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從陰霾到曙光,憂鬱症案例與思考:重構認知,重拾生活!從家庭治療到社交焦慮的全面解析
滿額折

從陰霾到曙光,憂鬱症案例與思考:重構認知,重拾生活!從家庭治療到社交焦慮的全面解析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75 元
優惠價
79296
庫存:4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如何適應大學生活?
◎如何快速融入社會?
◎如何調節憂鬱情緒?

大量真實案例+詳細理論分析
提供全面的憂鬱症知識和治療方法

作者患病長達30餘年,10餘年傾力鑽研,1年潛心創作,
從憂鬱症患者到憂鬱症研究專家,首次公開獨創的「秋水理論」

▎具體治療過程
本書具體細分為多個具體案例與實錄,涵蓋了從被貼上精神病標籤後的應對到家庭心理治療的具體過程,以及各種因憂鬱症導致的行為問題的處理方法。透過真實案例,生動地剖析了不同情境下的應對策略,為讀者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操作指南。

▎真實案例參考
本書詳細描述了多個具體的憂鬱症案例,如孩子逃學的家庭治療、重度憂鬱女孩的康復過程、雙向憂鬱少年的心理輔導等。每個案例都透過詳細的描寫和分析,展現了治療過程中的挑戰和成功經驗,為讀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啟發。

▎有效心理介入
本書討論了如何進行危機介入,特別是針對意欲自殺者的緊急介入措施。這部分內容涵蓋了各種不同背景下的自殺危機情境,如大學教師、高三學生、高中生等。透過這些具體案例,作者詳細說明了如何在緊急情況下進行有效的心理介入,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實踐與思考
本書進一步深入探討了憂鬱症,涵蓋了從個人絕望到家庭衝突、孤獨和社交焦慮等多方面的內容。作者透過對這些問題的深度剖析,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思考和建議,幫助讀者理解憂鬱症的本質和治療方法。

▎家庭與親子關係
本書中特別強調了家庭治療和親子關係的重要性。作者指出家庭環境和親子關係在憂鬱症的發病和康復中有著極大的作用。透過具體家庭治療案例,作者闡述了如何透過改善環境和關係,來促進憂鬱症患者的康復。

▎社交焦慮與孤獨
這部分內容強調了社交支持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具體的方法來幫助讀者克服社交焦慮,建立正向、健康的人際關係,從而減少孤獨感,促進心理健康。

▎個人康復經驗
作者根據自身的康復經驗,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自我療癒方法。例如:如何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小改變來提升心情、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如何自我反思和情緒管理等。這些方法經過作者自身的驗證,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應用。

▎研究與思考
作者總結了針對憂鬱症的研究,並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例如:為何憂鬱症會反覆發作?如何更好地預防憂鬱症?社會應如何幫助憂鬱症患者?這些問題不僅對憂鬱症患者和其家屬具有啟發意義,對心理學研究者和實踐者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本書特色:本書作者根據多年憂鬱症康復經驗及大量諮商案例編寫而成。本書觀點獨特、邏輯嚴密、案例生動,涵蓋了從家庭心理治療到危機介入的各個方面,適合憂鬱症患者、研究者及心理學愛好者閱讀,旨在助讀者擺脫困擾,重拾信心,走上康復之路。

作者簡介

袁運錄,諮商心理師。2006年以來,以「恨若秋水」的筆名在網路平臺發表上千篇有關神經症的研究和實踐文章,並接受過上萬人次各種心理困擾者的求助和諮商。2008年創立逆向心理學──秋水理論。代表作有《口吃原理與康復》、《情緒心理學》、《強迫症原理與康復》。

袁媛,秋水理論心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大學畢業後參與研究口吃和憂鬱等心理問題,並與秋水理論創立者袁運錄合著《口吃原理與康復》。

目次

第三篇 實戰與思考
第十九章 案例實戰
第二十章 危機介入
第二十一章 實踐與思考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節 被貼上精神病標籤後
孩子媽:孩子是高一下學期在升學班突然成績下降,上課聽不懂,他自己說跟同學關係不好,然後我們就帶他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說她有重度憂鬱症和精神分裂症。吃藥後狀態好轉,去年疫情學業跟不上,就休學了。現在家白天玩手機,也不運動,晚上睡眠差,老是想以前不開心的事。我想請您幫我輔導一下,孩子對心理諮商不抗拒。
諮商師:等晚上看看您孩子的情況,再具體商定辦法。
孩子媽:不會讓您有任何擔憂,孩子就這情況,您要幫我諮商,萬分感謝。我們都希望她好,您是幫助她,不會讓您擔心她的任何事,有我們父母。我也是沒辦法了,準備再帶她到大醫院去看看,一邊吃藥,一邊做心理諮商,做父母的只能盡力而為,孩子這樣自己也難受,盡人事,聽天命吧。
諮商師:如果藥物能穩定孩子的情緒,我建議暫時不要去大醫院求醫,一般醫院就可以。不管哪種心理諮商,都要深入孩子的內心,才能有效果。
孩子媽:孩子思維很清晰。剛開始稍稍有點幻覺,後來吃藥到現在也沒有出現幻覺。她就是懶,自理方面要督促。
諮商師:可以。你們先帶孩子來看看。
孩子媽:萬分感謝!您什麼時候有時間?
諮商師:週六或週日。
諮商師: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諮商和觀察,我發現您的孩子心裡很壓抑。
孩子媽:你們交流通暢嗎?她跟您說了哪方面的心結呢?
諮商師:主要感覺父母不愛她,對她不好。她說想讀書,就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因為老是走神,想那些不好的事情。
孩子媽:今天也是這樣說嗎?她第一次在學校諮商也是說物質滿足了,但她沒感到愛。其實我們是愛她的,養她十歲才有弟弟,去年她騎車摔傷眼角,她爸連夜從外地趕回去照顧她。最主要的是她行為習慣不好,我們會說她,比如不講究衛生,不打招呼,總是一個人獨食。我說她,她就說我:「弟弟這樣吃,你都不說?」其實我是教她以後到外面不能這樣吃,因為她長大了。這種情況,您還建議我到大醫院開藥嗎?
諮商師:她的情緒波動很激烈,需要藥物穩定,但不一定要去大醫院,就近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就可以。孩子需要心理輔導,更需要打開心結。比如改變看問題的角度,這是心理矯正的關鍵。根據我個人的分析和辨識,孩子雖然有憂鬱現狀,但應該不是憂鬱症。孩子只是跟你們鬥氣,才弄成這樣。這從她的行為表現可以看出:非常亢奮,起坐不安,不停走動,說明孩子心浮氣躁,心裡堵了很多負面情緒。我講解了情緒堵截和發洩的原理,讓孩子明白情緒的規律。
孩子媽:去年騎車摔倒,醫生說是吃了藥後軀體反應開始變慢,然後坐立不安,有些不好的行為。剛開始仔細觀察,她會喃喃自語。問她想什麼?她又說沒什麼,有時想事情時一個人微笑,後來這些都沒有。感覺她的思維邏輯還是清晰的。您說到了關鍵,感覺她就是在跟我們對抗,一說她,就說叫我們不要管她。這次也是故意在外流浪了幾個星期。
諮商師:從她的笑聲和來回走動,異常亢奮,甚至出現一些幻覺來看,容易為醫生的診斷帶來錯覺,以為她有精神分裂。有時候自言自語,是每個內心有衝突的人,包括正常人都會有的。人在特定環境下也會出現幻覺,但不能就此判斷精神有問題。我跟孩子對話時,孩子有說有笑,思維清晰,邏輯正常。
我問孩子:「你是否覺得自己有精神問題?」孩子說:「沒有啊。」
我又問:「那別人,包括醫生為何會認為你有?」孩子不以為然地說:「也許他們看到我與眾不同吧。」
我再問:「你現在有沒有服藥?」孩子說:「沒有。」孩子的父親也說她最近沒有服藥。
「為什麼不服藥?」我問。孩子回答說:「藥有副作用,怕傷害自己。」
顯然,孩子的思維邏輯沒有問題。我認為,孩子精神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她的情緒沒有管理好,才導致行為異常。這需要正確的心理輔導和穩定服藥,包括你們夫妻對孩子的態度、認知都必須改變。
孩子媽:好,您說得很專業,等我們夫妻商量後再決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96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