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大滅絕時代:一部反常的自然史(簡體書)
79折

大滅絕時代:一部反常的自然史(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  價:NT$ 294 元
優惠價:79232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們或許早已知道,地球歷史上曾發生五次大滅絕,每一次都給全球生物多樣性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然而,這些翻天覆地的大災變到底為什麼發生?有無規律可循?與我們人類何干?本書從居維葉時代開始,娓娓道出數百年來全球科學家對演化歷史的上下求索;更重要的是,作者將近年走訪四大洲生態聚落的觀察所得,穿插結合科學新知與舊聞,為讀者畫出了今天世界的輪廓: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非同凡響的時代,第六次大滅絕早已開始;而推動這一切的可怕角色,正是人類自身。
那麼,人類作為演化史中一支相當年輕的影響力,是如何在短短幾千年間重塑了地質外觀與物種分佈,甚至達到了大自然需要千百萬年來積累的水準?這一切恐懼與疑惑,或許可以在書中找到解答。

作者簡介

作者

伊麗莎白科爾伯特| Elizabeth Kolbert

美國知名記者、優秀科普作家,《紐約客》環境觀察員和評論員。她的寫作兼顧科學的嚴密性與辛辣的幽默感,以觀察深刻、邏輯清晰、行文生動著稱。曾出版《災變手記》等文集,其社會責任感與前沿意識備受稱道。2014年新作《大滅絕時代》在歐美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受媒體與學界一致好評,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堪與《寂靜的春天》相提並論的重要著作。

 

譯者

葉盛

清華大學生物學博士,曾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從事結構生物學研究工作,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課題負責人。作為科學松鼠會成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曾獲“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中篇科幻小說銀獎,並翻譯出版了《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岩石裏的頭蓋骨》等科普圖書。

名人/編輯推薦

★第99屆(2015年)普利策獎新聞獎「非虛構」寫作獎
★2014年甫一出版便引發歐美社會熱議的環保話題之作
★比爾·蓋茨、阿爾·戈爾等名人與多家媒體誠意推薦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圖書館雜誌》年度十大好書!
★《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財富》年度推薦好書!

據說,初時一切皆混沌不清。這個故事同樣如此,它始於一個全新物種的崛起,時間可能是在20萬年前。彼時,這個物種還不曾有名字——任何東西都沒有名字——但這個物種卻有著賦予事物名字的能力。
如同所有年輕的物種一樣,這個新物種最初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的。他們數量不多,佔據的地盤僅限於非洲東部的一個狹長地帶。慢慢地,這個種群的數量逐漸增長,但很可能曾經又重新減少到幾千人——以某種標準來看可以說幾近滅絕的邊緣。
這個物種的個體既非十分敏捷,又非十分強壯,也算不上子孫眾多。然而,他們格外地機智靈巧。漸漸地,他們拓展到了更廣大的地域上,面對不同的氣候、不同的獵食者以及不同的獵物。通常的棲息地限製或地理約束似乎對他們都不起作用。他們穿越河流、高原和山脈。在沿海地區,他們採集貝類;深入內陸,他們則捕獵哺乳動物。無論他們定居到哪裡,都能適應並創新。到達歐洲的時候,他們遇到了與自己非常相像的物種,但後者更敦實,可能也更強壯,並且已經在那塊大陸上生活了很久很久。他們與這些原居於此的生物交配繁衍,並以各種方式將其趕盡殺絕。
後來再看,這個事件的結局其實是個範例。在這個物種繼續擴張領地的過程中,他們遭遇的動物是自身的2倍、10倍甚至20倍之大:有巨型貓科動物;有如塔一般高的熊;有如像一樣大的龜;還有站起來高達4.5米的樹懶。這些動物更強大,往往也更兇猛。但它們繁育的速度太慢,最終被徹底消滅了。
雖然是一種陸地生物,但帶著那永恆的創新精神,這個物種也跨過了大海。他們到達了島嶼,那裡是演化的方外之地,是珍禽異獸的居所:有鳥類能產下30厘米長的巨蛋;有像豬一樣大小的河馬;還有巨型蜥蜴。習慣了與世隔絕的生活,這些生物無力對抗新來者或其所攜帶的旅伴(大多是老鼠)。於是,這些生物也大多消亡了。
這個過程繼續著,適應了某地就會重啟征程,歷經成千上萬年,直到這個不再年輕的物種已然擴張到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此時,有幾件同時發生的事情得以讓智人(Homo sapiens)——他們已經給自己起了這樣一個名字——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繁衍後代。僅在一個世紀之中,人口的數量就翻了一番,之後又翻了一番,然後又是一番。廣闊的森林被他們砍伐掉了。人類是有意為之,為的是填飽自己的肚子。也有無意為之的事情,他們把生物從一塊大陸帶到另一塊,重組著地球的生物圈。
與此同時,一種更奇怪也更激進的轉變正在進行之中。人類發現了地表之下蘊藏的能源之後,開始改變大氣層的組成。結果是,氣候以及海洋的化學組成也都發生了改變。有些植物與動物改換了生存地來適應這種變化:它們或是爬上高山,或是向著極地遷移。但是還有許多物種發現自己無處可逃——初時是數百種,然後是數千種,而最終可能是數百萬種。物種滅絕的速度猛增,而生物圈的構成不斷改變。
此前,不曾有別的生物像這樣改變著這顆星球上的生命。不過,的確曾經發生過其他具有可比性的事件。在遙遠的過去,極其偶然的情況下,這顆星球曾經歷過如此巨大的扭轉,以致生命多樣性急劇減少。在這樣的遠古事件之中,有五次是災難性的,足以令其單獨歸為一類,這就是所謂的“五次大滅絕”。就在人類發現了這些災難性事件的同時,他們也領悟到自己正在引發又一次新的大滅絕。這似乎是個荒謬的巧合,但也可能根本就不是巧合。這次滅絕是否會達到前五次大滅絕的程度?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但人們已經稱之為“第六次大滅絕”了。
第六次大滅絕的故事,至少根據我所選擇的內容來說,分為十三章。每一章的主線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物種:美洲乳齒象,大海雀,還有一種在白堊紀末期與恐龍一起消失的菊石。本書前面幾章所涉及的物種已經滅絕了,因此這一部分主要是在介紹遠古的大滅絕及其曲折的發現過程,自法國博物學家喬治?居維葉以始。本書的第二部分講的是發生在當下的事情,在日益支離破碎的亞馬孫雨林中,在迅速變暖的安第斯山坡面,在大堡礁的外圍海域裡。我選擇前往這些特定地點的原因對於一個記者來說都很普通,無非是那裡有個科考站,或者是有人邀請我參與一次科考活動。當今正在發生巨變的範圍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我可以隨便去往某處,只要在正確的指引之下,都能發現滅絕的現象。本書中還有一章所講述的滅絕差不多算是發生在我家後院裡——很可能也同時發生在你家後院裡。
如果說滅絕是一個令人恐懼的話題,那麼大滅絕就更是如此。但這同時又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迷人話題。在接下來的文字之中,我要嘗試著去表述其兩面性——既有我們所了解到的事實帶來的興奮,也有與之俱生的恐懼。我希望,本書的讀者在掩卷之時,能夠對於我們活在其中的非凡一刻心存感激。

目次

序言

第一章 第六次大滅絕(巴拿馬金蛙)

第二章 乳齒象的臼齒(美洲乳齒象)

第三章 最初的企鵝(大海雀)

第四章 菊石的運氣(新澤西盤船菊石)

第五章 歡迎來到人類世(波紋雙鶴筆石)

第六章 環繞我們的海洋(地中海射線帽貝)

第七章 落酸(多孔鹿角珊瑚)

第八章 森林與樹木(輪生雙翼果樹)

第九章 陸上孤島(鬼針遊蟻)

第十章 新泛古陸(小棕蝠)

第十一章 犀牛做超聲(蘇門答臘犀)

第十二章 瘋狂基因(尼安德特人)

第十三章 長羽毛的東西(智人)

致謝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一章第六次大滅絕
巴拿馬中部有一座安東的埃爾巴耶鎮,坐落於一座大約一百萬年前形成的火山口之中。火山口寬逾六公里,然而當天氣好的時候向四周望去,參差不齊的山體看起來就像是一座殘塔的內牆。小鎮上有一條主街,一個警察局,以及一個露天集市。集市上除了各式各樣當地常見的巴拿馬禮帽和色彩豐富艷麗的刺繡之外,還有著世界上樣式最為繁多的金蛙小玩偶。有在葉子上休憩的金蛙,有坐直了身子的金蛙,還有讓人難以理解的抱著手機的金蛙。有的金蛙穿著蓬蓬裙,有的金蛙擺出了跳舞的體態,還有的金蛙叼著煙嘴抽煙,模仿著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廣為人知的抽煙姿勢。金蛙的顏色就像是出租車的黃色,上面還有暗棕色的斑點,特產於埃爾巴耶鎮附近的地區。在巴拿馬,它被當作幸運的象徵,樣子還被印到了彩票上(至少曾經如此)。
就在十來年前,在埃爾巴耶鎮周圍的山上還很容易看到金蛙。這種蛙有毒,所以才有這樣鮮豔的顏色,在叢林的地被層上顯得很突出。有人計算過,一隻金蛙皮膚內的毒素就能殺死一千隻普通大小的老鼠。在離埃爾巴耶鎮不太遠處有一條溪流,俗稱千蛙溪。過去沿著那條小溪走,你會看到很多很多的金蛙在岸上曬太陽。一位曾經去過那裡的兩棲爬行動物學家是這樣告訴我的:“那兒太不可思議了——絕對太不可思議了!”
後來,埃爾巴耶鎮周圍的蛙開始消失了。這個問題最初是在巴拿馬邊境以西的哥斯達黎加發現的,人們那時並未意識到這將是一場危機。當時,一名美國的研究生正在那裡的雨林中研究蛙類。她回到美國待了一段時間來寫學位論文,而當她回到雨林中時,卻找不到任何蛙類了,實際上,任何種類的兩棲動物都找不到了。她當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既然需要研究蛙類,她就在東邊更遠的地方找了一個新的研究區域。起初,新地點的蛙類看起來很健康,然後,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兩棲類消失了。疫霾在雨林中持續擴散著。到了2002年,在埃爾巴耶鎮以西80公里處的聖菲鎮周邊,山丘與河流中的蛙類都一掃而光了。在2004年,這類小動物的屍體開始出現在更加靠近埃爾巴耶鎮的地方,埃爾科佩鎮附近。此時,來自巴拿馬和美國的一組科學家已經得出了結論: 金蛙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他們決定要努力保留住一個殘存種群,於是將兩種性別的金蛙各選幾十隻,從森林中移到室內餵養。但是,不管是什麼殺死了這些蛙類,它的動作比生物學家們擔心的還要快。在生物學家們能夠按計劃採取行動之前,衝擊波已經來了。
我最初讀到埃爾巴耶鎮金蛙的事情,是在一本給小朋友看的自然科學雜誌上,雜誌還是從我的孩子那裡隨手拿來的。那篇文章的配圖全是五彩繽紛的照片,有巴拿馬金蛙,還有其他一些色彩絢爛的動物。故事介紹了這場災難蔓延的過程,以及生物學家們為了阻止它所做的努力。他們本來希望能夠在埃爾巴耶鎮建一棟新的實驗研究設施,但卻沒能及時完工。生物學家們要與時間賽跑,挽救盡可能多的動物,即使根本沒地方餵養牠們。那麼,最終他們是怎麼做的呢?他們把這些小動物送去了“一家蛙旅館,妥妥兒的”。這家“神奇的蛙旅館”——真的是一家有床有早餐的當地小旅館——同意讓蛙住進他們提供的一批客房(裡面的水箱)中。
“有生物學家們隨叫隨到,這些蛙們享受到了頂級的住宿條件,不但有女傭,還有客房服務。”文中如此寫道。蛙們還能吃到美味而新鮮的食物——“事實上,新鮮到能夠自己跳到盤子外面去。”
看到這家“神奇的蛙旅館”之後又過了幾週,我偶然讀到另一篇有關蛙的文章,卻有著不一樣的視角。這篇文章刊登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作者是兩位兩棲爬行動物學家,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戴維·韋克(David Wake)和來自舊金山州立大學的萬斯·弗里登堡(Vans Vredenburg)。文章的標題是《我們是否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之中?——來自兩棲動物世界的觀點》。兩位作者在文中指出“在這顆星球的生命發展史中已經出現過五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他們稱這些滅絕事件“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嚴重喪失”。第一次發生在奧陶紀晚期,約4.5億年前。當時生命的主要形式還都局限在水中。最具破壞性的一次發生在二疊紀末期,約2.5億年前,幾乎把地球表面上所有的生命全部掃蕩乾淨了。這一事件有時也被稱為“大滅絕之母”或“大滅亡”。距今最近也最為著名的物種大滅絕發生在白堊紀的尾聲。除了恐龍之外,這次滅絕還掃除了蛇頸龍、滄龍、翼龍以及菊石。韋克和弗里登堡認為,從兩棲動物的滅絕速率來看,與大滅絕類似的災難性自然事件正在發生。他們的文章只配了一張照片: 十幾隻黃腿山蛙身體浮腫,肚皮朝天躺在岩石上,生機全無。
小朋友的雜誌選擇了刊登活蛙而非死蛙的照片,我很理解個中緣由。“兩棲動物叫客房服務”——明顯有著比阿特麗克斯·波特式的故事魅力。對於想要把這種故事魅力宣之於眾的創作衝動,我也同樣理解。不過,從我作為記者的視角來看,那本小朋友的雜誌似乎把故事的主旨掩埋掉了。想像一下,自從約五億年前出現第一隻有脊椎的動物以來只發生過五次的事件,無論是什麼,都足以稱為極度罕見。當前,第六次這樣的事件正在發生之中,甚至差不多就是在你眼皮底下發生——這樣的念頭對我而言直如當頭棒喝。毫無疑問,這樣一個更龐大、更陰暗、意義遠遠更為重大的故事,才更值得講述。如果韋克和弗里登堡是正確的,那麼我們這些活著的人不僅僅目睹了生命史上最罕見的事件之一,還一手促成了它。那兩位作者在文章中評論道:“一個像野草一樣的物種,無意之間獲得了一種能力,能夠直接影響其自身的命運,以及這顆星球上大多數其他物種的命運。”讀過韋克和弗里登堡的文章幾天之後,我訂了一張飛往巴拿馬的機票。
埃爾巴耶兩棲動物保護中心(EVACC)位於一條土路旁邊,距離那個賣金蛙玩偶的露天市場不太遠。保護中心的大小跟郊區那種農莊差不多,佔據了一個死氣沉沉的小動物園一角,緊挨著一籠尤其死氣沉沉的樹懶。整棟建築裡塞滿了水箱,有的靠牆堆成一摞,更多的堆在房間中央,就像是圖書館書架上的書籍一樣。像狐猴樹蛙這樣的物種佔據了較高的水箱,因為它們生活在森林的樹冠層中;而較矮的水箱主要為大頭盜蛙這樣的物種服務,因為它們生活在森林的地被層上。有幾隻水箱裡養著突角囊蛙,它們會把產下的卵放在一個袋子裡帶在身上;而相鄰的幾隻水箱裡養著盔頭蛙,它們會把產下的卵背在背上。另有幾十隻水箱則專門留給了巴拿馬金蛙。
金蛙走路的樣子與眾不同,緩慢而悠閒,看起來就像是努力想要走直線的醉漢。它們的腿纖細而修長,黃色的口鼻部是個突起的尖端,眼睛非常深邃,彷彿是在警覺地打量著這個世界。雖然聽起來可能會讓人覺得有些愚蠢,但我還是要說: 它們看起來很有智慧。在野外,雌體金蛙把卵產在淺淺的流水中,而雄體金蛙則在長滿苔蘚的石頭上保衛著它們的領地。在EVACC,金蛙的每個水箱中都有通過軟管提供的流動水流,模擬了它們曾經生活過的溪流,讓它們得以在其中繁育後代。在其中一條人造的小溪中,我看到了一串小小的像珍珠一樣的卵。在旁邊的一塊白板上,有人用西班牙文激動地寫下了一句話: 產卵了!
EVACC差不多位於金蛙活動地域的中心,但卻被設計為一個完全與世隔絕的地方。任何未經徹底消毒的東西都不能進入建築內,就連這些蛙,在進入保護中心之前,都用漂白劑稀釋溶液處理過。人類訪客都要穿上特殊的鞋子,並把提包、背包以及在外面用過的裝備都留在室外。進入水箱的水也要進行過濾和特殊處理。這個地方徹底封閉的特性會讓人聯想到潛水艇,或是一個更妙的比喻——大洪水之中的方舟。
EVACC的主任是位名叫埃德加多·格里菲思(Edgardo Griffith)的巴拿馬人。他個子很高,肩膀很寬,圓圓的臉上總是掛著開朗的笑容。他的兩隻耳朵上各戴著一隻銀耳環,左小腿上有個蟾蜍骨架圖案的巨大文身。格里菲思如今已經30多歲了,他18歲之後的生活幾乎全都專注於埃爾巴耶鎮的兩棲動物保護。而且,他還把他的妻子也變成了一個“蛙人”,而她本來是以“和平隊”志願者的身份來到巴拿馬的美國人。當這些兩棲動物的小小屍體開始出現在這一地區時,格里菲思是第一個注意到的人,並且獨自收集了數百隻兩棲動物,安置在旅館裡。等到EVACC一建成,這些動物又被轉移到了保護中心這裡。如果說EVACC是一艘方舟,那麼格里菲思就是掌舵的挪亞,不過卻要承擔更長久的責任,因為他投身於此的時間已經遠遠不止於40天了。格里菲思告訴我,這份工作的關鍵在於了解這裡的每一隻蛙。“對我來說,它們之中的每一隻都與大像有著一樣的價值。”他說道。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