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病患悖論:為什麼“過度”醫療不利於你的健康?(簡體書)
滿額折

病患悖論:為什麼“過度”醫療不利於你的健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2 元
定價
:NT$ 492 元
優惠價
8742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醫學在增益人類健康的同時,已在各種力量的作用下無孔不入。現在,“醫生傷到患者的概率幾乎和幫到患者的一樣大,甚至更大”。當醫學打著“良醫治未病”的旗幟進軍時,卻把越來越多的健康人變成了“病人”,“病”與“非病”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不清。當下,人們用“亞健康”“早期高血壓”和“早期糖尿病”這類字眼形容自己的身體狀態,積極學習相關知識,隨時準備為各類檢查買單。與此同時,一個悖論產生了:身體健康、境遇良好的人最不需要照護,卻得到了最多的照護;與之相反,身患疾病、境遇較差的人往往最需要政策傾斜或扶持,實際上又沒有得到。瑪格麗特?麥卡特尼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全科醫生和獲獎作家,基於具體案例和強大的邏輯素養,揭示了被過度包裝的醫療背後的真相。她表示,病患的悖論加劇了健康不平等,侵蝕了醫師職業精神。這既傷害了那些需要治療的人,也傷害了不需要治療的人。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麥卡特尼(Margaret McCartney),英國格拉斯哥的一名全科醫生,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當一份報紙聲稱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CT)是預防保健的路徑時,她勃然大怒並開始了專欄寫作生涯。至今,她已經為英國的大部分報紙寫過文章,《英國醫學雜誌》以及諸如VOGUE和《展望》這樣的刊物也發表過她的作品。她還在《衛報》和《金融時報》週末版開設了專欄,同時定期向英國廣播公司第4電臺的《洞悉健康》節目建言獻策。由於以上貢獻,她贏得了英國醫學記者協會和歐洲腫瘤學院的多項表彰,還曾獲頒英國“健康衛士獎”。
她對醫學證據、醫師職業精神、篩查及風險等問題有濃厚興趣,並堅持更新自己的博客和推特。本書是她的首部專著。

潘驛煒,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關注醫學史上的法律和政策問題,合譯有《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成年人的哲學指南》。

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也推動了醫學的飛速發展。遺傳的本質得到揭示,生理與病理的細胞分子學機制不斷深化,新的醫療設備和藥物層出不窮,這些進步使得曾長期威脅人類的傳染病得到控制,醫生手裡的診斷與治療技術大大增加,無數生命獲得拯救。上述巨大成就引人矚目,但同時也推高了全社會對醫學的預期,技術至上開始盛行。廣大民眾,包括醫學工作者,都開始對醫學抱以超出可能的期待。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忽視了醫學的局限性,沒有看到現在的醫學對人體和疾病的瞭解還只是冰山一角,對很多疾病還束手無策,健康長壽在多數情況下還只是良好的願望,醫生能做的還是“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民眾的過高期望,加上現代科學技術的激進性,造成當前很多過度診斷與過度治療的情況。在“早發現,早治療”和“治未病”的旗號下,很多危險因素成了治療物件,疾病診斷標準不斷降低,治療終點目標逐漸前移。普遍的健康體檢挖掘出越來越多的本來並不會影響健康的所謂“疾病”,乃至造成如有人戲謔所稱:“如果你覺得你還健康,那是因為你檢查得還不夠。”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在推波助瀾。例如製藥公司利用資本的滲透力影響醫學技術發展方向和誘導公眾取向;慈善機構為擴大影響力而誇大疾病的危害或幹預的效果;西方國家政黨為了贏得選票,刻意迎合一些擁有壓力集團支持卻缺乏證據支持的醫療項目;學術刊物的商業化運作影響學術誠信和公信力,等等。
上述問題加劇了醫療資源的配置失當,造成部分健康人群得到了過量的醫療供給,而真正的患者,尤其是經濟狀況差和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卻在治療的可及性方面居於劣勢。良莠不齊的醫療信息、複雜繁瑣的候診流程、廉價基本藥物的短缺以及本末倒置的健康評估機制都更不利於社會弱勢群體,令社會矛盾和社會不公更加突出。
以上是《病患悖論》的主要思想內容。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英國全科醫生,她在援用科學證據的同時,融入了職業經歷和個人體驗,加上作者對民眾利益的關切,使這本書散發出醫學的溫度。《病患悖論》能促使我們進一步思考:究竟什麼是健康?醫學能做什麼?社會怎麼影響醫學?醫學要往哪裡去?我覺得無論是醫務工作者、政府決策者,還是普通民眾,都值得來讀一下這本書。

目次

第一部分 製造患者
第一章 首先,不要傷害
第二章 心血管風險的大買賣
第三章 癌的本質
第四章 塗片與恐懼:傑德·古蒂效應
第五章 愈演愈烈:前列腺、腸道和主動脈
第六章 待價而沽的健康:人人想吃的“唐僧肉”

第二部分 運作方式
第七章 喬治·克魯尼與醫療確定性幻覺
第八章 滾雪球般的臨床方案
第九章 誰在指揮醫生:藥企、政客還是患者?
第十章 慈善組織和它們的關切
第十一章 公關的麻煩
第十二章 花錢買服務
第十三章 患者的政治化

第三部分 更好的照護
第十四章 患者何為?
第十五章 信息寧缺毋濫
第十六章 專業醫療的無形收益
第十七章 重回正軌

後記 我為何不是個悲觀主義者
中英文對照表
參考文獻
致謝

書摘/試閱

高膽固醇——某些遺傳病造成膽固醇水準極高的情況除外——並不是一種疾病。它只是血管病的風險因素之一,當血液迴圈出現問題,它就有可能導致血管病——冠心病發作、心絞痛、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小中風,以及幾類腎病和末梢血管病。血管病體現為血管功能下降,無法輸送足量血液,進而影響心臟或大腦的血液供給。有成堆的研究支持膽固醇作為風險因素的論斷:膽固醇水準較高的人群有更高的冠心病發作或中風風險。但是,血管病的風險因素還有很多,例如家族病史、吸煙習慣、體型與鍛煉、膳食等。膽固醇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不過是因為它易於檢驗,而且我們有特效藥對付它。
膽固醇測試和治療的濫用意味著在45歲以上的成年人當中,每3人就有一個在服用某種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英國有超過700萬人需要服藥。倒帶回到我在監護病房喝著咖啡、吃著瑪芬蛋糕的時候,他汀正是冠心病患者使用的藥物。後來,當我被教導應盡可能降低膽固醇時,得到這種藥物的人就不止於病房裡的患者了。他們是健康的人:僅僅是有冠心病發作或中風“風險”的人。可以講,這幾乎指每一個人。
此後,我們開出他汀處方的門檻持續降低。這類藥物在預防冠心病發作和中風上效果如何呢?通過精心設計.從同樣的數字解讀出慰藉與恐慌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易如反掌。新聞報導每天重複著有多少人因心臟病和中風致死或致殘,在人們腦海中揮之不去。“做點什麼”是主動的、可度量的、可見的和積極的,不給患者開他汀處方或不服用它們看起來則可能是軟弱的、被動的——甚至是不負責任的。
所以,要是醫生簽署一張處方單就能把人們從中風或冠心病發作的危險境地拉出來,他們為什麼不呢?他們如果不這樣做,難道不失職嗎?
我不會立即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將努力對數字保持價值中性,這樣你起碼可以自己為自己做決定。
讓我們看看這樣一個病例。有一位居住在格拉斯哥的60歲白人婦女,不吸煙,膽固醇指標是8,高密度脂蛋白(一種“好的”或於人有益的膽固醇)指標是2,血壓160/85,體重100公斤,身高160釐米。她在未來10年內發生心臟病、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的概率是8%,罹患糖尿病的概率是18%。
如果服用他汀類藥物,她的糖尿病風險不會有任何變化。如果她堅持服用10年,她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可以降至6%。
同樣身體狀況的男性在10年內發生冠心病發作或其他血管病的概率是14%,糖尿病風險為25%。服用他汀將使他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降至11%,糖尿病風險依然沒有變化。
還有其他幾種量表——如英國聯合協會心臟風險量表——你可以輸入不同的指標,如血壓、膽固醇、體重和吸煙習慣等,直到你無聊得不想動彈為止。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2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