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日本高知大學名譽教授 腦神經外科權威
森惟明 醫生說:
倚老賣老、嘮叨、甚麼都看不順眼、孤僻、無法溝通、自以為是……
如果不想要成為以上這樣的中高年人,而是希望活出快樂、有智慧、優質的第二人生,那麼就請努力掌握九種培育出幸福大腦的能力吧!
所謂的「幸福大腦」是透過「讚賞力」、「傾聽力」、「謙虛包容力」、「忘卻力」、「現狀包容力」、「社會貢獻力」、「生活設計力」、「確認力」、「自我啟發力」九大能力,由日常生活中培育養成,每個人都能輕鬆學會、樂觀生活的正面思考方式。
培育幸福大腦的9種能力
讚賞力
上了年紀就不要出風頭。惹人討厭、發牢騷訴苦及背地抱怨他人的話不要說,盡量稱讚別人。
傾聽力
有人請教,才給予指導。就算知道的事情也要裝作不知情。
謙讓力
不要只想著贏,要懂得放手認輸。請把榮耀讓給年輕人。退讓一步就是圓滿前行的訣竅!
忘卻力
「想當年我們啊……」這種「想當年勇」是惹人討厭的禁忌語言!
現狀包容力
無論怎麼逞強,我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你們年輕人真的很了不起!」請用這樣的心情去面對。
社會貢獻力
拋棄對金錢的欲望,就算存了像山一樣高的財富,死後也無法帶走。
活著在世的時候,盡量去奉獻,讓大家能夠成為「好人」,積德如山。
生活設計力
雖說錢財都是表象,但因為有財富,所以大家才會尊重我。這不是秘密,這是千真萬確的。
確認力
成為一個能受到子孫後代及社會大眾都將敬仰的優秀長者。
自我啟發力
千萬不可和癡呆當朋友!為了向癡呆說NO,請培養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興趣。
作者簡介
作者:森惟明(Koreaki Mori)
生於一九三四年四月十六日。大阪市北區人。職業為腦神經外科醫師。京都大學醫學系畢業,醫學博士,高知大學榮譽教授。在大學求學時期,在北野醫院實習時,因為與西村周郎先生的機緣巧遇,而立志成為一名腦神經外科醫師。在西村先生的引薦下,繼續在母校的研究所深造。而後也深受「日本腦神經外科學會」的創辦人荒木千里教授及京都大學第一代腦神經外科半田肇教授的專業薰陶影響。
之後在荒木門下的人脈關係支持下,認識了許多人及累積寶貴的經歷後,毅然決定前往美國留學;師承「國際小兒神經外科學會」創辦人雷蒙蒂(Raimondi)教授,進修世界最先進的小兒神經外科學。學成歸國後,於新設立的高知醫科大學就職。並擔任厚生省(相當於台灣衛生署)的「特定疾病難治性腦水腫調查研究班」的班長等公職,同時也為充實高知縣內的腦神經外科醫院的醫療資源而到處奔走。擁有多數著作、頭銜。
譯者:郭欣怡
淡江大學日研所碩士、國立台中商業專科學校「應用外語科」/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畢業。高中、職日語科合格教師資格。
現任台北縣、市各社大日語講師、長庚養生文化村日語講師、兼職日文翻譯、口譯等,著有許多日語學習書籍。
序
前言
P . 2
日本人的壽命長短在世界排名中繼續保持著冠軍。即使刻意維持「肉體的長壽」,如果活得沒有價值的話,那麼人生也是一點意義都沒有。雖然高齡很容易被聯想成「悲慘」的代名詞,但是,高齡者真的都必須與「悲慘」劃上等號嗎?
作為一位腦神經外科醫生,長年接觸過許多的病患,特別是近二十年來診療高齡病患的機會也增加的關係,在大學退休後,有將近七年的時間,每週定期出刊電子報「第二人生支援講座」。內容不但包含了在心理層面上所需要的準備或是解答疾病等醫療問題,從人生各種角度選擇對大家有幫助的主題,讓高齡者或即將成為高齡者的人口,能夠在高齡社會過著「健康且自主的第二人生」。
上述提到的電子報,在出刊了第三百五十回時,在讀者的熱心建議下,我曾經打算將已出刊過的報導彙整成書出版發行。現在再次重新檢閱這些出刊過的報導,發現可能是受自己專業領域的影響,有關疾病預防及治療的醫學知識佔了較多的比重。
在這個透過網路就能簡單取得各種不同資訊的年代,單純整套的醫學知識百科全書是無法讓讀者產生共鳴的,一度也想放棄出版書籍的念頭。
P . 3
但就在此時,剛好有緣遇到日東書院的穗谷竹俊社長,再次針對電子報內容集結出書加以討論的結果,社長提供我一套很棒的企劃案。
社長建議我對讀者直接呈現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能夠編寫成讓讀者由內心去產生認同的內容,要成為暢銷書籍絕不是夢想。能獲得這樣的鼓勵,讓我著實感到高興,這也成為我將電子報內容轉化為書籍的一大動力。
如果真要發行出版的話,必定要寫出能夠觸動眾多讀者心弦的內容。因此,反覆思考到最後,我決定針對高齡者或即將成為高齡者的讀者,編寫一本培育「幸福大腦」的書籍,幫助大家一起度過幸福的第二人生。
即便是人生觀與價值觀不同也好,人終其一生,以下的七件事都是所有人一生中的重要使命:
一 身體的、精神的、社會的自立。
二 安心、安全且快樂舒適的生活環境。
三 良好知識與均衡感覺、利他精神。
四 終身的知識增長。
五 遊樂時的生命價值、能一頭栽進去的目標、一顆能感動的心。
六 與他人的來往、連結及與他人的共生關係。
七 順應大自然的安排。
P . 4
上述七項,每個都是為了能擁有幸福的第二人生所必要具備的條件,也就是構成人生的縱向織線。
我個人十分欣賞的一位高僧,曾幽默地提出了下列九項人類應具備的「生存力」,分別是:
✽讚賞力
✽傾聽力
✽謙讓力
✽忘卻力
✽現狀容忍力
✽社會貢獻力
✽生活設計力
✽對人交涉力
✽自我啟發力
以上述九項「生存力」為橫向織線,假如能與七大縱向織線編織構成「幸福大腦」的話,我想一定能夠有更多的人在高齡社會中,過得更幸福愉快。
P . 5
雖然人類擁有眾多無法計算的潛在能力,但幾乎都沒有被發揮使用。這些沉睡的能力,要在灌注熱情後喚起它的活力,這些潛能才會驚醒自覺。
高齡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功能雖然會逐漸變差,但可以藉由一些生活習慣的改變,來喚起自身的潛在能力。不管身在何種環境下,都能夠培育出「幸福大腦」。
藉由培育「幸福大腦」,即使是如「生老病死」這樣險惡的人生陡坡,也能夠像是欣賞風景一般,全部悠然地克服它。所謂的人生並非為了要戰勝他人,而是要將上天所賦予的能力予以充分發揮,成為一位對大眾、對社會有用的人。
現在開始行動絕對不會太晚。不要只是想想就停下來,請改變你的生活習慣,落實培育「幸福大腦」的動作。
由衷期盼這本書能成為高齡化社會中多數人的幸福人生指南。
寫於南國土佐自宅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如何成為一位優質銀髮族
大腦力為生命的本源
藉由和他人的積極互動交流來可誘發大腦力
這三個特性是大腦的「重複性」、「適應性」及「可塑性」。
第二章 培育幸福大腦的九種能力
向高僧的睿智學習幸福大腦的應有狀態
佛祖的「開釋」&醫師的「治療(手當)」
培養讚賞力
熟齡世代的寂寞
在美國的知名魚市場撞見的人生哲學
我的願望
慶祝新居落成的禮物是「花梨樹」
培養傾聽力
訊息接收的輸入與輸出
心靈的養分「報•連•相」
我的「報•連•相」
培養謙讓力
守護別人也是保護自己
我的照顧力「See it, Do it, Teach it」
讓這個世間所有的事物都能延續循環
培養忘卻力
忘記過去就是重新學習
所謂的適應環境就是把自己交給時代的潮流
在IT革命發生的二十年前,一所地區醫科大學資訊通訊基礎便已十分完備
忘卻的勇氣
培養現狀包容力
從明星選手身上看各種包容
向接受「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的病患致敬
「開口笑」是百病的特效藥
培養社會貢獻力
善用金錢創造名聲,讓子孫繼承
由醫學證明的勞動意義
在第二人生中「Safety Net(安全聯結網)」的建構
我的安全聯結網及積極鼓勵學生留學
培養生活設計力
讀者來信詢問一個問題:「所謂有「自我想法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呢?」
與這章的前言相矛盾,裡面隱藏什麼價值?
看清楚優先順序
培養確認力
參拜寺廟神社的「確認行為」
確認「防止老化」的預防動作
確認是否已實踐「感動、緊張、舒適、決斷、好奇」
培養自我啟發力
喪失記憶等於失去整個人生
厚生省研究班班長•人與人連結的興趣
成為人際關係「突觸」的森惟明教授
高品味的興趣造就魅力十足的熟齡生活
第三章 與幸福大腦相遇之前
被家人•朋友•天神橋•以及被稱做十丁目的阿惟
與腦外科的接觸〜最高興的事與最悲傷的事
第四章 培育幸福大腦,讓第二人生過的豐富充實
宇宙的觀點──我們由何處而來,又將身歸何處
關係與起源的意義
職業分工的相互連結關係
師徒關係的起源
由恩師傳承而來、用心守護的東西
維繫關係的必要因素
碰到瓶頸的時候,記得對自己微笑
整理過去,迎向日後的我
用灑脫的態度來打破既定的自己
人類死的時候,會反映出活著的樣子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如何成為一位優質銀髮族
P . 12
大腦力為生命的本源
人類的幸福或不幸,並非由環境決定,而是由人的心靈(大腦)所決定。若是人的心靈(大腦)夠堅強的話,即使是如「生老病死」這樣險惡的人生陡坡,也能夠像是欣賞風景一般,全部悠然地克服它的。
人類在春天裡用愛灌溉花朵,在夏天裡感受雲朵的躍動,在秋天裡品嘗樹上的果實,在冬季安於寂靜──這全都是心靈(大腦)的作用;也就是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主掌理性與知性的「大腦新皮質」產生作用的結果。
我們人類為了「過更好的人生」,選擇了其他動物都不要的「讓大腦成長」的這個選項。人類培育了心靈(大腦),來克服所有的環境,建立了其他生物沒有的「文明」。
我們的心靈(大腦)中,其實潛藏著超乎我們能想像的強大力量,這也是我將在這本書中向各位讀者傳達的唯一重點。
我希望在社會上被稱為「高齡者」的熟齡世代,今後新的人生能夠過得開朗、快樂,悠閒地度過每一天。為了達到這個理想,希望大家能培育自己的心靈(大腦),再一次確認生活及工作的價值、人生的意義,都能夠活力滿滿地度過每一天。我為了幫助大家,將從腦神經外科醫生的觀點,提供各位讀者讓心靈(大腦)感到幸福的生活習慣,針對如何養成「幸福大腦」,提供一些建議。
萬物都逃不了「生老病死」的輪迴過程。在我們的身體內,可以看到「代謝」的過程;身體的細胞不停地重複著死亡與再生。細胞的再生與人的生死都是生命的一個作用。就如同人類的生命有誕生和消逝一樣,在宇宙間存在的所有生命體,也一樣持續重複著誕生和消逝的過程。
在擁有無窮大的時間和空間的浩瀚「宇宙」間,我們人類只是宇宙全體裡一部分的存在,只是擁有著誕生後消逝,消逝後誕生的宿命。結果人類在所謂「神」、「佛」的大宇宙面前,或許不得不說是顯得渺小無力。但是只有人類能夠由自己存在的環境中,創造了「體驗」及「經驗」的智慧。
熟齡世代雖然無法像年輕人般用體力從事生產活動,但卻能對社會提供所謂智慧的「知識資源」。年長者及年輕人相互輔助所提供的社會資源,本來就是人類互利共生的一個理想狀態。最重要的是藉由提供與利用智慧的過程,讓人類個體的人生形式化,在這形式化的智慧當中,人類就能夠永遠持續生活下去。
P . 13
我認為像這樣提供與利用智慧的過程,是一條讓生命更永恆,使萬物能夠以正面態度去面對生老病死、克服命運的道路。我也希望每個人都能讓自己的心靈(大腦)更堅強,養成「幸福大腦」的生活型態,豐富心靈,讓身心都能健康。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及家人,甚至朋友及全體社會,也能幸福快樂。
P . 14
藉由和他人的積極互動交流來誘發大腦力
人類的大腦裡,存在著有一百四十億個被稱為「神經元」(Neuro)的神經細胞。神經元在人體中擔任傳輸訊息的角色,例如身處在冷或熱的外部環境中,對大腦提供判斷資訊,讓人體自身了解應該採取何種反應行動。在神經元中,有被稱為「突觸」(SynaPp se)的連接部。有一說法是,每個神經元中有兩千到兩萬個以上的突觸。然後透過突觸,能讓每個神經元相互連結,這樣的連結讓大腦形成一個巨大的訊息流通網路。
提到神經元的連結為何能夠提升人類身體的功能,舉交通網絡的例子來說明,可能較容易理解。就如同JR和私鐵一樣,彼此間能夠讓旅客相互轉乘;又或者像高速公路和其他區間快速道路的連結一樣,讓人及物資的往來更順暢便利。
人類的大腦也有和這些例子有完全相同的結構組成。人類透過一個個神經元的連結,來提升決定與判斷的訊息處理能力。就單純的數字計算來說的話,神經元之間完全不做連結的人體,其訊息傳遞的網絡僅有一四○億乘以二○○○=二十八兆的連結網絡;但能將神經元整體做出最大活用的個體,其訊息處理的網絡就能擴大到一四○億乘以二○○○○=二百八十兆的巨大連結網絡。大腦資訊處理的能力也由此產生相當驚人的差距。一般說個體頭腦好壞的差異,指的就是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差異。
那麼,這樣的連結是如何產生的呢?
簡單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刺激」。因為炎熱或寒冷等不同的外部環境的刺激,讓神經元的神經細胞會變得興奮,藉由發出電流信號,將整體的神經元加以做一個連結。因此刺激信號越複雜的話,刺激次數也就跟著增加,對神經元之間的相互連結有正面的影響。
我在本書所提到養成「幸福大腦」養成的內容,將分別說明如何與其他人產生深刻且豐富的互動。
但是這裡有一些問題。以過去腦神經外科的立場來說,這些所謂的「神經元連結」,在進小學之前的兒童期就已經結束,在兒童期之後是絕對不會有增加的可能。另外,過了二十歲之後腦部開始退化,神經元以一天十萬個以上的速度持續逐漸減少。這過程就是所謂的「腦部老化」,和高齡長者的腦部萎縮是有其密切關聯的。
因神經元減少而產生的腦部老化,與突觸的分開斷裂有相關,;也就是大腦的訊息流通網絡功能降低的意思。以先前舉的交通網絡為例來說的話,大腦的訊息流通網絡功能降低,就如同某天一般道路或高速公路突然中斷,人員及物資的往來運輸發生障礙一樣。正因如此,在我們國內熱烈地呼籲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嘗試著各種不同的實驗及研究。
但是最近的腦神經研究指出,人在過了二十歲後,成人的腦部也能誕生新的神經細胞。大腦中負責掌控個體的「記憶」及「空間學習能力」、,屬於大腦的一部分,被稱為「海馬迴」的部位,發現了新誕生的神經元。這個發現的意義是:就算是人類個體的腦部已經發展成熟後,還是可以藉由新誕生的神經元來建構新的神經連絡網。因此,在現今的腦神經科學中發現,即使是成人的海馬迴,也能透過訓練對負責個體長期記憶能力的「大腦顳葉」及負責思考•判斷功能的「前額葉皮質區」給予刺激。
也就是說,即使是成人,只要盡可能地給予腦部越多的刺激,神經細胞就會增加,就有可能提升腦部的活化。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認真地活動我們的手,讓自己的生活充滿變化,積極地動動大腦的話,在海馬迴部位又會產生新的神經元,讓「大腦顳葉」及「前額葉皮質區」的訊息流通網絡再活化,便可能達到防止腦部老化的目的。
更進一步來說,就腦部活性化而言,熟齡者層人口比起兒童、青少年或青年更為有利。因為熟齡者從在以往的人生經驗中,所得到洞察能力的生活智慧,就高齡人口來說是較佔上風的。
因為在過去數十年中,有已經親身領悟到的有各種不同的失敗及辛苦的經驗來當作自己的判斷基礎,以便幫助自己採取更有效率的行動,用身體來做領悟。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對熟齡世代的人來說,在「幸福大腦」的培育上,是處於一個十分有利位置的。
多多使用大腦,就能讓大腦維持其功能,在整個人生中都能促進大腦的成長,。因為我們了解已經知道大腦有替代能力及回復能力,同時也已經發現到大腦有三個特性。
這三個特性是大腦的「重複性」、「適應性」及「可塑性」。
所謂的「重複性」是指,人體的功能並非只有一個部位在進行管理,譬如大腦是由A部位及B部位等多個數部位來共同管理。
所謂的「適應性」是指,某天C部位突然發生問題,A部位及B部位會改變過去所負責的功能,代替原本C部位的功能。
所謂的「可塑性」是指,「配合環境調整的能力」。配合必要的腦神經線路圖,重新調整;A及B部位被變動的部分,改由另一個D部位來替代運作。這裡所謂的「替代」,譬如因為腦部受傷而導致手無法動作,透過不間斷的復健使得雙手能夠得以再次回復功能。
人體的腦部,雖然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持續老化,但同時也會針對老化持續調整最佳化的強度。這個最佳化會和我們每個人每天健康的生活型態相關聯。
腦力是由心靈與身體的調和所產生
在過去,有「疾病是由精神狀態所開始」的說法。在日本,從古時候開始,就流傳著「疾病是因為精神(心靈)病而引發的」。;對於這樣的說法,也獲得了科學的證明。
在最近的分子生物學、大腦及免疫學或癌症等廣泛的研究領域中,發現了精神上的壓力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力下降。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大腦與免疫功能有著密切的關係,腦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透過共通的資訊傳遞網,彼此相互連結。
譬如說,免疫系統異常的癌症等,過去就有「個性開朗」的人要比「個性沉悶」的人不容易罹患癌症的說法,這個例子也已經被各種研究結果證實。此外,也有報告指出,罹癌患者的精神狀況不同,存活率也會有不同的結果。還有罹癌患者對疾病本身的心理準備,也會對病情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我們發現有戰勝疾病鬥志的病人身上,會對癌細胞或病毒進行攻擊,被稱為「NK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細胞」的免疫細胞,其活動力也較不容易降低。
「人類感受到的壓力,對人體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正在針對該主題進行研究的「精神神經免疫學」,也對大腦與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展開研究,;如何讓心靈(大腦)保持著健康,成為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所以對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處理大腦麻煩事的腦神經外科醫生來說,「如何讓大腦保持健康」儼然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也就是說,我認為與其說「疾病是由精神而引起」,其實應該說「疾病由心靈(大腦)而引起」。
那麼壓力是由何處所產生的呢?
我認為原因是每個人自己本身的期望與現實狀況的差距所產生。
針對理想與現實中的自己相差太大而衍生的不滿、悲傷、焦慮,是產生壓力的直接原因。
根據多年的腦外科醫師的臨床經驗來說,許多熟齡世代的患者在下列六種情況下,容易感受到壓力。
一 缺乏安全及舒適的生活環境。
二 覺得自己對社會沒有貢獻。
三 沒有處於可以感受到個人智慧的成長。
四 閒暇時,無法感受到生活的價值。
五 生活中充滿身體及精神上的疲勞。
六 無法與他人有積極的交流。
以上都是人類本能的需求。就算是每個熟齡世代都有各種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滿足上述六個條件才能讓熟齡世代過得有尊嚴,是影響人類「生活品質」(QOL, Quality of Life)非常重要的條件。
這次,我之所以撰寫這本書的理由也是因為這點。因為疾病的發生雖然無法控制,但是「壓力」則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控制。為了要控制壓力,我想要對各位讀者提出養成「幸福大腦」生活型態的建議。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