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朱熹文學與佛禪關係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朱熹文學與佛禪關係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價
:NT$ 768 元
優惠價
8766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朱熹文學與佛禪關係研究》主要包括三大模組:一者為成因研究,揭櫫朱熹佛禪因緣生成的歷史語境及其佛禪思想的複雜性與矛盾性;二者為表現研究,分別檢討朱熹文學思想、詩文創作、語錄體散文與佛禪各個層面千絲萬縷的聯繫,三者比較與影響研究,縱向比較與橫向聯繫交叉並行貫穿手朱熹文學與佛禪種種關係的探討中,力圖以之深刻揭示朱熹文學與佛禪之關係的獨特性及宋佛禪流變在文人心理的投射與影響。

作者簡介

邱蔚華,女,1976年7月生,福建上杭人。文學博士,龍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佛教文獻與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主持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科重點項目、福建省社科基地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全青年項目各1項(以上均排名第二)。曾獲“臺灣聖嚴教育基金會漢傳佛教學術發展項目中文博士論文獎助”資助;曾兩度獲龍巖學院科研成果獎。在《東南學術》《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30篇。

關於朱熹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著名學者莫礪鋒先生曾從“其思想自身的價值”“其思想對後代影響的程度”“其受現代學術界重視的程度”等三個維度加以衡量,指出“朱熹是宋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堪稱是僅次於孔子的古代聖哲”,“所以,現代學術界對朱熹賦予熱切的關注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朱熹文學研究》“前言”,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頁)。的確,朱熹以其綜羅百代的學術胸襟,建構起“致廣大,盡精微”(黃宗羲《宋元學案》卷48,中華書局2007年重印本,第1495頁)的理學思想體系,對中國思想文化甚至整個東亞文化圈的影響都極為深遠。
眾所周知,宋代理學家往往對佛老之學既攘斥,又在特定的方面有所融合、共鑒,於此,朱熹也不例外。有關朱熹理學思想領域的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其中,對朱熹與佛教關係的檢討,前賢時彥在朱熹佛教觀之定義、涉及範圍及其特點,排佛宗旨、排佛進程和成因分析,攝佛領域、融禪要素以及具體表現等方面(詳參李承貴《朱熹思想與佛老關係研究述論》,《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2014年第5期),也有較為全面的歷史性描述,並取得了基本共識,即朱熹在建構其龐大理學思想體系的過程中,大量吸收了佛學思想。由是觀之,朱熹本人的文化心理是極其復雜多元的,佛學思想的全方位影響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之一。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研究朱熹其人其學時,若只局限於理學之域,恐失之於狹隘和偏頗。
文學是人學。在一定層面上體現了作家的人格理想、文化心態、心靈智能。朱熹有理學家、經學家、思想家之稱,但他同時也是一位有深厚文學修養的文學批評家、詩人和文章家。他不僅在文學思想、詩學觀念上提出了富有啟迪的真知灼見,而且創作出了大量意蘊豐富、富有藝術氣息的詩文作品。其詩文作品和文學理論,既體現了他復雜的文化心態,也反映了他微妙流動的心靈世界。但是,從現有的朱熹文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看,多數都傾向於檢討其文學與理學之互動關係,而對其文學與佛禪關係的理性分疏和全面觀照,則不多見。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邱蔚華同志在綜理前賢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另辟蹊徑,對朱熹文學與佛禪關係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記得2014年秋天,其入學不久,我們就共同商定了“朱熹文學與佛禪關係研究”這一選題。原因有二:一者朱熹是閩學的開山祖師,作為福建學人,有義務、有責任好好地挖掘其思想寶庫及其當代價值之反響;二者博士論文選題要有可持續研究之價值。而對朱熹全方位的鉆研,即便學人窮其一生,也未必都能進入“預流”之列。當時,我提醒蔚華,應注意朱子所處的南宋特殊的歷史文化語境,應細讀各類性質迥異的文本,抓住朱熹文學與佛禪思想互動的具體聯接點,如此才可能做到歷史與邏輯的有機統一。

目次

序 緒論
第一章 朱熹佛禪因緣的社會歷史語境
第一節 宋佛禪與士紳名流及政治
第二節 宋佛禪與理學家及理學
第三節 宋佛禪與文人及文學
第四節 閩佛教盛況

第二章 生平思想與佛教
第一節 佛禪因緣家學師承考述
第二節 佛禪因緣行實考述
第三節 佛禪思想的復雜與矛盾

第三章 文學思想與佛禪
第一節 理學:聯結佛禪與朱熹文學思想的紐帶
第二節 文學思想佛禪淵源發微
第三節 佛禪論中的文學觀

第四章 朱熹詩與佛禪
第一節 相關詩歌創作的動態考察
第二節 佛禪視野觀照下的朱熹詩探析
第三節 佛禪情結的審美意蘊及成因探微

第五章 涉佛古文研究
第一節 涉佛古文文體概說
第二節 書體涉佛文
第三節 雜著涉佛文
第四節 序跋涉佛文
第五節 記體涉佛文
第六節 喪葬類文體涉佛文

第六章 《朱子語類》與佛禪之淵源
第一節 《語類》涉佛概說
第二節 涉佛內容之分類
第三節 佛語引用之考述
第四節 涉佛語錄語言修辭佛禪淵源考述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首先,佛禪對宋詩的影響是多層面、多維度的,其中最顯著的影響便是理圓思深的宋調的形成與佛禪有著深厚的淵源。
“宋人生唐後,開辟真難為。”?此語一語道出了繼唐詩高峰之後宋人再辟新域的艱難與窘迫。但是,宋人並未因此而裹足不前,而是獨辟蹊徑,著意挖掘和表現詩歌描寫物件內在的理趣,從而形成有別於唐音的理圓思深的宋調風貌。所謂理圓思深的宋調指的是宋詩自成一格的“理趣”。關於“理趣”,錢鍾書說:“釋氏所謂‘非跡無以顯本’,宋儒所謂‘理不能離氣’,舉明道之大綱以張談藝之不同,則理趣也。”?可見宋詩中的“理”趣,既包括理學之“理”趣,也包括“禪理”“禪趣”。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理學乃糅合融會釋老之學而創,故而即使是充滿理學之趣的宋詩,亦常常可於其中尋得佛理或禪韻的蹤跡。錢鍾書還形象描繪了“理趣”之“理”的特征——“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無味,現相無相,立說無說。所謂冥合圓顯者也。”?這一描述把宋詩理趣與佛禪興悟思辨之趣巧妙地聯結在一起,形象地描繪出宋詩理圓思深的創作特點。因此,從深層影響的層面而言,理圓思深的宋調的形成與佛禪融會於宋詩的獨特表現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華嚴之消除時空、物我、理事等分別的圓融宗觀往往滲透在宋詩人跳躍式思維的謀篇布局中。又如佛教觀想靜察的自然觀不僅影響著宋人日常生活的修行體驗,而且影響著他們賦詩運思中的意象營構,在詩歌中鳥獸草木、風花雪月等自然意象往往因此蘊含佛理禪趣,於自然景觀中蘊含著厚重的人文底蘊。再如禪宗“遊戲三昧”的開悟方式不僅啟迪了宋人的詩性智能,而且成為宋詩語言活脫、詼諧且耐人尋味的淵源之一。凡此種種,都是佛禪給宋詩“理趣”注入的活力源泉,從而形成其雖在以“象”寫“意”上不及唐詩,但在以“象”寫“心”傳“理”上從謀篇布局到意象營構再到語言思維都自成一調,遠超前人,形成宋詩理圓思深的獨特風貌。
其次,佛禪對宋詞書寫的內容、創作方式與體式和風格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唐詩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可謂雙璧生輝。如果說唐是詩的國度,那麼宋就是詞的天堂。詞在宋代的輝煌既合乎文學發展的自身規律,也是多重外部因素促成的,而宋代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宋代是中國歷史上以糅合融攝佛道之學的理學精神為底蘊且極富彈性與包容性的一座文化高峰。程朱理學建立前,佛教尤其是禪宗對宋代文化發揮著顯著而深刻的影響,出現所謂“儒門淡薄,收拾不住,皆歸釋氏”?的局面。南宋後期,隨著理學的興盛,佛教盡管已逐步走向衰微,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它一直頑強地影響著宋人的方方面面。這種影響就包括了佛禪對詞體文學的影響。具言之,最重要的有四點:
一是以詞說佛理、援佛入詞擴大了詞作的書寫內容。
唐詞中已經有“援佛入詞”的現象,但為數不多。宋代是個崇理致思的時代,宋人不僅熱衷於以禪喻詩或以詩說禪,援佛入詞或詞蘊佛理也成為普遍的現象。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