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滿額折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95456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0元
庫存:10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篇篇文言文是一場場經典啟蒙,它不僅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作家,更代表那個朝代的DNA。
108課綱裡的15篇文言文,究竟是與時代脫節的死文學?還是古人饋贈的生命禮物、幫我們橫渡迷津與現代創新融合的經典?端看你是否能在大數據、大歷史中找到古今共通的頻率。


嘉英老師在這本書裡,不僅精準地拆解文字、循章摘句地串講,又輔以旁徵博引的知識來建構一本通透文本、劍指文心的閱讀祕笈——既有閱讀經驗的深拓,又有閱讀策略的運用。——嘉義女中 卓翠鑾

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一段敘述:「智者爺爺返鄉時帶著三箱手稿,車站驗票員要把三箱手稿當貨物運送……智者爺爺說:『等到人類旅行搭頭等艙,文學卻得待在貨運車廂的那天來臨,這個世界就完蛋了。』」這樣的控訴諷刺地擊中刪減文言文的現今當下,而我們將如何挽此狂瀾?

本書特色介紹:
1.跨文史、跨領域書寫:本書羅列108課綱裡的15篇文言文,以朝代歸納、文史對照分敘;不走老套、文縐縐,而以淺白、跨領域述寫。
2.每篇體例:
「文」部分:經典疏理(旁徵博引的建構)、課文X光(文章架構)、深層思考:核心概念圖(思辨重點)、傾聽文言文的聲音(文章拆解、串講)、換你來當作者。
「史」部分:經典疏理(古今對照的解析)、一分鐘透視、穿越時空,走進歷史,從時代座標觀看作品象徵意涵及作者識見。

一個人的知識體系就是他認知世界的藍圖,期待本書能帶領你在拆解文言文的互動中顯現意義,為未來埋下一顆彩蛋。

作者簡介

陳嘉英
曾任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
台北市國文輔導團員
國文學科中心研究教師
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
台北市super教師
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
《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歐洲篇)、(亞洲篇)
《高中國文──全方位跨領域經典閱讀》
《第一本教你如何寫好國寫「知性題」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
《左腦+右腦的寫作課》
《閱讀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
《打造閱讀的鷹架──閱讀力就是未來的競爭力》
《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
《感官獨奏與越界:打造創意的版圖》
《作文課上加減乘除:理性與感性的創意敘寫》
《作文即時通:從立意取材到錦字繡句》
《寫作力》
《石中英作品選註》

編有《課堂外的風景:散文選讀》
《悅讀飛行:散文選讀》
《意識‧20:景美女中第四屆語文實驗班作品集》
《三城三戀: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國際參訪》等

誰說讀古文沒趣? 那是你沒放在大座標下讀出味道來

《凝視古典美學》是我出版的第一本書,那時候從沒想過這一步之後,會在時間裡走出長長的一條路;更沒料到,從許多上岸的老師們口中得知這本書是通過教甄必備的祕笈。
這一切都始於柯慶明老師的古典美學課。每週從臺大季節容顏如畫更迭的感知裡,走向文學院典雅綠廊的跫音,就像穿越時空回到山中書院那樣帶著朝聖、懷著詩情。老師的性情亦儒亦俠,一篇篇古文在他或低眉慨嘆或高亢激昂的朗誦,或繾綣悠吟、悠閒暢然的詮解中,蔓生為逸興遄飛的聲情哲思。
一篇篇古文是一場場啟蒙。屈原孤臣孽子的處境,導致自我生命的獨特性醒覺、對文明與社會本質的反省;秋夜潯陽江頭琵琶女與白居易的琵琶聲裡,傳遞的是相互救贖的肯定;柳宗元尋找自我的(永州八記)、水月無邊簫聲怨慕悲哀的(赤壁賦)、(岳陽樓記)中展現的仁者格局、亭臺樓閣另類的遊觀美學與生命省察︙︙,這些嶄新而深邃的論述品題,既突顯古文美感特質的「境界」,又同時跨越意識「境界」的視野。老師在課堂間涵泳千年,遊涉古今的示範,讓我們明白「古」、「今」並不是二元對立的高牆,而是接連無間斷的兩者,以共通議題的橫跨翱翔。
老師學養深厚的「士大夫」典範,和那些在文章裡活著的個人意識、理想情志,以及回歸現象本身、回歸作品與歷代的品評、探究文學本質的態度,深深影響我的國文教學,開啟這一路野人獻曝的獨樂眾樂之馳逐反省。
輾轉經年,老師遠去;國文課本選錄的古文從四十篇、三十篇,到十五篇,在全球化趨向同質共存跨領域的新課綱下,被視為時代遺留下來的古文,在無法抗拒的潮流下漸漸萎縮消失。想起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的一段敘述:「智者爺爺返鄉時,帶著三箱手稿,車站驗票員要把三箱手稿當貨物運送,智者爺爺用迦太基語痛斥他們一頓之後,驗票員終於答應讓三箱手稿跟他一起留在旅客車廂。這智者爺爺還說:﹃等到人類旅行搭頭等艙,文學卻得待在貨運車廂的那天來臨,這個世界就完蛋了。﹄」
這樣的控訴諷刺地擊中當下,而我們將如何挽此狂瀾?
原來,柯老師早已在《中國文學的美感》序裡告訴我們:人文學是以各自的語言、文化以及固有歷史為根基,寫下讀經典的想法,召喚精神契合的友朋們攀談,慢慢欣賞「宮牆之美,百官之富」。是以,承當年在美學課上的感動,時移事異下的教學氛圍與期待,試圖從文學、史學整理詮釋十五篇古文豐富繽紛的內涵,期能藉這有限的古文,一方面還原作者精誠的才情、恢宏的氣度、觀照文學的深度與廣度;另一方面,透過整個社會時代,體認同時存在的文化制度、相互影響的思想性格,進而理解高度文化修養的敏銳心靈,對於時代社會之病癥的痛切反省,和自我擔負的使命感,於顛仆人世執著實踐的價值。
於是,年輕的學子將發現,十五篇古文其實不僅是十五位名垂千古的作家,而是那個朝代的DNA。置於歷史長河文明發展的視域時,那架構清晰、內容深邃的十五篇所碰撞的許多重要議題,是百年後當代的我們依然困在其中的生活。順著文史流動的河流,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你也將在這些倒影裡與某個時候的自己相遇。
如果你是「顏控」,絕對會喜歡上細緻優雅、質感精煉的(赤壁賦),憧憬與曹操橫槊賦詩,慷慨高唱(短歌行),舉杯致敬照見英雄才子的無邊水月。
如果你是「學控」,暗夜讀(項脊軒志)時,或許會心生疑惑歸有光為什麼一輩子都在考科舉?那麼你務必要走入富裕的明代,看看受辱的書生背景,就會明白他如何憑藉自我「圓滿實現」,確認人的本質和存在的意義。當你看見一個纏小腳的女人靠自己爭地位走入大歷史時,將恍然(畫菊自序)所透露的心志,是因為有古典與現代教育所致、日治維新社會所支撐。
如果你是「史控」,絕對熟悉王子復仇VS國際談判定海神針,燭之武如何在天子無能、生靈塗炭的春秋,鼓巧舌之簧、四兩撥千金,把壞牌打成好牌;也深知一道逐客令,是因為金牌推銷員think different的世界觀,而緊急煞車,完成收拾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以大國思維的格局建立嶄新時代的開創之路。
如果你是「儒控」,怎能錯過自詡繼承道統的韓愈,罵老師、罵士大夫的內心小劇場背後,其憤青的焦慮源與定位點。同時,讀罷蒲松齡假(勞山道士)刺貪刺虐入骨三分,也要聽聽所處的康熙王朝,以擁抱科技、縱橫東西的前瞻視野所構築出的藝術文化。
如果你是「情控」,在感嘆(鴻門宴)劍拔弩張上場,卻以尿遁終結的兩個帝王;感傷諸葛亮在風雲詭譎的三國,鞠躬盡瘁卻落得臨表涕泣,為充滿人格魅力虬髯客不得不出走而無奈惋惜時,千萬要轉向哲學、宗教,思索纏繞中國人的天命觀,或許會釋然時也、運也、命也的緊箍咒下,英雄傲然活出的風采。
如果你是「政控」,自然不能錯過在黑暗中仰望星斗的(大同與小康)、族群共榮的(勸和論),也不可不研究(鹿港乘桴記)裡的民族意識和殖民者建設的思維。
如果你是「遊控」,必然很羨慕因為失落所以尋找,結果發現上了頭條新聞的(桃花源記);若覺得晝伏夜出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的另類遊趣很酷,不妨到有錢有閒就是要四處趴趴走的明代,你會驚訝的發現,那時候的旅行團,跨域遊覽已經很夯了。
閱讀是讀者主動追求意義的過程,畢竟只有當與「生活」產生關聯時,「思想」才能發生意義。十五篇古文究竟是陳舊的與時代脫節的死文學?還是古人饋贈的生命禮物、幫我們橫渡萬丈迷津與現代創新融合的經典?端看你是否能掌握核心概念,在大數據、大歷史中找到古今共通的頻率。
一個人的知識體系就是他認知世界的藍圖,期待這本書能帶領你在拆解古文的互動中顯現意義,為未來埋下一顆彩蛋。

目次

推薦序 指月引光——古文閱讀的領航
自序 誰說讀古文沒趣?那是你沒放在大座標下讀出味道來

先秦篇
燭之武退秦師(記敘)
文.王子復仇 VS 國際談判定海神針—把壞牌打成好牌的說帖
史.天子無能,生靈塗炭—霸主說了算,打場戰再歃血為盟

諫逐客書(應用議論)
文.繼往開來的最後一里路—金牌推銷員think different的世界觀
史.誰收拾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就事論勢,為什麼統一六國是秦?

大同與小康(說明)
文.在黑暗中仰望星斗—幸福中國的寫真照
史.禮義,理法—正義的實踐與追求

漢魏六朝篇
鴻門宴(記敘)
文.二個帝王排排坐—劍拔弩張上場,尿遁終結的鬧劇
史.誰說會無好會,我們就是要聚餐—吃飯,是天大地大皇帝大的事

出師表(抒情應用)
文.鞠躬盡瘁的背影—一場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生之戰
史.生對時代,就是佼佼者—時勢造英雄與英雄創時勢

桃花源記(記敘)
文.漁人上了頭條新聞—因為失落,所以尋找,發現的出走日記
史.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世界總是千瘡百孔,於是我們活成自己的樣子

唐宋篇
師說(說明議論)
文.罵老師、罵士大夫的內心小劇場—憤青的焦慮源與定位點
史.全球化的時尚玩家—活得霸氣,過得精彩的大唐盛世

赤壁賦(記敘抒情議論,辭賦類)
文.遠望美人的那一夜—本我、自我、超我,Podcast熱線對話
史.文人當家掌櫃的風景—左手賺錢,右手寫書,頭頂豎起理想天線的大宋王朝

虯髯客傳(文言小說)
文.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一群異人演出的傳奇劇
史.中國人的緊箍咒—從哲學、宗教看天命觀

明清篇
項脊軒志(記敘抒情)
文.你問我為什麼一輩子都在考科舉—書房與三個女人的故事
史.農民皇帝治國的結果—富裕的明代,受辱的書生

晚遊六橋待月記(記敘)
文.不觀光購物,不打卡自拍,爺自有套脫俗的觀賞美學—晝伏夜出的另類遊趣
史.有錢有閒就是要四處趴趴走—明代經濟與旅遊文化

勞山道士(文言小說)
文.指桑罵槐的幻術這樣演—哇酷哇酷,這道士太牛逼了
史.傾洪荒之力玩出的國際交流—從故宮瓷器琺瑯器,看帝王引領時尚

臺灣篇
勸和論(議論)
文.共享互利的王道—為了利益最大化,我們必須化干戈為玉帛
史.小市民聽見不一樣鼓聲之後—把異鄉住成家鄉的移民史

鹿港沉桴記(記敘)
文.千錯萬錯都是歪樓邏輯的錯—原來交通可以讓一個地方改頭換面
史.不在,才是最大的現場—搭船出入鹿港的那些人那些事

畫菊自敘(抒情駢文)
文.爭地位,靠自己—一個纏小腳的女人立志走入大歷史
史.走向現代化的突破與建構—日治時期繽紛的女性生活

書摘/試閱

先秦篇

燭之武退秦師

王子復仇VS國際談判定海神針--把壞牌打成好牌的說帖

華盛頓美國國家檔案館入口處一座雕塑的白色基座上,鐫刻了威廉.莎士比亞筆下《暴風雨》中一句台詞:「What is past is prologue.(凡是過去,皆為序章)」這意味過往的一切都只是個開場的引子,過去所發生的事導致人們未來的行為。
是以,在我們進入這場春秋末期秦晉聯兵攻鄭毀滅性的戰爭之前,有必要梳理在此之前的恩怨情仇,特別是策動這場出師的晉文公。話說還沒有發生秦晉之好、退避三舍這些好事,沒因痛失介之推而訂下寒食節、清明節的遺憾,沒登上春秋五霸之一之前,晉文公餐風露宿流浪了十九年。
那時候人們稱他為重耳。他老爸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的攻心計從後宮打到前宮,從害死太子到逼走重耳、夷吾。雖是庶出之子,卻也長在深宮富貴不愁的重耳,驟然間成了人人喊打的落難公子。他先是回到母親的娘家狄,後是逃到衛餓得乞討,種田的莊稼鄙夷地丟來一團泥巴。重耳氣得想搧他一巴掌,幸好舅舅狐偃巧妙地解為百姓送來土地是好兆頭,重耳只好順著下台階,苦笑著向齊國行去。
齊,畢竟是泱泱大國,桓公眼光精準而有遠謀,非但送重耳車馬、豪宅、僕役,還賜宗室之女與他為妻。重耳自此養尊處優樂不思蜀,即使桓公死後齊國陷於內亂,他依然安逸享樂,隨從只好把他灌醉,連夜抬出齊國。到了曹國,竟遇見曹共公偷看他洗澡的荒唐事,就這麼一路經歷宋贈送二十輛車馬的禮遇;在鄭國飽受不開城門,不讓進城的鄙視,和楚成王看準「廣而儉,文而有禮」的他將是復興晉的接班人的肯定。最後是秦穆公熱烈設宴款待,許配女兒,並援助回國繼位,這才終結漫長寄人籬下,居無定所的日子。
輾轉八個諸侯國的遭遇,讓大器晚成的重耳看盡人間冷暖,從紈袴公子蛻變為沉穩堅韌的晉文公;遍歷諸國的閱歷,讓他讀懂治國之道,立下復國強國的宏願和日後霸業的行動。
六十二歲回國登基的晉文公,首先修內政、強國防、發展經濟,鞏固硬實力。然後看準時機建立國際地位,一方面搶在秦國之先派兵平定周室內亂,接襄王復位,獲「尊王」之譽;另則藉城濮之戰大敗楚軍,得「攘夷」名,終於在周天子與四方諸侯見證下,繼齊桓公之後踐土為盟成為春秋第二位霸主。
晉文公雖在位僅九年,卻是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長的霸主,為晉國的強盛延續一百五十年之久。
晉文公作為諸侯糾紛的調停人,當魯國侵略邾人、莒人時,他出面化解;楚軍圍宋時,他率兵攻曹、衛以解宋圍。對於十九年走過的國家,他秉持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原則,既履行與楚戰,退避三舍的承諾,又鼎力救宋,至於待之無禮的鄭,自然也要討回公道,於是有了秦晉圍鄭的事件。
這到底是晉對背叛者的正義之戰?還是如春秋經魯僖公三十年所記:「晉人秦人圍鄭」,是場大欺小的侵略戰?晉文公到底是睚眥必報,量小氣窄之人?還是歷經出奔、流亡、復國勵志成長的王子復仇,正義霸主?
被推向風口浪尖的燭之武是三朝老臣,一直擔任圉正(養馬官),當時已年過七十,鬚髮盡白,傴僂其身,步履蹣跚。他自己也沒料到竟因為一場夜談,成為「永遠的神」!在兩大強國夾殺下,鄭國不割地賠款,也無需費一兵一卒而化險為夷,到底燭之武是怎麼靠嘴皮子化解槍桿子危機?

課文X光(圖,略)

深層思考:核心概念圖(圖,略)

傾聽古文的聲音
秦晉聯兵發出的新聞稿:秦晉出師之名的正當性、合法性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閱讀歷史就像通過照片看鏡頭所呈現的內容,讀到的是敘事者描述該事件的「其中一面」。敘事者把事件轉化為故事,是在眾多的事件中「發現」關鍵,勾勒出故事。就像米開蘭基羅所言:「大衛已經在大理石裡面,我只是要把多餘的部分鑿開」,是「發現」隱藏的石像,削除不相干的部分,顯露主體。
孔子據魯史的編年紀事,主要目的在「正名分,寓褒貶,別善惡」,寄寓「微言大義」。孔子的眼裡史是事例是大理石,他「發現」建立秩序的法則,將焦點聚集在銘志,因此一萬六千字記事簡略,以嚴謹文字行審判之實。如此隱藏於文字密碼間的主旨,直到魯君子左丘明發揮《左氏春秋》的十二經(魯閔公在位僅二年,與莊公合傳),才被證實不以空言立說。他為吸引讀者成為春秋粉絲,採取的書寫策略是少掉書袋說字詞形音,而是浮誇的加油添醋,旁及同時代各國之事,切入最亮眼的角度,詳細而精彩的報導記錄戰爭始。
閱讀這篇文章的重點在看左丘明如何運用這樣的「發現」力斧,凸顯出大國崛起的領導人思考,和小國如何在夾縫中化險為夷的智慧。
這段發生在西元前六三○年的史事,《春秋經.魯僖公三十年》的記載是︰「晉人、秦人圍鄭。」用人」,而不稱其爵位,可見孔子站在倫理綱常角度,以「一字之貶」批評晉文公出兵乃出於個人私欲,是不義之舉。
《左傳》:「晉侯、秦伯圍鄭。」不稱「公」,而記載其「侯、伯」的地位,可見有意保持中立客觀的敘述位置。先寫晉侯,後寫秦伯,是因為這場戰役的發動者是晉文公。「圍」字,顯出大國聯兵進攻的氣勢,和鄭國在旦夕的處境。
晉文公選擇稱霸主的時機,發動圍鄭的國際戰爭,必然要有合乎公理正義的具體理由,其建立的價值必然是道義,而非一人一國之利益。故這段的重點在由經濟、政治、軍事三方面盤算出師之代價與收益,探究秦晉圍鄭的合法性、正當性。
秦晉出師攻鄭的原因一是「以其無禮於晉」。此純屬晉文公個人私事,不過在政府發言人操作下,這樁晉鄭同姓卻在重耳窮厄時不以禮相待,更仗著祖先鄭桓公退戎狄護平王遷都,對周王室有功,夾天子以令諸侯成霸主,而拒開城門的公案,瞬間被擴大為「違反倫理,罔顧道義」的不仁之舉。
另一個原因是關乎鞏固霸權的「且貳於楚也」。話說魯僖公二十八年四月,晉、楚爆發城濮之戰。鄭文公深怕遭秋後算帳,加之以鄭國無險可據,於是選擇助楚。豈料楚敗,周王室轉而扶持齊國和晉國,選錯邊站的鄭文公嚇得瑟瑟發抖,派人到晉國請罪求和。聲威震懾中原的晉國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踐土為盟成為盟主,但鄭文公參加踐土之盟後,卻又暗中與楚修好,還慫恿楚國出兵攻晉。
此舉公然挑戰以盟致信的共識,晉文公身霸主維持天下綱紀秩序的重責大任,讓出師具有譴責背信,加強互信約束力,建立政治禮儀的權威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456
庫存: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