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變法與黨爭:大明帝國的衰亡1500-1644(簡體書)
79折

變法與黨爭:大明帝國的衰亡1500-1644(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6 元
定價
:NT$ 516 元
優惠價
79407
促銷優惠
簡體新到貨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以明朝後期的歷史為論述核心,運用經濟學框架和數據分析的方法,分析明朝後期的衰落原因,以此揭示中國古代王朝興衰的規律。全書以明朝後期七位皇帝的治理情況為脈絡,完整展現了明朝由極盛走向衰落直至覆滅的亂世圖景;以明朝後期的變法為核心,討論了明朝後期張居正、海瑞及崇禎皇帝等人銳意變法,但面對黨爭亂局和戰爭失利,一系列改革最終都走向失敗,沒能挽救明朝於覆亡的命運,並指出官僚腐敗、明末黨爭是盛世轉衰的重要原因。

作者簡介

李曉鵬,重慶江津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劍橋大學訪問學者,前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研究員(ResearchFellow)。著有《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先秦上古一萬年》《帝制與盛世:漢唐明的時代》《巨變與突圍:碰撞中的清帝國(1644—1840)》《晚清六十年的革命與改良(1851—1912)》等。其中《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入選2015年第一屆“一帶一路”峰會《人民日報》、新華社推薦的25本重點圖書。

名人/編輯推薦

李曉鵬博士此書,乃是當今學界百不一見之好書。讀之,方知吾輩以往之見解可修正處甚多;讀之,方知張居正何以斥江南士大夫最無天理;讀之,方知李卓吾何以說讀史時真如與百千萬人作對敵;讀之,方知顧炎武何以說認識晚明史不能只聽東林黨人的一面之詞;讀之,方知錢鐘書何以說道學評史論政之言多不可信;最重要的是,讀之,乃可以對士大夫集團的歷史作用,對自秦迄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對歷代王朝之所以走向覆滅的奧秘有真正清醒的認識。讀之,直可以開拓萬古之心胸也!故此書之學術價值,可與王亞南《中國官僚政治研究》、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等史學經典相媲美。縱有瑕疵,亦是瑕不掩瑜。以上評論,乃是我的真情實感,無半句溢美之言。

——原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歷史學教授 許蘇民

目次

目 錄

引子 禍起遼東 1

第一章 文武之爭 6

一、蕭墻之亂:遼東局勢與明廷內斗6

二、天下“道統”:儒家士大夫的崛起9

三、科舉腐化:士大夫階層的特權與墮落15

四、黨同伐異:宋軍戰鬥力低下之謎19

五、岳飛之死:文官集團的罪惡22

六、儒家奸臣:史彌遠擅殺韓侂胄事件26

七、官權民權:宋朝與明朝的酷刑對比29

八、文官之禍:腐化的出現及其後果34

九、漢唐歸來:朱明皇權的兩大支柱36

第二章 盛世危局 40

一、重商抑農:明朝稅制與稅收結構40

二、商業帝國:空前的工商業大繁榮46

三、戶籍改革:明廷的“新型城鎮化”改革50

四、浮華世界:明朝中後期社會風氣的變化52

五、四大名著:大一統王朝的文化遺產55

六、出版自由:皇權合法性與言論管制57

七、萬妃冤案:寫進正史的野史緋聞61

八、《孟子節文》:朱元璋刪節《孟子》之謎66

九、官商一體:權力與財富的深度融合71

第三章 正德一朝 77

一、《問刑條例》:官僚集團的勝利77

二、得寸進尺:文官與皇權的交鋒80

三、劉瑾變法:被歷史遺忘的改革91

四、劉瑾慘死:官僚集團的報復 96

五、應州之戰:對韃靼的軍事反擊98

六、武宗南巡:朱厚照是一個荒唐的皇帝嗎?104

第四章 嘉萬革新 109

一、嘉靖皇帝:入繼大統的藩王109

二、“指伯為爹”:繼嗣與繼統的爭議112

三、君臣決裂:內閣駁封與皇帝辭職118

四、張璁變法:改革文官體制122

五、反攻倒算:“大禮議”保守派的反撲128

六、明朝抗倭:海禁的起因與反侵略斗爭133

七、“奸臣”嚴嵩:抗倭戰爭中的內閣首輔138

八、海瑞上疏:在政治斗爭夾縫中崛起的清官142

九、高拱專權:明朝的亂局與海瑞的失敗147

十、帝國首輔:張居正變法150

第五章 黨爭誤國 156

一、末世變法:張居正與王安石變法的異同156

二、人亡政息:保守派對張居正的清算159

三、訕君賣直:痛罵皇帝的言官們164

四、國本之爭:皇位繼承權的合法性問題169

五、東林黨人:激進的理學官僚集團172

六、貪腐橫行:明末官場亂象 175

第六章 心學革命 182

一、吃人的理學:東林黨的思想根源182

二、心學變革:從陸九淵到王守仁192

三、海瑞變法:一場被誤讀的改革195

四、海瑞罷官:明末主要政治派系之爭201

五、殺死異端:東林黨對李贄的迫害204

六、喚醒皇權:明朝近代轉型的機遇與敗局208

第七章 萬歷盛世 216

一、萬歷三大征:大明帝國最後的輝煌216

二、皇帝罷工:“萬歷怠政”的謎團與真相222

三、簡政放權:萬歷皇帝“斷頭政治”的真實效果228

四、抗稅運動:隱藏在憤怒的群眾背後的利益集團231

五、薩爾滸之戰:“文官統兵”制度的災難性後果242

第八章 救亡圖存 253

一、遼東淪陷:東林黨的第一次主政253

二、遼西潰敗:經略與巡撫的內斗257

三、“癸亥京察”:保守派與宦官的結盟262

四、整肅東林:汪文言受賄案268

五、二十四大罪:楊漣彈劾魏忠賢罪名辨析273

六、魏忠賢變法:專權亂政還是打擊貪腐?280

七、黃山賄案:對地方豪強的打擊286

八、覺華慘案:寧遠保衛戰的成敗得失291

九、皮島總兵:毛文龍東江基地的建立298

十、東江移鎮:文官集團對毛文龍的初步攻擊303

十一、抗金援朝:第二次救援朝鮮312

十二、寧錦之戰:毛文龍的勝利317

第九章 亡國之禍 322

一、東林復辟:崇禎初年的政局劇變 322

二、殺毛議和:東林黨與袁崇煥的秘密約定329

三、金兵入塞:冤殺毛文龍的嚴重後果338

四、空餉黑幕:遼東軍餉與關寧軍數量之謎345

五、千古奇冤:袁崇煥殺毛事件再分析349

六、窮途末路:內憂外患之下的明王朝358

七、圍城打援:大凌河之戰361

八、吳橋兵變:一只雞引發的悲劇364

九、最後的兵團:被包圍的錦州城367

十、回光返照:崇禎皇帝的最後努力373

十一、明朝滅亡:崇禎皇帝最後的日子379

十二、清軍入關:無可挽回的改朝換代385

第十章 千古興亡 392

一、東南豪強:明朝滅亡的深層次動力392

二、亡國禍根:土地兼並與官僚腐敗的因果關係399

三、造反有理:底層起義與大一統王朝的崛起408

四、問鼎中原:外族入侵與中華文明的四起四落412

五、華夏之殤:倒在近代化門檻前的中國 420

六、文明的宿命:如何逃出盛極而衰的規律?430

七、太監救國:宦官專權的歷史真相435

八、青史昭昭:為中華帝國辯護454

後記 尋找解讀中國歷史的新史觀 458

書摘/試閱

嘉靖皇帝:入繼大統的藩王

朱厚照死了以後,文官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江彬抓起來判處死刑,還把那個

葡萄牙使者也殺了。

第二件事就是確定皇位繼承人。

朱厚照沒有兒子,也沒有親兄弟。明孝宗就朱厚照一個兒子。繼承人只能在

宗室裡面找。

明朝皇位繼承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制。所謂嫡子,也就是正妻(皇后)所生

的兒子,嫡長子繼承制就是在嫡子當中挑選最年長的繼承皇位;如果沒有嫡子,

那就在其他嬪妃所生的兒子中選擇年齡最長的繼位。

對於皇帝死後無子這種情況,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訓》裡面規定:

“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

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

斬奸臣……”

這個規定沒有任何商量余地。它是帝國制度的基石:選擇皇位繼承人只能根據血統而不能根據才幹。因為血統是很客觀的東西,而才幹的標準太主觀了:你

覺得老大有才,我覺得老二能幹,誰也說不服誰,而皇位只有一個,就會導致兩

邊拉起隊伍以拳頭論英雄,很容易引起內亂甚至內戰。

皇位的嫡長子繼承制度雖然問題很多,但在古代社會也有合理之處。這個制

度是明朝200多年政局穩定的基石。當朱厚照死後沒有兒子,也沒有留下繼位遺

囑的時候,這個制度就開始發揮穩定政治的作用了——大臣和太后只能按照血緣關係確定繼承人,不能自己選。

根據嫡長子繼承制度,首先要找朱厚照的兒子,然後找朱厚照同父同母所生

的兄弟,然後找同父異母所生的兄弟。都沒有的話,朱厚照的皇位就沒法被繼

承了。

這種情況下,就只能往上追溯,去找他父親明孝宗那一脈。明孝宗就朱厚照

一個兒子,只能繼續找明孝宗的弟弟。

明孝宗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三子,前面老大、老二都夭折了,沒有成年,也

沒有兒子。剩下興獻王朱祐杬是明憲宗的第四子,是明孝宗的弟弟中年齡最大

的。朱祐杬此時也已經死了,但他有一個兒子,而且是王妃所生的嫡子,就是朱厚熜。因此,朱厚熜在法理上就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倫序當立”,沒有人能

與之競爭。

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朱祐杬已經死了,生前並沒有當過皇帝。為什麼皇位

應該由他的兒子來繼承,而不是由明孝宗更小的弟弟來繼承呢?因為嫡長子繼承

制度就是這樣規定的。朱元璋生前,太子朱標已死,他就把皇位傳給朱標的兒子

朱允炆,就是為了尊重嫡長子繼承制度,為後世兒孫做好表率。有朱允炆的例子

在,朱厚熜繼位的合法性就更加無可置疑了。

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內閣首輔楊廷和上奏張太后——也就是朱厚照的生

母——請求迎立朱厚熜為新皇帝。太后立即批準。這個過程楊廷和與皇太后都

是照章辦事,不是他們看中了朱厚熜,覺得這小子聰明能幹,適合當皇帝。他們

沒有選擇的余地。所以後來朱厚熜與楊廷和發生衝突的時候,才能如此不給楊廷

和面子。他很清楚自己並不欠楊廷和的人情,自己的皇位也不是楊廷和給他的。

朱厚照去世的當天,張太后聯合內閣一起頒布了以朱厚照名義寫的遺詔:“朕疾彌留,儲嗣未建。朕皇考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年已長成,賢明仁孝,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廟,君臨天下。”

朱厚熜當時已經15歲了,父親朱祐杬兩年前去世,他還在守孝,突然接到

通知,讓他去繼承皇帝位。朱厚熜於是帶著少數親信和中央派來的龐大迎駕團一

起從湖北興獻王府出發,前往北京繼位。

剛到北京城外,就發生了一個問題。楊廷和給朱厚熜安排的是皇太子繼位的

禮儀:從東安門進皇宮,然後入住皇太子居住的文華殿,接受大臣的勸進,再登

基做皇帝。朱厚熜對此很不滿,因為根據遺詔,他是來北京繼皇帝位,不是來當

皇太子的。雖然所謂的遺詔也是楊廷和在朱厚照死後擬定的,但法理上那是朱厚

照說的話,楊廷和無權更改。楊廷和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在給新皇帝“立規矩”:

你要當皇帝,就得聽文官大臣的話。

朱厚熜拒絕從東安門進皇宮,於是停在北京城外不走了。官員趕緊通知楊廷

和,楊廷和表示必須從東安門進,沒商量。然後又通知朱厚熜,朱厚熜表示絕不

從東安門進。兩邊就這樣僵住了。

最後還是張太后出來打圓場,說天位不可久虛,還是按照遺詔來,以皇帝身

份進宮。楊廷和只得同意改變程序,由魏國公徐鵬帶著文武百官往朱厚熜在城外

的駐地勸進。經過三次勸進以後,朱厚熜表示同意即位。於是以皇帝的身份從皇

宮正門——大明門進入皇宮。

隨後,楊廷和又進呈了他為皇帝寫好的即位詔書,而且給朱厚熜閱讀的時間

很短,不斷派人來催,趕緊定稿頒布。朱厚熜沒有時間做更多的改動,但是把楊

廷和給他定的年號“紹治”改成“嘉靖”。

這個改動有很深的含義。明孝宗朱祐樘的年號是“弘治”,楊廷和定的“紹

治”,就是要讓新皇帝效法明孝宗,把弘治年間的德政發揚光大,希望他能像明

孝宗一樣對文官言聽計從。而“嘉靖”中的“嘉”是美好的意思,起修飾作用,

真正有意義的是“靖”字,帶有撥亂反正、平定亂局的意思。朱厚熜用這個字非

常大膽,因為當年朱棣造反,以藩王身份殺進京城趕走建文帝自己當皇帝,這個

行動被朱棣稱為“靖難”。朱厚熜也是外地藩王進京當皇帝,用這個字,一方面表示自己對朱厚照時期的很多政策不滿意,要改正;另一方面表示自己沒打算學

習明孝宗,而是要搞新的一套。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07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