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人的信息化與人類未來發展(簡體書)
滿額折

人的信息化與人類未來發展(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稿是“信息文明的哲學研究叢書”中的一種。該套叢書是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範重大項目“信息文明的哲學研究”的*終成果,立足於當代社會和人類生活的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系統地剖析人類文明從工業文明形態轉向信息文明形態的過程中存在的哲學問題和所帶來的哲學問題。本書很好地體現了叢書核心要旨,主要探討了信息化對人類未來發展的影響。

作者簡介

計海慶,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上海南匯人,1976年生。1994年入讀上海科技大學(現為上海大學)計算機系本科,1999年入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部,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生;2002年入復旦大學哲學系,科技哲學專業博士生。2005年畢業至今,在上海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工作。主要論文《科幻小說的倫理解讀》《黑客文化的技術史探源》《技術哲學中的技術倫理是否可能》等諸多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稿吸收了國內外學術界對於信息化議題的前沿思考,可以看出作者的學術視野是很開闊的。同時,作者在論述中引用了一些科幻小說的素材,增加了文稿的趣味性,比如討論到人是否能夠平等對待機器人時,就討論了著名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二百歲》。

導言:人類通向未來的路徑0000

人類通向未來的路徑對於身處21世紀的人類來說,信息化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在20世紀中葉誕生的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社會也好、國家也罷,都在經歷一場信息化的革命。但到底什麼是“信息化”呢?

“信息化”這個概念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1963年,日本文化人類學家梅棹忠夫(Tadao Umesao)在一次名為《信息產業理論:外胚層產業時代到來的黎明》的講演中提出了“信息化”(informationalization)這個概念。梅棹忠夫是一位生態學家和人類學家,在生物胚胎學、社會生態學和馬克思的人類社會理論等的啟發下,提出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三階段的人類社會演進次序。他從宏觀上把人類物種的進化與胚胎發展過程作了類比,農業社會階段相當於胚胎的內胚層發育階段,即形成了消化系統;工業社會相當於中胚層階段,形成了肌肉、骨骼和循環系統;信息社會相當於外胚層階段,形成了大腦、神經和感官系統。在他看來,隨著大眾傳媒、計算機和通信網絡的大規模形成,人類社會正在信息交互的層面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形成或者說發育成一個更加完整的有機體,處於世界各地的人群正在通過互聯網形成密切的信息互動和交流,這個過程即所謂“信息化”。“信息產業”就是推動這些信息化技術大規模發展的動力。Umesao Tadao,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ory: Dawn of the Coming Era of the Ectodermal Industry. In: Hoso Asahi, January 1963, pp.4—17.

後來,“信息化”被譯成英文傳播到西方,西方社會普遍使用“信息社會”(information society)和“信息化”(informationization)的概念是70年代後期才開始的。關於該詞的定義,有國外學者提出,“信息化”是指通信現代化、計算機化和行為合理化的總稱。其中行為合理化,指人類按公認的合理準則與規範行動;通信現代化,指社會活動中的信息交流基於現代通信技術基礎上進行的過程;計算機化,是社會組織和組織間信息的產生、存儲、處理(或控制)、傳遞等廣泛採用先進計算機技術和設備管理的過程,而現代通信技術是在計算機控制與管理下實現的。因此,社會計算機化的程度是衡量社會是否進入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標志。Lszl Z. Karvalics: Information Society—what is it exactly, in Rbert Pintér eds.,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Theory to Political Practice, Gondolat—j Mandtum, 2008, pp.29—47.有國內學者指出,所謂信息化,指建立在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之上,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的過程。林毅夫、董先安:《信息化、經濟增長與社會轉型》,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委托課題,2003年,第8頁。林毅夫論壇:http://jlin.ccer.edu.crticle/, 2019年10月2日。也有學者認為,信息化是指人們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達到較高的程度,在全社會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推動人的智能潛力和社會物質資源潛力充分發揮,使社會經濟向高效、優質方向發展的歷史進程。趙萍,大衛·格裡米休:《中國與西方:信息管理技術發展模式比較》,《管理世界》1993年第6期。

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對信息化和國家信息化定義為:“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國家信息化就是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國家現代化進程。《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在深召開》,載馮金灶主編:《深圳年鑒1998年》,深圳年鑒社1998年版,第228—229頁。

不難發現,上述定義都是在社會和國家的宏觀層面談論信息化,即在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技術應用的推動下,在人和人的交往層面上產生的組織模式的轉變,當然其中主要的是這種轉變給社會形態轉變和經濟活動帶來的影響。但是本文要討論的人的信息化則是選取了另一個不同的角度,即從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技術如何對人自身,在個體的人的身體層面,在人的精神和意識層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來討論信息化。這些影響包括對人的身體和精神的功能的認識,包括對身體和精神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模擬的可能性的探討,包括把信息技術產品與人的身體相結合的可能性的探討,乃至包括人的存在方式的信息化的可能的展望等。在系統研究了國內外學界的觀點後,我們認為,人的信息化將是21世紀人類面對的重大的問題,是人類邁向未來的重要途徑,更是推動社會在更深層次上進行信息化變革的動力,總之,人的信息化將是人類的一種未來發展形態,關係著人類的未來命運,值得進行深入探討。

節人類紀:人類發展的歷史遺產

目次

導言:人類通向未來的路徑001

節人類紀:人類發展的歷史遺產003

第二節人類文明的信息視角008

第三節通向未來的三條路徑012

第四節諾伯特·維納與人的信息化016章計算主義的信息世界觀024

節計算就是信息處理025

第二節宇宙是機器028

第三節關於“宇宙是機器”的疑問034第二章人的信息化路徑之一:機器人技術史與人機關係039

節“人是機器”的由來040

第二節從觀念到產品:機器人技術的發展049

第三節人機關係的分析和展望055第三章人的信息化路徑之二:人工智能技術及其威脅論085

節人類智能的數學化表達087

第二節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概要093

第三節人工智能威脅論及其響應096第四章人的信息化路徑之三:人類增強技術及其倫理爭議120

節人類增強技術與人類增強現象121

第二節人類增強技術的推廣和影響136

第三節人類增強技術的倫理爭議147第五章展望人類未來發展158

節較為樂觀的未來展望159

第二節相對悲觀的未來展望164

第三節再平衡後的展望183

第四節技術變遷與人類演化194第六章人類信息化技術的治理初探(代結語)208

參考文獻224

後記23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