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兄弟相愛撼山河: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
滿額折

兄弟相愛撼山河: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一個好友齊心創造時代的故事

奴隸制度曾經是人類社會的腫瘤,而且擴散到許多重要的器官。工業和農業大戶主人,不想鬆手失去這好用的工具;政治人物和民意代表,不敢得罪有錢有權的上層人士;普通百姓雖然沒有切身利益關聯,但為了經濟和國力考量,也跟著搖旗吶喊。

有一個人,他叫威伯福斯,看穿了奴隸制度「不把人當人看」的本質,他主張「人,是不能拿來交易的」,所以致力廢除這種違反人權的制度。想要切除已經在國際社會蔓延的腫瘤,是何等艱難的事,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輕則說理駁斥,重則造謠漫罵。威伯福斯因為基督信仰的緣故,不用武力相向,也不以粗言回擊,這種看起來軟弱無力的方式,卻贏得一些人願意聆聽他的意見、甚至結盟。第一批克拉朋聯盟的七位好友,就是這樣產生的,威伯福斯與七位盟友各自貢獻自己的專長,彼此互補,攻打奴隸制度這個大魔王。

現實世界的魔王可不是這麼好打,一路上還有其他障礙和支線任務等著人來解決,這群盟友屢敗屢戰、總不放棄。它們在過程中累積許多小勝,打了四十五年終於迎來最終的勝利,奴隸制度總算在英國和歐洲列強的領域裡傾倒了。

 

作者簡介

張文亮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前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是生態環境專家,也是最會說故事的河馬教授,他說的故事從科學到信仰、從歷史到生活,有對人群的關愛,有對造物主的敬畏。在他的筆下,科學有了生命的溫度,信仰變得真實又立體。

著有:
【傳記類】
《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25週年典藏套書)
《兄弟相愛撼山河──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
《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
《法政捍衛者的憂傷與榮耀》
《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
《隱藏的種子──史華璐》
《上帝恩典的留聲機──講道王子司布真》

【大學三部曲】
《因為有愛,才有這個學系》
《當青蛙念到蝸牛大學》
《飛機為什麼沒有撞到羊》

【小品類】
《宇宙這麼大,你就是奇蹟》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昨夜,我與一顆橘子摔角》
《上帝的忍者學校與小雀鳥》

序言
這是一本報導戰爭的傳記。只是這場戰爭不同於一般的戰爭。這場戰爭裡,沒有發射一粒子彈,沒有流下一滴鮮血,沒有一個人受傷倒下,沒有一幢建築物被毀。這場戰爭是在議會進行,一群人以法律的專業、理性的思索、人道的精神、不屈的毅力,透過立法的程序,幫助上千萬的奴隸,使他們獲得自由,終結了歐洲大陸幾千年的奴隸制度,觸發了日後的美國黑奴大解放。這群人就是威伯福斯與他七個朋友組成的「克拉朋聯盟」。
現代的人已經無法想像,活在奴隸制度下的黑人何等可憐,而在十九世紀,這個奴隸販賣最猖狂的殖民時代裡,販賣奴隸的暴利集團,挾制黑奴的巨大權力,深植各國當權機構。幾千年來的販奴惡習,已經麻木了時代的良知。但是這八個人出來,代表八個專長的結合︰政治(威伯福斯)、法律(史蒂芬)、經濟(桑頓)、教育(麥考利)、財稅(夏普)、外交(艾略特)、管理(葛蘭特),與文學(克拉克森),以一生的時間致力於奴隸解放的和平改革。在排山倒海而來的反對、咒罵、威脅、抵制與壓力之中,他們不改初衷,由被誤解到成為普世公認十九世紀的政治良知。這八個人一生從政,可是最後都傾家蕩產、潦倒以終,但是他們倒下之時,為害千年的奴隸制度也一起倒下,而且不再起來。除了解放奴隸以外,他們在訂定財稅與糧食政策、改善刑法、革新監獄管理、提出社會福利政策、推動禁止虐待動物法案、堅持宗教容忍法案、徹查政府貪污、呼籲議會制訂道德法案、持守外交道德、促成陽光法案、推行法案審查公開化、推行平民教育法案、訂立落後地區公平法制、廢除殘虐死刑屍首……為整個國家立下穩定不搖的根基。使英國在十九世紀成為法制、科技、信仰復興、教育、商業的中心。
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對時代的影響這麼大,但是卻沒有一本中文的專書。也許過去多年來,市場注意的焦點多在美國與日本,而且缺乏對法制史、法理史的耕耘,真是令人惋惜。
大英百科全書收錄了「威伯福斯」的簡短生平,並推薦英國傳記作家蒲樂克(Pollock)的作品《威伯福斯傳》(Wilberforce,1977年)為代表作。本書的思路主軸是根據該書提供的豐富歷史資料,並且得蒙允准,引述他的資料。由他的來信中,得蒙他的鼓勵,長者風範深感於心,在此謹向蒲樂克先生致上最高之謝意。
威伯福斯雖然是克拉朋聯盟的代表人物,但是克拉朋聯盟的每個國會議員都各具特色。威爾遜(Wilson)所寫的《克拉克森傳》(Thomas Clarkson,1989年),布賴恩特(Bryant)所寫的《麥考利傳》(Macaulay,1933年),以及柯林伍德(Collingwood)所寫的《莫爾傳》(Hannah More,1990年),這些豐富的參考書,使我可由不同的角度,將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寫得更立體。
在下筆的過程中,我的心中一直質疑這麼巨大的政治影響力,難道是單憑國會議員的行動嗎?有沒有民間力量配合?有沒有其他非政治圈知識分子的參與?沃文(Walvin)所寫的《英國、奴隸與自由》(England, Slaves and Freedom,1776~1838,1986年)給我很大的幫助,使我在寫解開奴隸制度的十個環結時,下筆肯定,這本書實在是研究黑奴政治學的良好史料。另外戴維斯(Davis)所寫《奴隸與人類進展》(Slavery and Human Progress,1985年),高津(Kolchin)《美國奴隸》(American Slavery,1993年)也使我對普世的奴隸問題有更多的了解。在非政治界知識分子的參與者有電學之父法拉第〔威廉斯(Williams)所寫的《法拉第傳》(Michael Faraday,1965年)〕,植物學大師班克斯〔奧布賴恩(O'Brian)所寫的《班克斯傳》(Joseph Banks,1993年)〕給我不少幫助。此外還有許多人參與,例如在法國的數學大師傅立葉〔比徹(Beecher)所寫的《傅立葉傳》(Charles Fourier,1986年)〕,但是資料太零星,以致不易整合。
對於克拉朋聯盟在廢除奴隸的國際外交努力,洛威(Lowe)所著的《歐洲國際關係的共進》(The Concert of Europ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1814~1870,1990年)以及韋布(Webb)所寫的《近代英國史--由十八世紀迄今》(Modern England-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1994年)提供了不少相關的史料。而整個大時代的背景,哈勒得(Halliday)所寫的《英國史》(England,1994年)與塔克(Tucker)所寫的《大不列顛歷史,1760~1914》(British History,1760~1914,1982年)幫助我為這本書勾勒出當時的時代背景。
此外,有些資料是來自大英百科全書與一些較次要的參考文獻。這些書籍大部分是我到美國買回來的,有些是在台灣大學圖書館找來的,有些是校園主編吳鯤生先生提供的。本書的文章曾先在一九九五年八月至一九九六年六月《校園》雜誌連載。
末了,我要特別指出,整個的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還有許多寶貴的資料,像分散的寶石在許多海外的圖書館中,我只挖掘了一些而已。

目次

序言009

第一章 克拉朋聯盟的開始013
1 沒有機會跌倒的孩子016
2 憂鬱的醃瓜017
3 文學與打牌018
4 政治生涯的開始019
5 導遊教授021
6 跨出信仰的第一步022
7 心靈的黑夜024
8 上帝啊!祢要我做什麼?025
9 重回戰場026
10 死屍法案027
11 道德提升法案029
12 用歷史說話的克拉克森──克拉朋聖徒之一034
13 用財富為神做大事的夏普──克拉朋聖徒之二036
14 貨幣銀行學專家桑頓──克拉朋聖徒之三038
15 人事管理專才葛蘭特──克拉朋聖徒之四040
16 擅長外交的艾略特議員──克拉朋聖徒之五042
17 以教育服事的麥考利──克拉朋聖徒之六043
18 具法律專長的史蒂芬議員──克拉朋聖徒之七045

第二章 議會之上有藍天047
19 法律的公義呼聲050
20 知其不可而為之053
21 屬天異象與踏實作風056
22 非洲啊!非洲!我為妳流淚!058
23 堅強的心志──基督徒政治家的堅持061
24 回到上帝面前是正確政策的起點063
25 一群慢爬的烏龜政治家065
26 國際戰爭與基督徒的公義067
27 都是拿破崙惹的禍?071
28 友誼帶來的安全感075
29 真實的基督教076

第三章 政治亂象中的中流砥柱079
30 認識生命中最重要的人082
31 花柳病教會085
32 人格成熟始能友誼長存087
33 監獄法案──與邊沁的合與分089
34 不公平的財稅與糧政是亡國的捷徑092
35 食品漲價限值政策094
36 社會濁流中的吊泥桶098
37 皇后審判案101
38 牛痘法案107
39 基督徒的憐恤與社會福利政策109
40 星期日法案113
41 文字人才的加入116

第四章 勝利的初臨121
42 宗教與政治的抗爭125
43 海軍貪汙案129
44 特拉法加角之役132
45 立法者的詭計137
46 支持奴隸陣容的分裂139
47 戰爭的假相142
48 勝利的來臨144
49 議院天路客的歡呼與眼淚150

第五章 國際禁奴法案的推動153
50 一個叫笨蛋的公爵156
51 國際外交與基督徒倫理158
52 非洲和平政策160
53 解開第一個環──門羅宣言162
54 解開第二個環──國際海事法庭的辯論165
55 解開第三個環──半島之戰的兩兄弟167
56 解開第四個環──把請願帶入國際會議172
57 解開第五個環①──民間與國際輿論的支持176
58 解開第五個環②──基督徒在參與政治的危機178
59 解開第六個環①──滑鐵盧之役181
60 解開第六個環②──黑奴自由之歌185
61 解開第六個環③──再接再厲的奴隸登記法案187
62 解開第六個環④──四個神槍手189
63 解開第七個環①──黑奴福音大復興191
64 解開第七個環②──一位宣教士之死194
65 解開第七個環③──福音與政治關懷的互補195
66 解開第八個環①──新時代的洪流198
67 解開第八個環②──與統一神靈派的論戰200
68 解開第八個環③──基督徒專業人員聖經公會202
69 解開第八個環④──克拉朋聯盟的後起之秀204
70 解開第九個環──基督徒女性參與文字事工209
71 解開最後一個環──一場流行霍亂212

第六章 至死忠心的一群213
72 威伯福斯與選舉217
73 戴著鐵框的男人221
74 時代的見證者223
75 退休後的試探224
76 至死永保獨立的良心判斷227

參考書目233
索引235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克拉朋聯盟的開始

沒有人知道這個制度起源於多古老的歷史;
沒有人能算出有幾千萬人像條狗似的,
毫無尊嚴地死在這個制度下;
沒有人能理解那些號稱古老文明、智慧結晶的
羅馬、雅典、中國、印度、埃及、波斯……
不僅擋不住這個罪惡制度的蔓延,
而且默默地歡然享受這個罪惡帶來的甜美滋味。
所以奴隸制度,幾乎被畫為
勝利與權力的象徵;
經濟祭壇上必須焚燒的廉價祭物;
社會階級合理存在的不合理制度。
單單在非洲,至少有
一千五百萬人被擄到伊斯蘭、
一千萬人被賣到歐美大陸,去當奴隸。
誰來為奴隸的痛苦申訴呢?
一七九○年,在英格蘭的克拉朋,
有八位年輕的基督徒,不同的專長--
歷史、文學、財經、法律、教育、企管、外交、政治,
不同的政黨,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背景,
卻有相同的信仰與異象,
一起奮鬥三十六年。
以立法的程序,不費一兵、一卒,沒有流下一滴鮮血,
掙開了罪惡的奴隸制度,

解救千千萬萬的黑奴。
這一群弟兄就是
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
◆1
◇沒有機會跌倒的孩子
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生於一七五九年八月二十四日英格蘭東北部的赫爾(Hull)港。赫爾港不像倫敦碼頭那樣的吵雜;也不像利物浦(Liverpool)港滿了黑奴販子的咒罵,除了幾隻啼叫的海鷗和著貨物搬運工人出力的吆喝聲之外,安靜得像赫爾河的流水,默默地滑入大海。河畔的山丘上有一幢紅磚造的大廈,威伯福斯十二歲以前經常由窗口遠眺,看港口大街上奔跑嬉戲的孩子,他看得好羨慕,但是他不能出去玩。遠溯十七世紀中葉,威伯福斯這個姓氏代表著一個極為顯赫的銀行世家,隨著英國逐漸強盛的海上貿易,賺進了許多財富。可惜人丁不旺,到了一七五○年代,整個家族只剩下威廉‧威伯福斯(以下稱威伯福斯)這一個男孩子。於是他很小就飽受媽媽與一堆嬸嬸、阿姨嚴密的呵護,還有許多僕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威伯福斯既幸福又可憐。他經常發脾氣,希望也能像一般的小孩子在戶外奔跑,跌倒了也無妨,他不希望在過多的關懷裡,連跌倒的機會也沒有。
◆2
◇憂鬱的醃瓜
一七七一年威伯福斯終於有機會離開赫爾城的紅粉堡壘,在媽媽、眾姨嬸、婢女們的千叮嚀、萬交代下前往普克林頓(Pocklington)中學就讀。普克林頓在當時已有一百六十年的歷史,是英國最昂貴的學校。學校林木茂盛,片片金色的陽光灑進古老修院高聳的尖塔,幾位來自一流大學的教授,帶著少數的學生,穿梭在藏書豐富的知識殿堂中。以昂貴學費築起的學習空間,本意也許是好的,但是幾乎扼殺了每個學生的學習胃口,過度的美化學生與老師親近,老師們把好的教出去,卻把人格上不好的東西也在無意間倒了出去。例如聖瓊斯(St. Jones)大學來的教授巴斯喀特(Baskett),豐富的學問沒有給他帶來什麼生命的喜悅,只有自視過高、懷才不遇的苦悶,其教學的結果,如威伯福斯在家信中寫道︰「他是很好的人,教書也頗認真;但是老師經常性的憂鬱,一上起課來,教室裡的同學,就像浸漬在憂鬱瓶中的醃瓜,個個沈悶得打不起精神來。」在這裡書讀不好也被合理化了,更增加學生懶惰的藉口,能唸多少就算多少,反正到這裡來的學生,即使一輩子不賺一分錢,也有用不完的家產在等著他們。
◆3
◇文學與打牌
威伯福斯不愛上課,不過,中學六年他學到的兩樣東西,影響了他的未來。一是對古典文學的喜愛,尤其擅長背誦古詩,讓自己沈悶的憂鬱隨著抑揚起伏的朗誦音調,流瀉在大氣中,這培養出日後他成為議院雄辯者不可或缺的文雅氣質。二是打牌,威伯福斯過目不忘的認牌本領,及冷靜分析對方出牌後之企圖的能力,使他屢打屢贏,為他建立起自信心。
一七七六年十月他進入劍橋大學文學系。他不喜歡數學,很早就自認是數學絕緣體。本來以為劍橋的自由學風,對文學的喜愛有更多的催化。但是課堂內容太容易,沒什麼挑戰,他索性白天上課時睡覺,晚上到城外遊蕩、喝酒,直到深夜才爬回寢室挑燈打牌到天亮。不久獲稱為「英格蘭第一牌客」,為了打牌什麼事都可以停擺。不過,誰也沒想到這個不良習性,日後反而使他很快的打入議會政治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在牌局中,讓他覺得虛空,覺得每個大人物,包括自己,都有一張見不得人的底牌,而使他認真地尋求,如何做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底牌變為王牌。
◆4
◇政治生涯的開始
一七七九年他認識一位與他不同典型的朋友皮特(William Pitt),皮特的父親曾擔任英國首相。皮特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他在劍橋大學攻讀法律,準備將來從政。皮特課餘就到倫敦議院聽議員對法案的辯論。有一次他邀請看來無所事事的威伯福斯與他同去。
正反雙方激辯的言詞,像是一把猛錘,敲醒了這個劍橋賭客混沌的心田,一下子把他對古典文學的喜愛與政治辯論的巧妙措辭結合在一起。之後兩年,兩人不斷往返倫敦與劍橋。畢業後相約在議會場上見。一七八○年的春天,威伯福斯在赫爾選區,以劍橋文憑,家族企業的勢力,與帶著古典文學優美詞句的辯論,以最高票當選議員。
初進議院,許多政治企圖心強烈的新議員,就像乍回河川的鮭魚,力爭上游。威伯福斯沒有什麼野心,也缺乏有力人士的引薦,最初只是靜坐一旁,聽人發言。一天,一些資深議員在會後相聚打牌,看威伯福斯既年輕又富有,就請他加入牌局,心想這傢伙一定是很嫩的肥鴿子,很容易騙得他身上的每一塊錢。威伯福斯微笑入座,以出神入化的技術掌握輸贏,像個拉手風琴的人,把他們的錢袋,像音箱似地時而放大,讓他們贏錢;又時而壓小,使他們輸錢;末了讓每個人的本金又回到自己的錢包,為這場遊戲畫上句點,而且除他以外,每個人都覺得又驚險、又可惜、又愉快。就憑這與政治無關的技術,威伯福斯成為政治圈裡的新寵。在一七八四年法案辯論上他嶄露頭角,他清楚的思路、嘹亮的聲音、感人的詞句,在人看來,儼然是政治界的明日之星。
但是威伯福斯卻不快樂。愈接近政治權力的核心,愈看清個個似乎都在為國家福祉執行公務的人,私底下卻是追逐權力與鞏固自我。政治像是牌局,只有輸贏,沒有同情,而自己又逐漸深陷其中。雖然有群眾稱讚他的辯論是如何折服人心,通過法案,贏得選票;可是這一切又好像是美麗的泡沫,一下子就破滅了。不曉得自己要的是什麼,煩惱使他天生的弱視更加惡化,有時幾乎看不見東西,必須依賴別人讀給他聽,醫生勸他要多休息,才能緩和病情,但是政治上的成功使他無法停下。
◆5
◇導遊教授
一七八四年十月,威伯福斯帶著母親與妹妹賽莉(Sally),前往地中海的里維埃拉(Riviera)遊覽。當時的英國貴族有一個不成文的習俗,就是在大學畢業後,邀請一位大學老師作陪,到歐洲遊歷,這稱為旅遊教育(grand tour)。在劍橋大學,米納爾(Isaac Milner)教授被公認為最優秀的學生導遊,不僅風度翩翩,而且見多識廣。威伯福斯見過他後,在日記上寫道︰「他的談話非常生動活潑」,於是邀他參加。米納爾不僅是一位受人愛戴的老師,也是敬虔的基督徒。他讓人感覺,是一位很容易相處、平易、踏實的人。陪學生長途旅行,是他工作以外的另一個事奉。把福音傳給威伯福斯的就是他。
◆6
◇跨出信仰的第一步
旅行團在十月二十日經過多弗(Dover)海峽到法國的加來(Calais),再順著隆河(Rhone)下里昂(Lyons)、尼斯(Nice),一路上景色宜人。威伯福斯與米納爾相處愉快,一路上談笑風生。一天威伯福斯批評一位名叫史蒂令弗立特(James Stillingfleet)的牧師說︰「他真是一個極端的人」,米納爾問道︰「為什麼他是極端的人?」「他竟然宣稱上帝就是那個猶太人耶穌,而且聖經具有絕對的權威。」「哦!那怎麼算是極端呢?」威伯福斯愣了一下。他沒想到這個看似開明的劍橋教授,竟會反駁他的看法,在他的印象中,基督徒是一群愚昧、不用大腦、墨守教條的狂熱分子。威伯福斯理直氣壯地答道︰「根據索齊尼派(Socinian)的看法,這宇宙有神,但神是不可知的,聖經怎能闡明呢?而且神是全然真善美,怎麼會是耶穌呢?」米納爾在隆河邊的沙灘上停住腳步,定睛看著威伯福斯。他的眼神消失了平日的詼諧,露出了威伯福斯從未見過的認真說︰「如果你只是要爭辯,那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如果你要嚴肅的討論,尋找真正的答案,我願以最大的喜悅回應你最兇猛的炮火。」威伯福斯突然想起在驛馬車的行李箱中,有一本沒看過的老書,是道得理治(Philip Doddridge)著的《信仰在心靈中的躍昇與長進》(The Rise and Progress of Religion in the Soul),他奔回馬車,把書給米納爾看,米納爾說︰「這是相當精采的一本書,我們一起讀、一起討論吧!」
認真的慕道友至終成為認真的基督徒。一路上兩人不斷地在旅途中討論書中的內容,並且仔細地查考聖經。一七八五年二月回到英國,威伯福斯幾乎查考完聖經裡因信稱義的核心真理,也清楚地認識上帝、耶穌基督與人的關係。他深深渴慕真理,六月再邀米納爾到瑞典一遊。兩人沿途仔細查考希臘文聖經,不斷討論。風景區是遊玩的地方,對威伯福斯來說,那是他專心注目、更多閱讀聖經,與米納爾討論的地方。威伯福斯以前認為基督耶穌的信仰,不過是一套道德的規範,一種看事物的邏輯,沒有耶穌的信仰是一種脫離束縛的聰明。到了九月,他才認清沒有耶穌的信仰,在根本上是一種墮落人性主控的墮落信仰。威伯福斯到了老年,回憶這次旅行的收穫︰「真理對我變得很清晰,我願意接受耶穌的救恩,即使現在有人告訴我,死後會沈淪下地獄,我仍要在地獄中喜樂。」
◆7
◇心靈的黑夜
從瑞典回來後,威伯福斯繼續他的政治生涯,卻突然發現信仰使他沒辦法再繼續昔日的生活。他厭惡議院裡的政客,他說︰「議院像是挪亞的方舟,裡面都是野獸,沒有幾個真正的人。」並認為過去自豪的辯論,是「無形的虛空」,整個生活、工作與信仰成為連不起來的線。他每天一早起來禱告,但是幫助好像不大,愈敬虔反而落入更深的失望與煩惱的深淵,信耶穌的喜樂彷彿雲消霧散。他寫道︰「我非常難過,我相信一般人不會有這種苦惱。我無法思考,離群索居,終日失魂落魄……,我如果要作基督徒,就必須照基督的吩咐行,那我將在政治圈中成為一個怪人,甚至失去朋友與前途。政治給了我尊嚴,但基督是我的生命。」在不止息的掙扎裡,他沒有祈求上帝賜下平安,他祈求上帝賜他正確的選擇,為了上帝的旨意,他可以忍受等待時的起伏揣測,以免為平安而平安,只不過是找一種廉價的、假性的安全感。
◆8
◇神啊!祢要我做什麼
在倫敦他不斷的到各教會聚會,尋找答案。到了十二月,他決定放棄政治;在這關鍵的時刻,他遇到了約翰‧牛頓(John Newton)牧師。約翰‧牛頓年輕時是販賣黑奴的船長,信主後寫了許多著名的詩歌,如「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耶穌祢名何甘甜」(How Sweet the Name of Jesus Sound)等。當威伯福斯夜裡來找他時,他六十歲,對威伯福斯苦毒的情緒以及近乎褻瀆的言詞,沒有一句責備。約翰‧牛頓知道這個屬靈的嬰孩,已經聽到太多其他基督徒的勸告,也看了很多敬虔的見證,以致於失去了跟隨神的重心,反而以自己的想法和外在環境來定奪。威伯福斯發現約翰‧牛頓聽了他一千零一個煩惱後,仍是那麼平靜,彷彿給了他一顆定心丸。約翰‧牛頓認為,也許上帝帶領這個年輕人要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他建議威伯福斯不要從目前的工作中撤退,靠上帝走下去。末了約翰‧牛頓為他禱告,「我盼望且相信,上帝是為了祂的教會和我們國家的利益而興起你」,這個代禱成為威伯福斯一生的方向。當一個人知道上帝救贖他的目的,那個榮耀感比在罪惡中不斷的自責更能振奮人心,使人勇往直前。
◆9
◇重回戰場
威伯福斯並沒有因為約翰‧牛頓的勸慰,就回到議院,他仍常獨自一人到野外禱告、默想、親近主。一七八六年復活節的早晨,有個年輕人開懷地在野外大聲唱歌、禱告。他事後寫著︰「田野裡的一花一草都與我一起歡唱,我的心中滿了感謝與讚美。」他決定重回議院,並寫道︰「第一重要的是,我要回到工作中,認識上帝把我放在這個位置的目的,而不是當逃兵。」十二年後他在《真實的基督教》(Real Christianity)一書中寫道︰「基督徒不該以逃避世界來證明自己不屬世、不愛世界;相反的,要進入世界,活在人群中為耶穌作見證,並且義無反顧。」從此,他看議院不再是滿足自己政治野心的地方,而是他的神學院,讓他慢慢學習如何在這個位置上,實踐聖經的教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