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人類思想史後篇:衝擊權威與平行真理
滿額折

人類思想史後篇:衝擊權威與平行真理

定  價:NT$ 720 元
優惠價:9568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7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始於近200萬年前手斧的發明,揭示出在人類和語言出現之前,一切最重要的概念是如何開始的。接著,以寬廣的視野展開思想,認為我們賴以生存的是逐漸形成的一些至關重要的思想,也正是這些思想史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
除了人類最初語言詞彙、藝術起源,還描述了書寫產生、古代法律思想,以及祭祀和靈魂在宗教持久不衰的原因。並解釋科學、醫學、社會學、經濟學和資本主義是如何產生的,亦解釋新大陸發現如何改變人類思考方式等。

作者簡介

彼得‧沃森

出生於一九四三年,就讀於杜倫大學,倫敦大學和羅馬大學。出版十三本著作,包括《20世紀思想史》,並被翻譯為17種文字出版。此外,主持有關文化藝術的電視節目。自一九九八年以來,一直在劍橋大學麥克唐那考古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

目次

目錄

第四部分 從阿奎那到傑佛遜──對權威的攻擊、世俗思想和近代個人主義的誕生
第十六章 「上帝和人的仲介」:教皇進行思想控制的手段
第十七章 知識的傳播和精確的興起
第十八章 世俗的到來:資本主義、人文主義和個人主義
第十九章 想像力的爆發
第二十章 克里斯多佛.哥倫布的精神視界
第二十一章 「印第安人」的觀念:新大陸的思想
第二十二章 歷史走向北部:新教的理性衝擊
第二十三章 實驗天才
第二十四章 自由、物權和社群: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的起源
第二十五章 「無神論者的恐慌」和懷疑的出現
第二十六章 從靈魂到意識:探尋人性法則
第二十七章 工業思想及其重要性
第二十八章 美洲的創造

第五部分 從維科到佛洛伊德
第二十九章 東方的文藝復興
第三十章 價值的偉大顛覆——浪漫主義
第三十一章 歷史,史前史和深時間的產生
第三十二章 人類秩序的新思想:社會科學和統計學的起源
第三十三章 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使用與濫觴
第三十四章 美國式的思想和現代化的大學
第三十五章 十字架與《古蘭經》的敵人——靈魂的終結
第三十六章 現代主義和無意識的發現
結 語 電子、元素和難以捉摸的自我

書摘/試閱

第十六章 「上帝和人的仲介」:教皇進行思想控制的手段
亨利四世在卡諾薩/亨利與格里高利七世
一○七七年一月末,正處嚴冬,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亨利四世(Holy Roman Emperor Henry IV)來到了卡諾薩(Canossa),義大利北部城市帕爾瑪(Parma)東南方二十英里處的一座城堡。亨利當時年僅二十三歲,身形健壯,精力充沛,長著日耳曼人典型的藍眼睛和亞麻色的頭髮。他來卡諾薩探望住在城堡中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Gregory VII),此人被稱為「教皇中的朱利斯.凱撒(Julius Caesar)」。當時五十出頭的格里高利,後來被教會尊為聖人。但是,正如教會史學家威廉.巴里(William Barry)曾說的,他實際上是「人們所說的極度狂熱者」。早在那個月的初期,他甚至已經將皇帝驅逐出教會,表面上是因為亨利膽敢在德國任命主教,實際上是因為他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去制止普遍存在的買賣聖職、購買官位等行為,並且縱容神職人員(包括主教)結婚。【1】
一月二十五日,亨利獲准進入城堡。據傳,他站在深雪裡,光著腳,禁食,並且只穿了一件長衫,在刺骨的寒冷中等了三天,格里高利才同意見他,同時也宣布赦免了他。在一場醞釀了多年並將持續兩百年的爭吵中,這種公開的侮辱是個戲劇性的轉捩點。
主教敘任權之爭
上一年的年末,格里高利在自己寫的《教皇訓令》(Dictatus papae)中聲明,「羅馬教會從來沒有犯過錯誤,而且永遠都不會犯錯」。他宣稱,「任何人都不能對教皇本人進行審判」,並且「教皇的宣判,任何人都不能取消」。格里高利還宣稱,教皇「可以宣布免除臣民們對邪惡的人的效忠」,並且「所有君主都必須而且只向教皇行吻腳禮」;教皇「有權……廢黜帝王」並且「只有他可以使用皇帝的紋章」。【2】
這場激烈的爭執被稱為主教敘任權之爭(the Investiture Struggle),是一次為了控制教會事務而與世俗政權展開的曠日持久的纏鬥。其中,格里高利僅是第一位參與的教皇,其後有一長串繼任者跟隨他的腳步加入其中。【3】這場由他開始的鬥爭終結於一一二二年《沃姆斯協約》(the Concordat of Worms)的簽訂[法國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Calixtus II)一一一九~一一二四年在位期間),根據該條約,皇帝同意放棄主教敘任權,並且允許教會自由選舉。在歷史學家看來,這場圍繞主教敘任權而展開的鬥爭,或者說競爭,是一場廣泛開展的運動的一部分,該運動可以稱為教皇制度革命(the Papal Revolution)。【4】它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將神職人員從皇帝、國王和封建貴族的支配下解放出來。獲得對手下神職人員的控制後,教皇這個職位很快就成為一位觀察家所稱的「可怕的、集權的官僚權力體」,一個集中了讀寫能力這項中世紀強有力工具的機構。【5】一個多世紀後的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任職時期(一一九八~一二一六),教皇的權力達到頂峰;也許在中世紀,甚至所有的教皇中,英諾森三世的權力是最大的,他曾坦言:「如同創世主上帝在天空安置了兩盞巨燈,亮一點的照耀白天,暗一點的點綴夜晚(《創世記》11:5,16),上帝也在所有教堂的天空放置了兩個值得尊敬的東西,崇高一點的主宰白天,即靈魂;稍次一點的主宰晚上,即身體。這些值得尊敬的東西就是教會權力和王室權力。並且正如月亮從太陽身上汲取光芒,而她的光在質、量、位置和效果方面都次於太陽一樣,王室權力也從教會權力身上獲得高貴品質的光輝。」【6】
這是挑戰性的言論,但事情遠不止如此。從一○七六到一三○二年,又有兩位強硬的教皇重申教皇職位的優越性,同時又有四位國王或是被驅逐出教會,或是受到了驅逐出教會的威脅。一三○二年的訓令《一聖教諭》(Unam sanctam)被普遍認為是中世紀教皇至上說的頂點,無疑,當時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Boniface VIII)把它當做是不斷延續最高權威的宣言。【7】但是,該教諭並沒有明確提及引發該教諭的法國國王菲力浦四世(Philip IV),他下令禁止本國錢幣的出口(這使教皇失去了豐盈的稅收收入)。兩個人之間本來是可以達成協議的,但卜尼法斯堅持要求絕對的服從,這激怒了法國國王,進而發布了一系列控告,對卜尼法斯進行討伐,其中包括怒斥其為異端。為此,教皇用另一篇教諭來加以反擊,企圖瓦解對菲力浦效忠的民眾;這種公開的侮辱對效忠於國王的支持者來說太過分了,他們衝進了羅馬東南方五十英里阿那格尼(Anagni)的教皇住所,逮捕了卜尼法斯。他很快便獲救,但一個月後就因驚懼而亡。繼任者很快就被選舉出來,但只在位九個月。從那之後,紅衣主教們爭吵了兩年,教皇波爾多(Bordeaux)才被選舉出來。他的周圍都是法國的紅衣主教,他定居在亞維儂(Avignon),在此後的六十多年裡(一三○九~一三七八),亞維儂一直是教皇首府的所在地。【8】這些事件震驚了整個歐洲,成為教皇命運中的轉捩點。從此以後,沒有一個教皇享受到像在《教皇訓令》和《一聖教諭》之間教皇享有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從一○七五年訓令到一三○二年訓令,是教皇至上的一段時期,也叫做教皇專制時期,是歷史上最特別的時期之一。這段歷史隱藏著中世紀中期三次同時進行的鬥爭,三種雖然在出現時間和地點上相互交錯(有新聞價值),但從概念上來說截然不同的彼此競爭的觀念。關於誰更有地位這個問題,教皇和國王之間發生了第一次的鬥爭。這次鬥爭再次反映了神權的性質和在這種等級制度中國王的位置。在東正教會的國家中,國王宣稱是耶穌在世上的代表而得到了權力。而在天主教會的國家中,教皇利用聖彼得(St Peter)的使徒傳統,將權力授予國王。就像我們所見的,在西方國家因為城市和商業的發展,增強了商人階級的獨立性,使他們不會像以前的農奴和騎士一樣,為了國王的利益而發起戰爭。對國王權力的質疑越來越多,議會和社會等級越來越頻繁地表達新興階級和他們的利益。如人們有時候看到的那樣,如果教皇擁有比國王更大的權力,如果國王不再是至高無上的,國王們會越來越遵守法律。這是個很大的轉變。本章和後文將對這個轉變進行描述和討論。
我們應該考慮的第三個觀點是在前一章提出的,也就是對宗教信仰的新的理解,將其理解為一個人內在的東西,是可以從一個人身上找到的東西,是新個性的一個部分。在某些方面,這是個最有意思的問題。內在的信仰如果在神學方面講得通,並且像《聖經》裡顯示的那樣,可證明與耶穌的教導更一致時,對於有組織的教堂來說,實際上是一個起弱化作用的腐蝕劑。私人的信仰遠離了牧師或主教;而且私人的信仰可能會墮落成為非正統的,甚至是異端的思想。把這三個問題以及本章餘下部分討論的其他問題結合在一起的(雖然我們不應該再一次做過多的結合),是理性的(因此也是政治的)權力。如果國王和教皇要求神認可他們的地位和權勢,而他們之間卻存在公開的激烈爭論(就像他們所做的那樣),如果個人的信仰是實現真正的拯救的方法,那麼無論是從神學上還是從政治上來說,這難道不是一種新的形勢、一種新的困境嗎?這就意味著或許對於這種新的個性有一種觀點,對一個世俗世界有進行思考的新的自由。
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解開這個時期的幾個謎團,而如果我們要想完全了解中世紀盛期(High Middle Ages)的歐洲,理解這幾個謎團是至關重要的。例如,以上簡單的分析可以解釋為什麼兩位強勢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和英諾森三世──卻出現在教皇的實權實際上逐漸減弱的時期,之所以說教皇的實權被削弱,是從較為長遠的歷史角度來看的;此外,也可以解釋紅衣主教學院(the College of Cardinals)和地區元老院(the Curia)成立於這個時期的原因:在新的心理和神學環境中,教堂暴露出其內在的弱點,成立這兩所學院只是在嘗試著加強教堂做為一個團體的凝聚力,同時也有助於解釋歐洲的歷史,尤其是英國、法國以及義大利的歷史。有些人試圖恢復君主的權力,但大都不是借助宗教手段:例如路易九世(Louis IX)的聖封和燒炭黨人以及金雀花王朝(the Capetians and Plantagenets)試圖透過「皇家觸摸」等手段來復辟王權的行為,他們聲稱這種觸摸可以治癒淋巴結核。但是此時,在英國和法國,商業革命剛剛結束,議會剛剛成立,而在城邦國家義大利,公社思想演變成一種完全獨立的(世俗的)權威。
當我們考察那個時期的思想史的時候,這些問題中的每一個都是很重要的。它們與我們現代世界的產生密切相關,確切地說,正是這些事件產生了現代社會。正如我們要看到的,專業的歷史學家已經不再把文藝復興看做是現代的起源,取而代之的是,正如R.W.S.薩森(R.W. S. Southern)所說的,除了一七五○年到一九五○年這段年限差不多的年代,一○五○年到一二五○年這段時期在宗教、商業、政治以及學術上,是西方歷史上最重要的時代。教皇命運的改變與此密切相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68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