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被拒絕症候群(上)
滿額折

被拒絕症候群(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70 元
優惠價
9015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7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本書中,吉普森夫婦從上帝的眼,並藉著實際的個人經歷,將「被拒絕」這個切合時代需求、且重要的問題,豐富地表明出來。透過本書,您將可瞭解到這個導致人格顛倒的疾病之成因、症狀及其治療方法。相信經由本書中的個案研究,將有助於您更深地認識這些在絕望中、受捆綁之人所經歷的痛楚,及他們在接受上帝之後所獲得的自由。
本書針對「被拒絕」之問題所作如此明確之探討,是所有從事心靈治療者不可或缺的必讀之作。而本書的出版亦為各界長期以來殷切企盼之結果,相信必有許多人要從中得著極大的幫助。
但願主耶穌所說的「更豐盛的生命」能成為本書帶給您的另一項祝福。

序言

經由許多心理學家、醫生、及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協助,使人類的許多痛苦得到紓解,作者為此而感謝神。
雖然作者沒有上述專業訓練的基礎,但經由聖經的觀點,亦找到了人類行為問題的起因及解決之道,他也經歷了上帝釋放及改造人類生命的能力。
但是與此三方面的專業人士協力面對問題,也是一個特別的恩典,在此過程中,我們看見上帝在不同層面均有其智慧的顯明。
靈裏治療家則完全倚賴這位神聖的導師的啟示與智慧,在他面對問題者的複雜症狀時。
若沒有祂的深切了解和體恤,與其醫治及釋放的大能,生命就無法從邪靈中被釋放、醫治,並回復耶穌基督的榮耀。

這本書也是出於一位親身經歷者的觀點,作者本身即在被拒絕的控制中多年之後,才獲得自由,所以書中內容多是基於親身的經驗。
如同前兩本書一般,雖然我的愛妻斐兒並沒參與本書的寫作,然而,由於上帝已經將合一給了我們,因此,她對本書的審閱與建議,已經佔了極重要的角色。

諾爾‧吉普森(Noel Gubson)

目次

目錄

出版序
序 言
前 言

第一部份 :「被拒絕」是如何發生的?它對我們的影響如何?
一 沒有人想要經歷被拒絕,但是我們大部份的人或曾經歷,或仍深受其害
二 回顧被拒絕的根源
三 被拒絕的症狀
四 被拒絕會在不可預期中發生,無限期地滯留,並且不情願地離開
五 被拒絕者的自我療方 

第二部份:被拒絕有可能打開邪惡之門 
六 被拒絕可能導致暴力──甚至謀殺
七 被拒絕與洋蔥症候群有許多相同之處
八 地下室症候群
九 誰需要父母?
十 只活在同性社會中的人及被拒絕症候群的同性戀者

書摘/試閱


誰需要父母?

當琴恩(June)四歲時,她的父親得了髓膜炎,並且病入膏肓,以致她的母親必須隨侍在側,琴恩因此不能見到父親也無法與母親親近,祗剩下八歲的姊姊來照顧她。因此這個四歲的小女孩便拒絕父母,並且開始生活在她自己的幻想世界,而且情形每況愈下。
在《讓我們的孩子脫離惡者》(橄欖)一書中,特別提到孩子在子宮中被拒絕的經驗,以及難產的嬰孩,或在幼年發生重大事件。在本章我們要討論一些在發展期拒絕父母的孩子,對他們成年後的影響。

幼年被父母拒絕會掀開製造問題的潘朵拉箱

在希臘神話中「潘朵拉箱」中裝載著「希望」,但是若你太輕率地打開,所有的祝福就會溜走了,或是所有的疾病會降臨在人的身上︵見牛津字典︶。希臘神話很難適用於基督教教導,但是這個原則卻有異曲同工之妙。所有父母對於孩子的希望和期盼都有可能落空,或是如果孩子認為自己被父母拒絕了,就會產生許多生命轉變的困難和問題,取代了父母對他們的期望。不論這個「被拒絕的潘朵拉箱」是已經被打開了,或是被隱藏,或祗是幻想,結局都是一樣。很多人都承認他們在幼年時常被父母拒絕;有些父母是出於報復行為,有些祗是自我保護。但不論如何,這些被拒絕的感覺都會變成情緒的累積,相關聯的問題會一直累積下來,邪惡的種子也會因此發芽、結果。

琴恩描述了二個重點。她說當意識到被拒絕時,她開始主張自我獨立,並且醉心於學習音樂和網球,她的小提琴已經達到了第八級;但是當她的音樂老師及網球教練都自殺之後,她幾乎崩潰到想死。她很慎重地想過要自殺,也讀了很多心理方面的書,沈浸在抽象畫和搖滾樂中。她也讀了大量有關金字塔及幽浮的書,沈醉於昆蟲、蝙蝠、蛇和青蛙,她也遍訪博物館去看小動物。
琴恩有攻擊性及暴力傾向,常咒詛或說猥褻的話,正如一些專業人士,她是不輕易妥協的;她同時也很冷漠、被動、懶散及憂鬱。她每天自慰,想像和自己的父親發生關係,耽溺於醜陋的性活動,包括與邪靈的經驗。她感覺很痛苦,有潰爛的病,並且心中充滿恐懼。
當她二十歲時,我們為她作釋放禱告二個小時,耶穌完全釋放了她。在十六年渾渾噩噩的日子之後,她幼年期被拒絕的感情根源,及她單方面脫離父母的關係,完全被挪掉,她開始再次成為順服天父的小孩。
上帝的旨意,是要父母和孩子在互相尊敬的和諧氣氛下成為友伴,這就是「家庭」;當困難的環境使得家庭關係變形時,或是因生病、死亡、離婚而造成家庭關係破裂,受傷最深的都是孩子。父母的被拒絕通常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對小孩的影響卻是戲劇性並生命上的轉變。
上帝責備以色列人背叛祂並且拒絕祂;舊約先知以賽亞和耶利米都是以上帝控訴祂的百姓拒絕祂,以及百姓們不忠於上帝的心意為主。當耶利米的服事過去之後,他那一代也隨之消聲匿跡,土地被戰爭蹂躪,又被外邦人佔領。
上帝的話語非常清楚顯明。孩子與父母,以及上帝的孩子與天父,都應該順服。當應該用「愛之約」聯結在一起,並且孩子們應該順服。當一個孩子拒絕這種家庭關係,或是父母養育的過程及保護已失去功效,孩子便會拒絕父母;即使他們住在家中,他們也會設自己的範圍及目標。但是當他們這樣做時,他們卻不知道已把自己暴露在撒但面前。正如同一些會襲擊的野獸和小鳥,牠們會攻擊已受傷或沒有還擊能力的同類。同樣的,撒但也會攫取每一個落單的小孩。

有一些「地下室症候群」,也可應用為「讓我自己來」的症候群。其中包括:

1情緒不成熟

為了孩子的利益及安全,孩子們需要行為的約束。有些孩子在自己心裡聲稱他們已脫離了父母的管束而獨立,將會發現他們有很多實質或想像的情緒傷害,這些傷害會隨著時間日積月累,並且阻礙情緒的發展。有些人並沒有公開聲稱他們對父母的拒絕,但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當他們的態度及行為受到家人的責備及懲罰時,這些變得祗會增加他們被拒絕的感覺,並且更審慎自己所走的每一步。自我防禦的行為包括了生氣、譴責不公平、固執、不順服、情緒冷淡、驕傲及冷漠無情。

2「小心惡獸」

有些小孩、青少年,或成人會在自己的人格籠子外面貼上這個標示。他們祗想獨處;且會因自我防衛而攻擊;祗要有人說一句話,他就會長篇大論地演說;如果有人太過靠近他,他便會防禦性地咆哮。被父母拒絕者,通常會比一般情況的被拒絕者更多防衛或作唇舌攻擊。


3不要叫我小孩子,我已經長大了

如果一個十歲的小孩說這種話,你可能認為有點離譜,但是有些小孩真的這樣說,而且相信這是真的。通常這類的小孩,可能是拒絕他們的童年;當一個三歲的小孩說:「當我還是一個小女孩時丶丶」你就知道有些情況已經出了問題。
有些小孩會把學習目標設定在比他大的年輕人身上,或是使得他們自己顯得比自己實際年齡更成熟,因為他們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到達那個「水準」。

4我會證明我很好

我們已經在「防波堤│地下室」症候群中提過了教育的功用。正如同一些青少年及成人的特徵,他們拒絕父母的建議,或拒絕別人的贊同;他們會感覺把自己和別人的能力作比較;且因著強迫性觀念,他們有時會達到非常優異的學業表現,但是比較少建立情緒的成熟度。

5對超自然的訴求

超自然的經驗會使得一個小孩或青少年「有生氣」,這些孩子已經開始「掌管」自己的生活,這些錯誤的自我價值會得到一些「力量」的感覺,但是新的友情有時祗會產生更多麻煩。這種日益增長的害怕、幻想,及撒但無情的控制力,通常總要到無法抽身了才被察覺,祗有上帝才知道到底有多少巫師,是這些拒絕父母的孩子們,在超自然主義中去尋找的慰藉及「家庭」。

6性活動

被拒絕的小孩很容易成為一些有性慾的人的獵取物,這些人會為了錢、或迷幻藥而提供性愛。上帝設計了性關係,是作為已婚配們的結婚禮物;但令人難過的是,今天的社會卻把它視為任何兩個人在一起的友誼之物。所以經由情慾的散播者,使得「愛」成了性墮落,並且毀壞了沒有被保護的孩子們;有些吸血鬼更會強迫這些孩子們從事低賤的色情影片,以賺取厚利。
可悲的是那些不法的性活動,總會點起不滅的情慾之火,這些情慾又會導致賣淫或撒但崇拜的性經歷。
因此孩童的被拒絕及報復性的拒絕,都會使悲劇像吹氣球般擴大,也就難怪很多人會轉而尋求迷幻藥來克服自己的無價值感、羞辱、落魄及無望,有些人甚至會自殺。

祗有耶穌基督的救贖大能,是這些身陷囹圄之人永恒的出路。蘿拉(Lauren Stratford)在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就被她的母親當作性人質,用以去交換一些老男人的歡心;瓊娜(Johanna Michaelson)是《撒但美麗的一面》(橄欖)(The Beautiful Side of Evil)作者,被神大大的使用,來宣揚她成年以後脫離了性虐待的陰影。她也鼓勵蘿拉能將自己的故事寫出來,我們可以在《撒但的地下活動》(Satan's Underground) 一書中詳見。

7活在幻想世界

逃避主義會變成那些拒絕父母的孩子們一生的「藝術形式」。這些幻想會經由神話故事、蝙蝠俠和蜘蛛人等類的喜劇,以及孩子們的遊戲而被引發;當對太空歷險的遊戲、影片及故事書太過興奮時,白日夢便會成為一種浪費時間的習慣。當孩子們一起玩一些扮演魔鬼的遊戲時,他們在等著使別人陷入一個危險的世界,卻成了對撒但的幻想感到興奮的一種狀況。
各種年齡層的人,當他們試圖去逃避被拒絕的症狀時,他們可能會從喜劇、書本,或電影、錄影帶中去找尋一個英雄。他們會有意無意地模仿那個人的特質,作他自我轉變的角色模式。問題就出在當他們的思想分歧,他們就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誰;有些輔導員就必須把他們從錯誤的人格中救拔出來,接受聖靈的醫治,再一次回復到統整的人格。
有些人就有這種「結合」的問題。以下為了免除當事人的尷尬,我們已換過人名。但感謝主的是,祂已釋放了每一個人。

例一

裘克(Jock)是個與他父母同時信主的青少年,因為他的家庭常常開放作為接觸鄰居及朋友的福音之用,他感覺到自己被忽略,因而拒絕父母,並接觸巫術及不道德的活動。他的生活就這樣墮落下去,直到主的愛臨到他,並將他從許多壓制的靈中釋放出來。

例二

桑妮(Sonia)拒絕她的父親,因為她母親不喜歡她的父親;她不玩洋娃娃,而且要保護她的母親遠離她的父親。她對自己的女性特質嗤之以鼻,她喜歡從事戶外運動及騎馬。這些情況影響到她荷爾蒙的平衡,到了十四歲時,她的月經很不正常,並且長了許多臉毛。她完成一項音樂學位,在聽古典音樂時,她會感到魂遊象外而引起性衝動。桑妮很享受和一個聰明,但彼此有小衝突的女同性戀者在一起,然而她們的關係維持得不久。她經歷過一些釋放,但是因為沒有太大功效,使她害怕自己永遠無法得到自由,雖然她低估了上帝的愛與能力,但她公開喜樂地見證上帝完全地改變了她。

例三

瑪瑞(Marguerite)是獨生女,她的母親常酗酒,因此她以父親為榜樣,常常跟前跟後與他一同去農場。她厭惡女性角色和娃娃,也不喜歡作家事,一直無法接納月經來潮的事實。在她青少年時期父親突然去世,她幾乎崩潰。她的被拒絕、寂寞、不安全感,導致她在教育中尋求滿足,最後她終於完成了醫學學位,但是她的感情仍然非常饑渴,便在女同性戀中尋求滿足,其中最長的一次關係長達十年之久,直到她信主之後為止。這個改變使她漸漸得到了自由,雖然她仍是單身,耶穌基督卻滿足了她情感上的需要;她的基督徒朋友們與她為伴,這是自從她父親過世之後她所失去的,也是從未在她母親身上得到過的感情。然而因為瑪瑞已經原諒了過去的一切,她現在和母親相處得非常好。

例四

朵娜(Donna) 是在她母親失去了兩個雙胞胎男孩之後才出生的,因為她的父母很希望再生一個男孩來代替,以致於朵娜在幼年時很困惑她的性別角色。她很排斥自己是個女孩,也很排斥她的父親,恨所有的男人,並且想等長大以後謀殺她的父親。她在知識主義當中尋求滿足,結交許多知識份子。當她接受釋放禱告時,態度很傲慢,她祗讓知識程度與她匹敵的人為她禱告。但是上帝改變了她,當她獲得自由之後,每個人都可以在她的眼中看見溫柔,她的態度和行為也有了完全的改變。

例五

博蘊(Bronwyn) 的父母都是酗酒者,父親是同性戀者,母親也是女同性戀者,她幼年時從未享受被照顧的快樂。八歲時父母便離異,她要完全負荷成人的責任。這些因素使她變得早熟。她青少年時已像成人一樣久經世故,她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與同年齡的人相處。她從很小時,便排斥父母及他們的生活形態,但是當她在青少年時耶穌基督拯救她,耶穌將她從這些遺傳的問題中釋放出來,並醫治了她雙重被拒絕的症候群。

例六

裘金娜(Georgena)從她三歲時起,她的母親便開始嫉妒她與她父親之間的關係。她的母親不停地對她說:「妳是個被寵壞的小雜種,是妳已死去姊姊的化身。」裘金娜很自然的因此而排斥母親。在她小時候便開始練習心電術,她可以祗用眼睛移動物品;當她再長大一點,她便用巫毒去陷害另一個女孩。她也熱衷於練習巫術,後來她成為了一名專業護士,她便常和另一名護士在老人病患身上下咒語。有一天晚上,當她走過醫院的某一走廊,她感覺到有一個很猙獰的靈進到她裡面;從此之後在床上時她很懼蛇,常在夜裡就下床來,因為她的想像力是如此的徐徐如生。
裘金娜在六歲和十歲時都曾遭到性騷擾,但那時她仍是處女。她的母親告訴她和她的妹妹希望她們永遠不有小孩,因此倆姊妹必須靠服藥才能排卵。裘金娜很快便停止了用藥,在她十三歲時便接受了釋放禱告。她母親對她父親的敵意,也在她恨惡男人的特徵上顯而易見。當耶穌基督釋放了她,每一件事都改變了,她公開地見證,並與大家手挽著手說,她有了許多的朋友。

這些見證故事可以繼續下去,但我們祗需要去描述一些「雙重被拒絕」的症狀而已。我們以下要分享另一位男士的見證:

例一

法蘭克(Frank) 從小就被毒打,以致他九歲時便離家出走,並開始犯罪。

例二

法蘭克林(Franklin)從小就住過很多不同的家,並換過很多學校,他就是這樣長大的,並且開始自主生活。後來他成為一個同性戀者。直到耶穌基督釋放了他,調整他對性別角色的不平衡。他後來成為一個一流的丈夫和父親。

例三

亨克(Hank)在十五歲時因一些無法忍受的挫折而開始厭棄父母。他性格退縮並且極端易怒;雖然他天賦聰穎,極易達成目標,但他還是漸漸沈進了自我拒絕和絕望的病態中。在經過釋放禱告之後,他的復原仍然非常艱苦,但仍在持續中。

例四

阿豐(Alfonso) 並不是完全排拒他的父母,但由於嚴重耳聾,導致他蜷曲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在學校裡別人都叫他「呆子」,甚至他的姊姊也叫他「笨蛋」。當他前來尋求釋放醫治的時候,他表現很冷漠、頹廢,並且由於他母親一直把他當小男孩,他有很嚴重的性困難。上帝真是大大幫助了他,但遺憾的是在他得自由和重建之前,我和斐兒已經必須離開了。
當您閱讀這章篇幅時,也許一些受傷的幼年記憶便浮現在你腦海裡。一些父母或祖父母也會明白,為什麼他們的孩子或孫子在其幼年時代,會有一些突然或無法解釋的改變。
雖然在此已經提到一些被父母拒絕的因素,但本章的重點是放在當孩子們排斥父母之後,他們自己是如何地被影響。在此有一個特殊情況是我們沒有討論的,就是父親對自己女兒的亂倫行為。關於這長期的悲劇,我們在《讓我們的孩子脫離惡者》一書中已有提到。在那些個案中,當孩子們對他們的母親說「父親對我作了一些事」時,他們不但不被採信,還會受到更大的傷害。他們有時甚至被懲罰,被認為他們在說謊造父親的謠,而後父母對孩子的排斥也更加深。

這些描述都是我們在很多國家的輔導過程中的實例;雖然還有更多的實例我們可以列舉,但由於篇幅有限,或有些人特別的要求,我們不便,也沒有必要把他們的故事一一列舉,但這些症狀已經是顯而易見了最後很重要的一點,當我們作釋放禱告的時候,我們會要求當事人原諒他的父母,並且為自己對父母的拒絕而悔改。如果可能,我們甚至建議他向父母請求饒恕,有一些很美的復和就是這樣發生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53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