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資本主義的未來(簡體書)
滿額折

資本主義的未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現代社會理論中,資本主義論是一個經典課題。舍勒著眼于資本主義精神氣質的品質及其體驗結構,審視現代資本主義精神的形成以及對現代價值觀的影響。在把握資本主義精神的問題時,舍勒提出了自己的視角:資本主義世界的現代性不能僅從社會的政治—經濟結構來把握,還必須通過分析人的體驗結構來把握,隱含著他重建被資本主義精神氣質顛覆了的人心秩序的意向。

作者簡介

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價值倫理學、哲學人類學與知識社會學的奠基人,被視為現代德語學界傳奇人物。在哲學、社會理論、倫理學、神學、心理學、教育學、思想史等領域卓有建樹。海德格爾視其為“全部現代哲學最重要的力量”。早年執教耶拿大學、慕尼黑大學,參與現象學運動。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學哲學和社會學教授、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29年,執教法蘭克福大學不久,因中風猝然辭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質》、《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和實質價值倫理學》、《論人類的永恒性》、《價值的??一爭高下。初看起來,舍勒提出所謂“實事現象學”(Sachphnomenologie),以“情性”(Gemü

名人/編輯推薦

★探究資本主義精神之沉疴
★建構歐洲文明的精神氣質
★重塑現時代的人與社會

目次

編者前言
所謂社會保險金神經癥的心理學和針對不幸的
合法斗爭
資產者
資產者與宗教力量
資本主義的未來
先知社會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
論三種可能的社會原理
 引言
 講座的計劃安排
 第一部分所謂的個體原則
 第二部分普遍主義(社會主義、組織主義、集體主義等)
 第三部分我們的看法
基督教的愛理念與當今世界
 一、愛的律令與博愛主義 編者前言
所謂社會保險金神經癥的心理學和針對不幸的
合法斗爭
資產者
資產者與宗教力量
資本主義的未來
先知社會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
論三種可能的社會原理
 引言
 講座的計劃安排
 第一部分所謂的個體原則
 第二部分普遍主義(社會主義、組織主義、集體主義等)
 第三部分我們的看法
基督教的愛理念與當今世界
 一、愛的律令與博愛主義
 二、基督教的集體理念
 三、基督教的集體理念與當今時代的關系
附錄
 舍勒生平和主要論著年表
 舍勒著作目錄全編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主義”之爭——尤其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爭,曾世紀性地長期支配西方學界乃至我國學界,而且迄今仍然沒有得出結論。
自馬克思提出著名的資本主義批判以來,如何理解資本主義一直是20世紀社會理論的熱點課題:從世紀之初的韋伯、特洛爾奇、齊美爾、桑巴特,到世紀中葉的熊彼特、塔尼(R.H.Tawney)、博蘭尼(KarlPolanyi),再到世紀下半葉的布羅代爾、貝爾、瓦倫斯坦,有關資本主義的論述顯得從未過時。與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經濟學-道德哲學的批判不同,韋伯提出了理解“資本主義精神”的社會學命題:資本主義精神要素是理性化、脫魅化、世俗化,反映了西方文明傳統的一些本質特征……作為韋伯的同時代人,舍勒從價值情感現象學立場出發,進一步推進了韋伯的資本主義精神論。對于舍勒來說,資本主義生活方式是人的實存的“總體轉變”(Gesamtwandel),既體現為外在的生活制度(國家組織、法律制度、經濟體制)的轉變,也體現為內在的精神氣質(心性秩序)的轉變。要把握資本主義生活世界的本質,還必須理解資產者的心性氣質。然而,要認識這種“精神氣質”,僅僅憑靠社會理論顯然遠遠不夠,還必須憑靠哲學的分析立場。如所周知,馬克思的哲學立場是歷史唯物主義,韋伯的哲學立場是新康德主義,舍勒的哲學立場則是帶有基督教色彩的現象學哲學。因此,在關于資產者的性質、資本主義與宗教的關系及資產主義的未來前景等問題上,舍勒有關資本主義的論述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所謂社會保險金神經癥的心理學和針對不幸的合法斗爭》初次發表于1913年,可見,在早年從事現象學研究的同時,舍勒就關注當時的社會現實問題。從而,與其他現象學哲學的代表人物不同,舍勒在一開始就是社會思想家,而非單純的哲學家。《資產者》、《資產者與宗教力量》、《資本主義的未來》(1914)三文是題為“資本主義精神論”的一組論文,前兩篇具體討論桑巴特的資本主義理論,在后一篇文章中,舍勒提出了自己對資本主義未來的看法。與桑巴特和韋伯的資本主義論不同,反倒與馬克思的資本主義論相近,舍勒的資本主義精神論明顯帶有道德批判性質。在舍勒看來,資本主義精神積聚的是一種毒害人心的毒素,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是“這種逐漸積蓄起來的心靈毒害巨大而猛力的爆發”。對于舍勒來說,探究資本主義精神為的是克服這種毒害人心的精神。舍勒并不認為,社會主義精神足以克服資本主義精神。畢竟,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一根藤上的兩個瓜,盡管舍勒對基督教社會主義論述給予了有限度的支持——從《先知社會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一文,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有限度的支持的理由。
在世紀性的“主義”論爭中,舍勒力圖建構的是他所謂的共契主義。在《論三種可能的社會原理》一文中,舍勒對三種“主義”的哲學原理作了現象學哲學的比較透視。舍勒的共契主義論基于他對基督教的愛感優先論及其愛的共同體理念的現象學論證。從《基督教的愛理念與當今世界》這篇寫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年(1919)的長文中可以看到,舍勒把這一現象學論證應用到社會思想領域,既批判古典自由主義的社會契約論,也批判其對立面——社會主義的國家學說,指望憑靠基督教的共同體理念來修復因資本主義而破損的歐洲文明的人心秩序,重建社會秩序的正當性基礎。舍勒在文中提出的“上帝的社會學證明”既是對傳統的本體論證明的補充,也體現了他力圖憑靠歐洲文明自身的精神傳統醫治資本主義痼疾的努力。
社會共契的破碎是現代性問題的基本癥候之一。20世紀晚期,泰勒的社群主義論以及麥金泰爾對西方近代倫理思想的尖銳批判曾一度讓人覺得耳目一新,由此可見,舍勒的共契主義論所涉及的問題沒有過時。尤其重要的是,無論麥金泰爾的近代倫理學批判還是泰勒的社群主義論,最終都力圖回到西方思想史上的過去,從中尋找解決西方現代性問題的思想資源——麥金泰爾回到亞里士多德和圣托馬斯?阿奎那,泰勒回到德意志浪漫派。既然如此,舍勒的共契主義提案憑靠奧古斯丁神學,訴諸基督教的心學傳統,就不能被看作是一種迂腐。舍勒的共契主義論基于其價值情感現象學論證,這意味著,“主義”之爭背后的哲學之爭更為關鍵——如果缺乏哲學的地基,無論“主義”之爭還是倫理學的歷史批判,都難免過于漂浮。
劉小楓
1998年5月于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2013年8月重訂于
中國人民大學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