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世界的魔法師:宋代的巫覡與巫術
商品資訊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商品簡介
提起巫覡和巫術,一般人定然不會陌生,除了民間社會日常接觸到的童乩巫婆外,近年來《哈利波特》及《魔戒》的熱潮席捲全球,我們對這種文明世界裡的魔法師更是耳熟能詳。然而,男覡女巫,所指的究竟是那些人?巫術實際的內涵又是甚麼?古今中外的巫覡巫術是否都一樣?高度文明的社會裡又何以存在著這種跡近迷信的民俗?
宋朝(960-1279年)常被視為一個儒學復興的時代。西元1023年,江西南昌的地方官對其轄境內駭人聽聞的巫風作出了嚴厲批判,大聲疾呼,要求中央政府加以鎮壓。原來,中國的巫覡絕不比西方騎掃帚一飛沖天的女巫遜色!這本小書要說的,就是這個文明盛世裡的巫風巫俗,除了探討盛行原因與概況外,也道及其與醫療和邪神崇拜等關係,既有趣、又恐怖。
作者簡介
王章偉,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甲級榮譽)、哲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專攻宋代史,拜於國際宋遼金元史名家陶晉生教授及羅球慶教授門下,著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宋代巫覡信仰研究》、《奇蹟背後──解構東亞現代化》(與羅金義合編)二書,並於內地、臺灣、香港及美國等地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現為《香港社會科學學報》副編輯。
序
自 序
年幼時住在香港慈雲山的貧民區裡,鄰里來自五湖四海,南北風俗混雜,最為有趣。我生性好靜內向,思想比較早熟,加上家教嚴厲,很少與同齡的「野孩子」隨處浪蕩;然而到了每年農曆的七月,卻往往獨自在區內不同鄉黨社團主辦的「盂蘭勝會」中流連,樂而忘返。
我家祖籍潮州,我雖然在香港出生,卻對傳統的節令文化至感興趣。還記得年幼時隨母親到慈雲山中央球場參與潮僑的盂蘭勝會,乘母親觀賞家鄉酬神慰鬼的目連戲之際,我就跑遍了整個祭壇,稚小的心靈被那一幕幕的宗教儀式與妖鬼神像所震懾。驚慄、興奮之餘,腦海裡卻又有千百個疑問:祭鬼儀式中何以雜有道士、和尚與童乩?鬼和神是如何區分的?何以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在「大士臺」中的紙紮造型卻是如此猙獰嚇人?目連救母及十八層地獄又是中國人固有的傳說嗎?親歷這些「田野考察」後,唸中一時我就似懂非懂的開始在《辭海》和《辭源》裡抄錄那些趣味盎然的鬼神典故。從此,「古靈精怪」一直成為我的研究興趣。
這本小書,講的就是一些讓人著迷的古靈精怪故事:巫覡巫術。在中國儒學復興的十至十三世紀裡,祈神禳鬼的魔法師卻充斥於高度文明的社會中,支配著民眾的日常生活。箇中的原因和概況,非常有趣,也是探究宋代國家與社會關係的切入點,意義重大。
我才德不逮,沒能在香港的大學裡做研究工作,唸博士純粹是追求心靈滿足而已,卻因此能自由地以個人喜好作為博士論文的課題,將興趣與志業結合,實在也是人生樂事。想不到,我這一點點不成熟的看法,卻獲得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林富士教授的謬讚,至為汗顏!富士教授與我素昧平生,今夏(2005年7月)竟邀我到史語所以「淫祠與邪神──宋朝政府對巫覡信仰的重塑」為題演講,現在又讓我躋身在三民書局這套「文明叢書」的寫作行列中,足見富士教授扶掖後學的古道熱腸,我銘感於心。我也要多謝三民書局,他們對文化事業的支持,讓我可以跟臺灣民眾以至更遼闊的華文閱讀世界廣泛接觸,交流心得。
感謝恩師陶晉生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和羅球慶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自碩士班畢業以來,謀生事忙,荊棘重重,如果沒有兩位恩師的鼓勵和扶持,實在無法於工餘時候繼續堅持以學術作為自己的終身志業。感謝紐約市立大學的李弘祺教授、香港大學的許振興教授、香港理工大學的何冠環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學的羅金義教授,他們既是我知識道路上的導師,也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諍友。我的文筆向欠生動活潑,並不擅長寫通俗讀物,感謝摯友羅金義兄及范芷欣小姐,他們細讀了這本小書的各個章節,指正了當中的不少缺失。
最後,容我將這部小書獻給我最愛的親人:我的父親王文松先生、母親林綠淡女士,還有內子利秀芬、女兒萃欣。感謝他們無償地支持這個沒出息又脾氣古怪的書獃子。
王章偉
2005年10月31日寫於香港屯門
目次
書評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本週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