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滿額折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4 元
定價
:NT$ 324 元
優惠價
87282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風範: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以位於沙灘紅樓周邊及北大燕南園的名人故居為依托,講述了北大老一輩的學者、大師睿智的人生與滄桑的經歷。作者親赴實地進行考察,拜訪了芮沐、侯仁之、林庚、季羨林、林燾、徐獻瑜、宗璞、湯一玄等諸多前輩學人,搜集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史料,以優美流暢的文字、精緻珍貴的圖片和深厚的歷史與人文關懷描繪北大名人風範和大師風采。本書翔實地展現了大師精彩的人生華章,通過回顧大師的心路歷程與學術軌跡,讓年輕的學子進一步瞭解大師的生平業績,以探究大師之所以為大師的原因所在。肖東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現代出版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中國圖書史、出版印刷史、年鑒學、出版經營管理、北京文化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2013年被評為「北京大學十佳教師」。出版《中國圖書出版印刷史論》《年鑒學概論》《實用年鑒學》、《中國圖書》《中國出版圖史》《中國圖書館年鑒》《藏書中國叢書》《中國編輯出版史》等。

作者簡介

肖東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現代出版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中國圖書史、出版印刷史、年鑒學、出版經營管理、北京文化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2013年被評為“北京大學十佳教師”。出版《中國圖書出版印刷史論》《年鑒學概論》《實用年鑒學》、《中國圖書》《中國出版圖史》《中國圖書館年鑒》《藏書中國叢書》《中國編輯出版史》等。

陳光中,北京作家學會會員,北京博物館學會會員、北京文物保護協會會員。出版《風景——京城名人故居與軼事》八冊以及《走讀魯迅》《走讀周有光》《走讀京城角落》《侯仁之》等。

名人/編輯推薦

那個你未曾經歷的年代
那個你魂牽夢縈的校園
那些你并不了解的往事
那些你無緣親見的大師

《風范:北大名人故居及軼事》內含珍貴歷史圖片和文獻。圖文并茂,可讀性強。

目次

東堂子胡同的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在北京居住的時間并不太長,主要是1917年至1923年擔任北京大學校長那段時間。其間他曾多次出國,而且在北京住過的地方也有多處。后來將他在東堂子胡同的住處定為其故居,有十分特殊的意義,那就是因為它與五四運動有直接的聯系。 

文華胡同的李大釗故居 
李大釗在北京時住過的地方共有五處,現在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是他居住時間最長的一處。李大釗于1920年至1922年住在這里,那正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的重要時期,他進行過許多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活動。 

箭桿胡同的陳獨秀故居 
陳獨秀的住處在東城區北河沿箭桿胡同。這是一條很短的小胡同,陳獨秀在門牌為9號的小四合院里租用了三間北房,中間是客廳,兩邊是臥室。這里既是陳獨秀的住處,也是《新青年》的編輯部。 

南半截胡同的魯迅故居 
魯迅在紹興會館居住的那幾年,中國社會面臨著劇烈的動蕩。剛剛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中國,又陷入連年的動亂之中。剛過而立之年的魯迅,當時正處于一生中情緒最為低沉的時期。也就是在此居住期間,魯迅受蔡元培先生的委托設計了北大校徽。 

八道灣的魯迅與周作人故居 
那的確是一段十分輝煌的時期,各界人士時常來訪,給八道灣增添了許多熱鬧,如蔡元培、胡適、鄭振鐸、許地山、郁達夫等人都曾到過這里。魯迅此時已是新文化運動的著名闖將,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阿Q形象就誕生在這里。 

燕園臨湖軒的司徒雷登故居 
雖然臨湖軒被指定為校長的專屬住所,但司徒雷登并未真的把它當做自己的私宅。臨湖軒時常作為公共場所,用于接待來訪的貴賓,一些重要的會議也在這里召開。燕大的青年教師結婚的時候,經常在臨湖軒舉行婚禮,司徒雷登很樂于為他們擔任證婚人。冰心與吳文藻的婚禮就是在這里舉行的。 

燕南園的馬寅初故居 
校方為馬寅初在燕南園安排了一處住房,那就是位于燕南園西南角的63號院--一座環繞在翠竹之中的小巧的平房。院子既保持著獨立的格局,又與整個燕南園融成一個整體,是一個十分幽靜的小天地。 

東總布胡同的馬寅初故居 
馬寅初剛到北京時,暫時住在北京飯店。為了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經陳云親自安排,選定東總布胡同32號院作為馬寅初的寓所。這是一個獨立的院落,進入朝北的西式大門,甬道右側是一座二層小樓,南面有一個樹木繁茂的庭院,周邊的院墻形成了自成一體的靜謐空間,環境還是很幽雅的。 

燕南園的冰心與吳文藻故居 
從1929年到1938年,冰心和吳文藻一家在燕南園居住了近十年。冰心對這里充滿感情,在自己寫過的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過燕南園。66號是一座二層小樓,由于地處燕南園一隅,顯得格外幽靜。樓前一小塊空地,花花草草長得十分茂盛。這小樓是燕南園西側最靠北的一棟,旁邊就是那兩塊著名的花匠碑了。 

蔣家胡同的顧頡剛故居 
顧頡剛的故居就在北京大學東門外的蔣家胡同3號。這是一處十分規整的四合院,小巧的院門上精致的磚雕、正院的垂花門等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垂花門內側上方的壁畫,極其精美。而院中的東廂房,就是當年禹貢學會的所在地。 

魏染胡同的邵飄萍故居 
1925年春,邵飄萍在宣武門外的魏染胡同35號籌建新的報社樓房。當年10月26日,京報社遷入新址。報館辦公樓坐東朝西,是一座兩層的磚木結構小樓,臨街立面用西洋式磚壁柱裝飾,大門處有古典柱式門廊,在胡同中的一片平房中顯得十分突出。樓門上方中央鐫刻著京報館三個字,是邵飄萍親手所書。從辦公樓的大門進去,經過穿堂,便進入后院,這里是邵飄萍的住宅。 

西海西沿的梁漱溟故居 
梁家老宅原來的門牌號是小銅井胡同1號,后改為西海西沿2號。時間過去了幾十年,梁漱溟從頑固透頂的反動分子孔老二的孝子賢孫變成了中國敢于仗義執言為農民說話的第一人哲學大家最后一個大儒,聲譽甚隆,這不知應算作一幕歷史的悲劇還是喜劇。而梁家老宅在2002年已被拆除,如今蹤跡難尋了。 

吉安所左巷的毛澤東故居 
為了工作方便,由新民學會總干事肖子升出面,以北大學生的名義租了景山東街三眼井的三間小屋。當時住在這里的有八個人,除毛澤東外,還有肖子升、陳紹休、陳焜甫、羅章龍、歐陽玉山、蔡和森等。由于人多屋小,顯得十分擁擠,八個人睡在一張大炕上。為了節約開支,他們只能自己動手做飯吃。但是,艱苦的生活條件并不能影響毛澤東的樂觀情緒。 

內務部街的梁實秋故居 
這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京式四合院,至少有三十多間房屋。但是西院現在已經被隔出去,成了另一個院子。如今在這里住了幾十戶人家,搭建了不少小房,所幸院子的格局保存得還算完整。 

燕南園的馮友蘭故居 
馮友蘭一家先是住在燕南園54號,后來遷至57號。他的后半生都是在這所小院里度過的,因此對它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將其命名為三松堂。院中最顯眼的,自然是那幾株四季蒼翠的油松,虬枝如指,把陽光播弄得碎成一地跳躍閃動的亮斑。 

燕南園的江澤涵故居 
自燕南園西面走上一個緩緩的長坡,迎面第一幢房子就是51號。著名數學家江澤涵教授在此居住了四十余年,度過了他的后半生。今天的燕南園51號成了北京大學數學系的一部分,來自世界各國的數學家時常在此進進出出,它真的成了數學的所在。 

燕南園的周培源故居 
燕南園56號,周培源曾在此住了三十余年,度過了他一生中最豐富也最富爭議的時期。這一輩子不是我所追求的,是周培源晚年回顧時所說的一句話,此話可謂意味深長。周培源是一個視科學為生命的人。新中國成立前,他在廣義相對論和湍流理論上取得了令世界同行矚目的成績。建國后,過多的行政工作、社會活動占去了他許多時間和精力。在北大曾有過這樣一種說法,周先生是科學家中的政治家、政治家中的科學家。 

走進燕南園 
去過燕南園的人都知道,那地方很普通。如果說有什么特點的話,也許就是樹多一些,人少一些。燕南園并不大,總共只有17幢住宅。然而,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近八十年來曾經在這里居住過的,差不多都是大師級的人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8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