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主廚:蘇綏蘭的創意料理與人生故事
商品資訊
系列名:綠蠹魚Read It
ISBN13:9786263619746
出版社:遠流
作者:蘇綏蘭
出版日:2024/10/30
裝訂/頁數:平裝/376頁
規格:21cm*14.8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最佳主廚」蘇綏蘭的斜槓人生
成功展現華人移民美國奮鬥歷程
讓中國菜成為90年代美國飲食文化的主流
在Susanna Foo的生命裡,每個意外轉折彷如命中注定,促成這位世上最具才華的廚師之一,創造最受喜愛的餐廳,並得到無數主廚及幸運顧客如我的尊崇。這本自傳揭示她如何以堅毅與自信,跨越生命的重重難關。
——美國華裔女作家.暢銷名著《喜福會》作者 譚恩美(Amy Tan)
蘇綏蘭女士意外的廚藝人生造就了中華與歐美飲食之巧妙融合,賦予中菜新生命,亦為中華美食的輸出綻放了耀眼光芒,堪稱一代廚藝大師!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校長 陳敦基
作家 洪愛珠、高雄餐旅大學校長 陳敦基 、暢銷名著《喜福會》作者 譚恩美、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感動推薦
將軍之女、台大歷史系畢業、美國匹茲堡大學圖書館學碩士,
這樣一位女性為何走進餐廳,最後在異國變成名廚?
一個單純卻曲折、淡遠又衝突的生命成長故事,
有境遇轉折,有靈感迸發,更有衝突、辛酸和自我修復。
蘇綏蘭於中國出生,在台灣長大,到美國留學和成家,三十八歲那年才進入美國廚藝學院受訓。在此之前,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變成廚師。她的生命故事與飲食息息相關,很多際遇超乎意料,美國媒體人稱她為「意外的主廚」(Accidental Chef),也因為這個美麗的意外,讓她在他鄉找到志趣,真心愛上做菜,展開人生後半場奏鳴曲的主旋律。
兩度榮獲「烹飪界奧斯卡」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獎,蘇綏蘭的創意料理令美國人趨之若鶩,她以中國傳統菜為基礎,融合法國菜的基本技術,讓中國菜在美國變成時尚,更開啟女性在美國廚藝界崛起的先例。她的食譜全美廚師幾乎人手一本,她的餐廳「蘭苑」成了最受歡迎的中餐廳。
儘管命運的轉折離奇又艱辛,上蒼給予她的人生劇本何其豐富,年逾八十的她決定寫下回憶,說給有緣人聽:「生命從不孤單,我,還有自己。」
★收錄主廚私房菜:精選七道料理食譜,人人都可以做出主廚拿手菜餚
成功展現華人移民美國奮鬥歷程
讓中國菜成為90年代美國飲食文化的主流
在Susanna Foo的生命裡,每個意外轉折彷如命中注定,促成這位世上最具才華的廚師之一,創造最受喜愛的餐廳,並得到無數主廚及幸運顧客如我的尊崇。這本自傳揭示她如何以堅毅與自信,跨越生命的重重難關。
——美國華裔女作家.暢銷名著《喜福會》作者 譚恩美(Amy Tan)
蘇綏蘭女士意外的廚藝人生造就了中華與歐美飲食之巧妙融合,賦予中菜新生命,亦為中華美食的輸出綻放了耀眼光芒,堪稱一代廚藝大師!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校長 陳敦基
作家 洪愛珠、高雄餐旅大學校長 陳敦基 、暢銷名著《喜福會》作者 譚恩美、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感動推薦
將軍之女、台大歷史系畢業、美國匹茲堡大學圖書館學碩士,
這樣一位女性為何走進餐廳,最後在異國變成名廚?
一個單純卻曲折、淡遠又衝突的生命成長故事,
有境遇轉折,有靈感迸發,更有衝突、辛酸和自我修復。
蘇綏蘭於中國出生,在台灣長大,到美國留學和成家,三十八歲那年才進入美國廚藝學院受訓。在此之前,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變成廚師。她的生命故事與飲食息息相關,很多際遇超乎意料,美國媒體人稱她為「意外的主廚」(Accidental Chef),也因為這個美麗的意外,讓她在他鄉找到志趣,真心愛上做菜,展開人生後半場奏鳴曲的主旋律。
兩度榮獲「烹飪界奧斯卡」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獎,蘇綏蘭的創意料理令美國人趨之若鶩,她以中國傳統菜為基礎,融合法國菜的基本技術,讓中國菜在美國變成時尚,更開啟女性在美國廚藝界崛起的先例。她的食譜全美廚師幾乎人手一本,她的餐廳「蘭苑」成了最受歡迎的中餐廳。
儘管命運的轉折離奇又艱辛,上蒼給予她的人生劇本何其豐富,年逾八十的她決定寫下回憶,說給有緣人聽:「生命從不孤單,我,還有自己。」
★收錄主廚私房菜:精選七道料理食譜,人人都可以做出主廚拿手菜餚
作者簡介
蘇綏蘭 Susanna Foo
生於中國內蒙古,年幼時舉家遷徙到西安,父親蘇揚志是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中將,五歲時和家人搭軍艦來到台灣。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美國匹茲堡大學圖書館學碩士,美國烹飪學院(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職業廚師訓練。
曾在美經營三家餐廳:Susanna Foo Chinese Cuisine蘭苑、SuiLan綏蘭、SuGa,憑藉著對中國地方烹飪傳統和其他國家美食的深刻理解與知識,通過將最好的新鮮食材與傳統烹飪技術相互融合,徹底翻轉了中國菜的樣式。
2021年開始在You Tube錄製Susanna Foo Home Cooking家庭烹飪影片。目前於ALS協會費城分會擔任董事,籌劃慈善募款事宜,並於費城圖書館烹飪教學中心、費城亞裔美國婦女聯會、費城聯盟公會美食社團擔任顧問及講課。
榮譽:
1987 「蘭苑」獲選為「全美最佳十大新餐廳」
1988 《今日美國》評選為當年度美國最佳女廚師之一
1989 《Food & Wine 吃好喝好》評選為「年度十大最佳新廚師」
1992 Eating Well雜誌選為全國最佳中餐廚師
1994 入選《費城雜誌》最佳費城名人堂
1996 第一本食譜書Susanna Foo Chinese Cuisine獲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國際食譜 奬」
1997 獲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最佳主廚獎」
蘭苑獲《國家餐廳新聞》之「高級餐廳名人堂獎」
1999 成為全美國六位烹飪卓越獎得主
2004 「綏蘭」獲選為「全美最佳十大新餐廳」
2005 「蘭苑」獲美國酒店科技學學會五星級鑽石獎
第二本食譜書Susanna Foo Fresh Inspiration獲得「最佳亞洲食譜獎」
2006 第二本食譜書獲《食藝雜誌》九月刊「銀勺獎」
2007 「蘭苑」獲選為「葡萄酒愛好傑出餐廳」
2008 《今日美國》譽為美國最佳中日餐廚師
2022 《費城詢問報》5頁專訪
2023 「法國國際美食協會」Cuvée雜誌名廚特別報導
生於中國內蒙古,年幼時舉家遷徙到西安,父親蘇揚志是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中將,五歲時和家人搭軍艦來到台灣。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美國匹茲堡大學圖書館學碩士,美國烹飪學院(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職業廚師訓練。
曾在美經營三家餐廳:Susanna Foo Chinese Cuisine蘭苑、SuiLan綏蘭、SuGa,憑藉著對中國地方烹飪傳統和其他國家美食的深刻理解與知識,通過將最好的新鮮食材與傳統烹飪技術相互融合,徹底翻轉了中國菜的樣式。
2021年開始在You Tube錄製Susanna Foo Home Cooking家庭烹飪影片。目前於ALS協會費城分會擔任董事,籌劃慈善募款事宜,並於費城圖書館烹飪教學中心、費城亞裔美國婦女聯會、費城聯盟公會美食社團擔任顧問及講課。
榮譽:
1987 「蘭苑」獲選為「全美最佳十大新餐廳」
1988 《今日美國》評選為當年度美國最佳女廚師之一
1989 《Food & Wine 吃好喝好》評選為「年度十大最佳新廚師」
1992 Eating Well雜誌選為全國最佳中餐廚師
1994 入選《費城雜誌》最佳費城名人堂
1996 第一本食譜書Susanna Foo Chinese Cuisine獲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國際食譜 奬」
1997 獲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最佳主廚獎」
蘭苑獲《國家餐廳新聞》之「高級餐廳名人堂獎」
1999 成為全美國六位烹飪卓越獎得主
2004 「綏蘭」獲選為「全美最佳十大新餐廳」
2005 「蘭苑」獲美國酒店科技學學會五星級鑽石獎
第二本食譜書Susanna Foo Fresh Inspiration獲得「最佳亞洲食譜獎」
2006 第二本食譜書獲《食藝雜誌》九月刊「銀勺獎」
2007 「蘭苑」獲選為「葡萄酒愛好傑出餐廳」
2008 《今日美國》譽為美國最佳中日餐廚師
2022 《費城詢問報》5頁專訪
2023 「法國國際美食協會」Cuvée雜誌名廚特別報導
名人/編輯推薦
意外的主廚,不意外的成功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校長 陳敦基
蘇綏蘭(Susanna)女士出生在一個戰亂動盪的時代,童年隨著將軍父親流轉來台入住高雄眷村,在那生活並不富裕的成長歲月裡,她擁著幸福滿滿的親情伴隨長大。求學時期,以雄女高材生考上了台大歷史系,畢業後在那個「來來來台大,去去去美國」年代,偕同未婚先生留學美國,也為其日後移民美國,繼而在近不惑之年才掌舵開餐廳的人生轉場,揭開了精彩的序幕。意外廚師蘇女士,走過了酸甜苦辣的輾轉人生,也烹過唇齒留香的無數美食,開過高朋滿座的著名餐廳,得過讚譽不絕的廚藝桂冠,這些歷程註定要成就「意外的主廚」不意外的成功!蘇女士餐廚事業得以成就非凡,綜合歸納有八個主要因素:
一、天賦與家傳:天生遺傳自母親極敏銳的舌頭,已經預告了她天賦廚師的潛能;而家傳自奶奶、婆婆、堂嫂所擅長家鄉菜的私房功夫,正是造就日後卓越廚藝的養分及基本功。
二、轉折與堅韌:回台又離台,跟隨頂著留美機械博士光環的丈夫,卻毅然辭去清大材料所所長,轉赴美國「棄學從產」開餐館;初入美國社會,獨自面對職場霸凌,因交通罰單未繳入看守所受歧視的新移民委曲,以及公婆餐廳可能面臨破產的危機等。面對這些意外的轉折及挫折,蘇女士充分展現了華人婦女隨夫、為家堅忍茹苦,認命卻不屈的女性堅韌!
三、貴人與推手:美國廚藝學院(CIA)創辨人及校長雅各布.羅森塔爾傾囊相授的知遇之恩,是最大貴人,引領她進入美食世界一窺堂奧,蘇女士直覺「校長就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另一方面,先生傅衣信在外場經營,為搭配內場美食,下足功夫品酒選酒、設計菜單、出菜方式、餐儀模式等,成為女主廚的最佳男配角,而餐廚生涯的相伴隨及全力支撐,使蘇女士得以關關難過關關過,先生著實為她餐廚生涯的最力推手,亦是終身摯愛。
四、鑽研與創新:她赴CIA學習、加入法國國際美食協會,為她美食廚藝打開了竅門,不再去揣摩顧客「習慣的中國菜」,擺脫傳統框架,不斷研究新菜色,反而博得顧客的心,故她時時提醒自己要發揮創意。譬如先生自創的冬瓜雕花即獲得中國藝術的美譽。為順應美國人飲食習慣,重新融合、靈活創造自己風格,使其廚藝得以卓越,不僅招來饕客的絡繹青睞,亦為其贏得無數的廚藝桂冠。
五、啟蒙與心法:拜法國三星級米其林餐廳之旅所賜,啟發了她以法式料理為本做中國菜:「用法式醬汁作法,以中國香料來調製」是她烹飪的特色。她展現對餐廳與菜餚想法的第一個突破點,就是「上菜方式」。口碑來自好味道的記憶,關鍵在於「醬汁與高湯」,而「法國菜的靈魂就是醬汁」!這些巧技要領正是她美食圖譜的心法。
六、紀律與風格:「廚房一定要有紀律!」她規範廚房,嚴格要求廚師依標準程序作業,目標維持菜品質量穩定,此乃締造好口碑的首要條件。「追求品質不必想太多,直視事情的本質就好」;而追求自我創新之時,她仍帶領廚師團隊維持品質穩定。餐廳顧客著盛裝入餐,讓餐廳變得高檔講究,賦予了中餐廳高級化的新風格。
七、跨文化包容:飲食文化本各有其道,蘇女士以華人飲食為基底,融合萃取了歐洲的法、義,亞洲的泰、馬等各國菜餚精華,所構創美食能納四海之博,讓挑剔饕客垂涎登門買單。因政府播遷來台,使得大陸南北各地菜系在台灣融合滙集,蘇女士將之揉合了歐美菜餚精髓,進而開創出「中菜為體、西餐為用」的跨文化飲食。
八、順命與應運:一趟米其林之旅合併了她「不得不」與「甘願做」的心,篤定廚藝的人生方向。從接掌公婆風雨飄搖的「湖南」、結束盛極一時的「蘭苑」,到新開「SuGa」的餐廳旅程,對於物換星移,她始終相信有緣人會相遇。以「做菜」為職志的人生歷程,蘇女士贏得多項廚師界的極高殊榮、出版了兩本獲美食界大獎的食譜書,報章雜誌對其佳評如潮,榮耀不斷獲獎無數,印證了「天道酬勤、業道酬精」。
讀完Susanna的生命故事,宛如看完一部長篇的傳記電影,也如同欣賞了一場時而波濤澎湃、時而婉約輕訴的交響樂曲,相當引人入勝!本書不只瀏覽了蘇女士傳奇不凡的餐廚人生,亦可從中領略到創新美食之奧妙,餐廳成功經營之道,並詳實傳達了「中華美食輸出」之要訣(這是高餐大一直重視的課題)。此外,書中襯托著動盪的大時代背景,隱約刻劃了普遍存乎華人社會傳統的父權束約禮教,亦鮮活記錄了台灣人移民美國求生圖存、成敗起伏的辛酸淚史。本書堪為青年人餐飲創業的借鏡,指引了一條如何披荊斬棘邁向康莊大道之蹊徑,也可為中年創業者注入一針鼓舞鬥志的強心劑。總之,蘇女士意外的廚藝人生造就了中華與歐美飲食之巧妙融合,賦予中菜新生命,亦為中華美食的輸出綻放了耀眼光芒,堪稱一代廚藝大師!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校長 陳敦基
蘇綏蘭(Susanna)女士出生在一個戰亂動盪的時代,童年隨著將軍父親流轉來台入住高雄眷村,在那生活並不富裕的成長歲月裡,她擁著幸福滿滿的親情伴隨長大。求學時期,以雄女高材生考上了台大歷史系,畢業後在那個「來來來台大,去去去美國」年代,偕同未婚先生留學美國,也為其日後移民美國,繼而在近不惑之年才掌舵開餐廳的人生轉場,揭開了精彩的序幕。意外廚師蘇女士,走過了酸甜苦辣的輾轉人生,也烹過唇齒留香的無數美食,開過高朋滿座的著名餐廳,得過讚譽不絕的廚藝桂冠,這些歷程註定要成就「意外的主廚」不意外的成功!蘇女士餐廚事業得以成就非凡,綜合歸納有八個主要因素:
一、天賦與家傳:天生遺傳自母親極敏銳的舌頭,已經預告了她天賦廚師的潛能;而家傳自奶奶、婆婆、堂嫂所擅長家鄉菜的私房功夫,正是造就日後卓越廚藝的養分及基本功。
二、轉折與堅韌:回台又離台,跟隨頂著留美機械博士光環的丈夫,卻毅然辭去清大材料所所長,轉赴美國「棄學從產」開餐館;初入美國社會,獨自面對職場霸凌,因交通罰單未繳入看守所受歧視的新移民委曲,以及公婆餐廳可能面臨破產的危機等。面對這些意外的轉折及挫折,蘇女士充分展現了華人婦女隨夫、為家堅忍茹苦,認命卻不屈的女性堅韌!
三、貴人與推手:美國廚藝學院(CIA)創辨人及校長雅各布.羅森塔爾傾囊相授的知遇之恩,是最大貴人,引領她進入美食世界一窺堂奧,蘇女士直覺「校長就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另一方面,先生傅衣信在外場經營,為搭配內場美食,下足功夫品酒選酒、設計菜單、出菜方式、餐儀模式等,成為女主廚的最佳男配角,而餐廚生涯的相伴隨及全力支撐,使蘇女士得以關關難過關關過,先生著實為她餐廚生涯的最力推手,亦是終身摯愛。
四、鑽研與創新:她赴CIA學習、加入法國國際美食協會,為她美食廚藝打開了竅門,不再去揣摩顧客「習慣的中國菜」,擺脫傳統框架,不斷研究新菜色,反而博得顧客的心,故她時時提醒自己要發揮創意。譬如先生自創的冬瓜雕花即獲得中國藝術的美譽。為順應美國人飲食習慣,重新融合、靈活創造自己風格,使其廚藝得以卓越,不僅招來饕客的絡繹青睞,亦為其贏得無數的廚藝桂冠。
五、啟蒙與心法:拜法國三星級米其林餐廳之旅所賜,啟發了她以法式料理為本做中國菜:「用法式醬汁作法,以中國香料來調製」是她烹飪的特色。她展現對餐廳與菜餚想法的第一個突破點,就是「上菜方式」。口碑來自好味道的記憶,關鍵在於「醬汁與高湯」,而「法國菜的靈魂就是醬汁」!這些巧技要領正是她美食圖譜的心法。
六、紀律與風格:「廚房一定要有紀律!」她規範廚房,嚴格要求廚師依標準程序作業,目標維持菜品質量穩定,此乃締造好口碑的首要條件。「追求品質不必想太多,直視事情的本質就好」;而追求自我創新之時,她仍帶領廚師團隊維持品質穩定。餐廳顧客著盛裝入餐,讓餐廳變得高檔講究,賦予了中餐廳高級化的新風格。
七、跨文化包容:飲食文化本各有其道,蘇女士以華人飲食為基底,融合萃取了歐洲的法、義,亞洲的泰、馬等各國菜餚精華,所構創美食能納四海之博,讓挑剔饕客垂涎登門買單。因政府播遷來台,使得大陸南北各地菜系在台灣融合滙集,蘇女士將之揉合了歐美菜餚精髓,進而開創出「中菜為體、西餐為用」的跨文化飲食。
八、順命與應運:一趟米其林之旅合併了她「不得不」與「甘願做」的心,篤定廚藝的人生方向。從接掌公婆風雨飄搖的「湖南」、結束盛極一時的「蘭苑」,到新開「SuGa」的餐廳旅程,對於物換星移,她始終相信有緣人會相遇。以「做菜」為職志的人生歷程,蘇女士贏得多項廚師界的極高殊榮、出版了兩本獲美食界大獎的食譜書,報章雜誌對其佳評如潮,榮耀不斷獲獎無數,印證了「天道酬勤、業道酬精」。
讀完Susanna的生命故事,宛如看完一部長篇的傳記電影,也如同欣賞了一場時而波濤澎湃、時而婉約輕訴的交響樂曲,相當引人入勝!本書不只瀏覽了蘇女士傳奇不凡的餐廚人生,亦可從中領略到創新美食之奧妙,餐廳成功經營之道,並詳實傳達了「中華美食輸出」之要訣(這是高餐大一直重視的課題)。此外,書中襯托著動盪的大時代背景,隱約刻劃了普遍存乎華人社會傳統的父權束約禮教,亦鮮活記錄了台灣人移民美國求生圖存、成敗起伏的辛酸淚史。本書堪為青年人餐飲創業的借鏡,指引了一條如何披荊斬棘邁向康莊大道之蹊徑,也可為中年創業者注入一針鼓舞鬥志的強心劑。總之,蘇女士意外的廚藝人生造就了中華與歐美飲食之巧妙融合,賦予中菜新生命,亦為中華美食的輸出綻放了耀眼光芒,堪稱一代廚藝大師!
目次
楔子 難忘的高光時刻
第一篇 出生與童年1943∼1955
第二篇 從蘇小妹到蘇小姐1955∼1967
第三篇 初探美國與成家1967∼1972
第四篇 從學術走向產業1972∼1979
第五篇 深入家族的餐飲事業1979∼1987
第六篇 獨立創業大放光芒1987∼2009
第七篇 反思我的意外人生2009∼
獲獎紀錄
第一篇 出生與童年1943∼1955
第二篇 從蘇小妹到蘇小姐1955∼1967
第三篇 初探美國與成家1967∼1972
第四篇 從學術走向產業1972∼1979
第五篇 深入家族的餐飲事業1979∼1987
第六篇 獨立創業大放光芒1987∼2009
第七篇 反思我的意外人生2009∼
獲獎紀錄
書摘/試閱
口碑來自好味道的記憶,關鍵在於醬汁與高湯
很多美國人覺得中國菜重油、重鹽、重糖,彷彿不這樣做就不好吃,對此我不以為然,更想扭轉這個印象。進入廚房掌勺後,我制定了「三不」——不用味精、不用冷凍食品(蝦子除外)、不用罐頭。這「三不」源於我自幼的飲食習慣,既然知道新鮮食材的好,就要用它來做菜;捨棄味精是深信只要食材本身夠新鮮,將原味呈現出來就是最好的滋味。婆婆最初反對不用味精,認為菜會沒有味道,公公說既然交給我,就由我決定不必插手。
口碑來自好味道的記憶,想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醬汁與高湯,我想提升品質,首先從這兩者做改革。
醬汁決定味道,而好的醬汁又建立在好的高湯上,因此,我將所有高湯與醬汁的作法寫成食譜,要求廚師製作時須按照我的工序來進行,方能維持品質穩定。
我花許多時間做醬汁,每種做三至五加侖,存放在冰庫裡。我把每種醬汁的作法寫成SOP,並明訂清楚每道菜的食材分量、醬汁多寡,上菜之前才淋醬汁,如此就能確保出菜的味道維持一致。
宮保汁是我最得意的醬汁,用花椒、八角、丁香、洋蔥、大紅椒、乾辣椒和雞骨高湯熬煮兩小時,並在一開始就加入芡粉(玉米粉),慢慢熬製而成,然後過濾掉香料渣和雞骨。我做的宮保汁乾淨爽口,絕不讓客人吃到任何調料的渣滓。送上餐桌的菜餚絕對沒有不能吃的東西,這成為Susanna Foo的風格之一。因為有好醬汁,宮保雞丁、宮保蝦成為我們最受歡迎的菜色。
糖醋汁也很討喜,我用法國傳統鴨汁的作法,先把糖翻炒至焦糖化,然後加上中國五香,即八角、花椒、肉桂、丁香和茴香籽,再放入烤過的豬骨燉煮,加少許番茄醬、少許醬油,續煮四小時。我的祕訣是在一開始就勾芡,創造出很自然的風味;有了這麼棒的糖醋汁,光是一道甜酸肉便替餐廳圈粉無數。
高湯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在我的廚房裡,所有食材都會被充分利用,我不允許浪費,且因為不放味精,高湯的鮮度顯得格外重要。我採用法式的作法來熬高湯,當年四十磅雞骨只需十美元,我習慣採購整箱雞骨架,先由廚師去皮、去肥油,用薑、蒜、八角、花椒炒香雞骨,加水熬煮兩小時,過濾後降溫放進冰箱,這就是廚房最基本的高湯;若熬製豬骨湯或牛骨湯,就需要延長為四小時;至於海鮮湯,我會先把蝦頭、蝦殼炒過,加入雞高湯、薑、蒜、芡粉等慢慢熬煮。
高湯好不好,簡單一碗酸辣湯或海鮮餛飩就能輕易品嚐出來。高湯既不華麗也不顯眼,卻是一家餐廳的內涵,我覺得無論市區湖南餐廳或後來的蘭苑餐廳,我都堅守住這份內涵了。
打開竅門更改菜單,賦予新作法並寫下食譜
美國廚藝學院的課程與實習讓我對歐洲菜有所瞭解。法國菜與義大利菜是歐洲菜的兩大主流,我都很喜歡。
法國菜特色是精緻華麗,選用高級食材,甚至以葡萄酒入菜,因使用牛油以致奶油味重;對烹調技巧與上菜順序極為講究,連擺盤與餐具搭配都很重視,用餐禮儀更是優雅。如果問我什麼是法國菜的靈魂,我認為是醬汁!醬汁的調製需使用很多食材,且製作耗時,以致法國菜的成本偏高,售價自然昂貴。
相對來說,義大利菜牛油用得少,大都使用橄欖油,搭配新鮮食材,味道清淡且忠實呈現原味,很像我從小在蘇家吃到的食物。義大利菜最注重食材的新鮮度,連麵食都現擀現煮,必須耐心等候。
至於其他歐洲菜,德國菜的肉食很多,以豬腳和香腸最知名,我個人覺得好吃但不夠細緻;西班牙菜如同義大利菜使用大量橄欖油,但海鮮用得特別多;至於英國菜,我個人覺得不太講究,不懂得如何欣賞它。
將菜餚各式作法融會貫通後,我開始著手調整,例如原本的辣椒鑲肉,是在新鮮辣椒裡塞絞肉,然後煎熟。我改以果肉較厚的墨西哥辣椒來鑲肉,煎過再烤,風味變得更濃郁,顧客品嚐後非常喜歡。
我彷彿打開竅門,連傳統老菜也敢賦予新作法。例如松鼠黃魚這道菜,我在新竹經常做,到美國之後便把黃魚改為鱸魚。除了更換食材,還標準化甜酸汁,事先製作醬汁也把口味略做調整,不再那麼甜。美國客人不會剔魚刺,廚師必須整條魚先去魚骨和魚刺。炸魚之前,我先沾蛋黃再裹太白粉,然後入油鍋炸;等魚炸好,要上桌才淋醬汁,這樣魚肉便能維持脆度,好看也好吃。
我認真研究蒐集來的食譜,等到嫻熟便拋開,依自己的想法更改餐廳菜單。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一旦啟動就不會中斷,因為隨著研究我會迸發新靈感,讓菜色和作法不斷精進。
改變的幅度有大有小,我決定先由一般中國餐館受歡迎的菜改起,例如我把餛飩的清湯改為高湯,不多久,點的人愈來愈多;又好比炸春捲,我將昔日使用的批發市場食材全部換掉,全數改用新鮮食材,味道變得更清甜,口感也更豐富,包括炸春捲、豬肉煎餃,這些菜很快就變成熱門菜色。
接下來,我開始修改做菜的方法,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新鮮食材就是我的王道,而每道菜的作法與食材處理步驟,都寫成食譜,新廚師只要按部就班,就能確保端出來的同一道菜,每一盤都味道一致,如此才能讓喜愛這道菜的客人願意再度蒞臨。
考慮到美國人不習慣主菜有骨頭或魚刺,作法自然需要做調整。例如香酥鴨,我用傳統方式先滷過,放涼後剔除骨頭,再抹上沾濕的馬蹄粉(荸薺澱粉)入油鍋炸,就能皮脆肉嫩。做魚的時候,即使用全魚也會去骨,如此才符合美國人的進食習慣。只有羊排保留排骨,塗抹新鮮的香草香料再送進烤爐。
為了提振市區湖南餐廳的業績,我們在中國特殊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時推出特惠套餐,四、五道菜的組合餐只賣十幾塊錢,非常吸引顧客。美國人生性好奇、願意嘗試,他們不僅想品嚐主廚推薦的食物,也會詢問這究竟是個怎樣的節日,結果成功吸引顧客上門。有時我會把握這個時機推出新菜,讓客人嚐嚐鮮,也測試一下接受度。
很多美國人覺得中國菜重油、重鹽、重糖,彷彿不這樣做就不好吃,對此我不以為然,更想扭轉這個印象。進入廚房掌勺後,我制定了「三不」——不用味精、不用冷凍食品(蝦子除外)、不用罐頭。這「三不」源於我自幼的飲食習慣,既然知道新鮮食材的好,就要用它來做菜;捨棄味精是深信只要食材本身夠新鮮,將原味呈現出來就是最好的滋味。婆婆最初反對不用味精,認為菜會沒有味道,公公說既然交給我,就由我決定不必插手。
口碑來自好味道的記憶,想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醬汁與高湯,我想提升品質,首先從這兩者做改革。
醬汁決定味道,而好的醬汁又建立在好的高湯上,因此,我將所有高湯與醬汁的作法寫成食譜,要求廚師製作時須按照我的工序來進行,方能維持品質穩定。
我花許多時間做醬汁,每種做三至五加侖,存放在冰庫裡。我把每種醬汁的作法寫成SOP,並明訂清楚每道菜的食材分量、醬汁多寡,上菜之前才淋醬汁,如此就能確保出菜的味道維持一致。
宮保汁是我最得意的醬汁,用花椒、八角、丁香、洋蔥、大紅椒、乾辣椒和雞骨高湯熬煮兩小時,並在一開始就加入芡粉(玉米粉),慢慢熬製而成,然後過濾掉香料渣和雞骨。我做的宮保汁乾淨爽口,絕不讓客人吃到任何調料的渣滓。送上餐桌的菜餚絕對沒有不能吃的東西,這成為Susanna Foo的風格之一。因為有好醬汁,宮保雞丁、宮保蝦成為我們最受歡迎的菜色。
糖醋汁也很討喜,我用法國傳統鴨汁的作法,先把糖翻炒至焦糖化,然後加上中國五香,即八角、花椒、肉桂、丁香和茴香籽,再放入烤過的豬骨燉煮,加少許番茄醬、少許醬油,續煮四小時。我的祕訣是在一開始就勾芡,創造出很自然的風味;有了這麼棒的糖醋汁,光是一道甜酸肉便替餐廳圈粉無數。
高湯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在我的廚房裡,所有食材都會被充分利用,我不允許浪費,且因為不放味精,高湯的鮮度顯得格外重要。我採用法式的作法來熬高湯,當年四十磅雞骨只需十美元,我習慣採購整箱雞骨架,先由廚師去皮、去肥油,用薑、蒜、八角、花椒炒香雞骨,加水熬煮兩小時,過濾後降溫放進冰箱,這就是廚房最基本的高湯;若熬製豬骨湯或牛骨湯,就需要延長為四小時;至於海鮮湯,我會先把蝦頭、蝦殼炒過,加入雞高湯、薑、蒜、芡粉等慢慢熬煮。
高湯好不好,簡單一碗酸辣湯或海鮮餛飩就能輕易品嚐出來。高湯既不華麗也不顯眼,卻是一家餐廳的內涵,我覺得無論市區湖南餐廳或後來的蘭苑餐廳,我都堅守住這份內涵了。
打開竅門更改菜單,賦予新作法並寫下食譜
美國廚藝學院的課程與實習讓我對歐洲菜有所瞭解。法國菜與義大利菜是歐洲菜的兩大主流,我都很喜歡。
法國菜特色是精緻華麗,選用高級食材,甚至以葡萄酒入菜,因使用牛油以致奶油味重;對烹調技巧與上菜順序極為講究,連擺盤與餐具搭配都很重視,用餐禮儀更是優雅。如果問我什麼是法國菜的靈魂,我認為是醬汁!醬汁的調製需使用很多食材,且製作耗時,以致法國菜的成本偏高,售價自然昂貴。
相對來說,義大利菜牛油用得少,大都使用橄欖油,搭配新鮮食材,味道清淡且忠實呈現原味,很像我從小在蘇家吃到的食物。義大利菜最注重食材的新鮮度,連麵食都現擀現煮,必須耐心等候。
至於其他歐洲菜,德國菜的肉食很多,以豬腳和香腸最知名,我個人覺得好吃但不夠細緻;西班牙菜如同義大利菜使用大量橄欖油,但海鮮用得特別多;至於英國菜,我個人覺得不太講究,不懂得如何欣賞它。
將菜餚各式作法融會貫通後,我開始著手調整,例如原本的辣椒鑲肉,是在新鮮辣椒裡塞絞肉,然後煎熟。我改以果肉較厚的墨西哥辣椒來鑲肉,煎過再烤,風味變得更濃郁,顧客品嚐後非常喜歡。
我彷彿打開竅門,連傳統老菜也敢賦予新作法。例如松鼠黃魚這道菜,我在新竹經常做,到美國之後便把黃魚改為鱸魚。除了更換食材,還標準化甜酸汁,事先製作醬汁也把口味略做調整,不再那麼甜。美國客人不會剔魚刺,廚師必須整條魚先去魚骨和魚刺。炸魚之前,我先沾蛋黃再裹太白粉,然後入油鍋炸;等魚炸好,要上桌才淋醬汁,這樣魚肉便能維持脆度,好看也好吃。
我認真研究蒐集來的食譜,等到嫻熟便拋開,依自己的想法更改餐廳菜單。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一旦啟動就不會中斷,因為隨著研究我會迸發新靈感,讓菜色和作法不斷精進。
改變的幅度有大有小,我決定先由一般中國餐館受歡迎的菜改起,例如我把餛飩的清湯改為高湯,不多久,點的人愈來愈多;又好比炸春捲,我將昔日使用的批發市場食材全部換掉,全數改用新鮮食材,味道變得更清甜,口感也更豐富,包括炸春捲、豬肉煎餃,這些菜很快就變成熱門菜色。
接下來,我開始修改做菜的方法,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新鮮食材就是我的王道,而每道菜的作法與食材處理步驟,都寫成食譜,新廚師只要按部就班,就能確保端出來的同一道菜,每一盤都味道一致,如此才能讓喜愛這道菜的客人願意再度蒞臨。
考慮到美國人不習慣主菜有骨頭或魚刺,作法自然需要做調整。例如香酥鴨,我用傳統方式先滷過,放涼後剔除骨頭,再抹上沾濕的馬蹄粉(荸薺澱粉)入油鍋炸,就能皮脆肉嫩。做魚的時候,即使用全魚也會去骨,如此才符合美國人的進食習慣。只有羊排保留排骨,塗抹新鮮的香草香料再送進烤爐。
為了提振市區湖南餐廳的業績,我們在中國特殊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時推出特惠套餐,四、五道菜的組合餐只賣十幾塊錢,非常吸引顧客。美國人生性好奇、願意嘗試,他們不僅想品嚐主廚推薦的食物,也會詢問這究竟是個怎樣的節日,結果成功吸引顧客上門。有時我會把握這個時機推出新菜,讓客人嚐嚐鮮,也測試一下接受度。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