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審計信息化理論與實務(簡體書)
滿額折

審計信息化理論與實務(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教材立足於審計信息化的發展與應用,從理論與實務角度設計教材內容體系。本教材包括三大部分,共10章,第一部分為審計信息化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主要內容有:審計信息化概述、審計信息化理論基礎、審計信息化實施和管理;第二部分為IT環境下的風險、控制與審計,主要內容有: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IT環境下的財務審計、信息系統審計;第三部分為審計信息化應用與實務,主要內容有:審計信息化應用基礎、審計信息化應用系統、審計作業系統的應用、審計信息化實務。 本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審計信息化、計算機審計、IT審計、計算機審計技術與方法等課程的教材。

作者簡介

吳沁紅: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教師。
主要從事財務會計、會計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審計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領域為財務會計、會計信息系統與審計信息化。
主要社會兼職有財政部會計信息化委員會諮詢專家、中國會計學會會計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委員。

叢 書 序
21世紀是高科技應用快速發展的時代,大力推進信息化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選擇。信息化工作在我國受到廣泛重視,除了企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相繼啟動了以金關、金卡、金稅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應用工程,1997年召開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2006年5月提出了我國《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讓信息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此背景下,我們認識到信息化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從事信息化的多種人才;反過來說,各類財經人員如果不具備必要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也難以適應未來的專業工作的需要。培養新時代的財經學子,離不開適時、適用的教材。為此,經過充分調研和精心準備,我們推出了本套財經信息化系列教材。
本套教材除了已出版的《會計信息系統――面向財務業務一體化》(第3版)和《財務管理信息化》(第2版),還將陸續推出審計信息化、稅務管理信息化等教材。本套教材將是開放性的,隨著未來我國財經信息化發展的深入,我們將根據實際需要,適時推出相關教材。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教材目標具有層次性
本套教材根據不同讀者群和企業開展財經信息化的不同需求,建立了多層次的教學目標,按照從易到難的原則設計教材的知識體系。
2.教材內容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
本套教材不僅注重信息化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而且注重構建相關學科信息化的完整理論體系。
3.教材邏輯結構合理
為了使讀者用好這套教材,我們儘量避免使用艱深的信息技術專業詞匯,對信息技術的細節也未深究,對這方面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相應的技術類書籍。同時,每本教材將根據其信息化業務的特點,採用不同的闡述方法和邏輯結構。讀者既可成套使用,也可選擇任何一本獨立使用。
4.教材內容豐富
本套教材不僅講授了與財經信息化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實務,還提供了相應的案例、習題和課件,便於教學使用。其中會計信息化教材還配有金蝶國際軟件集團公司提供的系列軟件產品,讀者通過操作軟件可提高信息化實踐能力。
5.編著者教學實踐經驗豐富
本套教材由楊周南牽頭策劃、總編和主審,其他作者多是財政部財政科研所會計信息化方向的博士,具有多年信息化方面的教學和實踐經驗,並各具特長,以認真負責的敬業態度編寫本套教材。
在本套教材編著過程中,我們力求推陳出新,為財經信息化教學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儘管我們進行了多次調研和討論,希望能夠做到盡善盡美,但仍難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對本套教材的不足之處多提寶貴意見,以備來日修改。
教材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吸收了不少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並引用了大量實例,未能一一注明,在此一併致謝。
楊周南
於北京



前 言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審計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必然導致審計理論和實務呈現新的特徵。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廣泛深入應用,被審計單位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在信息採集、存儲、處理流程和處理方式、內部控制等方面均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對審計線索、審計內容、審計風險、審計技術、審計證據採集和審計評價等方面都產生了影響,審計工作正在從傳統審計方式向計算機輔助審計轉變,從事後審計向事中審計轉變,為應對這些轉變,積極推動審計信息化已成為我國審計發展不可或缺的方面。
本書主要內容
本書作為財經信息化系列教材的一本,力求全面、系統地構建審計信息化的理論和實務體系,本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第1、2、3章組成,闡述了審計信息化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其中,第1章“審計信息化概述”闡述了現代信息技術對審計的影響,審計信息化的產生和發展,審計信息化的概念、目標和總體框架;第2章“審計信息化理論基礎”主要闡述了現代信息技術、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與方法;第3章“審計信息化實施和管理”給出了審計信息化的實施框架,闡述了審計信息化實施的項目管理及審計信息化實施的保障措施。
第二部分由第4、5、6章組成,闡述了IT環境下的風險、控制與審計。其中,第4章“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闡述了風險管理的過程,分析了審計風險及其管理,給出了內部控制的基本框架;第5章“IT環境下的財務審計”分析了IT環境下的風險與控制,闡述了IT環境下的審計思路,著重對IT環境下總帳系統、應收管理系統、應付管理系統的關鍵控制點及數據審計進行具體分析;第6章“信息系統審計”闡述了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的概念、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的審計程序及審計方法,分別對信息系統開發審計、信息系統運營與維護審計、信息系統業務連續性審計進行了講解。
第三部分由第7、8、9、10章組成,闡述了審計信息化應用與實務。其中,第7章“審計信息化應用基礎”分析了審計信息化應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及審計信息化的應用模式,闡述了金審工程的總體目標與發展概況,梳理了審計信息化相關制度規範;第8章“審計信息化應用系統”分析了審計信息化應用系統的購建原則和總體架構,分別闡述了審計管理系統、審計作業系統和審計監控預警系統的基礎框架和功能;第9章“審計作業系統的應用”分析了審計作業系統的應用模式與應用流程,講解了審計作業系統的安裝與初始設置過程,分別闡述了在審計準備階段、審計實施階段和審計終結階段如何應用審計作業系統執行審計;第 10 章“審計信息化實務”應用審計作業系統,結合實例講解了貨幣資金審計、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採購與付款循環審計、存貨與倉儲循環審計的具體過程。
本書作者
本書的寫作分工如下:
第1、2、3章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凡林編著。
第4、5、6章由北京交通大學老師劉會齊編著。
第7、8、9、10章由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吳沁紅編著。
本書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楊周南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吳沁紅博士組織寫作大綱與審閱定稿。
本書特色
本書遵循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原則,從理論和實務兩個方面,全面、系統地構建了審計信息化理論和實務體系,既注重知識的傳授,也注重學生分析能力與操作能力的培養。在寫作上,我們力求體系完整,邏輯結構合理,重點突出。在內容選擇上,體現了我們對審計信息化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體系安排上,每章除了本章目標、本章內容和思考題,還有知識擴展環節,審計信息化應用相關章節還配有案例分析和應用操作題。
本書出版之際,我們特別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石會敏主任為本書出版付出的辛勞!
限於作者的經驗和水平,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誠懇希望廣大讀者對不足之處提出寶貴意見。
編著者

目次

第一部分 審計信息化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
第1章 審計信息化概述 2
1.1 現代信息技術對審計的影響 2
1.1.1 大數據對審計的影響 2
1.1.2 雲計算對審計的影響 4
1.1.3 物聯網對審計的影響 5
1.2 審計信息化的產生與發展 6
1.2.1 審計信息化的產生 7
1.2.2 審計信息化的發展 7
1.3 審計信息化的概念、目標和分類 8
1.3.1 審計信息化的概念 8
1.3.2 審計信息化的目標 8
1.3.3 審計信息化的分類 9
1.4 審計信息化總體框架 11
1.4.1 基礎理論 11
1.4.2 基礎方法 11
1.4.3 知識體系 11
1.4.4 技術應用 11
1.4.5 實施管理 12
知識擴展 12
思考題 13
第2章 審計信息化理論基礎 14
2.1 現代信息技術理論 14
2.1.1 通信技術 14
2.1.2 數據倉庫技術 15
2.1.3 數據挖掘技術 17
2.2 管理信息系統理論 18
2.2.1 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 18
2.2.2 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19
2.2.3 管理信息系統的類型 20
2.3 計算機輔助審計理論 21
2.3.1 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概念 21
2.3.2 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技術和方法 22
知識擴展 24
思考題 25
第3章 審計信息化實施和管理 26
3.1 審計信息化的實施框架 26
3.1.1 應用系統 27
3.1.2 平臺系統 27
3.1.3 保障系統 27
3.2 審計信息化實施的項目管理 28
3.2.1 審計信息化項目實施 28
3.2.2 審計信息化項目管理 29
3.3 審計信息化實施的保障措施 30
3.3.1 加強思想引導 31
3.3.2 強化人才培養 31
3.3.3 重組審計流程 31
3.3.4 整合審計資源 32
3.3.5 對接系統接口 32
知識擴展 32
思考題 32
第二部分 IT環境下的風險、控制與審計
第4章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 34
4.1 風險管理 34
4.1.1 風險管理的概念 34
4.1.2 風險管理的過程 35
4.2 審計風險及管理 36
4.2.1 審計風險的概念 36
4.2.2 審計風險的管理 38
4.3 內部控制 38
4.3.1 內部控制的概念 38
4.3.2 內部控制的基本框架 40
4.3.3 內部控制的分類 44
知識擴展 46
思考題 47
第5章 IT環境下的財務審計 48
5.1 IT環境下的風險與控制 48
5.1.1 IT風險管理 48
5.1.2 IT環境下的內部控制 51
5.2 IT環境下的審計思路 54
5.2.1 IT環境下的審計實施流程 54
5.2.2 IT環境下的審計準備 55
5.2.3 IT環境下的審計實施 56
5.2.4 IT環境下的審計報告 61
5.3 IT環境下總帳系統的關鍵控制點及數據審計分析 62
5.3.1 總帳系統的關鍵控制點分析 62
5.3.2 總帳系統的數據審計分析 64
5.4 IT環境下應收管理系統的關鍵控制點及數據審計分析 67
5.4.1 應收管理系統的關鍵控制點分析 67
5.4.2 應收管理系統的數據審計分析 68
5.5 IT環境下應付管理系統的關鍵控制點及數據審計分析 70
5.5.1 應付管理系統的關鍵控制點分析 71
5.5.2 應付管理系統的數據審計分析 72
知識擴展 81
思考題 82
第6章 信息系統審計 83
6.1 一般控制及審計 83
6.1.1 一般控制 83
6.1.2 一般控制審計 90
6.2 應用控制及審計 96
6.2.1 應用控制 96
6.2.2 應用控制審計 102
6.3 信息系統開發審計 106
6.3.1 信息系統開發的生命週期 106
6.3.2 信息系統開發的項目管理 108
6.3.3 信息系統開發審計的實施 109
6.4 信息系統運營與維護審計 112
6.4.1 信息系統運營與維護概述 112
6.4.2 信息系統運行維護管理審計 112
6.4.3 信息系統運行服務管理審計 114
6.4.4 信息系統變更管理審計 117
6.5 信息系統業務連續性審計 118
6.5.1 業務連續性計劃 118
6.5.2 信息系統業務連續性的審計思路 120
知識擴展 125
思考題 126
第三部分 審計信息化應用與實務
第7章 審計信息化應用基礎 128
7.1 審計信息化應用體系 128
7.1.1 審計信息化應用的業務需求 128
7.1.2 審計信息化應用體系的基本框架 128
7.2 審計信息化應用模式 131
7.2.1 現場審計應用模式 131
7.2.2 聯網審計應用模式 132
7.3 金審工程及其發展 133
7.3.1 金審工程的總體目標 134
7.3.2 金審工程的發展概況 134
7.4 審計信息化制度規範 136
7.4.1 制度規範 136
7.4.2 指導性文件 138
知識擴展 139
思考題 139
第8章 審計信息化應用系統 140
8.1 審計信息化應用系統的總體架構 140
8.1.1 審計信息化應用系統的構建原則 140
8.1.2 審計信息化應用系統的總體架構 141
8.2 審計管理系統 142
8.2.1 審計管理系統的基本框架 142
8.2.2 審計管理系統的功能模塊 143
8.3 審計作業系統 144
8.3.1 審計作業系統的基本框架 144
8.3.2 審計作業系統的功能模塊 145
8.4 審計監控預警系統 146
8.4.1 審計監控預警系統的基本框架 146
8.4.2 審計監控預警系統的功能模塊 147
知識擴展 148
思考題 149
第9章 審計作業系統的應用 150
9.1 審計作業系統的應用模式與應用流程 150
9.1.1 審計作業系統的應用模式 150
9.1.2 審計作業系統的應用流程 151
9.2 系統安裝與系統設置 151
9.2.1 系統安裝與初始設置 152
9.2.2 系統設置與基本配置 152
9.3 審計準備階段的應用 154
9.3.1 制訂審計計劃 154
9.3.2 建立審計項目 156
9.3.3 採集審計數據 158
9.3.4 管理審計工作底稿 161
9.4 審計實施階段的應用 163
9.4.1 內部控制測試與評價 163
9.4.2 審計測試與分析 165
9.4.3 審計測試中抽樣技術的應用 169
9.5 審計終結階段的應用 172
9.5.1 審計工作底稿覆核 173
9.5.2 審計結果匯總 173
9.5.3 審計報告編制 174
9.5.4 審計工作底稿歸檔 174
知識擴展 175
思考題 175
應用操作題 175
第10章 審計信息化實務 177
10.1 貨幣資金審計 177
10.1.1 貨幣資金與交易循環 177
10.1.2 貨幣資金內部控制測試 177
10.1.3 貨幣資金實質性測試 179
10.2 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 183
10.2.1 銷售與收款循環 183
10.2.2 銷售與收款循環控制測試 183
10.2.3 銷售與收款循環實質性測試 185
10.3 採購與付款循環審計 192
10.3.1 採購與付款循環 192
10.3.2 採購與付款循環控制測試 192
10.3.3 採購與付款循環實質性測試 194
10.4 存貨與倉儲循環審計 199
10.4.1 存貨與倉儲循環 199
10.4.2 存貨與倉儲循環控制測試 199
10.4.3 存貨與倉儲循環實質性測試 201
知識擴展 206
思考題 207
應用操作題 208
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