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人的人文精神(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人的人文精神(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中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
張岱年先生是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一直致力於中國哲學史、哲學問題以及文化問題的探討和研究,《中國哲學大綱》以哲學問題為綱,分別敘述其源流發展,以顯出中國哲學的系統條理,其較高的學術品位為學界所公認,至今仍是中國哲學專業的必讀書目。

★ 56篇關於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化的經典之作
本書分為“傳統與文明”“哲學與精神”“道德與理想”“修養與性情”“人格與生活”五大部分,收錄了《諸子的相反相成》《中國哲學關於人生價值的思想》《談中國傳統哲學與自我實現》等56篇哲學文化經典,全面展現了張岱年對中國古代哲學、文化及社會人生的思考與觀點。

★ 中國古代哲學的優秀傳統與現代唯物論哲學相結合
張岱年在對中國哲學史和哲學問題的研究中,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唯物論思想,闡發了中國的辯證法思想,顯揚了中國的人本思想,並且做出以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解釋社會人生的嘗試。他還提出堅持以唯物史觀指導文化研究,綜合中西文化之長,創造新型的中國文化,認為只有正確理解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才能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

★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的價值、理想人格與自我實現
本書特別遴選了張岱年關於人的價值、理想人格、自我實現和超越、生活理想、精神境界等的論著,如《獨立意志與獨立人格》《人之所以為人》《“大地之性人為貴”——人的價值》《理想人格的設計》《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等,深切分析新時代年輕人關於人的價值、自我實現等方面的疑問和苦惱,從中國哲學、傳統文化等角度為其指出方向,引起他們對人生價值、理想生活以及精神追求的思考和感悟。

★ 中華精神的核心內容——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張岱年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即發揚自覺性,堅持前進精神、以和為貴與寬容博厚精神。這是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核心。自強不息的哲學基礎是重視人格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厚德載物的哲學基礎是重視整體的以和為貴的理論。

我認為,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核心就是關於人的自覺的思想。——張岱年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於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
本書分為五篇,包括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獨立意志、理想人格、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等內容,全面深刻地展現了中國人的人文精神與人文風貌。

作者簡介

張岱年
字季同,別號宇同,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與文化的研究,有極高的造詣和廣泛的建樹。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華孔子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等。
著有《中國哲學大綱》《中國思想源流》《中國哲學發微》《文化與哲學》《中國文化精神》等。

名人/編輯推薦

張先生治學之道為“修辭立其誠”;立身之道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
——哲學家、學術大師 馮友蘭

我對張岱年先生的為人“心儀已久”,張先生具有多種優秀的品質,在“當今士林中,真堪為楷模”。
——文學家、國學大師 季羨林

張岱年是20世紀中國最有深度的哲學家和哲學史家之一,他的思想和著作自成體系,博大精深。像我這樣的一代人大多讀過他的著作,聽過他的課,對他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做學問,所以學問非常扎實,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馮友蘭先生花工夫創造一套自己的體系,而張先生則花工夫告訴我們中國哲學的原貌。他對中國哲學的原點瞭解得甚為準確,這對今天研究中國哲學原點的問題依然十分有幫助。張岱年先生的第二大貢獻就是提出“綜合創新”的觀點,即綜合各哲學體系,創造出新的適應當代社會需求的哲學來。這給中國哲學應該怎麼發展指明一條道路,他很善於用當今的哲學觀點來梳理傳統的哲學思想,這些都是非凡的創舉。張先生是一位平和的學者,不僅是做學問的導師,而且也是為人的導師。討論問題平等相待,無論你身份的尊卑,他都沒有一點架子。不但生活上很樸素,而且學風上也很樸素,追求扎實,反對華而不實,這是他最大的特點。
——哲學家、國學大師 湯一介

張岱年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他幼年讀《論語》《孟子》,中學讀《老子》《莊子》,大學讀馬克思、列寧。豐富系統的閱讀加上自身在閱讀中的思考,使張岱年先生成為一代國學大師。是他把中華民族的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核心。
——中央電視臺

張岱年是我國哲學界德高望重的著名學者。其哲學體系的特點是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兼采分析派哲學,運用分析方法論證唯物主義,同時要求有選擇地繼承中國哲學重視道德理想的優良傳統。張岱年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著述等身,有著極高的造詣和廣泛的建樹。他的研究重視闡揚中國哲學固有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思維傳統,他的著作對中國古代哲學的概念、問題、體系及其起源、演變做出了全面的論述和準確的分析,體現了他在把握中國哲學方面的廣闊性和深刻性。20世紀80年代以來,張岱年力倡“綜合創新”的文化觀,在當代文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從教70年,桃李滿天下,為教育和科研事業培養了大量人才。
——新華社

目次

第一篇 傳統與文明
炎黃傳說與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愛國主義與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礎
民族尋根與文化傳統
易學與中華文明
學派的消長
諸子的相反相成
孔子思想之精髓
漢代獨尊儒術的得失
正確對待祖國民族文化遺產

第二篇 哲學與精神
中國哲學關於人生價值的思想
獨立意志與獨立人格
人之所以為人
“大地之性人為貴”——人的價值
關於人格類型的思想
理想人格的設計
“聖人,人倫之至也” ——人與人際關係
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
談中國傳統哲學與自我實現
天人合一觀念的起源與演變
儒家哲學是教育家的哲學
墨子的救世精神與“摹物論言”之學
莊惠濠梁之辯
宋明理學的心性觀念的分析
辨“程門立雪”
弘揚王船山的精粹思想

第三篇 道德與理想
生活理想之四原則
關於價值與理想(點滴)
對於善惡的認識
德、道德
兼、兼愛
中、中庸
情與無情
移風易俗與傳統美德

第四篇 修養與性情
精神生活與精神境界
禮義與人心
意志自由
價值觀的基本問題
真善美的價值
性善與性惡
動與靜
人死與不朽
飲食之道——關於“美食”“蔬食”的感想
 
第五篇 人格與生活
中國知識分子與人文精神
古代知識分子與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
漫談讀書
我和書的故事
喜讀《新< 三字經>》
我和北京大學圖書館
我的家庭和幼年時期
在京求學
記憶中的第一次
靠邊站
懷念馮友蘭先生
論胡適之——關於胡適之的一些感想
憶舊說夢

書摘/試閱

獨立意志與獨立人格

“人格”這個詞是近代才有的,它是日本學者從西方翻譯過來的。古代中國沒有“人格”這個詞,但有“人品”“為人”“品格”這些詞。在中國古典哲學中,有關於獨立人格的思想(雖然沒有這個名詞)。什麼叫獨立人格?就是指人自己有一個獨立意志,它不受外界勢力的壓制。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裡承認平民也有獨立的不可改變的意志。孔子還讚揚伯夷、叔齊“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實際上,在當時,有很多隱士,即有一定文化而不肯出來做官、不與當權派合作的人,這種人也可以說是有獨立意志的。孔子肯定每一個人都有獨立意志,但是否每個人都能保持其獨立意志就不一定。孟子也有類似的思想,他認為,君主和賢士都應該“樂道忘勢”,這裡,“忘勢”就是要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在戰國時代,特別強調獨立人格的是陳仲子,此人出身貴族,但他認為貴族的勢力、地位都是不道德的,所以他擺脫了貴族地位,織草鞋維持自己艱苦的生活。他主張“不恃人而食”,強調自食其力。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曾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武王滅商以後,姜太公被封到齊國。當時齊國有兩個人,一個叫狂矞,一個叫華士,對姜太公採取不合作態度,他們說:“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飲之,吾無求於人也……不事仕而事力。”結果,太公認為“望不得而臣也……是以誅之”。周公責備姜太公不該殺這兩個好人,姜太公回答說,這種不聽命令的人不能留下來。這個故事有兩層意思:一是在周初也有特別強調獨立意志的人物,不肯向國君、貴族稱臣,表現出不合作態度;另一層意思是,當時的執政者對這種人有兩種態度,其中周公持比較寬容的態度。
儒學對陳仲子、狂矞等人持既讚揚又批評的態度。孟子認為陳仲子很了不起,但指責陳仲子不管“親戚君臣上下”,認為這種人雖有獨立意志,但實際上不算偉大。孟子認為偉大人物應該既有獨立人格,又承認君臣父子關係。所謂“大丈夫”,一方面“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具有強烈的獨立人格;另一方面,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前提下,可以和當權派合作,這與陳仲子的完全不合作態度是不一樣的。孟子把人分為三種:事君人,即侍奉、服務國君的人。這種人沒有什麼價值。安社稷人,即把安定國家、社稷作為自己職責的人。這種人並不完全聽君主的命令,有一定的獨立人格,但其價值也不很高。大民,是最高的一種人。這種人認為,在天地間我是一個獨立的人,我有自己的原則,我可能事君,也可能不事君,這取決於君主對我的態度。如果他聽我的話,我就幫他的忙;不聽,就不幫。
早期儒家試圖把人倫關係和獨立人格統一起來,叫人在人倫關係中保持獨立人格,但在漢朝以後,至唐、宋、元、明、清專制主義越來越嚴重。專制主義的特點就是不承認人民的獨立人格。在專制時代,一般人民是沒有獨立人格的,但當時許多知識分子要爭取獨立人格。我認為,在漢朝以後,中國歷史上存在王權和士權的鬥爭。有同志作文章,認為中國專制時代只有王權主義,我認為這不全面。儘管當時的專制君王力使王權高於一切,但也有一部分知識分子不甘完全屈服于皇帝,要保持自尊,因而起來與王權抗爭。如漢朝末一批士大夫知識分子反對代表皇帝的宦官勢力,導致“黨錮之禍”。又如明朝的東林黨人也起來反對當權派。東林黨人認為“是非”不應由朝廷來決定,而應由知識分子來決定,知識分子認為是對的,才是對的,而朝廷是不能評判“是非”的。後來明末清初的黃宗羲繼承和發揚了這一思想,他認為,是非不應由皇帝來決定,而應由學校來決定,皇帝認為是者不一定是,非者不一定非,只有學校認為是者才是,非者才非。這裡已表現出一種初步的民主觀念。
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有三種態度:(1)士為知己者用。看重我、利用我,我就幫你的忙。這是多數知識分子的態度。(2)以天下為己任。把天下的事情作為自己的責任,移風易俗,改變社會,發揮自己的主體性、自覺性,根據自己的原則來發揮作用。這種態度可以說是獨立人格的表現。(3)苟合取容,不顧廉恥。沒有原則,沒有獨立人格,為一碗飯甘為奴婢。這是一種最下賤的態度。
以天下為己任者是少數,但在歷史上起作用的就是這種人,如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此外還有許多隱士,不肯向當權派屈服。在清初,滿族入主中原,康熙皇帝為拉攏漢族知識分子,採取一個政策,以“博學宏詞”的頭銜招納人才,但顧炎武堅決不應考,說非要我考,我就自殺。另一位思想家傅山也拒不應試。從秦漢一直到明末,一直有這種保持獨立人格的知識分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