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杜邦家族傳(簡體書)
滿額折

杜邦家族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講述了既是人才輩出的名門望族,也是管理科學、制度嚴謹的現代企業的締造者的杜邦家族,在美國從站穩腳跟到開枝散葉,*終成為一個多元化經營的現代企業帝國的家族發展史

作者簡介

陳潤:新生代企業史作家,企業文化研究專家,潤商創辦人、總裁。

他曾擔任中央電視臺證券信息頻道特約評論員,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欄目特約評論員。主要作品 有:“全球商業史系列" (四卷)《招商金融20年:分析產生影響,協同創造價值〉〉《卓爾的故事:中國民營企業發展與轉型樣本》《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等,《雷軍傳:站在風口上》已有中文簡體、繁體及日、韓、阿拉伯語、越南語等6種版本。

他所創辦的潤商,專注於企業文化建設及商業影響力 傳播、咨詢服務,為招商局、華潤、美的、戴爾中國、卓爾、用友等數十家知名企業提供企業史定制服務。


名人/編輯推薦

杜邦家族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進入資本主義時期後家族企業的崛起史。
不同于其他家族史的記敘方式,作者在對杜邦家族發展史中的各個歷史性節點,特別是在關鍵人物與事件的描繪上融入了更多的時代背景描寫,這種在大時代下講述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家族史的方式更為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前 言

1861年4月12日凌晨四時半,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港外的薩姆特要塞,沉浸在黎明前安然的靜謐中。突然,一枚信號彈劃過這座石制防御工事頭頂的天空,頓時在深邃的暗色中留下刺眼的光跡。還沒等工事裡的人反應過來,早已包圍要塞的南軍火炮群發出攝人心魄的吼聲,一枚枚炮彈傾瀉而來。在隨後的兩天內,包圍薩姆特要塞的南方軍隊總共發射了3000多發炮彈,美國內戰就此正式爆發。

1945年8月6日清晨,三架美軍B-29型轟炸機迎著朝陽,分別飛往日本的廣島、小倉和長崎上空。7時30分,飛往廣島的那架飛機發現,密集的云海如天意般露出缺口,缺口下,廣島市中心的一片片草地都能清楚看見。8時15分17秒,轟炸機艙門自動打開,那枚被稱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尾部朝下,從轟炸機裡滑了出來。它在空中翻了幾個身,如同跳水的孩子那樣,朝下方的城市筆直地墜落下去。

電影《西西裡的美麗傳說》中,女主角瑪麗安娜飄著波浪狀的黑亮秀發,輕踏高跟鞋,肉色絲襪若隱若現地襯托出曼妙的線條,讓整個鬧市區的男人們全都駐足凝望、悵然若失。13歲的少年騎著單車,如影隨形地跟蹤著她,眼睛定格在那如夢似幻的絲襪上。正是電影描繪的那個時代,在美國,一雙尼龍絲襪的黑市價格甚至高達數千美元,普通女性只能用眉筆在腿上劃出絲襪的條紋……

從腥風血雨的戰爭場景,到香艷動人的美麗女郎,人類值得珍惜與尊重的群體記憶,被一次次付諸筆下、呈現銀幕。在這些畫風迥然不同的場景背後,無一例外地隱藏著同一個巨大而非凡的家族。當場景中無數普通人的命運,因巨大的衝擊而徹底改變走向之時,這個家族的成員或藏身幽靜廣闊的莊園,或登臨睥睨眾生的高廈,以充滿評判與內省意味的冷靜眼光,打量著親手參與導演的一幕幕人間悲喜。那時的他們,仿佛如君王般置身事外,但歷史又將證明,他們永遠無法缺席其中。

這個家族,就是古老的杜邦。

今天,杜邦絕非世界上最富有或最有權勢的姓氏,但卻無人能質疑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堪稱世界富豪之最。這個家族僅在美國繁衍生息,就已有248年的歷史,而其遠祖在法國上流社會的蹤跡,更可追溯到數個世紀之前的中世紀。早在法國大革命之前,出身於鐘表匠之家的老皮埃爾·杜邦,就憑借個人少年時的勤學苦讀,成為出入宮廷的經濟學家和政治活動家。在此位置上,他與社會各界名流交遊甚廣,站到了公共事務運轉的權力中心,攫取到豐厚的物質財富,實現了階層的跨越。更重要的是,他認識了日後將為其家族發展提供關鍵性幫助的美國開國元勛托馬斯·杰弗遜。

可貴的是,即便這個家族在法國聲名顯赫,但老杜邦的兒子伊雷內·杜邦也並沒有躺在父親的余蔭中坐享其成。他雖然對父親依附權貴階層而擁有的事業並不感興趣,但卻從小跟隨著名化學家拉瓦錫潛心研究火藥的生產,並由此掌握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藥製造技術。這一無形的知識財富,成為了杜邦家族移居到大洋彼岸的美國之後所賴以創業的根基。

1802年,伊雷內·杜邦在父兄的支持下,於特拉華州威明頓白蘭地河畔建立起第一家火藥廠,並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生產設備。鑒於家族與美國總統的交情,工廠不斷接獲來自政府的訂單,隨後火藥生意不斷擴大,財富積累速度也愈來愈快。當伊雷內驟然去世之後,家族的繼承者並未由於分配財富而發生矛盾,而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維持公司經營現狀,並努力擴大企業的規模。也正是從此時開始,杜邦家族對於財富與傳統的繼承格外重視,甚至為此不惜進行持續的近親婚配,確保權力核心始終在真正的“杜邦”手中。尤其在19世紀中後葉近40年內,主政家族的亨利·杜邦,以其西點軍校畢業的資歷與過人的管控能力,利用美國南北戰爭的契機,推動杜邦公司的騰飛。隨後,他又利用戰後時機加緊兼並,以核心者角色組建“美國火藥同業協會”,成為美國最早的產業托拉斯。在托拉斯的旗號下,杜邦家族通過價格戰術,不斷擊垮競爭對手,直到占據了美國黑色火藥85%的產量。這一時期,家族企業所特有的獨大式治理,被杜邦推向登峰造極的程度,實現了家族歷史上的第一次輝煌。

在火藥生產經營規模不斷發展的征途上,杜邦收獲到的不僅是璀璨奪目的黃金,也有著潸然淚下的悲情時刻。由於研制和生產條件的限制,家族中有多人在研發黃色炸藥的過程中因爆炸事故而身亡,其中就包括才華橫溢的家族長子拉蒙·杜邦。縱然如此,黃色炸藥這一新產品的推出,也為杜邦吸引了礦山、鐵路等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客戶,使得公司即便在和平時期也收獲了驕人業績。

1889年,亨利·杜邦病故,家族新的領導者是尤金·杜邦。他雖然在業務上缺乏建樹,但卻是對公司組織結構進行重大改革的第一任。他廢除了過去的合伙人制度,採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的股份有限公司,將管理權分散並組建執行委員會,采取集體領導制。杜邦也由此成為美國最早的委員會管理的大公司,以集體決策取代了以往的個人決策,以管理人員的輪換取代了固定工作崗位,這大大提高了企業決策的科學性和管理團隊的能力。

1902年,尤金·杜邦突然去世,由於後繼乏人,公司群龍無首,走到了內訌邊緣。想要將企業整體轉手給他人的意見一度占據上風。在此關鍵時刻,家族內三名後起之秀:皮埃爾、科爾曼和艾爾弗雷德聯手將公司買下,既保障了既得利益者的地位,也避免了公司落入他人之手。此後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杜邦與摩根財團攜手投入戰爭相關的生意中,包攬下協約國40%的炸藥訂單。四年中,杜邦獲利2.57億美元,相當於和平時期一個世紀的利潤,造就了家族歷史的第二次輝煌。

一戰結束之後,皮埃爾·杜邦成為公司最高權力者。他開始對杜邦“軍火販子”的形象進行反思,並意識到企業一味依靠戰爭獲利的風險。1915年開始,杜邦公司全力轉型,利用德國戰敗機會,投入到美國本土化工業的發展中,並迅速占據了先發優勢:杜邦實驗室研發的新型汽車噴漆技術,影響和改變了整個汽車行業;隨後發明出的合成橡膠,由於絕緣性好、耐水耐熱,被廣泛運用於絕緣線纜的生產製造;到30年代初,實驗室發明出被命名為“尼龍”的合成纖維,其耐磨性和強度遠超棉花和羊毛,而外觀和光澤宛如真絲。這一纖維立刻被運用於女性絲襪的生產製造,轉瞬間風靡全美,令無數男女為之傾倒瘋狂……這次果斷而偉大的轉型,讓杜邦實現了第三次輝煌。

由此,杜邦從軍火企業成功轉變為一家化工企業,並引領世界時尚潮流直到今日。即便如此,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行”。二戰後期,美國總統羅斯福啟動了人類核武器的初次嘗試,並委托杜邦公司生產所有與原子彈相關的產品零件。為了避免再次被輿論指責為靠戰爭發家,杜邦報價一美元,完成了“曼哈頓計劃”,製造出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三顆原子彈。

此後,杜邦實驗室不斷研發出各種優質材料,影響了全世界人類的生活,也帶動了科技的進步。例如不粘鍋表面的塗料——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溫摩擦系數低的特點,幾乎不會粘上任何物質;萊卡、滌綸、腈綸的發明,大大改善了織物的手感,提高了各種衣物的舒適度與貼合感;被今天的年輕人稱為“救命神器”的制冷空調,也是由於杜邦發明的安全制冷劑氟利昂,而得以廣泛普及;乃至於首位登上月球的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身著的25層材料制成太空服,其中23層也都來自於杜邦的合成纖維面料。

在多年孜孜不倦的企業經營中,杜邦不僅以嚴謹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研發生產出各種新型產品,還推出了被全世界企業爭相學習效仿的“杜邦安全體系”和“杜邦財務分析法”。同時,作為一家曾經以化工為主的企業,杜邦公司最早由總裁提出“企業環保主義”,並身體力行在全世界廣泛推行,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更不用說杜邦家族在教育、人文、藝術、醫療、生命科學方面所做出的公益投入,數百年來更是在全美富豪家族中首屈一指。

可以說,杜邦家族的歷史,就是一部資本主義時代中老牌企業的崛起史。這個家族中的佼佼者以雙眼所目睹的一切,憑智能所思考的一切,用雙手所奪取的一切,經由時間長河的串聯之後,就不再只是專屬姓氏的私家記憶,而是記錄美國與世界兩百年發展變化的見證,解釋了種種原本不為人所道的內幕隱情,也足以令後人警醒和深思。事實上,這個家族本身就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活化石,社會對其看法與態度的轉變,也構成了人類經濟和社會思想史的重要部分。誠然,作為最大的資本家族,杜邦不可避免地曾經如同卡爾·馬克思所言“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然而,如果按照歐文·費雪的泛資本學說,“任何可以在未來產生現金收入的事物都是資本”,或許這個家族的幸運與不幸,又都只因伊雷內年少時對火藥的懵懂好奇而起。

無論如何,在門第的財富早已達到享用不完的程度之後,杜邦家族文化基因中的固有理念不斷發揮著影響力,促使著從皮埃爾·杜邦開創的求變之路不斷延續下去,以期盡力擺脫曾經的“原罪”形象——無論是早期給員工良好的福利、高額撫恤金,還是二戰後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度,抑或是21世紀在全球範圍內注重環保、融入社區,都不斷改變著外界對豪門的揣測與想象。可以斷言,杜邦家族今日所追求的,早已不僅是單純作為企業而追求的高額利潤,而是有能力參與推動未來降臨的企業。在這一願景的指引下,杜邦將利用對先進科技的掌握、對人文關懷的信念,在新的一百年中不斷刷新世界的認知,不斷創造出更令我們矚目的輝煌成就。


目次

目 錄

前言 / 1

第一章 再會,法蘭西 / 1

鐘表匠之家 / 1

尼莫爾的貴族 / 5

在大革命烽火中 / 7

越洋追夢 / 10

第二章 最初的勝負手 / 14

破碎的七個計劃 / 14

導演國土併購案 / 17

天賜之河 / 21

堅實的第一步 / 24

第三章 家族揚名 / 29

崛起的火藥廠 / 29

與軍隊握手 / 32

1812,命運轉折點 / 35

讓訂單和子彈飛 / 38

第四章 與美利堅同行 / 42

鮮血與“聖光” / 42

羊毛之道 / 47

家族成長計劃 / 51

冥冥歸途 / 54

第五章 南北戰爭 / 59

過渡者阿爾弗萊德 / 59

選南,還是選北 / 63

南北戰爭中的身影 / 66

第六章 揭開壟斷大幕 / 73

亨利時代 / 73

叔侄歧路 / 77

長子獻祭 / 79

王國的危機 / 83

第七章 委員會時代 / 88

險遭被賣的企業 / 88

中興三巨頭 / 92

鯨吞托拉斯 / 96

反托拉斯陰影 / 100

第八章 巨頭誕生 / 105

涌動的暗流 / 105

皮埃爾上位 / 110

飲血而肥 / 115

在世界大戰中 / 119

第九章 全面出擊 / 123

化工商機 / 123

進步的時代 / 126

角力杜蘭特 / 131

掌控通用公司 / 135

第十章 二戰烽火 / 143

大蕭條與空大廈 / 143

新政恩怨 / 149

尼龍之風 / 156

一美元造原子彈 / 159

第十一章 新世界之爭 / 165

戰後變局 / 165

兵來將擋 / 168

海外紅利 / 171

冷戰良機 / 174

第十二章 旁系王朝 / 179

出走者阿爾弗萊德 / 179

從叛逆到開創 / 181

佛羅裡達新王朝 / 184

誰將是繼承者 / 187

第十三章 繼往開來 / 192

新一代到來 / 192

三駕馬車體制 / 197

雙總裁與可持續發展 / 200

無止境創新 / 205

第十四章 尾聲:新世紀 / 209

杜邦在中國 / 209

專注科技與安全 / 212

枝繁葉茂的家族與企業 / 217

和世界同命運 / 220

參考文獻 / 224


書摘/試閱

第 一 章

再會,法蘭西

鐘表匠之家

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與紐約州之間,克裡斯蒂娜河與白蘭地河的交匯處,有一座面積僅為45平方公裡的城市。從地圖上看,這個名為威爾明頓的城市毫不起眼,但卻具備重要的歷史與經濟地位。這裡不僅有整潔如新的市容,有225公頃綠樹成蔭的公園,有頂級的餐飲場所和娛樂場所,更因“世界企業之都”而聞名遐邇。全球五百強企業中的半數以上,都在威爾明頓市設有經營機構,其中與這座城市最具歷史淵源的名字,正是本書主角——杜邦。

杜邦,是一家血脈延續了數百年的名門望族。這個家族在今天共有6000多名家族成員,其中250位家族成員,組成共同族系的持股公司與信托公司來控制大型企業,他們被稱為“大杜邦”。而“小杜邦”成員所經營的企業,則高達數千個,其名稱不可勝數。正如《紐約時報》曾經評論的那樣,一直以來,杜邦家族以威爾明頓市的杜邦公司為中心,通過遍布全美五十州的各大企業,形成了強大的影響力。這個名字如同根深葉茂的擎天巨樹,非一日而能長成,其勢力範圍的發展與分布,成為美國自獨立戰爭以來經濟發展的見證。

站在杜邦企業集團總部恢宏大氣的門前,慕名而來的人們很難想象,如此宏大基業的源頭,只是一家小小的鐘表店。

杜邦集團的創始人皮埃爾·塞繆爾·杜邦·德·尼莫爾,於1739年12月14日出生在巴黎。他的父親是鐘表製作匠,或許是職業的原因,他性格勤勉刻苦,在他看來,幻想和嬉戲就是對生命的浪費,更是褻瀆神靈的罪過。

皮埃爾出生之後沒多久,就被父親送往奶娘處喂養,然而奶娘的奶水不足,父親便為兒子重新挑選了一個。新奶娘的丈夫是個酒商,出售各種白蘭地,據說,這些酒營養豐富,以至沒過多久,年幼的皮埃爾居然學會了在哄笑聲中,皺著眉頭嘗上一口瓊漿美味。

舌尖的白蘭地滋味,並沒有讓皮埃爾身體健壯起來。他顯然比其他男孩子瘦弱不少,到5歲時,一次意外摔倒又讓他跌破了鼻子,留下的永久性傷疤讓他直到成年時攬鏡自照,依然感覺往事不堪回首。到少年時代,皮埃爾又在看護天花患者時染上病毒,導致右眼的高度近視。

與身體上屢屢受傷不同,皮埃爾從孩提時就表現出超群的智力。他上學成績優異,被班級老師贊譽為天才,總是被選為代表,當眾背誦文章、回答問題。即便如此,皮埃爾的父親依然執拗地認為,他必須學習製作鐘表手藝來傳承家業。

幸運的是,母親阻止了這個計劃,也改變了歷史。

皮埃爾的母親名叫安妮·亞歷山德林·德·蒙塔切妮。她出生在名門世家,這個家族曾經與法國大貴族長期聯姻,由於家道中落,安妮成人之後只能幫助兄弟從事鐘表製作業,並最終嫁給了同行。盡管如此,在她身上依然保持著接受了良好教育而形成的品德修養。安妮將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不斷灌輸給成長中的兒子,對他寄予無限希望,相信他能開啟新的命運篇章。後來,長大成人的皮埃爾曾在書信中深情寫道:“我所能取得的一點成就,都要歸功於我的母親。”

盡管母親保護了皮埃爾繼續求學的夢想,但她卻因為健康問題而在1756年去世。由於母親撒手人寰,父子倆的關係更加惡化了:父親想方設法希望皮埃爾能按照他規劃的人生路徑走下去,皮埃爾因此痛苦不堪。有一次,他甚至準備用佩刀自刎,在最後關頭被仆人發現,並奪下了他手中的利刃。父親知道這件事後不僅無動於衷,反而痛打了皮埃爾一頓。

挨打之後,憤怒的皮埃爾選擇了離家出走。可惜生活並不是充滿英雄主義的勵志電影,他很快發現自己走投無路,只好面對著父親的譏諷嘲笑,默默回到家中。

這次失敗的離開,讓皮埃爾發現了自身力量的渺小,他開始選擇用知識來充實自己的大腦,以便能早日擺脫父親的壓制。他整日博覽群書,涉獵廣泛,從醫學、歷史到政治、商業,幾乎都讓他沉醉其中。或許終究會擔心兒子真的一去不回,抑或是年歲變大而日趨和善起來,父親終於放棄了對皮埃爾的改造,任由他沉迷於學術研究。

讓父親改變了態度的另一個原因,還包括皮埃爾對女性的眷戀與追求,這展現出他已經成為男人,而不再是男孩。從童年初識開始,皮埃爾就異常迷戀瑪麗·勒·迪伊小姐,兩人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因此,當小姐的監護人通過媒人,為她找了個歲數較大的男人時,皮埃爾和瑪麗堅決表示抵制。監護人最終同意給皮埃爾兩年期限,要求他必須在這兩年內獨立起來,證明他有充分的能力,為未來家庭創建幸福的生活。

生平第一次,皮埃爾·杜邦擁有了強烈的進取欲望,他意識到自己之前是在漫無目的地反抗父親,而為了愛情,自己必須比父親擁有更多的金錢,獲得更大的榮譽、攫取更高的社會地位,才是真正可行的目標。由此,皮埃爾對深奧的經濟學表現出了超越其他學科的濃厚興趣,圍繞研讀的著作,他形成了各種見解,由於身處巴黎,他很快憑此認識了弗朗西斯·奎斯內伊。

奎斯內伊曾經是德·龐帕杜侯爵夫人的私人醫生,而龐帕杜夫人是法國國君路易十五最著名的情婦,擁有國王授予的貴族紋章、土地和城堡。值得一提的是,在那時的法國,“情婦”在貴族圈層中,是並不帶有任何蔑視的稱謂,而龐帕杜夫人也幾乎就是實質上的法國王後。她不僅聰明高雅,熱愛藝術,同時還對政治與文化有獨特的見解。例如,她熱衷於倡導重農主義經濟學說,認為一切財富都起源於大自然,更確切地說,是來自於土地。

恰好,皮埃爾在研究經濟學過程中,曾經寫過兩本小冊子,反駁前人所提出的納稅建議,傾向於支持重農主義經濟學說。這讓奎斯內伊對他產生了很深的印象。1763年,奎斯內伊將皮埃爾引薦給了龐帕杜女士。這次會面並沒有留下完整的記述,但龐帕杜夫人必然肯定了小伙子的學術研究,因為在會面結束之後,他就在奎斯內伊的鼓勵下,寫出了對谷物貿易的研究著作,並準備將之出版以獻給龐帕杜女士。

1764年4月,這本名為《對國家財富的觀感》學術著作誕生了。從文采上看,這只是一篇枯燥乏味的偏於技術性的長文,也不乏對龐帕杜女士的吹捧,但其中卻巧妙傳遞了發展農業資本主義的新思想,雄心勃勃地宣揚重農學派的理論。在當時暮氣沉沉的法國經濟學界,猶如一陣清新之風,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

雖然書籍尚未付梓,龐帕杜女士就撒手人寰。但奎斯內伊在王宮中的影響依然存在,他熱情地向貴族們推薦皮埃爾的這本著作。

1764年夏季,雅克·杜爾果偶然間看到了這本著作。杜爾果是貴族出身的金融家和資本家,後來曾經擔任過路易十六手下的審計大臣。皮埃爾的這本著作,讓他倍感驚喜。隨後,杜爾果決定起用這位青年才俊。

事業之神就此對皮埃爾展露出迷人的微笑。杜爾果將多項經濟研究的任務交給了他,在了解到婚約即將到期時,杜爾果還任命他擔任御用刊物《農商與財政雜志》的編輯。1765年9月,皮埃爾·杜邦領到了固定的王室薪俸,雖然地位不足以顯赫門庭,但他起碼成為了法國封建王室政治體系中的一員,這讓他有了充足的勇氣與自信去迎接未來的挑戰。經過懇求,他終於得以在1766年元旦與心儀的瑪麗成婚。1767年10月1日,這對夫妻的第一個孩子維克多·杜邦降生。又過了3年,瑪麗再次懷孕。在欣喜和期盼中,皮埃爾想到杜爾果的知遇之恩,他試探地問道,是否能請對方成為第二個孩子的教父。

“完全可以,親愛的杜邦。”杜爾果高興地說道,“如果是個男孩的話,為什麼不叫他阿爾蒂爾·伊雷內,作為我們對自由與和平的紀念呢?”

1771年6月24日,這個寄托了人們無限祝福的孩子誕生了。阿爾蒂爾·伊雷內·杜邦,將在日後締造繁榮數百年的企業帝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