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輕鬆主義(簡體書)
滿額折

輕鬆主義(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9.9 元
定價
:NT$ 479 元
優惠價
8741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你是否覺得自己:

  • 想做出更大的貢獻,但缺乏精力?
  • 跑得更快了,但沒有更接近自己的目標?
  • 面對職場內卷,在崩潰的邊緣搖搖欲墜?
  • 生活中只剩關鍵的事,時間還是不夠用?

那麼,《輕鬆主義》就是你的救星!

《精要主義》教我們如何摒棄瑣碎,直抵精要,只做最重要的事,而《輕鬆主義》探討了在摒棄不必要之事後,如何讓關鍵的事變得容易做。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一步步帶我們找回輕鬆狀態,採取輕鬆行動,獲得輕鬆成果。

做事太用力不一定是好事,關鍵是要用好巧勁兒找準節奏。你要更聰明地工作,而不只是更努力地工作,以輕鬆的狀態,輕鬆的行動,走出輕鬆人生。

作者簡介

格雷格·麥吉沃恩(Greg McKeown)

  • 現象級暢銷書《精要主義》作者,被譽為“21世紀的史蒂芬·柯維””精要主義之父“,作為精要主義的提出者、倡導者和領導者,致力於幫助個人和企業摒棄瑣碎,直抵精要,服務的客戶包括蘋果、谷歌、Facebook、Twitter、Adobe等多家世界優秀公司。
  • 在斯坦福大學開辦了“設計你的精要人生”課程,備受青睞和追捧;他還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哈佛商業評論》和領英zui受歡迎作家之一,文章經常發表在《快公司》《財富》《赫芬頓郵報》等報刊。
  •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多次受邀在”西南偏南“多元創新大會和藝術節、世界經濟論壇等發表主題演講,其思想影響了多國政要和眾多知名企業家。

名人/編輯推薦

  • 現象級暢銷書《精要主義》作者格雷戈麥吉沃恩沉澱7年,zui新力作。英文版甫一上市即成為《紐約時報》《泰晤士報》暢銷書,登上美國亞馬遜“時間管理”類圖書排名第8名。
  • 面對高強度、多任務的工作場景,只有建立起符合大腦認知天性的工作節奏,才能更快地做出成績。那些不懂得專注的人是無能的人,而那些只懂得追求專注的人是平庸的人,只有那些懂得管理工作節奏,能夠在高度的精力集中和有益的休息之間懂得切換的人,才是真正優秀的人才。
  • 如果你是職場人,《輕鬆主義》讓你:

不再加班,輕鬆搞定重要工作

不再拖延,找到zui佳工作節奏

不再焦慮,用一次努力獲得復利回報

不再碰壁,輕鬆厘清人際關係

  • 如果你是企業家,《輕鬆主義》讓你:

了解人的認知天性,輕鬆打造孵化創意的職場環境

善用3I法則,培養高信任、高效率的團隊

  • 如果你是寶爸寶媽,《輕鬆主義》讓你:

毫不費力,幫孩子戒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

無需焦慮,讓孩子輕鬆度過叛逆期

目次

推薦序 1放輕鬆帶來的雙重復利

楊天南

北京金石致遠CEO

推薦序2 高手為什麼更輕鬆

喻穎正

公眾號“孤獨大腦”作者,“未來春藤”創始人

引 言 讓關鍵的事情變得容易做

部分 輕鬆狀態

導讀5項要素,選擇省力的路徑

第1章 倒置,自覺追求“更容易”

第2章 享受,“滿足”不需要被延時

第3章 釋懷,雇用“感恩”,解雇“抱怨”

第4章 休息,有規律地“無所事事”

第5章 覺察,在“噪聲”中保持專注

第二部分 輕鬆行動

導讀5個原則,約束自己的努力程度

第6章 定義,找到“產出低於投入”的那個點

第7章 開始,從簡單到可笑的步入手

第8章 簡化,能不做的都不做

第9章 過程,擁抱“簡陋的雛形”

第10章 節奏,竭盡全力不如有所保留

第三部分 輕鬆成果

導讀5大杠桿,做能夠產生復利的事情

第11章 學習,掌握事物的基本原理

第12章 提升,借助知識分享讓影響力指數級增長

第13章 自動,讓行動不假思索

第14章 信任,與值得信賴的人一起工作

第15章 預防,在問題發生前就“連根拔起”

結語 順勢而為,人生會更輕鬆

注釋與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讓關鍵的事情變得容易做

講一個發生在帕特裡克 · 麥金尼斯(Patrick McGinnis)身上的故事吧。麥金尼斯是一個滿足人們所有期待、符合人們對精英的所有標準的人。他從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畢業後又讀了哈佛商學院,後來加入一家的金融和保險公司。他覺得自己應該長時間工作,也確實這樣做了:他每周工作長達 80 個小時,即便節假日也是如此。他從來沒有在老闆之前離開過辦公室,有時候他給人的感覺是他從未離開過辦公室。他出差非常多,因此他獲得了航空公司級別的常旅客身份,這個級別高得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與此同時,他在三個大洲的四家公司擔任董事。有一次,他抱病在身卻拒絕待在家裡養病,結果在董事會議中不得不三次離席,去洗手間嘔吐。有一次吐完回來時,一位同事說他臉色發青,但他硬是挺過來了。

他所接受的教育是,努力工作是生活中獲得一切的關鍵。這是當代人的常見思維方式:工作理念體現一個人的性格,作為一名成就非凡的人,他已經把這一點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他不只是認為無休止的工作會帶來成功,甚至還認為無休止的工作本身就是成功。下午 5 點下班意味著這份工作肯定不是很重要。他認定自己的努力工作終會帶來回報。直到後來有一天,他醒來之後發現自己為之努力工作的公司破產了。那是美國國際集團(AIG),時間是 2008 年,他持有的股票下跌了 97%。那些在辦公室熬過的夜,那些去往歐洲、南美和中國無數紅眼航班的飛行,那些錯過的生日和慶祝活動,全都變得毫無價值。

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幾個月裡,麥金尼斯連床都下不了。他開始夜間盜汗,眼前變得模糊不清:好幾個月的時間裡他不僅眼睛看不清楚東西,而且整個人都變得不知所措,陷入迷茫。

麥金尼斯因壓力過大而生病了,他找醫生做了一些檢查。他就像喬治 · 奧威爾在《動物莊園》裡描寫的悲劇角色博克瑟馬(Boxer the Horse)一樣。博克瑟馬是農場裡奉獻精神的勞動者,對每一個問題、每一次挫折的響應都是:“我會更努力地工作。”後,博克瑟馬因過度勞累而病倒,被送往屠馬場。從醫生辦公室回家的路上,他做了一個承諾,並稱之為“與上天的契約”。他向自己承諾:“如果我能痊癒,那麼我一定會做出一些改變。”

“更加努力工作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辦法。”麥金尼斯以前常常這樣說。但他突然意識到,更加努力工作的邊際收益實際上是個負值,這絕不是獲得人生回報的好辦法。

但他能做什麼呢?有三個選項。

  1. 他可以繼續這樣工作,但這很可能把自己累死。
  2. 他可以降低預期,放棄自己的目標。
  3. 他可以找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去獲得他想要的成功。

他選擇了第三個選項。

他辭去了自己在美國國際集團原本的職務,但繼續擔任顧問。他不再每周工作 80 個小時,開始在 5 點就下班回家,周末也不再回復電子郵件了。他不再把睡眠當成一種無法避免的罪惡。他開始散步、跑步,吃得更健康。他減掉了 11 千克的體重。他開始重新享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這時候,一個風投行業的朋友給了麥金尼斯一些啟發。麥金尼斯的朋友做的不是大額投資,而是在自己看好的公司小額入股。這激發了麥金尼斯的興趣。麥金尼斯投資了幾家公司。他的投資組合已經產生了 25 倍的回報。即使在經濟困難時期,他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也感到很樂觀,因為他不依賴單一的收入來源。他只花了過去一半的工作時間就賺到了更多的錢。顯然,他現在所做的工作回報率更高,生活受到的打擾更少。他說:“我甚至沒有感覺自己是在工作。”他從這次經歷中學到的是:當你無法更加努力時,就該尋找一條更簡單的路了。

你呢?你是否曾經感覺:

  • 你跑得更快了,但沒有更接近自己的目標?
  • 你想做出更大的貢獻,但缺乏精力?
  • 你在崩潰的邊緣搖搖欲墜?
  • 所有事情都比它應有的難度更大?

如果你對上述任何一個或者全部問題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現代人往往個個紀律嚴明,做事專注,對工作投入且富有激情,但同時他們也筋疲力盡。

無盡的拼搏不能帶來無盡的成功

生活有起有落,我們做的每件事都有它的節奏。我們要有努力拼搏的時候,也要有休養生息的時候。但現在,許多人拼得越來越兇,永不停歇,失去了節奏感,只剩下無休止的拼搏。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但現代生活中有些事情做起來就像在高海拔地區徒步旅行,空氣很稀薄,就算往前挪動寸步也格外吃力。人們也許囿於對未來無盡的恐懼和不確定感,也許感到孤獨和孤立,也許面對著經濟上的焦慮或困難,也許受制於日常生活中讓我們窒息的所有責任和壓力。生活是艱難的,這種艱難以各種方式呈現出來,讓人感到複雜或沉重,悲傷或疲憊。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戰令人備感艱難;失望感令人備感艱難;帳單令人備感艱難;維持緊張的人際關係令人備感艱難;撫養孩子令人備感艱難;失去所愛的人也令人備感艱難。有時候,生活中的每一天可能都很艱難。

幻想一本書可以消除這些難題是不切實際的。我寫這本書並不是輕視些煩惱,而是想要幫你減輕煩惱。這本書可能不能把每一件困難的事情都變得易於解決和承擔,但我相信,它可以讓許多困難的事情變得容易一些。

面對重大的挑戰感到不堪重負和筋疲力盡是很正常的。同樣,為日常挫折和煩惱感到不堪重負和筋疲力盡也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如今,這種情況似乎更頻繁地發生在我們之中更多人的身上。奇怪的是,許多人面對疲憊和壓力的反應,是發誓要更努力、更長時間地工 作。這不起作用。我們的文化把筋疲力盡美化成衡量成功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標準。這裡面隱含的信息是,如果我們沒有總是筋疲力盡,那一定是做得不夠;那些偉大的東西是留給那些流血的人的,是留給那些努力到幾近崩潰的人的。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壓倒性的工作量成為一種目標。

過度努力不是榮耀。

的確,努力工作可以產生更好的結果,但這只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畢竟,我們能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有上限的。我們的投入超過上限越多,我們通過努力得到的回報就越少。這個循環會一直持續,直到後我們精疲力竭,卻仍然沒有得到我們真正想要的結果。你很可能懂得這個道理,也可能正在經歷這些。雖然聽起來有些殘酷,但這就是每個人面對的人生回報定律,而用更少的努力,輕鬆達成想要的結果完全是有可能的,我稱之為人生回報定律,也是我希望通過本書分享給你的東西。

如果面對困難我們采取了相反的方法呢?如果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把自己逼到極限,而是去尋找一條更簡單的道路,我們的人生會發生什麼呢?

不只要做正確的事,還要正確地做事

在我的本書《精要主義》出版之後,我開始做一些全美巡回的主題演講,簽名售書,並分享我的心聲。我經常帶上我的一個孩子和我一同去經歷奇遇,我和妻子安娜都很喜歡這一點。在一次這樣的旅途中,我在預定的時間抵達簽售處,發現有 300 人在排隊,書店的書已經售罄,

這是之前的活動中從未出現過的。那一年,我去過的機場休息室、叫過的優步車輛和住過的酒店房間多到數不清,晚上回到酒店時我總是興奮而疲憊,然後叫一個客房送餐服務。《精要主義》的成功改變了一切。

那些讀過或者聽過這本書三四次甚至 17 次的人寫信給我,告訴我這本書極大地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有些情況下甚至挽救了他們的生活。他們都想與我分享自己的故事,而我也樂於傾聽。我想在這些渴望成為精要主義者的人面前演講,想回復每一封讀者發來的郵件,想給每一個讓我在書上簽名的人寫下個性化的留言,想親切誠懇地傾聽每個想分享其精要主義體驗的人的故事。

但比成為“精要主義之父”更棒的是,我如今是四個孩子的父親。我的家庭對我來說是重要的,所以我想全心投入其中。我想成為妻子安娜的貼心伴侶,為她留出空間,讓她追求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哪怕好像總是不太方便,只要孩子們想說話,我都想認真傾聽,想與孩子們一起慶祝他們的成功,想指導和鼓勵他們去完成心中重要的目標,無論那個目是什麼。我想和他們一起玩遊戲,一起摔跤、遊泳、打網球,一起去海灘,晚上一起吃著爆米花和零食看電影。為了給這些事情騰出時間,我舍棄了很多不必要的事務:我推辭了寫新書的計劃,即使被告知我“應該”每 18 個月寫一本。我在斯坦福大學教學期間休息了一段時間,取消了創建工作室的計劃。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挑剔過。問題是,我要做的事情還是太多了。更糟糕的是,我感到自己需要付出更多,而我已經沒有余力了。

我盡力成為精要主義的典範,像我教別人的那樣去生活。但這好像不足以應對生活給我的重任。我感到我的一個觀念出現了裂痕,那也是我一直固守的:要想完成目標而不陷入無盡的忙碌或過度投入,我們只需要約束自己,只對重要事項說 Yes,對所有其他事情說 No。但現在我把自己搞暈了:當一個人的生活已經剝離到只剩重要事項,且數量仍然太多時,他該怎麼辦?

那時候,我正在和一些非常有思想的企業家交流,有人提到了“大石頭理論”(big rocks theory),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一位老師拿來一個巨大的空罐子,她把一些小石子倒入底部。接著,她試圖把一些更大的石頭放進去,但罐子已經裝不下了。然後,老師拿來一個同樣大的空罐子。這次,她先把大石頭放進去,再把小石子倒進去,甚至還倒入了一些沙子。如圖 0-1 所示,這次裝得下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大石頭代表重要的責任,例如健康、家庭和人際關係。小石子代表相對不那麼重要的事情,例如工作和事業。沙子代表像社交媒體和刷手機這樣的事情。這個教訓與我一直以來的認知相似:如果你將重要的事情置於首位,那麼你不但為生活中重要的事情騰出了空間,也為其他瑣事做好了安排。但如果反過來,你先忙完那些瑣事的話,就沒有精力處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了。那天晚上,我坐在酒店房間裡想:如果大石頭太多該怎麼辦?如圖 0-2 所示,如果重要的工作跟“罐子”的尺寸不匹配怎麼辦?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接到一個視頻電話,是我的兒子杰克用我妻子的手機打來的。這很不尋常,我立刻警覺起來。杰克臉色蒼白,語氣很急迫,他看起來很害怕。我能聽見妻子的聲音,她在旁邊指示杰克“把手機轉過來”,好讓我看到發生了什麼。杰克試圖解釋:“伊芙出了點兒問題,她本來好好地在吃東西,突然她的頭開始晃動……媽媽讓我給你打電話。”伊芙出現了嚴重的癲癇大發作。

在腎上腺素的刺激下,我完成了接下來的事情:匆忙打包行李,乘坐紅眼航班回家。但接下來幾星期發生的事情令我情緒消沉。我們頻繁造訪醫院,請教醫學專家。朋友和家人不斷打來電話,他們想知道我們過得怎麼樣,詢問能幫上什麼忙。與此同時,我發現所有的待辦事項並沒有由於我處於危難之中而神奇地消失。我仍然需要重新安排主題演講的時間,需要取消航班,需要回復重要的郵件。壓迫感襲來,我開始超負荷運轉,有時候,這幾乎令我窒息,令我崩潰投降。這種感覺持續了好幾個星期。終,我意識到目前的局面:我透支了。我寫了一本書來告訴人們如何成為一名精要主義者,自己卻不堪重負,顧此失彼。我發自內心地想成為一名完美的精要主義者,但我沒有冗余的事項可以舍棄,所有事項都很重要。後我對安娜說:“我不行了。

對此我的結論是: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確的,都有正當理由。但是,我做事的方法不對。我就像一名努力使用下背部肌肉舉重的選手,一名沒有學會正確呼吸方法的遊泳者,一名煞費苦心徒手揉制每塊面團的麵包師。

我想你應該很清楚我在說什麼。你對自己的工作保持高度投入,但這令你自己處於透支的邊緣,你竭盡全力,但仍然感覺做得不夠,重要事項多到超出日程安排,你想做更多的事情,卻沒有余力,你在重要的事情上取得了進展,卻由於過度勞累而無法從成功中收獲任何快樂,我猜你一定能體會這些感覺。

對於付出了這麼多的你,我要說:還有另一條路。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定要那麼艱難地完成,不是要我們筋疲力盡事情才能取得進展,我們做出貢獻也不必以身心健康為代價。當重要的事情變得難以處理時,你要麼放棄它們,要麼尋找一種更簡單的處理方法。

《精要主義》幫助我們做正確的事情,《輕鬆主義》幫助我們用正確的方式去做。自從寫了《精要主義》之後,我獲得了與成千上萬人交談的難得機會,談論他們在追求真正有意義的生活時所面對的挑戰。有些交談是面對面的,有些是通過社交媒體,還有一些是在我的播客上。這是一場多年的聆聽之旅。有那麼多人無助地與我分享他們面對重要事項時遇到的困難,這是我一生中從未有過的機會。

我所了解到的是,大家都想做好重要的事。我們想減肥,想為房或退休攢錢,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就感,想與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們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這一切難以實現的原因並不在於我們缺乏動機,因為如果只要有動機就可以的話,那麼我們早已達到了理想的體重、能夠量入為出、 擁有了理想的工作、享受著與重要的人親密而有意義的關係。

事實是,僅有動機還不夠,因為時間與精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為了在重要事項上真正取得進展,我們需要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應對工作和生活。我們可以通過把重要事項變容易來獲得更好的結果,而不是一味地加倍努力。

對一些人來說,“減少努力”的理念會令人不舒服,這會令他們有偷懶的感覺,令他們擔心落後於人,或是為沒有“多走一英裡”而內疚。一定要擺脫這種心態,即認為做困難的事情本身具有內在價值,不僅迷信困難,還懷疑所有做起來容易的事。

輕鬆地實現目標並不代表一個人沒有上進心,它是聰明的體現,是一種讓人得以從“艱辛”和“懶惰”中解脫的替代品:它讓我們既能保持清醒,又能得到我們想要的一切。

如果關鍵的事情做起來更容易,重要的事情做起來更輕鬆,你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如果你一直拖延的重要事項變得令人樂在其中,而無意義的瑣事對你完全失去了吸引力呢?這樣的轉變對我們大有裨益,甚至會顛覆我們的生活。

這就是本書的價值主張,它主張一種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能讓人們輕鬆取得更多成就,讓人們無須過度努力就能獲得理想的結果。

以輕鬆狀態、輕鬆行動,輕鬆獲取理想成果

這本書由三個簡單的部分組成:部分幫助你恢復“輕鬆狀態”,第二部分教會你采取“輕鬆行動”;第三部分揭秘 5 種杠桿力量,讓你輕鬆實現理想成果。每一部分都建立在前一部分的基礎之上。

想象一名 NBA 球員站出來罰球的場景。

步,他們進入“特定的區域”,站到罰球在線的那個“點”運球,這是一個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的例行儀式。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們如何放空自己,拋開所有情緒,屏蔽周圍人群的噪聲。這就是我所說的“輕鬆狀態”。

第二步,他們彎曲膝蓋,肘部彎成直角,然後抬臂、抖腕、將球投出。他們一直訓練這套精準、流暢的動作,終將它深深植入肌肉記憶。他們的動作毫不費力,做得流暢又平穩。這就是“輕鬆行動”。

第三步,球在空中劃出弧線,落入籃筐,發出令人滿足的“嗖——”的聲音,那是完美執行罰球的聲音。這並不是偶然,他們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做到。這就是“輕鬆成果”的實現。

部分:輕鬆狀態

當我們的大腦滿負荷運轉的時候,一切都變得更困難。疲憊使我們慢下來。不合時宜的假想和情緒使我們難以處理新的信息。日常生活中無的雜務,讓我們分不清輕重緩急。

所以,讓事情變輕鬆的步,是清除我們頭腦和心中的混亂。這就是我所說的進入“輕鬆狀態”。

你很可能曾經歷過這種情況:你感到精力充沛,平心靜氣,全神貫注,完全專注於當下。你清醒地認識到當下什麼是重要的。你感覺自己有能力在正確的時間采取正確的行動,你進入狀態了。

本書的這一部分提供了恢復到輕鬆狀態的可行方法。

第二部分:輕鬆行動

一旦我們找到了輕鬆狀態,采取輕鬆行動就變得更容易了。但是我們仍然可能遇到種種複雜的情況,讓我們難以啟動或推進一項重要任務。完美主義使重要任務難以啟動,自我懷疑使它難以完成,試圖做得太多、太快,則會使動力難以持續。

本書的這一部分是關於如何簡化流程來使工作本身變得更容易。

第三部分:輕鬆成果

當我們采取了輕鬆行動,就更容易獲得“一次”想要的成果。那麼,我們能不能反復獲得這樣的成果,卻不需要再付出更多努力呢?

“成果”有兩種類型:線性的和帶來復利的。

當你的努力產生了一次性的收益,你就會得到一個線性的成果。每一天你都從零開始,如果你今天沒有付出努力,那麼今天就不會獲得成果。這是一種一一對應的關係,你付出的努力與收獲的成果成正比。

復利成果則是指你付出一次努力,就能一次又一次地獲得收益。在初投入之後,你會持續獲得成果,不管你是否又付出了額外努力。你睡覺的時候會獲得成果,休假的時候也會獲得成果。復利成果幾乎可以是無限的。

單次的輕鬆行為會產生線性成果,而當我們將輕鬆行為應用於高回報率的活動時,我們獲得的回報會疊加,就像儲蓄帳戶的利息一樣。這就是我們創造復利成果的方式。

獲得一個優質成果很棒,一次又一次輕鬆地獲得優質成果是棒的。

本書第三部分就展示了如何做到這一點。

更容易的方式一直都在,找到它

發現輕鬆的生活方式,就像使用特殊的偏光太陽鏡進行飛釣。如果沒有眼鏡,水面上刺眼的光線會讓人很難看到水下遊動的東西。但你一旦戴上眼鏡,鏡片就會過濾掉來自水中的橫向光波,屏蔽掉刺眼的光線。突然,你可以看到水下面所有的魚了。

當我們習慣了用“困難方式”做事,就如同被水面上刺眼的光線蒙蔽了雙眼。但一旦把“輕鬆方式”的想法付諸實踐,你會看到,更容易的方式一直都在,只是隱藏在了視野之外。

我們都體驗過“輕鬆方式”是什麼感覺。比如,你是否曾經:

  • 發現處於放鬆狀態時更容易投入地做事?
  • 在某件事上付出了較少的努力,終卻取得了更大的進展?
  • 在沒有投入額外努力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地收獲成果?

我寫這本書的初衷很簡單:試圖幫你理解輕鬆狀態的運作機制。

當然,我們無法讓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變得輕鬆。但我們可以盡量讓多數事情變得不那麼艱難,然後讓它們變得更容易一點,終變得極其容易,甚至毫不費力就能完成。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采訪了一些專家,閱讀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借鑒了行為經濟學、哲學、心理學、物理學和神經系統科學的知識。我以一種嚴謹的態度探索著這個重要問題的答案:“怎樣才能讓重要的事情做起來更容易?”現在,我迫不及待地想與你分享我所學到的一切。正如英國偉大作家喬治 · 艾略特所說:“如果不是為了讓彼此過得輕鬆一點兒,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