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的近代轉型與傳統制約(增訂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的近代轉型與傳統制約(增訂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6 元
定價
:NT$ 516 元
優惠價
8744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鴉片戰爭後的中國,傳統與近代的關係問題一直貫穿重大歷史事件,也備受不同時期的學界關注。本書即為著名學者楊天宏教授以“中國的傳統與近代”為主題的論集。全書分為“近代初期的補苴改良與傳統制約”“政治思想的轉型與制度變革的艱難實踐”“限制通商與欲罷不能的開放政策”“中西文化衝突與反教政治運動”四部分,共收論文十九篇。通過客觀而獨到的論述,本書能帶領讀者重新認知歷史轉型的各個方面,從而更有助於理解當時中國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以及“近代”與“傳統”各自的使命、局限和相互的糾纏。


作者簡介

楊天宏,歷史學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學科領域跨越政治、法律、宗教、外交,成果豐碩。已出版學術著作9部,譯著2部,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發表32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1項,國家社科基金年度課題3項。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4次。

名人/編輯推薦

學術界一直熱衷於談論中國的近代轉型,既為轉型,免不了除舊佈新。是否“傳統”即意味被摒棄的“舊”,“近代”則是解決之道的“新”,“近代”與“傳統”一定截然對立?是否“近代的”一定等於“西方的”?作者通過十余篇論文,撥開歷史的迷雲,在史實的厘清中,也論述了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

 

本書囊括從鹹同時期到民國時期,涉及太平天國、科舉制度、近代軍閥、對外通商、義和團等重要歷史事件,以及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梁啟超、宋教仁、孫中山、胡適等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覆蓋了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內容廣博,史料豐富。

 

各篇文章都在前人研究基礎之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且論證清晰。例如,對於廢除科舉制度的意義,一向以被肯定為主,而作者卻探討了其與民初軍閥混戰、黷武主義盛行的深層關係,明確指出西方的文官考試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國科舉制度的影響。

 

作者不僅具有深刻的歷史洞察力和史學功底,還擅長跨學科的視角與方法,如利用經濟學理論研究“租賦關係”與太平天國困境的關係,以及清季“自開商埠”等。

 

正如作者所說:“近代化對中國傳統而言是一個價值再造的工程,經歷一番再造功夫之後,承續有傳統文化部分內核的新的中國文化將會更加光彩照人,成為工業化時代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次

自 序
第一章 近代初期的補苴改良與傳統制約
咸同時期清朝權力結構的變化
曾國藩集團與清廷的矛盾
近代中國地緣政治變化與李鴻章的海防戰略
太平天國的租賦關係
漢滿新舊:袁世凱與清廷關係述略
第二章 政治思想轉型與制度變革的艱難實踐
科舉制度革廢與近代軍閥政治的興衰
論《臨時約法》對民國政體的設計規劃
梁啟超與宋教仁的議會民主思想
孫中山經濟思想中的所有制模式
“人權”討論與胡適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限制通商與欲罷不能的開放政策
鴉片戰爭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
清季首批“自開商埠”考
自開商埠海關的設置及其運作制度
自開商埠的地域分佈與清季外貿場域拓展
第四章 中西文化衝突與反教政治運動
甲午戰後中國知識份子的民族主義情愫
普法戰爭與天津教案
義和團“神術”與清廷對外宣戰
中國“非基督教運動”歷史考察
1920年代中國的“信教自由”論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4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