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滿額折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023年新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90432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8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克里斯.貝利被 TED 譽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
利用整整一年的時間,試驗各種提升效率的方法。
你只需要花費兩小時的時間,便能吸收本書精華;
從此不再被生活瑣事追著跑,而是有餘裕追求自己的理想!

生產力不是指做了多少事,而是成就多少事
引起全球超過250,000人感興趣的「生產力報告」
提供25個最有效提升讀書、工作,以及生活效率的方法
只要管理好時間、專注力,以及精力,便能運用最少時間,完成更多事情!

你是否也困在這些情境裡?
▶有開不完的會、回不完的電子郵件,工作時間一直被打斷
▶家務瑣事很多,永遠做不完
▶晚睡早起,只能靠咖啡因提神
▶不自覺拖延,總是事到臨頭才匆匆完成
▶總是覺得沒有時間運動
如何提高效率、有效運用每一天的時間,是忙碌現代人的夢魘!

克里斯.貝利從小就對生產力感興趣。大學畢業時,他捨棄優渥的工作機會,開啟為期一年的「最有生產力的一年」計畫,研究如何在工作和生活各方面提升生產力。他將實驗成果發表於部落格,吸引超過25萬人熱烈討論,也因而被TED譽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

他親身嘗試數十種傳言中可以提升生產力的技巧,並將實驗報告集結成這本書。在書中,貝利不僅帶領讀者一起經歷他的實驗,還挑選25個最有效的生產力策略,希望幫助讀者在工作和日常生活帶來巨大改變,當中包括:
․放慢腳步、更用心工作
․刪減或移除不重要事物
․三重點法則
․力求不完美
․花更少時間在重要事物上
․利用「二十秒法則」遠離強大的干擾源

透過許多反直觀的見解,貝利提出全新的生產力觀念,
提供方法和練習,幫助每位讀者運用最少時間,卻能完成更多事情。

各界推薦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謝文憲│企業講師、職場作家、主持人
大衛.艾倫(David Allen)│暢銷書《搞定!》作者
賽斯.高汀(Seth Godin)│行銷大師、暢銷書《紫牛》作者
尚恩.艾科爾(Shawn Achor)│正向心理學家暨《紐約時報》暢銷書《哈佛最受歡迎的快樂工作學》作者
馬歇爾.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暢銷書《UP學》作者
蘿拉.范德康(Laura Vanderkam)│暢銷書《這一天過得很充實》作者
尼爾.帕斯瑞查(Neil Paricha)│暢銷書《驚嘆之書》作者
――――――動心推薦

克里斯.貝利可能是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你們絕對不會想錯過的。
── TED官方網站

克里斯.貝利親身實驗了許多令人卻步的方法,所有你想像到的方法他都試過,試圖從中篩選出有益於生產力的妙方。本書是他全心投入計畫所得出的智慧結論,他以直率和條理分明的文字敘述,讓人讀來輕鬆有趣、又十分受用!
──大衛.艾倫(David Allen),暢銷書《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作者

光看這本書的書名,就知道它物超所值。事實上也是如此,短短幾天內就讓人受益良多;你甚至會愛上這段旅程!
──賽斯.高汀(Seth Godin),行銷大師、暢銷書《紫牛》作者

我們經常流於只做自己習慣做的事,即便此舉並不夠有效率。這本書提供各種提高生產力的完整建議,你將能藉由它們找到並測試出適合自己的有效做事方式。
──尚恩.艾科爾(Shawn Achor),正向心理學家暨《紐約時報》暢銷書《哈佛最受歡迎的快樂工作學》作者

克里斯.貝利寫了一本終極指南,會讓你的人生從此變彩色。讀了本書以後,你不僅能完成更多事情,還會樂在其中。
──蘿拉.范德康(Laura Vanderkam),暢銷書《這一天過得很充實:成功者黃金3時段的運用哲學》作者

本書寫得很棒、很有趣,同時也非常實用可行。我很喜歡這本書;它是實踐佛教精神的最佳典範!
──馬歇爾.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暢銷書《UP學:所有經理人相見恨晚的一本書》作者

克里斯.貝利不僅要讓你變得更有生產力,他還希望你過更好的生活。這本書是一張兩小時的門票,看完之後你不僅會變得更有生產力,還會真正變得幸福。
──尼爾.帕斯瑞查(Neil Paricha),暢銷書《驚嘆之書》(The Book of Awesome)作者

作者簡介

克里斯.貝利 Chris Bailey
畢業於渥太華卡爾頓大學。為深入研究生產力,他進行為期一年的計畫,期間大量閱讀相關研究並在自己身上進行數十種實驗,以測試出提高生產力的有效方法;整個過程全記錄在他的部落格「最有生產力的一年」(ayearofproductivity.com)裡,多達二十一萬六千字。迄今為止,他已就生產力這個主題發表過數百篇文章,作品散見各類報章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紐約》(New York)雜誌、《快速企業》(Fast Company)雜誌,以及TED、「生活駭客」(Lifehacker)等知識網站。

譯者 胡琦君
師大翻譯所碩士,目前旅居上海。工作經驗豐富,當過空姐、祕書、自行車賽事主持人、國小英文老師等;也曾在美國阿拉斯加農場工作、在《中國時報》擔任實習編譯。譯有《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讓創意自由》(合譯)、《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魅力學》、《柯維經典語錄》,以及《人生不必走直線》等書(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目次

前言 計畫開始
生產力的全新定義

第一部 奠定基礎
第1章 從哪裡開始
第2章 並非每件事都同等重要
第3章 每日必做的三件事
第4章 善用生理黃金時段

第二部 浪費時間
第5章 搞定難搞任務
第6章 遇見未來的自己
第7章 網路:生產力殺手

第三部 終結時間管理
第8章 時間經濟時代
第9章 少做一點
第10章 喚醒能量
第11章 大掃除

第四部 生產力禪學
第12章 生產力禪學
第13章 刪減不重要事物
第14章 移除不重要事物

第五部 靜下心來
第15章 清空腦袋
第16章 居高臨下
第17章 創造空間

第六部 鍛鍊專注力肌肉
第18章 從容行事
第19章 防範專注力遭劫
第20章 一次只做一件事
第21章 這一章我們只談冥想

第七部 更上一層樓
第22章 補充能量
第23章 喝出能量
第24章 運動良藥
第25章 睡出生產力

第八部 臨門一腳
第26章 最重要的一步

後記 一年後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生產力的全新定義
預計閱讀時間:9分13秒

當時,外面一堂瑜伽課的收費就高達25加幣;因此,當我就讀的大學推出為期四個月、僅收費60加幣的優惠課程時,我立即報名了。在那時候,瑜伽給我的感覺就只是一窩蜂的流行;不過,看在幾乎所有我認識的美女都報名的份上,我決定嘗試一下。
然而,學期開始之後,我發現自己愈來愈期待星期四晚上的瑜伽課(令我驚訝的是,不再只是因為期待看到美女,更多的是期待課程本身)。這門課跟我習慣的緊湊忙碌生活完全相反,而且,它使我放慢腳步,讓我真切領會到生產力帶給我的種種成果。
 我最喜歡這門課的原因之一,在於它結束的方式。在老師結束課程、放我們回到忙碌大學生活中繼續奮戰之前,她會進行一段簡單的呼吸冥想,引導我們回歸當下並覺察自己的呼吸。
這段冥想雖然只有短短五分鐘,但我至今仍記得它對我的幫助。比起我之前試過的任何方法,冥想更能讓我感覺到平靜、清醒和放鬆

關於生產力的冥想
隨著大學時光的流逝,我對冥想的喜愛日益加深。而我也愈來愈投入這個儀式:從一開始的每天冥想五分鐘,到十分鐘、十五分鐘、二十分鐘,最後我已養成每天冥想三十分鐘的習慣。與大多數人相比,我冥想的時間較長;我之所以選擇冥想,而不是做其他(更有「生產力」)的事情,單純只是因為我太喜歡它了。
許多人把冥想想得過於複雜,但實際上它一點都不複雜。基本上,我就是單純地坐在椅子或墊子上(通常穿著上班的衣服),觀察自己的呼吸起落。我不太採取唱誦,或是專注自己的「第三隻眼」(你大概懂就好了,別管它究竟是什麼)這類儀式。我只是專注在呼吸上三十分鐘。期間心思難免會飄離我的呼吸,轉移到更有趣的事物上;此時,我會把注意力慢慢拉回到呼吸上。然後,我會繼續冥想、覺察呼吸的自然起落,直到三十分鐘的定時響起。有時這過程不免讓人受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冥想儼然已成為我一天中最平靜的時光。
在過去幾年間,除了更深入探索冥想之外,我同樣也持續研究生產力。每當我無法盡全力高效工作時,總會鑽研相關書籍,設法學習提高效率的方法,找出最新的生產力招數,並且大量閱讀所有我關注的生產力部落格和網站。在我發現這兩樣興趣相得益彰、且如雪球般愈滾愈大時,我決定開始「最有生產力的一年」計畫。
在那之前,我從未認真想過冥想和生產力之間的關聯性。但當我審視生產力在自己人生各面向所扮演的角色後,最終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我的冥想儀式和即將推出的一年生產力實驗,是完全不搭軋的兩件事。
問題不在於冥想儀式本身,而在於我個人對它背後思維的理解。我把冥想和正念當成「少做」、「放慢腳步」的方式,但對於生產力,我則把它視為「多做」、「加快腳步」的方式。在我計畫開始的頭幾個月裡,我甚至對自己的冥想儀式充滿罪惡感。照理說,我不是應該利用這段時間完成實質的工作嗎?而不是坐在那裡冥想半小時、什麼事都不做!
當我必須在多做三十分鐘的工作,還是冥想三十分鐘之間抉擇時,我幾乎總是選擇工作,利用這些時間多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冥想。
到最後,我計畫中有幾個月是完全不做冥想的。

以「自動駕駛模式」工作
在那之後的幾個星期裡,我工作的方式變得完全不同。我不再像之前頻繁休息,退一步檢視我的計畫,而是頂著疲倦乏力的身心不停地工作,試著多寫作、多做實驗,愈多愈好。當我開始以更匆忙的步伐工作後,我覺得一整天下來已不再像先前那樣平靜和專注。我的頭腦不再那麼清醒,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不再感到興奮――即使我做的工作是我的最愛。最糟的是,我做事情變得不像從前那麼嚴謹,而是更常啟動「自動駕駛」的工作模式。因為上述種種情況,我的生產力大幅變低(關於我如何測量計畫中的生產力,會在第2章詳述)。
這當然不是一本關於冥想的書;我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對冥想感興趣。事實上,以我的猜測,你們當中只會有一小部分人願意嘗試。然而,我認為有必要說明冥想背後的思維模式,因為它可以幫助你放慢腳步,一整天都能平心靜氣、謹慎周延地處事。
冥想之所以對我的生產力帶來巨大的影響,不是因為它讓我在漫長的一天後得以放鬆、腦袋清空,並減輕壓力(它確實有這些效果)。而是因為它令我放慢腳步、慢到足以讓我從容謹慎地處事,而非啟動自動駕駛模式。我認為,人們在努力提高生產力的過程中常會犯一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持續「自動化」工作:眼前有什麼任務就做什麼,絲毫不假思索。可是我發現,當你以自動駕駛模式做事時,你幾乎無法從工作中抽離、退一步看清什麼事才重要、怎樣才能創新思維、如何才能更聰明地工作(而非只是加倍努力),以及如何掌控你眼前的工作――而不是全盤接收別人丟給你的工作(大多數情況下,這指的是電子郵件)。
在我停止每天冥想的習慣後,我工作起來變得更像拚命三郎、不再那麼從容嚴謹,這使得我無法更聰明地工作。如此一來,也使得我先前努力獲取的果全都泡湯。

和尚及古柯鹼成癮的股票交易員
當然,並非每個人做事時都同樣謹慎用心。打個比方說,世上最虔誠的和尚成天都在冥想,他一天只花一小時做其他事情,因為他希望慢慢做、充滿正念地做。這位和尚的動作慢得跟蝸牛一樣,他盡可能做得少、盡量以最從容嚴謹的方式去做,並且做得有意義。
與這位和尚完全相反的,是古柯鹼成癮的股票交易員,他做事飛快、自動化、以快打旋風般的瘋狂速度工作。跟和尚不同的是,股票交易員不會經常從工作中抽離,退一步思索其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他只是努力做得愈多愈好、愈快愈好。由於他做事如此飛快,以至於絲毫沒有任何空餘的時間或心力從容慎重地行事。
和尚與股票交易員的做事步調我都已實驗過了(但沒有吸食古柯鹼),我發現兩者對提升生產力來說都不是理想的好方法。冥想一整天可能會帶給你內心的平靜;成天以瘋狂的速度工作,可能會帶給你許多刺激。但生產力跟你「做」多少無關,它只跟你「成就」多少有關。無論你是和尚或是古柯鹼成癮的股票交易員,你都不會成就太多。當你像和尚一樣工作時,工作速度太慢,幾乎完成不了什麼事情。當你像股票交易員一樣工作時,則會因太過急促、無法退一步看清重要的事,以至於無法更聰明地工作,甚至白忙一場。
最具生產力的人,工作速度介於和尚和股票交易員之間:速度快到足以完成每件事,同時又慢到足以讓自己辨識最重要的事,然後從容不迫且用心地執行。

生產力三大要素
雖說在今日,以自動駕駛模式工作不可能讓人變得更有效率,但在過去並非如此。
五十年前,全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受薪階級都是在工廠工作。在當時,生產力這事簡單多了:在同樣時間內,你能產出的小零件愈多,你就比別人更有效率、更具生產力。你的工作不會有太大變化,也幾乎沒有空間讓你以更聰明的方式工作。再者,你所做的工作內容,或是工作的時間,幾乎毫無自由決定的權利。
如今,許多人仍然在工廠工作,或是從事工廠類型的工作。但如果你會選擇讀這本書,你從事的應該不是這類工作。你所從事的多半牽涉到更多知識取向、更為複雜且日新月異的工作;而且你比以往任何時候擁有更多的自由,能選擇自己想要做什麼,以及何時去做。你可能沒有完全控制你工作的自由,但你肯定比半世紀前那些在工廠、或生產線上工作的人擁有更多的掌控權。
在今日大多數工作裡(包括那些我做過的,以及本書裡我曾經採訪過高績效人士的工作),光有效能已經不夠了。當你有比以往更多的事情要做、時間更少,但你做事的方法卻有著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靈活性時,生產力指的不再是你的工作效能。此時,生產力指的是你「成就」了多少。
這代表著你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聰明地工作,以及更有效管理你的時間、專注力和精力。
在我的計畫快結束前的某一天,我突然頓悟到一點:我所學到的每段經驗,都與三項元素的優質管理有關,亦即時間、專注力,以及精力。
倘若你在工廠裡工作,有效管理專注力和精力並非那麼重要;因為簡單、重複性的工作不需要太多專注力或精力,你只需管理好時間就行了。所以說,如果你九點上班,好好工作八小時,五點下班,你便會拿到應得的工資,過著相對幸福的生活。
然而,今日情況大不相同。我們有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的事必須完成,周遭令我們分心的事物排山倒海而來,緊張和壓力從四面八方襲擊,下班後回家還得繼續工作。劫持我們專注力的響鈴和提示成天如影隨形,而且我們比先前任何時候更無暇去做一些養精蓄銳的事情(例如運動、均衡飲食,以及充足睡眠等等)。
在這樣全新的環境裡,最有生產力的人不僅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還得管理好專注力和精力。
這三大要素都至關重要。倘若你不把時間花在刀口上,即便有再多的精力和專注力也沒用;因為當一天結束時,你完成的事情一定不會太多。倘若你無法集中心力、無法專注在你所做的事情上,就算你很清楚自己該完成哪些有意義的工作,就算你有取之不竭的精力,你還是無法全心投入工作,也就無從變得更有生產力。倘若你無法管理好精力,即使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專注力也是枉然,因為油箱裡的燃料不夠,不足以讓你完成想做的每一件事。
或許最重要的是,倘若你不能管理好時間、專注力和精力這三大元素,那麼你幾乎不可能謹慎用心地工作一整天。
一旦我們浪費時間,就會拖延。一旦我們管理不好自己的專注力,就會分心。再者,一旦我們不再強化精力水準,我們會疲憊,或是產生「過勞」(burnout)。
在接下來的章節裡,我會分享自己在過去十年間,因為實驗生產力所歸納出來、最有效的時間管理技巧。同時,我也會花相當多的篇幅,談論專注力與精力的最佳管理方法。我們多數人都不再於工廠工作,生產力也不再是依據我們「做了多少」,而是「成就了多少」,因此,這三大元素至關重要。
正是由於這樣的生產力新思維與新定義,本書才會應運而生。
今日,我們對自身工作的掌控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大,工作份量也比過往任何時候更多。因此,最好的起始點,是先確立值得投注生產力的關鍵事情。假如你不先辨識出哪些事情對自己最有價值、最有意義,就算你投注再多努力,管理好自己時間、專注力和精力都是徒勞。
不幸的是,我自己也是一路跌跌撞撞,才終於明白這個道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