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滿額折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哈佛、哥倫比亞大學兒童發展專家,教你在10歲前建立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讓孩子一生受惠!
★收錄「韌性商數(RQ)檢測表」「美國學校情緒調節程序」等實用評估及簡單可行的耐挫力鍛練法。
未來的世代,最重要的不是課業或成績,
而是面對困境和失敗,仍有勇氣去挑戰的耐挫力!

【內容簡介】
想要孩子自動學習、靈活應變、擁有好的人際關係?
遇到各種困難懂得找解決辦法,不輕言放棄?
那就請提升孩子的耐挫力!這是你可以留給孩子的最大資產!
其實你自己也非常需要!

金珍妮博士在哈佛大學期間及過去20多年的美國教育資歷,接觸過數萬名孩子,發現學習能力出色、幸福感高的孩子都有個共同特質――耐挫力強。這些孩子以「犯錯沒關係,再試一次就好」的態度,應對那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即使結果不好,也不會被挫敗感所困擾。
金博士在書中強調,每個人都擁有耐挫力,只要從小透過反覆練習,就可以培養出堅柔並蓄的韌性。書中也會具體指導父母如何將耐挫力資質:樂觀積極、自信、情緒調節、與人友好等,扎根於孩子的生活中。

孩子日常的小小苦難、挫折時刻,正是培養耐挫力的最佳契機。
這些時刻,身為爸媽的你怎麼做呢?
˙馬克在繪畫課上用蠟筆幫愛心著色,塗到一半蠟筆啪地斷掉了,他氣呼呼地拿起另一支蠟筆,一用力就又斷了。他大喊:「可惡,蠟筆是笨蛋!」就把圖紙整個撕掉。(→「好好」失敗的方法)
˙艾希莉是好奇寶寶,不時在教室亂晃、干涉別人,看到同學聚在一起聊天,一定會上前確認:「你們在說我嗎?」「笑成那樣,是在笑我嗎?」她很害怕犯錯,非常在意別人怎麼想她(→如何認識自我)
˙「不寫了,不寫了。我才不要寫我的名字。為什麼我的名字這麼難寫啊?」(→對付難關的方式)
˙小瑟是很散漫又衝動的孩子,一個活動總是沒辦法做到最後,只要看到其他感興趣的事,就立刻轉身。他的身體會在思考之前就先行動作。(→調節情緒練習)
˙「你真的好聰明喔。真是天才。好棒啊。」你是否會用類似話語稱讚孩子呢?這種稱讚如果濫用的話,可能會養成孩子自傲的性格。(→有效的稱讚法)
˙「媽媽,我再也不要跟小玹玩了。他不是我最好的朋友了啦。拿黏土亂玩煩死人了。我明天不想去幼兒園了。」(→調節思考工具)

★★★讀者5星推薦★★
感覺從〈序〉開始就是為我量身訂做的育兒解方。
除了對我的孩子有幫助之外,對身為父母的我也大有幫助。
這本書為近年不懂得脫離難關的孩子介紹了最必備的技能!
滿載過好生活的必備內容,幫助年輕孩子擁有健康的人生觀。
這是一本對父母與孩子都十分有益的書。
我從書中了解到自己容易感到挫折的原因了。
我正抽空閱讀這本書……感覺它有很多對父母跟家庭有幫助的內容。

*書中不能錯過的精采內容
-孩子的發展5大領域
-左右孩子耐挫力的5大資質
-決定孩子氣質的9種特性
-培養韌性的「ABC療法」
-孩子感受到父母愛意的5個瞬間
-稱讚孩子時要注意的5件事
-賢明父母的獎勵辦法
-調節思考的IDEAL療法
-情緒調節的5階段
-讓運動成為日常的10種技巧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金珍妮(Jeanie Kim)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碩士(嬰幼兒耐挫力專業)
哥倫比亞大學幼教博士暨幼兒特殊教育碩士
15年美國公立和私立學校教師及6年校長資歷
在紐約大學主修小學教育,並在美國展開教職生涯。然而,當她試圖將在學校裡學到的理論應用於實際教育現場時,遇到了許多變數。大學學到的大部分知識都是一般的教育方法論,但在教學現場接觸的孩子們各有不同的發展模式,於是她決定深入研究更有效的教學方法,而進入哈佛大學攻讀針對兒童耐挫力的兒童發展碩士學位,並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幼兒特殊教育碩士和幼稚教育博士學位。
她充分理解為什麼某些教學方法對某些孩子並不適用,而根據兒童發展的多樣性,以及孩子們的獨特性設計出最適化的教育方法。她不斷透過演講和寫作,為教師提供實際幫助,減少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的差距,同時為父母提供如何為自己的孩子制定合適的育兒規畫建議。

【譯者簡介】
陳慧瑜
政大廣電所畢,自由譯者,目前從事產品、網頁、書籍、字幕、文件等翻譯工作。

【序】
〈序〉耐挫力強的孩子,一生幸福出色

泰莎、凱莉、希瑟圍坐在教室書桌旁玩拼圖。不久後,凱莉眼看沒什麼進展就說:「我不玩了,你們自己玩。」便離開座位。泰莎與希瑟想了想,覺得要先把同樣顏色的拼圖放在一起比較方便找,於是一邊按顏色分類,一邊拼拼圖。又過了一會兒,希瑟開始左顧右盼,接著說不想玩了就起身離開。剩下泰莎四處移動比對拼圖,最終完成了一幅圖。
每個孩子的態度表現都不一樣。有的會像凱莉,試沒多久就放棄;有的像希瑟,稍微嘗試一下,當遇上困難就立刻放棄;或者像泰莎,秉持著毅力堅持到最後。
你家的孩子又是如何呢?是否覺得問題有點難就輕易放棄解題呢?或是碰到不會的、初次遇到的事情,就丟盔卸甲逃跑?還是,在做某件事情時,只要一不順心就大哭大鬧?明明沒什麼大不了,卻垂頭喪氣好幾天?
大人都清楚,人活著不可能只遇到容易的事情。生命,就是不知逆境會在何時出現,而且難題總會無預警地找上門,動搖我們的心。但我們也明白,只要克服了,就能獲得成長、變得更堅強。即使是過著人人稱羨的生活,擁有權力和金錢、擅長念書和運動的人,仍有他自己必須面對的困境。正因為了解,所以父母們不禁要擔心:「孩子該如何在這危機四伏的世界生存?」
孩子尚且年幼,眼前盡是全新、充滿挑戰的事物,遇上挫折難免,但是戰勝後就能成長。當孩子還在襁褓期,某種程度上,父母仍能為他們排除萬難,但當他開始上學、接觸到群體生活後,父母就無法再為孩子事事安排周全了。因此,有必要在建立生活基礎的幼兒期,就引導他培養出能獨力克服困難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心理學上所稱的韌性(Resilience),也就是當遇到困難挫折時,能夠忍受並且重新振作恢復的「耐挫力」。

孩子會念書又善於社交的關鍵

每個人都擁有心理韌性,但不是人人都知道如何使用,年幼的孩子更是如此,因為經驗不足而無法應用。儘管的確有孩子先天就擁有異於常人的韌性資質,但隨著後天經驗的累積與環境的變化,韌性、耐挫力有可能強化或弱化。
孩子所面對的逆境大小與樣貌會隨著成長而朝多方面進化,而各種情境與關係勢必也會依變化而持續呈現不同的形態。因此,心理韌性的養成可以說是需要花費一生時間的漫長旅程。除了孩子之外,成人也可以透過反覆的練習培養出韌性。若父母也將韌性應用在生活上,相信包括孩子在內的所有家人都可迎來更健康、幸福的日常。
從小就懂得利用韌性資質克服逆境的孩子耐挫性高,跟其他孩子比起來站在相對有利的位置。若懂得使用各種幫助發揮韌性、忍受挫折的工具,進而磨練出自己的武器,那麼孩子在生活上不管遇到何種困難,都可以輕鬆發揮這項能力。能以健全方式處理壓力的孩子,不會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種。他會先拿出自己的絕招對付,若是無效,就再使用其他方法。即使失敗了,也會試著摸索出重新振作之道。
如果你希望培養出一個會念書、善於社交、有毅力且堅忍不拔的孩子,就必須將耐挫力視為育兒的重點。你期望孩子遇到艱難的事能堂堂正正地面對、不逃避,而且在困境下仍用盡全力達成目標,遭遇挫折也不放棄希望,還能重新奮起,並擁有自信、不害怕挑戰的正向心態,就務必關注他的耐挫力發展。

父母留給孩子的最大資產

本書將介紹達成上述目標的要訣,以及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引導孩子培養耐挫力的方法。我將依據哈佛就學時鑽研的兒童韌性研究,以及在美國教育界服務 20 多年,配合孩子既有的發展下,親力製作並修正的課程為基礎,探討各種具體作法。
不同性格的孩子不可能只用一種方法單一化教育,而每個孩子發揮韌性的情形也不盡相同。因此在〈PART 1〉,我們將討論孩子經歷的挫折、失敗與逆境有哪些,並觀察心理韌性強的孩子所具備的特徵。
孩子先天的韌性資質雖不同,但可透過後天的經驗與訓練培養。也因此〈PART 2〉要探討的,即是培養耐挫力的具體方法。此外,也會說明將耐挫力與生活的各種要素連結後,使其擴大發揮的要訣;若將耐挫力與他人連結,則可養成社交技巧,若與念書連結,則會提升品格。你可透過本書創造有助於孩子發揮耐挫力的環境。
有些父母會因為沒給孩子好的環境或良好的遺傳因子,而感到抱歉或怨嘆。然而,即使你留給孩子再多的財產,少了耐挫力,他們也無法在難免經歷風雨的世俗中守護好。即便遺傳了聰明的頭腦或才能,缺乏耐挫力,遇到一點小挫折就容易沮喪,這份禮物般的天賦才智也會無用武之地。因此父母能留給孩子真正的財富,就是韌性、耐挫力。
韌性就如同人生的魔法。如果希望孩子的人生如寶石般閃耀美好,請幫助他們取出懷裡那如寶石般的韌性,加以磨光打亮,這樣他才能經得起挫折,在這世上散發出無比耀眼的光芒。一起喚醒孩子內心深處潛在的韌性、解鎖孩子的耐挫力吧!

目次

【目次】
〈序〉耐挫力強的孩子,一生幸福出色

PART 1 幫助孩子養成堅柔並蓄的耐挫力

第1章 哈佛大學的學生普遍耐挫力強

面對相同的難題,孩子的反應不盡相同
擺脫不安、不確定未來的方法
父母無法守護孩子一輩子
會念書的關鍵在RQ而非IQ
教孩子百折不挫,比陪他療癒創傷更容易

第2章 含金湯匙出生的孩子也避免不了挫折

面對自己:成長過程中發展不均的挫折
面對家庭:父母的養育方式造成的困難
面對社會:新環境與關係形成的衝突與不安
補習風氣盛行下,孩子所經歷的苦難

第3章 耐挫力高的孩子有五大資質

天生氣質:有利於提高耐挫力的資質
自尊心:如何認識自我
人際關係:一起克服日常難關的力量
溝通能力:跨越危機的對話技巧
應對能力:對付難關的方式

PART 2 喚醒孩子潛在耐挫力的方法

第4章 培養不輕易放棄的毅力

練習用話語跟行動表達感謝
透過寫感謝日記養成習慣
為孩子創造延遲欲望的體驗
培養孩子了解不同並尊重
正向思考會召喚感恩的心

第5章 培養信賴與尊重自己的力量

幼兒期是自尊心發展的關鍵
用稱讚培養自信心
賢明父母的獎勵制度
讓孩子有獨力嘗試的機會
教導孩子「好好」失敗的方法

第6章 培養自我調節的能力

如何應對各種狀況?
調節身體:調節整體、呼吸、聲音
調節認知:認知情況並思考解決方案
調節情緒:學會辨別並調節情緒
美國學校的情緒調節程序

第7章 將耐挫力與生活連結

與他人連結:耐挫力的目標在於友好
與念書連結:賦予動機並設定目標
與運動連結:一邊跑跳一邊學習
與自我連結:了解自己,享受生活

失敗,是為了學習踏出的第一步

書摘/試閱

【內文連載】

父母也需要鍛練韌性

當父母替孩子擋下困難、代為解決問題時,孩子反而會認為這是父母不信任自己的表現。而且若是結果不好,還可能把責任怪到父母身上。他們會擔心讓父母失望,而整天惴惴不安,進而引起強迫症或憂鬱症。由於沒有自行解決困境的經驗,當遇到父母無力代為解決時,就可能因承受不了而引發憂鬱症,甚至走上絕路。這種打著以愛與熱情之名為孩子著想的行動,實際上卻毀了孩子、毀了親子關係的例子不在少數。
反觀父母若把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沒有自己的時間,久了也會變得無精打采、倦怠,容易引發憂鬱症。許多太以孩子為重心,弄得自己身心疲憊的父母,經常會在無意識下痛訴自己的犧牲,脫口說出「真是受夠了」「我是怎麼養你的」等違背內心的話。事實上,你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跟奉獻都是你自己的選擇,孩子並沒有拜託你。從根本來論,生育孩子本來就是父母自己的選擇,把孩子捧在手心、奉獻所有也是一樣。像這樣痛斥被孩子拖累,就孩子的立場來看,多少有點委屈吧?!而讓孩子覺得虧欠、有罪惡感,會打擊他們建立自信心,同時也會抑制他們潛在的韌性。
情緒上的傷害並不比體罰造成的傷害小。所以,父母請不要以「為孩子奉獻」之名而失去自我。父母也需要檢測一下自己的韌性,如果不好好照顧自己、穩定韌性,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影響到孩子的韌性養成。因為孩子是看著父母學習的,父母如何應對困境、調解情緒,都會成為孩子觀察和學習的素材。
也因此,在建立育兒環境時,父母的韌性不容忽視。本書〈PART 2〉討論的耐挫力培養法,除了孩子,也適用於父母。儘管建議最好在奠定發展基礎的幼兒期就培養韌性,但韌性其實是任何年齡層都能培育習得的能力。所以,從現在開始就在孩子面前誠實做自己吧。讓孩子看到父母願意接納困難、找出最適合的方法克服,並在必要時依靠、尋求家人協助等姿態即可。
簡單來說,父母需「懂分寸,知進退」。我們要懂得分辨在孩子的生命中出面跟退場的時機。在因事故造成危機的瞬間,或孩子無法自行解決的巨大逆境中,陪在他的身旁、成為他的力量,並在他機會學習的瞬間退下,才是有智慧的父母。

會念書的關鍵在RQ而非IQ

不少父母一談到教育,就會有過度熱中的現象;孩子才剛滿週歲,就忙著幫他規畫人生,設定好大學、畢業後的出路等。他們將孩子的日常以小時、分鐘切割,替孩子計畫、做決定。
在孩子還小時,父母的地位高、影響力大。因此,當父母替孩子計畫他們可能喜歡的東西,或提供喜歡的教材或教育課程時,孩子通常會跟著做。但你能幫他們這樣計畫、輔助到什麼時候?
父母的努力可在短時間內提升孩子的成績。但等到孩子進入國高中後,就可能出現倦怠。如果過度著重在教育而缺乏親密溝通,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與孩子越趨疏遠。
如此成長的孩子,即使進入大學,也會因為沒有自己做計畫跟下決定的經驗,導致不清楚自己喜歡、擅長的事物,遇到困難時也不知如何應付。若無法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就容易陷入自卑感之中。父母為了孩子的成功而不懈努力,最後反而造成了傷害。如果可以把這份努力投注在培養韌性上,不論是父母或孩子,除了感到幸福之外,也一定會得到更好的成績。

會念書的孩子的共同點

很多人會認為,孩子很會讀書多半是因為頭腦好的關係。但並非會背誦、理解力好等學習能力強就很會念書,其中也需具備能在念書過程中克服各種困難的能力。
念書是一種帶著好奇心找出未知事物的過程。你需要持續探索未解難題的毅力,以及希望發展的上進心,並且也需要在未達理想時不輕易覺得受挫,而將其視為經驗,並持續努力發展的正向態度。此外,還必須戰勝被分數、等級、學分等評價的壓迫感。即使有時結果與努力不成正比,或可能在考試中出錯,都必須在克服挫折感之後重新站起來。
各位有聽過逆境商數(AQ,Adversity Quotient)嗎?這有點類似眾人普遍知道的智商(IQ,Intelligent Quotient),不過它指的是在遇到困難時克服並應對的能力。逆境商數有時也稱作韌性商數(RQ,Resilience Quotient)。進行韌性相關研究的學者主要會使用 AQ 或 RQ 表示,而在積極性、適應性、持續性、自我調節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人際關係能力等要素當中,每位學者認為何者更重要的見解都有些許不同,卻一致同意這些都是韌性的基本資質,而這些資質可用來測定從壓力或困難中重新振作的耐挫力。

韌性商數高的孩子除了會念書之外,也能在其他領域獲得成功。無論哪個行業,只要觀察該領域的成功者的生活,就會發現他們都是善於克服逆境的佼佼者。例如,撐過默默無名時期的著名演員、克服受傷或低潮期迎向巔峰的運動選手、將事業失敗視為墊腳石而實現創新成就的領導人……這類不放棄並持續前進,最終獲得成功的人,都擁有堅強的耐挫力。
我在美國大學深造時就實際感受到這一點,同輩中較優秀的人,韌性商數檢測項目幾乎每一項都在 4∼5 分之間,RQ 商數合計超過 80 分以上。這些人充滿好奇心、喜歡學習新事物,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此外,在意識到需要幫忙時,也懂得向朋友或其他成年人求助。若是遇到困難,他們也不會馬上放棄或挫折沮喪,而是不斷地嘗試解決問題。
我在哈佛就學期間,系上的同學多半都是這樣的―他們有著強烈的進步欲望,對每件事情都抱持躍躍欲試的態度、選讀哈佛的目的性十分明確、非常有自信且對自我的認知高,同時也懂得尊重他人的想法。如果在課堂上辯論,偶爾會有同學講出一些不合邏輯的話,但就算這樣也沒有人會輕視對方意見或一味嘲笑。他們反而會深入詢問,了解對方的立場,甚至有時候因為太專注聆聽而導致課程跟著延長。
哈佛的學生多半如前述,RQ 高、耐挫力強。要跟聚集全世界最優秀學生的哈佛大學生一起學習,如果沒有這樣的耐挫力,恐怕很難生存下去。所以,如果檢測發現孩子的韌性商數不高,與其厲聲威嚇他去念書,不如先讓他做些能夠提高耐挫力的相關練習。
此外,會念書但韌性商數低的孩子,也難保在進入大學或社會後,仍能保有不怕挫折、高度進取的學習態度。父母必須把目標放遠一點,預設隨時有動搖的危機,在奠定發展基礎的幼兒期就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耐挫力。具體的方法將在〈第7章〉說明,從中可以學到如何增強孩子耐挫力,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等。

教孩子百折不挫,比陪他療癒創傷更容易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耐挫力,也就是面對逆境的潛在能力。好比剛出生的嬰兒在心理不安或肚子餓時,會吸吮自己的手指來安撫情緒,或是陷入悲傷時,經過一段時間後會慢慢緩解……這些都是人類共有的本能。
也就是說,人人都有耐挫力,差別只在於能夠忍受的程度或性質不同。
請想像一下,在你眼前有個水晶碗和一個不鏽鋼碗。水晶碗看起來非常精緻美麗,卻可能一敲就碎,必須小心對待。你平常細心地收藏著,只在特別的日子或有客人來時拿來用,而且只會盛裝悉心挑選的食物。相反的,不鏽鋼碗摔不破,被撞凹了也能掰回來,所以經常利用,尤其適合給孩童使用,而且能盛裝各式各樣的飲食菜色。
我們必須幫孩子培養如不鏽鋼般的堅強韌性,而非一碰就碎的水晶碗,而這取決於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對待方式。如果對待孩子像水晶一樣,總是小心翼翼只讓他們經歷輕鬆美好,孩子就會像水晶碗那般脆弱。這樣的玻璃心、不耐挫折,容易遇到一點小事就崩潰。相反的,若能讓孩子自在地面對各種體驗,他自然能培養出如不鏽鋼般堅毅的韌性。父母就算知道孩子正面對可能失敗的挑戰,也不要太急著幫他減輕負擔,而要讓他獨力去面對,才有機會養成鋼鐵般的意志。
孩童的人生歷練不足,與大人相比勢必韌性較弱。然而,即便是 5 歲的孩子,也可能在所經驗的短短年歲中遭遇困難或失敗,而這就是一個訓練韌性必經的過程。孩子隨著成長會遇到更多不同的難關和挫折,當他克服後再奮起的同時,也就一併養成更為強大且堅實的韌性。
美國改革家暨人權運動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曾說:
「養育堅強的孩子比療癒受創的成人來得容易。」
為了讓孩子變得堅強,請父母一定要讓他有機會自行體驗各式各樣的經歷。

盛裝的經驗越多元,你的容器就越堅固

韌性會受到某些天生性格影響,這點可能連父母也束手無策,也因此如何藉助生活經驗培養出韌性就更顯重要了。許多研究證實,環境因素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影響,父母可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教導他不逃避、不放棄,並引導他試著想出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藉此培養韌性。每個孩子因為出身不同,起跑點自然不一樣,卻可根據後天的成長和培養擴展自我的能力。所以,經歷尚淺的孩子會受父母的影響而形塑出易碎或耐用的容器,而且容量和盛裝的東西也會隨父母的教養而有不同。
當然,沒有父母會忍心看著孩子受苦,總想著給孩子最好的,甚至會代為解決問題,對待孩子如水晶般無比寵溺。但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使其獨立。所以,如果希望你的孩子長成獨立又堅強的大人,就要促使他們有足夠的韌性去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讓他們能自力形塑出盛裝各種經驗的不鏽鋼碗。
學騎馬時會先學習墜馬的方式、訓練花式溜冰會先教如何摔倒卻不受傷、教練滑雪時也是先教跌倒後如何再站起來。這都是因為你必須知道摔倒、重新站起來的方法後,才能繼續向前邁進。同樣的,若孩子在未經各種體驗,學習調整自己的情緒或行為的情況下長成大人,就無從得知從中脫困的方法,甚至容易遇到更大的挫折時,掉進無盡的深淵之中。
因此,必須趁孩子還在父母的羽翼下,讓他們嘗試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方法。父母必須幫助孩子經歷各式體驗,並從中充分養成應對的能力。只是有一點需注意。請避免為了讓孩子養成堅毅的韌性,而一次在他的容器裡盛裝過多的經驗。你必須考量孩子能承受的程度,一點一點地從小難關開始訓練。年幼孩子的承擔力較弱,韌性和耐挫力有待養成,若是讓他體驗對他來說過大的難題或挫折,孩子無法承受下自然無法培養渴望挑戰的熱情。
例如,從沒離開過媽媽身邊的幼童,在沒有心理準備的狀況下,突然被帶離媽媽身邊,到陌生的場所和陌生人共處一天,他一定會大感挫折,不知如何應對。因此,有效的訓練法是要事先告知並讓他做好心理準備,與媽媽分離的時間要從 30 分鐘開始,慢慢延長到 1 小時、2 小時,這樣孩子才比較能面對,過程也會更為順暢。
又比方說,要求一個不熟悉數字的孩子不斷解題,或要一個未滿 5 歲的小孩坐著不停寫字 1 小時,這麼做都只會讓他們直接放棄念書。因此必須在父母可控管的情況下,將練習量調整為孩子可承受的範圍,提供他們各種經驗,循序漸進地重複經歷適當的困難或挫折,孩子自然會透過一次次的經歷學會解除困境的方法,並且養成足夠的韌性,把自己的容器擴展得更為巨大堅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