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御製全真群仙集(全五冊)(簡體書)
滿額折

御製全真群仙集(全五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00 元
定價
:NT$ 21600 元
優惠價
871879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群仙集,三卷,明憲宗朱見深輯,明抄彩繪本,五冊,九行十六或二十一、二十二字,紅格紅口,四周雙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索書號11695。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明英宗朱祁鎮長子,初名朱見浚。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之變,英宗被俘,皇太后命立他為皇太子,並立英宗弟朱祁鈺為帝,即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代宗廢朱見浚皇太子,改封沂王。天順元年(1457)正月,代宗病重,武清侯石亨等發動奪門政變,擁英宗復位,朱見浚重新被立為皇太子,並改名見深。八年後英宗去世,太子朱見深即皇帝位,次年改年號“成化”。成化二十三年去世,諡“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廟號憲宗。熱衷書畫,擅畫人物、花鳥。成化時期“僧道俱幸”,僧道方士多因向皇帝進獻丹藥和房中術而得重用。主要原因或為朱祁鎮英年早逝,在其心理留下陰影,他認為若精心調養,自己可以長壽,所以從即位就特別注意養生,對道教的長生理論表現出濃厚興趣,並由此尊崇恩遇真人方士。《御製群仙集序》稱此書為朱見深在臨政之暇,休息之餘,檢閱群仙修行總要,命工繡梓,以廣其傳。朱見深序後,署名“荊陵世家/歇庵/雷陽子”序,稱此書為全真正教捐資,得以流布。《御製群仙集後序》又稱:命工狀其形像,不徒聞於後世,若親見於當時矣。使後之學者覽焉渙然冰釋,怡然理順。豈小補於時哉。夫人果能由此而求焉,可以度越,曆世仙聖可學而至矣。大致勾勒出此書產生的緣由。據上述序言,此為憲宗皇帝據歷代道教經典名著,輯錄其中有關修煉總要而成此書。並主持命宮廷畫師據文繡像,其工筆重彩,色彩豔麗,圖形生動,堪稱明代彩繪精品,藝術價值較高。書中除繪製傳統修煉得道仙真外,還有全真道王重陽祖師,長春真人丘處機,馬丹陽等,一些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內修秘法此書以繪圖方式呈現,資料價值亦彌足珍貴。此書在2014年7月15日開館得得國家典籍博物館首展上,以彩繪精美,作為館藏精品展示,立即引起眾多觀眾的關注,各位方家從彩繪藝術、道教研究、宮廷史研究等不同角度,提出期待此書能化身千百,方便學術研究、閱讀欣賞等多方面需求。最終文物出版社與國家圖書館合作,將此書影印出版,以期再現原書風貌,方

書摘/試閱

《禦制全真群仙集》(以下簡稱《群仙集》)三卷,明憲宗朱見深敕纂編繪,明抄彩繪孤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乃《道藏》未曾收錄的內府修道秘本。
一、著者與成書
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元明兩代是道教思想持續豐富和完善,道教流派不斷出現與發展的重要時期。明代多位皇帝崇信道教,尤其對長生飛仙之術情有獨鍾。如永樂皇帝朱棣以真武大帝的化身自詡;嘉靖皇帝自號“玄都境萬壽帝君”,親自從事齋醮。本書著者成化皇帝憲宗朱見深 ,同樣對道教有著濃厚興趣和尊崇。
自宋金以至元明,道教理論創新,流派迭起,高道輩出,加之朝廷的大力扶持,以內丹修煉,強調性命雙修為特點的全真派,與以符籙齋醮,注重祈禳卻禍的正一派並茂于大江南北,並將這種格局一直保持至今。宋金元之交,全真道和正一道幾乎同時創立和形成,兩個道教流派在道教信仰的根本問題上毫無二致,只是修真悟道的具體形式上略有不同。成化皇帝朱見深作為主持編纂繪製此書的領銜,從本書的選材上可以推斷出,他是一位既崇信道教全真清靜修真理念,而又比較傾慕於正一上清派存神服氣修習道法的信徒。故此,本書雖名為《全真群仙集》,但修習法門並不囿于全真一派,不僅吸納了正一道法與道術,乃至符籙咒鎮,甚至還主張三教融匯,並走向合流一統。
據《群仙集•序》及《群仙集•後序》中言,此書是朱見深在其臨政之暇,休息之餘,檢閱歷代道教經典名著,輯錄其中有關修煉總要而成。並在其主持下,命宮廷畫師據文以繡像,故令此書圖文輝映,生動形象。
朱見深序文之後,又有署名為“荊陵世家/歇庵/雷陽子”的序文,稱此書“乃三皇內秘,八極神章,五嶽真形,群仙奧妙。實王母之仙傳,古天師之祖訓,高玄密旨,深泄天機。”並提到,此中秘文乃“今姑蘇應真和(子)陽子 ”受得太上真傳,自知大難降臨,在其罹難以前得到全真正教的資助,此太上秘文方得流布而垂教後世。
關於“荊陵世家”歇庵雷陽子,從書中可以知曉,他是崇信道教的教徒,俗名高宗周,字嗣玄,道號歇庵,又號雷陽子、正蟾子,師從瑞應楊真人,尊奉上清經系的道派。另外,本書第五冊,還有“雷陽叟訪友自說”和“嘉禾李慶述雷陽記”,記述了雷陽子的若干行跡,讀此文可加深對雷陽子其人的瞭解。雷陽子並與熊用常(命基)、鮑玄一(性宗)共同編錄整理了其師瑞應楊真人 淳溥仙派的修道著述,並列宗脈之源於《群仙集》開篇。此外,收錄於《群仙集》第二冊的“全真群仙集活套”由清庵瑩蟾子李道純(元素)撰,損庵寶蟾子蔡志順編,歇庵正蟾子高宗周(嗣玄)錄。可見,在《群仙集》中雷陽子高宗周名字多次出現在論篇落款處,其人當屬《群仙集》文字部分的主要撰錄者。
 綜上所述,本書依託真身顯化、聖賢行跡和演教說法等圖形,輔以文字以成書。而輯錄的道教修煉內容亦並非一人一時之作,乃眾多有關道學修養的經典文章的彙編。
二、 內容與特色
據《群仙集》卷首總目記載,此書收錄彙集了三方面內容:一是上清教派修身要旨,二是歷代全真高真大德靜觀心法,三是上清秘印符咒道法與道術。
其中上卷載:瑞應楊真人淳溥仙派、太上修身日用之要、關尹子修身節要、白玉蟾玄關顯秘章、謹按臞仙歸空捷徑(以上為第一冊),全真群仙集活套、述工夫十五首詩頌、丘真人九轉丹章、諸師發明性命歌、海蟾真人述修命章、丘真人寄同道君(以上為第二冊),華陽真人三靜關;卷中載有:太上太清金闕玉華仙秘、三皇三炁密咒、地皇秘印咒文秘訣、人皇神印、解形靈符、靈符通應、九老仙都之印、黃神越章之印、敕瘟形濟神咒、謹按祖天師白、五嶽真形圖、篆文上元論、嘉禾鮑清貧贊(以上內容未見)、鐘呂二仙問道章、謹按原陽趙真人歸空捷徑(以上為第三冊);卷下載:太上煉金食炁章、丘真人學仙記(以上為第四冊)、王祖師打坐章、重陽降心訣章、丹陽論丹道訣、重陽祖師分合性命章、雷陽老人了身話頌、回陽明心歌詞章、雷陽通真迎仙客、雷陽證道答頭詩、雷陽訪道歌、嘉禾李慶雷陽記、呂純陽黑虎奪命丹、達摩王祖師歸空捷徑(以上為第五冊)。據此總目與原書逐冊核對,其中有關上清秘印符咒道法與道術的十四篇近一卷的內容佚缺,至少占一冊內容,故《群仙集》原書規模或當為五或六冊。
其文字闡論結合圖形描繪,既有利於弘揚教法教義,又有利於傳授修真要訣,形象而生動的將玄之又玄的道教修煉秘法昭示無疑,就其核心思想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道法自然,人神通應
中國道教歷來重視通過修行得道而達到養生的目標。因為,得道仙真逍遙自在,每享鶴壽遐齡,藉此一點便可證道,故修真體道往往不離養生延壽。據筆者粗略統計《正統道藏》合《萬曆續修道藏》中共計收錄了1476種道書,其中有關行氣導養的著作57種,內丹著作116種,醫藥著作13種,此外還有眾多的存思煉氣養神、服食仙餌等相關著作。此外,《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到的真人、至人、聖人、賢人,他們能夠和於術數,法於陰陽,提挈天地,呼吸精氣,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恬愉自得,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故能達到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或度百歲乃去,都充分說明了能明壽養之道即可通於仙道。可見,修道與養生的關係是如此重要而密切。這一觀念,在道教經典中俯拾即是,如老子《道德經》提倡“反樸歸真”、“清靜無為”、“無欲”和“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將為不死藥”等更加從“道法自然”的角度高度概括了修道養生的本質。自然無為,人亦無為,無為而至。所以,《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講:“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法于自然之理,順應天地規律,方可與“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此其道生。
從本書所記述的內容來看,亦不離修道與養生。可以說,本書既是一部修道書,又是一部養生書。《群仙集》中雷陽子高宗周在全書總序中言道:“原夫道至無而生天地,天至動也而北辰不移,含虛不虧也;地至靜也而東流不輟。興雲不竭,天長地久。人何獨有死焉?蓋不知天地之趣,荒迷紀綱神也。因以恩情為愛,塵欲為親,未及中年,身衰者多矣。”此一句道出修道養生最大的障礙是不知法則天地、斷絕欲妄。人神如此,可不謹乎?故此,全書從修持上諄諄列述正道法門,以演其旨。
(二)全真三寶,清靜通玄
尊道貴德是道教養生的發端。王重陽祖師創立全真道,並闡揚教義曰:“抱元守一、存神固氣為真功;濟貧拔苦、先人後己、與物無私為真行。功行具備,即是全真。”強調在心性上精進,在修持中悟道。在《群仙集》中道出了個中玄機,《群仙集•全真群仙活套》言道:“夫全真道人,當行全真之道。所謂全真者,全其本真也。全精、全氣、全神,方謂之全真。……全精可以保身,欲全其精,先要身安定,安定則無欲,故精全也;全氣可以養心,欲全其氣,先要心清靜,清靜則無念,故氣全也;全神可以返虛,欲全其神,先要意誠,意誠則身心合而返虛也。”祖國醫學亦認為,天之大寶日月星,人之大寶精氣神,積精、煉氣、存神為修道養生者之三寶,不可不謹養,而保持心性的清靜是修持的第一要法。
至於全真三寶如何頤養,在道教內丹修持上曾給出了門徑,《性命圭旨》認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而本書在引述的同時並給予了透徹的詮釋,認為“是故精氣神為三元藥物,身心意為三元至要也。夫學神仙法不必多為,但煉精氣神三寶為丹頭,三寶會于中宮,金丹成矣。”即是指聚精匯氣凝神當以中宮為本,三寶會于中宮,積久大丹必成。
(三)形神共濟,福慧雙修
正是緣于本書非一時一人之作,故在道教修持和義理闡述方面,存在百花齊放的現象。也可以體現出選輯者摒棄門戶之見,凡是有利於修真悟道皆可相容並包。故此,本書名為《全真群仙集》,除歌頌全真仙祖和宣揚全真道教義教理外,實際上也遴選了正一道在修行上的很多精湛之處。如正一上清派的修持心法,強調以存神服氣為修行方法,輔以育經、修功德。認為通過存思,天地之神可以進入人體,人體之神與天地之神衹混融,即可長生不老,飛登上清。並將上清派的存思、服氣、咽津、念咒、制符等修持方法,以形象生動的圖繪展示出來。
本書將道教多個流派優秀的修持方法予以吸納的同時,其實是意在強調身心同調,形神共濟。並對妄圖依託道教外衣,遊食江湖、喪德敗命的騙術和歪理邪說予以了清醒認識和批判。如,對於外丹的燒煉,雖然書中也有很多涉及,但同時亦提出了,修行之人徒侍燒鉛煉汞,不求了悟心性,捨本逐末,乃不明“偽道養形,真道養神”之理。又如:對於風靡於有明一代的江湖騙術——房中采陰補陽術,予以了猛烈抨擊。言道“房中采戰,耗精亂神,敗德惑眾。”最終將修行法門回歸到遵循形神共濟、福慧雙修的基本原則上來。書中認為,陰騭報應,諸惡可戒,眾善奉行,福慧相須,乃成大道。“慧為燈火,福德為油,燈火無油則不明,慧性無福則不旺,故達道之人寧損其身不損其福。”福德來自平日行為舉止之高卑,“善作福報,惡作災應”,賢有餘慶,奸有餘殃。為使修行者體悟真諦,一見知道,旁附“慧為燈火,福德為油”圖,可見著者好生樂道之深心密意。
(四)三教合一,鑒開宗風
全真重陽祖師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宣傳“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因此勸人同時誦讀《道德經》《般若心經》和《孝經》,鑒開全真門庭風氣。《群仙集》也極力宣揚這一主張,如書中所提到的元末明初著名的席應真道人就是一位博通三教的全才。燕王朱棣的謀士,並有“緇衣宰相”之譽的姚廣孝贈與其墓銘中言道:“先生性端誠,好學不苟,略于真經秘籙、醮章丹法,靡不洞究,兼讀儒者書,于《易》尤邃,至於釋氏之法,術家之小道,悉能通焉。”正是因為其博學多才,闡道論儒釋禪能互相切磋發明,因而促進儒道釋的交融發展,並為三教合一思想的豐贍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書中不乏如佛教之“轉世因果”,儒家之“公忠孝悌”等認識的表述,其將儒教修心誠意正身,道教返璞歸真,佛教明心見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並據這一思想繪製了“三教混一圖”,更令讀者“開卷明道”。
三、文獻價值
《群仙集》作為明代編繪的一部道教秘本,在宣揚道教教義教理方面,不僅強調修行者要正其身、澄其意、觀其心,還要修德修福,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慧己及人,愛屋及烏,善待自然,齊同存愛。在道教修持方面,強調形神共濟、福慧雙修、三寶全真、會于中宮、煉虛合道。在道教教門建設與發展方面,提倡三教合一,相容並包。
當然,本書最值得稱道和珍視的仍然是高超的繪畫構思和繪畫功力。其工筆重彩,色彩豔麗,圖形生動,惟妙惟肖,是明代彩繪藝術中的精品。本書名為《全真群仙集》,除繪製傳統修煉得道仙真,如三皇、五嶽、三清等外,還有全真道創教立教仙祖如王重陽祖師,長春真人丘處機,馬丹陽等。並以上清教派為本書發端,列繪有熊用常、鮑玄一、高宗周等道教人物。更為可貴的是,書中將道教的一些隻可意會難以言表的內修秘法,亦以繪圖形象的描繪出來,體現了古人豐富而精湛的想像力,且此本流傳存世孤罕,故而彌足珍貴。
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和文物出版社的合作下,將本書影印面世。昔日之內府秘本,化身千百,可為發揚和整理中國道教文化和道教養生學理提供寶貴的素材,可喜可賀,故不揣淺陋,冒綴俚文以序其端。


乙未仲夏道教全真華山派第二十代玄裔賀信萍
于古都咸陽中五台道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79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