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秦亡漢興:從秦制的困局到漢制的超越(簡體書)
滿額折

秦亡漢興:從秦制的困局到漢制的超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幾代帝王在百年困頓中開拓出一條新路,他們共同完成了一場中國政治制度的巨變——由天下共主、分邦建國到中央集權、皇權至上的大一統國家,對後世兩千年的政治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本書以漢承秦制的國策變革為主體脈絡,從周制崩潰後到秦制創立,再到漢承秦制,最後演變為成熟的漢制,為讀者展開秦漢制度變革的畫卷。

從時代、人物、派系、文化四個維度入手,通過對秦皇到漢武之間的歷代著名帝王將相進行微觀層面的人物性格、決策心理分析,結合宏觀層面的趨勢推演,以重要歷史事件為節點和抓手,為讀者深度剖析歷史人物內心的決策邏輯,既展示歷史人物賴以“英雄造時勢”的卓越才能,又展示歷史人物無法跳脫的“時勢造英雄”之局限困頓,盡可能為讀者展現大變革時代,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歷史名人何以脫穎而出,又何以功過難辨。

作者簡介

於朝陽,本名孫辰。知乎歷史博主,歷史領域作家。擅長結合心理、情理、個性、人性剖釋歷史人物的決策動機,尋找歷史事件背後隱秘的深層邏輯,深受讀者喜愛。作品風格力求超越簡單褒貶,探索歷史人物複雜又矛盾的內心世界,展示歷史時境下社會心理的演變,揭示個人得失與社會興替背後的歷史規律,呈現既客觀又有溫度的歷史解讀。

名人/編輯推薦

選題視角獨特:本書的敘述視角和時間斷代極為獨特而敏銳。一是在敘述秦漢史的時候,一反當下常見的按歷史時間線索並旁征博引的寫法,以分析和梳理秦漢政治制度形成、發展及其演變過程為經線,以這一歷程中的靜態政治制度和動態政治行為即各類史實為緯線,結合史實詳細解說秦漢政治制度結構形式及運行機制,在詳盡研究分析其具體歷史背景基礎上勾勒出秦漢政治制度發展的基本輪廓,突出秦漢各歷史時期不同的政治制度發展特徵及其承上啟下的歷史端點,發現其中的規律與借鑒意義。二是在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角度出發選取時間斷代,著力於秦漢帝王是如何扭轉分邦建國、天下共主的周制,經歷改制失敗、妥協前行後終於在漢承秦制的基礎上演變為成熟的漢制,從而使中央集權制度和皇權至上的君主專制得以形成的歷程。

鮮明的寫作特色:本書的主脈絡是由歷史人物串連而成,但並非流水帳式人物生平故事,而是以人物所面臨的重大命運十字路口與歷史抉擇事件點,鋪陳大量人物派系,人物心理,人物性格,人物能力,以及人物面臨的客觀優劣形勢,體現歷史人物面臨大抉擇時,決策動機是什麼。本書試圖給予讀者的最終閱讀體驗是,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現興衰。期待讀者在了解這些人物的決策心理後,在生活中面臨相似的境遇時,也能得到參考或啟發。

脈絡清晰,考證嚴密:寫作時查閱大量古籍,資料來源豐富,所有內容均有出處。在表述定性與邏輯推演上,秉持嚴謹,嚴密的原則。盡可能做到重要論斷有引有依,人事分析合情合理,心理分析共情同理。

目次

  • 始皇帝的迷失

一、神秘秦王 / 002

01 三大外戚的形成 / 002

02 三後同臺 / 004

03 大秦最後的外戚 / 008

二、秦楚碰撞 / 014

01 後方起火 / 014

02 對立的旗幟 / 020

03 虛封制改革 / 022

04 秦滅楚之戰 / 028

三、隱身丞相 / 032

01 相權的巔峰 / 032

02 被隱沒的丞相啟 / 037

03 秦丞相集體隱身之謎 / 041

四、路線之爭 / 045

01 第一次路線之爭 / 045

02 什麼是封建 

03 秦國的試水 / 051

04 第二次路線之爭 / 055

五、長子立場 / 059

01 儒家代表的關東輿論 / 059

02 儒家對秦制的攻勢 / 062

03 長子竟站隊儒生 / 064

04 秦始皇的兩難 / 069

六、五年暴君 / 072

01 新制度的動員力 / 072

02 千古一帝的困局 / 074

03 錯誤的藥方 / 077

04 最後五年 / 081

七、沙丘之謀 / 085

01 始皇之死的兩種記載 / 085

02 行進路線背後的賭博 / 090

03 是誰曝光了沙丘之謀的真相 / 093

八、慘案元兇 / 097

01 共同的志向與路線 / 097

02 暴絕中華史之宗室慘案 / 100

九、亡秦者胡 / 105

01 誅除法吏 / 105

02 迫害儒家 / 107

03 排擠軍吏 / 109

04 只信任老師 / 111

十、埋葬希望 / 114

01 章邯與李斯 / 114

02 被秦廷捅刀的秦軍 / 117

03 熄滅希望 / 119

04 最後的王族 / 123

第二章 漢高祖的調頭

一、潛龍在淵 / 132

01 豁達的性格 / 132

02 不得志的亭長 / 135

03 呂公眼裡的劉邦 / 137

04 呂家的助力 / 140

05 出師不利 / 144

二、懷王之約 / 147

01 放羊娃的雄心 / 147

02 三路伐秦 / 150

03 向友軍開火 / 155

04 先入關中者王 / 159

三、鴻門屈伸 / 162

01 後入關中者霸 / 162

02 鴻門宴達成的潛在協議 / 165

03 項羽背約 / 169

04 義帝之死 / 172

05 戰神的婦人之仁 / 175

四、漢承秦制 / 178

01 舊制最後的招魂 / 178

02 從約法三章到漢律九章 / 181

03 秦地與秦制的涅槃 / 183

04 遷正黜色 / 188

05 不叫秦王之秦王 / 192

......

第三章 文景的緩進

一、呂氏覆滅 / 272

01 妻子的報復 / 272

02 惠帝之死 / 275

03 諸呂之亡 / 279

二、弱王進京 / 283

01 血色皇位 / 283

02 被追著打的周勃 / 286

03 以退為進 / 289

三、諸侯列侯 / 293

01 都能接受的人選 / 293

02 諸侯殺列侯 / 295

03 辟陽侯之死 / 297

04 張蒼的投名狀 / 299

四、秦漢無為 / 303

01 秦丞相首提以“無為”為綱 / 303

02 漢承秦制背後的黃老與法家 / 306

03 秦代黃老思想之興起 / 309

04 西漢黃老與儒家的對決 / 312

05 東漢儒家對黃老的拆解 / 317

五、改制失敗 / 321

01 賈誼的方案 / 321

02 改正朔,易服色 / 324

03 漢文帝的出擊 / 327

......

第四章 武帝的抵達

一、改制再敗 / 372

01 儒家改制之預熱 / 372

02 建元新政 / 374

03 兵敗如山倒的改革 / 377

二、外戚之死 / 381

01 打造嫡系 / 381

02 叔舅之死 / 385

03 皇帝的盤算 / 388

04 兩大外戚玉石俱焚 / 391

三、改制終成 / 395

01 儒家登頂 / 395

02 為什麼是儒家 / 397

03 遲遲不來的第三次改制 / 402

04 術士對黃老的釜底抽薪 / 405

05 太初改制 / 408

......

最終章 時代的尾聲

一、徙陵集權 / 488

01 陵邑遷徙力度與皇權形勢 / 489

02 昭宣回光 / 492

03 昌陵邑的路線之爭 / 494

04 生產供應基地上林苑 / 499

05 上林水衡錢與直轄陵邑 / 503

二、西漢日暮 / 508

01 關中秩序的崩潰 / 508

02 秦漢變局的落幕 / 511

書摘/試閱

◎內文節選

02 被隱沒的丞相啟

秦國實行物勒工名制度,即為保生產質量,需在生產器物上銘刻製造者與監管者的名字。時任秦國相國或丞相作為最高監管人,也需要被刻上名字。因此在出土的秦國青銅器具上,一般可以看到銘文所刻的當朝相國或丞相是誰。比如,四川青川出土的秦戟上刻有“九年相邦呂不韋造”,證明呂不韋在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時仍然是相國。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呂不韋於秦始皇十年被免相。但在秦王政九年嫪毐叛亂時,秦王嬴政“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這裡斷句有爭議,前文已述,有學者認為應是“令相國(呂不韋)、昌平君、昌文君”。前者的字面意思,昌平君即相國,呂不韋沒有參與。後者的字面意思,相國呂不韋與昌平君一同參與平叛,昌平君不是相國。《史記索隱》對該句注解道:“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為相。”

相就是相國,一般為獨設。秦漢的相國與丞相兩個職位的區分是較為明顯的,相國很少會泛指丞相。但如果昌平君曾任秦相沒有確證出土,這仍是一個歷史懸案,無法確定昌平君是否曾任相國。結合文獻記錄和考古發現來看,相國一般是單置職位,若昌平君在秦王政九年任相國,則與出土秦戟和呂不韋在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罷相的記載有一定出入。如果《史記索隱》只是斷錯句而會錯意,而非昌平君後來又被立為丞相,那麼昌平君任相就只是一個誤會。

呂不韋在秦王政十年罷相。考古出土的《秦始皇十二年銅戈銘文》中記載:“十二年,丞相啟、顛造。”說明呂不韋罷相後的第三年,未設相國,而是設丞相兩人。本作在前文《後方起火》一節中,已經指出《裡耶秦簡》記載丞相啟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仍在相位,不可能是昌平君。如果沒有更多秦王政十年、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出土證據的話,那麼很可能丞相啟與丞相顛就是在相國呂不韋被罷之後的繼任者。

除了《秦始皇十二年銅戈銘文》外,出土的《秦始皇十七年銅戈銘文》中記載:“十七年,丞相啟、狀造。”這個時候首相丞相啟仍然在位,但次相顛換為了丞相狀。《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丞相是丞相隗林與丞相王綰。考古出土的《秦二十六年銅詔版》中記載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是丞相隗狀與丞相王綰。可知丞相狀就是丞相隗狀,也是《秦始皇本紀》中的丞相隗林。

綜上可知,丞相啟在位時間至少從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到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丞相顛不確定,但沒有做到秦王政十七年。不過,如果昌平君是在呂不韋被罷免之後短暫任相,昌平君就有可能是“十二年銅戈”中的丞相顛。

呂不韋倒臺後,原本已經集於呂不韋一身的相權又重新被分割、制衡。但史書失載,只見於考古出土的丞相啟以及丞相顛就成了秦代最大的謎團之一。

關於秦朝史料匱乏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秦國的傳世材料本身就很少。但從眾多秦簡的出土來看,即使材料很少,也不至於完全忽略掉堂堂百官之首和秦始皇之原配王後。

如果丞相啟是緊接著呂不韋任相,那麼從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到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他一直任丞相。這是什麼概念?從嬴政親政到他第一次從行政上統一中國的十五年間,都是丞相啟作為行政之首在輔佐。這個丞相能力再平庸,會平庸到什麼地步?存在感再弱,會弱到什麼地步?協助嬴政統一中國的丞相,而且擔任時間可能足足有十五年。這個時間算是非常久了,可追平西漢丞相的最長任期紀錄。

丞相啟或許不是絕世能臣,但不至於平庸到史書上連一個字都沒留下,這應該是秦廷整體的宣傳策略。丞相啟可考在任時期內,一直都是首相。丞相啟前期的副相丞相顛,同樣不見於史書。只有後期的副相隗狀,在秦始皇統一前後,接替丞相啟成為首相,因他跟隨秦始皇出巡而被史書提及,而且他的名字還被後世錯記為隗林。首相槐狀之下的副相王綰,也不過就被提到三次。統一時期的丞相集體消隱或非偶然,可能是被遮去了相權的光芒。

漢初似乎也很大程度上刻意遺忘這段關於秦丞相啟的歷史。這個並沒有直接證據,但間接跡象表明,漢初之人不可能都不知道秦丞相的事跡。

漢初知道秦丞相啟其人的,就有那位漢文帝時期任相時間和丞相啟一樣達十五年之久,創下西漢在任時間紀錄的丞相張蒼。張蒼卒於漢景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52年),享年一百余歲。根據這個時間推測,張蒼二十歲左右時,秦丞相啟任相。一直到張蒼三十五歲左右,丞相啟才卸任。

張蒼在秦朝擔任御史,是掌管機密文書的柱下史。那麼他入仕秦廷時,也大概率是丞相啟擔任秦相時期。他最終做到柱下史,掌管檔案,見丞相亦是常事。而張蒼後來擔任漢相,為什麼他也沒把丞相啟的這段歷史信息提供給漢初史家?張蒼把救命恩人、漢惠帝時的丞相王陵當成父親一樣尊敬。丞相啟卸任時,王陵至少四十歲。他們都是親歷過丞相啟時代的人。正是秦國吞並天下之時,他們怎麼會對秦國的最高長官一無所知呢?

劉邦本人競聘上崗,成為亭長的時候,大致就是丞相啟在任期間。他既然去考秦國官吏,豈有不知秦國百官之首是誰的道理?在那個年代,文盲較多,也許平民說不出太多朝堂人物的名字,但君主是誰、王後是誰、首相是誰,這個應該是最基本的常識。如果人們連這個都不知道,那國家宣傳可謂出了大問題。何況,丞相啟可能幹了十五年之久,至少也有十三年,經歷了秦國滅六國的絕大部分戰爭。他絕不是匆匆下臺、民間記不住的那類丞相。

漢代吏官司馬談、司馬遷父子的祖上是秦代官宦世家,從秦國滅蜀的大將司馬錯,到秦昭王時期追隨白起的將領司馬靳,再到秦始皇時主持冶鑄鐵器的鐵官司馬昌。司馬遷父子又為史官,尤其崇尚歷史,也沒有道理對丞相啟一無所知。

司馬談和馮遂關係要好。馮遂的父親馮唐活到九十多歲身體還硬朗,差點兒被漢武帝征召入仕。對於自己幼年時的秦丞相以及自己成年時的秦朝,馮唐也不至於太陌生。司馬談是有條件在自己的人際圈中征集秦朝歷史故事的。漢初壽命比較長的老人還有萬石君石奮,甚至還有丞相啟在位期間就成為秦將的南越王趙佗。當然,趙佗不會刻意為漢朝史官提供歷史信息,但這些說明漢初有很多經歷過丞相啟時代的人物,當時的民間不至於沒有一點關於丞相啟的記憶。在位或足足十五年的丞相,到底會被認為多麼沒有存在感,史書中才會只字不提?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記載,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父親司馬談去世前拉著他的手,哭著囑咐他完成整理歷代史料,為明主忠臣立傳,為後世留學的遺志,否則司馬談死不能瞑目。司馬遷也流著淚答應父親,一定會完成這個使命。司馬談雖然遠沒能完成《太史公書》,但他這段話,可以說是中國史學史的一個精神標桿。這是史學復興的裡程碑事件,只是被隱沒在他兒子巨大的成就中。

司馬談這麼看重歷史,尤其是歷史人物,卻任由秦始皇初期很關鍵的歷史人物被完全埋沒,這有一定的矛盾性。秦始皇時期的歷史本該信息量很大,今天反而只有屬於二次文獻的《史記》、屬於三次文獻的《資治通鑒》等可供參考。今人更多是靠出土的秦簡等文物才可以看到秦史的細理。這與秦始皇禁書、項羽火燒咸陽等文獻劫難或有不小關係。

其實司馬談、司馬遷父子也是有一手的秦始皇時期史料可以查閱的,就是《秦記》。司馬遷翻著秦朝官史《秦記》寫《史記》。司馬遷在《六國年表》中吐槽說,《秦記》不寫日月,太過粗略給他帶來不便。《秦記》不只在西漢時仍流傳,而且連東漢班固也看過。兩漢史家都看過秦國官史《秦記》,這是當時仍傳世的重要編史源頭素材之一。

司馬遷父子在金匱石室內,面對蕭何搶救下來的秦廷檔案,以及漢初百年間各地獻上來的家傳文獻,對著《秦記》,竟然不知道秦國統一天下時的丞相是誰?或者認為統一階段,國政壓力、後勤供給難度最大時期,秦國首相的所作所為不值一提?丞相啟任相的時候,嬴政才二十出頭,再獨斷專行,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能把丞相擠得連影子都不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