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讓耶穌幫你帶小孩
滿額折

讓耶穌幫你帶小孩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耶穌很會帶小孩,何不讓祂參一腳?

你是否不甘心只當個直升機家長、焦躁怒吼的虎媽、讓小孩成為低頭族的宅爸……?當世界教導你用「掌控」、「放任」,甚至「科技」來帶小孩,完全忘記讓耶穌來參與,或只讓耶穌參與表面,你是否渴望有所突破與改變?

如果,你被翻轉教育還有各種教育潮流弄得暈頭轉向,你在體制內、體制外、在家教育當中無所適從?如果,你在猶豫到底要跟隨德國媽媽教紀律、美國媽媽教自信、還是學日本媽媽教負責?本書發出一份最誠摯的邀請,也是一項最冒險的挑戰:三一上帝比我們還懂小孩,何不讓祂來參與?

本書是一位業餘神學玩家的父親,精心著手的「有基教養」實驗,不是訴諸絢麗專業的技巧,而是回到基督信仰的本質。面對教養現場的混沌狀況,因著認識聖靈工作的本質,他鼓勵為人父母學習擁抱生命的混亂;當孩子在後現代環境用各式的方法尋求認同,他發現聖經裡耶穌的故事,是塑造他們生命最好的榜樣;當孩子只為了自己的課業或父母期待的方向而活,他呼籲父母必須從自我的小小世界出走,讓上帝視野的宏大格局,成為孩子一生最佳的引導,並教養他們成為回應上帝的人。

不論你是菜鳥爸媽,或是老手父母,都可以透過本書,在你的家庭開始「讓耶穌幫你帶小孩」。來吧,學習信賴與交託,這場有基教養冒險之旅,精彩可期,正等著你來展開!

聯合推薦
吳國安 新加坡神學院華文神學系助理教授
張慧嫈 香港「德慧文化」事工總監、心靈輔導室負責人
黃迺毓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王文基 基督教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
佘亞弘 富勒神學院跨文化(宣教)博士
杜明達 台中思恩堂主任牧師
吳芃影 社團法人中華21世紀智庫協會祕書長
林俊昌 馬偕紀念醫院肝臟醫學中心主任
連加恩 路加國際組織駐南非辦公室主任
莊信德 台中磐頂長老教會牧師
張淑瓊 親子天下童書主編
謝木水 新加坡神學院教務主任、系統神學教授

讚譽
我深深覺得,要扮演好一個「父母」的角色,比起扮演好「專業人士」更加富有挑戰性。已有成千上萬的教科書教導我們如何精進專業,然而教我們如何成為好父母的書卻比較少,很高興有這本好書的加入。
把神學的思考應用在教養兒女的領域,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概念,這本書剛開始讀來有許多神學術語所造成的生澀,但繼續咀嚼下去就會發現,作者對現今世代的教養的確提出許多洞見,幫助我們的教養更有永恆的向度。
在寫這篇文稿時,正值蘇迪勒颱風肆虐全台之後,全台北市共有3073棵路樹全倒或傾斜,更印證了「根基」的重要。深願這本書的每一位讀者,都能成為「有基」的屬靈及肉身父母,引領新的一代在動盪之中站立得穩,並且得勝有餘。
林俊昌|馬偕紀念醫院肝臟醫學中心主任

在許多教養相關的書籍中,這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好書。請不要又以為這是一本基督教版「教你如何教養」的快速上手工具。恰好相反,它讓你好好思考如何因愛孩子,為他們多走一哩路,即使會麻煩一點。畢竟,把孩子送到主日學比較容易,規畫一個全家的野外安息日比較難;送禮物給孩子容易,分享節制的美德比較難。書中許多深度的反思,給為人父母的我許多寶貴的提醒和靈感。我誠心推薦這本書。
連加恩|路加國際組織駐南非辦公室主任

這幾年教養書在出版市場占有重要的位置,面對焦慮的父母,各種教養觀點隨之傾巢而出。這些年還流行從各個國家取經:法國教浪漫、德國教紀律⋯⋯,一方面代表教養的全球化,一方面也印證了各個區域文化的觀念和制度,對教養有顯著影響。因此,教導孩子不再只是「家務事」而已,相反的,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學校教育的知識、社會竄流的議題,在在影響整個區域群體教養孩子的觀點和方式。
一般家庭尚且如此,更何況有信仰的家庭,教養顯然並非易事。尤其在台灣,基督信仰的比例還不算太高,當信仰和社會主流議題、生活方式衝突,
基督徒父母想要用基督信仰教導孩子走在上帝的心意中,絕對充滿挑戰。「教養」和「信仰」對那些認真面對信仰的父母,恐怕需要更多細膩的協助,因此這本教養書顯得格外珍貴。此外,這本書拉高了一般教養書以實用為主的「淺見」,轉向文化層面,挖掘塑造孩子品格與生活的文化土壤,提出有基「土壤改良」的提醒和建議。
我們樂見更多的弟兄姊妹透過這本書的引領,打開「屬天」的教養視野,回到上帝的律例法則中,讓耶穌進入家庭日常教養的領域中,幫你帶小孩。
張淑瓊|親子天下童書主編

作者簡介

毛樂祈
加拿大維真學院基督教研究碩士,台大農工系畢業。著有《小老百姓神學:在21世紀真實世界跟隨耶穌》。

成長於基督教家庭,原本以為信主就會成為「人生勝利組」。沒想到從學業亨通、球場得意的頂峰,落入情場失意、工作不如人意的景況。最後意外走上神學之路,才發現基督信仰的浩大及珍貴,而上帝是人永遠無法掌握的那位,卻總在混亂中帶來驚奇和使人成長。

自此之後,認清人生再也無法有任何生涯規畫,反倒認份接受上帝所量給的驚奇道路:從不愛寫作文的理工男,變成埋在文字堆的編輯及作家;從瀟灑耍酷的大屁孩,變成顧家燒飯的奶爸;從上台說話有陰影,到講台上侃侃傳遞上帝對時代的心意。

不變的是,他的怪咖和另類。當許多父母忙著當現代「孝子孝女」的時候,他卻逆向操作,對兒女強調紀律;當家長要求孩子學習許多才藝,不要輸在起跑點,他卻帶著孩子不停往外跑,溯溪、露營、接觸大自然,教他們木工DIY,傳承手作的溫度。

推薦序:迎向「以神為本」的教養挑戰
當家庭不知如何養兒育女—誰幫你帶小孩?
黃迺毓 /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一對夫妻有喜了,旁人在賀喜之餘,通常會接著問:「誰幫你們帶小孩?」如果答案是:「我自己帶啊!」人家會好奇的問:「那你的工作怎麼辦?」如果你說:「工作先放下,專心帶小孩。」人家也多半會猜想:你是工作不如意,趁機「下台」或「轉台」,以帶小孩為緩衝?或是心裡惋惜:那麼多年的教育「投資」白白浪費了,唉,書讀那麼多有什麼用?好可惜啊,他書讀得那麼好……。
在家庭功能紛紛「外移」的趨勢中,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家庭存在的意義,多數人都同意生育、養育、教育是家庭最基本的功能,在這些過程中培養了每個人愛和被愛的能力。然而,養兒育女從來不是自然而然的,其中有很多的犧牲和抉擇、判斷,要對抗人的本能和本性,除了情感,更需意志力,而這種天長地久的意志力不是建立在目光如豆的人身上,乃是需要更高的永恆目標。
當教育不知人到底是什麼—誰來決定?
我走上教育的路是從大學時想當幼教老師開始。讀了一些兒童發展的書後,我確定幼兒時期的發展對一個人一生具有重要性和無可取代性,我以為,父母都要上班賺錢養家,壓力很大,孩子的照顧和教養不妨由「專業」的人來接手,會比較有品質,但是很快地我就得面對教養孩童究竟「誰說了算」的這個問題。於是我去美國唸書,找到一個答案──家園同心!我認為父母和老師是教養夥伴,要多溝通,共盡教養責任。
我是個愛思考的人,受不了「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種過於簡化的教養目標,我當時很困惑,托育人員存在的目的到底是取代?彌補?還是增進家庭功能?如果教養可以且必須仰賴他人,那父母的角色是什麼呢?把孩子生下來,達到「基因」延續的目的?還是有更重要的「意義」?
為了找答案,我又去念博士。我發現教育學門的課程裡最進深的課是去探討「人是什麼?人生的目的為何?」有了目標和方向,才能探討「如何」去達到目的。幸好,最後階段我敲了上帝的門,聽聽祂怎麼說。天開了,路出現了,我終於能安然走上教育之正途。
我的學生/學員大都是當老師的,以教職為業,但是教書是為生計,教學是為生活,教育卻是為生命。很多老師赫然發現,培育的過程處於「為生計」的第一階段,認真的可以到「為生活」的第二階段,若要達到「為生命」的第三階段,則必須回答「誰說了算」的問題。
上帝最了解祂所造的孩子—祂說了算!
本書內容正回答了我多年來百思不解的疑慮,這些年樂祈陸陸續續跟我聊起教養的一些想法,我深受吸引;當他先讓我讀草稿時,我敬畏三分。樂祈談到許多我多年來面對基督徒父母的困惑,因此當他問我願不願意寫序時,我樂不可支,但是開始要寫時,卻又心虛。
我沒有神學背景,在主修教育的過程,受到「人本主義」的影響,相信「以人為本」,人是一切的出發點和目的,人要為自己做抉擇,開創自己的未來,完成自己的理想。我熱衷於談論傳統的束縛如何限制了個人發展,若要人生無悔,就要「活出自己」。我的教育觀裡有很多自我實現、自我意識等等,這些信念其實也令我煩惱,因為人的天賦、壽命、經驗、資源種種都是有限的,何況人是多變的,如何能「為本」呢?我「當自己」當得很累,也很厭倦。
「本」的意思就是「誰說了算」,人本就是我說了算,神本是上帝說了算。當我嘗試把「有基」的概念放入教養後,豁然開朗。從讀創世記開始,我就必須面對一個真理:人之所以尊貴,是因為上帝「創造」人類,在這個前提下,人才有了尊貴的地位,否則人也不過是「一種動物」。
人本和神本看起來是對立的,但是兩者其實必須共存,才能讓人活出人該有的品質。在基督信仰的啟發中,我吸收了「全人教育」的觀念,亦即個人與「天、人、物、我」四個面向的關係,圓滿人生是建立並維持和上帝、和別人、和自然環境、和自己的和諧與平衡關係。在教育界,這些年將「生命教育」納入課程中,可惜「官方版」的生命教育仍是人本,缺少了與上帝的關係,以人為本的生命教育仍是「平面三角形」,而非立體的。
「有基」就是以靈性為中心,在「以神為本」的前提下,發揮生命應有的品質,而父母就是最適合的農夫或園丁,責無旁貸。藉著養兒育女,必須時時仰望那創始成終的上帝,生命因此完整而圓滿。
藉著這本書,樂祈想跟你分享他「為父的心」。與他相識三十年,終究他也走到「信仰」和「家庭」這個耐人尋味的交集,挑戰我這個「口述教養」專家。我承認,乾媽不能隨便當當,因此提筆為之作序,一同參與在教養這項困難卻榮耀的挑戰之中。

目次

目錄

xi 推薦序一 與三一上主同行同工的教養旅程 吳國安
xiv 推薦序二 成為愛者──親職的在地與離地 張慧嫈
xvii 推薦序三 迎向「以神為本」的教養挑戰 黃迺毓
001 自序
不必保證成功
是一個信仰(神學)的反思歷程
從大圖畫式的鳥瞰,到實務上的改變
校長爸寫的教養書

012 PART 1 有基教養ABC──三一信仰對教養的啟迪

019 CH. 1 倚靠父神立定生命的格局
父親的視野?
恰似祢的溫柔?
回應父上帝的呼召
有基,JUST DO IT!:擬定家庭使命宣言
043 CH. 2 學習像基督,成為榜樣
以愛之名
餵養兒女的第一件事
成為榜樣
有基,JUST DO IT!:向孩子道歉,並分辨自己的偶像
063 CH. 3 隨著聖靈擁抱人生的混亂
聖靈來亂的?
航行在上帝的新世界當中
體制內?體制外?還是超越體制?
有基,JUST DO IT!:操練生病中的喜樂

085 PART 2 有基教養的土壤──後現代是養分還是毒藥?

089 CH. 4 後現代好聲音
破除假象,重新去探索生命的意義
信仰從「腦袋的認知」轉移到「全人的具體實踐」。
有基,JUST DO IT!:進入大自然,重新認清自己的位置
109 CH. 5 後現代四騎士
白馬──世俗人文主義的侵略
紅馬──二元對立、彼此相殺
黑馬──剝削人性的資產階級
灰馬──虛擬人生的瘟疫
有基,JUST DO IT!:電影分享會

141 PART 3 有基家庭土壤改良──如何拓展孩子的生命格局

145 CH. 6 基督信仰的格局
苦難的向度
永恆的向度
萬有的向度
有基,JUST DO IT!:禱告三部曲
169 CH. 7開始改良家庭文化
營造環境去塑造孩子的品格
學會詮釋「苦難」
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永恆
厚植愛人的能力
有基,JUST DO IT!:一起閱讀並探索宣教士的生命足跡
207 CH 8. 深化格局的安息日
進入上帝永恆的故事中
安息日的安排
聖經大故事及家庭小故事
全家閱讀時光
戶外踏青與玩耍
安息日的電影欣賞
安息日的給予
有基,Just Do It!:安息日的操練

233 結語

237 附錄一 我對孩子十八歲時的具體想像
239 附註

書摘/試閱

有『基』信仰看教養

我老婆很害怕蟲,各式各樣的蟲都令她厭煩、噁心。驚聲尖叫通常是她的立即反應。有一天,我問她說,妳知道妳這樣的態度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嗎?她茫然不解地看著我:「不過就是怕蟲嘛!有這麼嚴重嗎?」我煞有介事地告訴她:「當我們視小蟲為敵的同時,可能剝奪了孩子和蟲蟲玩耍的樂趣,甚至剝奪了他們成為昆蟲專家的自由,使得孩子無法對蟲產生好奇心、去觀察、去欣賞;身為基督徒,我們更少了機會,從受造物當中去認識上帝的美好。」(幸好,我們家小孩沒有因為媽媽怕蟲而怕蟲。他們反倒會故意拿蟲去嚇媽媽,還沒當成昆蟲專家先變成整人專家!)

有些蟲,雖然討人厭並被人用殺蟲劑驅趕,卻對土壤極其重要。吃菜看到菜蟲要感到高興,因為這證明菜是有機的,連蟲兒也愛吃。有機耕種在經歷了人工過度干預的年代後,現在成為顯學。但是我們談的是更進一步的有「基」,我們更關心的是,是否有些人為干擾和人工毒物(意識型態)傷害了「有基」的可能性,制約了兒女使他們無法聽見上帝,剝奪了他們成為上帝「有基」兒女的自由?到底有基教養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在這一部將會說明。但我們或許先要問,為什麼需要一個不同的教養觀?教養真的這麼困難嗎?

教養,從某個角度來說不應有太大的困難。三字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短短幾個字透露出父(母)應該是會教的,問題只是在於「不教」。回顧過去幾千年的歷史,大多數的父母都不識字、教育程度不高,在戰亂、動盪不安或貧困的環境,生養少則半打、多則一打的孩子,一代代就這樣過去,似乎從沒出過跟教養兒女相關的專論。儘管到了我們的父母輩,他們多半也沒修過什麼教養學、父母學分班,就把我們拉拔大了,即使如此,我們大多也自認自己被教養得不錯,不是嗎?我們大多能臉不紅、氣不喘地自我評價,認為自己孝順、負責任、奮發向上、有分寸、手足間頗能互相關顧等等。(當我們暗罵別人家的小孩沒教養時,不都是如此擅自假設?)但為何教養自己的下一代,卻有如此的麻煩和掙扎?

薛仁明是一位在台東池上國中任教十二年的老師,也是三個孩子的爸爸,他從複雜、眼花撩亂的西方思潮及教育理論中退下,回歸中國傳統和民間的文化土壤,欲在中華傳統中找到養分和活水泉源。他在台東鄉下的環境,把孩子當成「放山雞」,要小孩學會自己覓食。他的教養觀可謂是化繁為簡,回到華人文化的底蘊,在《教養,不惑:身教言教唯在簡靜》一書中,說道:

所謂教育,只不過是走在前頭的那人一派氣定神
閒,於是後頭之人一個個也跟著神清氣爽,如此而
已!
他強調:
教育之要,「簡靜」二字。

「氣定神閒」、「簡靜」的確令人嚮往,但並非所有父母都有他這樣的才學(台大歷史系)和優雅,能移居鄉下,在淡泊寧靜的環境自己教養兒女。現代大多數的父母, 如他書中所說,是身處於「躁鬱時代」。我們身處於全球化充滿競爭的都市環境中,有工作的壓力、買不起房的生存壓力、物價漲薪水不漲的生活壓力、同儕比較的壓力(比自己的成就,比膩了就比兒女的成就)、夫妻間相處也常有張力,更有上一輩要奉養下一輩要照顧的疲憊。薛仁明的確指出許多現代教養上的謬誤,對我們有許多提醒,但是或許有更多人
在都市中打拚,面對各樣的衝擊,不知該如何氣定神閒,倒是充滿嘆息。

摘錄自第一部〈有基教養ABC──三一信仰對教養的啟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