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起,聯合導學應運而生。導師們自行結隊進行聯合導學。由于年級、班級、導師的不同,學生們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而且互相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聯合導學,將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和不同導師的學生都匯聚到了一起,利于將學生之間的不同作為一種資源來挖掘,以此對學生進行教育。差異是資源,這不僅對學生而言,對教師也是如此。聯合導學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教師的特點、發揮教師的優勢進行資源共享,促進學生發展。通過聯合導學,集思廣益,我們的活動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們每次智慧的火花碰撞得更加耀眼,而這也讓我們導師之間的了解更加深入透徹。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同伴對他們的影響有時遠遠超過教師的影響。比如在學生閱讀方面,通常教師指定的課外書目總是無法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在學生群體中,我們卻經常可以看到“一唱百和”“一讀百讀”的現象。因此,聯合導學應該充分運用同伴影響來對學生進行導學。
案例2-7
聯合導學促成長

一次學期末的導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與陳老師聯手進行的聯合導學中,每次都會請七位學生中的一位學生來做主題發言,然后其他的學生共同發表意見和看法。
快要輪到高一的C同學負責進行主題發言了,雖然C同學看過幾次學長們策劃的活動,但對自己順利地進行發言還不是很有把握。這時,高二的同學們紛紛跟C同學分享了自己在準備主題發言中的經驗和教訓。高二的B同學回憶了去年第一次策劃活動的經歷和經驗教訓:做調研和民意測驗保證受歡迎,準備工作要充分并且充足,要多做兩套備用方案以防意外,提前與導師聯系、咨詢意見和獲得必要的物質幫助……其他兩個高二的同學也依次談起了自己主持活動的經歷……在這次為主題發言作準備工作的導教活動中,同學生分享自己在主題發言中的經驗和教訓,糗事和得意事,C同學因此收益頗多,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了。在那周星期一,我收到了C同學發給我的PPT文件《偶像崇拜的利與弊》。仔細翻閱后,我欣慰地看到,她做了大量的資料搜集與整理工作,而且采納了學長們對她提出的建議。我及時肯定了她所做的工作,鼓勵她接下來的主持工作要好好干,無需緊張,以一顆平常心像老師平時上課一樣就可以了。在C同學接下來進行主題主持的那節導教課上,她的主持受到了大家的好評。而一次成功的聯合導學也因此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案例中的聯合導學,側重的就是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聯合。在這個聯合導學的過程中,學生除了受到教師的指導外,其實更重要的是在接受同伴的影響。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起,使得學生之間的差異成為了一種有力的教育資源,學生之間的交流成為了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聯合導教還可以是不同導師之間的聯合。每一個導師都有其獨特的學科背景,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關注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與方法。一個導師固定帶幾個學生,這對于學生來說,積極的方面在于他們可以受到穩定的、持續的指導,而消極的方面卻在于學生有可能受導師的影響過大而形成思維定勢。在導師制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因為跟導師接觸的原因選擇其任教的學科作為加一學科,以及特別關注導師任教的學科的例子隨處可見,我們不能說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但是這樣的現象可能帶來的隱患是我們要加以重視的。在對導師帶教的制度進行優化的過程中,聯合導教無疑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案例2-8
眾人拾柴火焰高 聯合導教效能增
——基于高二學生加一學科選科所進行的聯合導教


10月22日下午學生導教時間,在教導處劉主任的提議下,“導師制教師課題組”相關導師在大會議室就所帶高二學生在高三階段加一的選科問題上進行了聯合導教,為學生就選科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指明方向,使學生在最大程度上作出最優選擇。
本次聯合導教是基于以下三個背景而進行的:
一、 時間節點的特殊性。首先,根據學校相關教學制度,高中學生在高二要作出高考加一學科的選擇,所以在高二學年開始不久,在導教活動中或者其他場合的對話中,學生都流露出了對加一學科的彷徨和糾結,甚至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了不必要的干擾。再次,此時高二學生的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剛好結束,考試之后學生對高考加試的學科的特性和難易程度都有了真切的體會。因此,在這個時間節點對學生進行指導是及時合理的。
二、 教師的特殊性。中學教師,經過大學階段的專業學習和一定時期的中學學科教學,觀察問題的角度往往從自身所從教的學科出發,抑或對旁學科有所了解,但很難掌握旁學科的最新動態。故而在回答學生關于選科的問題時,更多地是從自身經驗出發,給學生提建議。但是這種建議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對加一學科的疑惑。
三、 學生的特殊性。學生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個體需求不一樣,以及各自對加一學科的預設問題不一樣,因此,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方式或者答案來對學生的問題加以回答,而是需要醫院“專家門診”式的一對一具有針對性的互動。
聯合導教活動是由教導處劉主任主持。首先,劉主任做了指導講座,他不但清楚地分析了文理學科選修應具備的基本條件,還重點指出了文理科選擇的幾個誤區:如學習好的報理科,“笨”的人才報文科;僅憑某幾次考試的學科成績確定加一學科;僅憑興趣選學科;理科不需要背書等,他對這些誤區進行了深入透徹的解析。接下來,各位導師分成各學科小組,有些小組還組成聯合小組。學生可以到有興趣的學科導師處進一步了解學科特性與近幾年該學科的高考基本情況。最后,各位導師對同學們寄予了深切的希望,勉勵同學們明確目標,作出智慧的選擇。
聯合導教最大的優點在于資源整合,有助于構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有特色的導學活動。第一,從學生的角度來看,聯合導教實質上是一種“學生教育學生”的形式。在聯合導教過程中,學生除了接受教師的指導外,其實更重要的是在接受同伴的影響。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有時同伴對他們的影響遠遠超過教師的影響。第二,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聯合導教實質上是一種對教師的再教育。教師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方式,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發展,也是一種阻礙。而聯合導教使得不同的教師匯集到了一起,使他們不同的教學風格和方式進行了碰撞,這對于教師來說無疑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而在教師交流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導學無疑將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第三,從學校的角度來看,聯合導教,提供給了全校學生和教師更多的相互溝通、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形成全員合作育人,和諧融洽的校園文化氛圍,而這也凸顯了學校特色,豐富了導教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第二節 學生成長多樣性
社會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在學校考第一名的學生出了校門,往往進入社會并不是最優秀的。雖然仔細考究起來,這樣的說法是有失偏頗的,但是這個說法折射出的卻是當前學校教育中學生成長的單一性問題。也就是說,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學校依然是以考試的分數來作為評價學生的最重要的指標,因此,在學校考試中分考得最高的學生就是最優秀的學生。然而,社會需要的并不僅僅是考試的分數,它需要的是學生整體上的優秀,如人際交往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而這就需要學校能夠關注學生成長的多樣性。導師制給學生多樣的成長提供機會。在導師制實行的過程中,導師們不僅關心學生的考試成績,更關心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注重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還注重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激發;不僅努力促進學生在學科學習方面的發展,更要開展各種活動開發學生在其他方面的潛能。
一、 通用學習能力成長
在導師制的實踐中,學校充分利用課堂外的活動促進學生通用能力的成長,為此,還充分利用了學校原有的“雙通”教育理念來指導實踐。“雙通”教育提出了通識和通能教育在學校課程中的地位,是學生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通識教育與通能教育分別側重于通識的拓展和通能的培養,應該是高中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任務。其中,通用學習能力教育以學生長遠發展為中心,不僅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還培養學生將來生活、生存及從事任何職業所需要的通用學習能力。通用學習能力指導的優勢在于讓全體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指導掌握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并為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
案例2-9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師節前,我收到一封2010年畢業生Z同學父母寫來的信,信中說到Z同學以493分的成績考入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專業,對此,他們向學校和老師表示感謝。同時,信中還提到,三年前,Z在一棟樓里三個同屆的學生中以最差的中考成績進了華模;三年間,Z睡得最早、起得最晚,學得最輕松;三年后,Z高考成績最高,考取了理想中的大學……讀著這封充滿著喜悅與感激的來信,我不由回憶起三年來,在第一屆學生導師制實驗中,帶教Z同學的一個個片斷,以及如何根據Z同學的特點,對她進行通用學習能力的指導的往事。
一、 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Z同學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學習也非常認真,但效果不是最好。通過先讓她寫下她日常的作息時間表,由此了解到了她學習刻苦,花在練習上的時間很多,但學習效率低。在此基礎之上,我們一起分析優缺點,在效率優先的基礎上討論如何更合理地安排時間。我們對Z的建議是:學習重要的是效率,因此放學之后應該先對一天的學習進行整理,在理清一天的學習盲點之后再加以適量的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后,Z非常高興地反映自己的學習狀態提高很快,不僅沒有以前感覺累了,而且對所學知識也領會得更好了。
二、 改進學習方法,改善學習效能
持續的改善學習,還需要依靠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隨著導教的進行,我們從師生兩方面,積極探索改進學習方法的途徑。從教師的角度,通過層層設問,去發現學生的不足,去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從學生的角度,要培養問題意識,去主動提問、主動思考,去發現一個更廣闊的知識空間。在實際教學中,針對Z的回答我們及時發現新問題、及時跟進、層層深入,挖掘她不懂的問題,而整個深挖的過程是通過對遞進的問題來推進的,所以很自然,容易讓學生投入、思辨并感悟,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如在“氣候”這部分內容的實際教學中,我把最熱點的世博會和氣候這部分內容結合起來,請學生自己設計問題。Z結合上海地區5—10月氣候特點,設計了“世博會期間,上海有可能碰到的天氣災害有哪些?什么樣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綠色世博的達成?”的問題,開闊了思路,也使氣候的內容得到升華。
合理安排時間、改進學習方法等,實際上都是通過對學生優秀的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來提高他們的通用學習能力。通用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對學生的三年高中生涯有非常好的幫助,學生今后一生都會受益匪淺。學生通用學習能力的培養,關鍵要看教師能否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結合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去一步步探索、實踐。現今教育制度下,老師很難有這么多時間精力付出在每個學生身上,而導師制從制度上使之成為可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通用能力發展開拓出了一條嶄新的途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