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那當兒:故鄉童年的回憶
滿額折

那當兒:故鄉童年的回憶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75 元
優惠價
7929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3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那時是哪時?是不用煩惱一切的那時。
那裡是哪裡?是不擔心肚子餓嘴巴閒的家鄉。
那個人究竟是誰?是那個無拘無束在田野間奔跑的孩子。

時光被濃縮在名為鄉愁的容器裡,就在那時就在那裡。

▎咀嚼春天
――在我眼中,春天裡一切出芽的東西都可以吃。
嘴饞的孩子醒著就想吃東西,什麼都要,什麼都好吃。
柳芽川燙,淋上蒜、醬油、醋、鹽、花椒油便是一道佳餚。
家裡窮的也別擔心,醃鹹菜的汁加一勺,別有一番風味。
春天裡的所有嫩芽都可以如法炮製,槐花、蒲公英、馬齒莧……
尤其香椿葉是春天野味的至尊,裹上麵糊油炸,外酥裡嫩。
吃著吃著孩子就大了,這些野菜彷彿是沿途撒下的麵包屑,
專屬於野菜的苦味、甜味、酸味、滑溜感,
一口一口喚起孩子記憶,指引回家的方向。

▎八月梨
――一枝一葉總關情,一花一果寄情思。
那時,生活在大馬村的他見過梨樹,只吃過梨。
中秋時刻,他會分到一塊月餅、一顆梨、一把海棠果,
月餅吃不完不打緊,梨千萬不可分,分一分就分離。
那年,他離開家鄉,坐在火車上看著窗外送別的哥哥,
兩人相看無語,隨手拿了放在桌上的水果,竟是一顆梨。
火車開動的瞬間,像拉動著綁在兩人心上的繩。分梨,分離。

▎年夜飯
――說到底,孩子是用嘴感知世界的。
村子裡的年夜飯並不在半夜,差不多在三四點就開始了。
這年的年夜飯格外豐盛,有肉、有雞、有魚,
那魚是孩子們前天從河裡捕撈的河鮮,大大提升餐桌的格調。
白菜粉條、燉凍豆腐、涼拌海帶、老母雞湯、炸年糕、熱豆包,
家裡沒有炕桌,全都圍著燉魚擺著,大夥兒圍繞在一起。
孩子這此時感覺到一陣幸福,嘴不再停下來,總有東西可吃。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以文字描繪童年記憶中關於大馬村的人事物,與日常生活緊密連結,透過其特殊的筆調,一幅幅悠閒快樂的農村景象躍然於讀者眼前。藉由作者營造的路徑,帶領讀者再次回味他的童年時光。

作者簡介

楊建英,曾出版散文集《老山城》、隨筆集《山城密碼》、報告文學集《新疆脊梁》。

目次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第一輯 流年碎影
土炕
母愛
老家賊
打貓兒
小賣部
想良鄉
咀嚼春天
村上椿樹
姓什名誰
劁豬騸馬
守望麥田
品味豐收
大馬村紀事

第二輯 柔軟時光
聽鬼故事長大
姥姥家唱大戲
半瓶子醋瞎晃蕩
別拿白薯不當乾糧
你若安好,那還了得
我媽叫我回家吃飯去
內心的平安那才是永遠
杠杠的活不過囊囊的
「周」起一座房要花多大力氣

第三輯 鄉村淺唱
盜花生、盜白薯
玉米糊粥、老鹹菜
歇後語、俏皮話
東邊的碾子西邊的磨
炸醬麵、麻醬麵、大滷麵

第四輯 樹熟流芳
緣起
七月棗
八月梨
九月柿子紅了皮

第五輯 金色流年
肥年
年夜飯
守歲

第六輯 歲月詩章
致老師―同學三十年聚會有感
致同學―為同學三十年聚會而作

第七輯 鄉村物語
鄉村物語
鄉情―遊子聯絡站印象

書摘/試閱

土炕

一世為人半世在床。不用問,這話一聽就知道是南方人說的。因為南方人都睡床,而北方人大多睡炕。
睡床的人比睡炕的人總透著那麼一點精明與高雅,這不是胡說。你看各自的「睡眠心得」就不難得出結論。
睡床的:樓頭風景八九月,床下水雲千萬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窗明月半床書,等等。
睡炕的: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上炕認識女孩,下炕認識鞋;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等,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當然了,如果僅憑幾句話就分出床、炕高下,那也太過於草率了。難道睡床就形而上,高雅,睡炕就下里八,低賤?話可不是這麼一說。就拿「床前明月光」來講,當年李白或許就是躺在土炕上寫的,專家論證詩中的床,指的是胡床。
土炕是大地抬起的一部分,睡在炕上就是睡在大地上。接地氣,承文脈,通人世。如此說來,所謂床與炕的高下之分,就有些荒唐了。


我是睡炕長大的!
我對土炕有著戀母般的情愫。畢竟從母親的胎盤上下來,就直接躺到土炕上,一躺十八年。
說老實話,近年來寫鄉土文章,我一直躲著這個題材。矯情一點說,我有點捨不得寫它。我覺得這是歲月留給我的一粒糖果,像小時候那樣,在實在饞得不行的時候,才偷偷取出,在嘴裡含那麼一下子;之後,趕緊吐出包好,放到時光的衣角深處。像村裡人把好東西都藏在炕上;像米魁元把派克金筆藏到炕角(參看拙文〈村上椿樹〉);像準備蓋房的夫妻二人,每晚只有躺在炕上才敢設想未來(參看拙文〈「周」起一座房要花多大力氣〉);像村裡的婆姨們把衛生帶之類的私密物品洗淨包好壓到炕席底下,而從不敢晾晒在陽光下……一切貴重的、隱私的、幻想的都藏在炕上。土炕啊!你承載的絕不僅僅是睡眠,還有夢香與夢想!


我是睡炕長大的!但對土炕的搭造不甚了解。
大馬村會盤土炕的有幾個人,他們有的是泥瓦匠,有的不是。這好像是一門祖傳的技術。有的人擅長盤炕,盤的炕結實耐用,順煙通暢,一燒就熱,省柴省煤。與「一世為人半世在床」相仿,我們村則是一戶人家半間是炕。那年月,村裡除了赤腳醫生的醫務室、小學老師宿舍、學生宿舍有床以外,全村百分之百都是一炕當家。
這些炕,差不多都是大隊盤造。下此本錢,為的是每年掏取各家的炕灰──這是上等鉀肥。由此說來,農民們睡眠時也在種地。
炕一旦盤好就一睡多年。炕席舊了換炕席,炕坯塌了換炕坯,很少見誰家隔三岔五地拆炕重建。炕在,家就在。炕才是大馬村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炕整頓了家庭秩序。一家人,誰睡在什麼位置都是固定的。炕頭熱,睡老人或是主人;炕尾涼,睡小朋友。有女孩的,姐姐大了搬到別屋,妹妹或弟弟填補她的位置。很少見一家人今天北頭,明天南頭地亂睡。汪曾祺有篇寫方位感強的文章,說老兩口在炕上睡覺,妻子嫌丈夫擠著她了,就說「你往南邊去點」。若不是位置固定,這深更半夜,黑燈瞎火,不清不楚的,太太如何準確判斷方位?
――絕了!
我家是北房,炕是南北走向。靠近北邊有一個小炕洞,作為燒炕之用。只在三九嚴寒的夜晚,燒一捆秸稈或者一筐玉米瓤,待灰燼未滅之時,埋進幾塊白薯或馬鈴薯。單等第二天清晨,探身扒灰,取果剝皮,趴在被窩裡大快朵頤!而平常日子為炕加熱就靠炕前的爐子。
這種爐子很低,離地只有兩塊磚高,俗稱「地蹦子」。它是在地下挖一個深坑把爐子砌進去的。這個坑俗稱「爐灰坑」。這種爐子爐膛很大,爐口極小,所謂「裡面蹲條狗,上面伸隻手」。爐子與炕相連,形成爐洞。連接處用一塊磚:抽出來,燒炕;推進去,做飯。爐洞內安放一個小瓦缸,放滿水,借著爐火熱力形成一個「土過水熱」,二十四小時熱水,洗臉洗手全靠它。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溫壇!(我時常把一些未成熟的青澀柿子泡進溫壇去「濫」,沒幾天就香甜可口了。)
因此,土炕是一套完整的農家休眠、取暖、炊洗、會客、聚餐、學習的系統,而不只是睡覺那麼簡單。
這鋪炕我一睡十八年,多可喜亦多可悲!


自從我記事起,奶奶就癱在炕上。她睡在緊北頭,也就是炕洞的上方。所以,每到冬季每天燒炕的重任就由我來承擔。
我那時還未上學,每天挎著個小籃子或背個小筐,到處撿拾柴火。秸稈燒完了,就去偷「玉米瓤」,實在沒轍了,就到秋翻地裡撿拾「炸頭子」(玉米根),摔乾淨上面的泥土,這東西還很耐燒,火力強大,只是撿拾起來很費力。
鑒於我的卓越表現,以及沒上學,每天在家玩,所以奶奶極為疼愛我。每當媽媽上班,哥哥上學,家裡就剩我和奶奶時,這個半癱的老太太絕不閒著。要不,讓媽媽打一盆糨糊,她坐在炕桌前用破布糊袼褙;要不,就用細高粱稈比著一個大瓦盆,在上面用針線穿鍋拍子(鍋蓋);要不,就戴著老花鏡,腿上墊張白紙,小心翼翼地認針線,補衣裳、襪子;要不,就給我講故事(可惜我都沒記住);要不,就拿來炕角的小包袱,分享一塊叔叔姑姑給她買的糕點。(這才是當時我最期盼的事情)
這是位愛逞強的老太太。只是,當時展示給我的是她的衰老與無助。而有關她的更多傳奇全是長大以後爸爸告訴我的。
日軍侵襲時,爺爺生病「患瘧疾」,躺在炕上死去活來。一家人生活無著即將餓死。奶奶蒸了一鍋饅頭留給爺爺,就跟著幾個同伴南下,偷販一些洋火、洋菸等貨物。
據說當時販運一種洋襪子,這東西和現在消防水帶一樣,纏在腰上。誰買,就比著大小剪上兩段,回家用針線把一頭縫好就能穿了。在過封鎖線時,還曾遭到日軍機槍掃射。要知道,奶奶可是一雙三寸金蓮的小腳啊!
現在,這位老太太雖然半癱了,卻依然表現出她的勇毅。儘管媽媽給她在屋裡準備了便盆,但她拒絕使用,更不讓哥哥們背她。而是拄著拐棍,扶著牆艱難行走,自己去上廁所。每次我們給爸爸寫信,她總是說:「讓他別惦記,我挺好,讓他好好工作吧……」
西元一九七五年農曆正月十二的夜裡,奶奶咳嗽不止。媽媽預感到那天可能要出事,就把一直睡在奶奶身邊的我,調到了炕中央,而她緊靠著奶奶。
大約三點多,奶奶忽然坐起,呼喚著我媽:「祥的媽,你替我洗洗腳吧!」
媽媽詫異萬分,這老太太從來不讓任何人看她洗腳。每次洗也都是看我媽為她準備好了水就說:「你出去玩一下吧!」
今天這是怎麼了?
懷著恐懼與疑惑,媽媽為她洗完腳,又用開水泡了一塊點心餵她吃了,然後服侍她躺下。
奶奶粲然一笑說:「你也休息吧!」
又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奶奶一聲巨咳,猛然坐起。媽媽急忙開燈,鮮血已從奶奶的嘴角、鼻孔、眼睛流出……
奶奶走了。


三天後,出殯。
在墳地,按照大馬村的風俗,有人用鐵鍬在墓坑四個角各鏟了一點土,大哥撩起衣襟跪接了。之後,我陪哥哥返回家中,分別放置在炕的四個角處。完事,哥哥拍拍衣服就出去忙了。
家中就剩我一個。站在空蕩蕩的屋中,這時我才注意到奶奶睡覺的位置。
鋪蓋早已被人捲走焚燒。因為常年被褥覆蓋,見不到陽光,這塊炕席已經黑黃。再仔細看,竟能看出奶奶蜷曲瘦小的身影。一時間,我感到了悲傷。
老實說,或許是年少無知。從奶奶過世到出殯,我竟然沒有哭過一聲,也未感到過悲哀,相反,卻天天處於驚喜興奮之中。入殮、守靈、傳燈供飯、置辦喪宴,出殯下葬等,處處新鮮不已。而此時,面對炕上的黑影,我如大夢初醒。慈祥可親的奶奶、白髮蒼蒼的奶奶死了,真的就再也見不到了!
一股巨大的悲哀從心頭衝起,我一頭撲到炕上:「奶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9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