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探索的目的在於了解人與地方的種種經驗與感受,而經驗、感覺是一支支射燈,不斷照清遠去的歷史碎片;如果真的可以的話,成為另一種了解那個時代的方法。
──曾卓然
資訊爆炸的時代,人認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唯獨閱讀依然是大眾喜愛的一種方式,來探索、理解世界每個角落。
本書凝聚作者閱讀文學與歷史著作和影視作品的經驗與心得。文章分為「文學與鄉情」、「文藝與視界」和「歷史與世情」三部分,通過閱讀而認識每位作家的匠心構思,了解故事背後的世道人情,理清時代背景的人文脈絡,讓讀者打開閱讀的大門,一覽清澈明亮的心景。
有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亦應不忘通過書籍,觀察自己的城市。本書專為香港出版的書籍特設時間線,劃分不同年代介紹精選書籍,每掀一頁,都能感應到書籍功能、設計以至價值的時代變遷;因應作者書介,書末亦整理出「推薦書單」,有興趣的讀者便可到書店選購。
──曾卓然
資訊爆炸的時代,人認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唯獨閱讀依然是大眾喜愛的一種方式,來探索、理解世界每個角落。
本書凝聚作者閱讀文學與歷史著作和影視作品的經驗與心得。文章分為「文學與鄉情」、「文藝與視界」和「歷史與世情」三部分,通過閱讀而認識每位作家的匠心構思,了解故事背後的世道人情,理清時代背景的人文脈絡,讓讀者打開閱讀的大門,一覽清澈明亮的心景。
有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亦應不忘通過書籍,觀察自己的城市。本書專為香港出版的書籍特設時間線,劃分不同年代介紹精選書籍,每掀一頁,都能感應到書籍功能、設計以至價值的時代變遷;因應作者書介,書末亦整理出「推薦書單」,有興趣的讀者便可到書店選購。
作者簡介
曾卓然
文學及歷史評論人,教書、讀書、講書、寫作。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編有《也斯的散文藝術》。研究興趣為香港文學、現代散文、東亞歷史與文化。香港文學館策展人、香港文學評論學會創會副主席、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成員。超過十五年於媒體主持眾多學術文教節目,推動文學、歷史與閱讀,節目包括「五夜講場──歷史係咁話」、「古今風雲人物」、「香港歷史系列」、「建築意」、「韓國乾坤四維遊」、「一分鐘閱讀」、「藝文在線等」。
文學及歷史評論人,教書、讀書、講書、寫作。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編有《也斯的散文藝術》。研究興趣為香港文學、現代散文、東亞歷史與文化。香港文學館策展人、香港文學評論學會創會副主席、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成員。超過十五年於媒體主持眾多學術文教節目,推動文學、歷史與閱讀,節目包括「五夜講場──歷史係咁話」、「古今風雲人物」、「香港歷史系列」、「建築意」、「韓國乾坤四維遊」、「一分鐘閱讀」、「藝文在線等」。
序
自序:跨越的收穫與代價
會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讀者,很有可能是在電視或電台上看過我節目的人。你可能會看過我主持的:例如香港電台電視連續播放了五年、超過120集的「歷史係咁話」,到韓國實地拍攝的學術文化旅遊節目「韓國乾坤四維遊」,訪問過眾多香港史研究者的「香港歷史系列:歷史說香港」。或是你可能在香港電台曾經聽過,已經超過15年的「古今風雲人物」,還是超過110集、講世界建築風格與歷史的「建築意」,還有每天閲讀一本書的「一分鐘閱讀」。或是你竟然有聽過,我專為小朋友所寫,自編自導自演的穿越歷史廣播劇「好孩子星期天:時空遊歷團」。又或是在網上看過香港文學館的網上節目「藝文在線等」。我一向追求能成為多面向的文字工作者,我不希望當我教書時侃侃而談,但沒有真正的實戰經驗。所以為「吾土吾情」寫旁白,學術支援「香港歷史系列IV」,編輯《郭鶴年自傳》,聲演康文署「文學101:三十六計」。一直覺得文字工作的能力必須經過實戰才能發育,有受眾,有編輯,有考驗,有批評的寫作環境,才會有進步。我到這一刻,還是自覺以把握學習機會的心態寫作文章、參與製作,也一直慶幸得到各方給我學習的機會。
最為幸運的是,多年來能在不同節目和出色的拍檔合作,他們總能有「閃光」的瞬間令我興奮;我雖是個自信的人,能有這麼多出色的戰友在我身邊,「無友不如己者」,是我最感自豪的地方。本書的篇章,都是和師友們思想交流下的成果,沒有了戰友,我也沒有動力寫下這麼多。因我沒有任何社交媒體,很少有機會與我的讀者觀眾直接交流,所以先來上文「自報家門」相認。在此也感謝喜歡我的讀者,敬重你對人文學術的興趣。本書所收的文章偏重文學與歷史;我教研相關寫作較多有關文學的文字,與節目上對歷史文化的側重有所不同,希望能給你有新發現。
我還記得,在寫當時香港唯一正在播放、連載超過兩年、超過十五萬字的廣播劇「時空遊歷團」時,有人質問我有何資格自稱「有創作」。辯解並不是我的強項,這樣做很浪費時間,而相比起「作者」,我也的確更重視自己「讀者」的身份;我也別無什麼異稟,唯一自信就是閱讀吧。也斯是我的老師,別笑我,年輕時我當然尚有超越老師的想法,但當時已清楚知道,在寫作上鐵定是全無可能性。不過也斯既然教我要跨學科,那我就盡情跨越吧,跨到歷史、藝術、建築、歌詞、動漫,跨到不同廣播媒介,把所有知識像網一般連起來,一開始難免千瘡百孔,但相信一直求索,把各門知識紋織起來,現在總有些畫面吧。
人文學術文學歷史本來就是一家,分門別類過去是為了教學方便,配合流水作業大量生產勞動力。但把慣習的簡化說成是專攻,把博雅說成是雜亂,是把既成現實說成是真理,是扭曲了對人文素養追求的方向;不過在香港如不「面對現實」,「不務正業」博覽,對功名自然也無所益,這於我:是為代價亦為職志。人文學科向來在香港不受重視,所以當有機會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結交在各媒介上的文史園地,能守護自然義不容辭。許子東老師是我的博士指導,我還在本科時就已經追選他所有任教科目,碩士時有繼續旁聽他的課,後來我不論講課或是做節目,得益於子東老師最多,而他也是中國知識清談節目的奠基者。老師們的一代是尚有文壇、文藝圈觀念的一代,工作教研以外,也會重視公共空間中互信溝通的重要性。
我一直沒有打算把文章結集成書出版,想來主要是性格使然,並沒有追求「影響力」的欲望,也沒有文章傳世的想法。但近一兩年想想還是應該出版的。張偉國教授是我「古今風雲人物」的節目拍檔,他帶我進入公共廣播的世界,也是我的業師,很幸運在我學術之路上得他指點。張公史學追求嚴格,方法學重視事實與證據去構築歷史事件,而並非以空想或個人意願去解釋世界。他否定單以想像作立論,唯心的方式去作為判斷好壞依據的論說。判斷歷史,重視「現實情況」、「形勢強弱」、「可行性與機率」,而非以「好惡」作為判斷的根據。他早年專攻制度史,教我看:所謂制度是為了當時的人、解決當下的實際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制度是死的,也沒有所謂的完美制度,但人物是活的,「人」才是了解制度的核心。以上種種,都是張公卓見;慶幸得張公指導,使我建立了不以「空想」為是的價值觀;也堅信公共廣播、或是公共寫作,是發挖知識中的趣味的地方,而非宣洩情緒的場所。要如何避免「空想」,或是從事實出發?閱讀還是最為關鍵。我還是應該把有關文史的文章結集出版的,你相信我的選書嗎?我想我應該與大家分享我的閱讀體驗,當然我還是會懷疑文字對善導人心有多少功效,但還是要做該做的事。最少通過介紹書籍,去記錄下那些優秀書本作者充滿智慧的經驗,或是那些人們值得紀念的素質。在現在這個資訊過度溝通,社交媒介佔據所有關注,擺弄人們情緒的社會,留下人文學術該有的位置。
並以此書
感謝我的戰友。
感謝曾經鼓勵和幫助我的前輩們。
感謝合作過的編輯、監製、策展、導演、編導們。感謝那些和我合作過,在各機關默默把事情做好,同時又愛好文藝、支持文藝的人。
謝謝我那些可愛的學生,能教書真好。
謝謝喜歡聽/看曾卓然節目的你,買書吧,能賣光就再出一本。
是為序。
會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讀者,很有可能是在電視或電台上看過我節目的人。你可能會看過我主持的:例如香港電台電視連續播放了五年、超過120集的「歷史係咁話」,到韓國實地拍攝的學術文化旅遊節目「韓國乾坤四維遊」,訪問過眾多香港史研究者的「香港歷史系列:歷史說香港」。或是你可能在香港電台曾經聽過,已經超過15年的「古今風雲人物」,還是超過110集、講世界建築風格與歷史的「建築意」,還有每天閲讀一本書的「一分鐘閱讀」。或是你竟然有聽過,我專為小朋友所寫,自編自導自演的穿越歷史廣播劇「好孩子星期天:時空遊歷團」。又或是在網上看過香港文學館的網上節目「藝文在線等」。我一向追求能成為多面向的文字工作者,我不希望當我教書時侃侃而談,但沒有真正的實戰經驗。所以為「吾土吾情」寫旁白,學術支援「香港歷史系列IV」,編輯《郭鶴年自傳》,聲演康文署「文學101:三十六計」。一直覺得文字工作的能力必須經過實戰才能發育,有受眾,有編輯,有考驗,有批評的寫作環境,才會有進步。我到這一刻,還是自覺以把握學習機會的心態寫作文章、參與製作,也一直慶幸得到各方給我學習的機會。
最為幸運的是,多年來能在不同節目和出色的拍檔合作,他們總能有「閃光」的瞬間令我興奮;我雖是個自信的人,能有這麼多出色的戰友在我身邊,「無友不如己者」,是我最感自豪的地方。本書的篇章,都是和師友們思想交流下的成果,沒有了戰友,我也沒有動力寫下這麼多。因我沒有任何社交媒體,很少有機會與我的讀者觀眾直接交流,所以先來上文「自報家門」相認。在此也感謝喜歡我的讀者,敬重你對人文學術的興趣。本書所收的文章偏重文學與歷史;我教研相關寫作較多有關文學的文字,與節目上對歷史文化的側重有所不同,希望能給你有新發現。
我還記得,在寫當時香港唯一正在播放、連載超過兩年、超過十五萬字的廣播劇「時空遊歷團」時,有人質問我有何資格自稱「有創作」。辯解並不是我的強項,這樣做很浪費時間,而相比起「作者」,我也的確更重視自己「讀者」的身份;我也別無什麼異稟,唯一自信就是閱讀吧。也斯是我的老師,別笑我,年輕時我當然尚有超越老師的想法,但當時已清楚知道,在寫作上鐵定是全無可能性。不過也斯既然教我要跨學科,那我就盡情跨越吧,跨到歷史、藝術、建築、歌詞、動漫,跨到不同廣播媒介,把所有知識像網一般連起來,一開始難免千瘡百孔,但相信一直求索,把各門知識紋織起來,現在總有些畫面吧。
人文學術文學歷史本來就是一家,分門別類過去是為了教學方便,配合流水作業大量生產勞動力。但把慣習的簡化說成是專攻,把博雅說成是雜亂,是把既成現實說成是真理,是扭曲了對人文素養追求的方向;不過在香港如不「面對現實」,「不務正業」博覽,對功名自然也無所益,這於我:是為代價亦為職志。人文學科向來在香港不受重視,所以當有機會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結交在各媒介上的文史園地,能守護自然義不容辭。許子東老師是我的博士指導,我還在本科時就已經追選他所有任教科目,碩士時有繼續旁聽他的課,後來我不論講課或是做節目,得益於子東老師最多,而他也是中國知識清談節目的奠基者。老師們的一代是尚有文壇、文藝圈觀念的一代,工作教研以外,也會重視公共空間中互信溝通的重要性。
我一直沒有打算把文章結集成書出版,想來主要是性格使然,並沒有追求「影響力」的欲望,也沒有文章傳世的想法。但近一兩年想想還是應該出版的。張偉國教授是我「古今風雲人物」的節目拍檔,他帶我進入公共廣播的世界,也是我的業師,很幸運在我學術之路上得他指點。張公史學追求嚴格,方法學重視事實與證據去構築歷史事件,而並非以空想或個人意願去解釋世界。他否定單以想像作立論,唯心的方式去作為判斷好壞依據的論說。判斷歷史,重視「現實情況」、「形勢強弱」、「可行性與機率」,而非以「好惡」作為判斷的根據。他早年專攻制度史,教我看:所謂制度是為了當時的人、解決當下的實際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制度是死的,也沒有所謂的完美制度,但人物是活的,「人」才是了解制度的核心。以上種種,都是張公卓見;慶幸得張公指導,使我建立了不以「空想」為是的價值觀;也堅信公共廣播、或是公共寫作,是發挖知識中的趣味的地方,而非宣洩情緒的場所。要如何避免「空想」,或是從事實出發?閱讀還是最為關鍵。我還是應該把有關文史的文章結集出版的,你相信我的選書嗎?我想我應該與大家分享我的閱讀體驗,當然我還是會懷疑文字對善導人心有多少功效,但還是要做該做的事。最少通過介紹書籍,去記錄下那些優秀書本作者充滿智慧的經驗,或是那些人們值得紀念的素質。在現在這個資訊過度溝通,社交媒介佔據所有關注,擺弄人們情緒的社會,留下人文學術該有的位置。
並以此書
感謝我的戰友。
感謝曾經鼓勵和幫助我的前輩們。
感謝合作過的編輯、監製、策展、導演、編導們。感謝那些和我合作過,在各機關默默把事情做好,同時又愛好文藝、支持文藝的人。
謝謝我那些可愛的學生,能教書真好。
謝謝喜歡聽/看曾卓然節目的你,買書吧,能賣光就再出一本。
是為序。
目次
自序:跨越的收穫與代價 xx
文學與鄉情
01 說也斯散文的軌跡 002
02 讀《也斯看香港》 015
03 也斯:作為評論人的老師 019
04 曹聚仁與也斯散文中的中國 024
05 「見證文壇萬里行」 044
06 編輯部署與多元解讀 050
07 換取的香港文學 059
08 王璞的敘事魔術 064
09 劉紹銘教授與我 067
10 許子東與他的現代文學課 070
11 劉紹銘、馬幼垣與他們的經典小說課 072
12 陳滅的狂狷之歌 074
13 接續碎散的香港 078
14 香港文學研究視域的開拓 081
15 老舍的〈斷魂槍〉 085
16 視野廣闊不偏食的香港文學館 087
17 周作人雨天的小確幸 089
18 杜杜的人生風景 091
19 記第十六屆聯校文學創作比賽得獎作品觀摩會 093
20 半世光陰一夢蝶 095
21 遞相祖述復先誰? 099
22 能當汪曾祺就不錯 102
23 太史志異 105
24 《2011香港詩選》的柔韌革命 108
25 鑪峰文藝與左翼寫實文學 111
26 洛楓的意義 115
27 論舒巷城《艱苦的行程》對紀實小說的探索 119
28 西西的動物書寫 126
29 憶師婆 135
文藝與視界
01 大江健三郎的《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142
02 大江健三郎與被「換取」的日本 145
03 純粹以汽車的角度 150
04 音樂是了解村上的方式 152
05 村上春樹的《第一人稱單數》和《村上T》 155
06 村上筆下純粹的孤獨 | 157
07 我們都在往太陽之西的路上 160
08 遺憾與追悔的代價 162
09 門僅僅是為你而開 165
10 所有的後果都沒有寫出來 167
11 那些愛情的恐懼 170
12 充滿奇趣的小說家遠藤周作 172
13 為了分擔他們的痛苦 174
14 歷史不能承受的重壓 177
歷史與世情
01 電視劇的昇華 182
02 「租住空間」的故事 186
03 林太乙的長篇小說《金盤街》中的租住空間 196
04 亞歷山大神性與殘忍 205
05 草原就是我們的星辰大海 207
06 公義與融合的力量 209
07 若無其事就是一種成就 211
08 落地的麥子不死 213
09 扭曲躁競的文化精英 216
10 伊卡洛斯式的遺憾 218
11 誰能統治一個擁有246種芝士的國家 220
12 日本戰國女性群像 223
推薦書單 227
文學與鄉情
01 說也斯散文的軌跡 002
02 讀《也斯看香港》 015
03 也斯:作為評論人的老師 019
04 曹聚仁與也斯散文中的中國 024
05 「見證文壇萬里行」 044
06 編輯部署與多元解讀 050
07 換取的香港文學 059
08 王璞的敘事魔術 064
09 劉紹銘教授與我 067
10 許子東與他的現代文學課 070
11 劉紹銘、馬幼垣與他們的經典小說課 072
12 陳滅的狂狷之歌 074
13 接續碎散的香港 078
14 香港文學研究視域的開拓 081
15 老舍的〈斷魂槍〉 085
16 視野廣闊不偏食的香港文學館 087
17 周作人雨天的小確幸 089
18 杜杜的人生風景 091
19 記第十六屆聯校文學創作比賽得獎作品觀摩會 093
20 半世光陰一夢蝶 095
21 遞相祖述復先誰? 099
22 能當汪曾祺就不錯 102
23 太史志異 105
24 《2011香港詩選》的柔韌革命 108
25 鑪峰文藝與左翼寫實文學 111
26 洛楓的意義 115
27 論舒巷城《艱苦的行程》對紀實小說的探索 119
28 西西的動物書寫 126
29 憶師婆 135
文藝與視界
01 大江健三郎的《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142
02 大江健三郎與被「換取」的日本 145
03 純粹以汽車的角度 150
04 音樂是了解村上的方式 152
05 村上春樹的《第一人稱單數》和《村上T》 155
06 村上筆下純粹的孤獨 | 157
07 我們都在往太陽之西的路上 160
08 遺憾與追悔的代價 162
09 門僅僅是為你而開 165
10 所有的後果都沒有寫出來 167
11 那些愛情的恐懼 170
12 充滿奇趣的小說家遠藤周作 172
13 為了分擔他們的痛苦 174
14 歷史不能承受的重壓 177
歷史與世情
01 電視劇的昇華 182
02 「租住空間」的故事 186
03 林太乙的長篇小說《金盤街》中的租住空間 196
04 亞歷山大神性與殘忍 205
05 草原就是我們的星辰大海 207
06 公義與融合的力量 209
07 若無其事就是一種成就 211
08 落地的麥子不死 213
09 扭曲躁競的文化精英 216
10 伊卡洛斯式的遺憾 218
11 誰能統治一個擁有246種芝士的國家 220
12 日本戰國女性群像 223
推薦書單 227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