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20世紀全球資本主義的興衰(簡體書)
滿額折

20世紀全球資本主義的興衰(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探討了20世紀初期全球一體化的黃金時代,1914-1945年各次危機時期全球化的迅速崩潰以及20世紀末重新轉向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弗裏登敏銳地關注了各國各地區的政治經濟狀況,悉心研究了歐洲、北美、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使讀者能夠深入地瞭解剛剛過去的20世紀,並且清楚地認識21世紀的未來局勢。

21世紀全球資本主義面臨的挑戰,就是要把國際經濟一體化與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政府管理結合起來。理論和歷史都表明,全球化與致力於社會進步的政策並存是可能的,而把這種可能變為現實,則有待於政府和人民的努力。

作者簡介

傑佛瑞.弗里登 美國哈佛大學斯坦菲爾德國際和平基金會教授。他專長于國際貨幣和金融關係政治學。弗里登的其他著作有:《世界上的銀行業:美國國際金融政治學》(1987年)、《債務、發展和民主:現代政治經濟和拉丁美洲,1965—1985》(1991年)。

序言

中文版前言

 

200年前,中國政府對國際經濟疑慮重重。中國統治者擔心納入世界市場將會帶來社會和政治的動盪,又得不到物質上的好處。結果該國成為世界上經濟最封閉的國家之一。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有過一些貿易往來,也允許過外國前來投資,但是中國社會基本上是與全球資本主義隔絕的。

 

不管這種立場從社會和政治角度來看多麼有道理,它肯定無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的交通運輸和通訊系統甚至比其他窮國還要落後50年或100年。現代工業充其量剛剛起步,中國人其實沒有受到正在改變其他國家經濟面貌的技術進步的任何影響。經過幾百年自我導致的經濟孤立之後,中國一度淪落到在經濟、技術和商業上無足輕重的地步。

 

中國的經歷並非.....。在全球資本主義突飛猛進的時候,選擇不參與世界經濟路線的那些國家都落得個停滯不前的結局。在1914年之前的幾十年裏,不讓人民取得國際市場好處的政府要為本國經濟的慘敗負責。

 

全球資本主義沒有為各國取得經濟成就提供簡易的辦法。許多窮國遭受到殖民列強的掠奪性統治。當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世界經濟秩序分崩離析時,試圖恢復原先秩序的努力一敗塗地。歐洲和北美的政治領袖和商界翹楚堅持不懈地應用以往時代嚴厲的原則,僅僅是加深和擴大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全球資本主義危機。到了20世紀30年代,大多數國家的政府轉向國內,保護自己及其人民免受混亂不堪的世界經濟的打擊。

 

事實證明,對世界市場盲目懷疑或者盲目依賴都不對。1945年以後的幾代人終於抓住了問題的關鍵。30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開放市場和實行保護性社會政策之間作出了謹慎的折中。資本主義再一次朝著更加全球化的方向前進,但那是一步一步漸進的。同時,認真執行緩和國際競爭對工人、農民和其他人士消極影響的社會政策,控制著全球資本主義的逐步推進。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資本主義的折中做法很奏效:經濟達到了很高的增長率,人們的生活水準明顯改善。但是這種折中做法沒能持久下去,主要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加快的步伐常常使它遭到破壞。20世紀70年代,至少在西方,全球資本主義秩序的重新確立幫了倒忙,促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陷入危機。

 

從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危機中,全球化成功地脫穎而出。在幾年內,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同意在國內外重新認真遵守市場規則。蘇聯及其盟國放棄了中央計劃經濟,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它們也加入到全球資本主義的新世界中來。

 

當然,中國政府為了抓住新的國際經濟機會,步子跨出得更早。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中國參與全球化已初見成效。事實上,中國是當代全球化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個範例。中國和印度接受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而後它們經濟的迅速發展,顯而易見地提高了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水準。

 

然而,歷史提醒那些以為本國經濟能夠輕而易舉地納入新的全球資本主義中去的人們要審慎。以前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可忽視全球化的消極影響。經濟界和政治界的領袖在1914年前不會把在全球資本主義中失去利益的人放在心裏,因為他們的社會基本上或者完全是不民主的,大多數喪失利益的人在政治上無權無勢。到了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這些領袖再也不可能對他們熟視無睹,因為既要試圖繼續推進全球資本主義,又不適當關注為此而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這種努力已經導致了大災難。

 

今天,有些人讚賞全球資本主義帶來的經濟利益,卻不注意它所產生的社會成本。這是一種可能造成災難的做法。在許多在經濟改革和國際經濟一體化道路上已經走得較遠的發展中國家裏,大部分人有理由認為全球資本主義對他們沒起什麼作用。結果他們對過去幾十年走過的道路產生強烈的質疑。這種反應不可輕視,但若加以簡單的壓制則是愚蠢之舉。

 

各國政府在當代全球資本主義秩序中具有雙重的責任。第一,它們必須維護本國參與世界經濟的現狀,制定並執行適合於本國經濟增長和繁榮的政策。第二,它們必須保護本國人民,包括最不幸的窮人,免受國際經濟變幻無常的影響以及為此付出的代價。第一種任務得到廣泛的認同。第二種卻常常遭到忽視。有些政府忽視它,因為它們不是人民的代表,不用講民主,認為只需要替有錢有勢的人辦好事。還有一些政府忽視第二種任務,是因為它們相信經濟增長將會改善當代經濟趨勢下受害者的境況。這兩種看法都是目光短淺、自拆臺腳的。無論哪一種都經受不住全球資本主義和本國經濟增長肯定會施加的嚴峻考驗。

 

沒有一張妙方能輕而易舉地使各國政府把對國際經濟開放的責任與關心受到全球資本主義損害的本國人民的正當問題結合起來。我們無法事先指出哪些政策對所有集團或國家都是合適的,那是各國政治體制的任務。但是根據20世紀的經驗,我們相信各國與全球資本主義都有著很大的利害關係,包括世界大部分地區將來能否繁榮,都要把賭注押在全球資本主義上。

 

傑佛瑞·弗里登

2007年1月

目次

中文版前言/1
序言/1
自序/1

引言:進入20世紀/1
從重商主義到自由貿易/1
從銀本位制到金本位制/5
對全球秩序的威脅/6

第一篇 黃金時代最後的美好歲月,1896—1914年

第一章 全球資本主義旗開得勝/13
重申金本位制/15
專業化和經濟增長/20
全球主義以及不滿全球主義的人/24

第二章 全球經濟的捍衛者/27
思想上對黃金時代的支持/28
南森·邁耶·羅思柴爾德,1840—1915年/31
主張自由貿易者/37
金本位制的支持者/40
全球經濟的全球網路/42
資本和人員的國際流動/46
全球化/50

第三章 黃金時代的成功故事/52
趕上英國/54
新技術和新工業主義/56
保護新興工業/59
新拓居的地區/62
熱帶地區的發展/66
赫克歇爾和俄林對黃金時代的詮釋/70

第四章 發展的失敗/74
利奧波德國王和剛果/74
殖民主義和不發達/80
暴政和不發達/85
亞洲發展的停滯/87
種植園發展的停滯/89
發展的障礙/94

第五章 全球經濟問題/97

自由貿易還是公平貿易?/97
貿易中的贏家和輸家/100
銀幣對金本位制的威脅/102
勞工和傳統秩序/106
繁榮時代消失了嗎?/110

第二篇四分五裂,1914—1939年

第六章 所有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115
世界大戰的經濟後果/117
歐洲重建/121
振聾發聵的二十年代/126
孤立中的美國/128
世界復原了嗎?/133
進入真空/139

第七章 明天的世界/142
新的工業部門/144
新公司/146
新的跨國企業/151
農場地位的下降/152
新的社會/154
前進和後退/156

第八章 現有秩序的崩潰/158
繁榮的結束/159
金本位制和危機/165
從黑暗中走過來/171
與舊的……告別/176

第九章 轉向閉關自守/179
半工業化的自給自足/180
沙赫特和納粹政權重建德國/182
自給自足的經濟政策/188
歐洲擺向右翼/191
社會主義在一個國家的勝利/197
轉向國內發展/201
可供選擇的取代自給自足的方法/208

第十章 建立社會民主/211
瑞典和美國通往社會民主之路/211
凱恩斯和社會民主/217
勞工、資本和社會民主/221
社會民主和國際合作/226
從廢墟上躍起/228

第三篇重新集合,1939—1973年

第十一章 東方和西方的重建/233
美國領先行動/233
當務之急/239
迪安·艾奇遜參與創造世界/242
美國和歐洲重建/246
蘇聯建立了一個集團/249
種演繹推理/253

第十二章 佈雷頓森林體系在運作/256
戰後增長加速/257
讓·莫內和歐洲合眾國/260
佈雷頓森林體系在貿易上的作用/264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貨幣秩序/266
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國際投資/268
佈雷頓森林體系和福利國家/272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成功/275

第十三章 非殖民化和發展/277
進口替代型工業化/278
奔向獨立/281
進口替代型工業化理論和實踐/284
尼赫魯領導印度走向工業化/287
第三世界欣然接受進口替代型工業化/291
現代工業的普及/294

第十四章 許多國家裏的社會主義/296
社會主義世界的擴大/297
社會主義世界的分裂/298
中國的道路/302
社會主義在第三世界/307
社會主義的前途如何?/309

第十五章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312
妥協的瓦解/315
對貿易和投資的挑戰/318
進口替代的危機/322
社會主義停滯不前/327
一個時代的結束/330

第四篇全球化,1973—2000年

第十六章 危機和變革/335
石油和其他方面的衝擊/335
沃爾克反通脹衝擊的招數/343
全球主義/349
地區主義和全球主義/352
全球金融和國內金融危機/354

第十七章 獲勝的全球化主義者/361
新技術,新思想/363
全球化利益集團/368
喬治·索羅斯造市/372
貿易暢通無阻/376

第十八章 急起直追的國家/381
全球性生產和國內生產專業化/383
歐洲和亞洲周邊國家的出口導向型增長/386
東亞和拉美的追隨者/389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學家掌權/392
東歐加入了西方世界/395
新的國際分工/397

第十九章 望塵莫及的國家/400
令人失望的改革和轉型/401
發展中出現的禍患/406
尚比亞的道路/408
非洲的困境/412
傳染病、赤貧和絕望/415

第二十章 坎坷的全球資本主義/420
脆弱的金融和危險的三合一/422
三個最嚇人的字/426
全球市場:是沒有得到管理還是不需要管理?/431

結論/434

關於資料和資料來源的說明/437
致謝/438
參考文獻/43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