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滿額折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二十四日:中國節氣的傳承與浪漫(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0 元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8720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古人的生活隨時令季節而變。據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記載,孟春應有杏花雨飲桃花水,仲夏應有黃雀風置清涼珠,中秋應有鱖魚肥喝菊花酒,季冬應有暖玉鞍扣冰魚。

本書以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為序,選取二十四個城市,在一年一歲一日一時一城一池一人一事中,融入作者對當下人們生活的觀察與體悟。其中既有對節日風俗、生活儀式的記錄,也有對節氣文化詩意情懷的感發。作者詩意地闡釋了各個節氣的節令時俗,其中涉及月令、物候、花信,以及古人農事生產、服飾飲饌、遊樂詩賦。同時,還收錄了相應時令的插畫與古琴曲,力求通過讀史、賞畫、聽琴,全景式地展現千百年來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的歲時文化精粹。


作者簡介

安意如:作家,1984年生於安徽。以細膩唯美的古典詩詞賞析獨樹一幟,因《人生若只如初見》而為人熟知。

出版作品:《安得盛世真風流》《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思無邪》《聊將錦瑟記流年》等。


名人/編輯推薦

☆你有沒有曾經錯失忽略的美好,有沒有因故離開的有情,有沒有一個時刻曾感嘆光陰如電、人身易朽?

安意如全新力作《二十四日》,悉心梳理節令典籍,以細膩唯美的文筆連接古今,帶著古老浪漫的二十四節氣,和二十四座城的故事,溫暖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讓那些失落的和錯過的,乘願再來,與我們欣然相逢。


☆在安意如筆下,二十四節氣並不局限於農諺物候,而是從熟悉的吃食節俗入手,將二十四節氣融入日常詩意生活,中間穿插獨特的城市記憶和有趣的歷史故事。古老浪漫的節氣,交織靈動輕盈的煙火氣,以及遙遠的歷史懷想,成熟了的文字,睿智了的少女心,從容曠達,更能撫慰人心。


☆著名插畫師舒薇為本書作畫,唯美靈動,更添收藏價值。


萬物有時

決定動筆寫二十四節氣的文章,實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打亂了很多出行的計劃。趁此機會,重讀了許多詩詞,發現四時節序在其中閃爍的妙處。“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倘若離了山川風月,少了春風夏荷秋水冬雪的點染,才高情深如古人怕是亦會少了許多情味深長的思憶。

又念及這些年行住過的城,或古或新,在在處處,皆有佳意。一旦不能在最美的季節去到最合適的城市,吃到應季的美食,便有杜郎失豆蔻的憾恨。可以自由走動的時候不覺得,蟄居時才驚覺日歷上的每個節氣都稱得上聲色俱妍。

江南的梅花、嶺南的桃花、新疆的杏花、四川的梨花、棲霞的楓葉、騰衝的銀杏、東北的霧凇、黃河的冰凌、拉薩的日光,它們都在向我招手啊!問我,你怎麼還不來?

萬物有時,反復念想著美景美食,於是決定寫下這些文章,只當是旅行,進而想到將二十四節氣對應二十四座城,節氣是時間的經緯、生活的間奏,只有融入日常,方可化作有情味的樂章。不然就只是日歷上刻板的日期,被身邊小孩問起,都不知從何解說。

受外公影響,我內心深處對舊時舊事深懷依戀,願意做一個守舊的人,因循著節氣,去感受季節輪轉,描摹人間煙火、四海為家的疏闊風情。從來不覺得節氣是虛無的,如果節氣是虛無的,那四季也是虛無的,時間會化為虛無,人世種種皆無可憑恃。

寫城市不難,寫旅行不難,唯獨寫節氣物候是難的,難在我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不事稼穡,嚴重缺乏相應經驗,每次寫到農諺物候都撓頭摳腳,自愧只能照本宣科,無法寫出大地上萬物生長的精妙變化,更無法表達出人在勞作中與自然產生的鏈接感應。

所以我想了想,寫節氣還是從熟悉的吃食節俗入手,至於物候,只是摘錄,根據我所知的略加解釋。這塊全然沒有的話,大約就直接成了寫美食旅行的書了。

我始終堅信,文字應如從身體裡生長出來那般自然,一旦辭藻過於華麗造作,就落了下乘。看似煙云滿紙,實則空洞無物。

節氣不是拿來炫耀辭藻和知識的工具。它可以成為我們審視自身和萬物的因緣和橋梁。

要把握這因緣、走過這橋梁,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二十四節氣物候是,中原地區黃河流域的先民觀察天象地氣,歸納出的生活經驗,用以規定時序,確立禮儀,指導農桑。它或許有錯漏,卻不代表迷信,尊重它也不意味著愚昧。

古人將節氣稱“氣”,一季有六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是“節氣”,後一個是“中氣”。以春之節氣為例,立春為節氣,雨水為中氣,驚蟄為節氣,春分為中氣,交替出現,各有三候,共十五天,後來“節氣”和“中氣”被統稱為“節氣”。

節氣之於先民的意義不亞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發現,不亞於頓悟之後重新睜眼看世界。人們秉承著最初對於自然的敬畏,在天真蒙昧中探索天地萬物生謝的韻律,虔誠地分出陰陽、四季,小心翼翼、自得其樂地在其間行走。

其次,古代的疆域概念與今人的認知早已天差地別,氣候冷暖亦有變化。比如關隴之地在古代草木茂盛,如今已不盡是。節氣是古老的智能沒錯,卻也無可避免地有局限性和認知錯誤,不必一概而論,更不必刻意美化。

古說難以全盤今用,即使是古人也在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從《禮記·月令》《呂氏春秋》《夏小正》《逸周書·時訓解》殘篇,到《淮南子·天文訓·二十四節氣》《四民月令》,直至元代吳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人們綜合物候、天象、日照等各種知識,關於節氣的詮釋越來越完善細致,越來越懂得因地制宜,才會有《風土志》《荊楚歲時記》《東京夢華錄》《夢粱錄》《清嘉錄》《燕京歲時記》等地方風俗志書,還有許多文人札記,不贅述列舉了。

這些書裡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張岱的《夜航船》。張岱關於天文星象、節氣物候的“獺祭”羅列得相當到位,有很多典故是很可愛的,感覺像是古代的百科全書。

自先民設立日晷以觀天象,第一對被觀測出來的節氣是冬至和夏至,作為一年中白天最短和最長的日子,其變化規律最易被注意到。接下來是春分和秋分,這兩天晝夜等長。戰國後期,古人進一步把一年作了八等分,於是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這些今人習以為常的概念都曾被珍而重之地記錄在《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

彼時山野分明,有清風入懷。剔亮燭火,肅身端坐,以虔凈喜悅之心,用刻刀在竹簡上輕輕刻下的字行,成為日後源遠流長的日常。

閱覽節令典籍,猶如看兒童的書畫,會心生感動。當中自有拳拳真意,出自對天地的誠、對萬物的善,是忐忑幼童面對考驗交出的天真答卷。那些儀典縱然煩瑣刻板,卻不缺乏靈動磅礴的想象力,穿越了現實的邊界,直指蒼穹。

是那個熱愛道術、發明豆腐的西漢淮南王劉安,率領門客編撰《淮南子》,首次系統地闡述了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和命名。以“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三十多年後,公元前104年誕生的《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將二十四節氣正式納入歷法中,成為陰陽歷的一部分,並增加了閏月制度。至此中國古代歷法得以形成,運行千載從無差錯。

天氣觀是古人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點點地完善認知,猶如點亮星河,繪出恢宏宇宙,僅僅是想象,也是極為浪漫的事。我懷想著最初為節氣命名的人,他們是何等欣喜、何等審慎,認真推敲字眼,令後人讀到這些名字的時候,還能感受到那份莊嚴神聖。

歷法之於今人是老皇歷、養生指南,之於古人卻是法度、信念、規矩,是天地之命、四時綱紀、生存之本。“君得以治國,民得以修身。”節氣流轉間蘊藏的法度,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無不遵循。古時帝王聖旨上“奉天承運”四字即為明證。

身為萬民表率,天子要以身作則,提前齋戒,按時迎候。返朝之後頒賞官員,以應天地長養恩德。

二十四節氣中能夠享受天子親迎、親祭待遇的,共有八個,分別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左傳》裡將四立、兩分、兩至,再分為分、至、啟、閉。

“凡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啟(立春、立夏)、閉(立秋、立冬),必書云物,為備故也”。古人對於界定季節更迭和氣象極致的節氣的重視要超過一般的節氣。凡是表征季節的節氣,史官和大司農皆要仔細記錄,以其天氣天象表征,推演物候災異,以求趨吉避兇,作為制定歷書、指導農事的依據。

對節氣和天氣的祈禱,無關迷信,幾乎是每個民族、國家都有的習俗,不管是九天攬月還是下海架纜,不管是遊牧還是農耕,人們始終無法徹底擺脫天地氣候的管束。有些國家對於節氣的尊重,還甚於我們。

於今人而言,節氣或許不再是法度,卻依然是智能。如果功底夠,你盡可以用光陰的舊瓶,裝歲月的新酒,醉笑三千場。節氣傳承的價值和意義不在於它古老,而在於它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愛風景的人可以追尋風花雪月的蹤跡,愛美食的人可以典藏四時風物,愛節俗的人可以在節氣中找回熱鬧歡悅。

“則為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單從世俗享樂的層面,想要及時行樂,我們也沒有理由對節氣一無所知。

我想,現代人需要的不是舍棄理性、背離常識、宣揚一些明顯陳腐荒誕不經的觀念,不是嘩眾取寵,盲目鼓吹古制儀典,標榜風雅,更不是字斟句酌跟著節氣學養生,而是藉由古老的習俗,追思內心缺失的敏銳和敬畏,找回生命本真的美感和端敬姿態。

現代人有時活得太理所當然、忘乎所以了,忘記了光陰如電、人身易朽,忘記了人之所有所用,除了自身的努力索取,還有賴於天地萬物的厚賜成全。

人身難得,修身養性固然是節氣之於身心的提點。然而就像莊子所悟的那樣,人在時間中亦是蜉蝣般的存在,所領受的考驗和滋養,在本質上與花鳥魚蟲獸並無不同。

皆是恒河沙數,彈指剎那的存在。

生活是修行,凝視光陰流轉的韻致,領會死生契闊之奧義,生起平然對等恒久的慈悲心,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才能幫助我們活得更豁達自在。

要好好呵護眾生和自身,愛護這山河大地,以此發心,那些曾錯失忽略的美好、那些因故離開的有情,會乘願再來,與我們欣然相逢。


目次

【序】萬物有時

已知春信至

立春: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雨水: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驚蟄:一夕清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春分: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

清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谷雨:谷雨洗纖素,裁成白牡丹。

春去夏猶青

立夏:春盡雜英歇,夏初芳草深。

小滿: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芒種: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

夏至: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小暑: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

大暑:無端隔水拋蓮子,笑隔荷花共人語。

搖落故園秋

立秋: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處暑: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白露: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秋分: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寒露: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霜降: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應是夜寒凝

立冬: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小雪:籬邊野菊正堪娛,戲把山楂串念珠。

大雪: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

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小寒: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大寒: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書摘/試閱

立春: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立,有初始之意;春,是歲月新章。

立春是四時之始,作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別的氣象先不論,有一個普天同慶的節叫春節。直到現在,我心理上依然是過完農歷年的除夕之後,才正式道賀新年。幼時對春節極為盼望,覺得其他的節都只是比較特別的日子,春節才是正兒八經的節。對於孩童來說,春節時最具儀式感的社會活動是跟著大人拜年。穿新衣、戴新帽,大人們和顏悅色,出手大方,連著半個月都大把零食和壓歲錢入袋,堪稱豪奢,還可以名正言順地熬夜、玩遊戲,歡快到只恨良宵苦短。

古人想出“年”這種怪獸和“祟”這種山妖精怪,我是深心感激的。若沒有年,就沒有了年,若沒有了祟,就沒有了“壓祟錢”(壓歲錢),一年到頭,致富的盼頭會少好多。還有年貨,固然我爸媽沒窮過我,然而似我這等尋常百姓家孩子,幼時當敗家子的機會,好像只有采辦年貨時。

年貨是從臘月就開始陸續準備的,那時沒有電商,年貨是提前在鄉下訂購,在農貿市場、超市陸續備齊的。雞鴨魚就位之後,只等宰殺年豬,之後熬豬油、打年糕、做粑粑,搓湯圓、釀酒釀,炒米糖、做豆糖,備鮮花、糕點、水果、飲料,忙碌近整月,每日回家都有新驚喜,林林總總都是年的味道。

臘八粥是去廟裡喝的,北方臘月二十三、南方臘月二十四是小年,是灶王爺上天參加年會的日子,在他離家述職之前要準備好謝灶的貢品,灶糖讓灶君吃得口齒甜蜜,上天言好事,甘蔗節節高猶如登天的梯子,白飯和菜蔬表示家宅安寧、人心向善,皆是平實的心意。

臘月二十八掃塵、理發、洗年澡,從家到人、從裡到外煥然一新。春聯、福貼、紅燈籠、鞭炮會在臘月二十九之前備好。春聯舊稱桃符,原是桃木所制,或繪狻猊、白澤之神獸像或書神荼、鬱壘二位神將名諱,或書春詞、禱語。

習俗古已有之,在出土的唐代敦煌遺書中已有呈現。然人們普遍認知中的春聯,還是起源於花蕊夫人她夫君—一個治國無方、風流有道的男人—後蜀孟昶—於公元964年除夕題於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副對聯是當年外公經常寫的,比發財發達之類的更有雅意。

在京都跨年時聽說除夕夜前往古寺聽鐘,去神社取蒼術火種回家煮粥的習俗,很想體驗,可惜不能待這麼久,天南地北回家過年吃團圓飯,是不可動搖的規矩,不然家中老人就會覺得有缺憾。

我家三口人,習慣跟親戚一起吃團圓飯,年夜飯一年輪一家,輪到我家時,父母會列好菜單,從一個星期前開始準備年夜飯,炸葷素糯米圓子,包蛋餃、水餃、春卷,蒸饅頭、花卷、包子,南北兼容,唯恐不豐富。每當此時,是我最起作用的時候,爸媽會讓我先試吃提意見,試吃點評的快樂不止於嘗鮮,更多

的,是小小的意見被重視,虛榮的小心靈得到莫大滿足。

皖南人的年夜飯裡,有幾道菜必不可少,一道是老母雞湯配炒米,一道是鱖魚(或者臭鱖魚),一道是鍋子(不一定是聲名在外的胡適一品鍋,但裡面一定有豬皮、蛋餃,吃多了也乏味)。老母雞湯是皖南人續命湯,臭鱖魚是徽菜當家頭牌,至於鍋子,葷素皆可,豐儉由人,做得豐盛時很像廣東的盆菜,只是少了海鮮鮑參翅肚。我最喜歡的鍋子是野雞雪菜鍋,入口有活潑的鮮嫩。還喜歡爸爸用橘子、梨、蘋果信手拈來給我煮的甜湯。

春節是光陰深處薄薄的信箋,當我翻閱時,它們是清晰的。記得外公教我背詩:“初歲元祚,吉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願保茲善,千載為常。歡笑盡娛,樂哉未央。”記得端坐案前,塗一朵梅花,恨不得多塗幾朵,但是不行,九九消寒圖一天只能塗一朵,元旦時臨一個“春”字,原來是為開筆。春雖未顯形,卻已在筆端和唇齒間往來了許多次,待我發現它的蹤跡時,已在柳芽梅端上。

那時光陰陳舊如絹,遠得如同遺跡,停留在另一個時代,薄薄的,卻遮擋了我所不知的風雨。我一直覺得自己童年貧薄、少年乏味,無甚可說,不過是一個外表安順、內心倔強的小孩,默默忍耐、等待成長。寫到節氣時,記憶翻涌,應接不暇。許多深埋心底的情緒噴薄而出,方知很多事,當初以為的尋常和不耐,都會隨著歲月發酵出不一樣的風味。記得的終歸是記得,已然忘卻的,也不一定是遺憾。

比起回味幼時單純的快樂,過得不勞而獲的年,我更愛如今當家做主的忙碌和瑣細,親手打理出年味的過程。布置住所、修剪蠟梅、雕刻水仙、準備好清供。從臘月開始陸續給朋友們遞禮物,也會陸續收到各路“雷鋒”給我遞的禮物。給小孩準備壓歲錢,挑選新衣服,準備他們愛吃的食物,這些都是令人常懷歡喜

的事。

節氣有信,揮手自茲,時光一年年過去,早已到了讓父母休息、我們自己承擔生活苦樂的時候。我若準備年夜飯,約莫會是這麼個菜色:涼菜是潮汕鹵水拼盤(用鹵鴨舌、口水雞、油淋腰花、手剝筍,海蜇頭代替亦可)、小黃瓜花、絲瓜尖。熱菜中的葷菜是清蒸石斑魚、陳皮糖醋排骨、紅燒肉、白魚鲞、蔥爆羊肉、蘿卜牛腩、啤酒鴨;素菜是素炒豆尖、素炒茭白;主菜是廣東盆菜佛跳墻;湯是腌篤鮮;點心是揚州千層油糕;糖水是陳皮紅豆沙;主食是米飯、水餃或云南小鍋米線。以上都是歷年吃過的美味,覺得南北皆宜,拿得出手的,菜量可隨人數增減,口味以粵菜、淮揚菜為主,四川、云南、江南的食材打底。下廚於我而言是樂趣,次數可以少,手藝不能丟。這是身為吃貨的自我要求。

我不喜一味崇古諷今、追捧古俗,每個時代都有自身的特點、生活的方式,若是讓古人來看,他們未必不羨慕今人的便利和隨性。若肯俯身體察,除卻鞭炮聲日少之外,並未覺得年味缺失。人們對春節的尊重和細致仍裹挾在迅疾中,只是節時的疫情讓人猝不及防。當城市按下暫停鍵,當人們不能自由走動,少於見面,蟄伏於心的古老情誼和惦念猶如春之萌動,愈發讓人心懷感恩。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無論何時,春這個字、這個季節,總帶著無限的生機和希望。靜心守候,來日可期。時日清平,眾生安樂。於願足矣。

本打算帶母親去廣州過年,再去潮州過元宵節。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帶她去更多地方。那些我喜歡的、在書裡寫到的地方。我是早早告別家鄉的人,萍蹤浪跡,無甚鄉愁。廣州是我離家之後第一個抵達的城市。明確記得是在初八之後、十五之前,為的是逃開皖南連篇累牘的飯局應酬,感受別處的年味。

春節的嶺南,年味尤為濃厚,有很多古俗值得體味,且暖風習習,花開得裊裊婷婷,比別處更有春意。迎春花和桃花盛放在立春時節,蝴蝶蘭不甘落後,開得落落大方。在花市上閑逛,一定會買的是年橘,粵語裡橘等於吉,年橘上掛滿紅利,比聖誕樹更喜氣彤彤。西關騎樓下,古舊的店招、琳瑯的年貨,那些討價還價、互討口彩的話語,聽起來亦有街坊情味。

比起南國的芬芳明麗,此時北方的山河大地仍在酣睡休眠中。節氣不是命令,不會一聲令下立刻翻篇。北方歷來是冬的根據地,立春之後,冬寒尚穩。從表面看,立春的物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都還言之過早。

第一個五天,東風微漾,冰雪消融;第二個五天,霜降時蟄伏於土中的小蟲恍惚蘇醒;第三個五天,魚從深水向上遊到冰層下,那薄冰看起來像是被魚托著走。這些文字中確鑿的記載,生活中並不鮮明,要發揮刑偵的本領,才能發現一星半點的跡象。我不明白為何某些文章寫到立春必要先稱頌一番萬物復蘇、春回大地、春風送暖之類的套話。除非身在海南島,我不信可以那麼早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寫文字的人,如果只知套用古人的陳述來解釋節氣,不做取舍甄別,不但不能令讀的人對節氣心生親近,反而會產生困惑和隔閡,因為難以共情。單以氣溫而論,立春分明比立冬更冷,更像冬天。立春倒寒時,春風不暖,倒是春雪常來為伴。“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紛揚的大雪中,常常想起韓愈這兩句詩,將雪作花來看,是北地特有的情趣。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