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滿額折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英語帝國:從部落到全球1600年

定  價:NT$ 500 元
優惠價:9045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0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們都在學英語,
但我們並不瞭解英語。

公元449年,英語誕生。
一千年,它打敗拉丁語、北歐語、法語等語言,從部落語言轉變為國家語言;
五百年,它輻射印度、美加、澳新等地區,從國家語言擴張為區域語言;
數十年,它滲透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國際組織,從區域語言躋身為世界語言;
轉瞬間,它又奠定電腦網路的語言高速公路,一舉稱霸現實和虛擬雙重世界。
耗時11年,爬梳資料兩萬六千餘條。
《英語帝國》帶你用語言的視野宏觀世界的歷史,解答我們習以為常的國際真相與生活現象。

以下與英語發展息息相關的問題,你知道答案嗎?
• 為什麼英語相較於其他歐洲語言這麼「簡單」?
• 多數人將A-Z稱為「英文字母」,事實上,它們應該稱為什麼字母?
• 戰爭電影中常見的「諾曼第登陸」題材,「諾曼第」原意是來自哪裡的人的土地?
• 諾曼征服之後的英國,拉丁語、法語、英語並存,請問當時講英語代表著什麼身分?
• 手機裡藍牙的標誌是源自世界上什麼古民族文字?
• 時尚(fashion)、衣服(dress)、文學(literature)、詩人(poet)、故事(story)...這些英語單詞源自什麼語言?
• 居然有人批評莎士比亞這位大文豪「不看好自己的民族語言」,是誰這麼大膽?
【本書特色】
內容直擊全球化宏闊視野下的英語史,
揭示英語如何從島國部落語言起步,
在幾度瀕臨滅絕的邊緣成功逆襲,
最終躋身全球通用語,
締造出現今你我都身處其中的 ─ 英語帝國。

這本書將帶給你…
✓ 現今常用的英語單詞是如何演變而來?
✓ 從源頭挖掘出我們熟悉卻被忽視的國際真相。
✓ 從語言角度觀察人類的演進伴隨著怎樣的政治角力、軍事較量和經濟競爭。
✓ 預示英語強權下的英語發展前景,以及世界通用語演變趨勢。
✓ 兼具學術的精確度與大眾化的易讀性,將龐雜歷史脈絡梳理清晰的社科圖書。

作者簡介

李亞麗
現任國際關係學院英語系主任
中國外語院校英語專業教學協作會副會長
曾任駐外記者十年
兼任倫敦巴尼特區教委校董

擁有語言學、文學、傳媒等多學科跨國職業背景,長期致力於英語語言文化研究,旅居英國期間曾有在倫敦新聞界及教育界從業的豐富經歷,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19 世紀當英國走向世界霸主地位的時候,其被稱之為「日不落帝國」,意即在英國包含殖民地的全球領土內,太陽是不會落下的。該國語言「英語」因其壯大,也成為了「世界的語言」,時至今日這個格局仍未改變;20 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了新一代的霸主,作為英國的前殖民地,始終保持著特殊的關係,美國人所用的「英語」,雖然細節不同於英國的「英式英語」,但英語卻始終是「世界通用語言」的地位。

本書用《英語帝國》為名,非常好的呈現了上述世界發展的歷史,從英國發展的歷史脈絡爬梳,更可以理解語言作為文化霸權的承載工具,如何在世界扮演的角色。我們一般只知道學好英語對「錢途」很重要,卻很少知道,學好一個語言,更深刻的方法是從歷史著手,如此才能通透語言,並且還能真正理解世界的真實樣貌。

我特別喜歡本書的前幾章從上古時期開始探討英語,這讓這本書多了幾分學術的樸實感,這讓我回憶起在撰寫碩士論文時,起初為了探討 20 世紀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 50 - 90 年代的美國唐人街(Chinatown)的由來,一頭栽進了 19 世紀末葉當地華人的生活還原,在缺乏資料的情況下,透過圖像、簡報、墓誌銘、傳記、口述等等拼組成當時的歷史樣貌,對我來說是學術生涯中非常饒富趣味的一段,也是後來我能真正解開當地風土民情的基礎。所以通常我在閱讀歷史類書籍的時候,總喜歡從開卷的第一、二章讀起,而《英語帝國》一書在這方面正是下足了工夫,成就一本通俗但不失為具有知識點的讀物。
 Youtuber、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
「歷史哥」李易修

目次

第一章 英語起源:日爾曼征服
(一)英語語言譜系
(二)不列顛部落語言
(三)凱爾特語
(四)盎格魯-撒克遜英語

第二章 英語與北歐語言:北歐語入侵
(一)古英語與古北歐語
(二)北歐海盜入侵
(三)古英語的統一
(四)北歐語對英語的影響

第三章 英語與法語:征服、逆襲與爭霸
(一)諾曼征服開啟的法語時代
(二)法語壟斷下的英語
(三)百年戰爭帶來的英語復興
(四)法語對英語的影響

第四章 
英語與拉丁語:語言是政治
(一)威克利夫教派
(二)英語學術傳統
(三)英語《聖經》
(四)拉丁語遺產

第五章 英格蘭英語:從「粗鄙」到優美
(一)撒克遜英語
(二)英語修辭與語法
(三)英語拼寫改革
(四)女王英語

第六章 革命的語言:英國大革命的語言後果
(一)諾曼枷鎖
(二)《聖經》語言
(三)學術思想革命
(四)英國革命的語言學產物

第七章 學術語言及貴族語言:「圈內人」與「圈外人」
(一)語言科學
(二)科學語言
(三)語言規範
(四)貴族語言

第八章 大不列顛英語:從經濟優勢到語言優勢
(一)英語標準修訂
(二)倫敦英語與英格蘭其他地方英語
(三)英格蘭以外的英語
(四)標準英語的變化

第九章 帝國英語:全球通用語
(一)英語國際化
(二)工人階級英語
(三)英語發音標準
(四)好英語的新標準

第十章 英國帝國:語言的演變超越國家的發展
(一)帝國餘暉
(二)從BBC英語到「河口英語」
(三)資訊革命對英語的衝擊
(四)英語挑戰者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英語帝國關鍵時間節點


449 年:朱特人(Jutes)入侵不列顛島,開始了盎格魯 - 撒克遜民族
(Anglo-Saxons)對不列顛島上凱爾特(Celts)民族的征服,是英語誕生之年。
597 年:基督教正式傳入不列顛,同時帶來了拉丁語。
787 年:北歐海盜入侵不列顛,同時帶來了北歐語。
891 年:阿菲烈特大帝(Alfred the Great)組織編纂《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 這是現存最早的英語文本。
1066 年:法國諾曼人(Norman)征服不列顛,同時帶來了法語。
1337—1453 年: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語法語通過戰爭,使相互傳播交融的管道更多、更直接。
1362 年:英國法庭停止使用法語。
1382 年:約翰.威克利夫(John Wycliffe)《聖經》出版,這是英國歷史上
 第一部完整翻譯成英文的《聖經》。
1489 年:英國議會停止使用法語,開始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1542 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為愛爾蘭國王,英語逐漸成為愛爾蘭統治者的語言。
1586 年:威廉.布洛卡(William Bullockar)出版了《語法手冊》,這是英國歷史上第一本用英語寫成的英語語法書。
1600 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開啟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的進程,標誌著印度英語的開端。
1607 年:120 名英國人抵達北美,建立詹姆斯城,開啟英國殖民北美進程。從英語發展史來看,當時正處於現代英語早期發展階段,殖民者把伊莉莎白時期的英語帶到北美新大陸,成為美國英語的起點。
1755 年:《約翰遜詞典》出版,為英語的規範化確立標竿。
1763 年:加拿大成為英國殖民地,標誌著加拿大英語的開端。
1776 年:美國獨立,標誌著美國英語的誕生。美國革命者試圖在各個領域脫離英國統治,美國英語發展先驅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發表《美國採用新字母表和改革拼寫模式的計畫》,雖然沒被採納,但影響很大。
 

 

 

1788 年:英國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建立殖民地,標誌著澳大利亞英語的開端。
1801 年:愛爾蘭王國和大不列顛王國統一,愛爾蘭併入英國,英語成為愛爾蘭官方語言。
1828 年:美國詞典編纂家諾亞.韋伯斯特(Noah Webster)出版了《韋伯字典》,系統全面地把美語單詞的形成、意義和用法固定下來,標誌著美國規範化民族語言的形成。
1840 年:紐西蘭成為英國殖民地,標誌著紐西蘭英語的發端。
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簽署《凡爾賽條約》,該條約用法語和英語兩個文本簽訂,撼動了法語在國際外交領域的特殊地位,尤其是歐洲條約簽訂用語的專權地位,標誌著英語登上國際外交舞臺。
1922 年:BBC 開始廣播,在英國及全球推廣標準英語口語。
1928 年:《牛津英語詞典》第一版各卷出齊,英語有了新標準。
1934 年: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成立,英國政府通過文教方式在全球傳播英語。 
1946 年:2 月 1 日,聯合國確立五大官方語言:中文、英語、西班牙語、法語、俄語;6 月24 日,英語、法語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 安理會)工作語言。1973 年,阿拉伯語成為聯合國官方語言,從此聯合國有六大官方語言。1948 年西班牙語、1968 年俄語、1973 年中文和阿拉伯語相繼成為安理會工作語言,從此安理會有六大工作語言。
1946 年:美國賓州大學研發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現代電子數位電腦「埃尼阿克(ENIAC)」,英語成為電腦語言。
1964 年:美國首次舉辦託福考試(TOEFL),在全球推行美式英語。
1969 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網路(ARPANET)連線,標誌著網際網路的誕生,英語成為網際網路語言。
1989 年: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和澳大利亞教育國際開發署共同推出雅思考試(IELTS),在全球推行英式英語。
 
前 言


在大西洋東北邊緣,漂浮著幾座海島,孤懸於歐洲大陸西部海岸之外, 是歐亞大陸的天涯海角。其中最大的島是大不列顛島,島上有一個國家, 面積只有 24 萬平方千公尺,人口只有 6708 萬(2020 年英國國家統計局預測數字)。國家雖小,卻曾稱霸世界,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語言也從部落語言發展成為世界通用語(lingua franca)。這個國家就是「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其語言是英語。
經濟全球化及資訊網路化時代,不同母語族群之間的交流更多依賴英語,從而進一步鞏固了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的地位。當今世界,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數最多,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數最多,以漢語為母語的華人作為英語學習者人數最多的民族,更需要瞭解英語如何從一門偏居一隅的日
 爾曼部落語言,在近 1600 年時間裡通過對歷代強勢語言的相容並蓄,躋身世界通用語。
從文化視閾研究英語語言史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該領域的重要研究,主要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可謂在國內外都是一門新興的學科, 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然而在國內,致力於該領域研究的學者並不多。
西方語言學界對英語語言史的研究,無論是歷時研究還是共時研究, 都將其研究重點聚焦在語音、拼寫、詞彙、語法等語言的內在本體結構之上,而對影響或決定語言變化走勢的諸多外在文化因素卻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甚至將此類文化因素與語言研究徹底割裂開來。至 20 世紀 50 年代, 這種將語言視為封閉自足的符號體系、只關注語言內部結構的研究方法才發生轉變,此後數十年間,隨著社會語言學、語用學等語言學領域的相繼拓寬成熟,語言學家才對「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這一命題產生實質興趣, 並以空前開闊的視角重新審視語言與文化的複雜關聯。這種新興的語言研究觀念在歷史語言學界,尤其是英語史學界表現突出,英國語言學家理查. M.霍格(Richard M. Hogg)、大衛.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格里. 諾爾斯(Gerry Knowles)等是這一領域的傑出代表。隨著語言學研究領域
 

 

 

不斷延展,越來越多英語史研究者致力於從文化的角度,闡釋語言結構的變化,從而深化對英語演變過程的認識與理解。
學術界系統研究英語語言史的歷史不長,而從文化視閾研究英語語言史者更是寥寥。20 世紀 80 年代,在本書作者所在地中國大陸,北京大學李賦甯教授開始給英語專業學生開設英語史課程,1998 年,中國人民大學張勇先教授開始給研究生和本科生開設英語發展史課程;進入 21 世紀,外研社推出了《當代國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庫》,北京大學出版社也先後推出了《西方語言學叢書》、《西方語言學原版影印系列叢書》,目的是把語言學最新前線成果引入中國。然而截至目前,中國人撰寫的英語語言史主要有秦秀白教授 1983 年出版的《英語簡史》、李賦甯教授 1991 年
出版的《英語史》、朱文振教授 1994 年出版的《英語簡史》,以及張勇先 
教授 2014 年出版的《英語發展史》,前三部著作秉承了西方長期以來的研究路徑,重在從語言學的角度考察語言本身的音、形、意等結構變化,最後一部著作在兼顧語言特點的同時,重點講述英語起源和發展演變的歷史, 涵蓋了語言學、文學、詞彙學、跨文化交際和翻譯等領域的重要內容。學界亟須有更多學者投身英語語言史的研究,尤其是通過文化來研究語言發展,從而拓寬語言學的研究範圍。
以不列顛島為本體考察,該島經歷了 5 次入侵:凱爾特入侵、羅馬征服、日爾曼征服、維京入侵、諾曼征服。以英語為本體考察,英語經歷了2 次入侵以及 1 次文化革命:維京入侵、諾曼征服以及基督教帶來的拉丁文化革命。
筆者在給英語專業學生講授英語文化課程時,倍感學生有深入學習瞭解英語史的必要,因此有了本書的問世。本書共分 10 章,以歷史發展為線索,講述英語形成、發展的歷史,始終緊扣英語自形成伊始便不斷呈現出的在語言變體意義上的多元特徵,重點介紹形成各個時期英語特點的歷史背景,探討英語的過去、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第一章 英語起源:日爾曼征服


英語顧名思義源起英國,但至今使用已遠遠超出英國的範圍。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除了英國,還有英國以前的殖民地,以及英國移民占主導地位的十餘個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愛爾蘭、巴貝多、蓋亞那、牙買加、巴哈馬、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等國家。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編撰的《2016-2017 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 2016-2017 )統計,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主權實體有 54 個,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非主權實體有 27 個。
關於語言使用人數的全球排名向來有爭議,很難有確切的答案。推算一種語
1
言的使用人數相當複雜、籠統,且出入很大。語言學界對「語言使用者」很難達
成公認的定義。母語使用者、第二語言使用者、外語使用者是有區別的,不同的計算方法直接影響語言的實際排名。根據母語使用人數排名,居第一位的是漢語, 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居第二位的是哪種語言則眾說紛紜,在不同機構和專家的排行榜上,西班牙語、英語、印地語都曾名列第二。根據第二語言使用人數排名, 英語僅次於法語,居第二位。根據總使用人數排名,英語僅次於漢語,居第二位。全球有多少人說英語?依據的統計標準不同,結果也有很大出入。據《劍橋
英語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記載,在莎士比亞時代,全球說英語的人口大約是五百萬至七百萬,在伊莉莎白一世時代結束(1603) 到伊莉莎白二世時代開始(1952)的這段時期,全球會講英語的人口增加了大約五十倍,達到 2.5 億。另據英國語言學家大衛.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1〕在2001 年出版的《英語:全球通用語》(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中統計,全球有 3.37 億至 4.5 億人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使用,有 2.35 億至 3.5 億人把英語作

〔1〕本書涉及諸多外國人名,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名標出了英語名稱。
 

為第二語言使用,有 1 億至 10 億人把英語作為外語使用,有少則 6.7 億至 8 億,
多則 12 億至 15 億人把英語作為本族語或近似本族語使用。另有 75 個國家,英語在其政府以及法律、商業、貿易、教育領域中使用,具有一定的官方地位。據他預測,到 2050 年,世界一半人口的英語將達到熟練程度(David, Crystal, 2001: 60-61)。2006 年,他在《全球英語》(English Worldwide )中微調了早期的估計, 稱全球大約 4 億人以英語為母語,約 4 億人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約 6 億至 7 億人以英語為外語。

(一)英語語言系譜

人類的語言有多少種?這是一個沒有唯一答案的問題。解答該問題的困難, 不在於世界上還有許多我們尚未開拓的邊疆,而是因為我們對語言的認識在不斷
變化,從一種到幾千種,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2 從生物學角度看,人類的語言不論內部差別有多大,其實只有一種,這種 語言與蜜蜂、海豚等其他動物的交流溝通方式迥異。基督教《聖經》描述了人類在建造通天塔時講的是同一種語言,上帝為了阻止人類這一宏偉計畫,一夜之間改變了人類統一語言,令彼此不能溝通,從而挫敗了人類試圖通天的宏偉計畫。1911 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 )估計全球語言有一千多種。在此之後的一百多年裡,這一數字不斷攀升。2009 年,據美國夏季語言學研究院(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統計,全球有 6909 種語言,其中亞洲有2197 種語言,歐洲有 230 種語言。
語言的系譜分類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根據語言的歷史淵源、地理位置、親屬關係,世界上的語言可分為若干語系,語系內再分為若干語族,語族內再分為若干語支。比較有影響的系譜分類法有 4 種:中國北京大學分類法、英國遺傳學分類法、澳洲國家標準語言分類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地區分類法。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葉蜚聲、徐通鏘將世界語言分為 13 個語系,45 個語族。這 13 個語系是:漢藏語系、印歐語系、高加索語系、烏拉爾語系、阿爾泰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閃米特 - 含米特語系、尼日 - 剛果語系、尼羅 - 撒哈拉語系、
 

科依桑語系、北美印第安語系。
印歐語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語系,漢藏語系是世界第二大語系。印歐語系可分為凱爾特語族、日爾曼語族、羅曼語族、斯拉夫語族、印度語族、伊朗語族、波羅的語族等。美國語言學協會(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認為,印歐語系有兩百多種語言,英語是其中之一。印歐語系是當今世界分佈最廣的語系,從北歐冰島到印度次大陸。原始印歐語是原始印歐民族的語言,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歷史。原始印歐民族是遊牧民族,屬於新石器時代文明,其最初的家園大致位於中歐東部,相當於今天立陶宛的位置。大約在西元前三千多年,原始印歐民族開始大遷徙,他們朝著溫暖的東南方向前進,足跡遍布全歐洲,隨後進入西亞,然後南下印度,最終是海洋擋住了他們的步伐。民族大遷徙的結果,使得原本統一的原始印歐語分裂成不同的方言,這些方言漸行漸遠,逐漸演變成不同的語言。
英語隸屬於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日爾曼語族分為 3 支:東日爾曼語(以哥德語為代表)、北日爾曼語(包括丹麥語、瑞典語、挪威語和冰島語)、西日爾曼語(包括德語、荷蘭語、佛拉蒙語、菲士蘭語和英語)。從語言族譜角度看, 英語與德語最為接近,但德語比英語保守,在接受外來語言影響方面遠不及英語
開放,今天英語和德語的差別也非常大。 3
印歐語言發展趨勢是從綜合到分析,從詞形的多變化到詞形的少變化。原 始印歐語是綜合性語言,其語言結構不可分析,而現代英語是分析性語言,其 語言結構可以分析。按詞形變化多寡排序,印歐語系主要語言變化從多到少依 次是:梵語、希臘語、拉丁語、俄語、德語。英語詞形的變化經歷了從多到少的演變過程,目前僅限於名詞、動詞和代詞仍有詞形變化。在歐洲語言中,只 有英語沒有形容詞的詞形變化。英語從 5 世紀中葉至今,歷時近一千六百年, 它原有的詞形變化已大為減少。近代英語詞形變化僅限於名詞的數和格,代詞 的性、數、格和動詞的時態。近代英語動詞的詞形變化遠比古英語簡單,例如 近代英語 ride 只有 5 個不同的形式,古英語 rтdan 卻有 13 個不同形式。英國語言學家亨利.斯維特(Henry Sweet)把古英語時期稱為「詞形變化完備時期」
(period of full inflection),把中古英語時期稱為「詞形變化減少時期」(period of levelled inflection),把近代英語時期稱為「詞形變化消失時期」(period of lost inflection)(李賦寧,1991: 2)。
 

(二)不列顛部落語言

誰是英國的原住民?這個問題很難考證,在此只能把先後來到這片土地的族群大致羅列如下。目前已知英國最早的居民是凱爾特人(Celts),凱爾特人大約鐵器時代活躍在歐洲大部分地區,是西歐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也是當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羅馬帝國時期,凱爾特人與日爾曼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大約從西元前六百年開始,他們從萊茵河下游以及塞納河流域渡海來到今天的英國,他們的語言是凱爾特語。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威爾斯人等都是凱爾特人後裔。
西元 43 年,羅馬人成功入侵英國,史稱「羅馬征服」(Roman Conquest), 該地區被稱為不列顛行省,拉丁語寫作 Britannia,英語拼寫為 Britain,羅馬人把他們征服的當地居民稱作不列顛人(Britons)。西元 410 年,羅馬人在不列顛的統治結束。羅馬人統治期間,拉丁語只是小部分統治階級的語言,大部分當地居民依然使用母語凱爾特語。
西元 449 年,朱特人(Jutes)入侵不列顛島,開始了盎格魯 - 撒克遜民族
4
(Anglo-Saxons)對不列顛島上凱爾特民族的征服,史稱「日爾曼征服」(Germanic
Conquest)。羅馬統治不列顛時期,為免遭北方蘇格蘭人和皮克特人(Picts)攻擊, 羅馬人從歐洲大陸搬來了雇傭軍,這些雇傭軍主要來自日爾曼民族的三個不同部落:朱特人、盎格魯人(Angles)、撒克遜人(Saxons),因後兩個部落人數眾多, 這些日爾曼人被統稱為盎格魯 - 撒克遜人。西羅馬帝國的衰落,開啟了歐洲的民族大遷徙浪潮(Migration Period),西元 5
 

-7 世紀是日爾曼人大舉遷入不列顛的時代,關於他們遷徙的起因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為應付本土危機,羅馬軍團被迫撤離不列顛後,這些雇傭軍反客為主、乘虛而入,填補了羅馬人留下的真空,佔領了島上溫暖肥沃的東南部平原地帶, 把凱爾特人趕到荒涼貧瘠的西部和北部山區。另一說來自《盎格魯- 撒克遜編年史》(The Anglo-Saxon Chronicle ),據該書記載,西元 449 年不列顛國王沃蒂根
(Vortigern, King of the Britons)主動邀請盎格魯人到不列顛,目的是 明不列顛對抗不斷南下騷擾的皮克特人,報酬是獲得不列顛東南部的土地。朱特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說的是西日爾曼語的三種不同的、但是能夠相互理解的方言,這三種方言融合形成了古英語。由於入侵不列顛島的盎格魯人最多,不列顛島逐漸以盎格魯人命名,被稱為盎格魯人的國土(land of the Angles),古英語寫作 Engla- land,即英格蘭(England),而盎格魯人的語言,古英語寫作 Englisc,指英格蘭人的語言,即英語(English)(李賦寧,1991: 36)。
西元 597 年,基督教正式傳入不列顛,同時帶來了拉丁語。異教的盎格魯 - 撒克遜人紛紛皈依天主教,作為天主教官方通用語言的拉丁語也進入盎格魯 - 撒克遜人的生活。基督教的傳播引發了一場語言文字革命,拉丁字母取代了盎格魯-
撒克遜人使用的盧恩符文字母,由此開啟了英語與拉丁語將近一千四百餘年的借 5
鑒、競爭和超越的複雜關係。
西元 787 年,北歐海盜入侵 不列顛 島,史 稱「維京入侵 」(Viking Invasions),開啟了持續多年的武力移民過程。海盜來自現在的丹麥、挪威、瑞典, 盎格魯 - 撒克遜人把他們統稱為丹麥人(Danes)。丹麥人的語言是北日爾曼語的一種,他們與盎格魯- 撒克遜人之間基本能夠相互理解,丹麥語慢慢融入古英語。西元 1066 年,法國諾曼人征服不列顛島,史稱「諾曼征服」(Norman
Conquest)。諾曼人原本也是北歐海盜,西元 9 世紀和 10 世紀期間,他們入侵並定居法國北部海岸,法國人稱之為諾曼人,意思是「來自北方的人」,古法語寫作Normans,相當於英語的Northmen。他們定居的行省被稱為諾曼第,意思是「諾曼人的土地」,法語寫作 la Normandie,英語寫作 Normandy。諾曼人接受了法國語言和文化,他們說的是法國北部方言,與標準的巴黎法語(又稱為中央法語) 之間還有區別。諾曼人統治英國後花了幾百年的時間才放棄諾曼法語(Norman French),轉而接受了英語。
社會變化深刻影響到語言發展歷史。英語在近一千六百年的歷史中,經歷
 

了大大小小各種社會變化,其中打破連續性、帶來突變的事件或因素,成為英語發展史分期的依據。諾曼征服前的英語是古英語(Old English),法國諾曼統治時期的英語是中古英語(Middle English),引入印刷術之後的英語是現代英語
(Modern English)。考察社會變化,及其引發的語言變化,有助於深入理解語言發展歷程。
英語不是孤立存在的語言,而是與其他歐洲語言保持密切聯繫。外來族群的入侵,無可避免會帶來入侵者的語言。這種新引進的入侵者語言不外乎面臨三種命運:和入侵者一起紮下根來,成為入侵者和原住民共同的語言,例如盎格魯 - 撒克遜人的語言;入侵者拋棄自己的語言,而使用原住民的語言,例如入侵英國的丹麥人、法國諾曼人的語言;入侵者和原住民的語言同時並存,但用途不同, 例如:諾曼征服之後的英國,拉丁語、法語、英語並存,拉丁語是宗教、學術用語, 法語、英語是世俗的語言,法語是政府、宮廷、法律用語,英語主要是下層普通人日常生活用語。

 

6
(三)凱爾特語
凱爾特人雖然並非不列顛島的原住民,但卻是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居民。早在英語形成之前,不列顛島上發現的最早的、唯一具有史料依據的語言便是凱爾特語,今天居住在蘇格蘭北部和西部山地的蓋爾人(Gaels)仍使用這種古老的語言。凱爾特人後裔現在主要分佈於西歐,現今的曼島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威爾斯人、英格蘭的康沃爾人以及法國的布列塔尼人,都屬於凱爾特人,其中以威爾斯人、康沃爾人、愛爾蘭人為代表,他們其中許多人在學術和科學領域以及藝術和工藝領域都頗有建樹,並為自己的凱爾特人血統而自豪。
囿於考古成果及文字資料的匱乏,學術界對於凱爾特人的起源、分佈、語言、文化很難達成定論,許多說法依然籠罩在神話傳說與主觀臆測之中。從凱爾特一詞的拼寫,也許能管窺他們的生活方式。「凱爾特人」一詞除英語拼寫形式 Celt 外,在歐洲其他語言中的拼寫形式如下:法語寫作 Celte,德語寫作 Kelte,義大利語寫作 Celti,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寫作 Celta。這幾種拼寫形式詞幹相似,同
 

源於希臘語的 κελται 或 κελτοι(拉丁形式為 keltoi)和拉丁語的 Celtae。因此有學者猜測,「凱爾特人」(Celt)的得名可能與一種類似斧、錛的史前砍鑿工具celt 或 selt 有關,他們應該十分擅長手工技藝和金屬製作,這是他們有別於其他族群的象徵和標誌。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凱爾特人的活動範圍曾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再逐漸收縮的變化過程。大多數學者認為,法國東部塞納河、羅亞爾河上游、德國西南部萊茵河、多瑙河上游地區是凱爾特人的發源地。約西元前 10 世紀初,他們首次在這些地區出現,隨後的幾個世紀中,凱爾特人以武裝部落聯盟為單位,向周圍地區擴散、遷徙,進行軍事移民。他們是歐洲最早學會製造和使用鐵器和金制裝飾品的民族,他們憑藉鐵制武器戰勝了尚處於青銅時代的部落,西元前 7 世紀已在法國東部、中部各地定居。他們是戰士、藝術家、鐵匠、木匠、商人、礦工、建築師。他們講凱爾特語,信仰德魯伊教(Druidism),流傳至今的凱爾特神話包括魔法師梅林的傳說以及亞瑟王的傳說。
學術界關於凱爾特人的身分也有爭議,有人明確稱之為民族集團(a group of peoples),也有人認為,這不是一個種族(race)或部落集團(a group of
tribes),而是一個語言集團(a language group)或一種語言。凱爾特人的種族背 7
景十分複雜,種族特徵並非完全單一,屬混合型集團,這表明其族源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大多數人認為,凱爾特人是古代歐洲一個由共同語言和文化傳統凝合起來的鬆散族群,應屬古代型的民族集團。這種族群顯然不同於現代民族,現代民族是在古代民族集團經過長期的演化,不斷分解、融合、重組的基礎上形成的。當今歐洲已不存在一個完整的凱爾特單一民族,有的只是作為古凱爾特人遺裔 的、依然說著印歐語系凱爾特語族諸種方言的若干個新型民族,譬如愛爾蘭人、蓋爾人、威爾斯人、布列塔尼人等。在這層意義上可以說,凱爾特人在當今則僅意味著一個語言集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