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紅樓夢》與明清小說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紅樓夢》與明清小說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6 元
定價
:NT$ 396 元
優惠價
8734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為作者李厚基多年研究《紅樓夢》及中國古典文學的成果總結。分為《紅樓夢》篇、明清小說篇和期他篇三部分。《紅樓夢》篇從人物的悲劇命運、情節構思與描寫技巧、人物語言分析等方面,對《紅樓夢》進行研究。明清小說篇則從藝術性、思想性兩個角度對《聊齋志異》《三國演義》等明清小說開展細致研究。對現代人關注古典文學起到較好的引領作用,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作者簡介

李厚基(1931—1996),浙江寧波人,漢族。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後,繼續讀研究生,先後授業於遊國恩、林庚、吳組緗等名師。1962年自保定調入天津師範學院(現改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研究生導師。1986年被評為該校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曾任社會學術兼職有:全國《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等學會理事,《紅樓夢學刊》編委,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天津小說戲曲研究會理事長,天津市紅樓夢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

名人/編輯推薦

紅學是不斷發展的,橫向研究《紅樓夢》與其共行於世的名著小說,相信會給讀者不一樣的紅學視角。

津沽紅學研究概述——《天津〈紅樓夢〉與古典文學論叢》導言


“津沽紅學”系指出生於或籍貫為天津以及長期在津工作的學者作出的學界公認的紅學成果。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周汝昌先生就出版了紅學代表作《紅樓夢新證》,奠定了其紅學大家的地位。老一輩學者中取得重要紅學成果的還有:出生在天津並且在這座城市學習、生活過的楊憲益先生及其英籍夫人戴乃迭女士共同完成的《紅樓夢》英文全譯本,得到了紅學界和翻譯界的廣泛肯定,他們的譯作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文學性和創造性都很突出;出生在天津的美籍華人學者餘英時的文章《近代紅學的發展與紅學革命》,由於涉及百年紅學發展歷程的很多問題,在紅學界產生了巨大反響,圍繞此文論點中對索隱、考證、批評等紅學主要流派的爭鳴思想交鋒激烈,至今餘波未息;長期在南開大學任教的加拿大籍華人學人葉嘉瑩先生,寫過《從王國維〈紅樓夢評論〉之得失談到〈紅樓夢〉之文學成就及賈寶玉之感情心態》的長篇論文,系統地評析了王國維紅學的得失,這是一篇很有分量的紅學力作;“脂學”是紅學的重要分支,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小說文獻整理的南開大學朱一玄老教授,其紅學資料整理方面的成果就包括《紅樓夢脂評校錄》。
由天津紅學家與古典文學教授共同策劃完成的《天津〈紅樓夢〉與古典文學論叢》(以下簡稱“論叢”)即將由知識產權出版社鄭重推出,這不僅是天津紅學及學術圈的大事,也是值得進入天津文化史的事件!出版前夕,出版社審稿人和論叢撰稿人希望我寫一篇“導言”性質的文字置於卷首,以便向廣大讀者介紹這套書的基本內容和特色,作為本論叢主編,於公於私都是義不容辭的。《天津〈紅樓夢〉與古典文學論叢》收錄的文章以紅學為主,兼及明清小說及古典文學,本論叢集中收錄了改革開放後天津學人取得的重要學術成果。下面按照出版社編排次序重點介紹本論叢收錄的相關紅學論述:
寧宗一教授《走進心靈深處的〈紅樓夢〉》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為小說研究總論性質,中篇為經典文本賞析,下篇專談天才偉構《紅樓夢》。其中,《心靈的絕唱:〈紅樓夢〉論痕》,開宗明義強調“讀者面對小說中人生的乖戾和悖論,承受著由人及己的震動。這種心靈的戰栗和震動,無疑是《紅樓夢》所追求的最佳效應”。《追尋心靈文本——解讀〈紅樓夢〉的一種策略》具體指出“《紅樓夢》心靈文本的追尋,使這部曠世杰作的多義性成了它藝術文化內涵的常態,而對《紅樓夢》任何單一的解讀都成了它藝術內涵的非常態。事實上,對《紅樓夢》心靈文本的追尋,極大地調動了讀者思考的積極性。每一位讀者都有可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審美體驗,思考《紅樓夢》文本提出的問題並且得出完全屬於自己的結論”。面對《紅樓夢》“死活讀不下去”的尷尬與困窘,作者仍提出應努力進入心靈世界去解讀曹雪芹這部文學經典,為讀者構建一條心靈通道。本書結尾篇《為新時代天津〈紅樓夢〉研究進言》,系作者在京津冀紅學研討會上所提三點建議,即:第一,珍重、維護和強化《紅樓夢》研究共同體,使《紅樓夢》研究群體得以健康發展;第二,“紅學”永遠在進行時,為此,反思舊模式,挑戰新模式是必然的前進過程;第三,為了拓展《紅樓夢》的研究空間,我們亟須創造性思維。此文最後仍滿懷深情地呼喚“曹雪芹以他的心靈智能創造了他的小說,我們同樣需要智能的心靈去解讀《紅樓夢》”,足見與作者倡導的回歸“心靈文本”一脈相承。
陳洪教授《紅樓內外看稗田》收《由“林下”進入文本深處——〈紅樓夢〉的“互文”解讀》篇,該文結合《世說新語·賢媛》《晉書·列女傳》記載,嘗試對《紅樓夢》的深層內涵進行探索。作者通過互文研究的方法,找到孳乳《紅樓夢》的文化和文學的淵源。與此相聯系,運用“互文”的思路,在《紅樓“礙語”說“木石”》篇中對小說成書背景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新收獲。作者指出,“《紅樓夢》中的‘只念木石’‘偏說木石’,和歷代文士歌詠的‘木石’有著文化血脈的聯系,顯示出作者在價值取向上的自我放逐,同時又是和當時統治者標榜的主流話語‘非木石’構成特殊的互文關係,曲折地流露出作者倔強地‘唱反調’情緒。”“礙語”者何?該文認為“木石”系其首選,並引述瑤華對愛新覺羅·永忠《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詩批注“此三章詩極妙。第《紅樓夢》非傳世小說,餘聞之久矣!而終不欲一見,恐其中有礙語也”為證,可備一說。而《〈紅樓夢〉中癩僧跛道的文化血脈》一篇,也是把目光向文化傳統的深層透視,認為“癩”與“跛”承載了諷世、批判的思想內涵。至於《〈紅樓夢〉脂評中“囫圇語”說的理論意義》篇,則是站在中國古代小說批評發展史的角度去論證,按脂硯齋批語云“寶玉之語全作囫圇意……只合如此寫方是寶玉”,而在賈寶玉囫圇難解的話語中,最有代表性,與全書主題密切相關的,莫過於“水、泥論”,印證這觀點的,正是所收《〈紅樓夢〉“水、泥論”探源》。
《畸軒譚紅》系趙建忠教授紅學論文選,分四個專題:(1)紅學新史跡。近年來作者一直致力於紅學史方面的探索,並獲批2013年度國家項目“紅學流派批評史論”,有些思考形成文章已發表,如《紅學史模式轉型與建構的學術意義》等。(2)紅學新觀點。如作者提出的《紅樓夢》作者問題的“家族累積說”以及《曹雪芹家世研究存在的觀點爭鳴及當代新進展》《〈紅樓夢〉後四十回的不同觀點論爭及新進展》等,介紹了改革開放以來較重要的紅學爭鳴。(3)紅學新文獻。本專題側重收錄了一組與《紅樓夢》續書新文獻相關文章,如《新發現的程偉元佚詩及相關紅學史料考辨》《紅學史上首部續書〈後紅樓夢〉作者考辨》《〈紅樓夢〉續書的最新統計、類型分梳及創作緣起》等。(4)紅學新視角。如收入本專題的《“非經典閱讀理論”在〈紅樓夢〉續書研究中的嘗試》,系作者為《紅樓夢學刊》編審張云專著《誰能煉石補蒼天:清代紅樓夢續書研究》所作的書評。還有《大觀園“原型”探索及〈紅樓夢〉研究中的兩種思路》,是作者對大觀園問題研究、思考的產物。《〈紅樓夢〉小說藝術的現當代繼承問題》一篇,系作者為女作家計文君《誰是繼承人:紅樓夢小說藝術現當代繼承問題研究》寫的書評,意在借助於《紅樓夢》經典在傳播中的呈現特別是對後世作家的影響,以逆向的方式顯現《紅樓夢》的文學意義和真實內容。另外,為方便讀者明了紅學發展史的輪廓概貌、脈絡流變,書末附了“曹雪芹與《紅樓夢》研究史事系年(1630—2018)”。
魯德才教授《〈紅樓夢〉——說書體小說向小說化小說轉型》,專門收錄有“紅學篇”,其中《〈紅樓夢〉讀法》特別強調,第一回至五回是《紅樓夢》總綱,讀者尤其應該仔細品味,並具體指出“第一回開篇作者就明確向讀者提示小說的創作意旨,不否認和作家的經歷有關,可又特別強調將真事隱去,‘假語村言(賈雨村言),敷演故事’,別把小說看成是作者的自傳”;“第二回,積極入世的賈雨村充當林黛玉教習,不過是為日後由他護送林黛玉至榮國府做引線。而冷子興向賈雨村演說榮、寧二府,則概括介紹了榮、寧二府的發展歷史及主要代表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三回,由於小說家將寶、黛設置為表兄妹關係……這樣,林黛玉進入榮國府同賈寶玉會合,透過林黛玉的視點介紹榮國府”;“第四回,賈雨村借賈政題奏,復職應天府……為小說中的人物提供了社會背景。賈家由盛而衰的歷程,也影響了人物發展的軌跡,可能是小說家要表現的一種意旨,但不是主要主題。賈雨村為討好薛家而徇情枉法的錯判,卻又把薛寶釵推進賈府,這樣,寶、黛、釵擰在一起,展開了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的矛盾衝突”;“第五回,小說家虛構賈寶玉神遊太虛境,看金陵十二釵正副冊,聽唱紅樓夢曲子預示了賈寶玉與眾裙釵的悲劇命運。紅樓幻夢仍是小說的主色調,甚或是作家認識世界的主要視點”。此外,同專題文章還包括《傳統文化心理與〈紅樓夢〉的典型觀念》《〈紅樓夢〉打破傳統寫法了嗎?》《賈寶玉的理想人格與莊禪精神》等,也頗給人啟發。
《〈紅樓夢〉論說及其他》系滕云先生所著,除外篇部分收錄的評論明清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及當時的評點家李卓吾、金聖嘆外,內篇全部討論紅學方面內容,如《也談賈寶玉的鄙棄功名利祿》《曹雪芹典型觀初探——〈紅樓夢〉人物性格刻畫的藝術成就》《〈紅樓夢〉人物形象的客觀性》《〈紅樓夢〉文學語言論》等。值得注意的是,《抽絲剝繭說脂批》一文系統地表述了作者的學術見解,如認為脂批不具備李卓吾、金聖嘆、毛氏父子、張竹坡之批所顯示的各自的世界觀、歷史觀、政治觀、哲學觀、文學觀、小說觀,尤其是社會現實觀的大理識。脂硯齋不懂得曹雪芹何以發憤、何所發憤、所發何憤作《紅樓夢》……盡管脂硯齋作為評點名家成色不足,但脂硯齋畢竟做出了具有歷史性的、屬於他的大貢獻:第一,脂評本有傳承並開來的貢獻。請注意筆者說的是脂評本而非脂評的貢獻。脂評本是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未完成就已經以手抄本形式流傳於世的眾多抄本之一……第二,由於脂評本原藏帶雪芹自評注,或混入小說正文,或被裹入脂批混同脂批,遂使在《紅樓夢》文本之外,雪芹思想的另一種載體,記錄雪芹初創《紅樓夢》時措筆情形和想法的另一種親筆,獲得保存,這也是脂評本貢獻於中國文化史的特功……第三,脂批提供了有關雪芹生平的若幹信息……第四,脂批提供了有關《紅樓夢》八十回後情節的若幹信息,包括賈家及一些人物的命運變遷、結局,包括若幹關目,以及八十回後全書回數規模的信息。
《〈紅樓夢〉與明清小說研究》系李厚基先生遺著,由其早年所帶的研究生林驊、鄭祺整理完成。“明清小說研究部分”的文章有《〈聊齋志異〉刻畫人物性格的幾點特色》《淺談〈聊齋志異〉的藝術心理節奏美》《〈三國演義〉的主題和它的認識作用》《試論〈三國演義〉的結構特色》等;紅學部分主要包括《閃閃發光的思想性格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談賈、林等為代表的戀愛婚姻悲劇》《漫話〈紅樓夢〉的作者和讀者——紅樓藝苑掇瑣之一》等。收入叢書中的《景不盈尺
遊目無窮——從金釧兒事件看〈紅樓夢〉藝術構思》,體現出作者的治學特色。文章透過金釧兒這個“小人物”,進入《紅樓夢》的整體宏觀藝術構思,誠如作者所論述的“從金釧兒事件來看,真是以小概大,咫尺千裡。雖然景不盈尺,但令人遊目無窮。一個情節包涵了多少豐富的內容:不僅清晰地寫出了這個天真的少女慘遭殘害,以此對封建社會提出強烈的抗議;通過這個事件也巡視了許多人物的思想性格,燭照了他們(她們)的靈魂;同時,從一旁有力地推進了全書的主要矛盾線索,用來揭示出戀愛婚姻悲劇的必然的社會原因,反映出這個行將崩潰的封建貴族家庭的真實的生活面貌。自然,還必須從整體來看,曹雪芹所創造的每一個情節、故事,每一個人物,既有獨立存在的意義,又互相依存,與其他各個方面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脫離了整個作品,是難以理解它的作用和所居的地位的”,正所謂“景不盈尺遊目無窮”。作者畢業於北京大學,曾受教於中國紅樓夢學會首任會長吳組緗教授,收入本叢書的文章就有《吳組緗先生教我們讀〈紅樓夢〉》。
《〈紅樓夢〉與史傳文學》系汪道倫先生遺著,宋健同志整理完成。紅學部分主要由《人性發展的藝術畫卷——試論〈紅樓夢〉是怎樣一部書》《〈紅樓夢〉風格淺論》《無材補天枉入紅塵——〈紅樓夢〉思想贅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情學與〈紅樓夢〉》《中國封建倫理文化的解體與〈紅樓夢〉女冠男亞的新座次》《〈紅樓夢〉彼岸世界中的文化雛形》《〈紅樓夢〉的真假兩個世界》《〈紅樓夢〉中的隱線脈絡》《哲理與藝術的交融——〈紅樓夢〉哲理內涵探微》《〈紅樓夢〉“注彼而寫此”的藝術手法管見》《〈紅樓夢〉塑造形象中的人物相生法》《以虛出實以幻出真——談〈紅樓夢〉中的虛幻手法》《〈紅樓夢〉平中見奇的藝術》《以兒女常情譜寫兒女真情——論林黛玉性格內涵》《〈紅樓夢〉對曲藝的融會貫通》《〈紅樓夢〉中的樞紐性人物——賈母》《試說“說不得”的賈寶玉》《美丑正反的辯證人物——王熙鳳》《兼並立冠軍之美而居殿軍——秦可卿排位深思》等研究文章組成,文章側重於《紅樓夢》的藝術理論研討,作者對古代史論、文論、詩論、畫論和小說理論具有極為豐富的知識,且能融會貫通,左右逢源。此外,作者對中國古典小說與史傳文學的關係問題也進行了探討,收入本叢書的文章就包括《從踵事增華到虛實相生——中國古典小說與史傳文學藝術淵源發微》《略其形跡伸其神理——中國小說與史傳文學藝術淵源探微》《文其言與文其人——談經典與小說的淵源關係》《傳奇事寫奇人——談經史與小說的淵源關係》《記言與寫心——談經史與小說的淵源關係》等。
孫玉蓉先生著《榮辱毀譽之間——縱談俞平伯與〈紅樓夢〉》,上編重點談了俞平伯的學術經歷及與友朋的交往,下編系俞平伯《紅樓夢》研究年譜。作為“新紅學”的開創者之一,俞平伯的《紅樓夢辨》在紅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晚年對自己曾主張的“自傳說”進行了反省,指出“自傳之說,明引書文,或失題旨,成績局於材料,遂或以贗鼎濫竽,斯足惜也”,進而認為,“虛構原不必排斥實在,如所謂‘親睹親聞’者是。但這些素材已被統一於作者意圖之下而化實為虛。故以虛為主,而實從之;以實為賓,而虛運之。此種分寸,必須掌握,若顛倒虛實,喧賓奪主,化靈活為板滯,變微婉以質直,又不幾成黑漆斷紋琴耶”
。他還進一步指出自己早年對高鶚續補的《紅樓夢》後四十回肯定得不夠。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念念不忘的是對《紅樓夢》後四十回的再研究,感到自己對高鶚保全《紅樓夢》的功勞評價得還不夠。俞平伯認為《紅樓夢》續書的版本很多,唯有高鶚是成功的。不管怎麼說,《紅樓夢》現在是完整的,如果只有前八十回,它是否能有現在的影響都很難說。他為高鶚辯護說:續書中有敗筆,不能求全責備。前八十回就沒有敗筆了嗎?他要重新撰文評論後四十回的價值,給高鶚一個公正恰當評價,然而,晚年的俞平伯已力不從心。
《文學·文獻·方法——“紅學”路徑及其他》,系由南開大學兩位青年博士孫勇進、張昊蘇合著。他倆的共同導師陳洪教授在“序”中談及高足時說:“入選叢書的作者多為紅學界的耆宿,八十高齡以上者超過半數。這顯示了津門紅學悠久而深厚的傳統……不過,‘江山代有才人出’,諸多前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發展還要寄希望於後昆……勇進、昊蘇的研究,對於方法與路徑有較多的關注。二十年前,霍國玲姐弟活躍於京師時,勇進便著長文討論文獻材料使用的學術規則問題。黃一農‘e考據’提出後,昊蘇也就其價值與限度著文討論。”具體而言,“勇進篇”主要包括《“索隱”辯證》《索隱派紅學史概觀》《一種奇特的闡釋現象:析索隱派紅學之成因》《無法走出的困境——析索隱派紅學之闡釋理路》《〈紅樓夢〉與中國人生悲劇意識》《〈紅樓夢〉對中國古代小說敘事藝術的全面繼承與創新》《〈紅樓夢〉的寫實藝術與詩化風格》等;“昊蘇篇”主要包括《〈紅樓夢〉文本研究的初步反思》《經學·紅學·學術範式:百年紅學的經學化傾向及其學術史意義》《對胡適〈紅樓夢〉研究的反思——兼論當代紅學的範式轉換》《紅學與“e考據”的“二重奏”——讀黃一農〈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紅樓夢〉書名異稱考》《“作踐南華莊子”考:兼及〈紅樓夢〉涉〈莊〉文本的學術意義》《畸笏叟批語叢考》等。
收入本叢書中的《紅樓與中華名物譚》與前九種寫作風格迥異,作者羅文華多年來致力於文物收藏和鑒賞,因而從屏風、如意、茶具、錢幣這四種《紅樓夢》中的重要名物為主題和角度切入就比較得心應手。作者充分挖掘和利用歷史文獻和實物資源,詳征博引,不僅提示和解讀了《紅樓夢》中一些很有價值的文化問題,而且在更加廣闊深厚的中華文化背景下證實了這些名物的重要意義和特殊作用。從解讀《紅樓夢》的角度看,作者寫出了名物在標志人物身份、塑造人物性格、展示人物關係、推動情節發展等方面所發揮的特殊作用。作者還通過很多名物與《紅樓夢》文字之間關係的解讀,印證了《紅樓夢》的寫作年代。如名物中的如意,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象征吉祥的民族傳統器物,古代帝王、豪族、文士、僧人等都有執握如意之好,以此求得稱心如意與平安祥和。尤其是清代中期,是中國封建文化和傳統工藝集大成時期,也是如意發展的鼎盛時期。帝王們的推崇,更使如意的制作水平登峰造極,而最喜歡如意的人則非乾隆皇帝莫屬,他不僅刻意搜集民間的精美如意,還令宮中造辦處制作如意,而且大量接受地方官員進貢的如意。作者介紹了很多乾隆皇帝喜愛如意的史實,指出“《紅樓夢》中,對賈府這個皇親國戚之家,多有關於如意的描寫,尤其是元妃對賈府最高人物賈母的賞賜,首選金、玉如意,這些情節完全符合乾隆皇帝重視如意的歷史背景。”證明《紅樓夢》寫作於乾隆時期,有力地支持了曹雪芹對《紅樓夢》的著作權。
這套叢書是對天津地區《紅樓夢》與古典小說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檢閱。叢書中的老、中、青三代學人的十部著作,基本代表了天津該領域學人研究的總體水平,反映出天津《紅樓夢》與古典文學小說研究的發展歷程及方向。某種意義上講,這套叢書也折射出天津《紅樓夢》與古典文學小說研究史。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文字只是作為叢書主編的簡單介紹以便導讀,作品究竟如何,讀者才是最權威的裁判。


趙建忠
己亥仲夏於聚紅廳

目次

《紅樓夢》篇
閃閃發光的思想性格 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談賈、林等為代表的戀愛婚姻悲劇
深刻的構思,精湛的技巧
景不盈尺 遊目無窮——從金釧兒事件看《紅樓夢》藝術構思
漫話《紅樓夢》的作者和讀者——紅樓藝苑掇瑣之一
這樣的裁決公正嗎?——談周汝昌先生對《紅樓夢》後四十回的評論
吳組緗先生教我們讀《紅樓夢》
明清小說篇
決非偶然——略論清初三大小說家的出現
“一生遭盡揶揄笑,伸手還生五色煙”(上)——蒲松齡的生平與著作
“一生遭盡揶揄笑,伸手還生五色煙”(下)——蒲松齡的生平與著作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發展和《聊齋志異》的繼承創新…
《聊齋志異》刻畫人物性格的幾點特色
淺談《聊齋志異》的藝術心理節奏美
字字珠璣,聲聲鏗鏘——《聊齋》的語言美
致主編——我與《聊齋》
《三國演義》的主題和它的認識作用
理想中的君臣關係——《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之一
論《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主角——《三國演義》創作方法辨析之一
曹操,一個丑轉化為美的不朽的藝術典型
各具特色的群雄譜——《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之二
高度藝術化的戰爭描寫試論《三國演義》的結構特色
遐想:《儒林外史》·諷刺·魯迅的小說
其他篇
從門縫中瞧進去——《電影美學初探》前言
《中國古代小說戲曲藝術心理研究》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4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