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畫餘味象:書寫活躍於中國的藝壇名家,訴說藝術家充溢生命意志的作品
滿額折

畫餘味象:書寫活躍於中國的藝壇名家,訴說藝術家充溢生命意志的作品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80 元
優惠價
7945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0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畫餘味象》──繪畫之餘的隨感,
此處的「畫」,既指書中所涉畫家及其作品,
也可理解為偶爾作畫。

「我對他們的藝術執著與艱難摸索無不了然於心。每每見到他們的身影,見其充溢著生命意志的藝術作品時,我就無法抑制為文的衝動。」──朱萬章


◤傳統·創新·融合――施榮宣畫風解讀:在積墨中工寫結合,深墨與淺墨的對比較為明顯
「花鳥畫以意境取勝。他用水墨淋漓與活潑歡快之筆狀物取神,栩栩如生,以獨特的個性創造了自然美」 。同樣的,我們在施榮宣先生的花鳥畫中看到了這種繼承趙氏畫學傳統的影子。無論是他在1960年代所作的〈作隊忘機魚自樂〉,70年代所作的〈高標畢竟勝凡株〉、〈籠邊情趣〉,80年代所作的〈秋荷〉、〈清風吹動葉交鳴〉、〈白菡萏香初過雨〉,90年代所作的〈春暖鳥聲碎〉、〈香風十里弄清暉〉,還是2000年以來所作的〈好鳥鳴高枝〉、〈雙燕呢喃掠過遲〉、〈呢喃〉等,都充溢著一種清新自然的嶺南畫派氣息,與趙少昂的風格可謂一脈相承。這是施榮宣先生在數十年的藝術探索中所堅守的藝術傳統。這種傳統正是嶺南畫派的精髓。

◤學藝交融的梅墨生:「評論是感觸與思考的結果。」
梅墨生的書畫評論,並非流於對作品本身所空發的議論。他能結合史實,考訂其原委,釐清其脈絡,在清晰明瞭的歷史背景下考察書畫家的藝術風格與得失。如對何紹基,他便下過相當扎實的功夫梳理其生平事蹟、藝術歷程以及書法作品,並在此基礎上解析其藝術因緣與藝術特色。其他如吳昌碩、虛谷、李可染、陸儼少等,他也都是下過相同的爬梳之功,從而評論其書畫時, 便有的放矢,不作隔靴搔癢之論。即便對於當下的書畫家,如王鏞、史國良、田黎明、李老十等,他也能清楚地透析其書畫源流,並以自己獨特的視野解構其藝術機理。所以,無論今人古人,也無論書家畫家,在他的眼裡都是透明的。

◤林若熹畫風解讀:在精心構築的形式美之外,創造了無與倫比的「意」的韻味
林若熹對於物象的「臨摹」,恰恰是對範式的物象的昇華――他是將物象提煉之後才將其濃縮到畫筆之下。這正如英國畫家雷諾茲(Joshua Reynolds)所認為的,藝術的本質特徵不是「摹仿」而是創造與想像。在林若熹對景寫照的藝術作品中,能看出他的這種非凡的創造與想像力。比如他2008年所畫的〈京居〉,是以他在北京寓所中的一角入題來描繪的。畫中有籐椅、桌子、坐墊、工夫茶具、玉蘭花等伴隨主人日常起居的物什。這個看似世俗化的生活場景,在林若熹筆下,卻洋溢著一種寧靜與優雅。這不僅表明林若熹能抓住物象的特徵以展現自己超凡的寫生技巧,更體現出林若熹在「形」的描繪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莊名渠的繪畫意象:嶺南畫派的傳人,畫風雅俗共賞、不流於弊
在山水畫方面,莊名渠可謂以傳統入手,但其畫中所展現出的傳統元素則並不明顯。相反,其筆墨語言所展現出的現代性遠遠超越其傳統性。他在或豪放或婉約或壯美或秀麗的意境中盡展其筆情墨趣。在山水畫中,最難掌握者乃氣韻。氣韻之雅與俗,非筆墨技巧可以直達,而是作者本人文化內涵的外延。關於這一點,很多畫家窮其一生,也未必能到達脫俗之境界。莊名渠的山水畫,便是在脫俗奔雅的路徑中――在雅與俗的抉擇中,很自然地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本書特色:畫家與作品是畫史的主角。而由此開始的美術活動、書畫鑑藏、藝術贊助、美術展覽等,無不與此休戚相關。因此,在畫家與作品之外,探究展覽、拍賣、傳播、投資、題材等多方面話題,是《畫餘味象》的一大特色。

作者簡介

朱萬章,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明清美術研究專業,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北京畫院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明清書畫談叢》、《書畫鑑考與美術史研究》、《畫外乾坤》、《書畫鑑真與辨偽》等。

朱君與諸君(代序)
萬章兄又有大作即將付梓,囑我序之。
2017年是我們中山大學歷史系八八級同學畢業二十五週年,電光火石間,四分之一世紀流轉,當大夥忙著抒發馮唐易老歲與時馳的感慨時,萬章同學則在這一年不聲不響地連續推出幾部論著,以他的獨特方式完成了對我們青春歲月的一次致敬。
回想與萬章同窗時,大約是出於陳寅恪先生與我們校我們系的特殊淵源,老師每教訓到關鍵時候總要把他老人家搬出來。記得有次姜伯勤教授課堂上引了一首陳詩:「群趨東鄰受國史,神州士夫羞欲死。田巴魯仲兩無成,要待諸君洗斯恥。」,說此詩寫於1929年,而今六十年過去,這種學術不彰的現象並未真正改變,所以「救時應仗出群才」,要拜託在座的各位後生了!
當時姜老師略帶哽咽的這席話,弄得我們群情鼎沸,一個個摩拳擦掌拉開架勢立志自此要獻身學術,要為往聖繼絕學。現在盤點開來,「諸君」有從政從商從企業從其他者,真正不改初心做學問的僅朱君一人而已。
究其原由,大約是我們畢業後的這些年時代變遷有三:一是成功標準有世俗化傾向,守望學術者必須是素心人;二是物質化商業化大浪滔天,守望學術者必須是苦心人;三是宏大敘事方式衰敗,學術研究轉向「小精微專」,守望學術者必須是恆心人。萬章無疑是難得的這樣的三合一者。畢業後他先在一家省博物館安心從事在我們看來是冷僻的嶺南畫史研究。其間同學聚會,我們談的是股市房市齊飛,萬章則總是微笑著沉靜著旁聽,他在對同學們的求田問舍陶朱事業表示理解與祝福的同時,清心樸素度日,始終「回也不改其樂」,保持著內心的「秋水與長天一色」。
大約從2000年開始,萬章在學術上發力,在近現代美術史和當代美術評論領域初現崢嶸,出版《書畫鑑考與美術史研究》、《嶺南近代畫史叢稿》、《居巢居廉研究》、《銷夏與清玩――以書畫鑑藏史為中心》、《書畫鑑真與辨偽》、《畫林新語》、《畫裡晴川》等論著二十餘種,撰寫美術史與書畫鑑定論文近百篇,卓然為有成之方家,朱君已成我們同學――「諸君」的驕傲。
同時,萬章治學之餘還兼有丹青之趣,擅長畫蘭花及葫蘆,尤以葫蘆見長,深得文人畫要旨,被稱為學者繪畫,頗具古意。多年前,萬章很偏心地給我們班每位女同學贈過墨寶,但她們是否用心珍藏不得而知。反正2016年聚會時,班長宣布老朱的畫作已被多家博物館收藏,席間眾位美女驚呼一片,回家或也風風火火翻箱倒櫃尋找一番。
寫到這裡,還得跟其他同學打個招呼唱個肥喏,以上行文不是說朱君的工作價值高於「諸君」的工作價值;事實上,二十五年來,每一位同學都像所有國人一樣,雖經歷各異,或有混沌、鬧心,甚至狼狽之時,但在各自平凡、辛苦的崗位上,透過自己的誠實、勤奮、堅韌,功不唐捐,硬生生、活生生助推了一個龐大的國家滾滾向前。我們是中國奇蹟的見證者,更是貢獻者,行陳寅恪所謂「要待諸君洗斯恥」,不是以慷慨激越的方式,而是「於無聲處輕舟已過萬重山」。
而現在,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的完整的徹底的崛起、復興和自信,是文化的崛起、文化的復興和文化的自信。所以,在這最後的十里路上,萬章和「萬章們」的工作,意義非凡,使命重大。又或者,這工作絕不僅限於朱君,也依賴於所有之「諸君」的共同努力。
同學們,老夥計們,借萬章的這本書,讓我們穿越二十五年的時間隧道,迎著老教授溼潤的目光,「用我百點熱照出千分光」,繼續並肩上吧!
陳志宇

目次

朱君與諸君(代序)

第一輯 史論畫評
傅山的〈深山閒遊圖〉
丁衍庸的葫蘆畫
傳統·創新·融合―施榮宣畫風解讀
學藝交融的梅墨生
文人風雅:唐吟方的字和畫
戚學慧的寫竹趣味
黃澤森人物畫印記
黎明畫風印象
荷畫與山水畫的融合―程小琪繪畫漫議
郭莽園繪畫的意趣
謝天賜與大寫意花鳥
「形」與「意」之融合―林若熹畫風解讀
張弘繪畫的筆墨時尚
王暢懷的山水畫
武婷婷繪畫的趣味
劉思東的山水寫生
羅淵繪畫印象
黃健生繪畫隨感
意在工寫之間―周建朋山水畫掠影
孔繁樂的山水長卷
劉德林的山水畫
陶藝家劉藕生的繪畫
朱頌民繪畫意象
吉祥寓意與黃碩瑜的荔枝畫
方土繪畫的形神
圖像的魅力―杭春暉人物畫閱讀
白宗仁山水畫散論
傳統語境中的歐廣勇書畫
拙趣中見張志輝花鳥畫
許昌敏花鳥畫印象
具象之像:盧少球花鳥畫
莊名渠的繪畫意象
南國春來早―〈報春圖〉解讀
純真與天趣―讀蓮子繪畫有感

第二輯 隨感雜論
當下語境中的傳統書畫展示
拍賣業的興起與博物館書畫徵集
學術研究與美術館公共傳播
字畫投資與收藏感言
古典與今典之間―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漫談
寫實與寫意之間―許鴻飛雕塑印象
陳學博雕塑之美
博物館離我們有多遠?
心香一瓣祭軍魂
後記

書摘/試閱

荷畫與山水畫的融合――程小琪繪畫漫議
古往今來,以畫荷著稱者不勝枚舉,唯因荷花「濯清漣而不妖」,深得文人墨客厚愛。唯在廣東畫壇上,以畫荷著稱者較為少見。最早畫荷者,有清代乾隆年間新會畫家甘天寵、澄海畫家陳瓊和順德畫家梁若珠,其後有南海吳尚熹、居廉,偶染荷畫;民國以降,高劍父偶畫菡萏,程景宣、楊栻擅畫蓮鷺。到如今,傳統派畫家中,則以謝稚柳弟子吳灝、梁紀為代表,功力深厚;新派畫家中,則以程小琪為表率,技法新穎。
與很多專業畫家不同的是,程小琪供職於傳媒界,從事的工作與繪畫並不搭界。唯其如此,我們在考察其水墨淋漓的荷畫時,愈覺其不易,從而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程小琪畫荷,擅以濃淡相摻的水墨暈染,輔之以墨線勾勒、色點花蕊,似有一種撞水撞粉的藝術效果。所繪荷葉,墨氣瀠繞,配之以淡墨點水,淋漓生動。再用竹葉或雜草襯景,從而將荷塘中的野趣、蔥郁表露無遺。當然,程小琪的荷畫中,也不乏重彩小寫意者,所用色彩極為大膽,不拘繩墨。他經常以藍色、紫色、綠色或其他混合色襯托荷葉,給人以鮮明的視覺衝擊。而所繪花瓶中的蓮蓬,則頗類油畫中之靜物,安寧而靜美。看得出來,程小琪試圖以各種筆墨來展現其胸中之荷,既是一種不同技法、不同肌理的實驗,也反映其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中所見之不同荷花。在其荷畫中,既有傳統如徐渭之潑墨大寫意者,也有新派如黃永玉之墨色恣肆者;既畫風中之荷、雨中之荷,也畫寧靜之荷、凋零之荷;既畫原野之塘荷,也畫室內之折枝;既畫全景,甚至一望無際,也畫局部,小中見大。他能將各種形態、各種生態環境、不同季節的荷花以不同的筆墨表現出來,顯示其駕馭筆墨的精湛技巧。
程小琪的荷畫肌理與恣肆淋漓的筆法,在廣東美術界並不多見。即使環顧當今主流花鳥畫壇,以此為創作模式者,也不多見。尤為難得的是,程小琪尚能以荷畫之肌理,運之於山水畫的創作,探索出一種似荷非荷、似山非山的新路子,使「荷花」與「山水」有機結合在一起,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所畫之山水,其皴法若有若無,其將荷葉的畫法運用至山石、雲霧的渲染中。因此可以這樣說,其山水畫是其荷畫之延續,是其以荷語詮釋胸中丘壑。這是其藝術的特別處。
當然,在山水畫皴法中,早已有荷葉皴之屬。清代廣東山水畫家及畫學理論家鄭績在其畫學名著《夢幻居畫學簡明》中就有如下概括:「荷葉皴,如摘荷覆葉,葉筋下垂也。用筆悠揚,長秀筋韌。山頂尖處,如葉莖蒂,筋由此起,自上而下,從重而輕,筆筆分歧,四面散放,至山腳開處,如葉邊唇,輕淡接氣,以取微茫。」這是古人畫山水常用的皴法之一。程小琪在荷葉皴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他將荷葉的肌理畫法完全肢解開來,再輔之以乾筆皴擦,藉以表現出山勢的各種形態:或巍峨,或綿延,或峻峭,或壁立……而古人所謂的高遠、平遠、深遠,也在其山水畫中展露無遺。無論是寫實景如灕江山水、黃山雲海,還是寫心中之山、胸中之水,無不如此。在氣韻方面,淹潤、蒼茫、雄偉、秀麗、氣勢磅礴、秀美溫潤……無不在其筆下呈現出來。
在山水畫創作中,程小琪不以古人為依歸,更不以造化為準繩,而是在古人與造化中找尋到一個契合點:將傳統荷畫與山水皴法相結合,創作出一種獨特的技法。這種畫法頗似傅抱石的「抱石皴」,但與「抱石皴」不同的是,其用墨沉厚,這在表現荷葉的肌理方面極為明顯。所以,嚴格講來,這仍然還是其「荷畫」的轉型,是在其遊刃有餘的荷畫天地中,衍生出的別樣天地。本來,純用荷葉之肌理來表現山水的各種形態,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在施展筆墨時也會有所顧忌。但在程小琪的山水畫中,非但未見出這種影響,反而在表達的方式與繪畫語言方面, 更見其得心應手的一面。他可以用其表現雨景,表現雲煙,表現河流,表現茂林,甚至表現灕江的倒影,表現一望無際的綿綿山川,表現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因而,程小琪的山水畫與其荷畫一樣,成為其精神依託的又一選擇。
在程小琪的繪畫中,這種山水畫的分量不小,足見其用心之處,當亦是其自得之處。他本人曾將這種山水畫的創作視為其最大的特點。當我們仔細研讀其淋漓盡致的山水畫時,很自然的,都會認同這一點。或許,這便是作為一個非專業畫家能受到專業機構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程小琪所繪荷畫,頗具詩意。在其荷畫之外,他還能以文字解讀各式荷畫,以彰顯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文人氣質。清代書畫家高鳳翰曾有詩云:「荷葉荷花五尺長,墨痕托出水中央。縱然朽斷玲瓏骨,不戀污泥也自香。」以此來解讀程小琪的荷畫和由此衍生的山水畫,也許是再恰當不過了。

郭莽園繪畫的意趣
記得在2003年年底,因為籌備廣東歷代書法展覽的緣故,赴潮汕地區挑選博物館展品。在閒暇之餘,同行的蔡濤、陳跡邀約去拜見汕頭畫家郭莽園。雖然早就聽聞莽園的大名,但從未見過,對其畫也不甚了了。及至見其人,並見其畫,遂有了初淺認識。其人其畫都透露著一種解衣般礡的大氣與淋漓。
近年來,郭莽園遷居廣州,從此,在廣州藝術界,便可經常見到他的身影;在美術館、畫廊或拍賣行的展廳裡,也能瀏覽到其最新力作,於是,對其畫便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郭莽園的畫,以大寫意為擅場,花鳥、山水、人物兼工。見其所繪之芭蕉、小鳥、毛驢、水牛、野藤、野鶴、游魚等,無不造型奇特,介於似與不似之間。他承繼了明代徐渭以來的潑墨大寫意傳統,以濃淡相宜的墨韻,淋漓盡致地表現眼中與胸中的各種物象。不求工而自工,不求形似而神完氣足,這是郭莽園畫風給人的最為直接的印象。他所繪山水、人物也無不如此。他擅用誇張的墨塊與色塊來渲染遠山或近水,塑造的人物變形而不失神韻,給人以豐富的遐想空間。蘇東坡、陳師曾所提出的文人畫理論,在郭莽園的繪畫中能找到相應的注腳。如果以「畫中有詩」這樣的詞語來概括郭莽園的畫,顯然還不足以完全傳遞出繪畫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氣息。郭莽園試圖以古拙、揮灑、恣肆而不失含蓄的筆觸,重現現代文人的古典情懷。因此,可以說,其畫是現代文人畫的典範。其畫中所展現的意蘊與內涵,正是離我們已漸行漸遠的傳統文人的情思。所以,看到郭莽園的畫,總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如見其人。
清代畫家方薰在其《山靜居畫論》中寫道:「畫無定法,物有常理。物理有常而其動靜變化,機趣無方,出之於筆,乃臻神妙。」現在看郭莽園的畫,便可知莽園深諳方氏畫理。在筆墨的變化無窮中,在似與不似的造型中,在大氣磅礴的氣勢中,郭莽園將胸中丘壑訴之筆端,成就其畫中雲山、紙上萬象,同時也成就了一個筆墨清妙的文人畫家。
郭莽園畫作的另一特色在於,清新、秀雅且拙而愈巧的書法成為其繪畫的點綴,與畫相得益彰,缺一不可。郭莽園是一個詩書畫印兼修的多才多藝者,隨手拈來,即可相映成趣。正因如此,我們所看到的郭莽園的畫作,便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幅畫。在其畫外,我們還能看到很多畫中所無法表達的筆情墨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58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