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凝視與反凝視:影視評論的三個問題(簡體書)
滿額折

凝視與反凝視:影視評論的三個問題(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面前的這套戲劇與影視藝術書系,出自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的一群老師,是他們耕耘於戲劇與影視領域的一次結集、一次亮相。縱觀這套書系,顯示出如下幾個較為突出的特質:
一是作者隊伍趨年輕,大多數為“80後”或接近“80後”的新銳,如黃鐘軍、餘韜、胡斌、李勇強等;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南京大學等的學源結構,提供給他們扎實的專業基礎、深厚的學術功底。而他們因為年輕“不安分”而向全國以至世界各地“主動出擊”,或參加各種戲劇影視會議而發聲,或發起“映畫臺灣”之類的公眾號而追新,如此等等,從而將影響盡可能輻射開去。這些“可畏之後生”思維活躍而敏銳,思想前衛而鮮活,易於並敏於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新方法,相應的學術研究具有較充分的新穎度、敏銳度,煥發著勃勃生機。
二是內容涉及面廣,戲劇電視電影網絡攝影全覆蓋。胡斌的《近現代江南昆曲教育》致力於昆曲這一戲劇門類的研究,全面把握近現代專業昆曲教育的整體面貌,系統梳理近百年的昆曲教育歷程,進而對昆劇傳習所、戲曲學校昆曲班和昆曲院團學館三大部分的昆曲教育模式進行重點探析,總結出的教學實踐經驗和人才培養規律為當代和未來的昆曲教育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參考和借鑒。李勇強的《螢屏之戲:中國戲劇與電視劇改編研究》則將戲劇與電視劇打通,重點考察戲劇與電視劇的改編實踐及互動發展,把握電視劇改編舞臺作品的具體時代特徵、審美思潮,總結改編實踐存在的諸種問題及成功經驗,並由此對中國戲劇與中國電視劇兩者在全球化思潮背景中的互動發展、提升文化競爭力提供參考策略。陳愛國的《電視劇類型模式拓展》著力於電視劇的類型研究,全面、客觀而科學地重新梳理各種類型電視劇的概念,按照總類型與亞類型的梯級結構,對所有流行的電視劇類型進行一次“大劃分”,建立起一個類型體系結構,並結合電視劇演變歷程的實踐經驗,探究各種類型劇的類型模式。黃寶富的《鏡像的視野:自媒體、藝術電影與詮釋》,集中探討藝術電影,將那些因為文化的隔閡、審美的距離或資源的缺乏,而被遮蔽、被掩埋在商業化、娛樂化的喧囂之中的藝術電影點亮。餘韜的《馮小剛電影——作者、文本與社會》則聚焦馮小剛這一個案,進一步聚焦馮小剛電影在中國社會發展和觀眾觀影需求的互動與對話領域,及其在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社會變遷中所承載的“文化標本”性功能。黃鐘軍的《凝視與反凝視——影視評論的三個向度》敏銳捕捉熱映的電影、熱播的電視節目、電視劇,予以及時點評,並對娛樂生態發表自己獨到的看法。林友桂的《攝影論道》以對平面攝影作品及紀錄片作品的剖析,探討現代化的攝影手段是基於什麼來建構光影世界的,由此把握對於人生和影像關係的思考。鄒賢堯的《繽紛舞者: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的主體性建構》則試圖對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的主體性問題,做相對集中地、專題式地、中觀及微觀地探討。

作者簡介

黃鐘軍,常用網名黃豆豆,男,浙江衢州人。現為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青年教授,“映畫臺灣”主理人。北京師範大學電影學博士,浙江大學傳播學博士後,浙江省之江青年學者,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展映單元總監。

從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畢業後,我回到浙江,那是一段茫然四顧的日子。此時,新媒體開始蓬勃發展,我於是開始了給中國日報網、新浪娛樂、傳媒一號等多個平臺撰文的日子。同時,我也和朋友合力創辦了一個名為“映畫臺灣”的微信公眾號,專門推送有關臺灣電影的內容。新媒體的閱讀與互動,比傳統學術來得更快速,也更刺激,以統計點擊率的做法完全顛覆了過去的思維模式。有時候為了蹭熱點,也會急就章,寫些時效性強的東西。當然,當某一篇文章點擊率達到10萬+的時候,當自己的想法得到讀者共鳴的時候,內心深處還是有些小小的開心。不過,即便是網絡發表的文字,我也仍然保持自己的態度和思考。因為它並不等於為紅包、為流量作,我自己也在《光明日報》發文,痛斥當前自媒體影評所出現的種種“怪現象”。
但同時,我也在高校工作,有著撰寫學術論文的“主動”和“被動”的任務。它對文章的學理性、嚴謹度有著更高的要求。多年以來,我一直在臺灣電影、影視理論與現狀批評、影視與大眾文化等領域保持著一定的敏感度,也在一些影視學術期刊比如《電影藝術》《當代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中國電視》上發表些許影視評論類的文章。
這些文章要求嚴肅、客觀、冷靜,保持著一定的學理性,與給網絡平臺寫作不同。後者文風更活潑,也更通俗易懂,有時候態度更鮮明,因為它更多面向的是普通讀者。這些年來,我在這兩種不同文風中不停切換,這像極了我日常身份的矛盾性和分裂感。所以本次結集出版的評論集,既集合了在不同時間段為各類媒體寫作的網文,也有在不同學術雜誌發表的電影批評,它們差異甚大,有的甚至是針對同一部影片,因在網絡平臺和學術刊物不同性質的媒體發表,風格也相差很大。所以,在某種角度上看起來,整本書風格似乎不夠統一,但這多面、矛盾、分裂的文章風格似乎也正是我個人性格和生活的折射。也就是說,這才是最真實的我!

目次

網絡媒體評論
《重返20歲》:文化全球化下的蛋
《我在故宮修文物》:成也電視,敗也電視
《八月》:寫給父親的散文詩
《“吃吃”的愛》:我對《康熙來了》的迷思,終於得到了消解
《臺北物語》:這部臺灣大爛片,承包了我這一年的笑點
《搭錯車》:我哭著從頭到尾唱完了這部臺灣老片
《雨中曲》:我考察了一個被眾人所遺忘的電影時代
《維多利亞壹號》:這部電影戳破了樓市的現實
《請回答1988》:我的前半生最愛的電視劇
《延禧攻略》:它符合的正是我們這個快節奏而憋屈的時代
《如懿傳》:宮鬥劇的流行,折射出的是中國人的生存焦慮
《中國好聲音》:能否成為一檔長壽節目?
《中國新歌聲》:去“Talpa化”的新節目成了一檔四不像
《生活相對論》:是否為星素結合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鬢邊不是海棠紅》:誰先愛上他的?

傳統媒體評論
《雞排英雄》:在地精神與商業電影的“合謀”
《無人駕駛》:又一串愛情麻辣燙?
《共青城》:留守的意義
《戰狼》:國家戰略與民族認同的視聽傳達
《夏洛特煩惱》:一鍋專治中年危機的心靈雞湯
《山河故人》:鄉關何處?
《美人魚》:作為IP的周星馳與文化懷舊
《王哥柳哥遊臺灣》:在笑聲中“看見臺灣”
《八月》:90年代的文化記憶
《滿城盡帶黃金甲》:一個關於權欲的“鐵屋子”寓言
《再見瓦城》:消費視域下的多重身份焦慮
《大佛普拉斯》:凝視與反凝視的矛盾書寫
《我不是藥神》:有弧光的人物
《李春天的春天》:你越關注社會,社會就越關注你
《瑯琊榜》:國產電視劇的新標桿
《生命中的好日子》:“後知青”時代的“中國夢”書寫
《國家寶藏》:讓國寶活起來
微信影評,別賺了快感,少了威信
原創性是好作品的標誌
《秋蟬》:曾經紅極一時的諜戰劇被誰拖了後腿?
《送我上青雲》:女性主義是一種表達,還是一個標籤?

娛評與隨筆
喜劇的憂傷
未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主持人?
賈玲為什麼這樣紅?
孫楠退賽害了誰?
下一個明星真人秀,還能秀什麼?
鹿晗會是拯救中國電視真人秀的梅長蘇嗎?
康熙走了,我們如何繼續未來無聊的人生?
愛臺灣電影,是我一生堅持最久的事
保定淘碟往事
後記

書摘/試閱

反觀深諳大眾文化精髓的於正,則將宮鬥劇的套路用得更加熟稔,在《延禧攻略》裡徹底把宮鬥進行到底,將女主魏瓔珞從宮女到貴妃的歷程變成一場以攻為樂、一擊上癮、不揭不歡的硬仗。當高貴妃被灌滿糞汁的鐵花擊中、當裕太妃被天雷劈倒、當爾晴被呼巴掌後被灌毒藥身亡,大眾的嗨點瞬間被點燃,然後在社交網絡進行狂歡。觀眾愛魏瓔珞手撕壞人的簡單粗暴,就跟喜歡華妃“一丈紅”的爽脆俐落一樣。在後宮的戰爭中,魏瓔珞是勝利者,因為她深知後宮中的生存之道。當繼皇後最後求教她成功之術時,她說出“誰先付出誰先輸”的制勝秘訣,無情者才能真正勝利。
然而《如懿傳》中沒有勝利者,真正勝利的只有幾千年來的封建帝制。孝賢皇後、高貴妃、白蕊姬、金玉妍、阿箬、海蘭、意歡、如懿、慶嬪……千紅一窟,萬豔同悲。她們或為了權勢,或為了家族,或為了愛情,被送進宮內被挑選、被寵倖,或背叛舊主、爬上龍床,然後困在紫禁城內,自相殘殺,手段之陰毒狠辣,令人毛骨悚然。人人想攀登皇後的高位,也希望自己的兒子承續大統,於是千方百計地爭奪皇上的“雨露”,比賽著生孩子,也惡毒地去殘害別人的孩子。
影評人譚飛曾戲言,中國為世界電視劇家族貢獻了兩類奇葩類型:一是“抗日神劇”,另一類則是“宮鬥劇”。仔細琢磨,宮鬥劇的確是最佳的“身體政治學”文本。皇帝因其血脈而獲得政治權力,然後用其政治身體來馴服後宮,嬪妃們的稱呼與階層皆由其一人命名與評定;又以其自然身體享用著後宮,既獲得了身體的愉悅,又進行著身體的生產,為了平衡各派勢力(政治權力),他還得爭取做到“雨露均沾”。敬事房每日送來的嬪妃“牌子”、運送嬪妃侍寢的“鳳鸞春恩車”,無不是“身體政治學”的意象。嬪妃們自覺秉承“侍寢、為皇上謀得子嗣是嬪妃們的應盡責任”的信條,千方百計爭奪皇上的身體。她們一旦遲暮色衰,立馬就會失寵,因為身體資本同時也是政治資本,是權力爭鬥的工具;就如海蘭生子之後因有妊娠紋,渣龍不再碰她的身體,海蘭自知政治資本喪失,只能寄託在自己身體生產的兒子身上;而年輕貌美的宮女如阿箬、魏嬿婉們,她們以身體接近皇帝,希望自己被皇上看中寵倖,第二天就可以從奴才搖身一變成主子。
嬪妃們之所以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裡絞盡腦汁地去宮鬥,究其原因還是資源有限、進階的道路又越來越狹窄。女性們看似無情的廝鬥,無不是與彼時時代和環境的生存境遇密切相關,每個人在宮中活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即便已貴為皇後,富察氏還不是前怕狼後怕虎,就連自己的孩子生病時還不忘讓其勤奮讀書,致其最後病亡;皇上剛跟如懿說完要白首到老,轉眼間目光就色迷迷地盯在更年輕貌美的寒香見身上。沒有一個人過得安逸、無憂無慮。事實上就連端坐於龍椅上的人,也需要不停地戰鬥才能守護自己的位置,因為他既要與妄圖掌權的太後政治斡旋,還得時刻提防著後宮裡懷揣各種心思的嬪妃們。
宮鬥劇之所以流行,背後折射的正是中國人的生存焦慮。皇後多像怕孩子輸在起跑在線的焦慮的母親,而如懿又多似那些時刻擔心丈夫出軌的家庭主婦。如懿、皇上與太後之間的關係,與萬千中國現代家庭中的婆媳矛盾“雙面膠”故事一模一樣;嬪妃們從常在到答應,再從嬪晉升到妃、貴妃到皇後,拼爹拼容貌拼手腕,還得拼年資和貢獻,這多像一個年輕博士留在大學裡任教,要想從講師進階到教授,是無數個日夜冷板凳坐穿、髮際線靠後做科研的結果。年輕老師們想在權威或SCI期刊發表一篇論文跟嬪妃們想生下皇上登基後的第一個皇子一樣迫切。因為人口眾多、資源有限,上升的管道越來越狹窄,你只有不停地奮鬥,才能成為世俗意義上的人生贏家,不然不安之感永遠如影隨形。所以,大眾希望在電視劇中看到一個英雄,提供給自己一條戰勝疲憊生活的解決之道,沒想到主角比自己還“弱雞”。也許這就是《如懿傳》失去大眾的根本原因。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