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深度關係(簡體書)
滿額折

深度關係(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知名心理學者武志紅繼《為何家會傷人》之後,有關自我、自戀和關係的又一重磅作品。
獨創自我認知工具“人性坐標體系”,幫讀者用直觀、可執行的方法衡量自己的心靈健康程度,或一份關係的健康程度。通過這一工具認識自我、找到問題症結。
深度剖析情緒內耗根源“全能自戀”,引導讀者重新審視內心,識別和擺脫情緒操控;培養讀者建立自己與人、事物和世界的深度關係的能力,從而擁有做成事的能力、愛的能力。
真正幫讀者活得真實、松弛、實現蕞根本的療癒。

作者簡介

武志紅,知名心理學者、資深心理咨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現於北上廣開辦武志紅心理咨詢中心,致力於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理解個人、家庭的種種典型現象,讀者遍布世界各地華人區。微博粉絲數852萬人。其代表作《為何家會傷人》出版十余年來暢銷逾百萬冊,堪稱中國家庭問題第一書。另著有《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越愛越孤獨》等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脫胎於武老師個人平臺蕞熱門心理學課程,受70w 學員狂熱追捧,系統剖析了當代人普遍具有的巨嬰心理——“全能自戀”,以及“全能自戀”的解法——“深度關係”。

◆總覺得累、內耗、在意他人看法、拖延、沒目標感、愛無能……這些情緒都可以再往下深挖一步,那就是全能自戀,武志紅老師將通過本書帶你重新認識自我,活得真實,活得松弛。

◆一個人在某個領域出類拔萃,能夠締結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因為能夠專注和投入其中,本質上就是能夠建立深度關係。本書帶你真正理解建立“深度關係”的方法和心理動力,從而可以專注和投入,走向卓越,建立起高質量親密關係。

◆建立深度關係的能力,就是活在當下的能力,武志紅老師獨創自我認知工具“人性坐標體系”,幫讀者用直觀、可執行的方法衡量自己的心靈健康程度,或一份關係的健康程度。深度解析如何通過建立“深度關係”獲得自我的療癒與成長。

◆被害妄想、反社會人格、巨嬰,背後可能是極度全能自戀的表現,哪怕你自身沒有陷入“全能自戀”,也可以通過本書識別他人,擺脫不健康的人際關係,更好地保護自己。

◆《深度關係》是武老師沉澱十余年後,以自己從業二十多年來的思考、上萬小時心理咨詢經驗積累的豐富案例,系統性講透自我、關係、成事,帶領讀者從心理根源上解決自己的問題,獲得翻天覆地的成長。

◆精心設計內文版式,專色印刷內頁,重點高光標注,便於掌握要點。

導 言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全能感的四張面孔

在你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先問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心理算健康的?或者說,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對此,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給出了非常簡明的答案:自信和熱情。
當活力能滋養自體時,就是自信;當活力能滋養客體時,就是熱情。
這個答案真是簡單。如果初學心理學,剛剛接觸到科胡特這個說法,你可能會覺得這個說法一點都不深刻,但如果你對人性了解得越來越深,特別是被科胡特所說的另一個概念所深深糾纏時,你會深切地感受到,走到自信、熱情這一步,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這另一個概念,就是全能自戀。
全能自戀是嬰兒最原初的心理,因此也是人最原初的心理。它的邏輯是,“我一動念頭,世界就該按照我的念頭而運轉”。當全能自戀受損時,人會產生自戀性暴怒。我將其稱為“全能暴怒”,覺得這個詞比“自戀性暴怒”更合適一些。受全能暴怒驅使時,人會產生毀滅欲。
如果全能自戀和全能暴怒能直接表達,人就會感覺到自己很有力量。但是,在既不能表達全能自戀,又不能表達全能暴怒時,這份能量並不會消失,而是會轉而壓制自己。這時,人會體驗到徹底無?助。
同時,人還覺得像是被外界的一股力量壓制,因此會產生被害妄想,覺得有一個無比厲害的人、機構或神魔在破壞著自己的各種事情。
全能自戀、全能暴怒、徹底無助和被害妄想,我們可以把它們概括為“全能感”,這是全能感的四種經典表達。
除此以外,全能自戀還有非常複雜的變化。我在咨詢和日常生活中,發現全能自戀簡直無處不在。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我講課時發現全能自戀是最受歡迎的內?容。
例如,我開持續數天的工作坊時,學員們通常很希望多一些練習和分享,唯獨在我講全能自戀時,他們會覺得練習和分享有點浪費時間。他們會說:“別做練習和分享了,你講吧,這些內容太吸引人、太好玩了。”
我認為這是因為這些內容戳中了大家的心,一開始容易覺得,“啊,我身邊有一個這樣的人”,後來發現,“哎呀,這說的不正是我嗎”!
我開全能自戀主題的講座時,也常有人問我:“武老師,這個話題我想深入了解一下,請給我推薦幾本書吧。”可是抱歉,除了《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這樣一本偏專業的書之外,我真不知道還可以推薦其他什麼書。現在,我可以推薦自己的這本書了,我希望自己不僅能寫清楚全能自戀的深層邏輯,還能寫透我們身邊常見的各種現象。
最近幾年,全能自戀是我關注的一個焦點,並且在觀察自己時,不可避免地看到我也深陷全能自戀之中。它的很多幽微、奧妙的變化,在我身上都可以看到。
甚至隨著對自身全能自戀等問題的了解越來越深,我越來越覺得,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講清楚全能自戀的內容,那會像是我自己的一種畢業典?禮。
現在,我覺得我終於可以系統地講一講全能自戀了,於是有了你所讀到的這本書。
這本書分為三大部分:

1.全能自戀及其變化;
2.人性坐標體系;
3.頭腦暴政。

這本書還有兩大價值:了解和療癒。

先說說了解。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嚴重的全能自戀,你會細致入微地了解這個?人。
例如,如果你身邊有一個總是亂發脾氣的人,這個人通常會成為你的一個噩夢。一直以來,你可能會很納悶他到底在做什麼。學習了全能自戀的知識之後,你會發現,這樣的人是在被全能暴怒支配著的。
又如,你身邊有特別好說話的人,可是你又真切地感覺到,你沒法走近他,甚至會非常不喜歡他。
這樣的人是怎麼回事?當了解了本書中關於徹底無助和被害妄想的內容後,你可能會恍然大悟:哦,他們原來是這樣的,他們自己做了“好人”,但不斷把“壞”投射到外部世界。比如,你就容易被他們投射成“壞?人”。
沒有誰喜歡被投射成壞人,所以你不喜歡這樣的人是很正常?的。
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可怕的問題: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人呢?你會擔心嗎?你自以為是地做了半輩子甚至一輩子好事,結果發現自己注定會被辜負,也收獲不了親密關係。如果真是這樣,這該是何等可悲的事情?
說到了解,那就是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了解關係,乃至了解社會現象。這會讓你感覺自己的眼睛和心變得更亮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學習全能自戀是對自己嚴重的攻擊。當你有這種感覺時,我建議你放棄,不要和自己太較勁。
你覺得這本書很刺激、很過癮,不斷讓你感嘆:“哇,誰誰是這樣的!我就是這樣的!這說得也太準了!”這時,你雖然有一定被攻擊的感覺,但不覺得嚴重,那麼這本書就是適合你的。
也可能你很好運,發現自己沒什麼全能感,親友中也沒有這樣的人,不過各種熱點新聞事件的主角常常是這類人,而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免不了要和這樣的人打交道,那麼了解他們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了解主要會給你帶來控制感,也可以讓你更清醒地做選擇。
但了解不是療癒,療癒的根本,是關係。全能自戀的對立面不是不自戀,而是能活在關係中。
我的很多來訪者都說過一句話:“我是一個人長大的。”這句話充滿悲傷,也非常能說明問題。全能自戀,總是和孤獨綁在一起。
並且,這是可以倒推的。如果你這一生一直孤獨,那必然意味著你深陷全能感中。區別只是:當你的表現為全能自戀和全能暴怒時,會很明顯;當你的表現為徹底無助和被害妄想時,則是隱蔽的。
關係或情感才是人性中療癒性的力量。全能自戀不能直接被滅掉,但它可以通過體驗到深度關係中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被馴服。
我們的歷史文化中有一則深刻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在大禹之前,人們對待泛濫的水災的方式,是拼命去堵,均告失敗,直到大禹找到疏通的方法,才得以解決。
這個故事可以引申到全能自戀中。全能感,是猶如核彈一般的能量。當它直接呈現出破壞性時,會很嚇人,而我們的文化找到的傳統解決方式,是壓制。
這就涉及我們文化中的另一個故事——齊天大聖被壓制在五指山下。孫悟空在齊天大聖階段,是全能自戀和全能暴怒的經典表達。這個隱喻,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簡直無處不在。
壓制也可能是一條相當合理的道路,可是降服全能自戀還可以有另一個方向——進入關係。

人性坐標體系

人性可以分成兩個維度:
自戀維度,也可以稱為“力量維度”“權力維度”;
關係維度,也可以稱為“情感維度”“道德維度”。
這兩個維度組合起來,自戀維度為縱軸,關係維度為橫軸,可構成一個坐標圖,我將其稱為“人性坐標體系”。
在自戀維度的縱軸上,人會深切地體驗到地位的高低、力量的強弱,乃至生死。而在關係維度的橫軸上,人會真切地感知到,情感是平等的。因此可以說,一個深情的人,就在很大程度上破掉了高低、強弱,乃至生死。
同時,自戀維度也極為重要。你會看到,太多人為了維系關係而產生了強大恐懼症。
我們最懼怕的,是綻放自己的光。“強大恐懼症”,是我造的一個詞。在本書中,我會從多個方面去分析它。
可以說,自戀加深的程度和關係進入的深度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心靈空間。這兩個維度都展開,才能活出自己。
自戀是人的根本屬性,受自戀驅使,人會渴求卓越乃至完美,因此會特別懼怕平庸,覺得“不卓越不配活”,從而產生巨大的焦慮。孤獨的全能自戀,必然伴隨著深度的焦慮。
但是,當你進入深度關係後,就會真實體驗到你的心靈被拓寬了。你會體驗到“我既可以強大,也可以弱小;既可以對別人好,也可以攻擊別人保護自己”。
這意味著,你的心從二元對立開始走向合二為一。
總之,從自戀維度能進入關係維度即療癒。這是本書的第二大部分,如果能幫到你或你在乎的人,從而可以更好地進入關係,那就太值得?了。
當然,本書不可避免的是在認知層面講述,對於就差一層窗戶紙的人來說,認知的提升也許瞬間就戳破了這層窗戶紙,而讓你能更深地進入關?系。
對於嚴重停留在自戀維度的人來說,認知可能只是一個開始,但也可以是一個前行的方向。
全能自戀,或者說超高自戀,可以成為一個巨大的推動力,推動人去追求卓越。
但很詭異的是,這時的卓越是沒有創造力的。要明白這一點,就要知道自戀維度的另一個名稱——“權力維度”。意思是,純自戀推動的追求卓越本質上是為了追求權力、聚攏資源,避免自己落在弱小而任人宰割的位置上。這時的追求卓越,其實是為了避免死亡。
因此可以說,權力驅動著的卓越,內核是死亡焦慮,而創造力意味著生,是死亡焦慮的對立面。
一個人如果想將這股能量從死亡焦慮轉化成生能量,就需要在關係中馴服全能自戀,然後才會體驗到生命的美好,會生機勃勃,充滿創造性、熱情和愛。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或者我們的社會有真正的創造力,就需要學習如何進入深度關係中。
所以,關係並非只是情感這麼簡單。
全能自戀的各種變化是第一部分。
關於自戀與關係的人性坐標體系是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比較特別一點,在這一部分,我會談一談“頭腦暴?政”。

走出頭腦自戀

一個人的成長,是從全能自戀到真實自信的過程,也是從孤獨自戀到有深情依戀的過程,同時是從想象進入現實的過程。
想象與現實的一個巨大差別是,想象可瞬間完成,可超越時空,現實中卻有時間和空間,從念頭的發起到完成,需要過程。它越重要,就越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現實會挫敗一個人的全能自?戀。
當一個人進入現實失敗時,就會過度使用頭腦的想象,並用想象去要求自己、別人,乃至世界。這時的想象,會有高度的全能自戀,因此這份要求會變得難度很高、很苛刻,所以構成了“頭腦的暴政”。
圍繞著孫悟空和唐僧,有一個深刻的隱喻。孫悟空可視為全能自戀的想象力,而唐僧則是現實世界的象徵。孫悟空一個跟斗可以翻出十萬八千裡,而想象就具備這個特點,你可以使用想象輕鬆地抵達任何地方。
但是,唐僧去西天取經,就得老老實實地行走。沒法取巧,還得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相應的是,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各種道理,頭腦裡明白很容易,但你必須使用你的肉身在現實中,也就是關係中去體驗。
頭腦快,但虛;體驗慢,但真。當你能“降服”全能自戀的狂暴想象,從而進入看似慢騰騰的體驗時,你會愛上生命,愛上平凡的生活。
不僅如此,你會發現,你這時好像才可能碰觸到無限的存在,而所謂創造力也由此而生。
圍繞著頭腦暴政,有一個重要的矛盾——過程和目標。目標主義者總想著立即實現目標,這其實是受全能自戀裹挾的結果,也是受死亡焦慮所推動的。而過程主義者才能體驗到生命能量的流?動。
當你能夠享受過程時,就意味著你真的有了創造力。
全能自戀會催生出各種高大上乃至奇幻的東西,像神、佛、魔的世界,至少也是強人的世界。受全能自戀驅使時,你會總想著在天上飛,就像齊天大聖總是在翻筋斗云一樣。
但是,當你降服了全能自戀,從孤獨的想象世界進入關係的現實世界後,你會發現自己從天空中降了下來,像是進入了凡間,這個凡間有滿滿的熱情、愛和創造力。
你會愛上這個凡間的萬事萬物,同時會愛上自己。
這樣的愛,才會帶來真實的自信。
在我看來,真正的自信只能來自愛。

目次

導言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全能感的四張面孔
人性坐標體系
走出頭腦自戀


第一部分 全能自戀及其變化
引言 如何看全能感//12
第一章 全能幻夢
全能感的四個變化
全能感的常規表現
全能夢:奇葩新聞背後的幻夢

第二章 全能自戀相關的心理機制
警惕向全能感退行
楊廣的千古一帝夢

第三章 意志與控制
意志成本
控制你能控制的
傳銷陷阱

第四章 聖人邏輯
被強加的聖人身份
被鎮壓的聖嬰能量
女鬼、女妖與無欲男
岳飛的自毀

第五章 全能感常規表現的具體分析
卓越強迫症
強大恐懼症
輔導作業為什麼這麼難
權威恐懼症
投入困難症
破除“狀態幻覺”

第六章 聖母與巨嬰
聖母與巨嬰的共生
巨嬰的戀愛,就像在找M
M寶男的致命衝突
絕配男女
聖母和巨嬰,哪個更嚴重?

第七章 溝通中的全能自戀
聽話哲學:你必須聽我的,我絕不聽你的
聽話哲學中的“你死我活”
道歉裡的生死較量

第八章 想象敵意遊戲與絕對禁止
全能自戀的基本邏輯
認識敵意的想象遊戲
轉變你的敵意想象遊戲
絕對禁止性超我
神聖權威=絕對禁止
兩種考官

第九章 極端全能暴怒
嫉 恨
反社會人格
惡性自戀

第十章 懂事、脆弱與生命力缺失
全能自戀與徹底無助
夢魘是怎麼回事
小偷意象
尸體意象:沒有生命力的情感
千人一面
懂事,可能是深度無助
平息眾怒與鞭打快牛
警惕“張獻忠崇拜”
脆弱的真相是暴怒

第十一章 被害妄想
被害感
成功中的陰謀論
戲劇三角:加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
替死鬼心理
捉住重要關係中的“鬼”
第十二章 失控、歸罪和歸因的分析
失控與歸罪
倒地老人為何訛詐扶助者
失控中的魔鬼
魔鬼在自己心中
走出歸罪的泥潭


第二部分 人性坐標體系
引言 擁抱想象,進入真實//256
第一章 人性坐標體系
只有第一名才有意義嗎?
何謂人性坐標體系
心靈空間的層級

第二章 情感勒索
警惕情感勒索
接納自戀與自私
平等感
道德資本
苦情戲
泛道德化

第三章 走出孤獨
走出心靈僻徑
人類最本質的需求
關係,就是一切
孤獨會製造最大的黑暗
關係,拓寬心靈的尺度
感情寂滅的一代宗師

第四章 依戀與自戀
依戀的達成
自體客體與客體使用
溺愛的幌子
關係的本質
容器功能
我們為什麼懼怕失敗
放下控制
真愛,從真實開始
兩種知識

第三部分 頭腦暴政
引言 高貴的頭腦,孤獨的頭腦//366
第一章 頭腦暴政
拖延與急切
當我開始愛自己
頭腦暴政與學習障礙

第二章 失眠心理學
失眠,也許是因為太孤獨
失眠中的思維陷阱
睡眠中的生死隱喻

第三章 內心與世界
內化和外化
頭腦暴政的自我PUA
現實世界的療癒性
全能頭腦編織的高墻
無處不在的躲閃與錯開
錯開,是因為懼怕黑暗

第四章 深度關係滋養生命
腦補與腦嗨
滋養你的精神生命
自我的層級
只有目標綜合征
時間感和空間感
深度關係

書摘/試閱

第一部分

全能自戀及其變化

引 言

如何看全能感

全能感有四個基本變化。

1.全能自戀。我是全能的神,世界必須按照我的意願運轉。

2.全能暴怒。意願被拒絕,神就會變成魔,而生出毀滅欲。

3.徹底無助。暴怒不能表達,就會轉過來攻擊自身,讓自己不能動彈。

4.被害妄想。不能動彈時,會覺得所有不順都是外界的魔鬼害?的。

對於這四種變化,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想象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球,它本來是中性的、灰色的。

這個能量球,伸出了一個能量觸角。當這個觸角被另一個能量球接住時,就被點亮了。這是第一個變化,對應著全能自戀。

當被拒絕,或者沒有被另一個能量球接住時,它就會從中性的、灰色的變成黑色的。

這時,這個黑色的能量觸角有兩個方向可以表達,一個方向是向外,這就變成了破壞性力量。這對應著全能暴怒。

向外表達是危險的,會傷害他人,或者害怕被報復、被懲罰,於是這種黑色的能量不敢表達,轉過來指向自己。這時,你會感覺到被破壞乃至被摧毀了,這對應著徹底無助。

明明是自己產生的一股黑色的能量,轉過來鎮壓了自己,這時卻被感知為完全是一股外在的力量,即我們將這種能量徹底從意識中切割出去了,把它投射成外部力量。這對應著被害妄想。

這是進入關係失敗的結果,你也可以做另一個方向的想象——如果能量觸角被接住的次數越來越多,那就意味著,這個能量球被照亮了。而黑暗和光明,是人性的一個基本隱喻。

必須說明的一點是,全能自戀、全能暴怒、徹底無助和被害妄想都是全能感的極致表達。當一個人全然被這四個變化控制時,通常這個人的精神也就崩潰了。

普通人的身上有時不容易直接看到全能感的這些極致表達,但可以看到程度不一的表達。當程度比較重時,也會對一個人產生巨大的影響。

所以,我講全能感時,會分成兩個部分:如同幻夢一般的極致表達,以及普通人身上的常規表現。

現在,讓我們進入第一部分:全能幻夢。

第一章

全能幻夢

全能感的四個變化

在前文中,我介紹了全能感的四個變化,也請大家想象:如何用能量球的意象來表達這四種變化。

我想介紹一下自己的一個思考方式,就是為重要的思考找到直觀而貼切的形象化表達,即心理學上常講的意象。

在引言中,我使用了能量球的形象化表達,接下來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開頭,大家也會繼續看到我在形象化表達上所做的努力。

這一表達中的意象最好不是用頭腦努力思考出來的,而是從心中浮現出來的。

很多人在有意無意地使用這個方法,例如愛因斯坦會使用可視化的直觀思考方?式。

有時,這些意象是自己在潛意識中浮現出來的,有時是被一些真實的故事所觸動而浮現的,也常常是先被一個又一個類似的故事所觸動。突然有一天,一個意象會從心中浮現出來。

這個能量球的形象化表達看似簡單,但對我個人而言,當這個意象以無比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時,我像是瞬間懂得了無數故事,而一些本來晦澀的道理也自動串了起來。

不繼續講道理了,我講一些案例吧。

全能自戀和全能暴怒在現實中非常常見。

2015年9月,一名身穿龍袍的男子上了一輛公交車。到站要下車時,他對駕駛員說:“愛卿,朕到站了,要下車了。”

這是全能自戀最直觀的表達方式——皇帝夢。不過,皇帝夢表達得這麼直接,那意味著這個人基本上無法融入現實世界,因而普通人也不會經常接觸到這樣的人。

弱一些級別的表達就很常見了。

2018年2月9日,廣西桂林市的一座大橋上發生了驚心動魄的事情。一輛貨車和另一輛車發生剮蹭,交涉時,貨車司機用鋼管毆打對方。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貨車司機年輕帥氣,毆打對方的時候很有氣勢,理直氣壯。

警方趕到時,這位司機竟然駕駛貨車掉頭在橋上瘋狂衝撞。連續撞了多輛車,還險些將一輛警車撞下橋。

有意思的一幕是,警方最終攔下貨車並抓獲該司機時,他看起來變得癱軟如?泥。

這一幕可以這樣分析:

他打人時,這自然是全能暴怒。全能暴怒產生是因為全能自戀受到破壞——你怎麼膽敢擋我的路?!

警方來時,他不配合警方。這既可能有全能自戀,也可能有被害妄想。全能自戀是他內心深處可能認為,警方沒有資格處理他的事,警方無權制定規則,他才是那個可以制定規則的人;被害妄想,就是他可能覺得警方不會秉公處理,他一定會被懲罰,而且懲罰的力度非常可怕。

在用鋼管毆打別人時,他是強大的,甚至全能的,對方是弱小無助的。

在面對警方時,他卻變成了弱小的一方。他拒絕接受這種虛弱,因此陷入瘋狂,開車連撞多輛車,將一次小衝突變成了一場大禍。但這樣做時,他可能還是在逃避“我會被支配”的虛弱感,而追求“必須我來支配”的強大感。

當被警方攔住並抓獲時,他變得癱軟如泥,這就說明他此時陷入了徹底無助。

類似的邏輯,在很多暴力狂或強人身上可以看到。他們處於支配位置時,顯得無比強大,極其有力量,但當處於被支配位置時,他們會瞬間脫力一樣,變得癱軟無力。

這樣的事雖然很常見,但因其極端暴力性,我們很容易覺得這些還是特例。那我再講一個故事,你可能就會看到全能感的這四個變化是比較常見的,而且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一個男大學生來做咨詢,他的一個問題是他學習遇到了很大的障礙。我們一開始討論時,覺得這個學習障礙看起來挺複雜,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但原因慢慢指向了一點——想象和現實的巨大差異。

考試時,他總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這次能考滿分,發揮簡直太好了,可是等成績下來卻在及格邊緣。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挫敗感和羞恥感。他本來覺得自己的成績可以是頂尖的,因此信心滿滿,覺得自己很優秀。當看到及格邊緣的分數時,他又感覺自己一下子從想象的頂峰跌落下來,還因為此前的自大,他會感到極度羞恥——我明明水平這麼一般,竟然會幻想自己是最好的,真是不自量力!

我問他:“你感覺自己會考接近滿分,那你是怎麼估分的?”他說:“我就是憑感覺。”

這讓我有些驚訝,於是再問他:“你會在考試結束後,一道題一道題地對答案估分嗎?”

他說不會,他曾經試過,那太打擊人了,所以他乾脆放棄這麼做了。

這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點,他明明可以通過對答案進行合理的估分,他卻拒絕這麼做,於是讓自己陷入非理性的想象。

這是為什麼?因為他的心靈還嚴重地停留在全能感中,心靈深處還感覺自己是全能的。當現實讓他挫敗時,他不是去接受現實,而是乾脆拒絕理性的做法,好繼續想象自己是最厲害的。直到分數下來,嚴重地挫敗他。

他喜愛漫畫,也給我看了他的一個系列作品。畫得非常棒,漫畫故事的基本邏輯,是漫畫的世界裡,每個人臉上都有一個印章,上面有“及格”兩個字。漫畫中的主人公臉上卻沒有這個印章,因為他是殘疾的,他少了一只胳膊和一條腿。這位主人公愛上了一個女孩,可故事就到此結束了。

如果按全能感的四個變化來分析他,可以說,覺得每次都能考接近滿分,這是全能自戀的表現。當被及格邊緣的分數挫敗而產生深深的無力和羞恥時,是徹底無助的表現。

他是相當謙虛有禮的大學生,身上看不到全能暴怒的地方,其實是他的全能暴怒指向了自己。每次挫敗後,他會深深地攻擊自己。體現在漫畫中,就是主人公是殘疾的,少了胳膊和腿。雖然在考試中,他基本是能及格的,漫畫中的主人公卻連及格都不配。

他也沒有明顯的被害妄想,不會覺得他的挫敗是一種明顯的外界敵意力量在作祟。不過,他有點相信命運,覺得自己命不好。在他的感知中,像是有一個苛刻的命運之神,他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這可以理解為是被害妄想的輕度表?現。

關於“被害妄想”這個詞,我要澄清一下。在精神病學的術語體系裡,“被害妄想”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詞。它是精神分裂症的一個典型症狀,而我在這裡使用的被害妄想是更寬泛的表達。

極端的被害妄想,自然就是被迫害妄想,但還有其他級別的表現。例如,在普通人身上,有時就是一種並不容易覺知到的被害感。

經典的被迫害妄想,會認為有一個強大的人或機構構成了一個迫害性的體系,並認為自己人生所有的不順都是這個體系幹的。最直接的,是覺得自己在被監視和追殺。

例如,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到我家做客,他主動幫我看風水,講得頭頭是道。講著講著,他突然說:“你看天上那朵云,那是FBI(美國聯邦調查局)派來監視我的。”這就是經典的被迫害妄想了。

繼續講講前面那個大學生的故事,他的漫畫有著極其深刻的寓意。雖然他被全能感控制著,但在漫畫中,他給出了一個基本答案:不需要全能,及格就可以了;當你被全能感控制著,才會有嚴重的殘缺感。

這個寓意,我會在第二部分詳細闡述,但在這裡可以簡單講一講:雖然全能感是最原初的人性,對嬰兒來講是正常的,但大的孩子和成年人之所以還滯留在全能感中,就是因為沒有得到“及格”的關係,也就是情?感。

在各種夸張、奇幻的故事中,幾乎都可以看到全能感的影子,而全能自戀、全能暴怒、徹底無助和被害妄想,這四種變化則是具體的表達。

當我們看這些故事時,容易覺得,“哇,太夸張了吧,這些東西和我可沒什麼關係”。

但是,只要你有另外一個感知——孤獨,我就會推斷,你在相當程度上也滯留在全能感中,孤獨總是和全能感聯繫在一起的。接下來,我會講講全能感在普通人中的一些常規表現,也許你會覺得自己像被“戳成了篩?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