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中古禮律綜論續編:禮教與法制
滿額折

中國中古禮律綜論續編:禮教與法制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00 元
優惠價
9557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3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序言〉指出「情理平恕」是禮律的精義,也是法文化的核心價值所在。〈禮教篇〉各章,強調傳統的公私教育制度,不只從事教學,更重視教育活動中的學禮,書院教育以及貢舉考試過程亦然。其意義在於提示知識教育之外,更重視人格教育與文化傳承。〈法制篇〉各章,除論述中古時期的律令制度,致力於實現政治法制化外,亦兼論「唐宋變革」在法制上的意義,尤其著重於禮與敕對律令制度所產生的作用及其影響。

作者簡介

高明士

1940年生於臺灣臺中清水

現 職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學 歷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
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經 歷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任
臺灣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任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韓國漢城大學國史學科研究教授
著 作
.《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2003)
.《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2004)
.《中國中古的教育與學禮》(2005)
.《中國中古政治的探索》(2006)
.《東亞傳統教育與法文化》(2007)
.《律令法與天下法》(2012)
.《中國中古禮律綜論――法文化的定型》(2014)
等十幾種。
主 編
.《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1999)
.《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二冊(2003)
.《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2003)
.《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全二冊(2005)
.《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研究》全二冊(2005)
.《中國法制史叢書》全十冊(2005-2012)
.《唐律與國家秩序》(2013)
.《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2014)
.《天聖令譯註》(2017)
等二十幾種。
論文百數十篇。

目次

作者簡介

序 言 傳統法文化核心價值芻議──情理平恕的實踐/1

導 論 律令與禮刑的關係/13

禮教篇

第一章 論隋唐學禮中的鄉飲酒禮
 前 言/43
 第一節 隋唐鄉飲酒禮的建制過程/46
一、隋代的鄉飲酒禮/46
二、唐代的鄉飲酒禮/48
 第二節 鄉飲酒禮的內容/55
一、實施的對象與地點/55
二、行禮的時間/58
三、實施的禮儀/64
 結 語/66

第二章 謁聖禮、謁聖試與下馬碑──東亞科舉與聖域的另一章
 前 言/69
 第一節 聖域與下馬碑/70
 第二節 謁廟(聖)禮/84
一、詔書的繫年問題/85
二、所謂「諸州鄉貢明經、進士見訖」/86
三、「學官為之開講,質問其義」/87
 第三節 謁聖試/89
一、關於太宗十四年(1414)的親試(別試)/90
二、關於「謁聖」試名稱的成立/91
 結 語/95

第三章 書院祭祀空間的教育作用
 前 言──問題所在/99
 第一節「廟學」制度的成立/101
一、「學禮」與教學/101
二、「學」與「廟學」/102
 第二節 書院祭祀空間的成立及其作用/104
一、書院祭祀空間的成立/104
二、供祀的教育作用/107
 結 語──批判與繼承書院教育傳統/111

第四章 常鴻墓誌與隋代賓貢科
 前 言:關於「賓貢科」研究/113
 第一節 隋常鴻墓誌所見家世背景/116
一、父、祖為中層官僚/116
二、常基參與建唐有功/118
 第二節 常鴻登隋代「賓貢」甲科/119
 結 語/121

法制篇

第五章 再論禮律──以「失禮入刑」為例
 前 言/125
 第一節 禮的秩序:納禮入律令/127
一、禮律建國/127
二、律令與禮/130
 第二節 《新唐書》禮律說的檢討/132
一、「禮樂為虛名」如何理解?/133
二、何謂「刑書」?/133
 第三節 失禮入刑舉隅/137
一、家:以家長、尊長的角色為例/138
二、學:以師生關係為例/143
三、國:以君臣關係為例/164
 結 語/168

第六章 從軍禮論隋唐皇帝親征
 前 言──軍禮的成立/173
 第一節 從軍禮論隋煬帝親征高麗/179
一、隋朝軍禮源流/189
二、祭諸馬神、禡於所征之地/190
三、祀天之禮:帝服大裘冕到?冕之演變/191
四、軷 祭/197
五、所謂剛日/198
六、關於纂嚴/198
七、其 他/198
 第二節 從軍禮論唐太宗親征高麗/199
 結 語──從軍禮論失禮入刑的意義/211

第七章 唐代的身分制社會
 前言:身分、身分法、身分制/221
 第一節 政治身分的等差秩序/225
 第二節 社會身分的等差秩序/234
 第三節 身分差序的源流:禮/238
 結 語/242
 附 記/243

第八章 唐代的籍年與貌定
 前 言/245
 第一節 從《名例律》五十五條說起/246
 第二節 貌閱實例/251
一、敦煌吐魯番文書所見貌閱實例/251
二、《法例》書所見的實例/254
 結 語/257

第九章 敕禮與律令位階問題探討──兼論「唐宋變革」在法制的意義
 前 言/259
 第一節 禮與律令制度/260
一、何謂律令制度/260
二、納禮入律令/265
三、違禮令依律處罰/268
四、禮律令衝突之解決/270
 第二節 敕與律令制度──從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280
一、唐宋律令制度的演變/281
二、以敕改律/300
三、以敕改令/309
 結 語/322

結 論/325

附 錄
一、東亞科舉與教育史研究的交融──高明士先生訪談錄/劉海峰/327
二、法史經驗談:研究方法與法學教育──高明士先生訪問錄/舒 硯/337
三、禮者天地之序──評吳麗娛主編《禮與中國古代社會》/353

原刊論文目錄/383

後 記/385

索 引
 人名索引/387
 名詞索引/39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57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