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滿額折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當中國的復興之路遇上美國的重返亞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各國鷹派人士相繼掌權,亞洲軍事衝突倒數計時!

中、美兩國劍拔弩張,已進入真正的備戰狀態!
歐巴馬在國會宣示絕不會讓美國當老二,並囤積數量驚人的精準制導炸彈;
習近平強調解放軍的要務是「能打仗,打勝仗」;日本使盡渾身解數要通過「集體自衛權」;
加上越南排華暴動、南海問題持續升溫、各國鷹派人物全面得勢,這一切都是戰爭爆發的前兆。

瀏覽人次累計超過三千萬、超人氣部落格「YST2000的網誌」
──部落客YST首度公開出書!

中美兩國檯面下的勾心鬥角,正是為了爭奪亞洲主導權!
亞洲目前的問題,在於沒有絕對的強權。
中美兩國的明爭暗鬥和持續角力,不僅讓亞洲其他國家不知靠向何方,更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
各國的觀望和搖擺,造成了混沌不明的亞洲局勢,更讓世界長期陷入不平靜的狀態。

亞洲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區,亞洲的霸主就是世界霸主
中、美之戰的開端,必然是代理人戰爭,之後的戲碼則是,美國何時要跳下來以救世主之姿收拾殘局。
但是,美國的軍事力量足以制衡中國嗎?中國目前的軍事實力究竟如何?
東海或南海發生戰爭,美國有把握打贏嗎?台海發生戰爭,台灣島可以守幾天?

美國願意與崛起的中國分享亞洲權力?
還是聯合亞洲「恐中」國家,把中國打回三十年前?
本書提供全新的戰略分析,直指中美戰略平衡改變的關鍵,在於中國成功發展出「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的高科技作戰系統,導致美國傲視全球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將無法稱霸世界,而其亞洲戰略更因此從第一島鏈,直接退到第三島鏈。
作者大膽預測, 2020年以前,美國若不能製造事端與中國開戰,將喪失先機,就此退出亞洲,讓出世界霸主的寶座!

未來十年的亞洲局勢,將決定新的世界霸主究竟是誰?

作者簡介

YST,又名海天,知名網路評論家,評論主題為國內外政經時事,以及戰略、軍事議題。其主持的「YST2000的網誌」,以及「天下縱橫談」皆為UDN的超高人氣部落格,十年來累積訪客超過三千萬人次,平均每日流量超過八千人次。

理工背景的YST,祖籍貴州貴陽,成長於台灣,留學於美國,曾任大學教授和工程師。YST文字辛辣,富批判性,分析形勢邏輯嚴密,論述清晰,尤其擅長把艱深的政治、經濟或軍事科技知識,以深入淺出的手法轉變成平易近人的故事,使讀者豁然明瞭、融會貫通。

作者序

YST是隱姓埋名的網路作家,自小在台灣接受傳統的教育,長大後庸庸碌碌為生活辛勞,過的是再普通也不過的日子,沒有什麼顯赫的履歷可以自吹自擂。如果不是一九九七年的香港回歸,如果不是因為二○○○年的台灣大選,如果不是國際網路開始流行,作者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寫政治評論的文章,更沒有想到會出書暢談國際政治。

國際網路是人類文明最偉大、影響最深遠的發明,它傳達文字、圖片、聲音、影片,幾乎無所不能,它非常安全、超級快速,而且無遠弗屆,這在二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它使像YST這樣的小人物也能成為作家,能夠向廣大的國際社會發出聲音。是的,國際網路徹底打破了資訊傳播的傳統結構,新聞媒體不再是由少數人和特殊集團所壟斷,社會價值不再是由這些少數人來定義,國際正義更不是由少數利益集團說了算。

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因為六○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森口中的「沉默的大眾」(the silent majority)在二十一世紀已經不再沉默了。想想看,以前是苦無機會,所以不得不沉默,現在大眾有了國際網路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什麼還要沉默?

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國際局勢真是風雲變幻和扣動人心,列強的鬥爭不但急遽上升,而且招招對準國力正迅速飆漲的中國大陸。中美的博奕早已表面化和全面化,從經濟上升到政治,再從政治上升到軍事,全球華人不能不知。

讀者還看不清楚嗎?五年來,美國與它的盟國在西太平洋舉行的軍事演習都是公開以中共解放軍為對象。中國大陸已經上升為美國的第一假想敵,今天的中國大陸要想繼續韜光養晦已不可能了。
國際局勢的演變如此快速,作者有一種迫切感,想把自己的觀察心得與更多的人分享,於是決定選出部分作品,以書的形式和讀者見面。

政治是一門軟科學,基本上可以各說各話甚至胡亂說話。但是負責任的政治評論者不可以這麼做,他必須對讀者負責。所以本書選出作者在過去幾年中,發表在網誌(BLOG)和【天下縱橫談】論壇上的文章,這些文章不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且編輯成書後,各篇文章相互照應,連成系統,更能看出「後金融風暴時代」中國與美國的戰略鬥爭的核心脈絡。

YST認為未來的十年非常、非常的關鍵。因為美國已經無法忍受中國繼續強大,中美的戰略矛盾已經升高到非攤牌不可的時刻,中國能否真正崛起,關鍵就在這十年。

談論中國崛起的文章和出版有關中國崛起的書籍早已是車載斗量。你一定會問:這本書有什麼特色呢?YST的回答是:這本書有五個特色。

第一個特色是宏觀論政
YST首先要說明的是,有關中國崛起的書籍的確很多,但是它們多半是外國人寫的,不但視角不同,而且有很多偏見,因為他們心存恐懼。中文論述國際政治的書籍則很少有宏觀的,格局一般都不大。

格局小在台灣出版的政治書籍中尤其明顯,原因是台灣的政治氣氛是獨立壓倒一切,所有的言論都必須為台灣的獨立自主而服務,否則就是「不愛台灣」。在這種意識形態的局限下,宏觀論政是不可能的,造成島民極為狹隘的政治觀,不但極不健康也非常危險。

台灣的問題是,台灣人不瞭解在國際鬥爭中,主觀的願望不論多麼強烈也不可能改變客觀的事實,譬如鬧得轟轟烈烈的一九七九年「高雄美麗島事件」和二○○六年「台北百萬紅衫軍倒扁大遊行」被台灣人民津津樂道和深深感動,被認為是不得了的政治運動,但其實它們是典型的「茶壺裡的風暴」。在過去的二十多年,我們看到台灣人民從思想到行動隨著短視的政客、記者和名嘴的宣傳而起舞,這些包括「去中國化」的一連串的政治運動不但對世界格局毫無影響,對台灣未來的歸屬也不可能有任何改變,台灣人民甚至不瞭解他們的「愛台灣」已經氾濫成一種災難。

宏觀是瞭解國際政治唯一的途徑。本書是從全球華人的角度觀察列強的鬥爭和研判世界政治的演變,並且檢視中國在這場鬥爭與演變中所扮演的角色。這場正在進行的鬥爭和演變既廣且深,它將觸及全世界每一個人,誰都躲不掉,尤其是華人。

第二個特色是說真話、用淺字、深入淺出,讀者即使兩瓶啤酒下肚也能一看就懂。
本書沒有世俗的顧慮和考量,也就是是非分明,不做鄉愿,不寫四平八穩的文章。所以特色就是說真話、說簡單明瞭的話、令你一看就明白,沒有虛偽的外交辭令、沒有艱澀的學術名詞,更不會賣弄文字、故弄玄虛、繞彎子說話來顯示自己學問很大。譬如YST會直截了當地告訴你美國現在正大量印鈔票來彌補赤字和刺激經濟,而不是以專家的姿態吞吞吐吐、故弄玄虛、很有學問地說美國現在正實行量化寬鬆的經濟政策。

第三個特色是本著邏輯與推理論述,不尋求「政治正確」
政論文章的邏輯與推理是最重要的,也許讀者與作者的政治立場不同,但是邏輯與推理是跟意識形態無關的,即使兩個意識型態不同的人,也能共同信服於對歷史潮流的理性推演與對國際局勢的邏輯分析。最顯著的例子就是YST有關經濟的論述。

YST在二○○五年七月就開始論述美元有發行過量的問題:〈美國的軍事和經濟〉(2005/07/21)、〈美國經濟問題的焦點〉(2005/08/02)。這些言論在當時是非常孤獨的聲音,在台灣屬於「政治非常不正確」。那時候YST的論述完全不受注意,但是後來美國經濟的發展一步一步地都進入YST的預料與判斷。這就是邏輯與推理的力量。

第四個特色是論述國際政治是以軍事實力為主要考量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和主要的手段,政治則是一切軍事的目的。因此以軍事實力論述政治是最自然不過的,因為在國際政治的領域裡,列強一向奉行的是「叢林原則」。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種論述角度在華人論政中極為少見。

你也許會抗議:笨蛋,國際的鬥爭經濟才是重點。YST回答:你說得非常對,但是,即使是經濟的領域,西方國家的經濟也是靠軍事力量支撐的。

YST從不相信和平崛起,歷史上任何大國的崛起都必須打敗一個比它更強大的國家。

你可能又要問,二戰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領導全球的強國,但她並沒有打敗英國啊!二十幾年前蘇聯垮台,促成歐盟的崛起,這也沒有誰打敗誰的問題呀!

其實,英國在二戰中雖然和美國是同盟國,但看邱吉爾在美國的演說,他是用何等哀求的口吻說服美國參戰,因為他知道沒有美國,英國是撐不下去的。所以廣義地說,美國也是透過戰爭「打敗」英國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在短期內無法取代英國。只要英鎊是唯一的世界貨幣,美國就不可能取代英國成為第一強權。

美國是在強大的軍力後盾下,壓迫盟國簽定布雷頓森林協議。邱吉爾是何等人物,他非常清楚這個協定一簽下去,英國就淪為二流國家,但是一九四四年的英國,面對美國主宰性的軍事力量有什麼反抗的能力?

蘇聯就更不用說了。一九六二年的古巴飛彈危機,蘇聯是在美國強大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下灰溜溜地撤退。這不是軍事戰敗是什麼?蘇聯的經濟是在美國的軍事壓力下崩潰的。

所以,強大的武力仍是一個國家崛起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中國今天的崛起方式當然不會選擇戰爭,因為中國有其他更加有效和更有把握的方法,那就是用強大的武力壓住陣腳,然後用經濟力量把美國擠出亞洲。

現在著急的是美國和日本,想打仗的也是美國和日本,因為他們所剩的時間不多了。中國不過被動應戰而已,過去一百多年的慘痛經驗告訴我們,中國沒有強大的武力是不可能得到安寧的發展機會的。

說中國想和美國決一死戰而崛起,那是目前用「中國威脅論」抹黑中國的膚淺說法,但是中國如果沒有強大的武力(足以抗衡美日俄的武力)則一定挨打,絕不可能崛起。

第五個特色是豐富的知識性
前面說過,本書的第四個特色是從軍事的角度觀察和研判政治,這並不容易,因為掌握軍事發展的力道和遠景需要具備適當的科技背景。軍事裝備屬於尖端科技,不但科技的成分艱深、含量巨大,而且系統非常複雜。

中國的崛起從一開始就受到美國百般的阻撓與遏制,這從美國長期的科技輸出管制、武器禁運和軍事技術封鎖就看得很清楚了,不僅美國自己這麼做,並且還嚴格要求盟國也這麼做。但是中國的國土遼闊、資源充足,特別是人民非常優秀,中國的崛起是無法阻擋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軍事力量的迅速茁壯。

美國是一個兩洋國家,它的軍事力量必須經由強大的海軍才能投送。中國看準了這一點,於是針對美軍的軟肋發展出一套不對稱戰爭的戰略與戰術,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成功研發了「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這個武器系統,它令美國海軍望而生畏,在戰時不敢進入距離中國海岸線三千公里以內的海域。這個影響太大了,徹底改變了幾百年來海上作戰的遊戲規則,橫行全球海洋六十多年的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居然在面對中國時成了一堆廢物。

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核子武器是一個國家最重要和威力最大的武器,是一個國家的鎮國之寶。這種看法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現實。核子武器由於殺傷力太大和殺傷範圍太廣,在核子大國之間屬於互相摧毀的最後手段。如果我們一定要挑選出一樣稱之為幫助中國崛起的最大功臣,那就是中國經過二十年研發、幾年前悄悄服役並繼續不斷完善中的「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這個長程武力平台。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尖端武器系統,從沒有任何政論書籍在這方面做過深入的論述,不是因為它不重要,而是因為它太困難了,它牽涉的專業知識太廣泛又太艱深。

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遠程防衛武器。美國的軍艦不靠近中國則已,只要帶有惡意進入中國海岸三千公里以內,那麼很可能就會遭到滅頂之災。

中國這種彈道導彈能在大氣層內以六至八馬赫的速度(每秒2.0至2.6公里)變軌機動飛行,目前任何科技皆無法有效防禦,如果它擊中美國軍艦,會穿透航空母艦的十四層甲板,只要一枚就足以致命。美國海軍正為此寢食難安,但又說不出口。日本的情形更糟,它的軍艦不論藏身何處都在打擊範圍之內,躲都沒處躲。

有趣的是,航空母艦是百分之百的攻擊性武器,「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不論怎麼說也只是防衛性武器,誰是侵略者一目了然,這是YST特別喜歡它的原因。

本書希望用最短的時間讓讀者瞭解:

為什麼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的動亂?
為什麼國際動亂的背後總有美國的影子?
為什麼這個世界一定會有對峙、矛盾和緊張而不可能和諧?
國際鬥爭的本質是什麼?
今天國際局勢的發展如何?
天下大勢的走向是什麼?
中國的崛起正面臨什麼樣的考驗?
如果你有點心動,那麼請打開下一頁,本書的天下大勢就從〈中美的消長〉談起。

YST自序於二○一四年五月十二日

目次

作者序

第一章 中美的消長
導言
第一節 影響中美實力最深遠的事件:金融海嘯
第二節 西方價值基礎的崩潰
第三節 美國實力的消退
第四節 中國崛起難以阻擋
第五節 美國準備用戰爭化解經濟危機

第二章 經濟問題
導言
第一節 美元正面臨崩潰邊緣嗎?
第二節 美國在世界金融體系的訛詐與吹噓
第三節 美國財政的雙赤字
第四節 美國應對雙赤字的旁門左道
第五節 美國的財政懸崖
第六節 中國解決美元霸權的方法
結論

第三章 中美博弈
導言
第一節 美國的盛極而衰
第二節 美國政治操作的精髓
第三節 島國悲哀與和諧世界
第四節 美國對中國的試探與挑釁
第五節 美國對台軍售的意義
結論

第四章 南海問題
導言
第一節 南海問題的遠因
第二節 解決南海問題的手段
第三節 中國在赤瓜礁填海造陸
第四節 永暑人工島的戰略意義
結論

第五章 中美的軍事對抗
導言
第一節 躲不過的中美軍事對抗
第二節 中美軍力大PK
結論

第六章 不對稱戰爭
導言
第一節 何謂不對稱戰爭?
第二節 中國未來的「不對稱戰爭」
第三節 中國大陸三項非凡的導彈能力
第四節 反衛星導彈
第五節 反導彈導彈

第七章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
導言
第一節 來龍去脈
第二節 科學原理與關鍵技術
第三節 偵查衛星
第四節 普通雷達無法用來搜索航空母艦
第五節 超視距(超越地平線)雷達
第六節 中國大陸的超越地平線雷達
第七節 一些簡易的雷達知識與術語
第八節 雷達的操作
第九節 中國大陸「天波雷達」的探測誤差
第十節 中國的天波雷達體系
第十一節 長程無人偵察機
第十二節 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的彈道導彈
第十三節 東風-21丁帶來的政治衝擊
第十四節 指揮中心
第十五節 不同角度的反應
第十六節 作者的評估
第十七節 戰略上的深遠影響
第十八節 政治上的深遠影響

第八章 未來國際時勢的走向與展望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七章第十八節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對於政治上的深遠影響
亞洲的戰略平衡被打破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水面船隻」徹頭徹尾地改變了傳統海上作戰的方式,產生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這個「遠程作戰體系」不但改變了戰略,也打破了東西方的戰略平衡,回歸到古老的地緣政治。
西方因為擁有強大的海軍,所以發展的戰略是「以海制陸」,其理論基礎是全球七○%的人口與工業都在距離海岸五百公里之內,也是航空母艦的打擊範圍之內。
中國大陸研發的「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水面船隻」代表的戰略思想正好相反,是「以陸制海」,打擊的核心就是航空母艦,在航空母艦的攻擊範圍外擊沉它。
西方苦心經營的、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戰略攻勢面臨全盤瓦解,亞洲的戰略平衡被打破,其影響已經從軍事層面上升到了政治層面。
讀者一定會問: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因為靠海上霸權起家的美國被迫不得不做戰略收縮,亞洲的勢力範圍將重新劃分。

美國的附庸國開始鬆動

超過半個世紀,美國的外交、經濟與軍事手段把中日韓台和東南亞國家都玩爛了,所有的條約都任意由美國單方面主觀解釋,譬如誰不遵守人權、誰不當操縱匯率、釣魚台是否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的範圍,美國是否因《台灣關係法》而有協防台灣的義務或權利、賣武器給台灣有沒有牴觸中美簽署的聯合公報等。無論碰到什麼問題,美國都能朝自己有利的方向自由解釋、收放自如、隨意反復,美國甚至安排陷阱然後任意變臉。
美國固然從這些行為獲取了極大的利益,但是也等於把自己的信譽玩爛了。
想想看,今天的美國用大量印鈔票的方式應付自己的赤字問題,不但把通貨膨脹由全世界來承擔,而且這些氾濫的美元熱錢在全世界流竄尋求暴利造成全球房地產市場與證券市場的波動。
追根究底,美國能夠在全球製造對立,然後從中取利,因為美國有這個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
美國所有的外交活動都是源自「叢林原則」,不過用其他美麗的詞彙做道德包裝而已。
在「叢林原則」下,中國大陸推出「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真正打到了美國的軟肋,令美國措手不及也進退失據。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的政治衝擊是巨大的,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美國的軍事力量已不足以控制亞洲小國,亞洲的政治板塊開始鬆動。想想看,小國都是觀風向的,需要尋求未來的新主子,否則何以生存?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開始令美國不安和投鼠忌器,加上美國履行承諾和條約的信譽不佳,這將導致附庸國對美國信心的鬆動與凝聚力的喪失。

亞洲勢力範圍的重新劃分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令美國的軍事行動在亞洲開始投鼠忌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中國的強力抗議下美國取消了「華盛頓號」航空母艦進入黃海與韓國海軍進行聯合演習。
我們必須知道,在韓戰的時候,美國航空母艦是在黃海作戰的,美國航空母艦就在黃海巡弋,幾乎就在中國渤海灣的門口,戰鬥機與攻擊機從黃海的航空母艦上起落攻擊北韓的地面目標,特別是志願軍的補給線,黃海巡弋的美國航空母艦視中國如無物。當時中國大陸基本上沒有海軍,所以中國被欺負到家但也毫無辦法,這就是現實,現實是殘酷的。
六十年的變化太大了,但是美國毫不理會。直到前幾年,美國航空母艦仍然進入黃海巡弋,這就太過分了,因為美國海軍已經沒有這個實力,屬於欺負人的強出頭,但是中共沒有吭氣,韜光養晦到了這個地步也真是有超人的忍耐力。
「天安艦事件」後,黃海情勢開始緊張,韓國邀請美軍航空母艦在黃海與韓國海軍進行聯合演習,這真是欺人太甚,中國的面子終於掛不住了,這才爆發進行反擊,於是美國開始退讓。這件事情絕非偶然,美國的退讓也絕非心甘情願,而是實力不濟下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美國海軍退出黃海是中國勢力範圍擴張的一小步,但是它是亞洲勢力範圍重新劃分的一大步。
美國海軍的收縮代表美國的戰略收縮,亞洲的眾小國將逐漸失去對美國的信心與依賴,中國將填補這個空間。

未來西太平洋的海戰
美國提早承認中國在黃海的勢力範圍。今後任何外國大型軍艦,如果沒有得到中國大陸的允許,是不可能進入黃海了。
但是東海的情況有別於黃海,因為牽涉到更多的經濟利益和一個海軍遠比韓國強大的日本。
中國面對美日韓台這一仗遲早是會來臨的,只不過韓台是配角。
尋求戰爭解決的是美國與日本,因為它們有共同的利益。
中國其實是被迫應戰,「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將是中國在這場戰爭的科技奇兵。

中國的「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對陣美國的「空海一體戰」

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美國軍方提出了「空海一體戰」這個嶄新的戰術。換句話說,「空海一體戰」是美國國防部和美國軍事智庫為中國解放軍量身訂做的戰術。這幾年美國軍方把「空海一體戰」吹得天花亂墜,成了神兵天將。
那麼,美國這個「空海一體戰」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其實,美國軍方對這個「空海一體戰」也只有一個概念而已,那就是把整個戰場綜合成幾個節點,每個節點都是支撐作戰最關鍵的地方,譬如航空母艦和空軍基地。所有的節點透過軍用通訊衛星(MILSTAR)用數據鏈(美國著名的LINK-16)聯結起來,構成一個網絡達到信息共享,然後由這些節點決定如何分配火力和派出武力攻擊敵人(中國)的戰略目標,譬如信息中心和指揮中心,摧毀敵人有組織的進攻能力,於是敵人就成了散兵游勇等著被消滅。
美國這個「空海一體戰」只是個概念,理論並不深奧,至於具體怎麼做也沒有詳細的規劃,美國軍方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細節。
你說巧不巧?中國的「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剛好就是專門設計打美國「空海一體戰」的節點的,無論它是航空母艦還是固定的軍事基地(更容易打了)都是「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整體規劃的、長時間追蹤與瞄準的和集中火力必須消滅的目標。你說,一旦真打起來,美國的「空海一體戰」不是一敗塗地嗎?

中國真正的崛起

作者從不相信和平崛起。歷史上,任何大國崛起都必須打敗一個比它強大的國家。擺在中國面前的挑戰就是美日聯合艦隊。
前面說過,科學的基本精神就是可以驗證(repeatable),「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必定會在中國與美日聯合艦隊在西太平洋的海戰中得到驗證。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絕不是一個定型的武器系統,而是一個有無限想像空間和發展潛力的軍事科技平台。
時代是進步的,敵人也不斷地會有新招數出現,隨著新科技的出現和舊科技的成熟,中國的這套「長程作戰體系」將不停地演變來適應新的環境與新的挑戰,決不是到此為止。譬如美國最近研發出雷射炮來對付「東風-21丁」,中國自然就會在這套「長程作戰體系」做出反雷射照射的設備與相關運作。古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長程作戰體系」是中國武器系統演變和進化的最佳平台,也是中國嚇阻西方帝國主義者貪得無厭的行為最有力和最長的手臂與拳頭。

第八章 未來國際時勢的走向與展望

導言

本書論述的主題是天下大勢,這和中國是分不開的,也和美國分不開。
如果二十一世紀只能舉出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國的崛起,所以天下大勢和中國分不開。
天下大勢和美國也分不開,那是因為美國是現任的霸主,也是擋在中國崛起路上最大的一塊石頭。
中國的崛起牽涉到國際勢力範圍的重新劃分和國際財富的重新分配,它的影響不但深遠而且觸及到每一個人。我們不禁要問:未來國際時勢的走向是什麼?作者歸納出以下七點作為貫穿本書的主軸與精神:

一、美國的衰退已成定局

作者多次強調美元撐不過十年,這是美國面臨的最根本,也是最嚴峻的問題。
美國的科技已經無法挽回美元的衰弱,現在唯一剩下的本錢就是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就連這最後的老本也開始流失。
美國已經失去陸軍的優勢;美國的空軍優勢無法維持到二○三○年;現在美國的海軍又被中國的「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阻擋在海岸線三千公里以外,形同擺設。
美元的螺旋下墜已經無可挽回,美國的全球霸權岌岌可危。
世人(包括華人、自然也包括美國人)必須認清今天世界的趨勢,美國是一個迅速衰落中的大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經濟的衰落。美國經濟衰落的主因,在於制度和結構的不合理導致美國的工業空洞化。
喜歡或不喜歡,美國終須面對它的赤字問題。
悲劇是,美國企圖用軍事力量來解決它的經濟問題。
美國的攤子鋪得太大了,美國的利益遍布全球,但是以全世界二十二%的GDP和五%的人口,美國要控制全世界是根本不可能的,連阿富汗都不服。
更何況美國的GDP有摻了很大的水分,因為七○%的美國GDP屬於服務類的第三產業,而中國的第三產業在GDP中只占三○%。
以真正的實際生產力而論(第一產業加第二產業),美國在二○○八年比中國高不了多少,二○○八年的比例是1: 0.828,二○一一年中國追平,二○一二年已經超過。
二○一二年,中國的工業總產值是美國的一‧三倍,這還是依照匯率計算的。如果是用購買力平價來計算,那麼中國的工業生產值在二○一二年幾乎是美國的兩倍。現在中美在工業生產上的差距正迅速拉大,到了二○二○年,美國將望塵莫及。
美國失去世界霸主並不冤枉,因為就以實力論,這個世界也應該是一個多極的世界。

二、中國的崛起無法阻擋

回顧歷史,在中華民族漫長的五千年歲月中,絕大部的時間,中國是領先世界的。
中國的崛起不是奇蹟,而是回歸歷史常態,領先世界的常態。
唱衰中國的人總是拿科技來說事,認為這是中國永遠趕不上西方的地方。事實上,中華民族的創造力絕不弱於任何其他民族,漢唐盛世不用說了,中國即使到了明朝,科技也是領先世界的,這從鄭和的龐大艦隊和航海技術就得到證明。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在十九世紀中葉開始的一百多年衰落算得了什麼?
今天的中國,正從各個方位趕超西方先進國家,規模之大、方位之全是人類歷史中從未有過的。
中國為什麼會有這個機會?
答案很簡單,因為中國在過去的六十幾年國內沒有戰爭。只要國內沒有戰爭,基礎設施和研究環境沒有遭到破壞,中華民族復興的速度是驚人的。中華民族是最優秀、最有競爭力的民族。
在遭受帝國主義百年侵略、迫害和破壞後,中國深深明白中華民族的崛起絕對離不開軍事的崛起,這是本書論述的主軸。
不談軍事,只談政治和經濟是虛偽的。事實上,唯一可能延遲中國崛起的就是戰爭,而且是大規模對中國大陸本土進行系統破壞的戰爭,這正是多少年來美國一再考慮但遲遲不敢下手的事情。促使美國如此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中國軍力的快速增長與現代化,另一方面是美國幻想中國自己會崩潰。
今天美國已經從「中國崩潰論」的幻想中清醒過來,但是時過境遷與時不我與,美國已經很難從軍事上下手了,只剩下最後的玩命一搏。這也是本書論述的主軸。
美國發動戰爭要趁早。二○二○年以後,「北斗」衛星系統全球組網完成,美國即使聯合所有亞洲的小弟和中國一戰,能夠戰勝中國大陸解放軍的機率是零,惹火燒身的機率倒是百分之百。二○三○年以後,美國連想都不用想了,美國自己會不會因債台高築而分裂都不一定。
中國的崛起是無法阻擋的,後美國的多極世界即將到來,時間應不會晚於二○三○年。

三、美國窮兵黷武選定的戰爭對象是中國

美國在天文數字的國債和龐大的政府赤字與貿易赤字的沉重壓力下,國防支出居然占了全球的一半,如果把戰爭費用和各種隱藏的費用加進去(譬如退伍軍人因為受傷所導致的龐大醫療費用),美國的軍費開支占全世界的六○%。
看清楚,美國在借錢打仗,在借錢研發尖端武器,在借錢支撐海外的一千個軍事基地,美國是真正的窮兵黷武,嚴重的程度一點也不輸給北韓,威脅全球的程度則遠勝北韓。
美國在自己設計和製造的巨型爛攤子裡越陷越深,如今想盡方法企圖藉著戰爭跳出來,這是美國不可能實現的如意算盤。
想想看,美國的地理位置如此孤立,東西是大洋,南北是兩個弱國,這個世界有誰會去侵略美國?
美國在如此安全的地理環境下耗費全球一半的經費研發各種先進武器,你想想,除了侵略他國和維持霸權不可能有其他的解釋。更何況美國研發的是威力巨大的攻擊性武器,美國準備打一場大戰是認真的。
美國選定的戰爭對象是中國,這一點毫無疑問。
和中國打一場二十一世紀的鴉片戰爭是美國維持全球霸權唯一的途徑。

四、美國騎虎難下

綜合國力美消中長,美國的戰爭機會正在快速地流失,形成美國的急迫感。
中美這一場戰爭也許很快就會到來,也許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譬如貨幣戰爭和代理人戰爭。反正挑釁者是美國,美國在朝鮮半島、釣魚台列島、南沙群島到處點火,我們看中國能忍多久,也等著看這場惡鬥的結果。
美國現在是騎在老虎背上。
讀者不要搞錯了,這隻老虎不是中國,而是即將被赤字壓垮的美元。

五、中美之戰的三個關鍵時間

二○一二年是第一個關鍵點,「北斗導航系統」覆蓋中國及附近,中國開始有打精準戰爭的本錢。
二○二○年是第二個關鍵點,「北斗導航系統」覆蓋全球。這個時候中國除了由「瓦良格」改建的遼寧艦,應該另有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有兩種第四代戰機和一種戰略轟炸機,實際生產力超過美國,基本上立於不敗之地。
二○三○年是第三個關鍵點,中國無論是空軍或天軍都至少跟美國持平,甚至有可能超過。這時候中國的經濟無論就GDP或實際生產力都一定超過美國。二○三○年以後,美國已經沒有軍事挑戰中國的能力。
美國如果要維持全球霸權,那麼美國對中國的軍事行動,就必須在二○二○年以前發動,而且越早越好。

六、美國在這場戰爭的賭注:美元

值得觀察的是,美國如果設計並挑起這場亞洲的戰爭,即使是代理人的戰爭,美國自己也並非只有好處而沒有什麼可輸的,被擠出亞洲將是美國付出的最小代價。
首先,這場二十一世紀的鴉片戰爭主要是海戰,而美國是無可置疑的全球海上霸主。但有趣的是,中國研發的「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為這場戰爭投下了最大的變數,令美國不知所措。
假設中國這套「遠程作戰體系」有效,作者個人認為除非美國大舉轟炸中國大陸的戰略設施(譬如天波雷達站、衛星發射基地、導彈生產基地等),否則美國贏得這場海戰的機會微乎其微,日本幾乎確定會亡國,台灣會跟大陸統一。
其次,時代不同了,如果美國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大陸,戰火也必定燒到美國的本土大陸。二○二○年以後,美國打不起和中國的精準戰爭。
其三,如果戰爭控制在中國大陸以外,那麼被打爛的只能是美國的附庸,這些小國(包括日本)沒有任何贏的可能,美國非但討不到任何好處,反而讓中國坐實了本來屬於美國的亞洲勢力範圍。
最後,如果美國海軍蒙受重大損失,譬如有一艘航空母艦被彈道導彈擊沉,美國將很快失去亞洲的勢力範圍,後果將非常嚴重,美元與日圓在亞洲的地位都將被人民幣取代。
支撐美國軍事的美元正快速衰落,在高調炫耀的武器下,美國的軍事力量有掩藏不住的脆弱。想想看,接近兩億美元一架的F-35隱形戰機、一百三十億美元一艘的超級航空母艦、一百五十萬美元一枚的愛國者導彈、一百萬美元一枚的戰斧巡航導彈等,美國根本打不起她自己發明的高科技戰爭。
今天美國的大國形象隨著美元而貶值,美國投資者在海外圈錢的惡行惡狀、美國媒體的虛偽宣傳、美國政客多重標準的國際行為接近無賴、美國的對外軍售等同敲詐勒索等,我們不禁要問:美國精神和美國價值是什麼?它們又在哪裡?
其實,美國比中國更輸不起這場戰爭,因為美國賭的是美元,這是美國的命根子。

七、美國需要懸崖勒馬

想想看,美國如果因海軍戰敗而不得不做出戰略收縮,這將導致美元在亞洲失去地位,以後印鈔票就更困難了。美國經濟將快速地收縮,後果不堪設想。美國所有的國內問題都會同時爆發,破產的聯邦政府將無法控制各州,在嚴重擺不平的情形下有可能會導致美國的分裂,特別是比較富裕的州。
作者個人並不希望看到美元崩潰導致美國經濟快速收縮和隨後引起的各種併發症。
美元下滑與美國經濟的衰落是一定的,所以,喜歡或不喜歡,美國的戰略收縮也是確定的。作者個人的期望是這個衰落與收縮的過程能夠緩慢地進行,美國漸漸地從超級強國回到區域強國。美國這塊土地是遼闊的、肥沃的、美好的、物產豐富的,足以做一個區域強國。對美國人民而言,奢華的日子雖然不再,但是過豐衣足食和安定的日子是沒有問題的。
美國需要懸崖勒馬,停止瘋狂的武器發展與遠超過實際國防需要的軍備,停止在全世界製造問題,縮回到美洲大陸做安分良民。
美國真正應該做的是開源節流,腳踏實地過日子,也就是說,認清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賺錢的能力,然後量入為出,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譬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減少出國旅遊,多儲蓄,少買這麼多奢侈的衣服、玩具與電子產品。
但是,美國人民肯嗎?
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客要認清美國真正的實力,認清美國控制世界是不可能的,美國需要從唯一超級強國的神壇上自動走下來,回到區域強國的現實世界,少管北美洲以外的閒事。
噢,是的,一個區域強權,這才是與美國實力相匹配的國際地位。
但是,美國政客肯嗎?
呵呵呵,我們還是靜候中美在西太平洋的海戰吧。
想想看,那個拳王不是鼻青臉腫才不得不下台的?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