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滿意的密碼:成城石井的創業策略(簡體書)
滿額折

滿意的密碼:成城石井的創業策略(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家開在成城街上的子承父業的小商店,在“第二代傳人”石井良明的手上完成了逆襲,成為孕育“成城石井”品牌的發端。超市零售的時代浪潮襲來,石井良明憑借其敏銳的商業嗅覺和洞察力,以及早期在傳統零售業中積累的經驗,逐漸明晰其自身品牌立身和發展壯大的核心理念:提供讓顧客滿意的商品。從開設第一家店到最後發展壯大至三十二家,成城石井堅持提供優質的商品,不斷為注重生活質量的顧客提供了生活之便。石井良明先生將自己的創業經歷濃縮為六個章節來為創業在路上的年輕人指點迷津,揭露零售業的秘密。

作者簡介

石井 良明 (ISHI YOSHIAKI)

1964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商學部,直接入職自家經營的石井食料品店。1973年,繼其父之後接任社長。1976年,將公司名稱變更為“成城石井”,開啟了成城石井以超市的形式進行營業的新時代。上任後領*業界,相繼推出了多種新型商業形式,例如開創了半成品熟菜業務、深夜營業模式、直接進口葡萄酒、開發地下商場、開設車站內店鋪等新戰略。2004年,卸任成城石井董事長一職。

目前任職多家公司的外部董事,另外,還作為“Mentor 三田會獎學金”(メンター三田會奨學金)的代表人物,熱心於支持創業家的事業活動。


名人/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曾有一位英國新聞記者說道:“成城石井就是超市界的路易威登。”眾所周知,路易威登是一個享譽世界的時尚品牌,自1854年成立以來,內部工匠以精湛的技藝將質量上乘的皮質制作成質量卓越的皮包,源源不斷地向全世界的顧客提供各式各樣種類繁多的商品。同樣,在食品行業,當人們提到成城石井,便會想到這是一家“無論何時,店裡的東西永遠都是那麼好吃,絕對不會辜負顧客信任”的超市。

前言曾有一位英國新聞記者說道:“成城石井就是超市界的路易威登。”眾所周知,路易威登是一個享譽世界的時尚品牌,自1854年成立以來,內部工匠以精湛的技藝將質量上乘的皮質制作成質量卓越的皮包,源源不斷地向全世界的顧客提供各式各樣、種類繁多的商品。同樣,在食品行業,當人們提到成城石井,便會想到這是一家“無論何時,店裡的東西永遠都是那麼好吃,絕對不會辜負顧客信任”的超市。

作為一個品牌,成城石井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讚賞,但是說實話,我的初衷並不是非要把它打造成一個品牌不可。比起費盡心思打造品牌,我自己有更看重的方面。說得更確切一些,我們發自內心地為顧客考慮,為使顧客滿意做了很多努力,從而受到顧客的青睞,日積月累,一步步樹立起了成城石井的口碑,最終建立起了成城石井這個品牌。起初,成城石井只是一個開在東京的一條叫作“成城”的小商店街上的小賣店。由於時代在改變,我們也順勢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嘗試和創新,並在這些嘗試和創新中不斷成長。在我們的心中,每一件商品都是我們獻給客人的禮物,因此我們在包裝上也下了一番工夫。在這條小小的街上,當人們看到成城石井的包裝,甚至比手裡拎著從高級百貨店裡買來的東西還要開心。正是因為這麼多年來受到了那麼多顧客的支持與好評,成城石井才能作為一個供應高質量商品的超市品牌為大家所知。

對於我們這些生意人來說,樹立品牌的的確確會對銷量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我知道有很多企業一直在摸索如何建立起一個響亮的品牌,並成功打進市場,但是這絕非容易之事。他們想盡了各種辦法,花費巨大的預算,請有名的廣告代理商或者營銷公司來推廣,但是以失敗告終的例子仍然比比皆是。

我認為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根本沒有搞清楚品牌的誕生究竟取決於誰。在我看來,品牌是建立在良好口碑之上的。一個品牌的好壞,取決於顧客對它的評價,所以如果只是單純靠做廣告或宣傳這些表面功夫的話,即使做得再漂亮,都不會達到期望中的效果。消費者每天都被動接受著“好厲害啊”“這個真好吃啊”之類的廣告語,甚至聽到耳朵起繭。但是如果消費者並沒能切實感受到這種“好”,那麼這些商家也只是一廂情願自說自話而已。只有當顧客對某個商家商品的質量和服務有了高度正面的評價,對企業和服務產生信賴時,一個優秀的品牌才會誕生。

說到這裡,我就想講一下成城石井這個品牌是如何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當然,這其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要素,但說到底,我認為重點在於我們始終都在提供讓消費者滿意的商品。與此同時,我們也始終懷著控制價格的理念,致力於向顧客提供質量優良、價格親民的商品,並進行了無數次的努力,最終才建立起成城石井這個品牌。

目前,超市界存在許多問題。近年來,日本的大環境是少子高齡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喜好發生變化,以及業內競爭日漸激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市場整體呈現出飽和的狀態。然而在這種環境下,卻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產品的數量而不重視質量,為了追求規模效益不斷進行企業的合並和重組。因此,首當其衝淘汰的就是那些在產品種類方面獨樹一幟的店,還有那些富有地區特色的小規模連鎖店。看著它們逐漸消失,我感到既惋惜又心痛。商品統一化的進程導致了包括大型超市在內的整個超市界踏入窘境,喪失了前進的方向。這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狀況。

正是由於我們處在這樣的時代,我才考慮到要把我在成城石井創立之初的一些想法,成城石井的發展歷程,等等,整理並匯總在這本書中。

我在擔任成城石井社長的那些日子裡,固執地認為身為經營者,要多放眼於未來,為未來的業務做準備,為此經常忙得不可開交。我那時認為不應該把時間花在考慮過去的事情上,因此,一直都沒有機會來談一談對於以往經營的看法。但是,現如今我已退居二線,回頭看看過去的經歷,感慨頗多。我謹希望我這幾十年的經歷和見解能夠為奮斗中的業內人士帶來一點點幫助,為超市業界注入一絲活力。

在這本書中,我打算講的是至少10年以前的經營。不過,現在的技術革新實在是太快了,經營方法和市場環境甚至法律法規都和之前大不相同,使得我有點擔心這本書的內容是否與時代脫節。然而我相信,即使時代在變,經營的原點始終都不會變。所謂經營的原點,在我看來就是如何獲取有效信息並且如何將它們轉變為價值。我認為這是商業買賣中最重要的事情。從我踏上這一行直到退休期間,雖然積累了許多經驗,然而我認為這一點就是眾多經驗的根本。在本書中,我想回顧成城石井這個品牌超市一路走來的歷程,同時,也想重新審視成城石井的經營原點,為大家講述成城石井的故事。



株式會社成城石井 創始人 石井良明

2016年4月


目次

序章


第一章?成城石井的歷史 /001?

1. 起源於石井食料品店 /002

2. 在石井食料品店的實踐為成城石井的誕生埋下了種子 /004

3. 邁向超市時代 /008

4. 三件大事,把夢想照進現實 /009

5. 成城石井的誕生 /011

6. 第一家店的布局 /012

7. 低價出售葡萄酒和進口酒 /014

8. 在商品布局上下功夫 /015

9. 1號店的開業 /016

10. 辦公計算機的引入 /018

11. POS系統的引入 /019

12. 因為習慣所以選擇 /020

13. 魚部門的設立 /021

14. 家常熟菜的引入 /024

15. 延長營業時間 /028

16. 直接進口葡萄酒 /029

17. 12年後開了第二家店 /030

18. 超市後院的衛星化 /031

19. 開拓車站內市場 /033

20. 全世界最高級的酒水賣場 /036

21. 為“地下賣場”熱潮推波助瀾 /038

22. 最後的超市店鋪 /040

23. 與餐飲店的關係 /041

24. 引退 /043


第二章?成城石井的理念 /045

1. 鞏固最初的理念 /046

2. 與其競爭不如共生 /048

3. 專賣店的集合體 /050

4. 高性價比 /052

5. 件件都是拿得出手的禮物 /054

6. 發現好商品,大量出售 /054

7. 不一定要自己宣傳 /056

8. 把所有商品都變成嗜好品 /057

9. 得到專業人士的支持 /059

10. 把信息轉化成價值 /060

11. 一個不講究的成城石井 /062

12. 贏得女性顧客的芳心 /062

第三章?成城石井的商品戰略 /065

1. 選擇成城石井的理由 /066

2. 采購要活用買參權 /067

3. 去遠方尋找商品 /069

4. 北海道之行 /070

5. 大阪之行 /072

6. 京都之行 /073

7. 如何在沙土中發現金子 /074

8. 要求員工“看過再買” /075

9. 商品的決定權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 /076

10. PB商品的開發 /077

11. 安全又美味的香腸 /079

12. 熱銷商品更要PB化 /080

13. 葡萄酒的進口 /082

14. 法國葡萄酒的世界 /084

15. 參加葡萄酒期貨交易 /085

16. 邀請戶冢昭先生做顧問 /086

17. 打造特殊倉庫 /088

18. “剛剛釀好的葡萄酒,要不要嘗嘗呢?” /090

19. 商品的擺放不能給顧客帶來壓力 /091

20. 可以讀懂顧客心理的店鋪布局 /092

21. 布局可以變得更自由 /093

第四章?成城石井的經營戰略 /095

1. 成城石井的經營組織 /096

2. 管理部和營業部是互補關係 /097

3. 數據說明一切 /098

4. 部門之間的雙向關係性 /098

5. 人事部 /099

6. 財務部 /099

7. 營業部 /100

8. 營業組織 /101

9. 社長兼任營業部長 /101

10. 批發組織 /102

11. 董事會 /104

12. 開店戰略 /105

13. 不做目標預算 /106

14. 不使用ABC分析 /108

15. 品類管理 /108

16. 批發業務可以發揮信息力量 /111

17. 專門設立進口的公司 /112

18. 東京歐洲貿易公司 /114

19. 關於自主進口的一點小建議 /117

20. 善用匯兌管理,也能創造利潤 /117

第五章?成城石井的人事戰略 /119

1. 員工的錄用 /120

2. 入社第一年的員工培訓 /122

3. 創造能夠提高專業知識的學習環境 /123

4. 打造專業的收銀團隊 /124

5. 薪資體系和評價標準 /126

6. 重視每一名員工 /128

7. 借助一流專家的力量 /130


第六章?超市的未來 /135

1. 人口減少與目標客戶群 /136

2. 多樣化背景下的新理念 /138

3. 追求的是個性 /139

4. 專賣店的抬頭 /140

5. 模仿亦是一種權宜之計 /141

6. 徹底做好數據分析才是立足之本 /143

7. 無論何時都要保持現場感覺 /145

8. 要做流行的制造者 /148

9. 如果迷茫,就選最難的路 /151

終 章 /155

年 譜 /159





書摘/試閱

打開世界地圖,在中國的東北方向有個由一連串大小迥異的島嶼構成的國家,它既是我們兩千餘載的近鄰,又是一百來年的宿敵。


一、 中國如何看日本

倘若有興趣上網搜索一下古今中外要人對日本的評價,會發現如下信息:


大清康熙皇帝曰:“倭子國,最是反復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

法國孟德斯鳩云:“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變態的。在歐洲人看來,日本是一個血腥變態、嗜殺成性的民族。日本人頑固不化、任性作為、剛愎自用、愚昧無知,對上級奴顏婢膝,對下級兇狠殘暴。日本人動不動就殺人,動不動就自殺。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更不把別人的生命放在心上。所以,日本充滿了混亂和仇殺。”

法國戴高樂總統謂:“日本,這是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這個民族非常勢利,其瘋狂嗜血程度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吸血鬼德庫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點,喉管立即會被咬破,毫無生還可能。”

美國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稱:“日本民族是有史以來我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

巨富約翰?D?洛克菲勒說:“日本人除了復制別國科技外一事無成,它何曾獨立為世界文明作過貢獻?充其量只是個工匠型的二流民族而已。”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6年5月3日報道,公益財團法人新聞通信調查會對外公布其在美國、中國、韓國、英國、法國及泰國共6個國家所實施的“有關日本媒體輿論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受訪者對日本的負面和正面看法分別為90%和5%。

每逢“九一八”“七七”等中國的國恥日、紀念日,以及中日兩國因釣魚島問題發生糾紛時,大批中國民眾會異常激憤地在網上對日本口誅筆伐。

不言而喻,中國人民在與日本的戰火中備受戕害。戰後,中日兩國在20世紀70年代恢復邦交後,曾一度建立起相當密切的交往合作關係。遺憾的是,兩國關係近年來發生逆轉,持續低迷。

從我們的歷史記憶和現實視野中,對於這個國土窄小但具有能量的國家,似應注意到這樣兩個側面:

一面,因為與清、俄兩回格斗,自戰勝而狂,悍然撕咬亞洲各國,並在整個世界恣肆掀動腥風血雨,四鄰皆成深仇大恨。

一面,由於吞虎吞象,一朝摧折,緣戰敗而強,決然革新體制結構,激勵全體國民迅捷復興社會經濟,一躍而為經濟強國。

對於日本這個中國長久的近鄰和曾經的宿敵,我們理應格外關注和深入研究。要注意的是,日本絕不是能用唾沫淹之的“蕞爾小國”。

知己知彼不僅是戰場、商場斗爭的必要條件,也是人際、國際交往的基本前提。事實上,迄今為止,我們對這個國家的認知,似可以一言蔽之: 眼中茫昧,夢裡依稀。

眾所周知,中國知有日本乃始於《山海經》,以後歷代正史大多設有日本傳記;至明清,敘述稍詳。但所有這些著錄,都不免停滯在淺表層面。恰如陳舜臣先生所言:“過去中國人了解日本,主要是從旅行者、九州古代政權的使者等那裡聽來的,不論是關於理論還是關於現實,都是很遙遠、很樸素的傳聞。”

直至近現代,自黃遵憲的《日本國志》、戴季陶的《日本論》、王蕓生的《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蔣百裡的《日本人: 一個外國人的研究》等寥若晨星的專著問世,才開始改變中國人對日本“知其一不知其二,見其外不識其內”的粗略認知。

作為戊戌變法重要參與者的黃遵憲,堪稱高度關注、系統研究日本的中華第一人。他就任駐日參贊官期間,親見明治維新通過一系列制度改革而致日本神速富強的事實,“乃信其改從西法,革故取新,卓然能自樹立”。因此,黃遵憲花費八九年時間,精心編寫了以介紹制度為主的《日本國志》,以“質之當世士夫之留心時務者”,糾正國人對日本的模糊觀感。

他所寫的《日本國志》共40卷、50餘萬字,分“國統”“鄰交”“天文”“地理”“職官”“食貨”“兵”“刑法”“學術”“禮俗”“物產”“工藝”等十二志,書中對明治維新的相關內容記述頗詳。全書除“國統”“職官”“鄰交”“學術”等志略述古代內容外,其餘八志全部記載明治維新歷史。書中以“外史氏日”的方式來闡述黃遵憲自己對這場變革的研判,且推及中國。

但因清廷高層顢頇,黃遵憲《日本國志》一書的出版擱置十年之久,迨至甲午戰敗才得以問世。梁啟超因之甚為痛惜,認為倘《日本國志》能及時出版,就不至“令中國人寡知日本,不鑒,不備,不患,不悚,以至今日也”。

此書甫一出版,洛陽紙貴,廣受熱捧,在戊戌變法時期對光緒皇帝及朝野維新人士影響甚巨,一時間引發了學習日本的思潮;不少人甚至倡言聘用伊藤博文擔任朝廷改革顧問,貴州舉人傅夔幹脆奏請“留伊藤為相,以行新政”。

後來,盡管發生了戊戌政變,以慈禧為核心的清朝統治集團對於明治維新的興致卻不稍衰減。1905年,為緩解統治危機,清廷想效仿君主立憲,派出兩個高級代表團,分別前往歐美和日本等國考察政治,立憲派重要代表、鎮國公愛新覺羅?載澤率團親赴日本考察立憲制度。直到清朝結束統治,這波高潮才漸消退。

十幾年後,留學、旅居日本多年的戴季陶認為“鑒於中國人對於日本,總抱著一個‘我們是文化的先進國’的歷史心理”,所以“對於日本的社會,觀察錯誤和判斷錯誤,很普遍的”。他警醒國人:“你們試跑到日本書店裡去看,日本所做關於中國的書籍有多少?哲學、文學、藝術、政治、經濟、社會、地理、歷史各種方面,分門別類的,有幾千種。每一個月雜志上所登載講‘中國問題’的文章,有幾百篇。參謀部、陸軍省、海軍軍令部、海軍省、農商務省、外務省、各團體各公司派來中國長駐調查或是旅行視察的人員,每年有幾千個。單是近年出版的中國叢書,每冊在五百頁以上,每部在十冊以上的,總有好幾種;一千頁以上的大著,也有百餘卷。‘中國’這個題目,日本人也不曉得放在解剖臺上解剖了幾千百次,裝在試驗管裡化驗了幾千百次。”他嗟吁:“我們中國人卻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對,再不肯做研究工夫。”戴季陶為此奮筆撰成《日本論》,從宏觀角度揭示日本的文化傳統與社會性格,並從具體的神學理論、軍政大佬個性、外交關係事件等微觀角度進行剖析。

1937年8月,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學家蔣百裡撰寫了《日本人: 一個外國人的研究》,嚴厲批判日本民族是“一個原來缺少內省能力、缺少臨時應用能力的急性的民族”“原是崇拜外國人的”,但也認可其“很能研究外國情形。有許多秘密的知識,比外國人自己還豐富”,最後引用一位德國長者的告誡“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

由此以降,斗轉星移,相似成果,不復見矣。

近年來,雖有中國學者文人撰寫若幹介紹、研究日本的著述,但仍顯管窺蠡測之陋、鳳毛麟角之稀。


二、 其他國家如何看日本

至今,對日本研究最為透徹的國家首推美國,其中有兩位專家影響最大,即露絲?本尼迪克特和埃德溫?賴肖爾。

第二次世界大戰臨近尾聲時,為制定對日最後決策,美國政府動員各方專家研究日本,提供資料和意見,其中包括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她根據文化類型理論,運用文化人類學方法,把戰時拘禁在美國的日本人作為調查物件,同時參閱大量書刊和日本的文學、電影,完成報告。其結論是:日本政府會投降;美國不能直接統治日本;要保存並利用日本原有的行政機構。1946年,她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取名《菊與刀》,向世界全方位介紹日本的歷史、文化、民俗、宗教和制度,旨在“為了對付敵人的行動,我們必須要理解敵人的行為”“我們必須努力弄清日本人的思想、感情的脈絡以及縱貫這些脈絡之中的特點和規律,了解他們在思維和行動的背後所隱藏的強制力”。

接著,長期批評美國政府對亞洲文化特別是日本文化陷於無知泥淖的學者賴肖爾連續發表學術著作,不時舉辦教育講座,以促進美國對日本文化的了解。後來,約翰?肯尼迪總統任命他為駐日大使。賴氏在任期內獲得了巨大成功,有效增進了美日兩國的關係。

賴肖爾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同費正清合著的《東亞: 偉大的傳統》(1960年),以及《日本: 一個民族的故事》(1970年)、《日本人》(1977年)和《1907—1982年的日本社會》(1982年)等。

在這些研究者眼中,日本人和日本文化具有相當的獨特性。

一方面,“日本人圍繞著禪宗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審美觀點,這些思想觀念成為日本文化的永恒因素。日本人認為纖細、簡單、自然乃至畸形怪狀,比龐大、壯觀、造作和整齊劃一珍貴”;另一方面,“日本人生性極其好斗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倔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布,忠貞而又易於叛變,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他們十分介意別人對自己的行為的觀感,但當別人對其劣跡毫無所知時,又會被罪惡所征服。他們的軍隊受到徹底的訓練,卻又具有反抗性。”

具體而言,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1. 文化素質方面

(1) 善於學習

“他們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性,而且還顯示出他們確實是一個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民族”;他們“一貫重視非物質資源”“善於吸取別國的先進技術和文化”。

(2) 崇尚教育

日本人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基礎教育,從而確立了牢固的民族國家和高等教育的基礎;“是世界上受到最優秀教育的民族”。

(3) 遵從集體

日本人具有酷愛成群結隊的天性,“集團主義是日本民族的性格特征”;他們“建立了對於小團體和整個國家都非常珍貴的團結。日本企業的成功極為依賴這種團結,而集體意識是日本民族力量的核心”。

為了使團體制度成功地運轉,日本人認為應該明智地避免公開對抗。為避免衝突並維護集體團結,日本人廣泛運用中間調停的辦法,“盡量減少直接競爭的做法貫穿於日本人的全部生活”。所以他們不喜歡打官司,寧願接受仲裁和妥協,“訴諸法庭是走投無路的辦法”。

(4) 重視等級

日本人認為等級制度是天經地義的,身份地位舉足輕重,但是階級意識和實際的階級差別極其單薄和微弱。他們對等級制的信賴是基於對個人與他人以及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所持的整體觀念,但並非無條件地承認等級制的優越,習慣運用一些明確的手段以調節制度,使之不致破壞公認的常規。

在家庭以及人際關係中,年齡、輩分、性別、階級決定著適當的行為。在政治、宗教、軍隊、產業等各個領域都有十分周到的等級劃分,無論是上層還是下層,一旦逾越其特權範圍,必將招致懲罰,充分體現了“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信條。

同樣,日本人在看待國際關係的全部問題時,也都帶著等級制的觀念。

(5) 講求修養

日本式的教養要求任何動作都要文靜,每一句言辭都要符合禮貌。自我修養的概念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培養能力,另一類則不僅培養能力,而且要求更高,日語稱之為“圓熟”,是指在意志與行動之間“毫無障礙,纖發悉除”的體驗,它使人們能夠最有效地應付任何局面,用力不多不少,恰如其分,能使人控制恣意妄為的自我,不躁不亂,無論是遇到外來的人身危險還是內心的激動,都不會失去鎮定。

在日本,孩子要在家裡學習禮儀並細致地觀察禮儀。母親背著嬰兒時就要用手摁下嬰兒的頭,教其懂禮節。幼兒搖搖晃晃會走路時,要學的第一課就是尊敬父兄。妻子要給丈夫鞠躬,孩子要給父親鞠躬,弟弟要給哥哥鞠躬;女孩子則不論年齡大小,都要向哥哥和弟弟鞠躬。

(6) 通達應變

“日本已經證明自己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能適應快速的有目的的變化的民族”,對於變化著的外部局勢的反應極其敏銳,能迅疾判斷形勢,把握時機,迎接挑戰;“一旦他們選擇了一條路就會全力以赴,如果失敗了,就順理成章地選擇另一條路”,他們認為采取了某個行動方針卻未能實現目標,就會把它當作失敗的主張加以拋棄。

2. 道德素質方面

日本人的人生觀表現在他們的“忠、孝、情義、仁、人情”等德行規定之中。他們認為,“人的義務的整體”就像在地圖上劃分勢力範圍一樣分成若幹領域。用他們的話來說,人生是由“忠的世界”“孝的世界”“情義的世界”“仁的世界”“人情的世界”及其他許多“世界”組成的。

(1) 忠君守法

日本人“忠”的物件轉向具體的人,且特指天皇本人。從喪葬到納稅,稅吏、警察、地方征兵官員都是臣民盡忠的中介。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時,日本人的“忠”向全世界展示了。在天皇尚未宣布投降之前,反對者們圍住皇宮,試圖阻止停戰詔書的宣布;但詔書一旦宣布,他們就全都服從了。

(2) 行孝敬祖

日本的“孝道”只局限於家庭內部,充其量只包括父親、祖父,以及伯父、伯祖父及其後裔,其含義就是在這個集團中,每個人應當確定與自己的輩分、性別、年齡相適應的地位。孝道是必須履行的義務,其中甚至包括寬待父母的惡行或失德。

日本人的祖先崇拜只限於記憶中的祖先。祖先墓碑上的文字每年都要見新,若是已無記憶的祖先,其墓碑就無人過問,家裡佛龕上也沒有他們的靈位。日本人注重的,是現時現地。

(3) 重義推誠

“在日本,‘義’是靠承認一個人在互欠恩情這張巨網中的適當地位來維持的,這張網既包括其祖先,也包括其同代人。”

日本人對老師、主人負有特殊之義,因為他們都是幫助自己成長的人,對自己有恩,所以將來也可能在老師、主人等有困難時答應他們的請求,或對他們身後的親屬給予特別照顧。人們必須不遺餘力地履行這種義務,而且這種恩情並不隨著時間流逝而減輕,甚至時間越久,恩情越重,形成一種“利息”。所以日本人不喜歡隨便受恩而背上人情債。

在日本,自尊心是與報答施恩者聯系在一起的,人們把不能報恩的人視為“人格破產”之人。

在道德方面,日本人強調“誠”,它“是指熱誠地遵循日本道德律和日本精神所指示的人生道路”。“誠”這個詞經常用來贊揚不追逐私利的人,也經常被用來頌揚不感情用事的人。

(4) 知恥自律

日本人把羞恥感納入道德體系之中。不遵守明確規定的各種善行標志,不能平衡各種義務,或者不能預見偶然性的失誤,都是恥辱。他們認為,知恥為德行之本,任何人都須注意社會對自己行動的評價。他們須推測別人會作出何種判斷,並針對別人的判斷調整行為,其“共同特點是以操行毫無缺陷而自傲”。

他們熱衷於自律和磨練毅力;日本人說的“自重”,意思是自我慎重,自重也常常意味著克制。

再有,面對無法完成的復仇目標,日本人往往會傾向於毀滅自己,以“保證尊嚴和榮譽不被踐踏”。

(5) 適情享樂

他們追求享樂,尊重享樂,但享樂又必須恰如其分,不能侵入“人生重大事務”,不能把享樂當作嚴肅的生活方式而縱情沉溺。他們把屬於妻子的範圍和屬於性享樂的範圍劃得涇渭分明,兩個範圍都很公開、坦率。

3.心理素質方面

(1) 感情深沉

他們盡可能地掩藏自己的感情,無論喜怒哀樂,都盡量對人笑臉相迎。

(2) 堅韌不拔

日本人既有一種宿命論的思想,承認自然界可怕的威懾力量,也有一種堅強的毅力,在災難發生後重振旗鼓、發憤圖強。一個由自制自律而又意志堅強的個人組成的社會能產生一種動力,據此可以解釋這個民族所展現出的奮斗精神和雄心壯志。

(3) 冒險挑戰

他們崇尚武力,熱情洋溢,激動好斗,骨子裡帶有天然的侵略性。

(4) 謹小慎微

日本文化反復向人們的心靈深處灌輸謹小慎微,輕易不結交新朋友;但一旦成為朋友,友誼也能牢固地保持下去。

日本人的精神高度緊張,唯恐失敗,唯恐自己付出巨大犧牲後從事的工作仍不免遭人輕視。他們有時會爆發積憤,表現為極端的攻擊行動。

4. 勞動素質方面

他們勤奮工作,能充分地利用每一平方英尺的可耕地,絕不浪費一點點土地。

5. 身體素質方面

他們很重視鍛煉,其傳統包括最嚴酷的冷水浴。這種習慣往往被稱作“寒稽古”(冬練)或稱“水垢離”(用冷水洗身鍛煉)。

至20世紀80年代,日本已成為世界上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

綜上所述,日本民族實在是個具有諸多特色的民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