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30)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30)
庫存狀況

有庫存 (27)
無庫存 (3)
商品定價

$200~$399 (18)
$400~$599 (10)
$600~$799 (1)
$800以上 (1)
出版日期

2024年 (4)
2022~2023 (16)
2020~2021 (10)
裝訂方式

平裝 (28)
精裝 (1)
線裝 (1)
作者

地味手帖編輯部 (16)
董淨瑋-主編 (2)
地味手帖 (1)
妍音、儲玉玲、楊路得、林芷琪、江舟航、林佩穎、蘇福男、余嘉榮、曾愉芬-撰文;盧昱瑞、鍾舜文-攝影;林建志-插畫 (1)
朝日新聞出版 (1)
林聰勝 (1)
楊馥慈、曾宥輯 (1)
筧裕介 (1)
蘇凌 (1)
蘇福男、林芷琪、朱珮甄、儲玉玲、江舟航、謝欣珈、林佩穎、曾愉芬、羅莎、謝沛瑩、楊路得、陶依玟、鍾舜文、李阿明、余嘉榮、盧昱瑞、林建志 (1)
裏路編輯部 (1)
謝仕淵、劉宏文、郭美君、林孟瑾、曹雅評、邱筠、馬振瀚、洪綉雅、曾子容、蔡郁青、黃梓崴、陳世偉、廖柏豪、張銘洋、蕭宇哲、楊若彤、張玉佳、林欣楷、陳英豪、張有、黃美惠、傅世元 (1)
謝仕淵、張銘洋、傅世元、陳妤蓁、曾詠榆、姜宏尚、許哲兢、陳浥潔、王璽、陳致豪、林柏旭、許維芯、吳芮甄、洪綉雅、陳泰豪、陳冠樺 (1)
謝欣珈、林宜潔、曹沛雯、郭銘哲、黃怜穎-作;陳建豪、盧昱瑞、陳志華、邱家驊、王倚祈-攝影 (1)
出版社/品牌

裏路 (30)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30筆商品,1/2頁
地味手帖04:繼承家業─新時代的返鄉傳承路
滿額折
作者:地味手帖編輯部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1/02/09 裝訂:平裝
從傳統過去→尋找→未來方向賦予家業新可能也再次擁有認識家族和地方的機會|本期特輯──繼承家業|「這是我以前長大的家嗎?怎麼變這樣?」「咦?原來我們家有這樣的地方和文化啊!」「那我好像可以做些什麼事!?」這些自述,幾乎是返鄉繼承家業的下一代,都曾經歷過的心路三部曲。隨著返鄉時間拉長的再探索,就像是第二次認識家業和成長地,已經茁壯的自己眼看著家業逐漸凋零,往往會激發出新的火花,試圖以自身專長結合舊有基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2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地味手帖00:流動生活-實現二地居住、自創工作的新可能
滿額折
作者:董淨瑋-主編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0/05/27 裝訂:平裝
心中總有「好想改變一切」的不明騷動?渴望找到自己的生活模式和價值?這一本專為「創造新生活型態」而生的MOOK將陪你鼓足勇氣、尋找新可能◆地方發聲,第一本串聯全台各地生活型態的風格誌!◆新創單位站出來,提供在地文化觀察手記!|首期特輯──流動生活|「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那樣的生活在哪裡?」如果問內心這兩個問題,五秒內必須回答的話,你的回答是什麼。「我想要自己決定工作時間和地點,不要每天趕著打卡上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1
定價:299 元, 優惠價:79 236
地味手帖01:地方個性-創造地域生活感的人與事
滿額折
作者:董淨瑋-主編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0/08/05 裝訂:平裝
地方+人=個性地方本身就有自己的特質能夠吸引有著理念和行動的人前來一起形成鮮明的個性和生活方式|本期特輯──地方個性|你今天很鹿港,還是很恆春呢?你覺得自己比較台東,還是花蓮?如果把每個地方視為人,會發現其獨有的個性,可以吸引頻率接近的人們來定居生活,並鼓動著人們依著各自的想像和行動,陪著它探索自身元素、挖掘潛藏可能,在時間的借助下,逐漸萌發形成各種面相,這些累積就成為地域專屬的生活感。地方+人,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1
定價:350 元, 優惠價:79 276
地味手帖00:流動生活─實現二地居住、自創工作的新可能【出發吧!插畫帆布袋限量套組】
滿額折
作者:地味手帖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3/05/27 裝訂:平裝
心中總有「好想改變一切」的不明騷動?渴望找到自己的生活模式和價值?這一本專為「創造新生活型態」而生的MOOK將陪你鼓足勇氣、尋找新可能 ◆試刊號限量套組:插畫帆布袋──出發吧! 有時事情想得複雜了,腳步就邁不開,先試著往前跨一步吧!率氣背上帆布袋,再多找幾次路、多迷一次路,也許就能看見屬於自己的生活之光。邀請插畫家紅林|Hori b Goode,以「出發,找自己的路」為意象詮釋製作,陪你出發找路! ◆地方發聲,第一本串聯全台各地生活型態的風格誌! ◆新創單位站出來,提供在地文化觀察手記! |首期特輯──流動生活| 「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那樣的生活在哪裡?」 如果問內心這兩個問題,五秒內必須回答的話,你的回答是什麼。 「我想要自己決定工作時間和地點,不要每天趕著打卡上班!」 「我小時候住在鄉下地方,常常可以亂跑,我希望孩子也能住在那樣的地方。」 「我希望能住在夠大的空間,可以讓我種花種菜,但是經濟能力負擔得起。」 想要的生活,當然不像快問快答容易發生,卻仍有許多充滿想像的畫面。試刊號我們以「流動生活」為題,試圖在人口流動的歷史脈絡下,邀請社會觀察家對此現象提出二地生活型態的可行性,打破「定居就是不可動」的固著觀念。 同時也藉由訪談「書粥」高耀威、「採集人共作室」陳科廷、「有田有米」吳佳玲,及「月過山丘」賴祿珊&李婉蕙等長期在兩地移動、居住的生活案例,探究他們為何而流動,流動的同時又該如何兼顧理想與生計。 |特別企劃──Another Life另一種可能| 呼應特輯主題,拜訪了從原居住地、搬往異地的移住者案例,這次將傾聽「芭蕉圖書館」的凱力和阿勳,娓娓告白自身經驗的美好和荒瘠。並且,邀請東岸最強斜槓工作者──小海和其媽媽,分享工作與生活的多樣性,直入母女裏心的對談。 |專欄──Sight觀看的視線| 剛踏入一個地方時,觸目所及的場景、建築和人,以及只存在當下的時刻,看似尋常不過,但透過攝影師和生活家的抒情圖文,觀看視線成了細細傳達生活在地方的溫情。 |專欄──Inside of Place走進地方| 隨著深入各地,觀察事物漸擴及到生活趣味,邀請關注鐵皮屋建築、特色學校、自然生態、村鎮生活等作者撰寫專欄。同時,也藉由探討語言、地名和地質等專欄,了解地方文化的隱性存在。 |資訊──Local Minds地方心眼| 隨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1
定價:499 元, 優惠價:79 394
地味手帖12:鄉村博物館-尋找自己是誰的方法
滿額折
作者:地味手帖編輯部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2/06/29 裝訂:平裝
鄉村博物館的存在,不只是為了過去,更在尋求指向未來的路。|本期特輯──鄉村博物館|走訪各地鄉鎮時,稍留心,會發現有著各式文物館、紀念館、文化館、故事館……,鋪蓋著灰塵和歲月痕跡的指標招牌,指引著過去的地方文化經驗。數量之頻密,讓人不由得好奇這些館舍由誰經營?誰會來參觀?又為何各地都能看見鄉鎮型館舍?藉由這些提問,我們邀請到長期參與宜蘭社區發展的陳育貞、台藝大文化資源學院院長的林承緯,和擅博物館學與文化政策的林玟伶,以文資、社區和博物館三方視角對談,談鄉村博物館的脈絡由來、現況和參與經驗,了解到各地在1980~1990年代社會風氣、社造趨勢下而啟的本土文化追尋,及至2000年後的地方文化館政策導引,而有了鄉村博物館的整體發展輪廓。依此為基礎,實地拜訪宜蘭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和大二結紙文化館,了解經營者大二結文化基金近30年來深厚的社區能量;雲林的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運籌團隊,扮演多點溝通和推動平台,帶動地方眾多文化館的活力;近年來極受矚目的「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將長久以來的社造能量,逐步引導至生態博物館的路徑。三種地方案例,展現出由一群人、一個團隊和一個館舍而出發的起點,如何展開多點串聯、人地相連的豐沛經驗。接著,藉由各路博物館人、策展者和插畫家的分享,從紙上飛躍至金門、馬祖、花蓮、台東、台南、屏東……及至日本和摩洛哥的地方館舍,從中可看見在地人透過博物館方法,召喚出一段段產業、生態、工藝、族群、歷史等記憶,逐步拼湊出「自己是誰」的完整樣貌。每個地方都是獨一無二的典藏。透過鄉村博物館,濃縮見證了有限的人生,如何延續對土地和對人事的地方關懷,並以此為踏石,尋求指向未來的路。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1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地味手帖13:地區賽隊─地方愛的熱力展現
滿額折
作者:地味手帖編輯部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2/08/31 裝訂:平裝
從運動出發,用汗水和淚水,拉起人和人的關聯性,用熱情和吶喊,凝聚所屬地的歸屬感。|本期特輯──地區賽隊|出自地區的運動隊伍,在肩負代表地方的責任下出賽,每場比賽不管成功或失敗,都是一次次凝聚在地情感和資源的機會,同時也藉由賽事讓所在地被外界看見甚而支持。從地區出生的賽隊,比的不只是技術,更是凝聚力。這一期,我們先從日治時期地區運動與比賽的興起開始談,探看「會打棒球就有工作」的運動時代背景是如何形成。接著把眼光聚焦於歐美國家,在同樣大時代底下,地區運動如何在英國打破階級藩籬、在美國對抗種族歧視、在德國成為融合新舊住民的計畫,明示著運動在改變國家和社會之前,每個人的參與早已產生意義。歸納地方隊伍的誕生,不脫學校、地方單位與社區等在地單位大力主導,才有可能長久持續。因此,這次我們分別以三種面向介紹了花蓮秀林佳民國小桌球隊,如何從運動社團前往校隊的過程;新北三峽熱原拳擊隊,成立與行動皆與都市原住民的發展息息相關;及基隆家扶Enjoy社區棒球隊,從社福單位出發擴及地方社區和學校網絡的強大能量。每一支隊伍,都緊貼地方的脈動和困境,從中看見運動如何聯繫社區情感,和拉起人和人的關聯性。而在大大小小的比賽中,教練、選手和觀賽者的互動,場上場下的屏息間,不只是熱力和實力爆發時刻,也潛藏許多不自覺的心理意識,透過「張心理師的運動處方箋」心理師張榮斌的臨場分析、「地下電影」溫溫凱的運動電影整理,及棒球攝影師王紹儒的一瞬直擊,看見賽事中的心理抗衡、電影中的人地關係、場邊的精采瞬間,十足過癮的看盡賽隊比賽的方方面面。正值暑熱,一起來看地區賽隊的汗和淚,如何開展另一種歸屬於地方的動能量!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2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回家順路捾豆油:高雄山、海、縱貫線的里鄰雜貨店
滿額折
作者:妍音; 儲玉玲; 楊路得; 林芷琪; 江舟航; 林佩穎; 蘇福男; 余嘉榮; 曾愉芬-撰文; 盧昱瑞; 鍾舜文-攝影; 林建志-插畫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2/12/07 裝訂:平裝
高雄的山、海、縱貫線×58家里鄰雜貨店×12位以畫筆、文字和相機誌店的人在大寫的歷史與小寫的人之間,尋訪地方雜貨店的場所精神不必遙想——有雜貨店一起的生活初枝小姐販賣著涼水、雜貨,還有他們最愛的菸酒。當然也聆聽著他們的傳聞軼事。男人們春風飄丿,來來去去,騎著偉士牌機車瀟灑馳騁;小姐們或哭或笑,屢屢在這個雜貨店裡訴說身世遭遇時潸然淚下。——林園・忠義商店雜貨店是最早類型的選物店,是人因生活所需而自然交會的場所,亦是產地到餐桌之間的風土中繼站;一家鎮守於街坊的雜貨店,無論時代流轉、世代接替,皆供應著尋常人的生活況味。相較於都會區以連鎖商店為主的消費型態,統一性的設計識別、陳列手法與採購選品雖帶來安心感,但仍於地方屹立著的雜貨店,則特別有其形象鮮明的場所精神——其精神不止源於選品或店老闆的性格,亦是店裡來往的人參與形成——雙向交融而成的場所,凝練一個地方由日用買賣而積攢的人情。在高雄,生活靠山、靠海或其間的縱貫線,都因座落不同地形、緊鄰不同城市而擁有相異的景貌。當故事走入山間,莫拉克風災是所有居民的共同記憶,而生活再如何辛苦人仍「要食、要用」的準則,使雜貨店亦成為誌地的場所。而沿海的店家因靠港與商業重鎮而能看時代變遷與家族興衰,縱貫線則隨交通發展不同、聚落建設起造的需求,轉換販售品項,是最具消費者洞察的零售業先行者。「但7-11老闆娘也會來這裡買東西啊,像是關廟麵還是咖哩塊,他們都沒有賣啊!」許老闆自豪地說。——鳳山・新福安雜貨店和一家雜貨店一起生活,是否仍是種超棒的可能?在提倡環保的年代,雜貨店或許亦是方便的裸裝商品採購站之一?散裝雞蛋、蒜頭、紅綠豆和白米,帶著自備容器前往採買,也不必擔心僅單身一口人的食量吃不完,理解在雜貨店採購的優點與準則,不浪費也是種當代生活的心意。因此除了深入地方的踏查與採集,本書亦向當代潮人發出「在地方和雜貨店一起生活吧!」的邀請,以三個番外附錄買物指南單元:雜貨圖鑑、度量衡與明辨帖,一次掌握熱銷、獨門商品圖鑑,以及破除雜貨店新手第一難關「散裝商品單位換算」與難分辨的雙生子商品,使逛雜貨店成為一件有魅力且無壓力的日常活動。全年無休的老雜貨店就像是土地公守護著新寮里,連媳婦蕭順美從龍肚嫁到新寮的那一天,一邊在院子裡辦桌宴客,一邊雜貨店還是開門營業。「沒辦法,就怕客人不方便。」順美笑著說。——六龜・新富商店雜貨店持續著什貨買賣與人情積攢的日常,是場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3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9 355
地味手帖14:望族之後─穿過時代脊簷的光
滿額折
作者:地味手帖編輯部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2/10/26 裝訂:平裝
猶如地方之鑰,開啟地區發展和歷史脈絡的地方望族,是穿過時代脊簷的光。|本期特輯──望族之後|木柵高家、大龍峒陳家、神岡林家、仁武劉家、埔里黃家、豐原廖家、北埔姜家……你認識幾個地方家族?曾有過聽聞望族事蹟,因而解開地方身世之謎的經驗?地方望族,是由血緣、地緣、信仰圈、婚姻關係、商業網絡及政治力量所匯集形成,往往成為支撐、維繫地方發展的主力,也是左右歷史的關鍵角色,深入一地發展脈絡,處處皆根系,細細梳理極易碰觸到軸根家族的龐大網絡。本期特輯,先從大歷史回望,一探時代變遷下望族形成原因的轉變,並從中精選「螟蛉子」、「地方仕紳與紳章」、「半山」、「新舊五大家族」等十組關鍵字細說分明。接著,推開深重似海的望族大門,以「望族女子圖鑑」描繪過往隱身於閨門之後的女性身影,在家族中扮演的角色和關係,乃至她們在時代、政局移轉下,個人的生命際遇。在恢弘的歷史之後呢?來到當代,我們依照望族後人處理家業的方式,看見其各自以記憶、修復、活用等方法,或重現或轉化前人留下的軟硬體資產。如嘉義民雄陳實華洋樓,如何透過後代拍攝的大量老照片,記憶家族人地物;正在修復的新竹周益記老宅,因著後代的念舊,一瓦一物花費十年重現;雲林大埤的三秀園,以族史追尋、設計轉化和藝文活動,活用先祖創建的園林宅邸。最後,分別邀請文資保存工作者蕭文杰和陳建融,以自身經驗分享望族建築的保存拆遷議題;及《新修彰化縣志.人物志》編纂團隊張素玢、李毓嵐、李昭容,從地方人物志出發,漫談田野過程和各自研究中地方人物與望族之間的關聯性,一吐史學家的難為與辛苦之處。與地方交融的望族,有如夜空中的星光,有的閃爍停滅、有的愈益恆亮,影響自身家族和周遭地區,不變的是,其散發光芒都穿過時代脊簷,引領人追尋。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1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地味手帖15:游牧聚落─探尋生活原真的可能性
滿額折
作者:地味手帖編輯部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2/12/28 裝訂:平裝
吸引不同世代的人,持續遷徙的內部流變,是當代游牧聚落的特質。流動就是它的原真。|本期特輯──游牧聚落|★特製六款「游牧牌卡」,每本隨機贈送三款,測試自己的游牧指數!隨著島內移民、自由工作的趨勢愈漸發展,有愈多人比過往更頻繁地移動居住地,或因為嚮往異地生活而尋找換宿體驗的機會,這股由隱到顯的生活風潮,逐漸讓部分地區成為「換生活」的聚集地,甚至進一步形成各具風格的游牧聚落,吸引有著同樣頻率的人前來。本期特輯以現代游牧行為為主軸,從「游牧性格大解析」的牌卡測驗進入,探尋為何遠行、遠方、他方彷彿具有改變的允諾,人為何總是想離開的哲學思考。進一步帶入「定居生活本位思考下,對游牧生活的偏見」觀點,邀請台灣大學城鄉所康旻杰和地理系洪廣冀兩位學者,從原初的游牧概念、內部法則、國家控制,到為了共同價值聚合的聚落,漫談游牧與當代社會的連結。接著,依照聚落形成進程,由個人、單一空間、多戶聚集、形成生活圈的發展脈絡,一一介紹由移居者打造的宜蘭南澳一條街,如何成為一處溫柔接納流動者的緩衝之地;因愛好衝浪聚集定居,創業與生活交織的宜蘭頭城白磚屋聚落;及有著多種住居型態的台東長濱,如何建立進入地方的「淺居」模式。深入彙整三種游牧聚落生活圈、及游牧後決定返回原居地的悄悄話分享,了解游牧者留下和離去的各種面向。也藉由企劃換生活的地方單位「台東臨山小宿舍×馬祖大浦plus+」,分享扮演游牧旅程的起點和啟蒙角色,如何成為落地生活前的起手式。最末,更獻上以游牧行動來思考的書籍和電影選單,連結文本和生活意識的選擇。在年末新啟的時刻,期望以游牧聚落的人們和生活觀,引發對現階段生活的省思,繼而邁入下一個「記得自己要追求什麼」的年度。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2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地味手帖11:村之寫真─凝視而後改變的力量
滿額折
作者:地味手帖編輯部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2/04/27 裝訂:平裝
一張照片,曾經屬於某一地某一群人,延續著地方認同與信念,存於記憶中,也存於生命中。|本期特輯──村之寫真|●本期特製三款「寫真之村」小書,收藏攝影師眼中的抗爭、變遷和消失之村,隨機出貨中!如果有一天,生活的地方正在消失,不管是時間洪流裡的被掩埋,或是城市發展下的被消滅,「寫真/攝影」可以在裡面扮演什麼角色?有沒有可能成為一種力量的起點?帶著這個叩問和攝影之眼,特輯之初我們邀請藝評家、攝影史研究者陳佳琦,爬梳台灣攝影簡史、攝影師的地方性,如何從風景的發現轉為在地的觀看,甚而看見土地的傷痕專文。接著,以長期記錄同個村落地區為基準,分別探看南風下的彰化台西村,許震唐如何為家鄉記錄生活的抗爭之村;用狡怪視角捕捉高雄旗津百態的林聰勝,如何呈現變遷之村;和在高雄左營眷村蹲點生活五年的林羿綺和呂易倫,拍攝上萬張消失之村後的透視想法。同時,透過關注地方的影像創作者黃迦、莊媖智、黃弘川,寫下他們拍攝之後、影像之外的內心創作過程。並順著地方視角,訪談台南的「海馬迴光畫館」和花蓮的「好地下藝術空間」,耕耘在地影像藝術空間多年來的歷程和轉變。最後,更邀請到「2022Mattau大地藝術季潛行攝影計畫」,以沈昭良為策展人、召集新生代及資深攝影師共組的華麗團隊,暢談此影像創作計畫與地方性的核心想法,及各創作者在曾文溪流域取材的想法和有趣故事。不管出於創作、於追尋、於報導……等動機,各色秀異的影像和創作理念,都為當代的攝影與地方角色,照見多樣態的視角,疊疊浪浪,穿越時間引發迴響,進而為地方找到陪伴的力量、記錄的力量,和可能改變的力量。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2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旗津記憶
滿額折
作者:林聰勝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3/04/19 裝訂:精裝
Θ策馬騎入海浪中的騎士Θ走在星光隧道裡的人形兔偶Θ蔣公神像下的麻將牌局Θ以船港為背景的公墓抬棺人Θ走向沉船取景的新人背影一張一張黑白顯影,猶如映畫格,在時間外緩馳、飛奔,以旗津人群像構成一部私記憶。長年擔任報紙攝影記者的作者林聰勝,1993年起開始拍攝旗津至今,以持續不綴如修行般的拍攝節奏,對焦在島陲上的人。每個週末,他騎著機車自大島來,巡遊渡輪船頭、旗後山、海產街、海岸線、港口、烏松、中洲……等路線,等待與不同人事地景的奇遇;偶爾,與久拍認識的救生隊長和衝浪客話家常,更多時候是旁觀並銳利的搜尋畫面,累了便到固定雜貨店買固定品牌的罐裝咖啡,帶到堤岸邊安靜坐著看海與夕陽。三十年來,他用時光和眼光,換得異於眾人的旗津記憶。穿著超人裝戲水的成年男子、全身刺青的Aniki妖媚坐姿、困埋在沙灘中的人頭、五貼騎機車的一家人、在海灘邊行走的家將、與猴子對視互動的遊客……,種種超乎常理的情境,讓林聰勝混雜著幽默和記錄視角,著迷於拍攝各式奇相;同時也因頻繁走訪,足跡踏成印記,留下旗津的地景變遷、村落廟宇、漁業港口、遊客聚會等百景,見證一地的時代和人生變遷。就像鏡頭下,不同年代跳水人所濺起的水花,一瞬累積成永恆,林聰勝拍下給自己,和給旗津的影像書寫。【真誠推薦】「寡言、冷靜、細膩、直覺」,這就是我所認識的老同事「蔥頭」──林聰勝!向來話不多的他,用獨到、冷靜的「攝影眼」,拍下對社會文化的觀察、庶民生活的樸實,與勞動階層的肢體展現,都是《旗津記憶》攝影集的主要題材。從作品內容不難洞穿,其中詳實反映著旗津人或深愛這小島遊客的眾生相,有一些現實、荒誕與嘲諷,更有一些宛如戲劇般地實驗性,給人一種迷惘、抑鬱的聯想,就像在反映這塊島嶼存在的問題與省思!——謝三泰對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攝影創作者來說,其實從不曾透過作品留下任何追憶,而是不斷地訴說著不同時期的自己。聰勝在登島、巡岸、陸活、港口所環繞的旗津記憶裡,除了告訴我們攝影幾近是他生命中的大部,更是自在的靈魂,是忘我的漂浪,也是遊子對位處南台灣的故鄉,最深情的告解與陪伴。——沈昭良我常在台灣的許多角落拍照,但有幾個地方我是不會把相機拿出來拍照的,高雄旗津就是其一!每次去旗津,我總會想到經常在這裡拍照的攝影家林聰勝,他同時也是我的前同事,我們都叫他:蔥頭。經常在社群媒體看到他發表的作品,內心不免驚呼:這只有蔥頭可以拍到!他的作品時而讓人會心一笑,時而感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1
定價:1200 元, 優惠價:79 948
誌村鑑2三寮灣、蘆竹溝(雙封面)
滿額折
誌村鑑書系第二彈!雙封面濃縮台南鹽分地帶上兩個庄頭的精采。台南沿海鹽分地帶的兩個聚落——三寮灣與蘆竹溝,兩個地名並非官方行政區劃分出的村里,但卻在地標、門牌上可見蹤跡。看似難以拓墾的土壤,卻長出辛香紅蔥與候鳥的蹤跡;而在靠海的那端,一方潟湖與魚塭上,漂浮著整齊劃一又閃閃發亮的蚵棚和光電板位於174市道起點的兩庄,為南國傳送出什麼滋味?台南縣市合併後幅員廣大,其中位居沿海最北端的北門區,是個完全沒有火車行經的地方;居住當地的人們若要搭乘高鐵,也多得選擇到車程約40分鐘的嘉義高鐵站──要達此地,甚至比前往日本東京旅行更加輾轉。 大部分遊客自駕到此處,多為遊覽水晶教堂與井仔腳瓦盤鹽田美景,但在緊貼著將軍溪北側的北門區下緣,還藏有透亮著光的兩個庄頭,鮮少人發現。延續第一輯《誌村鑑1:橋仔村》飛往外島,第二輯則帶領讀者前往一個同樣難以到達的南部沿海聚落,並以雙封面一次呈現關係緊密的兩地源淵。透過靈活生動的單元規劃,以及「迴聲」社造團隊作者群蹲點地方四年的田野調查,跨視角呈現鹽分地帶上多元產業發展、關水文化與生態、信仰,並特增「PLACE is?另一種地方」單元,提出特殊切角,探討行政區和自然村的劃分如何運作於真正生活於地方的人之上。南部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紅蔥頭、蚵仔,由此閃亮著光 三寮灣與蘆竹溝兩個聚落同座落於台南著名的鹽分地帶上,卻由於靠海與否發展出不同的居民維生策略。「LIGHT」單元以產業為庄頭帶來的「亮」出發,呈現三寮灣因應高鹽分土地發展出的蔥田關水文化、蘆竹溝潟湖內的蚵棚和其他養殖漁業,以及兩庄共同面對的光電板議題。廟不只管信仰,還是庄內大小事的仲裁與管理單位 以為到廟裡只能拜拜求平安嗎?三寮灣與蘆竹溝的庄頭廟功能可不止這些!除了保佑地方居民,並以送王船、請水等儀式延續信仰傳統並與其他地方角頭交陪外,這裡的大廟還掌管廟埕擺攤,並以投幣式「放送頭」供攤商廣播買賣資訊和官方政令宣導事宜。更重要的是,兩庄大廟還會每兩年輪流一次籌組鰻苗捕撈權的標案大事……戴上當地居民日復一日的生活濾鏡,使用身體認識地方 「BODY 用身體認識」單元再進化!在地方長大的小孩如何看待村庄生活?在地居民購物路線和推薦特色商品是?或許你也好奇蚵農在潟湖裡「巡蚵田」的身體感,以及蚵田既沒路標也沒門牌,他們究竟如何辨認自己家蚵棚所在?一起從在地人身上挖掘知道會更好玩的豆知識! 找到每個人、每件物身上,藏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6
定價:350 元, 優惠價:79 276
地味手帖10:地方兼業─創造自己的在地交往
滿額折
作者:地味手帖編輯部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2/02/23 裝訂:平裝
地方兼業並非打工、也不僅止於斜槓,而是藉由熱情和專業,參與地方公共事務的工作型態。得以打破固著的工作想像,尋求心理和收入的平衡,為自己創造一種在地交往關係!|本期特輯──地方兼業|下班後,除了癱成馬鈴薯和魚乾,還可以發生什麼事?不如利用這段黃金時間,來和地方發生關係!斜槓、創業、自由工作者,面對愈來愈多變的職業風氣,有許多人雖然想嘗試,卻礙於現實考量無法直接轉換工作模式,或全然改變居住地。因此一種在城鄉間移動、先在地方找到喜好單位,並以自身專業開始投入發展的「兼業」,正悄悄發酵,慢慢打破城市與鄉村對工作的既定定義,開啟改變工作和擾動地方的可能。這一期,我們將聚焦此現象,先邀請關注地方事務的社造業師王本壯、觀察家林承毅、第一線工作者《東園誌》創辦人周盈君和廖翊丞,來一場三方角度的交流對談,探討帶有公共性的地方兼業,是源自討生活的意圖,抑或滿懷炙熱心意投身打拼?接著,藉由「兼業」得以成立的「案主」和「兼業者」雙方角色,連線訪談苗栗苑裡「掀海風」、彰化溪州「我愛溪洲」、屏東恆春「火箭人實驗室」等需靈活運用兼業者的在地團體,了解深耕地方的工作者是如何調配人力和完成各式專案;同時,也請長期推動地方事務與文化的兼業者,談談如何在正職工作之餘,運用自己的所學和專業技能,透過實際參與而加入地方的苦甜和收獲。而兼業總有個開始,不如跟著兼業LEVEL的初、中、高階三個精彩案例,一探新竹「津采酒業」的精釀啤酒團隊,如何以啤酒為媒介,帶領群眾更認識新竹舊城區;一群嘉義縣市的特教老師共同組成「好槺Goody」,下班時間在朴子鄉村開一間雜貨冰店,將所學實踐在社區據點;在花蓮飯店任職、同時心繫新城崇德部落的設計總監,如何從兼職慢慢進入創業階段,繼而在部落內開了「Mhuway達吉利共享空間」。除了個人,陸續有媒合都市人才和地方工作的組織和網站,透過說明會和課程機會,招募對地方工作心之嚮往的人,正代表著此現象的蓬勃需求,本期也將深入報導「台力快遞」的促成和發展。歡迎對鄉村有感者,從地方兼業入門,找到自己和地方發生關係的方式!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1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誌村鑑1:橋仔村
滿額折
誌村鑑,以「村庄里」為單位的微地方誌。全書系第一本,由馬祖北竿的橋仔村出發。一個以海為田的垂直村落,有不能說的海上祕密、和神比人多的廟村封號……你有聽過橋仔村嗎?一個徒步15分鐘就能走完的臨港村落,卻能用上百頁故事篇幅來說。許多人到橋仔,只是為了搭船前往大坵島看梅花鹿而臨停過渡,但此地銘刻的迷人歷史與感知,伴隨海風與老酒香,竟比意料中的還要黏人。 本書由「INTRO 抵達之前」出發,終於「OBJECT 物件微觀地方」,概論地方的空間到時間,從土地到其上的人,並以物解鎖尋常眼光。攝影圖輯的安排,定格村里的時刻,也定焦過往戰地政務,在海灘上留下的痕跡。鹹味、身體感、神明:三大單元,深入探尋村里的獨特個性「SMELL有一種鹹味」談橋仔與海為田的獨特生活面貌,還有其因為鄰近中國,而有的那個「不能說的海上祕密」……「BODY用身體認識」則從橋仔「垂直村落」的地形特色切入,是什麼原因讓在地耆老即便換過人工關節,仍不厭其煩於村內移動?「GOD神明是好鄰居」所言不假,一眼可望盡的小小橋仔村竟然就有八間廟,還曾有過「神比人多」的時期。這裡的人約會不對錶,而是說,「等那個潮水」習慣打開手機APP看氣象、點擊Google 或Microsoft行事曆約會議,這裡的人卻不這樣過!約時間見面不對點,而得等待潮水高度來到那條隱形的線。旅人待在馬祖總會關心:「今天飛機會開嗎?」當地人會跟你說:「你看那個雲啊……」每個人都是島嶼上某一處村里,其一個此曾仍在的人想像「你」也有所歸屬,你會怎麼述說自己與一村之間的聯繫?橋仔村裡此曾仍在的人,是在他們個人性格上堆疊大的歷史,住著的人曾於戰地政務時期為女性爭取出海權利、修行的人造船、帶著神明離開的人奉玄天上帝旨意搬遷、回來的人唱戲。還有暫時離開的人還正在體會、尋覓……▲▲▲誌村鑑LOOK for VILLAGE▲▲▲誌村,始於一地被重新觀看。我們經常帶著特定視角觀看「地方」,對於鄉村生活有一套固定的想像,城與鄉各自的面貌消失在互為對比的差異中,缺少背後應有的在地脈絡;因此,透過量身打造的議題設定,將地方的獨特性書寫出來,藉此彰顯每個區域特有的生活樣貌。而全台灣22縣市的368個市、鎮、鄉、區當中,共有7,748個村里,其中台北市有456個里,金馬地區則有59個村。這是書寫地址時,總是被省略的區位,也是經常被遺忘的觀看尺度。此書系以「村庄里」出發,與團隊實際踏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3
定價:330 元, 優惠價:79 260
回到滬之島:澎湖石滬與里海生活誌
滿額折
作者:楊馥慈; 曾宥輯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3/06/14 裝訂:平裝
╭╯修石滬,也是修復人與海洋的關係╰╮尋回失落的海洋之心原來理想的生活樣貌一點也不遙遠!橫跨全球的石滬文化,是人類自古與海洋共生的方式,隨潮汐漲退,下海修滬的日子裡,我們找到了那條回家的路! 那是內建在島民一代又一代的海洋基因裡,對於大海無盡的念想和渴望,一輩子想與其共好共老的生活之道。★飛越島嶼,從嶄新視角閱讀不同地域與多樣面貌的漁滬文化★由修石滬所開啟的返鄉冒險之旅,石滬工法大揭密★7種深藏漁村、即將凋零的里海生活,與其相伴一生的耆老故事和珍藏家私★9處最具代表性的澎湖石滬,深入探究背後的傳說典故 ★特製漁滬小報,收錄9篇可能連澎湖人自己也未曾聽聞的石滬冷門知識與報導你有看過石滬嗎?澎湖的雙心石滬聞名世界,但那顆看似浪漫美好的愛心,其實是為了蠱惑魚兒的迷人陷阱!築滬圍魚,是全人類在探索海洋時不約而同的共識,而在澎湖,這裡擁有型態迥異、外形優美、保存完整、分布密度也最高的石滬群,它曾供給無數討海人溫飽,甚至是締造一夜致富的傳奇,無疑就是一座與澎湖人相依相存的滬之島。在各島礁的海平面下,那一個個如同麥田圈般的神祕建築,是三百年前,先民與海洋之間以玄武岩奠定的不朽契約,若你能傾心讀懂潮汐洋流的變化、活用每一顆石頭的重量與形狀,當潮起潮退,石滬會用它長長的臂彎與偌大的愛心為你留住魚群。兩位生在島上卻不懂海的澎湖青年,以修復為起點,拉開探索石滬文明的帷幕,見證快要失傳的石砌工藝、千奇百怪的造形樣式、五花八門的功能構造,還有縝密周詳的營運機制,並追隨匠師走入漁村,從頭體會在地日常,描繪出這座島嶼隱藏在大海底下的真實面貌,記錄下那些即將被遺忘的里海生活方式——炤海巡滬、刺網拋網、捻海菜挽紫菜、手釣魚、自編魚簍草鞋、徛魚灶煠魚、家家都有的醃漬海味「膎」⋯⋯。這是澎湖人因滬而相連,牽起整個世代之間集體的海洋記憶,與無數個關於滬與守滬者的故事。╰╮推薦序╭╯那是夏日,許多國外觀光客在澎湖吉貝島上鏽蝕的鐵皮屋小店換上裝備,被帶往潮間帶走一趟,他們掛著無趣乏味的表情。而我望著整條巷子裡屋宇倒塌的咾咕石屋裡,扔滿廢棄家電與摩托車,菜宅被銀合歡纏繞掩沒,玄武岩的石滬逐一荒廢,那是當地最具特色的觀光資源,卻一一傾圮,心想:「你們難道不知道自己擁有最寶貴的資源呀?」二〇一七年,得知馥慈和宥輯從臺灣的大學轉學回澎湖,開始向資深工匠學習修護石滬,立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9
定價:580 元, 優惠價:79 458
我們的移居:多據點生活、里山育兒、扎根地方等23則日本實踐案例
滿額折
作者:朝日新聞出版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3/10/04 裝訂:平裝
――移居,其實並不難!――#移居,就是想像自己想要的生活、想擁有什麼樣的居住環境#經過取捨,選擇能夠實現這些夢想的場所人生百歲時代來臨,當生命進入不同階段,心中理想的生活樣貌也隨之轉變。不論你是單身者、夫妻或多人家庭,不論初始的契機是什麼,將「移居」作為踏板,一步步建立起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工作模式,找回人生的自主權,開啟最高版本的現在!――移居,充滿各種可能性――#距離都心100公里內的無痛移居#68歲開始的銀髮移居 #地方振興#里山育兒時光 #在老屋生活 #咖啡創業#多據點生活 #定額暢居服務 #辦公度假 書中記錄了23組日本真實的移居案例,有人追求的是更貼近自然、體驗農業、享受親子時光的里山生活,或是想住在老屋開咖啡店、實現創業夢想;或開啟多據點的移動生活,同時享有都會與鄉間的優點;還有人選擇回到故鄉、投入地方發展,為自己也為鄉里啟動新未來――不論是改變生活方式或工作型態,都能尋找到順應自然、不勉強的移居方式,實現嚮往的生活! ▲△給想實踐移居生活的你 實現理想移居的8大步驟▲△移居的機緣或方法因人而異,首先應該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為什麼想移居?移居之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明確想像移居後的生活型態,跟著指南步驟,一步步為自己建立起可實踐的移居新生活!釐清目的 ➣ 決定移居地點 ➣ 收集移居地點的資訊 ➣ 擬定資金計畫 ➣ 實際探訪當地 ➣ 找工作 ➣ 找住處 ➣ 展開移居生活! ▲△給想協助移居者的你 日本47都道府縣支援制度大公開 ▲△想要增加移居人口,打造令人想移居的居住環境!日本中央與地方政府提供了多樣的移居支援制度,對移居者來說都是強而有力的幫助,特別是農村地區有著令人驚訝的慷慨和獨特的支持系統。對於支持實現移居至關重要!充分活用支援制度:居住篇、工作篇、育兒篇、試住篇、其他篇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3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9 379
山裏食:以食為引,走進高雄山間廚房
滿額折
作者:謝欣珈; 林宜潔; 曹沛雯; 郭銘哲; 黃怜穎-作; 陳建豪; 盧昱瑞; 陳志華; 邱家驊; 王倚祈-攝影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2/01/12 裝訂:線裝
深入自然料理、手藝餐桌,探訪與山林氣息相通的廚房,獲得山的款待山是一座廚房,當走近山腳、走進山裡,就好像走入一處處各自具備獨特個性的廚房。在山裡,好幾次經驗的都不是快速爐和瓦斯,循環自山林的柴火有自己的慢溫煮法,有著來自山的訊息:關於提醒你無需急躁,必須耐心花上時間的「等待」。等候休養生息,等待季節使果樹成熟,等候雨水,也等待陽光,時間到了,山會把當季的豐盈呈現在你面前。本書從「淺山」往「深山」方向前進,以兩大篇章帶領讀者看見不同地理環境樣貌中孕育料理的場所,也是烹煮人文風土的所在:以泥土砌成的爐火窯、獨力建造的土團屋、自在耕種香草葉菜的小農園,也能看見因風災遷離原鄉、而重新以家鄉作物啟動生命活力的部落廚房,從餐桌上領略部落媽媽如何連結大地媽媽的土地智慧。除了來自山林的料理食材,陪伴餐桌的手作器物,源自泥土、稻梗、礦石和原木,植物纖維的編織和染色,山林的自然形貌以各種農藝手作技術進入人們的生活,陶碗、植物染布、廢柴再生、傳承文化的織作與雕刻……透過火、藉由手,自然土石皆以另一種生命風景循環在飲食日常裡。淺山、深山篇章末,也各穿插一位帶路人的親山路線,以更理解高雄山林的視角,跟著帶路人認識動植物生態、溪水河川、人與聚落的故事。最後的篇章,則藉由餐飲領域中不同的料理人展現,分享各自擅長的風格餐食,認識來自高雄山林的食材故事,以及透過他們的料理又如何交集出創意美味,感受山的廚房其實與你我很靠近。閱讀這本書,概念上像翻越行走一條O型縱走路線,我們往山裏走,也終究要回到自己安住的所在。以食為引,探訪那處與山林氣息相通的廚房,深入自然料理、手藝餐桌,這一路是高雄的山野,提醒我們保持謝意和敬意,品味生活成一個生命的圓。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1
定價:420 元, 優惠價:79 331
地味手帖09:街區一直在─地方生活感的來處
滿額折
作者:地味手帖編輯部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1/12/22 裝訂:平裝
街區,是一座城市的想像與實驗,是一地鄉村的發展原型,也是一個人步行可及的生活範圍。|本期特輯──街區一直在|你最熟悉的街道是哪一條呢?從住家出發,最常走的街道路線,是前往步行可及的便利商店、是轉角處的餐食小吃、亦或是稍遠一些的公園?人們在街區採買、吃食、走晃, 日月穿梭,把街走成了回憶、基地和生活。街區,是個人生活所及的最小範圍,也是城鎮村落發展的最小單位。這次,我們將從城市、鄉村至個人,由大至小的視角,探看街區與人的關係,如何形塑當地最適切的生活風景。首先跟著跟著地景建築背景、投入街區再造至深的侯志仁、連振佑和施佩吟,線上對談,俯瞰理解「何謂街區」和其功能,及這幾年來的街區轉變和想像,並實地拜訪台北南萬華街區、台中舊城區等都市活躍組織,如何以街串聯,連結城市中人和人之間、建築和建築之間的行動。同時,邀請地方者書寫他們對生活街區的觀察與情感,從新竹新埔湖口的客家街庄、台南官田的火車站前市街、屏東市區的大陳村落,到台東關山街道與周邊村落的連結關係,深入了解各地鄉村街道發展的裡層和表層。最後,再跟著「西城Taipei West Town」的李政道、「白杞寮誌Liâu Life」的蘇瑞琦與團隊,分別拜訪台北大同萬華區和嘉義竹崎鄉內埔村的街區,看街廓如何在都市發展下被改變、如何在村落發展中被隱沒,不變的是,街道一直在,帶著生活其中的人們對它的愛。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1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菜場搜神記:一個不買菜女子的市場踏查日記
滿額折
作者:蘇凌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2/06/01 裝訂:平裝
素不下廚的Y世代女子,卻日日泡在菜市場,只為記下街心市井中,一段段荒誕而真實的奇巧日常與神人怪事。「蘇凌筆下的菜市場就是黑色喜劇版的清明上河圖。」作家包子逸如是說。「欲問市間情為何物, 請進,菜市人生場!」在市場裡,是「我買菜,故我在」,但蘇凌常是忘了帶錢、揹著相機就進菜場,怡然自得的樣子,讓菜販忍不住要問:「妳是鎮公所派來的膩?」 最初只是為了覓食走進市場,蘇凌卻被種種荒謬可愛的手寫牌與攤主們吸引,從此,她不在菜市場,就是在前往菜市場的路上。 她在路邊碰上用寶劍挑菜的舊貨商、魚攤遇公雞名為肯德基、中藥房見老闆耍起偃月刀。她在跳蚤市場買了本七〇年代成人寫真集,老闆拍肩表示嘉許:「很好,女生就是要活出自己。」《菜場搜神記》書如其名,共蒐羅三十一處菜場,七位市中非常人,五段人仰馬翻的飲食記憶。蘇凌寫下在菜市場所遇之各路神人、各樣怪事,「此神怪非彼靈異志怪,而是淺見寡識的我看菜市場,以為神,以為怪之事。」這什麼魚? 「機掰魚。很多刺,很機掰。」這什麼菜?「我忘記了。」老闆妳從哪裡來?「別問愛從哪裡來。」她咬下芋頭麵包,大姐說很好,慢慢吃,「麵包就是要吃情調,人生也是。」 菜場奇聞妙事無邊,欲問市間情為何物,請進,菜市人生場。賣草仔粿阿嬤、肉圓李、賣魚輝仔、包子逸 作家、吳曉樂 作家、姚尚德 野孩子肢體劇場團長、番紅花 飲食生活作家、黃舒楣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楊双子 作家、劉克襄 作家~品質保證~「她準確召喚出隱匿於菜市場中最飛揚活潑的時刻, 釋放擴散每位平常人最不平常的能力。 甚至,不限於人, 她看見那些能讓俗氣疲憊日常都新鮮唱跳起來的『奇雞美魚』, 因為牠們,疲憊俗氣的人們眼睛裡總是能留一席之地給純愛熱情。」——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黃舒楣 「蘇的文字是一幕幕影、音、對話甚至氣味、唾沫都鮮活生動的『戲』 —— 把屬於菜市場的庶民風采、生活氣息和幽默感還給菜市場。」——野孩子肢體劇場團長 姚尚德「文如其人,蘇的書寫附帶各種戳人笑點的機關,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2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9 379
地味手帖16:地方刊物行不行
滿額折
作者:地味手帖編輯部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2023/12/06 裝訂:平裝
刊物,地方發行中!是記錄文化、自我認同、還是改變地方?改版首發,再度上路。★2款《資訊超載地味小報》夾書,隨機附送。★4場地方刊物愛好者、編輯者、官方代表長對談,萬言完整收錄。★60本台灣地方刊物推薦書單,跨時空一本蒐羅。遍地開花的地方刊物/誌,大到縣市政府委託專業團隊、小至地方工作團隊都在製做和推動,已成推廣和認識一地的基本配備。這波發展近20年的地方刊物浪潮,刊物形式、內容取材、乃至出版目的,已經過不同時期的演變更迭。本期透過「刊物豆知識」、「全台刊物地圖」總整理,打開台灣地方刊物的大門,並首先邀請「見域Citilens」共同創辦人謝爾庭、探尋地方刊物與地方營造關係的研究者黃喆亮、與「有間書店」主理人朱毓萍,以編輯者、研究者與蒐藏者的身分對談,先為讀者分析這波由「地方書寫」而始的發展脈絡與觀察。接著,藉由每本刊物都會遭遇的階段:出刊產製、休刊狀態、停刊原因、到官方刊物等各種角度,一探各種編輯團隊的「進行式」。不管是基隆八斗子的《東北風》、以曾文溪全流域為地方的《小事報》、及澎湖《去(Khù)海女神龍》持續發刊的原因;或暫時休息的《轉個灣》、《大雄誌》、《Kiâm-tsúi心適代》、《WuTalk!台南在地誌》如何來場同好會;《掀海風》和《返腳》分享結束刊物之後,隨之而來的發展和滾動;及全台最不官方又具有官方認同的《奇萊有誌》,如何運作甲乙方的協作。所有編輯團隊的歷程,都直指地方刊物的本質不止於出版,而是刊物運作本身就是「一場行動」,編集著地方關係和理想藍圖。因此,本期編輯部共蒐羅60本台灣地方刊物,整理出跨年代的推薦書單。最後,也邀請歐洲、香港與日本的觀察者,以地刊來通信,分享地方刊物與該地的發展與關係,一窺刊物如何從訊息編輯,走向關係編輯的時代。當地方既是生活地,也是田野處,一本經過企劃、拍攝、採訪、編輯、設計、發行、寄送……等過程而生的地方刊物,是為了記錄文化、自我認同、建立關係,還是改變地方?在多媒體時代,仍然想大聲提問,地方刊物在當代究竟行不行?
優惠:71週年慶-單79雙75
庫存:2
定價:400 元, 優惠價:79 316
  • 1
  • 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