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5G UDN(超密集網絡)技術詳解(簡體書)
滿額折

5G UDN(超密集網絡)技術詳解(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69 元
定價
:NT$ 1014 元
優惠價
8788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先以5G UDN的移動業界大背景為切入點,闡明其誕生的基礎,發展主脈絡和規律;然後分章節,從不同網絡層面和不同角度,綜合地敘述詮釋,諸如UDN在未來5G異構網絡中將扮演何種角色?其成功部署運營的主要支撐技術機制有哪些?從網絡高層到低層,其系統架構、網絡部署方式、空中接口高層和物理層的關鍵技術有哪些?它們之間的有機聯繫如何等業界十分關注的問題。由於撰寫本書時間窗的限制,某些具體問題的最終方案,可能還在業界標準化的研討和反復商定之中。本書自始至終,緊密結合了當前5G 3GPP標準化的動態進展,內容不斷地迭代更新,同時融匯了筆者過去在行業內外的豐富經驗與體會,因此,相信讀者仍能從整體層面牢牢把握住今日和未來5G UDN技術發展的方向和演進的規律、特點等。與此同時,本書中還儘量插入一些3GPP標準外的其他研究成果,豐富了本書內容。

作者簡介

袁弋非 ,
清華大學本科和碩士畢業,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畢業,2000-2008年在朗訊(後合併為阿爾卡特-朗訊)從事3G和4G關鍵技術研究。2008年至今在中興通訊擔任無線標準技術總監,負責4G和5G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標準推進。興趣方向包括:多天線技術、信道編碼、資源調度、非正交多址、窄帶物聯網等。2010年入選***“千人計劃”。

魯照華,
天津大學本科、碩士、博士畢業。2006年至今在中興通訊從事3G、4G、5G關鍵技術研究及標準推進工作。興趣方向包括:多天線技術、干擾控制、高頻波束管理等。

郝鵬 ,
吉林大學本科生,北京郵電大學碩士畢業。2006年至今在中興通訊從事4G和5G關鍵技術研究和標準推進工作,系統及鏈路級仿真工作。興趣方向包括:多天線技術,超密集組網,上、下行同步及控制信道設計。

楊立,
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本科和德國ULM大學通信碩士畢業,2006年至今,先後在多家知名移動通訊公司就職,現擔任中興通訊算法部南京團隊負責人。從事3G、4G和5G高層關鍵技術研究,擔任3GPP規範協議主編。興趣方向包括:ICT行業生態和戰略、移動網絡架構、節點功能和接口流程標準化。


黃河,
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畢業,2006年至今在中興通訊擔任標準預研總工,先後牽頭3G、4G、5G無線接入網高層關鍵技術研究和標準推進工作,曾多次擔任CCSA/3GPP課題報告人及協議編輯等職位,三次獲得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頒發的“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目次

第 1章 5G前移動蜂窩歷史

1.1 5G前移動蜂窩系統和業務概述

1.2 4G LTE同構宏蜂窩和異構微蜂窩概述

1.3 4G LTE/LTE-A系統的主要性能特點

1.4 3GPP標準化九大原則

第 2章 LTE微蜂窩和小小區技術

2.1 LTE小小區技術需求背景

2.2 LTE小小區技術發展歷史

2.3 LTE 小小區關鍵技術

2.3.1 LTE同構小區間干擾協調

2.3.2 LTE異構小區間增強干擾協調

2.3.3 LTE-A CA載波聚合

2.3.4 LTE-A CoMP多點協作傳輸

2.3.5 LTE-A 小小區開關

2.3.6 LTE-A DC雙連接

2.3.7 LTE-A LAA及LWA聯合互操作

2.4 Pre-5G概念簡介

第3章 5G UDN技術概述

3.1 IMT-2020定義的5G UDN應用場景性能指標與現有技術差距

3.2 3GPP相應的5G UDN場景及性能需求

3.3 5G UDN中的主要技術問題和挑戰

3.4 5GS系統的功能架構概述

3.5 5G UDN物理層關鍵使能技術

第4章 5G UDN部署組網關鍵技術

4.1 5G網絡架構和扁平化部署

4.1.1 gNB和eLTE eNB共站部署

4.1.2 gNB和eLTE eNB異站部署

4.1.3 5G網絡主要邏輯接口

4.2 基於C-RAN概念的集中式部署

4.2.1 CU/DU分離集中式部署

4.2.2 CU/DU 分離的候選方案

4.2.3 gNB-CU和gNB-DU分離後的典型流程

4.3 gNB控制面用戶面分離式部署

4.3.1 控制面用戶面實體分離需求

4.3.2 gNB控制面用戶面分離的技術難點

4.3.3 gNB控制面用戶面實體分離和CU/DU實體分離的關係

4.3.4 gNB-CU實體的控制面/用戶面分離後典型流程

4.4 異構雙/多連接方式部署

4.4.1 NR系統內雙/多連接部署

4.4.2 Multi-RAT之間雙/多連接部署

4.4.3 高低頻獨立SA/非獨立NSA部署

4.5 基於授權/非授權頻譜資源的部署

4.6 LTE和NR共享頻譜資源的部署

4.7 5G網絡切片化部署

4.8 5G UDN部署中的工程化挑戰

第5章 5G UDN空口高層關鍵技術

5.1 NR新空口用戶面

5.1.1 空口協議棧概述

5.1.2 MAC子層

5.1.3 RLC 子層

5.1.4 PDCP 子層

5.1.5 SDAP 子層

5.1.6 空口Layer2數據流示意

5.2 LTE和NR系統間雙/多連接操作

5.2.1 MR-DC概述

5.2.2 MR-DC工作架構

5.3 NR RRM測量和移動性管理

5.3.1 Layer3移動性管理

5.3.2 波束間移動性管理

5.4 INACTIVE新狀態和CS Grant Free傳輸

5.5 NR系統消息新廣播機制

5.5.1 On demand SI機制

5.5.2 Stored SI架構

5.6 5G E-UTRA ng-eNB的演進

第6章 5G UDN空口物理層關鍵技術

6.1 波束賦形在5G UDN中的使用

6.1.1 模擬/數字/混合/波束賦形特點

6.1.2 波束賦形工作架構

6.1.3 5G NR多波束操作

6.2 5G NR隨機接入技術

6.2.1 隨機接入觸發事件

6.2.2 隨機接入信道

6.2.3 隨機接入過程

6.3 5G NR多點協作傳輸

6.3.1 FeCOMP操作概述

6.3.2 FeCOMP定義與分類

6.3.3 仿真評估場景及仿真參數配置

6.3.4 仿真結果及結論

6.3.5 潛在增強

6.4 5G小區虛擬化技術

6.4.1 小區虛擬化技術概述

6.4.2 小區虛擬化與移動性

6.4.3 小區虛擬化與干擾協調

6.5 無線干擾管理和抑制概述

6.5.1 頻域協調技術

6.5.2 功率域協調技術

6.5.3 多小區協同技術

6.5.4 以用戶為中心的傳輸節點選擇技術

6.5.5 干擾抵消技術

6.5.6 干擾測量和反饋技術

第7章 5G UDN物理層其它潛在技術

7.1 接入鏈路與回程鏈路聯合設計

7.1.1 5G回程問題概述

7.1.2 自回程技術

7.1.3 回程鏈路與接入鏈路資源的聯合優化

7.2 干擾管理與抑制

7.2.1 頻率協調技術

7.2.2 功率協調技術

7.2.3 多小區協同技術

第8章 5G UDN智能化關鍵技術

8.1 網絡自組織

8.2 網絡自配置

8.2.1 5G網絡接口建立

8.2.2 典型流程

8.3 網絡自優化

8.3.1 自動鄰區關係優化

8.3.2 典型場景和流程

8.4 無線自回程

8.4.1 無線自回程簡介

8.4.2 無線自回程的設計需求

8.5 移動邊緣計算



縮略語

參考文獻

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8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