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史綱(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史綱(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張蔭麟短暫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但已足見作者深邃敏銳的識見和淵博厚實的學養,通透又睿永的思想。本書的撰寫,在當時是他專為清華大學學生作為歷史教材的課本講義。
所以,在形式上就更為生動活潑,易讀易解,語言凝練曉暢,行文優雅,無半點枯澀呆滯,但同時又富思想內涵和理論深度。且作者對中華民族的歷史飽含情感與敬意,故全書無任何淺薄、空疏、浮夸,書中的不少觀點和思想在今人看來仍極有價值和參考意義。

作者簡介

作者 張蔭麟(1905—1942),字素癡,廣東東莞人.,著名學、,歷史學家,民國時期極具才華和思想的學者,曾受到其師輩們如梁啟超、陳寅恪、錢穆等諸多大師的器重。他在清華求學7年,以史、學、才三才識出眾知名,與錢鐘書、吳晗、夏鼐并稱為“文學院四才子”,被吳宓稱為“梁任公第二”。192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清華大學。是年獲公費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西洋哲學史和社會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后提前返國。
1934年,回國應清華大學之聘,任歷史、哲學兩系專任講師,并兼北大歷史、哲學課。1935年,應教育部之聘,編撰高中歷史教材《中國史綱》“上古篇”,雖是為高中所編教材,然其功力與學識并不稍減,而其取精用宏,引人入勝,即歸入中國史學名著不愧。于1942年病逝,時年37歲。
張蔭麟雖然英年早逝.但包括梁任公、賀麟、吳晗在內的熟悉他的學界人物,無一例外地稱賞他為不可多得的史學天才。熊十力曾說:“張蔭麟先生,史學家也,亦哲學家也。其宏博之思,蘊諸中而尚未及闡發者,吾固無從深悉。然其為學,規模宏遠,不守一家言,則時賢之所夙推而共譽也。”又說:“昔明季諸子,無不兼精哲史兩方面者。吾因蔭麟先生之歿,而深有慨乎其規模或遂莫有繼之這也。”(熊十力:《哲學與史學——悼張蔭麟先生》)以熊之性格特點,如此評騭一位先逝的比自己小整整二十歲的當代學人,可謂絕無僅有。
張蔭麟一生著述甚多,散見于報章雜志者,凡數十萬言。其中《張蔭麟文集》、《中國史綱》(上古篇)于1955年由北京三聯書店重版。

目次

目 錄

CONTENTS

自序
初版自序
再版自序
《中國史綱》獻辭
第一章 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
第一節 商代文化 / 002
第二節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傳說 / 009
第三節 周朝的興起 / 012
第四節 周代與外族 / 017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會
第一節 封建帝國的組織 / 022
目 錄

CONTENTS

自序
初版自序
再版自序
《中國史綱》獻辭
第一章 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
第一節 商代文化 / 002
第二節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傳說 / 009
第三節 周朝的興起 / 012
第四節 周代與外族 / 017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會
第一節 封建帝國的組織 / 022
第二節 奴隸 / 024
第三節 庶民 / 027
第四節 都邑與商業 / 030
第五節 家庭 / 033
第六節 士 / 035
第七節 宗教 / 038
第八節 卿大夫 / 043
第九節 封建組織的崩潰 / 046
第三章 霸國與霸業
第一節 楚的興起 / 050
第二節 齊的興起(附宋) / 052
第三節 晉楚爭霸 / 055
第四節 吳越代興 / 060
第五節 鄭子產 / 063
第四章 孔子及其時世
第一節 魯國的特色 / 067
第二節 孔子的先世與孔子的人格 / 068
第三節 孔子與其時世 / 071
第四節 孔子與政治 / 074
第五節 孔子與教育 / 078
第六節 孔子的晚年 / 084
第五章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
第一節 三晉及田齊的興起 / 085
笫二節 魏文侯李克吳起 / 087
第三節 秦的變法 / 090
第四節 經濟的進步與戰爭的變質 / 094
第五節 國際局面的變遷 / 098
第六章 戰國時代的思潮
第一節 新知識階級的興起 / 103
第二節 墨子 / 106
第三節 墨子與墨家 / 108
第四節 孟子許行及周官 / 111
第五節 楊朱陳仲莊周惠施老子 / 117
第六節 鄒衍荀卿韓非 / 120
第七章 秦始皇與秦帝國
第一節 呂不韋與嬴政 / 126
第二節 六國混一 / 128
第三節 新帝國的經營 / 131
第四節 帝國的發展與民生 / 136
第八章 秦漢之際
第一節 陳勝之起滅 / 140
第二節 項羽與巨鹿之戰 / 143
第三節 劉邦之起與關中之陷 / 146
第四節 項羽在關中 / 149
第五節 楚漢之戰及其結局 / 152
第九章 大漢帝國的發展
第一節 純郡縣制的重建 / 156
第二節 秦漢之際中國與外族 / 159
第三節 武帝開拓事業的四時期 / 163
第四節 武帝的新經濟政策 / 170
第十章 漢初的學術與政治
第一節 道家學說的全盛及其影響 / 173
第二節 儒家的正統地位之確立 / 179
第三節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響 / 182
第十一章 改制與“革命”
第一節 外戚王氏的專權 / 185
第二節 哀帝朝的政治 / 187
第三節 從王莽復起至稱帝 / 189
第四節 王莽的改革 / 193
第五節 新朝的傾覆 / 196
第六節 東漢的建立及其開國規模 / 201
附錄
漢帝國的中興與衰亡 / 205
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模 / 211
北宋的外患與變法 / 225
北宋四子之生活與思想 / 247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第一章 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
從前講歷史的人每喜歡從“天地剖判”或“混沌初開”說起。近來講歷史的人每喜歡從星云凝結和地球形成說起。這部書卻不想拉得這么遠。也不想追溯幾百萬年以前,東亞地方若干次由大陸變成海洋,更由海洋變成大陸的經過。也不想追溯幾十萬年以前當華北還沒有給飛沙揚塵的大風鋪上黃土層的時候,介乎猿人與人之間的“北京人”怎樣在那里生活著,后來氣候又怎樣改變,使得他們消滅或遠徙,而遺留下粗糙的石器,用火的燼跡和食余的獸骨人骨,在北平附近的周口店的地層中。也不想跟蹤此后石器文化在中國境內的分布,傳播和進步,直至存在于公元前六七千年間具有初期農業和精致陶器的“仰韶文化”(仰韶在河南澠池附近)所代表的階段。
這部中國史的著眼點在社會組織的變遷,思想和文物的創辟,以及偉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動。這些項目要到有文字記錄傳后的時代才可得確考。
嚴格的說,照現在所知,我國最初有文字記錄的時代是商朝,略當于公元前十八世紀中葉至前十二世紀中葉。本書即以商朝為出發點,然后回顧其前有傳說可稽的四五百年,即以所知商朝的實況為鑒別這些傳說的標準。
第一節 商代文化
商朝在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間,定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陽,故此商朝又名殷朝。我們稱這二百七十多年為商朝的后期,我們所以確知商朝已有文字記錄乃因為公元―八九九年以來殷都遺址—即所謂殷墟—的發現和發掘。
殷墟出土的遺物,除了大批的銅器、陶器、骨器、石器外,最引史家注意的是無數刻有文字的龜甲和獸骨(至少有十萬片以上)。這些甲骨差不多全是占卜所用的,乃王室卜人所保存的檔案。原來商人要預測未來的吉兇,或探問鬼神的意旨,便拿一塊龜腹甲(間有用背甲的)或牛肩胛骨(間有用肋骨的),在一面加以鉆鑿,卻不令穿透,然后在鉆鑿處灼火,另一面便現出裂紋,這叫做“兆”。卜人看兆而斷定鬼神或一種神妙的勢力對于所問的反應。所問的事情,有時連日后的“應驗”,就刻在兆的旁邊,這可稱為卜辭。卜辭的內容以關于祖先的祭祀的為最多,如卜祭祀的日期、用牲的種類、用牲的數目等;有關于氣象的,如卜雨、晴、風、雪等;有關于歲收的豐歉的;有關于征伐、漁獵和出行涉川之利否的;有關于疾病、胎孕和夢征的;有所謂卜旬和卜夕的,即于一旬之末卜下一旬有無災害和于日間卜是夕有無災害的。還有別的事項這里不能盡舉。卜辭以外,甲骨文書中也有少數短短的記事,例如記頒發矛若干,某人取貝若干,某日某人入覲之類;又有田獵獲獸的記錄,刻在獸頭骨上的。甲骨文書全是商朝后期的遺物。根據甲骨文書、甲骨文字的分析,其他商代的遺物遺跡和后人關于商朝的記載,我們可作一商代的文化的速寫如下。
商人是以農業為主要的生產方法。農作物有黍、稷、稻、麥、蠶桑。卜辭中“卜黍年”“貞(卜問)我受黍年”、“貞其登黍”的記錄很多,而此等處的黍字從未見有用別的植物名來替代的,可知黍為商人主要的農作物。帛、巾、幕等字和若干從糸的字的存在,證明絲織工藝的發達。有酒,以黍釀造。耕種全用人力。農具有耒耜。原始的耒耜,蓋全以木為之。耒是一根拗曲的木棒,下端歧而為二,歧頭上安一橫木,以便腳踏。這是起土用的。耜和耒的分別是下端斜銳而不分歧,利于刺地而不利于起土,大約過于堅實的土,耒不能起便先用耜去刺松。耒當是利用樹椏做成。商人是否已用銅做耒耜的下部,不得而確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