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世界名畫中的大航海(簡體書)
滿額折

世界名畫中的大航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9 元
定價
:NT$ 534 元
優惠價
8746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關注全球化 1.0 時代的探險、貿易、殖民與戰爭,以及中國與西方的海上交流,擷取 120 餘幅與大航海題材相關的世界名畫,在細致觀摩和廣泛研讀的基礎上,“以畫說史,以史論畫”,串聯起一部宏大而精彩的世界航海史。


作者簡介

梁二平

高級編輯,作家,海洋文化學者。20 世紀 80 年代起從事旅行寫作,足涉中國各省,著有《關東風情》《中國風情》《旅遊攝影》等著作。2000 年起,關注海洋文化,行走 50 多個國家,撰有海洋文化著作《誰在地球的另一邊 — 從古代海圖看世界》《誰在世界的中央 — 古代中國的世界觀》《中國古代海洋地圖舉要》《中國古代海洋文獻導讀》《敗在海上 — 中國古代海戰圖解讀》《海洋深圳 — 深圳海洋文化歷史地標田野調查》《海上絲綢之路 2000 年》《海洋隨筆十二家》《漂泊的船 — 流失海外的中國古船模研究》。另有《花樣生活》《秀場與看客》《肢體的遊戲》《身體的迷霧》《一米陽光》等散文集。部分著作譯介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目次

序言 大航海是世界的調色板

1.大航海序曲
奧斯曼帝國的東方盛宴
— 《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肖像》貝利尼 1480 年
— 《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宴請外國使節》佚名 1453—1481 年
大航海的啟蒙者恩裡克
— 《聖文森特祭壇畫》貢薩爾韋斯 1460 年
記錄西班牙發現美洲的最早畫作
— 《航海者的聖母》費爾南德斯 1531—1536 年
哥倫布肖像之謎
— 《哥倫布肖像》塞巴斯蒂亞諾 1519 年
— 《哥倫布肖像》基爾蘭達約 約 1520 年
— 《哥倫布肖像》阿爾蒂西莫 約 1556 年
哥倫布與伊莎貝拉的曖昧關係
— 《在國王前面的哥倫布》魯茨 1843 年
探索歐印通道的葡萄牙航海家
— 《達·伽馬肖像》佚名 約 1524 年
— 《達·伽馬肖像》豐塞卡 約 1838 年
致敬征服南方海峽的人
— 《麥哲倫,你征服了著名的狹隘的南部海峽》佚名 16 世紀
— 《麥哲倫肖像》佚名 16 世紀
他搶到打開東方之門的鑰匙
— 《葡萄牙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肖像》佚名1545 年

2.海權之爭
切割地球的羅馬教皇
— 《波吉亞公寓》平托瑞丘 1494 年
— 《亞歷山大六世肖像》平托瑞丘 15 世紀
英格蘭脫離教廷挑戰海洋切割
— 《大使》荷爾拜因 1533 年
荷蘭“依法”搶劫與《海洋自由論》
— 《格勞秀斯肖像》米雷費爾特 1608 年
英國海上“皇家領地”與《海洋封閉論》
— 《塞爾登肖像》佚名 約 1614 年
— 《塞爾登肖像》萊利 約 17 世紀 40 年代

3.誰來經緯地球
大哲也哭笑不得的世界圖景
— 《赫拉克利特和德謨克利特在討論世界》壁畫 伯拉蒙特 1477 年
— 《赫拉克利特和德謨克利特在討論世界》油畫 伯拉蒙特 1488 年
仰望天空描繪大地的傳統
— 《克勞策爾肖像》荷爾拜因 1528 年
— 《用一個直角器導航的寓言:阿維洛斯》委羅內塞 1557 年
錫利群島海難與經度法案
— 《海軍上將肖維爾爵士》達爾 1702—1705 年
鐘表匠與皇家學會的較量
— 《哈裡森肖像》托馬斯·金 1765—1766 年
— 《哈裡森肖像》塔薩特 約 1767 年
地圖是最時尚的人文背景
— 《軍人與微笑的女郎》維美爾 1658 年
— 《讀信的藍衣少婦》維美爾 1663 年
從地球到天球的科學求索
— 《地理學家》維美爾 1668 年
— 《天文學家》維美爾 1668 年
荷蘭式愛國的地圖情結
— 《畫家與畫室》維美爾 約 1666 年
— 《手捧水瓶的年輕女子》維美爾 1664—1665 年
世界地圖三杰
— 《奧特裡烏斯肖像》魯本斯 1633 年
— 《墨卡托與洪第烏斯肖像》 佚名 1613 年
將地圖商品化的布勞家族
— 《約翰·布勞肖像》羅蘇姆 1654—1672 年
“四大洲”一體化的“清單”_ 078
— “四大洲”系列凱塞爾 1666 年

4.新海港與新海商
貨幣兌換店,新興的“金融服務機構”
— 《貨幣兌換商和他的妻子》梅齊斯 1514 年
— 《店鋪中的金匠,或聖埃利吉烏斯》克裡斯圖斯1449 年
— 《稅吏與他的妻子》雷莫斯維勒 1537 年
漢薩同盟,海上商會的興起與解體
— 《商人基什》荷爾拜因 1532 年
港口,夏天的港與冬天的集
— 《安特衛普冰凍的斯海爾德河》法蘭克 1622 年
— 《海港落日》洛蘭 1637 年
香料商,何以成為“米西納斯”
— 《香料商人》凡·代克 約 1620 年
胡椒,由神藥回歸調料
— 《火雞派和萬歷果盤》克萊茲 1627 年
煙草,來自新大陸的麻醉劑
— 《歡樂的醉漢》萊斯特 1629 年
— 《虛榮》斯滕韋克 1640 年
煙鬼,小酒館裡的煙民百態
— 《酒館裡》布勞威爾 1630 年
— 《吸煙者》布勞威爾 1636 年
煙具,新產業與新品牌
— 《鍍金杯、錫壺與煙斗》海達 1635 年
— 《酒具與煙具》拉韋斯泰 約 1664 年
巧克力,一杯喝出幸福感的良藥
— 《午餐》布歇 1739 年
— 《早晨巧克力》隆吉 1775—1780 年
東方人,阿姆斯特丹的“老外”
— 《東方人》倫勃朗 1635 年
遠航,海上誰寄錦書來
— 《讀信的女人》梅特蘇 約 1665 年
— 《寫信的男人》梅特蘇 約 1665 年
呢絨,資本主義的一個窗口
— 《呢絨商同業公會的理事們》倫勃朗 1662 年
黑三角,最野蠻的海上“貿易”
— 《霍金斯肖像》佚名 1581 年
奴隸船,通往地獄的航行
— 《奴隸船》透納 1840 年
一個在“條約”中萌生的新國家
— 《五月花號簽署公約》菲利斯 1899 年

5 .東瓷西來
中國瓷器變身聖杯
— 《東方三賢朝聖》曼特尼亞 1490 年
眾神狂歡中的華美“神器”
— 《諸神的宴會》貝利尼 1514 年
西班牙仿瓷,東西方泥巴的歷史性互動
— 《煎雞蛋的婦女》委拉斯凱茲 1618 年
— 《酒神巴庫斯》委拉斯凱茲 1628 年
荷蘭農民用的“低仿”瓷器
— 《農民的婚禮》勃魯蓋爾 1567 年
德國的高仿產品“斯特瓦爾德陶瓷”
— 《老鴇》維美爾 1656 年
萬歷瓷,克拉克船的海上瓷路
— 《萬歷瓷碗、玻璃杯、錫酒壺、橄欖和餐巾》崔克 1645 年
— 《一個錫水壺和兩個萬歷瓷碗》崔克 1649 年
“姜罐”公案的荷蘭圖解
— 《靜物:銀執壺和瓷碗》卡夫 約 1656 年
— 《靜物:晚明姜罐》卡夫 1669 年
中國的碗與法蘭西的花
— 《四個要素和五種感官》林納德 1627 年
— 《中國碗與花》林納德 1640 年
改變世界餐具格局的中國瓷器
— 《摩登的午夜聚會》威廉·賀加斯 1732 年
— 《第六男爵鮑徹·萊肖像》喬治·納普頓 1744年
英式下午茶與中國茶具
— 《野餐》雅姆·蒂索 1876 年

6.列強的海上爭奪戰
提香為教皇贊頌威土海戰
— 《亞歷山大六世送主教佩薩羅給聖彼得》喬凡尼、提香 1506—1510 年
威尼斯畫家為何歌頌西班牙艦隊的勝利
— 《西班牙拯救了宗教》提香 1572—1575 年
— 《勒班陀戰役的寓言》委羅內塞 1572 年
— 《勒班陀戰役》瓦薩裡 1572 年
英國海盜偷襲西印度群島
— 《德雷克爵士肖像》吉雷茨 1591 年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
—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勞瑟堡 1796 年
— 《伊麗莎白一世與英格蘭艦隊》高爾 1588 年
英荷第一次戰爭中決定性大海戰
— 《斯赫維寧根之戰》貝爾斯特拉滕 約 1653 年
“海上屠夫”德·魯伊特
— 《皇家親王號投降》小威爾德 1666 年
— 《德·魯伊特肖像》波爾 1667 年
“法國海軍之父”黎塞留
— 《紅衣主教黎塞留立像》尚帕涅 1640 年
— 《紅衣主教黎塞留三面像》尚帕涅 1642 年
從皇家號到皇冠號
— 《黎塞留與神父約瑟夫和寵物貓》愛德華 18 世紀
拿破侖金字塔的罪過與失敗
— 《金字塔戰役》勒瓊 1808 年
— 《尼羅河之戰》惠特科姆 1816 年
打敗了法國艦隊,損失了海上英雄
— 《納爾遜肖像》艾勃特 1799 年
— 《特拉法爾加戰役》透納 1824 年
拿破侖最後的航程
— 《拿破侖·波拿巴在去往普利茅斯的柏勒羅豐號上》伊斯特雷克 1815 年
海難激發出的浪漫主義開山之作
— 《美杜莎之筏》杰裡科 1818 年
帆船時代的一曲挽歌
— 《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透納 1839 年
維多利亞女王推廣的海軍服
— 《威爾士親王愛德華》溫德爾哈特 1846 年

7.尋找北冰洋通道與南方大陸
伊麗莎白致大明皇帝三封信與“西北航道”
— 《伊麗莎白加冕像》佚名 約 1600 年
庫克死在尋找“西北航道”的歸途
— 《庫克船長之死》韋伯 1784 年
— 《桑威奇群島的酋長》韋伯 1787 年
— 《庫克船長之死》佐法尼 約 1795 年
北冰洋通道的噩夢與美夢
— 《雷利的少年時代》米萊 1871 年
— 《西北航道》米萊 1874 年
庫克船長尋找南方大陸的秘密使命
— 《庫克肖像》佚名 1765 年
— 《庫克肖像》丹斯 1775 年
— 《庫克肖像》韋伯 1776 年
庫克夫人一把火燒掉了最後的秘密
— 《伊麗莎白·庫克夫人肖像》亨德森 1830 年
“南方大陸”成為畫家的世外桃源
— 《馬塔韋灣》霍奇斯 1776 年
— 《復活節島紀念碑》霍奇斯 1776 年
— 《新西蘭庫克海峽斯蒂芬斯角的水龍卷》霍奇斯1776 年

8.沾光大航海的科學巨人
聖赫勒拿島與南天星表
— 《哈雷肖像》穆雷 約 1687 年
站在庫克肩上的植物學巨人
— 《班克斯、索蘭德和奧麥》帕裡 1775—1776 年
— 《班克斯與朋友們談話》約翰·莫蒂默 1777 年
貝格爾號船長的魔咒
— 《貝格爾號在火地島》馬滕斯 1831—1836 年
達爾文的時間軸
— 《青年達爾文肖像》裡士滿 1840 年
— 《晚年達爾文肖像》科利爾 1881 年

9.藝術在東方
沒有比絲綢更“洛可可”
— 《熱爾森畫店》華托 1720 年
— 《波蘭女人》華托 1717 年
路易十五時代的“中國風”
— 《化妝》布歇 1742 年
— 《中國組畫》布歇 1742 年
青花瓷引起的藝術公案
— 《玫瑰與銀 : 產瓷國的公主》惠斯勒 1864 年
和服與團扇的誘惑
— 《穿和服的女人》莫奈 1876 年
浮世繪滋養的凡·高
— 《唐吉老爹》凡·高 1887 年
— 《花魁》凡·高 1887 年
— 《江戶名所百景之龜戶梅園》凡·高 1887 年

10.西儒東來與東儒西去
利瑪竇為中國送來世界
— 《利瑪竇肖像》遊文輝 1610 年
西文東渡的領航員
— 《穿中國服裝的金尼閣素描肖像》魯本斯 1617 年
— 《穿中國服裝的金尼閣油畫肖像》魯本斯 1617 年
衛匡國為世界描繪中國
— 《衛匡國肖像》沃蒂爾 約 1655 年
第一位拜見英法國王的中國人
— 《皈依上帝的中國人》內勒 1687 年
— 《托馬斯·海德肖像》佚名 約 1687 年
準備去圭亞那種茶葉的中國人康高
— 《在海邊陽臺乘涼的中國人》德拉華爾 1821 年
乘中國木帆船參加世博會的廣東老爺
— 《紐約港灣》塞繆爾·沃 1847 年
— 《女王在世博會開幕式上接見各國使臣》塞魯斯 19 世紀 50 年代

書摘/試閱

打敗了法國艦隊, 損失了海上英雄
— 《納爾遜肖像》 艾勃特 1799 年
— 《特拉法爾加戰役》 透納 1824 年
尼羅河之役令拿破侖丟盡了臉面,但他並沒有灰心,1799 年 11 月 9 日,他發動軍事政變,解散了無能的法國督政府,成立了自己任第一執政官的執政府。一年後,執掌法國政權的拿破侖接連戰勝奧地利、俄國、土耳其,反法聯盟被徹底打散。唯有大海那邊的英格蘭實力尚在,帶頭重新組織反法聯盟。1803 年,法國與英格蘭為首的反法聯盟再次爆發戰爭。
這一次,拿破侖決心攻入大不列顛島,他原想用計把英格蘭海軍引到西班牙海岸,而後乘機登陸大不列顛島。結果弄巧成拙,反被對手把法、西聯合艦隊堵在西班牙加的斯港內。前幾年從尼羅河戰役中逃生的維爾納夫(Villeneuve)此時擔任法、西艦隊司令,開戰之際,他聽到拿破侖將派人接替他指揮時,竟在新司令官到來前率法、西艦隊逃出加的斯港。港外恭候多時的英格蘭艦隊立即撲了上去,於是引爆了著名的特拉法爾加海戰。
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一直把特拉法爾加海戰作為長期陳設內容,有兩個廳專門展示這場海戰。二樓那個特拉法爾加海戰廳裡,有許多戰爭實物,最著名的是納爾遜將軍的禮服,那是他人生最後一戰中穿的軍服,上面有要了他命的彈孔。可能是我視力太差吧,貼著玻璃仔細看,也沒能看到那個彈孔。這個廳裡還有許多關於納爾遜的油畫,最帥的是歷史公認的那幅“納爾遜標準照”。
尼羅河之戰,納爾遜打敗了橫掃歐洲的拿破侖,讓英格蘭上下備受鼓舞,皇室論功行賞,封納爾遜為尼羅河男爵。於是,納爾遜在海軍醫院的朋友帶領下,高高興興地去“照相” — 給納爾遜畫像的萊繆爾·弗朗西斯·艾勃特(Lemuel Francis Abbott)並不出名,但他 1799 年畫的這幅《納爾遜肖像》,卻畫出了主人公的神韻。後世只要用到納爾遜肖像,就一定用這一幅。
艾勃特的這幅肖像淡化和回避了納爾遜的殘疾,把他畫得很帥。納爾遜 36歲時,在攻擊法國科西嘉島的卡爾維登陸戰中,被彈片炸起的碎石打瞎了右眼。3年後,他受命攻擊西班牙的加納利群島,右臂中彈被迫截肢,他成了“雙重殘疾”。這幅半身肖像把他的雙眼都畫得完美無缺,回避了畫手,細看右邊的袖子是別在胸前的。
不過,納爾遜並不因殘疾而自卑,相反這些戰傷令他更加迷人。他與英格蘭駐意大利公使漢密爾頓夫人的火爆戀情轟動朝野。更有意思的是,1940 年丘吉爾下令拍攝由費雯麗、勞倫斯·奧利弗主演的電影《漢密爾頓夫人》,用這個三角戀的故事進行愛國主義動員,竟然大獲成功。
當然,真正使納爾遜成為“皇家海軍之魂”的是他接下來指揮的特拉法爾加海戰。英格蘭國寶級畫家威廉·透納畫的《特拉法爾加戰役》,在國家海事博物館受到特殊禮遇 — 獨占一個展廳,黑乎乎的屋子裡只掛這一幅畫。畫的前邊攔著一條繩子,旁邊擺著三排長椅,觀眾可以坐在這裡靜靜地欣賞。
1824 年 透 納 繪 制 這 幅 巨 作 時,1805 年的那場海戰已過去近 20 年,但大師仍然將戰爭場面表現得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在眼前,撐滿了整個畫面的旗艦勝利號浮在海面上,像一個祭壇上的祭品。此刻,有著三層炮位的勝利號已沒有什麼故事了。故事都發生在旁邊正在翻沉的戰船和救生船上。宏偉的勝利號與悲慘的法國沉船、救生船構成鮮明對比。一只絕望的手伸出水面,最後的呼喊被壓在了海裡,英格蘭的旗幟掉到海面上。透納沒有表現勝利的喜悅,而是直面戰爭的悲壯,它是這場戰役的主旋律,也是這幅畫的主題。恰如當年英格蘭海軍通信兵回國報告的那樣,“我們打了個大勝仗,但是納爾遜將軍戰死了”。
1805 年 10 月 21 日,在惡劣天氣的掩護下,法、西聯合艦隊逃出了英格蘭海軍包圍的港口,納爾遜率艦隊追擊,他命令旗艦勝利號打出旗語:“英格蘭期待我們,人人盡職盡責。”他自己寫好了遺書,穿上佩戴勛章的禮服,登上甲板指揮作戰。
法、西聯合艦隊有戰艦 33 艘,納爾遜有戰艦 27 艘。納爾遜又一次采用他已熟練掌握的戰術 — 拋棄戰列線,用迅猛的遊擊穿插把敵人的戰列線攔腰斬斷。納爾遜的艦隊一開始便集中火力猛轟維爾納夫的倍申達利旗艦,開戰數小時後,倍申達利旗艦已完全癱瘓,法、西艦隊秩序大亂。在激戰中,法國勇敢號上的狙擊手發現了穿將軍禮服的納爾遜,一槍將他打倒在甲板上。納爾遜在痛苦中硬撐了三個小時,終於聽到了勝利的消息 — 法、西聯合艦隊有 12 艘被俘,8 艘被摧毀,13 艘逃跑,打死敵人4000 多人,聯合艦隊司令維爾納夫被生擒,英格蘭艦隊幾乎沒有損失。
“海權之父” — 美國的馬漢(Mahan)先生,曾用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概括了這場戰爭:“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的失敗者,並非法國艦隊司令維爾納夫,而是拿破侖;獲勝的不單是納爾遜,而是被挽救的英格蘭。”這話說得太有海權意味了,它挑明了以法國為代表的陸上霸權,正敗給以英格蘭為代表的新興海上霸權。這一仗,標志著“陸權時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而“海權時代”通過大航海的多種海上紛爭,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6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