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民俗掌故日曆3.0版(2021)(簡體書)
滿額折

民俗掌故日曆3.0版(2021)(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看日歷、學民俗、賞插畫,每日新知、傳承中國文化。打開二〇二一年的3.0版《民俗掌故日歷》,一張國潮復古大師剪紙生肖年歷片必定會吸引你的目光。你和家人的記憶中,是否曾經有這樣一張細心收藏在錢夾裡的年歷片。讓我們的國潮年歷片,打開那久遠的溫馨回憶。年歷片共有三款,隨機贈送。


民俗是可以嘗的。邊讀日歷,邊來一口綿軟香甜,豆粉香撲鼻的驢打滾,品一塊清甜精致、祛暑止渴的綠豆糕。民俗是可以玩的。春節前去廣州遊花街,正月裡去哈爾濱看冰燈。五月玫瑰花盛開的季節,維吾爾人為你送上一支紅玫瑰。九月牲畜肥壯時,內蒙古大草原盛情邀請您赴一場那達慕大會。


民俗是對生命的敬意。長輩給新生的嬰兒贈送見面禮,媽媽給孩子縫一個花布雞,保佑孩子這一年都不得病。民俗是抵御災疫的智能。人們在端午節掛菖蒲,懸香包,辟瘟除病。在發生疫病後,更會采取遷移,隔離,清潔,醫方等多種方式阻斷疾病傳播。民俗是先民對神明的迎來送往,瑰麗想象。人們迎財神,送五窮。想象龍寶寶和龍媽媽在農歷五月二十分離,又在五月二十五相會。他們開心得落淚,在人間下起大雨。先民對神明的祭祀禱祝,終究是祈願農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春花秋月、四時更迭,3.0版《民俗掌故日歷》節日與民俗對應更精準,全新版式、留白新增格線,記錄生活日常;更新節氣插畫,開啟賞花之旅;新增四季平安藏書票,可題簽留念;延續2.0版領創的每周末來上一條當年生肖成語俗語歇後語……


《民俗掌故日歷》是適合全家共賞,典藏傳承的讀物。它是中國人對土地的樸素深情,對歲月的堅韌守護。願您擁有一部《民俗掌故日歷》,相伴365天!


作者簡介

主編:仲富蘭, 民俗學家、上海市民俗學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導。多年潛心研究中國民俗文化學、民俗傳播學,是中國民俗文化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承擔多項國家與上海市多項文創研究課題,已出版《上海六千年》《圖說中國人生禮儀》《中國民俗學通論》《水清土潤:江南民俗》《上海民俗:民俗文化視野下的上海日常生活》《民俗傳播學》《圖說中國百年社會生活變遷》等40多部著作,部分論著被譯為英、俄、日、韓等國文字。
編著:楊蔭深(1908-1989), 原名楊德恩,字澤夫,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中國古典文學史家、民俗學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屆政協委員。曾任中國俗文學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顧問,上海辭書學會理事。歷任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辭海》編委等職。民俗學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遊藝研究》《中國民間文學概說》《中國俗文學概論》《日常事物掌故叢書》(1985年改稱《事物掌故叢談》)等。
繪畫、篆刻、書法:潘方爾, 篆刻家、水墨漫畫家。十四歲受何樂之先生啟蒙,後拜著名文物鑒定家、篆刻名家王敦化先生為師,成為其關門弟子。在《西泠藝叢》《文化》《篆刻》等書刊中有文章作品及專題介紹。多次參加海內外書法篆刻展並屢獲獎項,作品入藏海內外相關機構團體。著有《潘方爾印譜》與漫畫集多部。已連續三年繪製《民俗掌故日曆》,曾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
文:錢 瓊, 先後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西南大學中文系。現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曾評注、出版《論語》(“親子悅讀國學鑒賞”系列之一)等。
題簽、剪紙:趙澄襄, 筆名澄子、雅舍和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汕頭畫院畫師。中國畫作品入選第八、第九、第十屆全國美展,2012(倫敦)奧林匹克美術大展等幾十次重要展覽,獲文化部、省、市各級獎項及國際獎項。作品入藏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海內外相關機構團體。出版有個人畫集、剪紙集、散文集十餘種。
藏書票:楊以磊, 1948年生,浙江遂昌人,中國美術家協會藏書票協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版畫及藏書票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國際展覽並獲獎。出版有《楊以磊木版書票集》《楊以磊中國民間玩具書票集》(日本吾八書房出版)。
數碼繪畫:陳若煜, 羅德島設計學院插畫系大三學生。2017年作品曾在“藝術廈門”展出。

名人/編輯推薦

一日一賞,民俗日讀每一天。《民俗掌故日曆》原著者為民國民俗學大家楊蔭深,插圖繪者則是有名的水墨漫畫家潘方爾,主編乃當代著名民俗學家仲富蘭教授,既普及了源遠流長的民俗掌故知識,也領略了潘方爾幽默風趣的畫作,真可謂一舉兩得,頗有特色。:二零二一,如期而至。歲月靜好,平安是福。嗨,大家好!《民俗掌故日曆》又和大家見面了!現在推出的是2021年也就是明年的《民俗掌故日曆》3.0版,著名民俗學家仲富蘭教授繼續擔任日曆主編。

去年這個時候,有好心人替我們打出了“北有故宮、南有民俗”的口號,這足以讓我們編輯團隊汗顏。更有甚者,有網站把這兩部日曆捆綁起來一起銷售。《民俗掌故日曆》是適合全家共賞、典藏傳承的讀物,它是中國人對土地的樸素深情,對歲月的堅韌守護。

寓博大精深於通俗易懂,寄敬意溫情於歲月平常。《民俗掌故日曆》可賞、可藏、可心,好看、好玩、好吃(好用),適合人群:民俗愛好者、漫畫愛好者、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中國文化愛好者、知識愛好者,各位大朋友小朋友……民俗達人就是您!

日常生活的“萬花筒”
《民俗掌故日歷3.0版(2021)》序
仲富蘭
上海辭書出版社年年推出《民俗掌故日歷》,我認為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堅持下去,就是品牌。這次編輯選出的一些詞條都是與我們普通民眾的生活記憶、生活經驗緊密相關的知識集叢,我以為很有意思,在此請允許我談點感想。
譬如說,人們初次見面,特別是長輩初次見到年輕的後生,出於高興,送一些禮物,就衍生出“見面禮”的風俗。以後風俗流變,禮物精簡成為“紅包”,也是中國人生活中的人之常情,蔚成風習,世代流傳。再譬如人們在世上生活,總是盼望國泰民安,萬事順遂,遠離疾患、饑餓與貧窮,就是民俗“趨吉避害”的特點。漢族歲時風俗中有在農歷正月初五“送窮”的風俗,這一天又恰恰是“迎財神”的日子,“迎財送窮”,如同一枚錢幣的兩面。人們扔掉一些雜物舊物,點上幾炷香,說一些吉利話,以祈來年好運,真實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向往。
天麻麻亮,人們,特別是老人去茶館店飲茶,會會老朋友,談談開心話,一壺茶,兩件點心,俗稱“一盅兩件”,惠而不費,款酌慢飲,怡然自得。這種飲茶風俗長期流行於華南和江南地區,不正是人間的美好享受嘛!類似這類生活中的細節,都沉澱在民俗中,“擊鼓傳花”,民間遊戲;端午菖蒲,用以辟邪;“瓦當”裝飾,古老圖騰;鶯鳥含桃,“櫻桃”由來;裡弄“弄堂”,中西合璧……本書的策劃者是很用心地選擇了這些人們司空見慣的林林總總的生活風俗的點點滴滴,是很有匠心的。我一直在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是一個“萬花筒”,也是一個取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親愛的讀者,千萬不要小看了“萬花筒”中的各種記憶與知識,無論世道如何發展,時事如何翻騰,這些吸納了歷史的、宗教的、民族的文化元素,伴隨著我們的先民,從遠古走來,並且始終與全世界的華人息息相關,融為一體,統領著社會生活的秩序,擁有各自的豐富內涵,保持著它固有的文化活力,也是中華文化的根基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是的,歷史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建設強大的國家亟需弘揚民族文化,一個失去了傳統文化根基的民族,永遠無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順便要鼓勵一下出版社的編輯,今後不論遇到多少困難,也要把這本《民俗掌故日歷》堅持不懈地編下去,因為“日歷”本身,是與中國傳統的農業耕作和自然季節的時令非常完美和諧地連在一起的。在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情感中,“農歷”及其時令節日依然發揮著強力支配作用。正因為它形成了自己有節律的排序,並分別擁有各自的豐富內涵,所以“民俗日歷”就是中國人萬世一系的“歷書”,自然而然地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杰作,它本身連同它豐富的民俗文化細節都應當列為重點保護的物件。當然,民俗日歷可以有不同的編法,但每年要有不同的側重點,這本3.0版的《民俗掌故日歷》以生活記憶為側重,將一系列的知識點集叢在一起,我覺得就很好。
2020 年7 月2 日於五角場凝風軒
(本文作者系著名民俗學家、上海市民俗學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書摘/試閱

【代跋】不像後記的後記
董寧文
這部《民俗掌故日歷》持續出版已是第三個年頭了,其聲名遠播,得到了讀者的青睞與認可,足見作者、編者、出版者的匠心、恒心與信心。
2019 年的那本日歷其實早在此前的兩年之前就已開始策劃了。據本書的繪畫作者潘方爾先生介紹,2017 年年初,這部日歷書的策劃人朱志凌先生就專程到南京商議將楊蔭深先生的《事物掌故叢談》中有關中國傳統節日、日常飲食、奇聞逸事等的來源與出處,繪制成漫畫,展現歲時節令的習俗,形象地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神韻。也就是在那次商議並取得共識之後,方爾先生就嘗試以他特有的繪畫語言、書法以及篆刻的特長,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創作出了數百幅作品。其間策劃者與作者的溝通、碰撞,抑或爭議以及求同存異等思緒都在作品中或深或淺地顯現了出來。雖然大多數讀者可能不會一下子看出其中的奧妙,但從這部日歷展現出來的三百六十五幅妙趣橫生的畫面所帶給讀者的愉悅、欣喜、會心的種種觀感之中,我們大家或許就能體會到其中的些許妙處來了。
記得第一部《民俗掌故日歷》出版後不久,上海辭書出版社、先鋒書店聯合在南京舉辦了“民俗:人世與歲月的呼應唱和”——潘方爾繪《民俗掌故日歷(2019)新書分享會。那天晚上,作者、編者、出版者與讀者濟濟一堂,聊民俗,談漫畫,說幽默,好不熱鬧。那次分享會,我也獲邀參加,並談了我一些初淺的想法。會後還意猶未盡地寫了一篇題為《妙解民俗掌故,漫畫意味深長——潘方爾繪〈民俗掌故日歷〉閑讀偶感》的短文刊發在《中華讀書報》上。文中寫有這麼幾句:
這本日歷一天一段民俗掌故、一段掌故一幅畫,可謂互為表裡,相互生發。楊蔭深先生所寫的民俗掌故有理有據,絲絲入扣;方爾兄的漫畫並不一味圖解掌故,而是通過每一則掌故所激發出自己關於這則掌故給自己帶來的啟發,從而創作出極富生活體驗與感悟的畫。方爾兄的畫通過打油詩的形式而提升了畫外之意,與所謂“功夫在詩外”異曲同工。
曾經聽方爾先生說起過,六七年前,他父親病重期間無意間說過一句話,說是你只會刻印、寫書法,要是會畫畫給我看看就好了。方爾先生為了給病重的父親帶來一些快樂,就說這有什麼難的,我畫給你看。這是父子間的一種承諾,方爾先生自小深藏心中的繪畫天賦得到觸發,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短短三四年間,竟然畫了數千幅畫,水墨、版畫、刻瓷、畫紫砂,越玩越嗨,而且還竟然在他所擅長的書法篆刻集出版之外,出版了《潘童叟畫》《思想的顆粒和顆粒的思想》兩本畫冊,想必方爾先生的父親當含笑於九泉了。這或許也是一種盡孝之道吧 !
這部《民俗掌故日歷3.0 版(2021)》可說是一本案頭必備之妙書,這本日歷書有文、有畫,有情、有趣;文字蘊藉,書畫典雅。方爾先生是一位以豁達、幽默的態度笑對生活、感悟日常並以他的漫畫、他的詩作、他的書法、他的印章解讀生活的妙人。你可不信我的解讀,但不可不信方爾先生的真誠與癡情。
自 2019 年開始到 2021 年,三年三部《民俗掌故日歷》,其中的民俗掌故內容雖有少許重復,但,每一天的配畫絕無重復,而且畫中所體現的韻味、意趣日臻圓潤、敞亮,每日一畫在楊蔭深先生的民俗描述裡面糅進了方爾先生的理解、感悟,並自然流露出他在傳統民俗的浸淫之中所得來的經驗,這些因素都是這部日歷書創作的源泉所在。
我與方爾先生交往有年,若加上神交,總有二十年上下了。這幾年見面交流的頻率頗高,尤其是今年,我們每次見面無論聊什麼天馬行空的話題,最終一定會回到這部正在創作的日歷書之中。方爾先生總是說他快被掏空了,朱志凌兄每天都會變著法地催稿。方爾先生腦子中總有打退堂鼓的念頭閃現。但是說歸說,做歸做,每天都還得要有新作出來。除了畫之外,還要想出一首打油詩來,難乎哉,難煞者也!不過我想,這或許也是方爾先生的一種情緒的釋放,我總覺得方爾先生已經非常享受這種狀態了,或者已是“只緣身在此山中”,並且“云深不知處”了吧。
一般來說,一本書完成並出版,通常都是由作者來寫一篇後記,或者由編者去寫一篇編後記,但是,作為資深的圖書策劃人,也是這部日歷書的統籌朱志凌兄則劍走偏鋒,說是要讓我來寫這篇後記,當初我是婉拒的,因為第一感覺就是我來寫並不合適,加上我的學識、資歷都不夠。後來想想,志凌兄是一位我所欽佩的出版上的行家裡手,他這樣做或許也是有些奇思妙想在裡面的。再一想我與方爾先生這麼多年來的亦師亦友的交往,可能也有比較契合的理由。這樣想想,也就寫成了這樣一篇“不像後記的後記”,也不知道是否接近了志凌兄當初的想法,但願如此吧,阿彌陀佛!
2020 年 7月5日寫於金陵南郊開卷樓雨窗,梅雨時節的雨或急或緩地下了一整天,異常潮濕之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