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聚合架構:面向數字生態的構件化企業架構(簡體書)
滿額折

聚合架構:面向數字生態的構件化企業架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9 元
定價
:NT$ 594 元
優惠價
8751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免費視頻課】付曉巖老師視頻課合集,搭配圖書學習效果更佳!

獲取方式:

1、微信關注“華章計算機”

2、在後臺回復關鍵字:69021


本書旨在為數字化時代的企業架構提供與時具進的方法論指引,或將成為軟件架構領域的裡程碑作品。

企業的內部需求和外部環境一直在變,軟件研發、交付和使用的方式也一直在變,相應地,企業架構的方法論也一直在演進。數字化時代如火如荼,傳統的企業架構方法需要引入新的思維模式,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作者結合自己在架構領域多年的實踐經驗和思考總結,針對數字化轉型大背景下企業的架構需求,對TOGAF等傳統企業架構方法論的不足進行了改進與創新,提出了一套面向數字化企業的企業架構方法論——聚合架構(ABAE),是管理數字化企業的新思維,在企業架構方法的發展史上或有劃時代的意義。


聚合架構的定義:

數字化時代,構件將成為企業的基本組成部分,通過設計構件關係形成企業架構,基於微觀構件的靈活聚合形成彈性的業務組織、業務領域、業務元件、應用元件、物理元件等宏觀要素,支援企業從業務到技術的動態調整,使企業具有更強的主動變化能力。


本書全面且系統地講解了聚合架構方法論的演進背景、基礎理論、設計指南、工程管理和生態化構建。既包含方法論,又有對構建方法論的建議;既可以指導企業的架構實踐,又可以為企業在數字化過程中構建自身的方法論提供可參照的樣本。

技術自主可控需要架構自主可控,架構自主可控是企業核心能力自主可控的標誌,企業架構方法論也需要實現“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希望這本書能激起更大的方法論研究熱潮,推動國內數十年的信息化實踐經驗逐步轉變成為完善的實施理論,為數字中國建設出一份力。


作者簡介

付曉巖

IBM 副合夥人,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大中華區金融核心銳變團隊業務發展和交付總監。

資深企業級業務架構師和數字化轉型專家,具有12年銀行業務條線工作經驗和8年IT條線工作經驗,是一位能將技術和業務深度融合的複合型人才。是國有大型銀行企業級轉型工程的親歷者,也曾在央行數字貨幣項目組中從事業務架構工作。

國家工程實驗室金融大資料應用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第二屆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智庫委員,曾參與央行區塊鏈行業標準起草工作,騰訊雲TVP。

曾為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廈門銀行、長沙銀行、中國銀聯、中國進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平安產險、中國體彩、華為、海爾大學、有贊等國內多家企業提供業務架構、企業架構、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內訓服務。

曾在Open Group、 中國軟件技術大會、Gdevops、SACC、DTCC、 Devops、QECon、中臺大會等技術峰會演講,是企業架構思想的積極宣傳者。

著有暢銷書《企業級業務架構設計:方法論與實踐》和《銀行數字化轉型》,這兩部著作都是各自領域的標誌性作品。極客時間專欄《說透數字化轉型》作者。


名人/編輯推薦

【免費視頻課】付曉巖老師視頻課合集,搭配圖書學習效果更佳!

獲取方式:

1、微信關注“華章計算機”

2、在後臺回復關鍵字:69021

(1)作者背景深厚:作者是資深架構師和數字化轉型專家,IBM副合夥人,在金融行業和IT行業有20年工作經驗,是圈內極富影響力和個人魅力的明星人物。

(2)架構方法裡程碑:本書針對數字化時代的企業需求提出聚合架構方法論,解決傳統架構方法的5大難題,或將成為企業架構方法發展史上的裡程碑。

(3)傳統與創新融合:聚合架構方法論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眾多架構方法論的基礎上演化而來;也不是盲目創新,而是植根於數字化時代的企業架構痛點和需求。

(4)全行業推薦:以農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企業,以阿裡、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以華為為代表傳統科技企業,以ThoughtWorks為代表的全球知名科技服務公司,都有資深架構師對這套方法論表示認可和推崇。

讓企業架構方法論再演進一次

筆者從事企業架構實踐多年,也一直在思考數字化轉型,期間注意到了兩個問題。其一,越來越多的人(包括筆者在內)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企業乃至社會的整體轉型,需要頂層設計,即企業架構設計,但是很多人對企業架構的理解仍然十分有限;其二,企業架構理論本身也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對於如何更好地支援行業級大規模軟件快速構建這一時代級的需求,目前的理論尚未與之形成呼應。

因此,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需要普及和演進企業架構理論的重要時期。筆者希望以微薄之力,推動對企業架構理論的新一輪研究與探討,為企業架構理論的自主化投薪添柴,讓本書所帶來的星星之火點燃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特別需要的一團熊熊烈火—掌控數字化企業的新管理思維。

企業架構是為企業服務的,企業適應了環境才能生存;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引起企業的變化,企業架構則必須隨著企業的變化而變化。在這一過程中,企業架構理論要對企業架構設計起指導作用,因此企業架構理論必須適時地演進。

以往的企業架構理論有哪些需要加強的地方?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業務架構與資料架構的關係需要融合,這正是“一切業務資料化,一切資料業務化”的最好體現;

第二,業務架構與應用架構的銜接要進一步加強,以便使業務與技術的聯繫變得清晰且直接;

第三,企業架構的標準化和對開源化的支持要提升,這是適應大規模軟件快速構建的必然要求;

第四,企業架構的靈活組合能力需要提升,這是通過架構韌性增強企業管理彈性的要求;

第五,架構的開放式設計需要提升,這是生態發展、連接深化的要求。

筆者致力於通過本書闡述的新方法論解決上述需要改進的問題,這一新方法論是“面向數字生態的構件化企業架構”(Oriented Digital Ecosystem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Based on Standard Component,ODEEA- BSC),簡稱“數字生態構件架構”(Architecture Based on Digital Eco- Component,ABDEC)。之所以稱為“數字生態”,是因為未來的企業生態主要是以數字化企業基於數字化技術構建的生態。ABDEC以“構件”為企業的基本組成部分,通過構件關係形成企業架構,通過構件的靈活聚合形成組織、業務領域、業務元件、應用元件、物理元件等要素,使企業架構具有更強的彈性響應能力,支援企業從業務到技術的靈活調整,所以,本架構方法論又稱為“聚合架構”(Architecture Based on Aggregated Elements,ABAE)。本書後續將統一使用這一名稱指代本書所言的新企業架構方法論。

在數字化轉型中,企業架構要適應深度生態連接和大規模快速搭建軟件的要求,這需要企業架構的視角必須從企業內部延伸到行業與社會,推動企業順應國家要求,開放企業的應用、原始程式碼,形成行業級標準化構件,使企業架構實現生態化構建。

生態化構建包括兩層含義,一層是採用開源標準化構件搭建企業應用,另一層是通過各種合作方式多方共建企業架構。生態化構建是現有及未來平臺型企業、公有雲和行業雲服務平臺所必須考慮的,而一旦這些平臺開始考慮之後,所有希望在平臺上獲取應用的企業同樣必須要考慮生態化構建架構的設計方式。

在對眾多技術的自主要求中,架構理論的自主能力和企業架構設計的自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企業架構是解決所有“孤島問題”的最終路徑,無論企業多麼猶豫和懷疑,都不能回避通過整體設計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客觀要求。猶豫和懷疑只會拖延時間,無論是對於企業還是個人,都不應推遲自己獲得架構設計能力的時間,不應錯失機會,因為架構本來就是一種必備的思維方式。

正因如此,本書希望讀者“始於思維,止於思維”,集中在方法論思考層面。架構設計的結果是方法論在不同環境下的應用,可以參考、借鑒,但不能拘泥,更不要一開始就受制於某個特定的結果。閱讀實例需要一定的“功力”,從思維入手,先適當增加“功力”,再去閱讀實例,收穫可能會更大。實現“知行合一”,將自己的認知和行為統一。


本書主要內容

本書集合了企業架構框架和企業架構設計方法論的知識。通常,“企業架構框架”指企業架構的設計過程與基於企業架構的實施過程,而“企業架構設計方法論”則專指企業架構的形成方法。本書將“形成方法”融入對“框架”的介紹,因此,如無特殊說明,本書介紹的“聚合架構方法論”就是同時指代這兩者的。由於全面闡述以上兩者的書較少,本書特意回顧了以往的主流企業架構方法論,以方便讀者獲取資料並開展更多的研究。

本書共分為五篇,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篇為傳統企業架構理論透視,包括第1、2章。第1章介紹了以往的8種主要企業架構框架或者方法論,第2章則在第1章的基礎上綜合分析了企業架構方法論的現狀和改進方向。

第二篇為聚合架構方法論基礎理論,包括第3~5章。第3章介紹聚合架構方法論的核心概念,第4章重點解釋聚合架構方法論中的元模型,第5章介紹了常見的流程模型、資料模型建模方法以及一些建模原則與經驗。

第三篇為聚合架構方法論設計指南,包括第6~11章,涵蓋戰略、組織、業務、業務構件、應用架構、技術架構的設計。

第四篇為聚合架構方法論工程管理,包括第12~14章,闡述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迴圈開發管理和工程實施難點。

第五篇為聚合架構方法論生態化構建,包括第15~17章。第15章介紹標準化的方法,涵蓋企業內部的標準化和行業級的標準化兩部分;第16章介紹生態化的企業架構及其構建,並提出了完整的企業架構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第17章重點闡述業務架構師的培養。


本書讀者物件

本書適合多類讀者群體。

1)企業管理者。本書認為企業架構是新時代的企業管理語言。數字化時代企業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業技融合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在管理層中引入企業架構思維。因此,對於管理者而言,本書是管理者學習架構思維、拓展管理思路,並領悟業技融合的新管理思維的“好幫手”。企業管理者可以重點關注本書第一篇、第三篇、第四篇和第五篇。

2)技術管理者。技術管理者往往承擔著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任。對技術管理者而言,找到推動業技融合的工具和切入點是其履行使命的關鍵。建議技術管理者通讀本書,以便在企業內部建立和推廣業技融合的方法,並推動企業架構的演進,形成符合企業自身特點和需求的架構方法論,指導企業長期的技術發展。

3)企業架構師及學習者。這裡的企業架構師也包括業務架構師,是各類架構師的統稱。企業架構理論的分支不算少,但是鮮有能夠綜合論述且基於自身實踐又能超越自身實踐的理論,敢於大膽提出改進思路的書更少。建議企業架構“修行者”耐心閱讀本書,並與筆者多討論、多交流。

4)開發人員。筆者接觸過的很多開發人員對於軟件工程和企業架構的理解都不是很深入,但企業端的軟件發展一定是過程與結果並重,而非不計後果只求速度。欠了“債”,遲早要還,欠的時候沒有考慮企業架構,還的時候卻不得不考慮企業架構。因此,建議開發人員通讀本書,這樣對軟件工程和企業架構都能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5)需求分析人員或產品經理。隨著數字化轉型的興起,企業出於整體轉型的考慮,會有越來越多的橫向設計要求,以促成業務與業務、產品與產品之間的協同,以及客戶體驗的統一。因此,建議需求分析人員或產品經理重點關注本書第二篇和第三篇的業務架構部分,以及第五篇的標準化和對生態遠景的展望。

6)業務人員。承受數字化轉型考驗壓力最大的莫過於業務人員。業務人員不一定要學會很深的技術知識,但是有必要瞭解技術,這樣才能更好地與技術人員協作。還有人建議業務人員要學習使用一定的“技術語言”。筆者認為,業務人員應當學習業務架構,進而形成接近軟件設計需要的結構化思維方式,這才是最重要且有明顯價值的,可以提升從業務創意到技術實現的轉化速度。因此,建議業務人員努力閱讀本書第二篇、第三篇和第五篇的標準化與生態遠景部分。

7)架構理論研究者。本書綜述了多種主流架構,並大膽提出了改進設想,對於對架構理論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應當算是比較難得的一本參

考書。


資源和支援

筆者公眾號“曉談巖說”載有筆者研究過程中收集和整理的部分資料,以及筆者以往的連載文章,可供讀者借鑒。讀者若對本書有任何建議或意見,歡迎發送郵件至yfc@hzbook.com。


致謝

特別感謝各位讀者對筆者的寬容與支持。筆者的作品多有不成熟之處,而之前兩本書均能取得過萬的銷量,全靠大家的信任,你們的信任也是筆者繼續寫作的動力!

特別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楊福川、郭懿蒙、欒傳龍、羅詞亮等老師長期以來對筆者的支持!

感謝曾與筆者進行過企業架構方面探討的各位朋友,感謝你們對筆者的鼓勵和指導!

最後,感謝家人對我一如既往的支持。這本書是全家人共同奮鬥的成果!

目次

前言:讓企業架構方法論再演進一次

第一篇 傳統企業架構理論透視

第1章 企業架構理論的演進2

1.1 Zachman框架3

1.2 TOGAF7

1.3 FEAF與FEA13

1.4 DDD16

1.5 CBM21

1.6 DoDAF26

1.7 中臺架構34

1.8 BIAN37

第2章 企業架構理論的綜合比較41

2.1 比較維度介紹42

2.2 比較物件選取43

2.3 比較結果闡述44

第二篇 聚合架構方法論基礎理論

第3章 聚合架構方法論的核心概念56

3.1 企業架構的使命與要求57

3.2 企業架構的概念與範圍61

3.3 企業架構的核心理念66

3.4 業務架構的概念與價值68

3.5 業務架構與IT架構的關係70

第4章 聚合架構方法論的元模型73

4.1 什麼是元模型73

4.2 聚合架構方法論的元模型75

4.3 元模型詳解77

4.4 基於元模型總結的架構治理原則95

4.5 聚合架構方法論元模型特點總結98

第5章 業務架構表達工具:業務模型101

5.1 模型與業務模型102

5.2 常見的流程建模方法104

5.3 常見的資料建模方法108

5.4 本書推薦的建模方法114

5.5 關於建模原則的探討116

第三篇 聚合架構方法論設計指南

第6章 戰略設計125

6.1 戰略管理過時了嗎126

6.2 戰略設計的關鍵要素與思維模式127

6.3 完整的戰略設計過程130

6.4 快捷的戰略設計141

6.5 不要太迷戀對標分析146

6.6 戰略管理成熟度分析148

第7章 組織設計149

7.1 組織設計的關鍵要素150

7.2 現實難題:康威定律的影響150

7.3 面向未來:柔性製造與柔性組織153

7.4 柔性組織設計155

7.5 企業面對的“柔性”挑戰158

7.6 組織管理成熟度分析160

7.7 小結161

第8章 業務設計163

8.1 業務設計的關鍵要素164

8.2 高階業務設計164

8.3 業務活動設計170

8.4 業務規則設計173

8.5 業務物件設計175

8.6 業務設計成熟度分析178

8.7 小結179

第9章 業務構件設計180

9.1 構件設計的緣起與發展181

9.2 構件設計的主要困難183

9.3 構件設計的關鍵要素185

9.4 業務資料設計186

9.5 業務任務設計191

9.6 業務構件設計196

9.7 業務組件設計200

9.8 業務構件成熟度分析201

9.9 小結201

第10章 應用架構設計206

10.1 應用架構設計的關鍵要素207

10.2 邏輯資料設計207

10.3 邏輯功能設計209

10.4 應用構件設計210

10.5 應用編排設計210

10.6 應用組件設計211

10.7 應用架構設計成熟度分析214

10.8 小結215

第11章 技術架構設計216

11.1 技術架構設計的關鍵要素217

11.2 物理構件設計217

11.3 技術平臺設計218

11.4 技術架構設計成熟度分析221

11.5 IT架構設計小結222

11.6 企業架構設計回顧224

第四篇 聚合架構方法論工程管理

第12章 項目實施232

12.1 成本管理、實施計畫與項目管理233

12.2 需求分析及其與業務架構的關係239

12.3 概要設計及其與企業架構的關係240

12.4 處理企業架構調整的原則241

12.5 開發、測試與驗收環節245

12.6 實施過程中也要注意組織問題245

12.7 首次企業架構實施能夠採用敏捷過程嗎247

12.8 小結249

第13章 迴圈開發管理250

13.1 迴圈開發管理的發動機251

13.2 迴圈開發管理的過程252

13.3 迴圈開發與“飛地”255

13.4 迴圈開發與架構管理工具257

13.5 迴圈開發與敏捷過程259

13.6 工程管理成熟度分析265

13.7 小結266

第14章 企業級工程實施難點267

14.1 捷徑難尋267

14.2 文化難建268

14.3 預期難控269

14.4 權責難定270

14.5 長志難立272

第五篇 聚合架構方法論生態化構建

第15章 企業架構的標準化277

15.1 企業架構設計過程中的標準化277

15.2 行業級架構標準化282

第16章 企業架構的生態化293

16.1 面向生態的架構設計293

16.2 生態化的構建過程299

16.3 生態架構能力成熟度分析300

16.4 完整的企業架構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301

16.5 聚合架構方法論總體回顧302

第17章 關於業務架構師的培養305

17.1 個人經歷306

17.2 培養建議307

17.3 參考書目310

結束語 用企業架構下好數字化轉型這盤大棋312

附錄 企業架構能力成熟度各維度評級說明31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