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統計學原理(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統計學原理(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 元
定價
:NT$ 174 元
優惠價
871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遵照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的規律、特點和要求而編寫的一本統計入門教材。

本書主要闡述各種統計方法和統計指標的計算與運用,將一般的統計理論、方法落實到實際的指標體系中,具有極強的前瞻性和實用性。具體內容包括: 統計基礎理論、統計信息的搜集與整理、靜態分析指標、動態分析指標、統計指數、抽樣調查和抽樣推斷、相關與回歸分析。

全書采用一體化格式編寫,包括: 學習導引、知識與技能分布網絡、正文、重點知識梳理、習題與實踐訓練、統計學應用案例等。理論適中,案例豐富,深入淺出,易教易學。它既是高職高專經濟類、管理類專業教材,也能滿足中專、中職(技校)的教學需要,還可作為社會培訓教材和自學用書。


目次

目錄第一部分知識篇第1章統計基礎理論11.1統計和統計學的溯源1
1.1.1統計和統計學的形成1
1.1.2統計學的發展過程2
1.2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和統計研究的方法4
1.2.1統計的含義4
1.2.2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和社會經濟統計的特點4
1.2.3統計研究的方法6
1.3統計的工作過程和基本職能7
1.3.1統計的工作過程7
1.3.2統計的基本職能8
1.4統計學中的幾個常用概念9
1.4.1統計總體與統計個體9
1.4.2統計標志及其表現11
1.4.3統計指標、指標體系及統計標志與統計
指標的關系11
1.4.4變量和變異13
重點知識梳理13
習題與實踐訓練14
第2章統計信息的搜集與整理19
2.1統計信息的搜集19
2.1.1統計信息搜集的基本要求 19
2.1.2統計信息搜集的組織形式21
2.1.3統計信息搜集方案的撰寫23
2.1.4統計信息搜集的方法25
2.1.5統計信息搜集的技巧28
2.2統計信息資料的整理32
2.2.1統計信息資料整理的基本概念32
2.2.2統計信息資料整理的一般程序32
2.2.3統計分組33
2.2.4分配數列37
2.2.5統計信息的匯總41
2.2.6統計圖表43
重點知識梳理46
習題與實踐訓練48
第3章靜態分析指標53
3.1總量指標53
3.1.1總量指標的概念和作用53
3.1.2總量指標的種類54
3.1.3總量指標的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55
3.2相對指標56
3.2.1相對指標的概念和作用56
3.2.2相對指標的表現形式57
3.2.3相對指標的種類及其計算方法58
3.2.4計算和使用相對指標應注意的幾個問題63
3.3平均指標64
3.3.1平均指標的意義、作用和種類64
3.3.2算術平均數及其計算65
3.3.3調和平均數的計算68
3.3.4眾數和中位數70
3.3.5計算和使用平均指標應注意的幾個問題73
3.4標志變異指標74
3.4.1標志變異指標的概念和種類74
3.4.2標志變異指標的作用75
3.4.3全距及其計算76
3.4.4平均差及其計算77
3.4.5標準差及其計算 79
3.4.6離散系數及其計算80
重點知識梳理81
習題與實踐訓練82
第4章動態分析指標88
4.1動態數列的編制88
4.1.1動態數列的概念和種類88
4.1.2動態數列的編制原則90
4.2動態比較指標91
4.2.1發展水平91
4.2.2增長量92
4.2.3發展速度93
4.2.4增長速度94
4.2.5增長1%的絕對值94
4.3動態平均指標95
4.3.1計算動態平均指標的意義95
4.3.2平均增長量95
4.3.3平均發展水平96
4.3.4平均發展速度與平均增長速度100
4.4動態數列的分析和預測101
4.4.1水平型動態數列的預測——移動平均預測法102
4.4.2趨勢型動態數列的預測——最小平方法103
4.4.3季節變動分析107
重點知識梳理108
習題與實踐訓練109
第5章統計指數115
5.1統計指數概述115
5.1.1統計指數的概念115
5.1.2統計指數的作用116
5.1.3統計指數的種類117
5.2綜合指數118
5.2.1綜合指數的概念和特點118
5.2.2綜合指數的編制原則與方法119
5.2.3數量指標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法120
5.2.4質量指標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法121
5.2.5編制綜合指數應當明確的幾個問題122
5.3平均數指數123
5.3.1加權算術平均數指數123
5.3.2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124
5.4指數體系及其因素分析125
5.4.1統計指數體系的概念與作用125
5.4.2統計指數體系的雙因素分析及其應用舉例126
重點知識梳理128
習題與實踐訓練130
第6章抽樣調查和抽樣推斷135
6.1抽樣調查的一般問題136
6.1.1抽樣調查的概念與特點136
6.1.2抽樣調查的幾個基本概念137
6.1.3抽樣調查的作用138
6.2抽樣調查的組織方式138
6.2.1簡單隨機抽樣139
6.2.2機械抽樣140
6.2.3類型抽樣140
6.2.4整群隨機抽樣142
6.3抽樣誤差的計算150
6.3.1抽樣誤差的概念與影響因素150
6.3.2抽樣平均誤差的計算151
6.3.3抽樣極限誤差的計算152
6.4樣本數目的確定和抽樣總體總量指標的推算153
6.4.1樣本數目的確定153
6.4.2總體總量指標的推斷155
重點知識梳理157
習題與實踐訓練158
第7章相關與回歸分析163
7.1相關分析的意義和種類163
7.1.1相關分析的概念和意義163
7.1.2相關分析的內容164
7.1.3相關關系的種類及其計算165
7.2回歸分析168
7.2.1回歸分析的意義168
7.2.2一元線性回歸168
7.3估計標準誤差170
7.3.1計算估計標準誤差的意義170
7.3.2估計標準誤差的計算方法171
7.3.3估計標準差與相關系數的關系172
重點知識梳理173
習題與實踐訓練174
參考文獻179
1.1.2統計學的發展過程2
1.2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和統計研究的方法4
1.2.1統計的含義4
1.2.2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和社會經濟統計的特點4
1.2.3統計研究的方法5
1.3統計的工作過程和基本職能7
1.3.1統計工作過程7
1.3.2統計的基本職能8
1.4統計學中的幾個常用概念9
1.4.1統計總體與統計個體9
1.4.2統計標志及其表現11
1.4.3統計指標與指標體系11
1.4.4變量和變異13
1.5重點知識梳理13
1.6習題與實踐訓練14
第2章統計信息的搜集與整理18
2.1統計信息的搜集18
2.1.1統計信息搜集的基本要求 18
2.1.2統計信息搜集的組織形式20
2.1.3統計信息搜集方案的撰寫22
2.1.4統計信息搜集的方法24
2.1.5統計信息搜集的技巧27
2.2統計信息資料的整理31
2.2.1統計信息資料整理的基本概念31
2.2.2統計信息資料整理的一般程序31
2.2.3統計分組32
2.2.4分配數列36
2.2.5統計信息的匯總40
2.2.6統計圖表42
2.3重點知識梳理45
2.4習題與實踐訓練47
第3章靜態分析指標51
3.1總量指標51
3.1.1總量指標的概念和作用51
3.1.2總量指標的種類52
3.1.3總量指標的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53
3.2相對指標54
3.2.1相對指標的概念和作用54
3.2.2相對指標的表現形式55
3.2.3相對指標的種類及其計算方法56
3.2.4計算和使用相對指標應注意的幾個問題61
3.3平均指標62
3.3.1平均指標的意義、作用和種類62
3.3.2算術平均數及其計算63
3.3.3調和平均數的計算66
3.3.4眾數和中位數68
3.3.5計算和使用平均指標應注意的幾個問題71
3.4標志變異指標72
3.4.1標志變異指標的概念和種類72
3.4.2標志變異指標的作用73
3.4.3全距及其計算73
3.4.4平均差及其計算75
3.4.5標準差及其計算 77
3.4.6離散系數及其計算78
3.5重點知識梳理79
3.6習題與實踐訓練80
第4章動態分析指標84
4.1動態數列的編制84
4.1.1動態數列的概念和種類84
4.1.2動態數列的編制原則86
4.2動態比較指標87
4.2.1發展水平87
4.2.2增長量88
4.2.3發展速度89
4.2.4增長速度90
4.2.5增長1%的絕對值90
4.3動態平均指標91
4.3.1計算動態平均指標的意義91
4.3.2平均增長量91
4.3.3平均發展水平92
4.3.4平均發展速度與平均增長速度96
4.4動態數列的分析和預測97
4.4.1水平型動態數列的預測——移動平均預測法98
4.4.2趨勢型動態數列的預測——最小平方法99
4.4.3季節變動分析103
4.5重點知識梳理104
4.6習題與實踐訓練105
第5章統計指數111
5.1統計指數概述111
5.1.1統計指數的概念111
5.1.2統計指數的作用112
5.1.3統計指數的種類113
5.2綜合指數114
5.2.1綜合指數的概念和特點114
5.2.2綜合指數的編制原則與方法115
5.2.3數量指標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法116
5.2.4質量指標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法117
5.2.5編制綜合指數應當明確的幾個問題118
5.3平均數指數119
5.3.1加權算術平均數指數119
5.3.2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120
5.4指數體系及其因素分析121
5.4.1統計指數體系的概念與作用121
5.4.2統計指數體系的雙因素分析及其應用舉例122
5.5重點知識梳理124
5.6習題與實踐訓練126
第6章抽樣調查和抽樣推斷130
6.1抽樣調查的一般問題131
6.1.1抽樣調查的概念與特點131
6.1.2抽樣調查的幾個基本概念132
6.1.3抽樣調查的作用133
6.2抽樣調查的組織方式133
6.2.1簡單隨機抽樣134
6.2.2機械抽樣134
6.2.3類型抽樣135
6.2.4整群隨機抽樣136
6.3抽樣誤差的計算137
6.3.1抽樣誤差的概念與影響因素137
6.3.2抽樣平均誤差的計算138
6.3.3抽樣極限誤差的計算139
6.4樣本數目的確定和抽樣總體總量指標的推算140
6.4.1樣本數目的確定140
6.4.2總體總量指標的推斷142
6.5重點知識梳理144
6.6習題與實踐訓練145
第7章相關與回歸分析150
7.1相關分析的意義和種類150
7.1.1相關分析的概念和意義150
7.1.2相關分析的內容151
7.1.3相關關系的種類及其計算152
7.2回歸分析155
7.2.1回歸分析的意義155
7.2.2一元線性回歸155
7.3估計標準誤差157
7.3.1計算估計標準誤差的意義157
7.3.2估計標準誤差的計算方法158
7.3.3估計標準差與相關系數的關系159
7.4重點知識梳理160
7.5習題與實踐訓練161
參考文獻165

書摘/試閱

第1章統計基礎理論【學習導引】

統計是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管理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統計的發展是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是認識社會的有力武器。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反映著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科學管理水平。統計的根本特征是在質與量的辯證統一中,研究大量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方面,反映社會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在具體時間、地點和條件下的數量表現,揭示事物的本質、相互聯系、變動規律性和發展趨勢。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了解統計的含義、統計的研究對象和特點;掌握統計工作的方法、統計工作過程和基本職能;理解統計學中的幾個基本概念,增強對統計學的整體印象。

【知識與技能分布網絡】

1.1統計和統計學的溯源〖1*2〗\[理論知識要點\]1.1.1統計和統計學的形成統計作為搜集、整理數據資料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可追溯到遠古的原始社會。早在沒有文字記載的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結繩計數,用以統計每天打到的獵物數,以及進行食品的分配。到了奴隸社會,當時的統治階級為了滿足對內統治和對外擴張疆域的需要,進行征兵、征稅,由此開始了人口、土地和財產統計。我國最早的統計資料是公元前2250年夏朝土地和人口數字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諸侯開始了對兵員、乘騎、車輛等反映軍事實力的軍備的統計。世界各國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也都有過各自的統計活動歷史。例如,公元前3050年,埃及為建造金字塔,舉行全國人口與財產普查;羅馬帝國時代,人口出生、死亡都必須到寺院登記等。到封建社會,經濟依然十分落后,統計發展緩慢。統計在資本主義社會得到了廣泛而迅速的發展,統計成為社會分工中的一種專門的行業。

統計成為一門科學始于17世紀。17世紀以后,隨著統計實踐的發展,客觀上要求對豐富的實踐經驗加以總結,使之上升為理論,并進一步指導統計實踐,統計學應運而生。18世紀,德國政治學家阿亨瓦爾最早把“國勢學”定名為統計學。1903年,我國學者鈕永建、林卓南等翻譯出版了日本橫山雅男所著的《統計講義錄》一書,統計這個詞才傳到我國。1907年,彭祖植編寫的《統計學》是我國最早的一本統計學書籍。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產高度自動化和社會化,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與發展,統計的應用滲透到政治、經濟、科技、生產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統計在社會經濟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1.2統計學的發展過程

從統計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來看,統計學經歷了古典統計學時期、近代統計學時期和現代統計學時期。

1.古典統計學時期

古典統計學時期指的是17世紀中后期至18世紀中后期的統計學萌芽時期。當時有記述學派和政治算術學派兩大學派。

(1)記述學派

記述學派又稱國勢學派,產生于18世紀。所謂國勢學,就是以文字來記述國家的顯著事項的學說。創始人是海門爾·康令教授,主要繼承人高特弗瑞德·阿亨瓦爾教授首先提出“統計學”這一學科名詞。康令第一個在德國黑爾姆斯太特大學以“國勢學”為題講授政治活動家應具備的知識。阿亨瓦爾在哥廷根大學開設“國家學”課程,其主要著作是《近代歐洲各國國勢學綱要》,書中講述“一國或多數國家的顯著事項”,主要用對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解國家組織、領土、人口、資源財富和國情國力,比較了各國實力的強弱,為德國的君主政體服務。因在外文中“國勢”與“統計”詞義相通,后來正式命名為“統計學”。該學派在進行國勢比較分析中,偏重事物性質的解釋,而不注重數量對比和數量計算,但卻為統計學的發展奠定了經濟理論基礎。但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事物事的計算和分析顯得越來越重要,該學派后來發生了分裂,分化為圖表學派和比較學派。

(2)政治算術學派

政治算術學派用計量方法來研究社會經濟問題,產生于17世紀中葉,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和約翰·格朗特。政治算術學派因配第的《政治算術》一書而得名。配第主張用數字、重量和尺度來說話,在書中運用大量的數字資料對英國、法國、荷蘭三國的經濟實力進行了比較分析。馬克思認為,配第不僅是政治經濟學之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統計學的創始人。

2.近代統計學時期

近代統計學時期指的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的統計學形成時期。在這段時期中,統計學又形成了許多學派。

(1)數理統計學派

數理統計學派產生于19世紀中葉,代表人物為比利時人阿道夫·凱特勒。他最先運用“大數定律”論證社會生活現象并非偶然,而有其發展規律性。此外,他還運用概率論原理,提出了“平均人”的概念,即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平均智力和道德品質等。他認為,社會上所有的人與平均人的差異越小,社會矛盾就越容易得到緩和。

凱特勒認為,統計學既研究社會現象,又研究自然現象,是一門獨立的方法論科學。凱特勒倡導統計學與概率論的結合,使統計學開始進入新的階段。可以說,凱特勒是古典統計學與近代統計學的承上啟下者,也是數理統計學派的奠基人。

(2)社會統計學派

社會統計學派產生于19世紀后半葉,由德國的克尼斯教授首創,作為社會統計學派的先驅者,他的《作為獨立科學的統計學》一書平息了記述學派和政治算術學派對統計學研究對象長達100多年的爭論,最終將政治算術更名為統計學。德國的喬治·馮·梅爾是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明確指出,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經濟現象的規律,統計學不僅是記述事物數量的統計學,還是分析社會經濟現象發展規律的分析統計學。他還認為統計學是一門實質性的社會科學,研究范圍包括政治統計、道德統計、文教統計,等等。社會統計學派的另一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恩斯特·恩格爾。他認為,統計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和方法,包括統計科學和統計方法。他通過對歐洲工人階級社會狀況進行調查,發現可以用工人家庭生活費支出占工人收入的比例來衡量一個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或評價人民生活的貧富程度,這就是現在社會經濟統計中常用的恩格爾系數。社會統計學派認為統計學所研究的是社會總體,而不是個別社會現象。由于社會現象的復雜性和總體性,所以必須對總體進行大量的觀察和分析,研究社會總體內在聯系,才能反映社會現象的規律。社會統計學派一方面是研究社會總體,另一方面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大量觀察法,這兩方面構成了“實質性社會科學”的兩大特點。社會統計學派的觀點在德國、日本統計學界影響較大。

3.現代統計學時期

20世紀初到現在的數理統計學時期稱為現代統計學時期。在這段時期中,數理統計在隨機抽樣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推斷統計學。現代數理統計學分為數理統計學理論部分和應用部分。前者包括抽樣理論、估計理論、假設檢驗理論、試驗設計、決策理論、非參數統計、序慣分析、博弈理論等。后者包括計量經濟學、生物統計、統計力學、質量管理、政府統計、遺傳統計、天文統計等。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